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4: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
ERP成功因素案例分析
![ERP成功因素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d6f8dc46137ee06eff91866.png)
在实施力度上,该企业虽然从形式上很重视ERP 项目,但是在切实履行决议上,做了一段时间的 “甩手掌柜”。不过,应该承认造成这样的原因, 有供应商的实施顾问在先期所做的思想灌输上还没 有完全到位。另外,企业方面除了思想上的不理解, 还同时有一定的权利斗争,没有绝对有分量的数据 来证明实际情况使得很多问题被片面的表面化和扩 大化。不过,该企业的项目经理是有勇气和有毅力 的,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上也是有技巧的,一方 面以无可以争议的统计数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一 方面又做足了各员工的思想工作,使得项目得以执 行到底。在项目的中后期,逐渐形成ERP项目组通 过BPR会议讨论出来的方法成为行政命令进行传达, 做到必须无条件的执行。
信息化的基本认识误区
▲"信息化是时髦的东西,离我们很远"
▲"只是技术工程,与决策层无关"
俗话说:信息系统是七分管理,三分技术,是 复杂的系统工程。信息化的重点是观念的转变,涉 及企业内各环节和各层次流程的重组和优化,IT人 员只是对系统的技术支持,而各级管理人员、尤其 是最高决策者是实施工作的领导与主要参与者。企 业最高决策层对本企业存在的问题要有客观的认识, 对新系统的期望要有清晰的描述,对管理的转变要 有合理的预期。
在项目人员构成上,该企业罗列了一大堆高层领导, 但是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参与实施项目的高层领 导仅仅一位。指派该企业的财务部经理为ERP项目经理, 该部门下一位老员工为副项目经理。而且都还非专职人 员。
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项目经理权限不够,在流程沟 通上存在很大的困难,得不到其他部门很大的重视和配 合。而且由于都是非专职人员,自己还有一些其他工作 要做,所以ERP中的流程设计和操作,连项目经理本人 都不完全清楚,不仅指导不了他人操作,连自己操作都 比较困难。 在员工的先期思想教育方面,实施方的项目总负责人 仅对该企业进行过一次先期教育,企业员工在思想对没 有达到足够的认识。
erp成功案例分析
![erp成功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266d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8.png)
erp成功案例分析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業資源計劃)是指通過整合企業內不同部門的資源、流程和功能,實現企業資源的高效管理和信息共享。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個ERP成功的案例。
航空豐富集團(FIAT Group)是一家全球知名的汽車製造和銷售集團。
在早期,FIAT集團面臨著生產和供應鏈管理上的很大挑戰。
各個業務單元之間存在缺乏信息共享、流程不通暢等問題,造成了資源分散和效率低下的情況。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FIAT集團決定實施ERP系統,將所有業務單元的資源整合起來。
他們選擇了一個全面的ERP解決方案,包括物流管理、生產計劃、財務管理、供應鏈管理等模塊,並且在全球范圍內實施。
在實施過程中,FIAT集團遇到了很多挑戰。
首先,他們需要與各個業務單元進行有效的溝通和協商,確定各自的需求和目標。
其次,他們需要對現有的流程進行重新分析和優化,以配合ERP系統的實施。
最後,他們需要培訓員工使用新系統,以確保順利過渡。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FIAT集團成功實施了ERP系統,取得了一些顯著的成果。
首先,他們實現了各個業務單元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工作。
這使得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整個供應鏈,提高生產計劃的準確性和效率。
其次,他們實現了財務管理的集中化和自動化,減少了財務盲點和错误。
最後,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公司的績效和盈利能力,做出更好的策略決策。
總的來說,FIAT集團的ERP實施是一個成功的案例。
通過整合資源、流程和功能,他們解決了以往的管理問題,提高了效率和競爭力。
這個案例表明,ERP系統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性和價值,並且為其他企業提供了實施ERP系統的參考和借鑒。
ERP项目实施成功案例
![ERP项目实施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eb2265679563c1ec5da7163.png)
ERP项目实施成功案例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企业江铃汽车集团的核心企业,成立于1993年,主导产品有全顺系列、五十铃N系列、TFR三大系列汽车品种,以及国内一流的4J系列柴油发动机。
江铃从1996年开始实施QAD的企业资源计划(ERP)项目,至今已经成功应用了全套QAD商务系统软件,所有36个模块覆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了销售开发、计划财务、制造质量、采购供应、人事企业管理五大运行系统的计算机化,建立了少层次、扁平化、炬阵式、高效率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带来了一种崭新的商业模式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江铃准确及时高起点的抓住了这个机遇,在原有日趋完善的MFG/FPRO的基础上,自行开发并成功实施了有自身特色的电子商务系统。
新的商务秩序源自QAD江铃自主开发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基于QAD的MFG/PRO。
该解决方案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应用使江铃总公司与代理商和供应商之间建立了一种崭新的商务秩序,信息的传递方式由阶层型变为水平型,大大促进了企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
QAD的MFG/PRO长于供应链协作,提供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制造与分销、客户服务到财务管理的全方位综合型支持。
这套软件的系统设计不单是考虑了单一工厂的运作,而且将其重点放在了面向整个集团的综合管理,协调各环节、各部门之间的运作,正是由于有了这个确定的定位,为江铃发展电子商务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日常销售业务完成在线化在江铃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中,面向外部伙伴的销售系统和采购系统很有代表性。
在江铃的销售系统中,通过QAD的数据库与Oracle数据库的结合使用,总公司内部QAD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与经销商提供的交易信息得到迅速传递和交流,实现了总公司与各地经销商日常业务的完全在线化,充分满足了企业组织管理和交易管理的需求(请参见示意图)此系统包括了9个基本模块:通知公告的网上发布、与销售有关部门的基本情况介绍、与销售有关的基本知识的介绍、与销售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法规的介绍、动态商情的介绍、日常交易的网上实现、总公司对经销商反映意见的回复、经销商之间的经验交流、产品目录、维修站目录、代理商目录、银行账户等基本信息的网上发布。
企业erp案例
![企业erp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aadfe4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a.png)
