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几何最短路径问题详解及经典例题
中考专题复习——最短路径问题

word专业资料-可复制编辑-欢迎下载A B C DABABL A BCDDO CP中考专题复习——路径最短问题一、具体内容包括:蚂蚁沿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外侧面吃食问题;线段(之和)最短问题;二、原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
(构建“对称模型”实现转化)三、例题:例1、①如右图是一个棱长为4的正方体木块,一只蚂蚁要从木块的点A沿木块侧面爬到点B处,则它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②如右图是一个长方体木块,已知AB=3,BC=4,CD=2,假设一只蚂蚁在点A处,它要沿着木块侧面爬到点D处,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例2、①如图,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河边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
②如图,直线L同侧有两点A、B,已知A、B到直线L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和3,两点的水平距离为3,要在直线L上找一个点P,使PA+PB的和最小。
请在图中找出点P的位置,并计算PA+PB的最小值。
③要在河边修建一个水泵站,向张村、李庄铺设管道送水,若张村、李庄到河边的垂直距离分别为1Km和3Km,张村与李庄的水平距离为3Km,则所用水管最短长度为。
四、练习题(巩固提高)(一)1、如图是一个长方体木块,已知AB=5,BC=3,CD=4,假设一只蚂蚁在点A 处,它要沿着木块侧面爬到点D处,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是。
2、现要在如图所示的圆柱体侧面A点与B点之间缠一条金丝带(金丝带的宽度忽略不计),圆柱体高为6cm,底面圆周长为16cm,则所缠金丝带长度的最小值为。
3、如图是一个圆柱体木块,一只蚂蚁要沿圆柱体的表面从A点爬到点B处吃到食物,知圆柱体的高为5 cm,底面圆的周长为24cm,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为。
4、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8,M在DC上,且DM=2,N是AC上的一动点,DN第2题张村李庄张村李庄AABB第1题第3题图(2)EBDACP+MN 的最小值为 。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5、在菱形ABCD 中,AB=2, ∠BAD=60°,点E 是AB 的中点,P 是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 的最小值为 。
(完整)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复习.doc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 ,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一、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例:已知:如图, A,B 在直线 L 的两侧,在 L 上求一点 P,使得 PA+PB 最小。
解:连接 AB, 线段 AB 与直线 L 的交点 P ,就是所求。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二、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例: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 A、B 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 A、B 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解:只有 A、C、B 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 BC 最小.作点 A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 A ′,然后连接A ′B,交“街道”于点C,则点 C 就是所求的点.三、一点在两相交直线内部例:已知:如图 A 是锐角∠ MON内部任意一点,在∠ MON的两边OM,ON上各取一点 B,C,组成三角形,使三角形周长最小 .解:分别作点 A 关于 OM ,ON 的对称点 A ′, A ″;连接 A ′, A ″,分别交 OM ,ON 于点B 、点 C,则点 B、点C 即为所求分析:当 AB 、 BC 和 AC 三条边的长度恰好能够体现在一条直线上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例:如图, A.B 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 A 到 B 的路径 AMNB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A·直)解: 1.将点 B 沿垂直与河岸的方向平移一个河宽到E,2.连接 AE 交河对岸与点M,则点 M 为建桥的位置,MN 为所建的桥。
