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与测评】江苏省高中语文总复习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课件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课件: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课件: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2](https://img.taocdn.com/s3/m/5d538e20580216fc700afde8.png)
演练体悟 下列各组句子中,“与”字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 茂先坐与论说
答案
1
2
3
4
5
6
7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盘盘焉
始速祸焉 其势弱于秦
B. √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 苟以天下之大
不敢言而敢怒
C.
齐人勿附于秦
不赂者以赂者丧
解析 B项均为表转折的连词。 A项„„的样子/助词,不译。 C项比/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D项凭借/因为。
1 2 3 4 5 6 7
重点突破
(一)“可怜”“与”的理解
1.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的“可怜”。
可惜 ①可怜焦土:______
值得同情 ②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 可爱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______
答案
2.解释下列句中加颜色“与”字的意义和用法。 动词,结交、亲附 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和 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__________ 动词,给予 ③则与一生彘肩:____________ 连词,和 ④夫六国与秦皆诸侯:__________ 连词,和 ⑤客亦知夫水与月乎:__________ 动词,允许、同意 ⑥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__________________ 助词,吧 ⑦无乃尔是过与:__________
1.解释下列多义词。
担心 诸侯之所大患______
①患
忧虑,担心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____________
厌恶 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______
祸患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______ 让 使负栋之柱____
假使 ②使 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1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941aac5b31b765ce05081428.png)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 含义
学习目标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特点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文言实词试题的解题方法。
分类点拨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 查的重点,能力层级为B级。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中出
现的频率较高,其范围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以考
4.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大 多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 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2014 年高考湖北卷《吴德基传》第 1 题 D 项“君子 多 其能受善言云” ,题目所给的义项是:称赞。 依据 《管鲍之交》 . 中的“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的“多”当“称 赞”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正确的。
试说明上列举的120个实词为主。“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 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考查的内容主要
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词等,其中一词多义
和古今异义词的考查是重点。
类题一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有不同 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少则有几个义项, 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词的意义一般是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 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 方法突破 1.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
人造成错觉,望文生义,把它当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去理解,
从而造成失误。如“鼎足之形成矣”(《赤壁之战》)中的“形 成”,“形”是名词,作主语,形势的意思;“成”是动词,作谓语,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1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1](https://img.taocdn.com/s3/m/bf34131bbd64783e09122bcd.png)
指示代词,那、那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 第三人称代词,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表揣度,大概、恐怕 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表感叹,真是(一说表反问,难道) 其可怪也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表婉商,还是 吾其还也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A. 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不知日之入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 √
吾从而师之
孔子师郯子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解析 C项均为意动用法,以……为师。
A项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用作动词,东进。
B项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太阳。
D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但意思不同,不及/攻下。
1 2 3 4 5 6 7 8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1 必修一
——《劝学(节选)》《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
[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
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①“而”字的意义和用法;②“所以”的意思;③通假字的辨识。
3.背诵《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全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4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4](https://img.taocdn.com/s3/m/05346bb3a2161479171128ae.png)
学
• 第四级
案 栏
答案 来年如果• 收第五成级好了,袁尚修改他的德行,你就会失去
目 开
自己用兵攻打他的关键时机。
关
得分点 登,丰收;所以,用来……的方式;要,关键时机。
2020/7/15
2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2)今•天第下二新级定,宜息民力,修范蠡之养民,法管仲之宽政。
学
• 第四级
案 栏
答案 秦孝公同• 他第五交级流,不知不觉地把双膝移到席前。
目
开 得分点 前,名词活用为动词,移到……前面。
关
2020/7/15
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2)单乃立击三此丈处之编木辑于母国都版市文南本门样,募式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译文•:第__二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02文0:/7/_1_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2____________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问• 题单•反击第思此二处级 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本
你在翻• 译第文三级言实词方面有哪些问题?准备如何解决它们?