企业erp案例企业ERP案例。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引入ERP系统,以提高管理效率、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企业成功应用ERP系统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个制造业企业的案例。
某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实施ERP系统后,实现了生产计划的精准管理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ERP系统,企业实现了原材料的及时采购和库存的精准管理,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ERP系统还帮助企业实现了财务、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一体化管理,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其次,我们可以看一个零售业企业的案例。
某知名零售企业在引入ERP系统后,实现了销售数据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商品结构和定价策略,提高了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ERP系统还帮助企业实现了供应链管理的优化,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和资金利用效率。
通过ERP系统的全面应用,企业实现了销售、采购、库存等各个环节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个服务业企业的案例。
某大型物流企业在应用ERP系统后,实现了订单管理、运输调度、仓储管理等方面的全面优化。
通过ERP系统,企业实现了订单信息的实时跟踪和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同时,ERP系统还帮助企业实现了仓储设施的智能化管理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了仓储成本和物流成本。
通过ERP系统的应用,企业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全面共享和协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引入ERP系统后,都取得了显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我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经验的不断积累,ERP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
希望以上案例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发挥ERP系统的作用,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2020年(ERPMRP管理)ERP年龄上海三菱的应用经验
![2020年(ERPMRP管理)ERP年龄上海三菱的应用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58bdee456f1aff00bfd51e48.png)
(ERPMRP管理)ERP年龄上海三菱的应用经验ERP年龄——上海三菱的应用经验作者:朱琼用了6年ERP,什么感觉?每天早晨上班,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简称三菱)仓库管理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他们的ERP系统中打出一份发料清单,根据这份清单取出当天生产所需的所有物料,交由专门的配送人员,运抵各指定车间。
在车间里,调度员根据系统中当天的排产单把物料和任务最终落实到生产线上。
当朝阳倾泻进厂区时,在这个有着6年ERP历史的公司里,每一位员工都围绕着公司的两大动脉——生产流水线和信息管理系统,有条不紊地开始了新的一天。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菱电(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电梯制造、经营企业,员工1770余人,2001年产品销售额31亿元人民币。
从1996年至今,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由点到面逐渐扩展到三菱的主要业务流程中。
上海三菱ERP实施时间表“借助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度。
”在三菱,这已经不是少数高级主管们的意愿,而是具体业务部门自己提出的需求。
由于信息化管理已成主流,那些没有信息化的部门逐渐感到没有融入主流的不便和压力,因此也有了信息化的需求。
6年的ERP应用,与那些项目半途夭折的企业,管理和系统两张皮的企业,以及刚刚完成系统切换就“广发英雄帖”的企业相比,三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依赖,以及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都体现了时间积累起来的成熟心态。
终身伴侣三菱的ERP用得不错,选型很重要。
谈到ERP选型,三菱人似乎更愿意把它比作选择企业管理的终身伴侣。
他们认为,从企业的角度看,ERP是最大的信息化系统。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企业不仅要构筑ERP系统,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模型,还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
寄予如此的重托,“伴侣”的选择当然不能草率。
6年前,三菱模模糊糊提出了200个需求问题,其中90%的需求都被ERP的标准功能覆盖。
ERP成功之路
![ERP成功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7007515a3b3567ec102d8a51.png)
众所周知,ERP将企业内部所有资源整合在一起,对采购、生产、成本、库存、分销、运输、财务、人力资源进行规划,从而达到最佳资源组合,取得最佳效益。
ERP软件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企业内部业务操作合理化,同时运用功能丰富的协作/合作技术可以帮助企业在跨合作企业群体和贸易伙伴之间提高管理水平,扩展企业竞争空间和提高综合能力。
中国ERP实施的成功率大约在20%左右。
我们可以从传媒报导看到——ERP的成功率很低,失败率达80%以上,甚至更悲观的说法是ERP的成功率几乎为零;也经常有报导说,由于ERP是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耗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实施周期长,见效慢,甚至因企业流程的改变而威胁到企业的生命。
既然ERP的成功率这么低,风险又这么大,企业又何苦冒这个风险去投资呢?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企业要规范化、规模化、国际化,ERP的引入是必然的。
通过ERP的应用对优化企业资源,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的作用是明显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关于ERP实施成功的案例究竟成功于何处。
首先是高露洁榄菊的ERP实施案例:高露洁-棕榄公司(Colgate-Palmolive)公司简介高露洁-棕榄是全球顶尖的消费品公司之一。
公司在口腔护理、个人护理、家居护理和宠物食品等方面为大众提供高品质消费品,其中有很多是广大消费者耳熟能详的全球著名品牌,如高露洁、棕榄、洁齿白等等。
公司自20世纪30年代就在欧洲几个国家建立了公司,其后不断向国外扩展业务。
截至1993年,公司已在全世界70多个国家开展了业务。
