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课件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4dca4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2.png)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 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 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 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 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词句段运用
仔细读句段,发现两段话中真实的 时间与人物对时间的体验差异很大 ,这种体验表现了人物独特的心理 。
词句段运用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是很 长的时间,但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 ,又是很短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词句段运用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 ,可是,在这四十秒钟里,孩子的 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 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 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 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 的担心和不安。
词句段运用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间 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看来这次考试成 绩又要垫底了。
◊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 我带来生日礼物。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走到客 厅窗前,望着回家的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 半……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跑到 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
这两组词语每组的第一竖行词语都是文 ·言· 文·,·第二竖行的词语都是现代汉语。 第二竖行的词语既是文言文中加点字组 的词语,又是对前面文言文中加点词语 的解释。
词句段运用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 就只·· 过脚·· 去的·· 了蜘· 。蛛· 成来· 千了· 上又万去· 绿了· 翅。· 膀的苍蝇· 和· 八·
语文园地六
交流平台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 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 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 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 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词句段运用
仔细读句段,发现两段话中真实的 时间与人物对时间的体验差异很大 ,这种体验表现了人物独特的心理 。
词句段运用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是很 长的时间,但在地球演化的历史中 ,又是很短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手法,写出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受。
词句段运用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 ,可是,在这四十秒钟里,孩子的 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 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 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 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 的担心和不安。
词句段运用
◊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考试时间 过去了一大半,我才做了几道小题,看来这次考试成 绩又要垫底了。
◊整个下午我焦急地等待爸爸回来,等待爸爸给 我带来生日礼物。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走到客 厅窗前,望着回家的路。七点,七点一刻,七点 半……爸爸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跑到 楼下,来到爸爸回家的必经之路。
这两组词语每组的第一竖行词语都是文 ·言· 文·,·第二竖行的词语都是现代汉语。 第二竖行的词语既是文言文中加点字组 的词语,又是对前面文言文中加点词语 的解释。
词句段运用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 就只·· 过脚·· 去的·· 了蜘· 。蛛· 成来· 千了· 上又万去· 绿了· 翅。· 膀的苍蝇· 和· 八·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PPT(精华完整版)语文园地六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PPT(精华完整版)语文园地六](https://img.taocdn.com/s3/m/a456303a5ef7ba0d4b733b9e.png)
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 长是怎么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 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 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 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 可行的办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 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记住的 不仅是两个经典的故事,更认识了两 个充满智慧的人——孙膑和船长。当 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 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 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 花甲
出处: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 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 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 古稀
出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
◎ 期颐
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岁老人饮食起 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其他年龄段简称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冀复得.兔( 得到 ) 有过. 则改( 错误 ) 掩.耳盗铃( 遮蔽 ) 杞人忧. 天( 忧虑 )
◎说一说加点部分表达的意思,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 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 一• 浮• 上
来• ,水手• 们• 就• 立• 刻• 抓• 住• 了• 他• ,• 把• 他救上了甲板。
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使这位 中学生——肖复兴,受到了很 大的启发,后来,他成了我国 著名的作家。
日积月累
◎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 而立:指人三十岁。
◎ 不惑:指人四十岁。 ◎ 花甲:指人六十岁。 ◎ 古稀:指人七十岁。 ◎ 期颐:指人一百岁。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2ae44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ed.png)
2. 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以下问题,你认为应该怎样解决呢? 一个周末,明明和小华在草地上踢足球。小华
用力过猛,只见足球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落到了 草地外一个小坡上的坑里。虽然坑不是很大很深, 但他们的手怎么也够不着。这时他们该怎么办呢?
可以找一根长棍子,在棍子前面绑一个纸箱 子,把足球捞上来。
二、词句段运用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回顾故事中主人公的形 象,请同学们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孙膑和船长是怎么想的?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 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 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 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 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 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 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 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里有一位长寿老人。乾隆以这位老人的年龄出了上
联: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
(1)根据乾隆的上联可以知道,这位老人的年龄是( C )
A. 六十岁
B. 八十一岁
C. 一百四十一岁
D. 七十岁
(2)如果想用表达相同年龄的句子来当下联,最恰 当的一项是( B ) A. 期颐未止,再添二八芳华。 B. 古稀双庆,更多一个春秋。 C. 不惑再三,须减一岁光阴。
A.
