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合集下载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秦皇岛柳江盆地是一处集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为一体的综合性地质实习基地,具有丰富的地质构造特征和地貌形态。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观察、测量和实验操作,让学生掌握地质勘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加深对地质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7月26日至2023年7月30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柳江盆地三、实习内容1.柳江盆地地质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以北,是一个由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组成的地区。

在地质历史时期,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多种地质构造类型,如褶皱、断裂等。

这些构造运动还导致了盆地的地貌形态的演化,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柳江盆地是一个大型沉积盆地,主要岩石类型包括沉积岩、火山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是柳江盆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沉积作用和压实作用。

火山岩是柳江盆地中的一种特殊岩石类型,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火山活动和变质作用。

变质岩则是柳江盆地中的另一种重要岩石类型,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高温高压变质作用。

这些岩石在形成过程中受到了各种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质特征。

柳江盆地是一个具有丰富地质特征的地区。

在盆地的不同区域,我们可以观察到不同类型的岩石和地质构造现象。

其中,沉积岩是最为常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们主要由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力和压实作用下形成。

在柳江盆地中,我们还可以观察到火山岩和变质岩。

火山岩是由火山活动喷发形成的,通常呈现出深色或浅色,有时还包含有气泡和熔岩流动的痕迹。

而变质岩则是由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变质作用形成的,它们通常呈现出深色或浅色,有时还包含有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

1.实习过程(1)野外观察与记录在实习的第一个星期,我们进行了野外地质观察和测量。

我们通过实地观察,了解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岩石类型和地貌形态。

我们使用地质罗盘和GPS设备进行测量,记录岩石的走向、倾向和倾角等数据。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_柳江盆地地质报告柳江地质实习报告(精选3篇)由我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猜你可能喜爱“柳江盆地地质报告”。

第1篇: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相识实习实习报告第一节区域概况一实习区位置秦皇岛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区内有柏油马路及铁路与秦皇岛市相通,交通极为便利。

工作区坐落在柳江盆地为南北延长的低山丘陵区。

北、东、西三面为陡峻高山所包围。

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出盆地为东南方向,再山海关南侧入渤海。

二实习区地形、气候、水文及经济状况1、实习区地形;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北、东、西三面群山怀抱,山脉接近南北走向延长,地势由北向南渐低。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300米。

2、实习区气候;实习区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0。

1℃,一月份平均气温为-5℃,七月份平均气温为24。

5℃,本区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约占年降水量的70%。

山洪也主要集中在这个时期内。

3、实习区水文状况;实习区主要河流有大石河,西北东南流向。

为独流水域,河源短、流急,流量随季节改变教大,平均水深0.5米左右,洪期水深可达2-3米。

4、实习区的经济状况。

实习区工业,以采煤及开采耐火粘土为主。

煤矿开采的历史悠久,煤质一般为无烟煤,局部为贫煤。

群众多以奥陶纪亮甲山组石灰石为原料烧石灰。

实习区农业,主要是北方干旱的农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红薯等为主。

山区盛产水果和药材。

实习区沿海产鱼、虾、蟹等,是我国北方主要水产基地之一。

其次节岩石一、岩体1、岩床张岩子——东部落路途中的一个鞍部(40°08′22.37″N,119°29′18.06″E),有肯定宽度的典型闪长玢岩岩床,规模中等,顺层侵入。

秦皇岛柳江实习报告(多篇)

秦皇岛柳江实习报告(多篇)

秦皇岛柳江实习报告(多篇)篇:秦皇岛柳江盆地实习报告第一章前言一、实习时间2021年8月18日到2021年8月28日二、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实习路线8.18 基地——石门寨镇上庄坨村沙锅店8.19 基地——鸡冠山8.20 基地——黄土营——张崖子——东部落8.21 基地——潮水峪8.22 基地——石门寨西门——欢喜岭——瓦家山8.23 在基地画地质剖面图8.24 基地——小傍水崖——大傍水崖——吴庄——花厂峪8.25 基地——北戴河鸽子窝公园8.26 旅店——老虎石公园8.27 山海关8.28回到学校四、实习的目的,要求,任务目的1.学生第一次以地质工作者的身份走进大自然、认识大自然;2.从大自然中联系课堂所学知识,充实巩固基础知识,学习掌握野外工作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经验,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4.体验地质工作特点,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陶冶热爱科学的情操。