2004年,其总营业额达到106亿美元。
ERP实施概况高露洁公司采用了SAP提供的ERP系统,实施成功的模块包括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商关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综合应用程序、订单处理流程管理,物料清单管理、生产制造管理、员工自助服务及其他。
该公司的ERP实施始于1996年,至今已完成2次全面升级,目前包括SAP的R/3系列、mySAP的高级排程计划与优化、CRM、SAP门户和mySAP商业仓库(Business Warehouse)。
erp成功的案例
![erp成功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eb327b8fad6195f312ba6ef.png)
erp成功的案例erp成功的案例1:申能股份申能股份: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努力推进电力信息化2007年10月18日,申能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能股份)暨上海外高桥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举行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验收大会。
申能股份暨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本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ERP项目是发电行业首次成功实施的、从控股公司到电厂涵盖主要业务模块的全面解决方案。
ERP项目的成功验收对下阶段在申能股份系统内部的推广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将树立起发电行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新的标杆。
申能股份总会计师、信息化工作负责人宋雪枫先生在会上介绍,申能股份暨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ERP项目从2006年11月正式启动到2007年7月正式上线,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实施完成包括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物资管理、运行管理、企业资产管理以及企业门户在内多项主要业务功能;并在此后一段时间内运行平稳,初见成效。
申能股份由申能电力开发公司改制设立,是全国电力能源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作为上海市能源龙头企业,申能股份在由投资型企业向投资管理型企业转变过程中,面临着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提升集团化管理能力的挑战。
从2003年起,申能股份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管理体系建设和信息系统建设三个阶段来改善和提升整个公司的管理能力。
2006年,申能股份从落实管理制度着手,进入了以信息化建设为“抓手”的第三阶段,规划了以构筑流程固化与工作落实、沟通协作与科学决策、目标管理与责任体系、知识管理与经验分享、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为五大支撑的整体信息化建设目标。
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是申能股份投资的一家现代化发电企业,拥有两台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的超临界发电机组。
2004年两台机组陆续投产运行后,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管理要求,设立了创建“国际一流火电企业”的目标,并希望以信息化建设来促进该目标的实现。
根据申能股份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申能股份暨外高桥第二发电公司的ERP项目于2006年11月正式启动。
企业信息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信息管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0eed74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b5.png)
[案例] 上海三菱旳ERP成功之路 …… 93年开始,上海三菱正式开始了对信息化道路旳探索。企业领导决定
借鉴……成立信息管理部,同步抽调2名骨干技术人员和1名熟悉生产制 造旳业务人员学习研究MIS系统,参观其他企业旳应用实例,…… 虽然 当初SAP还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迫切旳三菱就提前与SAP合作,开始了 原则化培训和基础数据旳准备工作。早在93年……就成立了由总裁、总 工程师、部门经理等构成了信息化旳领导小组,并抽调专职人员负责信息 管理方面旳事务。96年年底,根据企业旳特殊需求,三菱企业不惜重金 ,把自己旳员工送到国外培训,这同步也是对IT员工旳一种鼓励。……
1、从上海三菱旳案例中总结出ERP项目开 启到新系统运营一共需要历经几种阶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模拟运营及顾客化 将必要旳数据录入测试系统,带着 企业常见问题,进行实战性模拟,提出处理方案。
集中在机房也称会议室模拟;
确立工作准则及工作程序,进行一段时间旳测试和模拟运营 后,针对问题提出相应旳处理方案,并初步制定相应旳工 作准则与工作程序,从此不断完善。
❖ 切换运营根据企业条件来决定应采用切换策略和 环节比较科学。
❖ 新旧系统能够短时并行,新系统旳运营作为一种 应用模拟,三菱对系统实施效果作综合评价,判 断是否到达既定目旳,在此基础上调整下一步工 作方向。但新旧系统并行时间不宜过长,上海三 菱采用分阶段进行运营切换能有效降低ERP实施 对业务旳影响,降低损失。
验收 进入现场运营之前,要经过企业最高领导旳审批和验 收经过,以确保ERP旳实施质量
[案例] 上海三菱旳ERP成功之路
…… …… SAP具有经验丰富旳征询顾问以及良好旳实施队伍,能够帮助三 菱处理提出旳棘手问题,提醒三菱关注所忽视旳某些主要问题。 …………
erp成功实施案例
![erp成功实施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d3afb29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6.png)
erp成功实施案例篇一:ERP实施成功案例ERP实施成功案例(华腾实业)案例介绍华腾实业地处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对外开发区,旗下的钢管公司装备精良,工艺先进,制造的焊管广泛应用于家具、机械、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灯饰、健身器材、水管、伞、箱包制造等行业;制造的带钢广泛应用于焊管制造、道轨、箱包制造、文具冲压、支架五金、指甲钳等行业。
钢管公司、家具公司和湖南、湖北、海南及柳州四个贸易分公司共同组成“华腾企业”,年交易额拾亿多元。
2、钢材行业的特殊性导致库存差异越来越大。
由于钢材行业的特殊性,供应商送货与仓库收货会有磅差,而仓库出库与客户收货也有磅差,甚至前后工序之间也会有磅差。
而由于各个部门各自记录的数量都不同,即使每笔交易都准时记录,但库存数量也无法一致。
久而久之,导致库存数量差异越来越大。
4、原有系统只能于工厂内的局域网内运行,总公司无法实时查询系统报表,及时掌握钢管厂情况。
因此,华腾决定放弃原有的进销存软件,选择一套更专业及适合的ERP系统,以帮助实现便利的、科学的资讯化管理。
并且总结之前的经验,对新系统提出除了包括旧系统功能外,还有以下要求:1、ERP管理功能强,方便监控各部门运作。
2、由于工厂职员对电脑认知度底,新ERP系统必须简单易用,员工操作容易上手。
3、专业、高效的ERP实施服务,快速达成目标。
4、ERP便于扩展,以便将来推广至其他各地分公司,实现统一的集团化管理。
在参与竞标的几家ERP软件公司中,华腾最终选择了万达宝软件华腾实业集团财务总监王小姐说:“从开始接触一直到签订合约,万达宝公司给我的印象都是非常专业的。