证明:由平移的性质,得BN ∥ EM且BN=EM, MN=CD, BD∥CE, BD=CE,MNEB所以 A.B 两地的距 :AM+MN+BN=AM+MN+EM=AE+MN, 若桥的位置建在 CD 处,连接 AC.CD.DB.CE, 则 AB 两地的距离为:AC+CD+DB=AC+CD+CE=AC+CE+MN,在△ ACE 中,∵ AC+CE >AE, ∴ AC+CE+MN > AE+MN, 即 AC+CD+DB > AM+MN+BN所以桥的位置建在CD 处, AB 两地的路程最短。
中考数学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试题(带解析)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1.一只蚂蚁从原点 0 出发来回爬行,爬行的各段路程依次为: +5,-3,+10,-8 ,-9,+12, -10.回答下列问题:(1)蚂蚁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 0;(2)在爬行过程中,如果每爬一个单位长度奖励 2 粒芝麻,则蚂蚁一共得到多少粒芝麻. 解:( 1)否, 0+5-3+10-8-9+12-10=-3 ,故没有回到 0; (2)( |+5|+|-3|+|+10|+|-8|+|-9|+|+12|+|-10|)×2=114 粒2. 如图,边长为 1 的正方体中,一只蚂蚁从顶点 A 出发沿着正方体的外表面爬到顶点B 的最短距离是 .3.(2006?茂名)如图,点 A 、B 分别是棱长为 2 的正方体左、右两侧面的中心,一蚂蚁从点 A 沿其表面爬到点 B 的最短路程是 cm解:如图将正方体展开,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知,线段 AB= 22 12 5 .AB 即为最短路线.B 的最短路程是两个棱长的长,即 2+2=4.4.如图,一只蚂蚁从正方体的底面 A 点处沿着表面爬行到点上面的B点处,它爬行的最短路线是()A.A? P? B B .A? Q? B C .A? R? B D .A? S? B解: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选A.故选A.5.如图,点 A 的正方体左侧面的中心,点 B 是正方体的一个顶点,正方体的棱长为2,蚂蚁从点A沿其表面爬到点 B 的最短路程是()解:如图,AB= 1 2 2 12 10 .故选C.6.正方体盒子的棱长为2,BC的中点为M,一只蚂蚁从 A 点爬行到M点的最短距离为()解:展开正方体的点M所在的面,∵BC的中点为M,1所以MC= BC=1,2在直角三角形中AM= = .7.如图,点A和点B分别是棱长为20cm的正方体盒子上相邻面的两个中心,一只蚂蚁在盒子表面由A处向 B 处爬行,所走最短路程是cm 。
故选C.8. 正方体盒子的棱长为2,BC 的中点为M,一只蚂蚁从A 点爬行到M 点的最短距离解:将正方体展开,连接M、D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MD=MC+CD=1+2,=3MD1= MD 2 DD1232 22139.如图所示一棱长为 3cm 的正方体, 把所有的面均分成 3×3个小正方形. 其边长都为 1cm ,假设一只蚂蚁每秒爬行 2cm ,则它从下底面点 A 沿表面爬行至侧面的 B 点,最少要用 2.5 秒钟解:因为爬行路径不唯一,故分情况分别计算,进行大、小比较,再从各个路线中确定最短 的路线.( 1)展开前面右面由勾股定理得 AB= = cm ;(2)展开底面右面由勾股定理得 AB==5cm ;所以最短路径长为 5cm ,用时最少: 5÷2=2.5 秒.10.(2009?恩施州)如图,长方体的长为 15,宽为 10,高为 20,点 B 离点 C 的距离为 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 爬到点 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1b76d04ed630b1c59eeb583.png)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最短路径问题中,关键在于,我们善于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或利用平移和展开图来处理。
这对于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立体图形展开图”。
教材中的例题“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立体展开图”。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一、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例:已知:如图,A,B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求一点P,使得PA+PB最小。