要求1.初步学会野外地质工作方法,掌握基本: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2.掌握岩石、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能够识别常见的岩石矿物3.达到基本技能训练:识图(地质图、地形图)、绘图、使用罗盘、编写报告4.了解野外地质工作过程:准备阶段、实习过程、报告编写阶段任务1.引导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去认识大自然;包括: 矿物的肉眼鉴定方法和常见矿物的识别;自然界三大岩石的鉴定和常见岩石的识别;新老地层的踏勘和正常层序的建立;地质构造的观察和判别;各种地质作用现象的观察和成因探讨等2.初步训练学生野外地质基础工作技能; 包括:。

地质罗盘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野外地质路线的选择和地质记录;地质剖面素描图的绘制;地质报告的编写等第二章自然地理概况秦皇岛地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0′——119°50′,北纬39°50′~40°10′,包括三区四县,三区为海港区、北戴河区和山海关区,四县为昌黎县、抚宁县、芦龙县和青龙县,总面积约7812.4km2。

柳江实习报告心得

柳江实习报告心得

一、前言时光荏苒,转眼间,为期一周的柳江地质实习已经落下帷幕。

这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此,我谨以此篇实习报告,记录下我在实习过程中的所学、所思、所感。

二、实习背景与目的柳江地质实习是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的一项重要实践活动,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本次实习主要在秦皇岛柳江盆地进行,实习时间为一周。

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地质观测、测量、记录等基本技能;2. 认识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地质现象,提高地质学素养;3. 培养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实习过程与收获1.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指导老师的安排,每天早上6点起床,进行简短的晨会,然后乘车前往实习地点。

在实习地点,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讲解,进行实地考察、观测、记录等工作。

以下是实习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内容:(1)矿物、岩石识别:通过观察、比较、触摸等方法,识别出实习区域内的各种矿物、岩石,并了解其特征、成因等。

(2)地层观测:观察地层层序、岩性特征、沉积旋回等,了解地层形成和演变过程。

(3)构造观测:观察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了解地质构造运动和演化。

(4)水文观测:观察河流、湖泊、泉水等水文现象,了解水文地质条件。

(5)植被观测:观察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了解植被与地质环境的关系。

2. 实习收获(1)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2)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各种地质工具,如罗盘、地质锤、放大镜等,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3)团队协作精神得到培养:实习过程中,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4篇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4篇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4篇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篇1一.序言⑴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1.目的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探究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认识实习是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学习相关地质基础知识之后,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各种地质现象,理论联系实习,增强感性认识,巩固基础理论知识。

同时,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基本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任务①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②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③进行野外地质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包括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描述记录等内容。

④通过实习,培养学生运用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分析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求①实习前学生应认真学习实习知道书,以明确实习目的内容安排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

②实习中学生要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的讲解。

③现场观察各种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并作好记录,还应多问多思考,克服怕苦怕累的懒惰思想。

④每个学生应采集3 mdash; mdash;5块有代表性的岩石矿物或化石标本。

⑵.实习的组织形式及实习过程实习的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又分两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指导老师带领实习,过程由实习指导书上的日程安排:第一天昆明西山;第二天上午乘车由昆明至武定县五孔桥,下午芭蕉箐采矿场雷刚厂;第三天上午人民渡至狮子山石棉厂至狮山风景区,下午乘车由武定县至元谋县;第四天上午元谋县朱布超基性岩体,下午元谋县黄瓜园大桥;第五天上午元谋县德大大桥至那化大桥,下午元谋县弯堡土林;第六天返回昆明。