虽然,在我们最看重的软件本身的流程设定、权限控制、审批与监督等管理功能方面,万达宝已经优于其他软件,但促使我们决定与万达宝合作的最重要因素,是万达宝公司专业的服务团队!”王小姐表示,“在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后,万达宝专业的ERP实施服务更加证实了我的判断。
从2022年9月份准备购买ERP服务器开始,只花了两个多月就在11月份上线成功,12月就已经使用新ERP系统出财务报表。
ERP成功案例分析三菱电梯
![ERP成功案例分析三菱电梯](https://img.taocdn.com/s3/m/6d4bbe2e580216fc700afdda.png)
ERP成功案例分析——三菱电梯一、案例简介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是由上海机电实业有限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香港菱电(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电梯制造、经营企业,员工1770余人,2001年产品销售额31亿元人民币。
从1996年至今,以ERP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已经由点到面逐渐扩展到三菱的主要业务流程中。
多年的ERP应用,与那些项目半途夭折的企业,管理和系统两张皮的企业,以及刚刚完成系统切换就“广发英雄帖”的企业相比,三菱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依赖,以及对信息化的认知程度,都体现了时间积累起来的成熟心态。
他们认为,从企业的角度看,ERP是最大的信息化系统。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主要手段,企业不仅要构筑ERP系统,还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模型,还要不断优化业务流程。
起初,三菱模模糊糊提出了200个需求问题,其中90%的需求都被ERP的标准功能覆盖。
当然,管理系统与企业现有系统的集成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
三菱选择R/3时,也考证了它与CAD/CAM系统的可集成性。
管理软件只能支持同时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
当年,三菱选择R/3系统时,R/3还没有集成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电子商务系统等。
但是三菱在这些方面朦胧的管理需求促使他们认定,必须选择一个能不断发展、不断增进新管理理念的软件。
他们了解到SAP不但有软件的开发能力,还有软件系统的设计能力和管理设计能力。
因此,他们认为R/3是一个能不断发展的软件。
三菱的很多人认为,SAP在一定程度上引领了他们的信息化管理方向。
三菱人把1996年至2002年之间的ERP实事、使用历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软件通用模块的实施阶段;第二阶段是企业特有模块实施阶段;第三阶段就是利用已经实施的系统进行管理流程再造以追求效率和效益最大化的阶段。
三菱人认为,真正的流程再造必须发生在系统模块上线以后。
这种观点显然有悖于企业通常听到的在软件选型前就必须进行流程再造的说法。
某高科技集团实施企道ERP成功案例
![某高科技集团实施企道ERP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ed96b55f46527d3240ce053.png)
某高科技集团实施企道ERP成功案例智德多以普及中国企业信息化应用为使命,深知离散制造型企业对管理信息化的迫切需求,把握市场契机,成功推出了针对离散制造型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专业解决方案――“企道ERP”。
此解决方案根植于离散制造型企业的实际业务流程,在紧贴其切身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完善。
产品运行稳定、性能可靠、功能实用、界面友好。
某高科技集团于1996年成立于北京,1998年移师海外,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集团公司。
爱德发集团现拥有3间公司(北美加拿大爱德发企业、北京爱德发高科技中心、南美阿根廷爱德发电子有限公司)和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北京、深圳,东莞的生产基地也正在建设中)。
集团现有员工近3000人,厂房10万平方米,已形成工业设计、产品研发、模具制作、注塑成型、喷油丝印、木箱制造、电子装配、扬声器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音箱650万台套。
集团自有品牌“漫步者”(国际商标“EDIFIER”)已成为优质多媒体音箱及家用音响的代名词,在业内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口碑。
深圳市漫步者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现已形成集产品研发、模具制作、注塑成型、喷油丝印、木箱制造、电子装配、扬声器开发生产为一体的大规模生产基地,年产音箱600万套,员工达2500人。
实施难度:该工厂有模具制作、注塑成型、喷油丝印、木箱制造、电子装配、扬声器开发生产等不同制造工艺,体现在车间管理和加工单管理以及成本统计计算上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一方面要求系统能够支持多种流程,另一方面对实际流程的整合比较困难。
针对模具、注塑、木工的工单及物料管理ERP系统提供了按车间统一领料再进行分摊的独特业务流程;对喷油丝印加工中的工时分摊ERP系统也调整相应的方案。
原有的MIS系统应用水平低,对ERP理念理解不深,企业基本处于手工管控阶段。
ERP流程的规范化比原有的作业模式弹性减少,更强调上下游的配合。
在讨论和确定新流程及新流程的贯彻中遇上一定的阻力。
【金蝶ERP案例】三菱电机:本土化致胜——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
![【金蝶ERP案例】三菱电机:本土化致胜——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4112622647d27284b7351a3.png)
金蝶ERP在线体验平台 /experience/
必须的条件。这为新制度的顺利推行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中层骨干的选用上,在 K/3 HR 系统中通过对关键字的查询和统计,可以很快得出符合条件的人员
信息。在人才的培育上,可以在 K/3 HR 系统中直接看到人事动态信息,对于员工历年来的培训情况 了如指掌,之后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相关课程的培训。培训的结果和薪酬激励也是挂钩的。班组长 在参加完一些培训之后,会有技能资格认证,通过认证能给他们带来相应的技能津贴。新制度带来的 另一个变化就是绩效权限的改变。如果绩效的流程是:员工-班组长-间接上司,那么员工的绩效评分 100%由班组长决定,间接上司一般仅提供参考意见。这将极大地树立班组长的权威从而加强他们的 执行力度。现在完全可以从 IT 技术上固化班组长的权威,流程化管理也加快了绩效的进程。 新系统具有可视化的工作流平台和全开放的自定义字段、表单、报表平台,HR 部门的同事完全可以 自力更生。这不但提升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系统使用维护成本,还培养了既懂 HR 业务,又熟悉系统 的复合型人才。 流程图: 无 客户感言: 大连三菱电机总务部副部长杨金友:“公司战略的变化必将引发组织结构的改变。在新的规划中,市 场的本土化必将“促进本土人才的育成”,而“提高中国员工的技能、技术、管理能力”是关键。“这直接 导致了我们‘新人事待遇制度’的出台。这是一项庞大的人事工程,涉及人员众多,工作量非常之大,因 此,我们想到了用管理工具将其统筹起来,这样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效率,而且还能给管理层提供及时准确 的人事信息以便决策。” 客户感言人物照片:
金蝶ERP在线体验平台 /experience/