二十岁的哥哥说:“转眼我已到了不惑之年,是
..
该珍惜时光,发愤图强了。”
B.
芳芳快十四岁了,正值豆蔻年华,浑身上下都散发
.. ..
着朝气。
C. 老爷爷天天坚持锻炼,虽然已年逾古稀,却仍是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共32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课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c91373b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7b.png)
自相矛盾
为什么会自相矛盾呢?
楚人的盾十分坚固,没有什么物体能 够刺穿它;矛很锋利,没有什么物体 不能被它刺穿。但是,用他的矛刺他 的盾,会怎么样呢?
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正确的解决方法是:
分析当时的条件 寻找适宜的计策
解决问题
词句段运用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
道旁李
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渐进,但相 对于人类上亿年的历史来说,好像就是一转眼的事。
时间带给人的感觉取决于人的心理期待。
内容丰富而有趣 内容贫乏而枯燥
积极的情绪 消极的情绪
时间过得快 时间过得慢
时间短 时间长
仿写
示例:时间飞逝,转眼间我们就告别了流光溢彩的童年 时光,迈向了激情澎湃的青葱岁月。
词句段运用
下面的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 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说说叶圣陶 先生为什么这样修改。
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幅 一张画像
课本的包书纸
用词更准确
于是我便立刻在几何书皮上画了起来。
悄悄 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
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几何课本 本来拿画的正是。
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
规的,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 。
我们的新班主任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 和大圆规。
清楚明白
朗朗上口
调整段落
叶圣陶把“管他厉害不厉害”一段接到了第2自然段后面, 把“我立刻紧张起来”一段接到了第5自然段后面,这样一来, 段落衔接更紧凑。
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交流平台
为了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通过 抓住人物的思维过程来入手。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完整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009229fd0a79563d1e7250.png)
我发现:第一个句子中的“四十秒 钟”本是表示很短的时间,却让“大家 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体现了人们救 孩子的焦急心理;第二个句子中的“几 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本是表示很长 的时间,却让人感觉“一转眼就过去 了”,体现了世界的变化之快。
我会写:那天,音乐老师要我 们轮流上台唱歌,胆小的我忐忑不 安地走上讲台,小声唱着刚学的歌 曲。时间似乎故意和我作对——走 得慢极了,几分钟对于我来说,简 直就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豆蔻年华 “豆蔻”也被称为“含 胎花”,人们习惯称女孩子13岁的年纪 为豆蔻年华,这个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 牧的一首著名的七言绝句《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古代女 子满十五岁后会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因此称女子满十五岁为“及笄”。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如,把“口 里还不住地呐喊”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 个字”等。
3.把长句改为短句,使表达更清楚,读 起来朗朗上口。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 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 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 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使句子干净 简洁。如,删掉“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 学生修改的作文。读完后,你对叶圣陶 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原文略,见教材第91-92页)
参考答案: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 这篇作文做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 六个方面修改的,从中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 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如,把 “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 改为“课本的包书纸”等。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课件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250ca7f90f76c660371a41.png)
虽然很漫长但是又转瞬即逝,表明了时间过得
很快。
下面的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 修改的作文,读一读,说说叶圣陶先生为什 么这样修改。
见课本91-92页
叶圣陶先生在修改这篇文章时,把用词不 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增添 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把 错别字和使用不恰当的标点符号改正过来。使 整篇文章都变得更为严谨确切,使人读起来更 通顺易懂。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释义: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 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 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 固 道· 旁李 道· 路 冀复· 得兔 重复·
弗能应· 应· 答 溺而不·返 返·回 守· 株待兔 守· 候
我发现:前面一个都是文言文, 后面的是现代文,每组词语中加 点的都是同一个字,这些字的意 思在这两个词语中都是一样的。
吾盾之坚· 坚· 固 坚:结实,牢靠。
