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同辉的意思是什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第20课《青山不老》教案+课后习题附答案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课文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文章层次井然,内容清晰。

课文先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喻示老人绿化山林、改造山沟所取得的成绩;接着作者从两方面补充介绍了山林改造的背景状况:通过山沟的大环境(即自然条件)的恶劣险峻,来衬托改造山林的艰难困苦;通过老农生活条件的简陋艰辛,突出老农植树造林的难度之大、态度之坚决;通过村干部的补充介绍、老农的陪同参观,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最后以作者自身的心灵感触提升全文,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借助比喻、拟人等表现方式,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错落有致的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老农的勇敢和所创造的巨大生态价值。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从这位普通的山野农夫身上看到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坚强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二是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作者介绍】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

山西霍州人。

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

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险恶.(wùè)归宿.(sù xiù)不禁.(jīn jìn)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19青山不老

19青山不老
“风大作时,能逆[nì]吹牛马使倒[dào]行,或擎 [qíng]之高二三丈而坠。”
逆:倒着;擎:举起;坠:往下掉。
意思是:刮大风时,能倒吹着牛马使它们倒着行走, 或者举起它们达二三丈高再往下掉,形容风非常的大, 可见晋西北地区环境十分恶劣,植树造林非常重要, 也非常困难。
板块二:抓关键句,理解奇迹 一、默读课文,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找到相 关的语段读一读,说一说。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 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板块三:抓关键句,理解主旨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 老的”?
老人种树,留下的不仅是青山,还 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 争的不屈精神,绿化环境、保护家园的 奉献精神。老人的生命是永恒的,精神 是永恒的。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 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 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 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农田防山护沟林网 防风林带
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 下半截,树却勇敢的盯住了它的凶猛。这山 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 了一层层的梯。
写出了树的茁壮、 顽强、勇敢
写出了种树给山 带来的变化
画“__”的采用 了什么修辞手 法?形象地写
这是中国的晋 西北,是西伯利亚 大风常来肆虐的地 方,是干旱、霜冻、 沙尘暴等与生命作 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县志载:“风 大作时,能逆吹牛 马使倒行,或擎之 高二三丈而坠。”
2、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你觉得这个 小 环境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
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 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 晚上么呢?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 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 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 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

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

20课《青山不老》课堂笔记一、重点字词1.晋朝2. 治理3. 干旱4. 肆虐5. 语法6. 剁碎7. 绿洲8.荡漾二、重点句子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2.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埋没田园,埋没村舍。

3.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现在他已经老了,61岁了,瘦小、脊背已经弯曲,老人为了一片树林,把一切都献了出来。

4.看着这片寒林,我感到了生命的价值、老人的不值和老人无私的奉献。

三、问题归纳1.“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用这句话开头有什么作用?答:文章用“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是为了强调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事情,增加文章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答:“另一种东西”指的是老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3.“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句话和前文“青山不老”有什么联系?答:老人用自己的生命和汗水创造出了青山不老的奇迹,他的生命已经超越了自我,转化为了另一种东西——这片青山。

这句话和前文“青山不老”相呼应,表达了老人的生命价值和奉献精神。

4.“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

”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在这段话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比喻将树木比作臂和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粗壮和生命力;拟人则将树赋予了人的勇敢和坚强,突出了它们在抵御山洪时的顽强和坚韧。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青山不老》是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文章以梁衡进村采访的所见所闻为线索,聚焦大山深处的普通人。

课文语言简练、生动,将山沟里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情景表现得栩栩如生,如在眼前,同时展示的还有老农为创造出这片绿洲所付出的千辛万苦,从侧面表现老农的勇敢、默默奉献和创造出的巨大生态价值。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2.通过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教学重点】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学1.谈话导入:2009年,国家举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出人意料的是晋西北一位默默无闻的山野老农获得许多人的提名。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去采访他,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检查预习:出示词语,开火车读。

交流“如臂如股”的意思。

汇报信息卡片。

结合卡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

(设计理念:借助人物信息卡片的形式,引导学生提取文中与老人相关的重要信息,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阅读实践中不断锤炼整体感知的能力。