学 案
提示 译•不第准四• 级重第五要级实词,如多义实词义项确定不准,以今律
• 第二级
本
• 第三级
学
• 第四级
案 栏
剖析 “剀切”• 是第五个级疑难词,须经推断,“切”是切合之意,
目 开
主语是“论事”,加上通过“切”推断“剀”(邻字推断法),
关 可以译为“切合实际”,而不是一个表态度“恳切”的词。
“出”译为“出来”极不准确,出,指官员离京到外地做官,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5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5](https://img.taocdn.com/s3/m/89d948c881c758f5f61f672b.png)
5.认真检查,全面验证
常见的方法有:代入法——将所选答案放回原文中,看看是否合理; 析错法——能说出自认为错误的一项的错因;否定法——先假设所
选的答案不对,予以否定,但又否定不了时,表明答案准确无误。
点击进入对点精练
名言摘抄
1、在强者的眼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成功是努力的结晶,只有努力才会有成功。 3、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4、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5、生命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6、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得不到的收获。 7、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8、成功需要成本,时间也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惜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9、自己打败自己的远远多于比别人打败的。 10、当一个小小的心念变成行为时,便能成了习惯,从而形成性格,而性格就决定你一生的成败。 11、忍耐力较诸脑力,尤胜一筹。 12、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 13、你可以这样理解impossible(不可能)——I'm possible(我是可能的)。 14、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15、你可以选择这样的三心二意:信心恒心决心;创意乐意。 16、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17、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18、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 19、动是成功的阶梯,行动越多,登得越高。 20、天比昨天好,就是希望。 21、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人影响。 22、做的事情总找得出时间和机会; 23、要自卑,你不比别人笨。不要自满,别人不比你笨。 24、面对机遇,不犹豫;面对抉择,不彷徨;面对决战,不惧怕! 25、个人先从自己的内心开始奋斗,他就是个有价值的人。 26、超越自己,向自己挑战,向弱项挑战,向懒惰挑战,向陋习挑战。 27、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 28、取时间就是争取成功,提高效率就是提高分数。 29、紧张而有序,效率是关键。 30、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31、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32、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未必;九分耕耘,会有收获,一定! 33、生命之中最快乐的是拼搏,而非成功,生命之中最痛苦的是懒散,而非失败。 34、含泪播种的人一定能含笑收获。 35、试试就能行,争争就能赢。 36、不求做的最好,但求做的更好。 37、读书要专心,做事要用心,做人要尽心,待人要诚心 38、世上最重要的事,不在于我们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39、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而无行动则决无快乐。 40、人生伟业的建立,不在能知,乃在能行。 41、成功永远属于一直在跑的人 42、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奋斗,只有拼搏,才会达到成功的彼岸。 43、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44、向竞争挑战,向压力挑战,更要向自己挑战。 45、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46、眼要看远,脚要近迈。 47、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机会是自己创造出来的。 48、勤奋是学习的枝叶,当然很苦,智慧是学习的花朵,当然香郁。 49、再多一点努力,就多一点成功。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6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6](https://img.taocdn.com/s3/m/ba1d025e763231126fdb112c.png)
1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怎么办呢?”众人一开始还气势汹汹,到此时才知后悔,于是
众• 人单围击着此贺处钦编拜倒辑在母地版,文流本泪喊样道式:“您是我们的父亲,请您
教教•我第们二怎级么办吧。”贺钦说:“只有不杀戮,祸患才可以免
本 除。地方•官第吏三激级起变乱,百姓就没有罪,能不杀戮而等待命令,
学 案
学 案
么?你最•判第断四• 级不第五准级、译不好的句式是哪种?打算如何解决?
栏
目 开
提示 略。
关
2020/7/15
1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本 学
【问题剖• 析第•三】第级四级“自我诊断”第3题
案 栏
(1)银布丝帛,• 第诏五书级 未载,若概减免,国用何资?
目 开
开
关 中不断炼就准确判断特殊句式的“火眼金睛”,重点解决那些
临场翻译中最不应该忽视的句式问题。
2020/7/15
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1•.阅单•读击第下此二面级处的编文辑段,母翻版译文文本中样画线式的句子。
本
万• 宝第三常级,不知何许人也。妙达钟律,遍工八音。造玉磬
学 案
以献于齐•。第又四• 级尝第五与级人方食,论及声调时无乐器,宝常因取前
即至•耶第,二如级之何?
本 译文:_•__第_三__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 第四级
案 栏
答案 你们都是• 我第五的级同乡,现在不幸到了这种地步,然而我
目 开
私下里为你们担忧,镇防官军马上就会到来,怎么办呢?