(3)实习任务完成情况通过实习我们三大类岩石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能够在野外认识和辨别三大类岩石,还能够在野外辨别各种地质构造。

通过在各实习点对其的观察,实地考察,我掌握了罗盘的使用,还在各实习点采集了各种相应的岩石标本。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2023年秦皇岛柳江盆地野外地质实习报告一、前言2023年7月至8月期间,我参加了秦皇岛柳江盆地的野外地质实习。

该实习让我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的真实环境,并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及实地勘察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地理位置与地质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其地理位置为北纬39°17′至39°41′,东经119°19′至119°59′。

该盆地由于受到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的地质构造。

三、盆地构造类型及特征1. 柳江盆地是一个典型的逆冲泥岩盆地,主要由新生界及古生代泥岩、页岩、砂岩层组成,地壳运动及变形较为剧烈。

2. 该盆地中的断裂和褶皱构造广泛分布,形成了多个山脉和坳陷。

3. 在实习期间,我们深入了解了盆地内部的地貌、构造、岩性及沉积特征等,加深了对盆地类型及特征的认识。

四、主要任务与实践1. 对野外地质进行测量、记录与解析。

2. 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寻找并收集样品。

3. 通过实地勘察,观察盆地内不同岩层的分布情况,了解地层变化规律。

4. 将实地采集的样品进行鉴定与分析,获取地质信息。

5. 利用地理工具进行测量、绘图及数据处理。

五、地质实习收获通过这次实习,我收获了许多地质知识和实践经验。

首先,亲身体验了地质工作的艰辛和细致性,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论实践的理解。

其次,通过实地勘察,我对泥岩、页岩、砂岩等地层的形成机制和组成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最后,通过实习期间的测量、记录、鉴定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地质调查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技巧。

六、实习总结与展望通过这次地质实习,我对地质学的整体认识得到了加深。

我明白了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及细致性,也认识到了自己在地质学知识与技能上的不足。

因此,我希望在未来的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在地质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并为国家的矿产开发及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

海港区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海港区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提高地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地质人才,我们选择了海港区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分布等地质知识,提高野外实际操作技能,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实习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柳江盆地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地质构造调查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的调查。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地区主要为中生代断陷盆地,盆地内部存在多条断层,断层走向为NE-SW 向,断距较大,形成了较为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地层岩性研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对盆地内的地层岩性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主要地层包括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

侏罗系主要为火山岩和沉积岩,白垩系以砂岩、泥岩为主,第三系则以砂砾岩、泥岩为主。

通过对地层岩性的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地质历史。

3. 矿产资源勘查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对柳江盆地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勘查。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该地区主要矿产资源有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其中,煤炭资源分布较广,储量丰富。

4. 野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实习期间,我们进行了野外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包括地形测量、剖面测量、地质剖面描述、采样等。

通过这些训练,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5. 实习总结与讨论在实习的最后阶段,我们进行了实习总结与讨论。

针对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1. 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提升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地质构造、地层岩性、矿产资源分布等专业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野外实际操作技能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2.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增强。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目录1. 实习概况 (2)1.1 干预信息 (2)1.2 地质目标与任务 (4)1.3 实习区域概况 (4)1.3.1 生理地理条件概述 (6)1.3.2 区域地质构造特征 (7)2. 地质调查与分析 (8)2.1 地层分析 (9)2.1.1 主导地层及其特征 (10)2.1.2 主要构造类型及特征 (11)2.2 岩性分析 (12)2.2.1 主要岩性类型及特征 (13)2.2.2 岩心分析结果 (14)2.3 矿产赋存状况 (16)2.3.1 主要矿产类型和分布 (17)2.3.2 矿化成因及控制因素 (17)2.4 勘探技术 (19)2.4.1 实测技术 (21)2.4.2 地质资料处理与分析方法 (22)2.4.3 应用示例 (23)3. 地质评价与思考 (24)3.1 柳江盆地地质特征总结 (26)3.2 地质资源潜力评价 (27)3.3 区域资源开发展望 (28)3.4 实习体会及展望 (29)1. 实习概况在此次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中,我们有幸能够深入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实习地点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距离市区约50公里。