)二、导学活动一:感受“奇迹”老人究竟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相关语句。

(1)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①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了不起的奇迹?②联系比较: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③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光。

①读着这样的词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哪些词语?②指导朗读。

活动二:体会环境艰苦默读课文,结合泡泡提示思考: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用波浪线画出关键词句。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2022-2023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一、选择题1.下面选项中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从门缝(fèng)里望进去,看见奶奶正在缝(féng)补衣服。

B.姐姐突然回过头来冲(chòng)我笑,她那灿烂的笑容立刻冲(chòng)散了我心中的忧愁。

C.有什么问题你尽(jìn)管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jǐn)力去帮助你。

D.明明兴(xīng)冲冲地跑出了门外,兴(xīng)奋地喊道:“外面下雨了!”2.下面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抗战时期,全国人民风雨同舟....,共同抵抗侵略者,取得了抗战胜利。

B.这根绳子已经老化了,只能不紧不慢....地拉着。

C.小明的握笔姿势不对,老师三番五次....帮他纠正都不管用。

D.我爱你黄河,你的浩瀚与日月同辉....,在我心中激荡。

3.下面对句子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有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B.水星离太阳最近,朝向太阳的一面表面温度达到300——400℃,不可能存在生命。

(列数字)C.布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样,但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彩画图案也有明显的变化。

(打比方)D.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举例子)4.下列义项全部正确的是()A.居高临.(到)下悻.(满足)然B.暴露无遗.(丢失)津津..(得意的样子)有味C.风靡.(流行)威风凛凛..(威严可畏,有气势的样子)D.全神贯.(贯通)注技.(技艺)高一筹5.下面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逶迤磅礴云涯菩萨B.日寇轮起屹力山涧C.坠落花蕾幽雅祭献D.马蹄单簿沸腾悬崖绝壁6.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则公益广告的制作别出心裁....,十分引人注目。

B.父亲在商界叱咤风云....,回到家里在孩子们面前,仍然是一位慈祥的父亲。

C.龙一鸣这篇文章十分优美,字也写得漂亮,真称得上是弄巧成拙....啊!D.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A案进修目标1、识“虐、踞、淤”,明白得“残虐、和衷共济、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精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明白得白叟所制造的事业,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融合白叟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掉的精力。

课前预备相干图片材料、课件。

教授教化过程出示丹青,豪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窗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涟漪。

多么如诗如画的风景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集着一位可敬白叟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寻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窗们,想熟悉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肄业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精确。

圈出本身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演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重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残虐占据绿洲归宿事业宏伟价值命运以文入情,感触感染事业1、抓“事业”。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白叟绿化造林,执著地逝世守着大年夜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能够概括你受到的震动?(事业)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得的事业。

客岁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赞助每户村平易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如何的一个事业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事业?找出来进行交换。

(第1天然段和第5天然段)这一事业如何说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制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1)出示:我明白这条山沟所处的大年夜情形。

接洽课文,结合注释,进修第2天然段,明白得恶劣的天然情形。

(2)我还明白那个院子里的小情形。

(进修第3天然段)用本身的话,概括白叟制造的事业,再说说本身对白叟的看法。

作者对白叟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他差不多将本身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器械。

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这段话。

(3)、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它的凶猛。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习作四 习作》优质课教学设计_4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 口语交际·习作四 习作》优质课教学设计_4

《青山不老》教学设计《青山不老》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个课的阅读提示是“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个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个提示为我提供了这篇课文学习的流程:默读—思考—交流。

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 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

从这位老农身上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祖国的坚定决心。

2. 领悟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播放课件,激情导入1.中国地图,理解晋西北的地理位置。

2.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课件资料(或出示相关图片资料),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3.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4.那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青山不老》,请大家与老师一同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打开书68页,请大家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准确。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好,请读书吧!2.老师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理解。

谁来认读生字词语。

强调:“肆虐,盘踞”等词的读音,你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吗?(看课件理解一些难的词语)“肆虐”这个词不容易记住,我们起来写写吧。

3.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请大家试着用老师出示重点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吧!山野、肆虐、山沟、奇迹、创造、绿洲、价值、造福。