关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5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5](https://img.taocdn.com/s3/m/47ffbab071fe910ef12df8cf.png)
(2)试用位置推断法做高考题 (无需上下文)。判断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颜色的“焉” 字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 ①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2017年天津卷第9题A项)
答案 不同
解析
“家”为不及物动词 ( 活用),“焉”作兼词;“囷囷”为形容词,“焉”放
其后,助词,“……的样子”。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5 必修三(三)、必修四
——《秋水(节选)》《非攻(节选)》《季氏将伐颛臾》《寡人之于国也》
[学案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过、相、窃、凶等)、虚词(焉、之、以等)、活
用等文言基础知识。背诵相关名句。 2.重点辨析“焉”的用法,掌握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特点。
3.翻译重点句式(如“无乃尔是过与”“何以伐为”等)。
“ 焉 ” 的用法与其位置关系密切。一般来说,放在疑问句句首,为语气副词。当 “焉”放在句末时,有三种情况:放在名词后,为语气助词;放在不及物动词后, 作兼词;放在及物动词后,相当于“之”。当然,有时也有例外。
演练体悟 (1)试用位置推断法推断下列加颜色字的意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句首,疑问语气副词,哪里、怎么
②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志”后,助词,不译
③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不及物动词“死”后,作兼词
④犹且从师而问焉: 及物动词“问”后,相当于“之”
⑤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⑥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句末助词,不译 ⑦朝济而夕设版焉: 名词“版”后,属例外,可作兼词 ⑧吴之民方痛心焉: 名词“心”后,属例外,可作兼词
这类宾语前置句,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否定词“不”“莫”“未”等;第二,
作宾语的往往是代词。符合上述条件者,均是宾语前置句。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第2节 文言虚词课件
![高考语文总复习 专题02 文言文阅读第2节 文言虚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e03566f79563c1ec4da711b.png)
创新课堂
第二章
3.代入筛选法
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 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 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例④“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我们知道“何” 的主要用法和义项有:
a.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为什 么”“怎么样”等;
b. 副词,译为“怎么能”“什么”“多么”等; c. 通“呵”,“喝问”; d. 复音虚词“奈何”“何如”“何乃”“何其”等。 一一代入进行理解和筛选,就不难确定副词“多么” 这个义项了。
答案:B
创新课堂
第二章
【例4】解释下面文“段何中其“”其,”多字的意连义词和,用表法假。设 么
代词,其中
狐谓狼曰:“羊肉何其①鲜乎!君其②有意,叼其③一而啖 代词,你的
之,得饱其④口福。”狼曰:“如猛犬何?”狐谓犬曰:“羊数
创新课堂
第二章
第二节 文言虚词
创新课堂
类型整合
第二章
《考试说明》中关于这一考点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的要 素:
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即以考纲中列举的18个文言 虚词为重点,它们都是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 晦涩的。
应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要在理解上下文语境的前提 下准确把握,而不能对它们进行孤立地套用。
创新课堂
第二章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
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
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
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有删改)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二
![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备考资料之语文江苏专用讲义:第二](https://img.taocdn.com/s3/m/d0b760451ed9ad51f01df2a0.png)
学案4 必修三(二)——《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鸿门宴》[学案目标] 1.作为高考重点考查的两个重点篇目,对其所涉及的各种语言现象作全面梳理,重点掌握。
2.重点掌握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的规律特点。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于是相如前进..缻 B.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答案 C2.解释下列多义词。
①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引.觞满酌拿引.以为流觞曲水引导②负⎩⎪⎨⎪⎧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让……承担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倚仗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③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道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④幸⎩⎪⎨⎪⎧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幸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宠幸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幸.勿为过希望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且庸人尚羞.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卒廷.见相如常以身翼.蔽沛公C.⎩⎪⎨⎪⎧左右欲刃.相如臣活.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毕礼而归.之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名词作状语。