古稀:指人七十岁。 释义: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释义:期颐:百岁之人。期颐之年指活到 百岁的人。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当时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 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 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 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 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很快。
下面的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 修改的作文,读一读,说说叶圣陶先生为什 么这样修改。
见课本91-92页
叶圣陶先生在修改这篇文章时,把用词不 准确的地方改准确;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把长句断成短句;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增添 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把 错别字和使用不恰当的标点符号改正过来。使 整篇文章都变得更为严谨确切,使人读起来更 通顺易懂。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不惑:指人四十岁。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古稀:指人七十岁。
而立:指人三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释义:唐代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 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来称女子十三四岁 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 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 固 道· 旁李 道· 路 冀复· 得兔 重复·
弗能应· 应· 答 溺而不·返 返·回 守· 株待兔 守· 候
我发现:前面一个都是文言文, 后面的是现代文,每组词语中加 点的都是同一个字,这些字的意 思在这两个词语中都是一样的。
吾盾之坚· 坚· 固 坚:结实,牢靠。
古稀:指人七十岁。 释义:稀:少。指人到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释义:期颐:百岁之人。期颐之年指活到 百岁的人。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 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当时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 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 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 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 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课件(共66张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质课件(共6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af7930128ea81c759f57842.png)
词句段运用
◇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 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 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词句段运用
➢ 说特点 第一句出自《跳水》一文,“四十秒
钟”本来是很短的时间,但因为大家都担 心小男孩的安危,心情非常焦急,所以 “觉得时间太长了”;第二句出自《琥珀》 这篇课文,“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写的句子,相互提出修 改建议。将小组里写得最好的展示出来。
时间的长短是根据情感的需要或表 达的需要来确定的,我们要学习作者这 样的表达方法,在时间的描写中融入人 物的情感。
第2课时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家、教 育家。自由朗读课本上面的材料《一幅 画像》,这段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 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词句段运用
,提高了
阅读
报刊
这学期,我们班同学经常阅的杂志有《小学生
语文学习》《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大量
的课外阅读,使我们增长了知识和写作水平。我们
班还被评为《课外阅读先进集体》了呢!
“
”
日积月累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古今对比
对于我们来说,文言文的意思很难理解。
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你有什么
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弗能应 应答
道旁李
道路 问其故 缘故
冀复得兔 重复 守株待兔 守卫
四人一些古今意思相同的字,我们在学习 文言文的时候,可以根据这个字的现代文意 思推测出它的文言文意思。
交流平台
➢ 演练台
《草船借箭》是《三国演义》中脍 炙人口的故事,你能梳理一下诸葛亮草 船借箭的思维过程吗?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质课件.ppt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优质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395ac31aad51f01dc381f105.png)
冀复. 得兔
重复.
守. 株待兔 守. 候
这两组词语每组的第一竖行词语都是文言文,
读一读,你 发现了什么?
第二竖行的词语都是现面
文言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知 道哪些像这样的 例子?
可以用组词的方法解释文 言文字义的例子还有: (1)誉之曰 赞誉 (2)吾矛之利 锋利
参考答案:
(1)用词的准确性。如,题目《一张画像》改成《一幅 画像》,还有“书皮”被叶老先生改成:“课本的包书纸” 这就更确切了,因为“书皮”可以认为是书的封面。(2)长 句断成短句。(3)句子的通顺。(4)合理分段。(5)正确 使用标点符号。
?练一练,学运用。
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中的错误。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
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
GAN SHOU MEI HAO ZI RAN PEI YANG YU WEN SU YANG
◇老奶奶九十多岁了,回忆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讲起爸 爸小时候的事,就仿佛是在昨天发生的似的。
? 下面的材料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的作文,读一读, 说说叶圣陶先生为什么这样修改。
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阅读文章中修改的部 分,分析为什么这样修改, 这是从哪一方面进行的修改。 然后总结归纳。
读一读, 你发现 了什么?