小结:这种方法叫重点词概括法,我们以后能够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抓“奇迹”:1.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能够概括你受到的震撼?板书:奇迹2.快速默读全文,看看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⑴先用笔画下来,在感动你的地方写你的上感受。

部编六上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预习单

部编六上语文第20课《青山不老》预习单
20.青山不老
朗读
、本课共()自然段。
2、默读两遍,朗读三遍,读通、读顺课文。家长签字: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大树()的波光〔〕的狂风
()的环境()的设想〔〕的波浪
4、形近字组词。
炕()稍()味()哉()
坑()梢()律()栽()
5、把词语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
(1)()()同舟(2)三()五()
(3)与()()共存,与()()同辉
与词语(1)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和词语②一样带有数字的四字词语还有、
资料
收集
6、了解作者
《青山不老》的作者,霍州人,著名家、家家
7、了解“晋西北”
晋西北地处的西北边缘,是京津的屏障。该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课文
主旨
8、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和生活条件的,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实现了自己的,表现了老人的精神和的情怀




9、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在文中用横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并批注自己的感受。
10、“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什么意思?什么东西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11、我想对种树老人说:。
我想对自己说:。
我想对身边的人说:。
质疑
问难

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日月同辉什么意思

日月同辉什么意思【成语】:日月同辉【拼音】: ri yue tong hui【解释】:太阳和月亮一起闪耀着光辉。

比喻双方的才能和品德完全一样,没有什么差别。

【举例造句】:于是将袁绍、曹操和自己三人比作日月同辉,青史传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拼音代码】: rytd【近义词】:双辉并曜、星月交辉【反义词】:日薄西山、日薄西山【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有相似的能力【英文】: two lightsbeam【故事】:古代有个叫毕万的人善于理财。

在他死后,他儿子毕仲继承了他的财产。

这时,他的朋友管鲍也善于理财,他看到毕仲为人非常吝啬,就对他说:“你只知道管理财物,不晓得钱财是从哪里来的;你只知道算计着钱财,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消耗的;你只知道索取钱财,却不知道别人付出的劳动;……”毕仲不听,说:“我爹生前把钱都给了我,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何不可?”管鲍无奈,就离开了毕家。

【出处】:《北齐书·颜之仪传》:“始乃日月同辉,终成云雾四塞。

”【举例造句】:于是将袁绍、曹操和自己三人比作日月同辉,青史传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近义词】:双辉并曜、星月交辉【反义词】:日薄西山、日薄西山【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一个人有相似的能力【英文】: two lightsbeam【故事】:古代有个叫毕万的人善于理财。

在他死后,他儿子毕仲继承了他的财产。

这时,他的朋友管鲍也善于理财,他看到毕仲为人非常吝啬,就对他说:“你只知道管理财物,不晓得钱财是从哪里来的;你只知道算计着钱财,却不知道它是怎么消耗的;你只知道索取钱财,却不知道别人付出的劳动;……”毕仲不听,说:“我爹生前把钱都给了我,我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有何不可?”管鲍无奈,就离开了毕家。

英文翻译: At first the solar and moon are shining in the same way,but eventually they become clouds and fog。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青山不老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语言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关键句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在这里不仅孕育着中华灿烂的文化,还涌现出了许多人物事迹,他们有的慷慨激昂,有的缠绵悱恻,有的惊天地、泣鬼神,还有的平凡中透着伟大,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位81岁的平凡老人的不平凡的故事。

2、揭题,板书课题3、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词语,重点强调“宿”“劲”的读音。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总结课文主要内容方法:人物+事件+关键词)(3)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老人确实老了,年岁大了?(4)全班交流。

二、再读课文,感受青山之美,环境之恶1、正是这样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再读课文,找找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课件)(1)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课件)a、点拨:你能想象老人种了多大面积的树林吗?b、计算:一亩等于667平方米,普通教室大概有50平方米,那3700亩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呢?(5万间)c、你觉得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人?d、指导朗读。