A 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C 项名词用作动词/使动用法。
D 项意动用法/使动用法。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译文:衡量这两个计策,宁可答应,而让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要点:均,之,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译文:我实在担心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所以派人带着璧回去,抄小路已到赵国了。
(要点:诚,负,间,被动句)③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译文:范增屡次向项王使眼色,举起所佩玉玦多次给项王示意。
(要点:数,目,示)1.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古人祭祀之前,一定要沐浴更衣,节制饮食,表示虔诚,叫作斋戒。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4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PPT精品课件4](https://img.taocdn.com/s3/m/8e179af4195f312b3169a52b.png)
类题二 文言文断句 方法突破
(一)常见题型 1.选择题 (2014年高考新课标卷全国Ⅰ)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 是(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 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 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 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 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充动词,译为“挖掘巢穴”;“其间”前省略介词“于”,译时补出, 译为“在”;“不与通”,“与”后省略代词“之”,译时补出,译
为“他”。
(二)翻译中最易失分的六大表现 1.专有名词,强行翻译 例:淮南王朝,杀辟阳侯,居处骄甚。盎(爰盎,人名)谏曰:“诸侯太 骄必生患……”(《爰盎晁错传》) [误译]淮南一带称王的诸侯入京朝拜的时候,(杀了辟阳侯,生活 起居、处世表现非常骄横。) [评析]淮南王是固定的称谓,应保留原文。 [正译]淮南王入京朝拜的时候。
5.补(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 语语法增加或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显得通顺。如词语活用相应的
部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省略句中应补充
的主语、谓语、宾语和介词等。 例:“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2014年高
考辽宁卷《宋史·赵立传》)中,“窟穴”为名词活用作动词,要补
3.脱离语境,孤立翻译 例:希贤与严忠范等奉命使宋,请兵自卫。伯颜曰:“行人以言不以 兵,兵多,徒为累使事。”(《元史·列传十四》) [误译]出行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兵器锋利,兵器多了,只能徒 然使事情受到牵累。 [评析]“行人”不是出行的人。因为前面说的是“奉命使宋”,故 应译为“出使的人”。“以言不以兵”,“兵”不是兵器,前面有句“请 兵自卫”,故“兵”应为:士兵或武士。 [正译]出使的人要靠语言能力而不靠武士随从,随从武士多了,只 能徒然使出使的事受到牵累。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8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课件第二章文言文阅读 学案8](https://img.taocdn.com/s3/m/c8a589cf51e79b896902262c.png)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本
• 第三级
学
• 第四级
案
• 第五级
栏
目
开
关
2020/7/15
13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本
• 第三级
学
• 第四级
案
• 第五级
栏
目
开
关
2020/7/15
14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本
• 第三级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学案8 如何掌握文言语段准确断句的技巧
【• 单学案击略此语处】编辑断句母是版考文查本文言样文式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
本 文的•基第本•二功第级三。级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 学 直接影响对•文第意四级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古
案
• 第五级
栏 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做好断
• 第二级
本
• 第三级
学
• 第四级
案
• 第五级
栏
目
开
关
2020/7/15
20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 第三级
学
• 第四级
案
• 第五级
栏
目
开
关
2020/7/15
21
单击此处编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本
• 第三级
学
• 第四级
案
• 第五级
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3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版)新增分一轮课件: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3](https://img.taocdn.com/s3/m/358f0394f524ccbff12184cc.png)
判断句。 句式:Βιβλιοθήκη _________③夫晋,何厌之有? 晋国,(它的欲望)有什么满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宾语前置句。 句式:____________
1 2 3
积累文化常识 1.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①德祐,宋恭帝的年号。封建社会除用干支纪年法外,也采用皇帝年号纪年。 皇帝即位,都要改元,称元年。从汉武帝起有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②丞相,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总理全国政务的人。又
2.如何辨识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辨识它对理解文言文不可或缺。应如何辨识偏义复 词呢?