解:连接AB,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P ,就是所求。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例: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解:只有A、C、B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BC最小.作点A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B,交“街道”于点C,则点C就是所求的点.三、一点在两相交直线内部例:已知:如图A是锐角∠MON内部任意一点,在∠MON的两边OM,ON上各取一点B,C,组成三角形,使三角形周长最小.解:分别作点A关于OM,ON的对称点A′,A″;连接A′,A″,分别交OM,ON于点B、点C,则点B、点C即为所求分析:当AB、BC和AC三条边的长度恰好能够体现在一条直线上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例:如图,A.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解:1.将点B沿垂直与河岸的方向平移一个河宽到E,2.连接AE交河对岸与点M,则点M为建桥的位置,MN为所建的桥。
初二数学最短路径问题知识归纳+练习

初二数学最短路径问题【问题概述】最短路径问题是图论研究中的一个经典算法问题,旨在寻找图(由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具体的形式包括:①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 即已知起始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②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 与确定起点的问题相反,该问题是已知终结结点,求最短路径的问题.③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 即已知起点和终点,求两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④全局最短路径问题 - 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问题原型】“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涉及知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三角形三边关系”,“轴对称”,“平移”.【出题背景】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解题思路】找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B PA -的值最大.作直线AB ,与直线l 的交点即为P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B PA -≤AB .PB PA -的最大值=AB .【问题11】 作法图形 原理在直线l 上求一点P ,使PB PA -的值最大.作B 关于l 的对称点B '作直线A B ',与l 交点即为P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PB PA -≤AB '. PB PA -最大值=AB '.【问题12】“费马点” 作法图形 原理△ABC 中每一内角都小于120°,在△ABC 内求一点P ,使P A +PB +PC 值最小.所求点为“费马点”,即满足∠APB =∠BPC =∠APC =120°.以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BD 、△ACE ,连CD 、BE 相交于P ,点P 即为所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P A +PB +PC 最小值=CD .【精品练习】1.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12,△ABE 是等边三角形,点E 在正方形ABCD 内,在对角线AC 上有一点P ,使PD +PE 的和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3B .26C .3D 62.如图,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ABC =60°,若将△ACD 绕点A 旋转,当AC ′、AD ′分别与BC 、CD 交于点E 、F ,则△CEF 的周长的最小值为( ) A .2B .32C .32+D .4lBAlPABl ABlBPAB'ABCPEDCBAADEPB C3.四边形ABCD 中,∠B =∠D =90°,∠C =70°,在BC 、CD 上分别找一点M 、N ,使△AMN 的周长最小时,∠AMN +∠ANM 的度数为( )A .120°B .130°C .110°D .140°4.如图,在锐角△ABC 中,AB =42,∠BAC =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M 、N 分别是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M +MN 的最小值是 .5.如图,Rt △ABC 中,∠C =90°,∠B =30°,AB =6,点E 在AB 边上,点D 在BC 边上(不与点B 、C 重合), 且ED =AE ,则线段AE 的取值范围是 .6.如图,∠AOB =30°,点M 、N 分别在边OA 、OB 上,且OM =1,ON =3,点P 、Q 分别在边OB 、OA 上,则MP +PQ +Q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Rt △ABC 中,∠C =90°,则有222AB BC AC =+)7.如图,三角形△ABC 中,∠OAB =∠AOB =15°,点B 在x 轴的正半轴,坐标为B (36,0).OC 平分∠AOB ,点M 在OC 的延长线上,点N 为边OA 上的点,则MA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 DEABCD MABMN8.