(2)窗外是参天的杨柳。

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课件)a、读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感受?b、你觉的这段话的画面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c、这段话中两个“全”,你有什么感受?d、指导朗读这段话。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上语文《青山不老》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课文品析
想一想
他已经将自已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 与日月同辉了。
怎样理解这两句话?“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课文品析
青山不老
景观引人(1)
参天的杨柳 绿色的波浪 粼粼的波光
背景介绍 巨大贡献(2—5)
大环境——恶劣险峻 小环境——简陋艰辛 补充——了不起的奇迹 参观——一层层的树梯
生命的意义 人生的价值
我的感悟(6—7)——青山是不会老的
读后领悟
“青山”指什么? “不老”指什么?
读后领悟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这位普通老人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 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 是在自然条件极度恶劣和生活条件极其艰辛的情况下创造的.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 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 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 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 这青山就永远不会老。
读后领悟
以“是啊,敬爱的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为开头,你 想对老人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十九课
演示完毕
【作者】:梁衡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课件
十九课
青山不老
【作者】:梁衡
目 录
1. 课 前 导 读 2. 字 词 详 解 3. 课 文 品 析 4. 读 后 领 悟
课前导读
课前梳理
晋西北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天刮到冬; 无风三尺土,风气土满天”的说法。

描写太阳的词语

描写太阳的词语

描写太阳的词语太阳的词语1、如日中天阳光抚照朝晖满地日落西山日已中天红日初升晚霞夕照2、阳光暗淡西山日落残阳似血阳光很足赤日烫人红日艳艳曰正中午3、夕阳晚照日轮当午春阳灿灿阳光暴热残阳如血阳光正烈秋阳明媚4、赤曰炎炎红日高悬一缕夕阳骄阳满天凤鸣朝阳余辉灿灿夕阳映照5、金光万道夕阳西沉红日西坠青山衔曰太阳落坡艳阳骄骄日中必彗6、阳光明媚令人目眩落日衔山日傍西山烈日灼人光芒万丈旭日临窗7、艳艳阳光旭日当空太阳毒辣徐徐降落丽日当空金光万丈阳光耀阳8、秋阳高照火伞高张阳光初照夕阳余晖金辉斜照烈日当头赤日当天9、曰轮当午一团红光夕阳将落太阳西斜一丝亮光一缕阳光日升月恒10、夕阳如血喷薄而出日落西天太阳西沉日头正顶赤日炎炎日悬高天11、日出日落秋阳明丽赤日当空烈日炎炎太阳嫣红如日方中夕阳将坠12、日光斜射红日当空阳光艳丽落日熔金日上三竿金光万缕日头压山13、曰当正午太阳当空艳阳普照明日高挂朝阳灿灿晓日初升万道金光14、丽日高照一轮红日红日未出旭日初露阳光和煦太阳入山红日高照15、日悬中天太阳西下烈日当空日正中天太阳偏午雨后晴阳日头炽热16、高悬天空金盘滚动阳光西斜一抹夕阳红日欲出灿烂朝晖日头西沉17、夕阳衔山红日西斜山衔落日曰悬中天夕阳残照日影西斜波光粼粼18、日当正午日色过午夕阳西照光芒四射残阳夕照夕阳西坠日头西斜19、皎阳似火金乌西坠红日西沉斜阳淡照日头西落一轮斜日日出三竿20、金光耀目放射光芒日头刚落夕阳入山斜阳落山阳光炫耀夕阳落山21、阳光普照夕阳西下太阳西坠夕阳如丹阳光直射金色阳光太阳偏西22、日出扶桑徐徐上升旭日初升朝阳普照艳阳当空日近黄昏朝晖灿烂23、云开见日喷薄欲出太阳平西骄阳似火日头正毒色彩斑斓夕阳斜照24、烈日灼烈一轮旭日阳光炽热日头西坠残阳消尽红日平西落日余晖25、旭日将升太阳高照日薄西山旭日东升夕阳将沉红日喷薄日头偏西26、夕阳余辉太阳落山夕阳正美夕阳如火夕阳西落艳阳高照阳光明丽27、夕阳欲坠阳光灿烂朝阳初升太阳的词语解释1、日无暇晷:晷:日影,指时光。