首先,了解特点。①由两个相对或相反的词或语素构成;②词义不是两个单音词词
义相加,而是偏指一方,即只取其中一个单音词的词义,另一个单音词仅作陪衬,
凑音节。
其次,掌握方法。第一步,看组成。看这个复合词是否由两个单音词——相对或相 近的单音词组成。第二步,看语境。偏义复词不是“天生”的,而是由语境决定的。 如:奉使往来,无留北者。“往来”是指去和来,但据“无留北者”这句,可以推 知是偏指“往”义。
第二章 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
学案3 必修三(一)
——《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烛之武退秦师》《谏太宗十思疏》
[学案目标] 1.把本学案四篇文言文分散的语言点集中归类,重点掌握多义实词。
2.从本学案所具有的语言特点出发,重点掌握使用“类聚法”积累实词、辨识文
言偏义复词以及利用对称特点推断词义的方法。
副词,表推测,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副词,表肯定,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ppt2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ppt2](https://img.taocdn.com/s3/m/f0c80645af1ffc4fff47ac1b.png)
6.对称分析法 语言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构成的对文,其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用法 往往相同或相似。由此可从句中熟悉的虚词的用法,推断对应位置的 疑难虚词的用法。如“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陶潜《归去 来兮辞》)中“以”和“而”处于对应位置,“而”是表修饰的连词, 由此可推断“以”也是表修饰的连词。再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分裂山河”(贾谊《过秦论》)中“因”和“乘”处于对应位置, “乘”是介词“趁着”的意思,由此可推断“因”也是“趁着”的意 思。此句的“利”“便”也是对文,都是指有利的形势。
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对于虚词的考查,除了单独设题外,翻译句子也有所涉及。
方法突破
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六种技巧 1.语境推断法 虚词通常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利用文意 解题。用“焉”作例子来说明。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劝学》)文意是“堆积土石成为高山,风雨(就 会)在那里兴起”。由此可推断“焉”是兼词“于之”“于此”,“兴焉”即“在 那里兴起”。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的语境是交代写文章 的目的是等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能够看到这篇文章。由此可推断“焉”是代词,代
课案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 义和用法
学习目标
分类点拨
学习目标
1.梳理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了解高考对文言虚词的 考查特点。 2.熟练掌握文言虚词试题的解题方法。
分类点拨
“常见文言虚词”,即以考试说明中列举的18个文言虚词为 重点,它们都是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应掌
握的18个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
作者所写的文章;“得焉”即“能够看到它”。 ③“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的“焉”用在疑 问句中,表示责备的语气,由此可推荀子·劝学》)中的“焉”用在陈述句中,是语气助词。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__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课件
![2020版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__逍遥游节选兰亭集序滕王阁序并诗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d8c3e0d580216fc700afd40.png)
3.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B.之二虫又何知 C.彼且奚适也 D.大王来何操 解析 A项为否定句中宾语前置,其他三项均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2345
4.指出下列句子的固定句式,说明句式特点。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_奚__以__…__…__为__,__同__“__何__以__…__…__为__”__,__表__强__烈__的__反__问__语__气_____ ②众人匹之,不亦悲乎:_不__亦__…__…__乎__,__表__委__婉__的__反__问__语__气___ ③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_其__…__…__其__…__…__,__表__选__择___
12345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__为__何__要__飞__至__九__万__里__高__空__而__南__行__呢__?___ ②之二虫又何知! 译文:_这__蜩__与__学__鸠__又__知__道__什__么__呢__!__
12345
积累文化常识
1.朝菌不知晦朔 ①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②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不过数仞而下 仞,古代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3.暮春之初 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 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6.钟鸣鼎食之家 指大家世族,因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 7.望长安于日下 日下,代称京城。古代以太阳比喻帝王,帝王所在处称为“日下”。《世说新 语·夙惠》:“晋明帝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因问明帝:‘汝意谓 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 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 昨日之言邪?’答曰:‘举头见日,不见长安。’” 8.酌贪泉而觉爽 贪泉,古代传说广州有水名贪泉,人喝了这里的水就会变得贪婪。