仔细读句段,发现两段话中真实的时间与 人物对时间的体验差异很大,这种体验表现 了人物独特的心理。
参考答案: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在这四十秒钟里 ,孩子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 ,大家觉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 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922c7e0740be1e640e9a0a.png)
◇ 几成•• 十千•• 年上• ,万几只• 百绿• 翅年• ,膀几的• 千苍• 年蝇• 和,八时• 只间• 脚一• 的转• 蜘眼• 蛛就• 来过• 了去• 又了• 。 去了。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 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 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 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 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语文 五年级 下册语文 五年级 Nhomakorabea下册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 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当时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 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 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 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 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上一个周末,爸妈 要去邻居王阿姨家串门,让我自己在家写作业。 爸妈走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恐怖的画 面,我害怕极了。每一秒对于我都是煎熬。十 分钟——我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琥珀》中的这句话说明松脂球 成为化石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但给人 的感觉是时间过得真快。
就像我们现在是一名五年级学生 了,即将小学毕业,但五年前刚入学 的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
◎ 而立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不惑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花甲 出处: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 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 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 甲。
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 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 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 得时间太长。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 险,也表现了人们对于孩子的担心和不安。
语文 五年级 下册语文 五年级 Nhomakorabea下册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 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 他先分析了当时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忌同齐威王和贵 族们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 是,他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 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胜的结果。 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 膑为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我也有过同样的感受。上一个周末,爸妈 要去邻居王阿姨家串门,让我自己在家写作业。 爸妈走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恐怖的画 面,我害怕极了。每一秒对于我都是煎熬。十 分钟——我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琥珀》中的这句话说明松脂球 成为化石要经过漫长的过程,但给人 的感觉是时间过得真快。
就像我们现在是一名五年级学生 了,即将小学毕业,但五年前刚入学 的情景犹如发生在昨天。
◎ 而立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不惑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花甲 出处: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 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 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 甲。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部编版 PPT精品课件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 部编版 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402cb1580216fc710afd48.png)
四十秒钟非常短,可是时间宝贵,人们救人 心切,已经觉得四十秒钟太长了。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 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 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很 长,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又显得很短暂,这 就说明了经过漫长的时间,琥珀才形成。
仿写示例:
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 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 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作文中还写 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 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 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 当时的实际情况。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 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 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 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 切。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 “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 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 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 实可信了。
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 容,还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走进人物内心, 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才 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结: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 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 去解决。
词句段运用
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 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从班上的 小事情一直谈到了国家的大事情,谈到了今天, 也谈到了明天”,这句话中“了”字用得太多, 显得啰嗦,叶老都删去了。再如,“看见王老师 一个人在桌旁画着什么”,“桌旁”一词没有必 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嗦的词语,句子 就干净简洁多了。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 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 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很 长,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又显得很短暂,这 就说明了经过漫长的时间,琥珀才形成。
仿写示例:
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 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 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作文中还写 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 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 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 当时的实际情况。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 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 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 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 切。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 “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 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 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 实可信了。
我们在读文章时,不仅要知道文章的主要内 容,还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走进人物内心, 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才 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小结:
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 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方法 去解决。
词句段运用
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 你有什么发现?
吾盾之坚 坚固
(4)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从班上的 小事情一直谈到了国家的大事情,谈到了今天, 也谈到了明天”,这句话中“了”字用得太多, 显得啰嗦,叶老都删去了。再如,“看见王老师 一个人在桌旁画着什么”,“桌旁”一词没有必 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嗦的词语,句子 就干净简洁多了。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2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2](https://img.taocdn.com/s3/m/c4dffee7fd0a79563c1e727d.png)
课时作业
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吾盾之坚”的“坚”是坚固的意思。 B.“温故而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C.“弗能应”和“应答”中的“应”意思一样。 D.“道旁李”的“道”是道路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词句段运用
我发现……
加点字的意思都是一样(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词句段运用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 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交流平台
1.回忆课文《田忌赛马》,谁来说说孙膑制定赛马计策 时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2.回忆课文《跳水》,推测一下船长救人时的思维过程 是怎样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课时目标
1.学会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重点)
2.学习词句段运用。(难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学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 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习词句段运用。(难点) 3.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重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一、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
A.“吾盾之坚”的“坚”是坚固的意思。 B.“温故而知新”的“故”是原因的意思。 C.“弗能应”和“应答”中的“应”意思一样。 D.“道旁李”的“道”是道路的意思。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词句段运用
我发现……
加点字的意思都是一样(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词句段运用
2.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 再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交流平台
1.回忆课文《田忌赛马》,谁来说说孙膑制定赛马计策 时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2.回忆课文《跳水》,推测一下船长救人时的思维过程 是怎样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课时目标
1.学会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重点)
2.学习词句段运用。(难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学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 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习词句段运用。(难点) 3.积累更多的古诗词。 (重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课件-第六单元 语文园地六 人教部编版 (2份打包)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推荐】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六-人教部编版(共12张PPT)【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9872ae56910ef12d2bf9e79c.png)
情境交流
• 1、星期天父母不在家,突然有陌生人敲门。
• 2、放学路上,一位陌生的阿姨要顺路“带你回家”。
• 3、考试中突然遇到拦路虎。
有什么好方法解决
你知道了吗
1、遇事冷静、不慌张。 2、根据当前情况思考策略,选择恰当方法。
吾盾之坚. 坚. 固
道. 旁李
道.路
冀复. 得兔 重复.