已知A (2,4)、B (4,2).C 在y 轴上,D 在x 轴上,则四边形ABCD 的周长最小值为 ,此时 C 、D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9.已知A (1,1)、B (4,2).(1)P 为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和此时P 点的坐标;(2)P 为x 轴上一动点,求PB PA 的值最大时P 点的坐标;(3)CD 为x 轴上一条动线段,D 在C 点右边且CD =1,求当AC +CD +DB 的最小值和此时C 点的坐标;10.点C 为∠AOB 内一点.(1)在OA 求作点D ,OB 上求作点E ,使△CDE 的周长最小,请画出图形;(2)在(1)的条件下,若∠AOB =30°,OC =10,求△CDE 周长的最小值和此时∠DCE 的度数.图①12.荆州护城河在CC'处直角转弯,河宽相等,从A处到达B处,需经过两座桥DD'、EE',护城河及两桥都是东西、南北方向,桥与河岸垂直.如何确定两座桥的位置,可使A到B点路径最短?。
中考数学考试题答案与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考试题答案与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姓名:__________指导: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早在古罗马时代,传说亚历山大城有一位精通数学和物理的学者,名叫海伦.一天,一位罗马将军专程去拜访他,向他请教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将军每天从军营A 出发,先到河边饮马,然后再去河岸同侧的B 地开会,应该怎样走才能使路程最短?从此,这个被称为“将军饮马” 的问题广泛流传.知识储备: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典型解析:【例题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5 cm 的点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3 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从外壁A 处到内壁B 处的最短距离为cm (杯壁厚度不计).【答案】20.【分析】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点A 关于EF 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 即为最短距离,A′B = √(A′D²+BD²)=20(cm).当蚂蚁在一个几何体的表面上爬行时,通常情况下都会考虑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其最短路程,也就是运用“化曲为平” 或“化折为直” 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例题2】如图,∠AOB = 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 = √3,若点M、N 分别是射线OA、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A.3√6/2B.3√3/2C.6D.3【答案】D.【分析】解:如图作P 点分别关于OA、OB 的对称点C、D,连接CD 分别交OA、OB 于M、N,则MP = MC,NP = ND,OP = OD = OC = √3,∠BOP = ∠BOD,∠AOP = ∠AOC,∴ PN + PM + MN = ND + MN + NC = DC,∠COD = ∠BOP + ∠BOD + ∠AOP + ∠AOC = 2∠AOB = 120°,∴ 此时△PMN 周长最小,作OH⊥CD 于H,则CH = DH,∵ ∠OCH = 30°,∴ OH = 1/2OC = √3/2,CH = √3OH= 3/2,∴ CD = 2CH = 3.【例题3】如图,⊙M 的半径为2,圆心M 的坐标为(3,4),点P 是⊙M 上的任意一点,PA⊥PB,且PA、PB 与x 轴分别交于A、B 两点,若点A、点B 关于原点O 对称,则AB 的最小值为()A.3B.4C.6D.8【答案】C.【分析】解:∵ PA⊥PB,∴ ∠APB = 90°,∵ AO=BO,∴ AB = 2PO,若要使AB 取得最小值,则PO 需取得最小值,连接OM,交⊙M 于点P′,当点P 位于P′ 位时,OP′ 取得最小值,过点M 作MQ⊥x 轴于点Q,则OQ = 3、MQ = 4,∴ OM = 5,又∵ MP′ = 2,∴ OP′ = 3,∴ AB = 2OP′ = 6.【例题4】如图,点P 是边长为1 的菱形ABCD 对角线AC 上的一个动点,点M、N 分别是AB、BC 边上的中点,则MP + PN 的最小值是()A.1/2B.1C.√2D.2【答案】B.【分析】解:如图,作点M 关于AC 的对称点M′,连接M′N 交AC 于P,此时MP + NP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 的长.∵ 菱形ABCD 关于AC 对称,M 是AB 边上的中点,∴ M′ 是AD 的中点,又∵ N 是BC 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 是平行四边形,∴ M′N = AB = 1,∴ MP + NP = M′N =1,即MP + NP 的最小值为1.。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1af2c82b90d6c85ed3ac677.png)