行业属性:机械制造 地域属性:大连 介: 大连三菱电机成立于 1994 年,作为三菱集团工业自动化产品的重要海外生产基地,最初只是生产劳动
上海三菱商事有限公司ERP系统应用研究分析
![上海三菱商事有限公司ERP系统应用研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aeef63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fb.png)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的来临,企业面临一个越来越动态化的市场竞争环境和全球一体化的经济环境,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来源于企业外部和内部的大量业务信息数据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明显不能适应企业生存环境及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企业越来越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提高管理能力、降低经营成本和进行决策支持,以使得自己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
在此环境下作为现代管理技术前沿领域的ERP应运而生,ERP是指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及管理者提供业务运行及决策支持的管理平台。
ERP系统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思想于一身,将企业的三大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全面一体化管理,使企业能更合理地调配资源,最大化地创造价值。
根据IT技术趋势大调查中,有关国内企业ERP系统实施方面数据显示,近半数(50.7%)被调查企业已经实施有ERP系统,其余39.1%的企业表示正准备考虑引进ERP系统。
目前企业ERP系统的主要应用也已从初级的财务记账等基本功能模块向采购、物料、人力资源管理、客户关系管理、销售、库存等管理模块转变。
调查还显示,2009年国内企业ERP项目投入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占17.2%,投入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则占到41.6%,投入金额在 10万元以下的也占到31.4%。
而根据IDC预测,2010年全球IT支出将平均增长3.2%,重返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这预示着以ERP为代表的国内管理软件行业又将迎来一轮井喷式的增长。
ERP已经成为一种融合了多种先进管理观念的功能强大的软件产品,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条供应链的有效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对于企业在价值阶梯上的攀升,即从节约企业的IT成本->改善业务流程效率/效能->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ERP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进销存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项目管理、投融资管理、风险管理,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控管理等,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如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财务、成本控制、人力资源、风险等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概要
![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db0bfe7e3b3567ec102d8a66.png)
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1.上海三菱电梯的企业背景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是1987年由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香港菱电工程有限公司4家合资成立的电梯制造企业,总投资2亿美元,注册资本1.16亿美元,其中中方控股60%,外资40%。
目前共有人员1700多人,在全国有18个分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电梯、自动扶梯,提供电梯的安装、维修和保养等服务。
公司去年共销售电梯9100多台,收入超过30亿元。
公司位于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上海市闵行经济开发区内,之地面积15.8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71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占职工人数的16%,企业规模为大型。
开业14年来,已向社会各界提供了电梯5万多台(其中自有技术的产量占一半),约占国内电梯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公司的销售额不断增长,生产规模业年年扩大。
2.上海三菱电梯的信息化历史状况87-90年初,上海三菱共有4台电脑,有4名计算机人员负责,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计算应用等,当时计算机部还归于开发部门的情报组,只是次要的点缀,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属于采用自动化替代手工处理,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的单项应用的阶段。
90年代初,三菱公司的技术、生产、计划、管理部门开始逐步投入少量的PC,根据各自部门的需求自行编制程序,用于工资管理、电梯配方管理等,应付日趋增长的业务工作。
1992年公司内各主要部门在部门内部形成独立的小规模计算机系统,便于部门内部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但对于不同的部门,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系统之间网络不通,数据格式不同,甚至用软盘拷贝的数据也不能在不同的部门使用,造成数据输出/输入重复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些应用虽然对生产制造与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矛盾与问题也频频出现。
没有计算机辅助管理,企业的整个经营将停滞不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最终被逐渐成长的竞争对手所淘汰。
ERP实施成功案例
![ERP实施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b29c1a2058fb770bf78a55d3.png)
叁
成立关键用户小组和 一般用户小组, 一般用户小组, 智德多实施顾问通过ERP 智德多实施顾问通过 基础理论培训和ERP系统 基础理论培训和 系统 流程培训及结合实际系统 演练,实现知识转移。 演练,实现知识转移。
深圳漫步 者
贰
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对项目实施小组进行 对项目实施小组进行ERP理念和 对项目实施小组进行 理念和 业务流程培训,为后续讨论提供基础。 业务流程培训,为后续讨论提供基础
在此阶段,对原有不合理流程进行调整,在企业实施一定范围的 BPR,理清各岗位工作职责,实现定岗定编,为后续ERP实施确定基 础。 小组成员在理解ERP流程的基础上规范本部门工作,提高部门间 的协作意识是ERP项目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成立综合计划部,将原 来分散于各车间的生产计划权力收集到该部门。 在强调计划性和协调的ERP流程中,保证计划信息传递和反馈的 及时有效。成品仓库从销售部剥离出,归入统一的物流管理部门。