弗能应. 应. 答 问其故. 缘故. 守. 株待兔 守.卫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六-人教 部编版( 共12张 PPT)【 推荐】
•
1、一如既往倡 导 “ 幼儿 语 言 教 育 活动 化 ” 的口 号 , 巩 固 并提 高 幼 儿 说 新闻 、 学 广 告 、讲 述 故 事 、 信息 发 布 等 活 动 的水 平 。
•
•
2、创新幼儿 活动 内 容 , 重 点提 高 幼 儿 语 言交 往 能 力 。 创造 性 地 设 计 一些 语 言 交 往 活动 , 突 出 开 展好 “ 小 导 游” 的 活 动 。
部编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应该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 方法去解决。 3、学会结合情境体会句子含义,掌握修改作文的六种基本方法。 4、积累名言警句。
《田忌赛马》
《跳水》
推测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以及推测船 长的思维过程。
说说你收集的此类古诗词。
1、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2、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3、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五年级下语文课件-语文园地六-人教 部编版( 共12张 PPT)【 推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教学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优秀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5d36f384868762caaed59a.png)
词句段运用
读读下面的词语,注意加点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善盾之坚. 坚.固 道.旁李 道.路 冀复.得兔 重复.
弗能应. 应.答 问其故. 缘故. 守.株待兔 守候
我发现每组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相同。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一说自己类似的体验,再选 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 十• 秒• 钟• ——大• 家• 已• 经• 觉• 得• 时• 间• 太• 长• 了• 。等孩子一浮上 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 古稀 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
◎ 期颐 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岁老
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 供养或照顾。
其他年龄段简称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五十而 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 人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 而立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不惑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花甲 出处: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 一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 干支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 甲。
◎ 不惑:指人四十岁。 ◎ 花甲:指人六十岁。 ◎ 古稀:指人七十岁。 ◎ 期颐:指人一百岁。
◎ 豆蔻年华 出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 二月初。——唐·杜牧《赠别》
◎ 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
子……十有五年而笄”。女孩满15周 岁结发,用笄贯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美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精美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4357c96c1c708a1284a4491.png)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田忌赛马》 《跳水》这三篇课文,请同学们回顾文章内容, 说一说你是如何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的。
学习《自相矛盾》时,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 ,他既想夸耀自己的盾很坚硬,说:“无论用什么 东西都无法破坏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很 锐利,说:“无论什么东西都能被其破坏!”可是 ,无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没有刺不破盾的长矛,是不 可能共同存在的。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和盾的作 用,就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告诫我们说话 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 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 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 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 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 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四十秒钟,明 明时间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 太长了?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 明明时间很长,为什么作者说一转眼就 过去了?
04 删 去 重 复 啰 唆 的 词 句 。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画完后,我递给同 桌小强看”,“画完后”一词没有必要,叶老也删 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05 增 添 一 些 词 句 , 使 表 达 的 意 思 更 清 楚 、 更 完 整 。
作文中写“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叶老在“他” 的后面加上“走进教室”。使王老师的动作更连贯、更 生动,表达的意思也更清楚、更完整。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仿佛一 个世纪过去了,老师还没把我的作文看 完。
小组 交流
读一读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 的作文的节选,具体说说叶圣陶是怎样修 改这篇作文的?