初中数学[最短路径问题]典型题型及解题技巧最短路径问题中,关键在于,我们善于作定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或利用平移和展开图来处理。
这对于我们解决此类问题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立体图形展开图”。
教材中的例题“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立体展开图”。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
知识点:“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垂线段最短”,“点关于线对称”,“线段的平移”。
“饮马问题”,“造桥选址问题”。
考的较多的还是“饮马问题”,出题背景变式有角、三角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圆、坐标轴、抛物线等。
解题总思路:找点关于线的对称点实现“折”转“直”,近两年出现“三折线”转“直”等变式问题考查。
一、两点在一条直线异侧例:已知:如图,A,B在直线L的两侧,在L上求一点P,使得PA+PB最小。
解:连接AB,线段AB与直线L的交点P ,就是所求。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侧例:图所示,要在街道旁修建一个奶站,向居民区A、B提供牛奶,奶站应建在什么地方,才能使从A、B到它的距离之和最短.解:只有A、C、B在一直线上时,才能使AC+BC最小.作点A关于直线“街道”的对称点A′,然后连接A′B,交“街道”于点C,则点C就是所求的点.三、一点在两相交直线内部例:已知:如图A是锐角∠MON内部任意一点,在∠MON的两边OM,ON上各取一点B,C,组成三角形,使三角形周长最小.解:分别作点A关于OM,ON的对称点A′,A″;连接A′,A″,分别交OM,ON于点B、点C,则点B、点C即为所求分析:当AB、BC和AC三条边的长度恰好能够体现在一条直线上时,三角形的周长最小例:如图,A.B两地在一条河的两岸,现要在河上建一座桥MN,桥造在何处才能使从A到B的路径AMNB最短?(假设河的两岸是平行的直线,桥要与河垂直)解:1.将点B沿垂直与河岸的方向平移一个河宽到E,2.连接AE交河对岸与点M,则点M为建桥的位置,MN为所建的桥。
中考数学试题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

中考数学试题解析之最短路径问题知识储备:利用轴对称知识解决最短路径问题.典型解析:【例题 1】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4 cm,底面周长为 32 cm,在杯内壁离杯底 5 cm 的点 B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 3 cm 与蜂蜜相对的点 A 处,则蚂蚁从外壁 A 处到内壁 B 处的最短距离为 cm(杯壁厚度不计).【答案】20.【分析】解:如图,将杯子侧面展开,作点 A 关于 EF 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 即为最短距离,A′B = √(A′D²+BD²)=20(cm).当蚂蚁在一个几何体的表面上爬行时,通常情况下都会考虑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其最短路程,也就是运用“化曲为平” 或“化折为直” 的思想来解决问题.【例题 2】如图,∠AOB = 60°,点 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 = √3,若点 M、N 分别是射线OA、OB 上异于点 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A.3√6/2B.3√3/2C.6D.3【答案】D.【分析】解:如图作 P 点分别关于 OA、OB 的对称点 C、D,连接 CD 分别交 OA、OB 于 M、N,则 MP = MC,NP = ND,OP = OD = OC = √3,∠BOP = ∠BOD,∠AOP = ∠AOC,∴ PN + PM + MN = ND + MN + NC = DC,∠COD = ∠BOP + ∠BOD + ∠AOP + ∠AOC = 2∠AOB = 120°,∴ 此时△PMN 周长最小,作OH⊥CD 于 H,则 CH = DH,∵ ∠OCH = 30°,∴ OH = 1/2OC = √3/2,CH = √3OH= 3/2,∴ CD = 2CH = 3.【例题 3】如图,⊙M 的半径为 2,圆心 M 的坐标为(3,4),点 P 是⊙M 上的任意一点,PA⊥PB,且 PA、PB 与 x 轴分别交于 A、B 两点,若点 A、点 B 关于原点 O 对称,则AB 的最小值为()A.3B.4C.6D.8【答案】C.【分析】解:∵ PA⊥PB,∴ ∠APB = 90°,∵ AO=BO,∴ AB = 2PO,若要使 AB 取得最小值,则 PO 需取得最小值,连接 OM,交⊙M 于点P′,当点 P 位于P′ 位时,OP′ 取得最小值,过点 M 作MQ⊥x 轴于点 Q,则 OQ = 3、MQ = 4,∴ OM = 5,又∵ MP′ = 2,∴ OP′ = 3,∴ AB = 2OP′ = 6.【例题 4】如图,点 P 是边长为 1 的菱形 ABCD 对角线 AC 上的一个动点,点 M、N 分别是 AB、BC 边上的中点,则 MP + PN 的最小值是()A.1/2B.1C.√2D.2【答案】B.【分析】解:如图,作点 M 关于 AC 的对称点M′,连接M′N 交 AC 于 P,此时 MP + NP 有最小值,最小值为M′N 的长.∵ 菱形 ABCD 关于 AC 对称,M 是 AB 边上的中点,∴ M′ 是 AD 的中点,又∵ N 是 BC 边上的中点,∴ AM′∥BN,AM′=BN,∴ 四边形ABNM′ 是平行四边形,∴ M′N = AB = 1,∴ MP + NP = M′N =1,即 MP + NP 的最小值为 1.。