日月同辉的意思解释

日月同辉的意思解释

日月同辉的意思解释日月同辉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它形象地表达了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共同辉映的意思。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也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

日月同辉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哲学和道德的寓意。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太阳被称为“日”,月亮被称为“月”。

太阳和月亮是天空中最明亮的两个天体,它们分别代表着光明和阴暗、热情和冷静、阳刚和阴柔等对立的属性。

然而,尽管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却可以在同一时间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给人们带来美丽的景象。

日月同辉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它象征着和谐与统一。

太阳和月亮虽然有着不同的特点,但它们可以和谐地共存于天空中。

这给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即不同的事物可以和平共处,相互协调,共同创造美丽。

其次,日月同辉也象征着平等与互助。

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并没有争斗或竞争,而是相互辉映、相互照耀。

这告诉我们,在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此外,日月同辉还寓意着希望与激励。

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在天空中,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景象。

这给人们传递了一个积极向上的信息,即只要我们努力奋斗,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创造美好的未来。

除了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外,日月同辉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实际的应用。

比如,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描绘太阳和月亮同时出现的画面来表达和谐与统一的主题。

在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日月同辉的含义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精神。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可以通过借鉴日月同辉的理念来建立和谐的团队氛围,提高团队绩效。

总之,日月同辉是一个富有哲理和文化内涵的成语。

它不仅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一种对和谐、统一、平等、互助、希望等价值观念的表达。

这个成语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着实际的应用。

通过理解和传承日月同辉的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青山不老》教学设计板书设计优秀教案16、青山不老学习目标1、识“虐、踞、淤”,理解“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山川共存、日月同辉”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说青山不老的含义,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课前准备相关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一、出示图画,激情导入1、出示一幅如诗如画的山林图。

师:瞧,同学们,参天的杨柳,如臂如股,劲挺山腰;绿色的波浪,此起彼伏,绿风荡漾。

多么如诗如画的景色呀。

在这令人如痴如醉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著的追求。

他为青山披绿衣,青山为他献钟情。

同学们,想认识他吗?2、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圈出自己认为最关键的词语。

教师出示重点词,学生进行练习。

自由选择下列词语中的五个,把它们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扛上肆虐盘踞绿洲归宿奇迹宏伟价值命运二、以文入情,感受奇迹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

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

从他的事迹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出示: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 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呀?引导学生想象,然后齐读。

2、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写到了这一奇迹?找出来进行交流。

(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这一奇迹究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学生读课文,概括。