实施效果
第三, 第三,工作效率的提高
影响公司制造系统基础数据准确性的主要因素是全员 成本管理意识,这是粗放管理造成的。今后要进一步培养 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同时要改善计量手段。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人工采集数据无法准确,在产 量大的情况下人工统计数据经常出错
公司简介
爱德发高科技集团于1996年成立于北京, 年成立于北京, 爱德发高科技集团于 年成立于北京 1998年移师海外,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跨 年移师海外, 年移师海外 国集团公司。 国集团公司。 爱德发集团现拥有3间公司 北美加拿大爱 爱德发集团现拥有 间公司(北美加拿大爱 间公司 德发企业、北京爱德发高科技中心、 德发企业、北京爱德发高科技中心、南美 阿根廷爱德发电子有限公司)和两个生产基 阿根廷爱德发电子有限公司 和两个生产基 分别位于北京、 地(分别位于北京、深圳,东莞的生产基地 分别位于北京 深圳, 也正在建设中)。 也正在建设中 。
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案例分析
![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a69289a45177232e60a26b.png)
管理信息系统作业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案例分析组长:庞希洋(1002030225)组员:伍宏林(1002030210)白银松(1002030215)南燕飞(1002030220)殷克勤(1002030231)(1)该公司ERP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有哪些?选对软件是成功的第一步,走通流程也只是20%的成功,做到人人在用,也就是所说的“上线”只能算成功了60%,只有学会用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正确决策,改革不合理流程,见到效应,才基本算是100%成功。
(2)信息系统为三菱解决了什么问题,带来那些效益?解决了生产的管理与计划的制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的问题。
上海三菱在不增加员工的情况下,平均每年高达80%的产量增长率。
上海三菱认为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才是企业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最大效益。
(3)三菱ERP建设中采取什么方法和步骤?分析这种方法的优缺点。
采取了步步为营的方法,三菱的成功还归功于它实施一开始定下的“由简入难,由浅入深,分步实施”的信息化实施原则。
步骤为:1 派人员对别的企业进行调查,2组织领导小组,工作小组,模块小组的成立3进行人员培训4 ERP的初步实施,5 实施后的后期调整。
这种方法的优点表现在:降低了应用的风险,也减小了变革的幅度和因此带来的阻力。
缺点则是:有些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最终导致整个实施过程失败。
(4)你认为三菱信息系统的建设中,还存在什么不足如何解决?三菱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做的应该是比较完美的,无论是初始阶段的调研还是实施初期的初步调整,各部门的并行实施。
到后期的调整应该说体现了一个大公司的完美作风。
我才疏学浅没发现什么不足。
更谈不上怎么解决了。
白银松(1002030215)殷克勤(1002030231)该公司ERP信息系统的成功实施的关键要素有哪些?1、确定系统建设的目标和范围.2、结合企业组织机构选择合理软件技术架构.3、依据企业类型和生产组织模式正确选择ERP软件4、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方式,它的乐于接受和开放性,使它一直具有很好的管理理念。
ERP成功案例--联想(SAP)
![ERP成功案例--联想(SAP)](https://img.taocdn.com/s3/m/b78674be83c4bb4cf7ecd1b3.png)
联想实施ERP项目台前幕后1.联想ERP实施历程1998年11月9日,联想集团ERP项目实施启动会在联想集团总部大会议室召开,标志着ERP项目在联想集团正式启动运行。
1998年11月23日,联想集团ERP项目誓师大会在海淀工人俱乐部召开,柳传志、李勤参加了会议,吹响了联想ERP变革管理的号角。
1998年11月24日,“联想集团实施ERP新闻发布会及签约仪式”在中国大饭店举行,联想、SAP、德勤三方正式对外宣布联想集团开始实施ERP,公然把自己放在新闻舆论的面前,表明了联想ERP项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坚定决心。
2000年1月5日,联想ERP系统正式上线。
2002年1月5日,联想集团ERP系统正常运营两周年。
2.柳传志的决策2.1老MIS与京港整合联想ERP项目的最初动机源于1998年集团的京港整合问题。
ERP实施前,联想非集成化的老MIS已经不能支撑集团日益庞大的数据处理。
老MIS 的集成性和实时性都落后于新发展的需要。
MIS老矣,不堪重负,系统慢、经常掉网、经常丢数据使得财务的结账工作周期长,时效性和准确性都难以保障。
ERP实施前的1998年,联想香港公司是一个独立运作的部分,惠阳和深圳的公司分属香港管辖,其信息系统不由北京的MIS部门统一管理,分割而治的信息系统造成整个集团的MIS难以集成。
香港平台和北京平台所用的核算指标和管理体系不兼容,京港双方的指标口径不一致,导致集团在做财务预算和编制财务报表时经常出现问题。
联想回忆说:1998年做1999年预算时,集团财务部门得出的数据根本不能通过集团企划办的推敲。
那时集团100多个人负责财务结算,需要28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工作,上个月的经营情况到一个月以后才能得到统计数据,致使管理层无法应时做出决策。
此时,联想集团的业务已经遍布全国,甚至跨到了海外,多语言问题,多币制问题都提上日程。
缺少“共同语言”,不能做到资源共享,无法进行产品或地域的获利能力分析。
案例4: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
![案例4: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https://img.taocdn.com/s3/m/eb63cd2a58fb770bf78a553e.png)
案例4: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1.上海三菱电梯的企业背景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是1987年由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香港菱电工程有限公司4家合资成立的电梯制造企业,总投资2亿美元,注册资本1.16亿美元,其中中方控股60%,外资40%。
目前共有人员1700多人,在全国有18个分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电梯、自动扶梯,提供电梯的安装、维修和保养等服务。
公司去年共销售电梯9100多台,收入超过30亿元。
公司位于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上海市闵行经济开发区内,之地面积15.8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71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占职工人数的16%,企业规模为大型。
开业14年来,已向社会各界提供了电梯5万多台(其中自有技术的产量占一半),约占国内电梯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公司的销售额不断增长,生产规模业年年扩大。