[高考讲义]语文复习(江苏专版):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1(Word版含答案)
![[高考讲义]语文复习(江苏专版):第二章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1(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08d6703c1ec5da50e2702c.png)
学案1 必修一——《劝学(节选)》《师说》《始得西山宴游记》《赤壁赋》[学案目标] 1.把必修一四篇文言文分散的文言基础知识前后勾连,连点成线,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重点掌握:①“而”字的意义和用法,②“所以”的意思,③通假字的辨识。
3.背诵《劝学(节选)》《师说》《赤壁赋》全文。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①( )A.⎩⎪⎨⎪⎧ 郯子之徒.日与其徒.上高山 B.⎩⎪⎨⎪⎧ 孔子师.郯子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C.⎩⎪⎨⎪⎧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固.一世之雄也 D.⎩⎪⎨⎪⎧小学而大遗.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答案 C解析 C 项均为本来。
A 项同伙,一类人/随从。
B 项以……为师/有技艺的人。
D 项丢弃/遗弃。
②( )A.⎩⎪⎨⎪⎧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纵一苇之所如.B.⎩⎪⎨⎪⎧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 C.⎩⎪⎨⎪⎧ 圣人无.常师无.贵无贱 D.⎩⎪⎨⎪⎧使之然.也其声呜呜然. 答案 B解析 B 项均为曾经。
A 项赶得上/往。
C 项没有/无论。
D 项这样/……的样子。
③( )A.⎩⎪⎨⎪⎧ 学不可以..已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B.⎩⎪⎨⎪⎧ 以为..轮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C.⎩⎪⎨⎪⎧ 游于是..乎始于是..饮酒乐甚 D.⎩⎪⎨⎪⎧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哀吾生之须臾..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片刻,形容时间短暂。
A 项同今天的“可以”/可以用。
B 项把……制成……/认为。
C 项从此/同今天的“于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金就.砺则利颓然就.醉 B.⎩⎪⎨⎪⎧ 逝者如斯.斯.天下之民至焉 C.⎩⎪⎨⎪⎧ 虽.有槁暴虽.一毫而莫取 D.⎩⎪⎨⎪⎧善假.于物也狐假.虎威答案 B解析 B 项这/那么,则。
A 项接近,到。
C 项即使。
D 项凭借。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①(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用心..一也 C.古之学者..必有师 D.徘徊..于斗牛之间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广博地学习。
《江苏专版》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第2章 文言文阅读即学即练[精品] 苏教版
![《江苏专版》学案与测评 高考语文第2章 文言文阅读即学即练[精品] 苏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9b81d9b90d6c85ed3ac676.png)
《江苏专版》学案与测评高考语文第2章文言文阅读即学即练[精品] 苏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飨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冀日:“谅为烈士,当如此矣。
”(选自《后汉书·马援传》)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于坐贺援坐:同“座”,座位B. 反同众人邪反:同“返”,返回C. 裁封数百户裁:同“才”,仅仅D. 猥飨大县飨:同“享”,享受解析:“反”译为“反而”“反倒”,不是通假字。
答案:B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故人多迎劳之B. 冀曰:“愚不及。
”C. 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D. 谅为烈士,当如此矣解析:“故人”即老朋友,古今同义。
B项“不及”古义为“想不到”“想不出”;今义为“比不上”。
C项“北边”古义为“北部边境”;今义为方位名词“北面”。
D项“烈士”古义指“有志于功业的人”;今义指“为正义事业牺牲的人”。
答案:A【参考译文】当初,马援的军队(平定南越)凯旋,将到时,许多老朋友去迎接慰劳他。
平陵人孟冀,有足智多谋的好名声,在席位上祝贺马援。
马援对他说:“我本来期望你能有佳言的,怎么反而与普通人一样呢?以前先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疆扩土新设置了七个郡,才封了几百户而已;现今我这么点微小的功劳,却过多的享受到大县的采食封邑,功劳小,赏赐多,这样怎么能够长久呢?先生怎么来帮我呢?”孟冀说:“在下愚钝没想到。
”马援说:“现今匈奴、乌桓还在侵扰北部边境,我想主动请缨去讨伐他们。
男子汉就应当献身边疆,用马皮裹着尸体运回入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老婆孩子手中呢?”孟冀说:“真正建功立业的人,确实就该像你这样啊!”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是历年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点。高考语文《考 试说明》要求: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 为B级。1. 常见文言实词。所谓“常见”,是指实词在文章 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包括文言文中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主 要包括考纲上所列举的120个实词,还包括初高中课本及学 生尚未接触到的文化经典中经常出现的实词。2. 在文中的含 义,实际上就是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判定常见实词的含义。 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偏义复 词等,其中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的考查是重点。