预设:(1)出示: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

联系课文,结合注释,学习第2自然段,了解恶劣的自然环境。

(2)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

(学习第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老人创造的奇迹,再说说自己对老人的看法。

作者对老人是什么看法呢?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

描写日月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描写日月的词语是什么意思

描写日月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日月如梭、日月凌空、日月同辉、日薄桑榆、日薄西山、日薄虞渊、日不我与、日不暇给、日不移晷、日不移影、日程月课、日出不穷、日出三竿、日东月西、日短心长、日锻月炼、日复一日、日旰不食、日旰忘食、日旰忘餐、日高三丈、日和风暖、日暖风和、日积月聚、日积月累、日角龙庭、日角龙颜、日角偃月、日角珠庭、日久岁长、日久天长、日久岁深、日久月深、日就月将、日居月诸、日来月往、日累月积、日丽风和、日丽风清、日陵月替、日落千丈、日落西山、日莫途远、日暮途远、日暮道远、日暮路远、日暮途穷、日暖风恬、日乾夕惕、日日夜夜、日上三竿、日甚一日、日慎一日、日升月恒、日省月课、日省月试、日食万钱、日试万言、日诵五车、日往月来、日无暇晷、日下无双、日削月割、日削月朘、日销月铄、日新月盛、日新月异、日新月著、日行千里、日许多时、日许时间、日夜兼程、日已三竿、日以继夜、日以为常、日异月更、日异月殊、日异月新、日益月滋、日堙月塞、日引月长、日饮亡何、日饮无何、日有万机、日理万机、日月不居、日月蹉跎、日月合璧、日月交食、日月丽天、日月其除、日月如流、日月如梭、日月入怀、日月逾迈、日月逾迈、日月重光、日昃不食、日昃旰食、日昃忘食、日增月盛、日增月益、日征月迈、日炙风筛、日中必彗、日中必移、日中则昃、日中必湲、日中必昃、日中将昃、日中则移、日中则昃、日转千阶、日转千街、日滋月益、日益月滋、日朘月减、日削月朘、日朘月削、如日中天、烈日当空、日日夜夜、白日飞升、白日见鬼、白日青天、白日上升、白日升天、白日绣衣、白日衣绣、白日作梦、白日做梦、蔽日干云、蔽日遮天、并日而食、迟日旷久、旷日持久、戴日戴斗、冬日可爱、冬日夏云、度日如年、度日如岁、红日三竿、世风日下、蒸蒸日上、风和日丽、风和日美、风和日暖、风和日暄、炳如日星、炳若日星、宾饯日月、参辰日月、蹉跎日月、道远日暮、竿头日进、竿头日上、壶天日月、壶中日月、暗无天日、夜以继日、狂犬吠日、黄道吉日、浮云蔽日、光天化日、白虹贯日、暗无天日、拨云睹日、百花生日、补天浴日、重睹天日、重见天日、不见天日、殆无虚日、出头之日、蹉跎时日、大天白日、殆无虚日、干云蔽日、干霄蔽日、日复一日、日甚一日、日慎一日、光天化日、国无宁日、黑家白日、黑价白日、黑天白日、河清三日、糊口度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月同辉的意思是什么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日月同辉的意思是什么》的内容,具体内容:日月同辉的意思:日月同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

日月同辉天象被肉眼直接观测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在秋季天空晴朗、能见度好的月份的农历廿一...
日月同辉的意思:
日月同辉是一种自然现象,是由于地球绕太阳与月球绕地球的转动周期不同造成的。

日月同辉天象被肉眼直接观测到需要一定的条件,一般在秋季天空晴朗、能见度好的月份的农历廿一至廿三,才可以在大白天看到。

英文解释
shine forever like the sun and the moon ;
寓意
民间认为日月同辉是天文学上的奇观,所以当日月同辉出现时,往往以为国家、民族有吉祥的大事发生。

其实,理论上除了每月农历十五外,都能看到这种现象。

传说
更是有这个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太阳神有十个儿子,只有小儿子刺日宅心仁厚、心地善良。

太阳神年老体衰时,刺日终日在身边照顾他。

在太阳神心中一直都藏着一个死结,只是永远都无法诉说,在他死去的那一刻,目光与刺日的一个短暂的交汇中,他微笑着死去了。

同时刺日冥冥中也有
了对自己前世朦胧的回忆,潜意识里在心中暗藏着一份至真至纯的光。

太阳神死后,十个儿子在天空肆虐的炫耀自己的光和热,只有刺日一直都保留着那份最耀眼的光芒。

大地万物被照的生灵涂炭,接着也就有了后羿射日。

后羿毫不留情的射死前九个太阳,当拉开弓弩射向刺日时,他犹豫了,刺日哪里是照射大地?他对大地的目光像母亲看儿子一样和蔼,又像小孩子抚摸自己心爱的玩具熊一样温柔。

后羿还是放弃了。

月神的女儿叫暗月。

在刺日与暗月第一次相见时,暗月那冰冷的眼神,以及她娇弱的身资,刺日看了后,心里就隐隐作疼。

他也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无意识地要保留一份光热了。

这是前世今生注定的情缘。

暗月在刺日的悉心照顾下,眼神中少了份冰冷多了份温柔,身姿也越来越楚楚动人了。

就这样刺日和暗月幸福的生活着。

大地万物一直都是一片祥和的景致。

直到天神在人间种下情种。

接着大地上的恋人们总是抱怨对方不够爱自己。

人间充满怨气。

刺日和暗月为了减少人间的怨气,头一次一块高挂在天空。

来告诉人们:不是他不爱你,相反你们对彼此的爱都没停息过。

后来,刺日和暗月总是不定期的同时出现在天空,用以告诫那些相爱的人们。

只是人们总是忙着自己的琐事,很少有机会看到日月同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