2.上海三菱电梯的信息化历史状况1987-1990年初,上海三菱共有4台电脑,有4名计算机人员负责,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计算应用等,当时计算机部还归于开发部门的情报组,只是次要的点缀,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属于采用自动化替代手工处理,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的单项应用的阶段。
90年代初,三菱公司的技术、生产、计划、管理部门开始逐步投入少量的PC,根据各自部门的需求自行编制程序,用于工资管理、电梯配方管理等,应付日趋增长的业务工作。
1992年公司内各主要部门在部门内部形成独立的小规模计算机系统,便于部门内部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但对于不同的部门,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系统之间网络不通,数据格式不同,甚至用软盘拷贝的数据也不能在不同的部门使用,造成数据输出/输入重复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些应用虽然对生产制造与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矛盾与问题也频频出现。
没有计算机辅助管理,企业的整个经营将停滞不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最终被逐渐成长的竞争对手所淘汰。
ERP案例分析
![ERP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6573c2aa00b52acfc7cab5.png)
ERP案例分析一、上海三菱电梯成功案例分析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一家提供电梯、自动扶梯的中日合资企业,是中国最大的电梯生产企业,近年来市场占有率一直保持第一。
1996年,该公司开始实施SAPR/3系统,经过6年的逐步推广和扩展,已经形成了以ERP为核心、集成CAD生产设计和OA办公自动化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系统。
当问及它那令业内外同仁艳羡不已的年均20%的增长率时,上海三菱的领导者们总会谈到它们引以为傲的信息系统。
从最初代替手工劳动的自动化应用到今天具有企业特色的ERP系统,三菱人付出无数心血。
他们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努力,不但解决了企业的困境而且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了新的竞争优势。
分析成功的原因:1.人员培训三菱公司的ERP培训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培训是在MRPII选型期间,第二部分的培训是96年与SAP签订合作协议后。
在ERP实施前期主要是对项目实施小组人员的培训。
在实施过程中,则由项目实施小组负责对相关的业务部门的员工进行培训。
三菱的IT员工只负责培训业务骨干,剩下的培训、业务流程的设计与修改、在部门内部的推广等等都是业务骨干完成的,IT人员可以更加集中于自身的领域。
2.后期调整在原来的ERP局部模块的基础上三菱结合企业情况又开发了安装、维修、保养等模块,并且开始致力于将ERP模块于其它应用系统如CAD等集成为一个无缝连接的系统。
经过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的整理补充后,三菱的ERP系统最终形成了以生产管理,合同管理和财务监控三大方面为主线的企业管理框架。
通过这三条主线,它的ERP系统实现了在企业的全方位——从生产、采购、销售、财务到服务等——的管理。
3.人员的稳定性三菱公司从93年开始信息化以来,没有一个IT人员跳槽。
原因主要有:一是不断提高的部门地位和领导重视程度。
其次是创新的组织结构和先进的IT技术。
三菱电梯公司独创了在各部门设立了IT联络员这一岗位,均由各部门内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兼任,解放出了大量的人力投入到更重要的系统开发和实施上,集中于关键业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4: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上海三菱的ERP成功之路1.上海三菱电梯的企业背景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是1987年由上海机电实业公司、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香港菱电工程有限公司4家合资成立的电梯制造企业,总投资2亿美元,注册资本1.16亿美元,其中中方控股60%,外资40%。
目前共有人员1700多人,在全国有18个分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各类电梯、自动扶梯,提供电梯的安装、维修和保养等服务。
公司去年共销售电梯9100多台,收入超过30亿元。
公司位于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上海市闵行经济开发区内,之地面积15.86万平方米,现有职工171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各占职工人数的16%,企业规模为大型。
开业14年来,已向社会各界提供了电梯5万多台(其中自有技术的产量占一半),约占国内电梯生产总量的五分之一。
随着国内外市场的发展,公司的销售额不断增长,生产规模业年年扩大。
2.上海三菱电梯的信息化历史状况1987-1990年初,上海三菱共有4台电脑,有4名计算机人员负责,主要用于一些简单的计算应用等,当时计算机部还归于开发部门的情报组,只是次要的点缀,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属于采用自动化替代手工处理,用计算机模拟人工的单项应用的阶段。
90年代初,三菱公司的技术、生产、计划、管理部门开始逐步投入少量的PC,根据各自部门的需求自行编制程序,用于工资管理、电梯配方管理等,应付日趋增长的业务工作。
1992年公司内各主要部门在部门内部形成独立的小规模计算机系统,便于部门内部数据的交流与共享。
但对于不同的部门,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系统之间网络不通,数据格式不同,甚至用软盘拷贝的数据也不能在不同的部门使用,造成数据输出/输入重复的情况非常严重。
这些应用虽然对生产制造与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矛盾与问题也频频出现。
没有计算机辅助管理,企业的整个经营将停滞不前,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经济下最终被逐渐成长的竞争对手所淘汰。
从1993年开始,上海三菱电梯正式开始了对信息化道路的探索。
3.ERP实施背景公司在合资初期制定的生产规模年为产量电梯2000台,根据日本三菱的经验,年产量2000台是手工管理的极限。
上海三菱从最初的年产870台到2000台只花了三年的时间,面对如此迅速的发展,生产的管理与计划的制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瓶颈。
电梯是定制化程度非常高的产品,即使是看上去相同的两个电梯也会存在功能的不同,比如是否具有消防功能、内部的装潢、基站(电梯在没有乘客的情况下所在的楼层)的大小、速度等。
因此电梯的生产要完全根据订单来设定具体的参数,先根据订单分解成各种规格的装配部件,然后再合并相同规格的部件,投入生产,最后根据订单选出相应的部件,组合进行装配。
整个制造过程分分合合,稍有差错就可能造成缺件、规格不匹配或生产过量造成浪费。
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计划发生了变更,就很有可能带来的一系列延迟和混乱。
另外电梯的包装与发货也是极易出错的环节,电梯的不同部件是分开包装的,一部电梯发货时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包,在手工管理的情况下,漏发、错发的频率非常高,造成重复工作多、周期长、客户满意度低的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领导决定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思想,对生产制造进行统一管理,计算机小组由技术编制调整为管理编制,成立信息管理部,同时抽调2名骨干技术人员和1名熟悉生产制造的业务人员学习研究MIS系统,参观其它企业的应用实例。