柳江盆地是一个典型的沉积岩盆地,其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开发价值。

我们参观了多个地质遗迹,如柳江组、下石河组等。

通过实地考察和与专家的交流,我们对柳江盆地的地质历史、地层划分、岩石类型、地貌特征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还学习了地震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钻探等地质勘探技术,并在实际操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地质工作者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精神。

通过对柳江盆地的探索,我们不仅拓宽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这次实习让我们收获颇丰,为我们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1 干预信息在进行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之前,有必要了解任何在实习期间可能影响地质调查的因素。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

柳江基地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基地举办的地质实习。

为期两周的实习让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野外实践技能以及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

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以下是对本次实习的总结报告。

二、实习目的与内容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1. 巩固和加深课堂上学到的地质理论知识;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基本技能;3. 认识地质构造和地质作用;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实习内容主要包括:1. 地质学基本理论的学习;2. 野外地质观察与测量;3. 地质剖面观测与地层对比;4. 地质构造解析与成矿预测;5.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学习。

三、实习过程实习期间,我们分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先后对以下地区进行了实地考察:1. 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区之北,抚宁县境内。

盆地内地形复杂,地层发育完整,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2. 祖山:位于秦皇岛青龙县境内,是燕山山脉的一部分。

祖山地区地层丰富,地质构造复杂,是研究构造地质学的重要区域。

3. 鸽子窝:位于秦皇岛北戴河海滨东北角,是一处著名的地质景观。

鸽子窝地区地层断裂发育,形成了独特的地质景观。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以下技能:1. 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2. 地质锤的使用方法;3. 地质剖面观测与地层对比;4. 地质构造解析与成矿预测;5. 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四、实习成果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理论知识的巩固与深化:通过实地考察和理论学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2. 野外实践技能的提升: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测量,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和勘探的基本技能。

3. 地质构造的认识:通过对地质剖面观测和地质构造解析,我们认识到了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

4. 成矿预测:通过对地质构造和成矿规律的研究,我们对成矿预测有了初步的认识。

5. 地质灾害防治:通过学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我们提高了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前言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实习基地。

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柳江盆地地质实习,通过实地考察和学习,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习的总结报告。

二、实习目的与意义本次实习旨在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地质认识水平,掌握地质调查和野外观察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了解我国华北地台型地质构造特征,为今后的地质研究和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习内容1. 实习区域概况柳江盆地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地势北高南低,四周环山,中间为低山丘陵区。

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主要河流为大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渤海。

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2. 地质构造与地层柳江盆地地质构造为华北地台型,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

区域地层特征为前青白口纪变质岩、晚元古界、古生界和中生界。

新生界第四系为松散沉积物,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为兰旗组和北票组,古生界二迭系为石千峰组和上石盒子组。

3. 野外考察实习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考察,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地层岩性:通过实地观察,我们掌握了地层岩性的识别方法,如颜色、结构、成分等。

(2)测量岩层产状:学习并掌握了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如走向、倾向、倾角等。

(3)识别矿物:通过对矿物的形态、颜色、光泽、硬度等特征进行观察,识别出常见的矿物。

(4)认识构造现象:观察断层、褶皱等构造现象,了解构造对地层分布的影响。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地质学、地层学、矿物学等知识的理解。

2. 野外考察技能提升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如地层岩性观察、岩层产状测量、矿物识别等,提高了野外考察技能。

3. 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考察,互相协作、交流经验,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2023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秦皇岛市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活动。

这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知识的理解。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地处燕山山脉东段,盆地北、东、西三面被陡峭的高山环绕,地势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盆地内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南部大石河河谷内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

盆地内丘陵起伏,一般海拔在200-300米之间。

三、实习内容1. 地层分布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考察了柳江盆地的地层分布。

盆地内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山海关小区,区域地层特征属典型的华北地台型。

前青白口纪的变质岩广泛分布于盆地的外围,晚元古界、古生界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极为相似,但本区仅见有侏罗系出露与向斜的核部。