中考数学考点解读复习试题(求最短路径问题)

求最短路径问题最短路径问题在中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这类问题一般与垂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关系密切.类型1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如图所示,AB是一条河流,要铺设管道将河水引到C,D两个用水点,现有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方案一:分别过C,D作AB的垂线,垂足分别为E,F,沿CE,DF铺设管道;方案二:连接CD交AB于点P,沿PC、PD铺设管道.问:这两种铺设管道的方案中哪一种更节省材料,为什么?【思路点拨】方案一管道长为CE+DF,方案二管道长为PC+PD,利用垂线段最短即可比较出大小.【解答】按方案一铺设管道更节省材料.理由如下:∵CE⊥AB,DF⊥AB,而AB与CD不垂直,∴根据“垂线段最短”,可知DF<DP,CE<CP,∴CE+DF<CP+DP,∴沿CE、DF铺设管道更节省材料.本题易错误的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解答时需要准确识图,找到图形对应的知识点.1.(保定一模)如图,点A的坐标为(-1,0),点B(a,a),当线段AB最短时,点B的坐标为( )A.(0,0) B.(22,-22) C.(-22,-22) D.(-12,-12)2.(杭州模拟)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落在直线x-2y+6=0上,O为坐标原点,则|OP|的最小值为( )A.352B.3 5 C.655D.103.(内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原点O为圆心的圆过点A(13,0),直线y=kx-3k+4与⊙O交于B、C两点,则弦BC的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4.(碑林区期中)如图,平原上有A,B,C,D四个村庄,为解决当地缺水问题,政府准备投资修建一个蓄水池.(1)不考虑其他因素,请你画图确定蓄水池H点的位置,使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2)计划把河水引入蓄水池H中,怎样开渠最短并说明根据.类型2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乐陵模拟)(1)如图1,直线同侧有两点A,B,在直线MN上求一点C,使它到A、B之和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知识拓展:如图2,点P在∠AOB内部,试在OA、OB上分别找出两点E、F,使△PEF周长最短;(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3)解决问题:①如图3,在五边形ABCDE中,在BC,DE上分别找一点M,N,使得△AMN周长最小;(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②若∠BAE=125°,∠B=∠E=90°,AB=BC,AE=DE,∠AMN+∠ANM的度数为________.【思路点拨】(1)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作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E,连接BE交直线MN 于C,即可解决;(2)作P关于OA、OB的对称点C、D,连接CD交OA、OB于E、F,此时△PEF周长有最小值;(3)①取点A关于BC的对称点P,关于DE的对称点Q,连接PQ与BC相交于点M,与DE相交于点N,PQ的长度即为△AMN的周长最小值;②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P+∠Q,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知识运用整体思想解决.【解答】(1)作A关于直线MN的对称点E,连接BE交直线MN于C,连接AC,BC,则此时C 点符合要求.图1 图2 图3(2)作图如图.(3)①作图如图.②∵∠BAE=125°,∴∠P+∠Q=180°-125°=55°.∵∠AMN=∠P+∠PAM=2∠P,∠ANM=∠Q+∠QAN=2∠Q,∴∠AMN+∠ANM=2(∠P+∠Q)=2×55°=110°.“两点(直线同侧)一线型”在直线上求一点到两点的和最短时,利用轴对称的知识作一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点与直线的交点就是所求的点;“一点两线型”求三角形周长最短问题,作点关于两直线的对称点,连接两个对称点与两直线分别有两个交点,顺次连接所给的点与两交点即可得三角形;“两点两线型”求四边形的周长最短类比“一点两线型”即可.1.(内江)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ABCD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点P,使PD+PE最小,则这个最小值为( )A. 3 B.2 3 C.2 6 D. 62.