得力的帮手与武士,今义为坏人的帮凶、党羽。由个 别到一般,如“末”字,本义是树梢,引申为末端, 再引申为细小。由实到虚,如“果”字,由果实,引 申为结局,再虚化为副词、连词。 3. 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词不离句,句不 离篇”。
薄:轻视
B. 除福州观察使
除:授予官职
C. 继迁兵相随属
属:连接
D.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 争:强谏
解析: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薄”的确有鄙薄、轻视的意思, 但判断实词是否使用正确一定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 文中,看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A项中“薄”,作“迫 近”解,引申为“进攻”。 答案:A
考查形式主要有:1. 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要么是 对某个实词提供四个备选项,要求选出正确答案;要么 是对四个实词分别进行解释,要求选出正确或错误的一 项,后者是近几年高考常见的考查形式。2. 要求考生辨 别词义差异。要么是比较不同句子中字形相同的实词的 意义,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的情况,要么是要求找出与现 代汉语在意义上相同或不相同的一项,即比较词语古今 义的异同。
答案文,完成后面问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 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 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 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 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 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 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 士卒帖③然,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 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 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 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于是天子 心贤公。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
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 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 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争着抢先,势必造成混乱;出现混乱而李继迁攻打我军,我 军必败。”于是又请求亲自率领士兵飞快地来到险要的地方 布阵。父亲王超在王德用的军前命令道:“到了阵前胡乱行 动的人,斩!”王德用也命令道:“到了我的阵前胡乱行动 的人,我一定遵照命令执行!”到了阵前,士兵们秩序井然 地行军,李继迁的士兵紧紧跟着,远远地望着王德用的军队, 没有人敢靠近。于是王超感慨道:“我王家有后了!”明道 元年,王德用被授予福州观察使。有军人拿着内诏(不经过外 朝,直接由宫中发出的皇帝的诏命),请求担任军官。王德用 强谏道:“军人敢于依仗诏命来干预军队制度,以后就无法 整治;况且,军职不能靠求取得到,靠这种方法得到职务一 定使军人
掌握一词多义的常见方法
1. 抓住词的本义,进行推衍联想。以“亡”说明,《说文 解字》说:“亡,逃也”。可见“亡”字的本义是“逃 跑”。由“逃跑”这个意义可以推衍联想出物的丧失不 见和人的死亡。
2. 抓住词义引申的一般趋势。由具体到抽象,如“爪牙”, 本指鸟兽用以自卫和谋生的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劝学》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即用其本义。后来,比喻
词的引申义:所谓词的引申义,就是词由本义派生出的与本义 相关的其他意义。如 “道”本义为“道路”,“方向、方 法、道理”为其引申义。
词的比喻义:所谓词的比喻义,就是词的建立是在比喻基础上 所产生的意义。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 比喻意义是“得力的帮手或武士”。
【例1】选出对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参考译文】 王德用,字符辅,他的祖先是真定人。 至道二年,宋太
宗派出五路军队出兵讨伐李继迁(963-1004,宋朝党项割据 首领,西夏地方政权的创建者)的叛乱,而王德用之父王超出 兵夏州。在这时,王德用在父亲身边担任西头供奉官,年龄十 七,亲自在前面统率兵马,他俘获斩杀的人以及得到的马羊都 很多,功勋卓著。等回到军中,王德用又请求担任殿将。到达 险要的地方,王德用认为:“军队聚集在险要的地方士兵就会
A.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名望、名声)
B.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说出、说明白)
C.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闻名)
D.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字)
解析:此题考查对多义实词在句子中含义的理解。 通过将提供的义项分别代入原句中判断分析,只有D 项“名”解释成“名字”这一名词意义不行,因为 句中“名”的后面有宾语“之”,所以D项的“名” 应释为“命名”。
深受其害。”因此宋仁宗认为王德用贤德。起初,有人 认为王德用的威名天下皆知,而相貌奇伟,恐怕不是做 大臣的相貌。御史中丞孔道辅于是认为既然人们像这样 议论,王德用就不再适合执掌重要而机密的大事,跟随 在君王身边了。天子不得不让王德用去担任武宁军节度 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王德用去上任之前,宋仁宗赐 手诏勉励他。
考点一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具 有不同的含义。文言实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 往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词的意义一般是 通过引申、比喻、借代或假借等形式延伸出来的。有本义、 引申义、比喻义。
词的本义:所谓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意义,即词产生 时的最初的根本的意义。如“本”的本义就是树木的根。 “道”的本义就是指路途、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