2. 岩石类型柳江盆地内岩石类型丰富,主要包括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沉积岩以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为主,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下侏罗统、古生界二迭系、上石盒子等。

岩浆岩以火山岩为主,变质岩以片麻岩、片岩为主。

3. 地质构造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构造线呈东西走向,轴部为中生界侏罗系地层,两翼为古生界、中生界地层。

盆地内断裂发育,主要有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

四、实习体会通过这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科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1. 地质知识的应用性:地质知识在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石类型等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工程规划和设计。

2. 野外实习的重要性:野外实习是地质学科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地质学科的理解。

3. 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野外实习需要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沟通、协作,提高了团队凝聚力。

五、总结总之,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地信柳江盆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质领域的广泛应用,野外实习成为了我们专业学习的重要环节。

2023年暑期,我们地质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全体同学来到了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部的柳江盆地,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地质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地貌形态等地质知识的理解,同时运用GIS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提高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区域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盆地地势低洼,南北延伸,四周被陡峭的山脉环绕。

盆地内最高点为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而盆地最低处海拔仅70米左右。

盆地内主要河流为大石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去,最终汇入渤海。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一)地质构造与地层1. 地质构造:柳江盆地为一向斜构造,地层分区属于华北——东北南部区的燕山分区的山海关小区。

盆地外围广泛分布前青白口纪变质岩,而晚元古界、古生界地层则分布于斜的两翼。

中生界地层与燕辽一带相似,但仅见侏罗系出露于向斜核部。

2. 地层层序:- 新生界:第四系,主要为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松散沉积物。

- 中生界:侏罗系、中侏罗系兰旗组,下侏罗统北票组。

- 古生界:二迭系上二迭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

(二)地貌形态1. 低山丘陵: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点为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2. 河谷:大石河贯穿盆地,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

3. 火山岩: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岩分布区,地势高峻。

(三)GIS技术应用1. 数据采集:利用GPS定位仪采集野外地质、地貌点的坐标,并记录相关地质现象。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GIS软件,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查询。

3. 成果展示:利用GIS软件制作地质剖面图、等高线图、地质图等,直观展示实习区域地质特征。

四、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地质知识的理解,还学会了运用GIS技术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柳江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2023年某月,我有幸参加了在秦皇岛柳江盆地的地质实习。

这次实习是我将所学地质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机会。

通过实地考察,我对地质学的理解更加深入,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野外观察和记录能力。

二、实习区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抚宁县境内,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层丰富,是进行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观察了该地区的地层,包括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

通过对不同时代地层的岩性、构造、化石等特征的分析,我们了解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2. 岩石鉴定: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对常见的岩石进行肉眼鉴定,包括识别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和对比,我们加深了对岩石学知识的理解。

3.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对实习区域内的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进行了详细观察。

通过实地测量,我们掌握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

4. 水文地质调查:我们还对实习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地下水分布、水质及水资源状况。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习,我深刻体会到地质学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必要性。

2. 野外观察与记录能力提升: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地质现象,记录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实习期间,我们小组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这使我认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4. 对地质学的热爱更加坚定: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加坚定了今后从事地质工作的决心。

五、总结柳江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地质知识,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相信,这次实习经历将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1 绪论.1.1 野外实习的目的及任务.1.1.1 实习的目的为了更好的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得到第一手野外资料,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对野外地质地貌现象有亲身体验,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不怕苦、不怕累、艰苦奋斗的精神。

1.1.2 实习的地点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镇上庄坨村北山实习基地1.1.3 实习的时间2009年7月7日至2009年7月14日1.1.4 实习的主要任务系统地了解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地貌概况,学会野外实习所必需掌握的基本要领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地质工作技能。

1 矿物和岩石(矿石)的肉眼鉴定和描述;2 地质罗盘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岩层产状的测定;3 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现象的识别;4 实测地层剖面法的工作方法;5 河流阶地、海岸地貌等的识别;6 野外地质素描的练习;7 地层的划分与对比及其描述;8 学会野外实习报告的编写。