(遵义)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C=50°,∠B=∠D=90°,E、F分别是BC、DC上的点,当△AEF的周长最小时,∠EAF的度数为( )A.50°B.60° C.70° D.80°3.(攀枝花)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ABC中,D为BC的中点,E是AC边上一点,则BE+D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4.(鄂州)如图,∠AOB=30°,点M、N分别是射线OA、OB上的动点,OP平分∠AOB,且OP=6,当△PMN的周长取最小值时,四边形PMON的面积为________.5.(凉山)菱形ABCD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置如图所示,顶点B(2,0),∠DOB =60°,点P 是对角线OC 上一个动点,E(0,-1),当EP +BP 最短时,点P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6.(广元改编)如图,已知抛物线y =-1m (x +2)(x -m)(m >0)与x 轴相交于点A ,B ,与y 轴相交于点C ,且点A 在点B 的左侧.(1)若抛物线过点G(2,2),求实数m 的值;(2)在(1)的条件下,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找一点H ,使AH +CH 最小,并求出点H 的坐标.7.(成都改编)如图,一次函数y =-x +4的图象与反比例y =3x (k 为常数,且k ≠0)的图象交于A ,B 两点.在x 轴上找一点P ,使PA +PB 的值最小,求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8.如图所示,已知点A 是半圆上的三等分点,B 是AN ︵的中点,P 是直径MN 上的一动点,⊙O 的半径为1,请问:P 在MN 上什么位置时,AP +BP 的值最小?并给出AP +BP 的最小值.9.(达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 的边OA 在y 轴的正半轴上,OC 在x 轴的正半轴上,∠AOC 的平分线交AB 于点D ,E 为BC 的中点,已知A(0,4)、C(5,0),二次函数y =45x 2+bx +c 的图象抛物线经过A ,C 两点. (1)求该二次函数的表达式;(2)F 、G 分别为x 轴,y 轴上的动点,顺次连接D 、E 、F 、G 构成四边形DEFG ,求四边形DEFG 周长的最小值;(3)抛物线上是否在点P ,使△ODP 的面积为12?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类型1 利用“垂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 1.D 2.C3.24 提示:∵直线y =kx -3k +4必过点D(3,4), ∴当BC 过点D 且BC ⊥OD 时最小.∵点D 的坐标是(3,4),∴OD =5.∵OB =OA =13,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BD =12.∴BC 的长的最小值为24.4.(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连接AD ,BC 交于H ,则H 为蓄水池位置,它到四个村庄距离之和最小.(2)过H 作HG ⊥EF ,垂足为G.则沿HG 开渠最短,根据垂线段最短.类型2 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求最短路径问题1.B 2.D 3.7 提示: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B ′,连接AD 、AB ′、BB ′、B ′D ,交AC 于E ,此时BE +ED =B ′E +ED =B ′D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B ′D 就是BE +ED 的最小值,∵B 、B ′关于AC 对称,∴AC 、BB ′互相垂直平分.∴四边形ABCB ′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ABC 是边长为2,∵D 为BC 的中点,∴AD ⊥BC.∴AD =3,BD =CD =1,BB ′=2AD =23,作B ′G ⊥BC 的延长线于G ,∴B ′G =AD =3,在Rt △B ′BG 中,BG =BB ′2-B ′G 2=(23)2-(3)2=3.∴DG =BG -BD =3-1=2.在Rt △B ′DG 中,B ′D =DG 2-B ′G 2=22+(3)2=7.故BE +ED 的最小值为7.4.363-545.(23-3,2-3)6.(1)抛物线过点G(2,2)时,-1m(2+2)(2-m)=2,即m =4.(2)∵m =4,∴y =-14(x +2)(x -4).令y =0,则-14(x +2)(x -4)=0,解得x 1=-2,x 2=4.∴A(-2,0),B(4,0).∴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 =-2+42=1.令x =0,则y =2,∴C(0,2).∵B 点与A 点关于对称轴对称,∴连接BC ,BC 与对称轴的交点便为所求点H.∵B(4,0),C(0,2),∴求得线段BC 所在直线为y =-12x +2.