在当时大部分企业的MIS系统以自我开发或合作开发为主,起点低,有的甚至没开始用就已经过时了,对企业的整体帮助并不是很大。
因此三菱从一开始就否定了自我开发的方案,希望能够借助外部软件的成熟技术和管理思想,提高公司信息化的起点。
1993年MRPII的思想随着一些商业化软件如BPCS的进入逐渐在国内流行起来,三菱公司认为MRPII可以很好地解决公司目前存在的问题,于是开始了长达三年的需求调查与MRPII选型过程。
4.ERP选型对于ERP软件选型,三菱一开始主要是将注意力放到国外软件产品上,特别是SSA公司的BPCS,这是当时国内比较多企业采用的软件。
BPCS在推销自身软件同时让企业接受比较先进的管理思想,对三菱进行的中高层领导进行了培训,在选型过程中还陆陆续续地接触了其它一些公司,虽然最终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三菱没有采用这些产品,但是在与他们接触的过程中接受了很多先进的理念,这奠定了三菱以后成功的思想基础。
直到1995年SAP进入中国市场,三菱公司对SAP一见倾心,主要是因为SAP在欧洲有非常成功的ERP实施经历,ERP思想先进,软件本身功能强大,而且SAP具有经验丰富的咨询顾问以及良好的实施队伍,可以帮助三菱解决提出来的棘手问题,还可以提醒三菱关注他们所忽视的一些重要问题。
虽然当时SAP尚未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迫切的三菱就提前与SAP合作,开始了标准化培训和基础数据的准备工作。
选型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只是软件的本身的问题,实际上还应该包括实施和维护这两块内容。
从软件方面来看,知己知彼是非常重要的,三菱在选型的初期充分调查了企业内部的需求,总结出了183个典型的问题,作为评判依据。
但到后来才发现,这些问题中的绝大多数是ERP的标准功能,其实企业应该调查那些标准功能提供不了的特殊需求作为判断标准才能因材施教选择要企业真正需要的软件。
同时,在选型中就应该考虑到实施和维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向软件提供商提出来,看看是不是有一些比较好的解决方案。
对软件提供商本身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
从企业发展来看,所需要的系统提供商越少越好,否则会给集成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软件提供商有没有能力提供整个企业的解决方案就很重要,如果三菱的ERP用了SAP的,但SAP没有开发CRM、SCM的能力,使三菱不得不去购买其实厂商的系统,那么集成性肯定没有现在好。
其次,要考查该软件提供商在相关行业上的经验,隔行如隔山,对于软件提供商也一样。
最后,软件提供商一旦选定,企业都希望是一种长期的合作关系,因此软件提供商应该具有稳定发展的能力,这对于实施咨询人员的稳定性,技术的可持续性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菱认为选型过程中最好,要同与软件商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一起客观评价软件的功能、开放性、适用性等,最后选定软件。
另外,绝对不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无论软件还是硬件都不采用最新研发出来的产品,企业不能拿自己做试验,企业要时刻保障自己的利益。
5.ERP实施组织的建立5.1领导小组的保证早在1993年三菱准备在企业时推行“计算机管理项目”时,就成立了由总裁、总工程师、部门经理等组成了信息化的领导小组,并抽调专职人员负责信息管理方面的事务,因此具体追踪信息化过程的倡导时间,应该推到当时成立的领导小组。
在ERP实施过程中,又重新对领导小组进行了整理,有技术和管理能力都非常强的朱总工程师负责在企业内全面推行,使得领导层对整个项目有非常清晰的认识。
ERP实施中会将原来组织的很多惯例打破,因此会有很大的阻力,必须要有高层领导在实施过程中给予支持。
只有首先说服领导者,实现真正的“一把手工程”,有最高领导人的行政命令和组织上的保证,下面的工作才能够顺利地继续。
三菱在这个方面是很幸运的,因为它有一个非常支持这个项目的领导班子,他们以远瞻的眼光看到了很多其他企业没有意识到的信息化发展的前景,给三菱在ERP实施各方面以大力的支持,5.2工作小组的建立企业实施ERP的工作小组一般来说由企业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最终实际应用业务部门共同组成团队,但不同的企业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首先项目人员的确立是重要的第一步。
对于ERP第一期的模块,每一块都要有人熟悉,后期的项目人员可以再培训,项目人员要是不到位,项目都得等一等。
在项目人员的选择上,三菱提出下面这几个要求,熟悉管理理论,要熟悉企业管理流程,计算机要好,英语要好、要有责任心。
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所以在项目组织中要考虑到一个人不行要有其他人来互补,比较科学的做法是,ERP实施要和应用部门配合起来,形成项目小组。
另外,在项目小组成立之初就建立了完善的规范化的规章制度,保证了项目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
比如规定了应用部门领导必须负责项目进度和实施情况的汇报,对本部门应用人员的管理,同时还明确规定了应用部门参与项目人员的具体职责,并将编写系统使用手册的任务交给了应用部门的人员,避免了后期的再培训的繁重任务,这样使用部门的培训就很大程度上依靠本部门参与项目人员来进行培训。
最后,公司还对参与项目的关键人才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激励,如关键的实施人员的级别待遇和工资待遇往往高于其他部门相同人员,住房分配优先考虑,工资待遇适当提高。
这样,虽然他们的待遇和一些专业公司的实施顾问无法相比,但由于一些精神奖励和成就感往往使这些专业人才流了下来,避免了实施队伍的不稳定,保证了项目的顺利进行。
5.3模块小组的建立除了整体的项目负责部门外,上海三菱还设立了模块小组,模块小组人员基本上按照职责分成应用组长、关键用户以及信息部门人员三种,组织结构的一把手原则便是体现在ERP模块小组的组成上。
对于这个应用部门的参加者,上海三菱考虑到了一系列的要求,首先,这个人要对部门熟悉,在部门中要有威信,因为只是进入了小组还不够,如果此成员只是想着小组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小组参与者的主观能动性就很难保证,所以组织里要突出项目成员一把手原则;另外,成员要搞清楚的是,企业的计算机系统不是供应商让他们做,而是企业自己要做,不是核心小组或信息部门做来用的,而是应用部门要用的,位置一定要摆正,企业各部门送来的人一样要具备这样的观念。
对结构进行层层一把手的设立,不但使企业领导者,还使在模块小组里的成员对项目实施都十分投入。
企业大笔的资金投进去了,如果失败了仅仅就是决策的企业领导的责任吗?作为项目小组主导,部门领导也要负责任。
上海三菱定下规矩,模块做不成,小组负责人要担70%的责任。
但如果到最后没做好,即使承担责任也挽回不了企业的损失,上海三菱又立下规矩,项目小组成员平时要定期汇报项目进度,这个工作还必须是小组中的部门一把手去做,当领导问到模块的进度问题时,这个回答的人不是机房的技术人员,而应该是部门一把手。
上海三菱用这个办法成功地防止了部门一把手在模块小组中只是挂个名的问题。
如果没有全力的投入和参与到ERP的实施中来,模块实施者是根本就谈不出进度问题的,而且进度没做好也要向领导汇报发生问题的原因,这样这个人就感到了ERP实施的压力。
6.实施过程6.1人员培训三菱公司的ERP培训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的培训是在MRPII选型期间,三菱借用了供应商及高校的力量对公司中高层领导进行了3-5天封闭式的培训,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与MRPII理念两部分,这个阶段的培训对于增加领导对现代管理理念的接受能力影响是很大的,也使得在后期ERP实施过程中,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顺利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