1.2 实习区地理概况1.2.1 位置和交通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北依燕山,南临渤海,西隔缸山与碣石山遥望,东越长城与辽宁馁中为邻。

位于119°30′至119°50′,北纬39°50′至40°10′之间。

秦皇岛市辖3个市辖区、3个县、1个自治县,为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秦皇岛市总面积812平方千米,西南距石家庄483公里,西距首都北京280公里,距天津220公里。

抚宁县石门寨镇柳江盆地国家地质公园(北山)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约28千米。

柳江盆地位于东经119°34′45〃至119°36′50〃,北纬40°7′45〃至40°9′50〃之间,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面积为389平方千米,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

柳江地质实训报告

柳江地质实训报告

一、前言2023年某月某日至某月某日,我参加了为期一周的柳江地质实训。

此次实训是在秦皇岛柳江地区进行的,旨在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加深对地质学、地貌学等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野外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训的总结和心得。

二、实习地区概况柳江地区位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地处燕山山脉东段。

实习区地形复杂,北、东、西三面为陡峭的高山所包围,形成了一个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盆地。

盆地内最高峰为老君顶,海拔493.7米。

实习区气候属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0.1℃,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

三、实习内容1. 地层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重点观察了实习区出露的地层。

根据地层时代自老至新,我们学习了以下地层:- 太古宙地层:以片麻岩、变粒岩为主,分布较广。

- 元古宙地层:以变质岩为主,如石英岩、片岩等。

- 古生代地层:以碳酸盐岩为主,如石灰岩、白云岩等。

- 中生代地层:以火山岩、沉积岩为主,如玄武岩、砂岩、页岩等。

通过对地层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不同地层时代的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以及沉积旋回。

2. 岩石观察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岩石类型及其特征。

包括:- 火成岩: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 沉积岩:如砂岩、页岩、石灰岩等。

- 变质岩:如片麻岩、片岩等。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我们掌握了不同岩石的产状、形态、规模以及构造部位。

3. 构造观察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观察了实习区的褶皱和断裂。

包括:- 褶皱:如倒转褶皱、向斜、背斜等。

- 断裂:如正断层、逆断层、走滑断层等。

通过对构造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构造对地层分布、地貌形态的影响。

4. 水文观察实习期间,我们观察了实习区的主要河流——大石河。

通过对河流的观察,我们了解了河流的形态、水文特征以及与周边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

四、实习心得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巩固了课堂上学到的地质学、地貌学等理论知识,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实习报告 doc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认识实习报告一、引言地质实习是我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增加了我对地质学科的认识和理解。

在本次实习中,我选择了秦皇岛柳江盆地作为考察点,旨在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事件。

二、地理背景秦皇岛柳江盆地位于河北省北部,地处于秦皇岛市的东南。

该盆地地势平坦,地理位置优越,是河北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该地区盆地内有柳江、静厚河、北戴河等重要水系,水资源丰富,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三、地质背景柳江盆地地属东北地台地区的火成岩盆地,主要由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古老沉积岩构成,研究对象是该地区的上、中、下二叠统地层。

在地层上,分别有2个火山岩组合,1个第二系翻转构造,2个新更新统破坏构造组合以及4个四元盆地相。

四、地质考察内容1. 古地磁测定我们利用古地磁测定的方法,研究了柳江盆地地区的古地磁性质。

通过采集样本并进行实验室测试,我们得出了柳江盆地的地磁磁倾角、磁偏角等参数。

这些数据有助于我们了解盆地的地磁演化历史和地壳活动。

2. 地层测量在盆地内进行地层测量,主要是观察和记录不同地层的分布和岩性情况。

我们在柳江盆地不同的地层中取样,进行岩石薄片观察和化石学分析。

通过这些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地质历史和对比不同地区的地层记录。

3. 结构测量为了了解柳江盆地的构造特征,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结构测量。

采用了测量剖面、测量面等方法,绘制了柳江盆地的构造剖面图和构造面图。

通过研究剖面图和结构面图,我们得到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变形历史。

4. 矿产资源调查柳江盆地是一个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我们进行了矿产资源调查和采样。