当x =1时,y =32,∴H(1,32).7.联立⎩⎨⎧y =-x +4,y =3x ,解得⎩⎨⎧x =1,y =3,或⎩⎨⎧x =3,y =1.∴A(1,3),B(3,1).B 点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坐标为(3,-1), 连接AB ′交x 轴于点P ′,连接BP ′.设直线AB ′为y =kx +b ,联立得⎩⎨⎧k +b =3,3k +b =-1.解得⎩⎨⎧k =-2,b =5.∴y =-2x +5.令y =0,得x =52.∴P ′(52,0).即满足条件的P 的坐标为(52,0).8.作A 关于MN 的对称点A ′,根据圆的对称性,则A ′必在圆上,连接BA ′交MN 于P ,连接PA ,则PA +PB 最小,此时PA +PB =PA ′+PB =A ′B.连接OA 、OA ′、OB ,∵AN ︵=13MN ︵,∴∠AON =∠A ′ON =60°.∵AB ︵=BN ︵, ∴∠BON =12∠AON =30°.∴∠A ′OB =90°.∴A ′B =OA ′2+OB 2=12+12=2,即AP +BP 的最小值是 2.9.(1)将A(0,4)、C(5,0)代入二次函数y =45x 2+bx +c ,得⎩⎨⎧20+5b +c =0,c =4,解得⎩⎨⎧b =-245,c =4.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y =45x 2-245x +4.(2)延长EC 至E ′,使E ′C =EC ,延长DA 至D ′,使D ′A =DA ,连接D ′E ′,交x 轴于F 点,交y 轴于G 点,连接DG ,EF ,DE ,GD =GD ′,EF =E ′F ,(DG +GF +EF +ED)最小=D ′E ′+DE , 由E 点坐标为(5,2),D(4,4),得D ′(-4,4),E ′(5,-2).由勾股定理, 得DE =22+12=5,D ′E ′=(5+4)2+(4+2)2=313,∴(DG +GF +EF +ED)最小=D ′E ′+DE =313+5,即四边形DEFG 周长的最小值为313+ 5. (3)如下图:OD =AO 2+AD 2=4 2. ∵S △ODP =12.∴点P 到OD 的距离=2S △OPDOD =2×1242=3 2.过点O 作OF ⊥OD ,取OF =32,过点F 作直线FG ∥OD ,交y 轴于G 点,交抛物线于点P 1,P 2,在Rt △OGF 中,OG =OF 2+FG 2=(32)2+(32)2=6.∴直线GF 的解析式为y =x -6.将y =x -6代入y =45x 2-245x +4得:x -6=45x 2-245x +4.解得x 1=29+418,x 2=29-418.将x 1,x 2的值代入y =x -6得:y 1=-19+418,y 2=-19-418. ∴点P 1(29-418,-19-418),P 2(29+418,-19+418). 如下图所示:过点O 作OF ⊥OD ,取OF =32,过点F 作直线FG ,交y 轴于G 点,交抛物线于P 3,P 4,在Rt △GFO 中,OG =OF 2+GF 2=6. ∴直线FG 的解析式为y =x +6.将y =x +6代入y =45x 2-245x +4得:x +6=45x 2-245x +4.解得x 1=29+ 1 0018,x 2=29- 1 0018.y 1=x 1+6=77+ 1 0018,y 2=x 2+6=77- 1 0018, ∴P 3(29- 1 0018,77- 1 0018),P 4(29+ 1 0018,77+ 1 0018).综上所述:点P 的坐标为(29-418,-19-418)或(29+418,-19+418)或(29- 1 0018,77- 1 0018) 或(29+ 1 0018,77+ 1 0018).。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专题 最短路径问题 24张

●
A' ●
P
B ● l
最短路径问题是初中阶段图论研究中的经典算 法问题,旨在寻找图(有结点和路径组成的)中两 结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算法形式包括:
一、确定起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二、确定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三、确定起点、终点的最短路径问题
四、全局最短路径问题
问题原型 “将军饮马”,“造桥选址”,“费马点”
作B关于l 的对称点B ',作直线 A B'与l 交点即为P
.
图形
原理
三角形任意两边 之差小于第三边 ︱PA-PB︱≤AB'. ︱PA-PB︱最大值 =AB'
问题12 “费马点”
作法
图形
原理
所求点为“费马点”,
既满足
△ABC中每一 内角都小于
∠APB=∠BPC=∠ APC=1200.以AB、
1200,在 △ABC内求一
AM+MN+NB的 值最小.
作点A关于l2的 对称点A',作 点B关于l1的对 称点B',连A 'B'交l2于M
,交l1于N.
图形
原理
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
AM+MN+NB 的最小值为线 段A'B'的
长
问题9
作法
A
B l
在直线l上求一 点P,使︱PAPB︱的值最小
连AB, 作AB的 中垂线与 直线l的交 点即为P
AC为边向外作等边 △ABD、△ACE,连
点P,使
CD、BE相交于P,
PA+PB+PC最 点P即为所求点.
小.
两点之间 线段最
短.PA+PB+ PC最小值
=CD.
随堂练习一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M为BC边的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