通过采集矿石样本,并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和化学分析,我们初步了解了盆地内的矿产类型和分布。

这对于盆地的经济开发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价值。

五、实习心得体会通过对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的认识实习,我对地质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柳江实习报告

柳江实习报告

一、实习前言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地质学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为了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我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7日在秦皇岛市柳江盆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由指导老师带领,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样品采集、数据分析等方法,加深了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工作技能。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柳江盆地的地质背景和构造特征。

2. 掌握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3. 学习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岩石类型、矿物和地质构造。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过程(一)实习区概况柳江盆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公里,属于河北省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该地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北、东、西三面为陡峭的高山所包围。

盆地内主要河流为大石河,出盆地后汇入渤海。

(二)实习内容1. 地质构造观察:实习期间,我们重点观察了盆地的构造特征,包括断层、褶皱、节理等。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柳江盆地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2. 岩石类型识别: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多种岩石样品,包括沉积岩、侵入岩、火山岩等。

通过对样品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学会了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岩石类型。

3. 矿物鉴定: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常见矿物的特征,如颜色、硬度、光泽等。

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能够识别和鉴定出不同的矿物。

4. 水文地质调查:我们调查了大石河的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河流的水量、水质、流速等。

通过野外测量和数据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5. 地质剖面观测:我们沿着大石河河谷,进行了地质剖面观测。

通过对剖面岩性的观察和分析,我们了解了该地区的地层结构和沉积环境。

(三)实习成果1. 通过实习,我们对柳江盆地的地质构造、岩石类型、矿物鉴定、水文地质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2. 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了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

3. 通过团队合作,我们学会了沟通和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我学会了有关地质填图实习的一些基本技能:
1、矿物和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地层划分对比及时代的确定
3、岩石与化石标本的采集和编录
4、路线地质新手剖面的勾画
5、实测地层剖面的工作方法
6、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7、地质观测点的布置、观测与记录
8、多种地质素描图的绘制
本次实习所在地秦皇岛市柳江盆地,是我国北方著名的地质公园。盆地地层出露明显,构造丰富多彩,并有多条河流从其间穿过,是理想的地质填图教学和普地教学基地。盆地南北长约20千米,东西长约12千米。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北、东、西三面为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为493.7米;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区是本区山高坡陡的地方,一般海拔在400米以上。贯通本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河谷海拔70米左右。清澈的大石河水向东南流淌,穿山越村后在山海关西南汇入漫漫的渤海。
2馒头组
本组分布与府君山组一致,岩性以鲜红色泥岩为主,往上过度过粉砾质页岩夹白云质灰岩透镜体。泥岩底部具角砾或砾岩。粉沙质页岩中含石盐假晶,与下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分界标志是其底部含角砾状薄层泥岩。本组属干旱气候条件下滨海相或泻湖相沉积。
本区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年降水量为400~1000毫米之间,据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698.5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之七十,山洪也集中在这个时期。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每年的5-10月份,尤其是7-8月份,渤海碧波荡漾,海风习习,气候湿润凉爽宜人,日平均气温仅23.6℃。据统计资料,日最高气温超过30℃者平均每年不超过8天。
9、填图单位划分和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工作中主要采用的方法有:露头观测、作岩层剖面、岩层的测量岩性描述等
二地层
实习区出露地层属华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而侏罗系属濒太平洋火山活动带。
除普通缺失中奥陶统至下石炭统,三叠系,白垩系及第三系以外,其他时代地层发育较好,出
露较全,各地层单位划分标志明显,化石丰富,很具有代表性。全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上元
古界青白口系,下古生界寒武系,下奥陶统,上古生界中石炭统,二叠系,中生界侏罗系以及
新生界第四系。
本区地层自老而新简述如下:
一元古界青白口系(pt3q)
1龙山组(pt3q)
龙山组为本区内最老的沉积地层单位。主要分布在东部张岩子至东部落,南部鸡冠山等地。以张岩子村西部剖面最好。
本组由两个沉积韵律组成。下韵律底部是灰白色含砾粗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向上过度为紫色,黄绿色杂色页岩。上韵律底部砂岩稳定成分增加,顶部出现蛋青色泥灰岩。分选,磨圆较好,砂岩中斜层理,波痕及海绿石矿物屡见不鲜,属典型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与下伏绥中花岗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岩石呈沉积接触。
2景山峪组(pt3qj)
分布与龙山组基本一致。在李庄村北出露较全。
本组岩性由碎屑岩,粘土岩过度到碳酸岩沉积。具有海相沉积特点。与龙山组整合接触。其分界标志层是以其底部黄褐色或带铁锈色的中细粒铁质石英净砂岩,其底部中细粒长石石英净砂岩具有大型海成风暴波痕,海相特征明显,因此本组属滨海相至浅海相沉积。
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位于秦皇岛市北28KM,其高斯坐标为y=20714---20728km,x=4437.2---4455km,总面积389.2km2。
该区自然地理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临华北平原和渤海湾,行政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石门寨乡管辖。
实习区交通十分方便。实习基地坐落于柳江盆地。实习区气候属温暖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但受海洋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在400--1000mm。实习区工农业并重,农业主要种植玉米,小麦,高粱等。山坡多种植果树,尤以桃树,杏树较多。工业以采掘业为主,有煤,耐火黏土,建筑石材以及水泥原料等。
秦皇岛市东接辽宁,北临承德,西依唐山,东连浩瀚的渤海,海岸线长113公里,水域面积一万多平方公里;据北京295公里;市辖海港、山海关、北戴河三个区和昌黎、抚宁、卢龙和青龙满族自治县四县。秦皇岛市总面积7812平方公里,人口172万。
这次我们在抚宁县石门寨乡柳江盆地区域实习。地理坐标为:东经119°34′45″--119°36′50″,北纬40°7′45″--40°9′50″。柳江盆地,南北长20km,东西宽约12km。地势总体为北高南低,自南而北由群山丘陵台地残丘转而为倾斜平原。北,东,西三面所谓群山和丘陵所环绕,南侧向渤海敞怀。最高的山峰为盆地中部偏北的老君顶,海拔493.7m;盆地的中西部火山岩分布是本区山高坡陡的部分,一般海拔在400m以上。贯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区最主要的水系,河谷海拔70m左右。清澈的大石河水向东南流淌,穿山越村后在山海关西南漫漫的渤海。
秦皇岛市是我国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它以旅游业和建材玻璃业而著称,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经过80年代的整建,正以崭新的面貌笑对二十一世纪。
二、关于实习情况
通过本次实习我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了解和掌握了地质填图的规矩、程序和工作方法;学会了计划、布置观察路线、踏勘、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填绘地质图;初步学会了综合分析和解释的能力;通过野外实际材料、图表,自己完成了指定范围的地质图、实测地层剖面图、测区综合柱状图。
秦皇岛柳江盆地地质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在对地质工程专业有了两年接触学习的基础上,大学二年级学期末,在专业课老师、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两个班的同学来到了秦皇岛市石门寨北方地质实习基地进行为期19天的地质野外实习。
一、实习区域概况
这次我们的实习区域在我国北方唯一的不冻港所在的美丽的海滨城市—秦皇岛市。
二古生界(Pz)
一寒武系
1.府君山组
本组主要分布在东部落至沙河寨,以及西部上平山一带。东部落剖面出露较全。
本组岩石标志明显,下部为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产莱得利基虫Redlichia。上部为灰白色豹皮状白云质灰岩夹暗灰色薄层灰岩。与下伏景儿峪组分界标志是下部暗灰色厚层状结晶灰岩底部薄层灰岩中含角砾或砾岩。本组属浅海相沉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