01 把 用 词 不 准 确 的 地 方 改 准 确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两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课件(两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516a062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d.png)
语文园地
修改作文
语文园地
修改作文
语文园地
知识链接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 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 生 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 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 家”之称。
语文园地
修改作文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 皮”改成“包书纸”外,还有: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 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先生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 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语文园地
修改作文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我的 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己是看不到 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先生分别改为“我的脸顿时一阵热” “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实可信了。
语文园地
修改作文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清楚 “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先生调整了词序, 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
这样,田忌有可能三局两胜,获得最后比赛 的胜利。由此,可以感受到孙膑高超的智慧。
新课导入
交流平台
《跳水》中,船长为什么采用了那样的方法来救孩子?
新课导入
交流平台
当时横木上的孩子已经心惊胆战了,如果要 让孩子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一紧张,很 可能就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让孩子跳进风 平 浪静的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毕竟水手 们 可以马上把他救起来。新课导入Fra bibliotek交流平台
从常理来看,孩子肯定没有勇气跳下海, 只有用枪逼迫,才能让他跳下去。在很短的时 间里,船长就果断地就救下了孩子,真是机智 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使这位 中学生——肖复兴,受到了很 大的启发,后来,他成了我国 著名的作家。
日积月累
◎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 而立:指人三十岁。
◎ 不惑:指人四十岁。 ◎ 花甲:指人六十岁。 ◎ 古稀:指人七十岁。 ◎ 期颐:指人一百岁。
我从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今 天终于拿到了十级证书。回顾七 年的学习过程,好像只是短短的 一瞬间。
第二课时
◎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叶圣陶先生为一位中学生修改 的作文。读完后,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 感受?和同学交流。
叶圣陶先生修改了作文的每 一个错误和逻辑不通的地方,规 范地使用了修改符号。红色的修 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 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 圈、钩或直线、曲线。
◎ 花甲
出处:中国古代历法,以六十年为一 循环,一循环称为一甲子,又因干支 名号繁多且相互交错,又称花甲。
◎ 古稀
出处: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唐·杜甫《曲江》
◎ 期颐
出处:《礼记·曲礼上》。百岁老人饮食起 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
其他年龄段简称
束发:男子15岁。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 因以为成童的代称。
知命:50岁。《论语·为政》中“五十而 知天命。”意谓到50岁才懂得天命。后人 因以“知命”为五十岁的代称。
耄耋:八十至九十岁。
读一读,找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你读了小朋友的话,你收获了什么?
书上的文字告诉我们:①了 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 课文内容的理解。②我们要学会 思维,生活中遇到问题,应该具 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 的方法解决。
同学们分小组,小组内 讨论一下后面的内容是如何 修改的。
读一读修改后的内容吧!
结合叶圣陶先生对肖复兴同学的作文
修改说说修改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作文修改的步骤:
1.通读两遍,了解内容。 2.逐句阅读,仔细修改。
(修改句子,力求优美精练;推敲字词,力求 恰当贴切;检查标点,力求准确无误)
叶圣陶先生就是这样,运用修 改符号,对文中的错别字、用词不 当、标点遗漏、内容缺失等方面进 行了修改,还对语句的表达、文章 的结构等方面进行了调整。修改后 的文章内容合理,语句生动,条理 更清楚了。
表示时间很短,却让人 觉得漫长——焦急地期盼、 等待一个结果。
类似情况:
比赛完等待结果时 考试完等待成绩时 在机场迎接亲人时 在手术室门口等候消息时……
◎说一说加点部分表达的意思,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
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成• 千• 上• 万只• 绿• 翅• 膀的• 苍• 蝇• 和八• 只• 脚• 的• 蜘• 蛛• 来• 了• 又•
同学们读一读第1自然,说说:叶圣陶先 生对哪些方面进行了修改?为什么这样改?
改删换去不重准复确、的多用余字的,词将句题, 目如内《“容一那增衔张”添接画“词不像我句顺》越,畅改看使,成他意调《”思整一“更语幅越准序画”确。。, 像如使》增句,加子使“更作教通者师顺立”,刻。语感言到更用简字洁的。 准确性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
学习本单元的课文,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 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回顾故事中主人公的形 象,请同学们思考: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孙膑和船长是怎么想的?
学习《田忌赛马》时,可以 推测孙膑当时的思维过程。他先 分析了赛马双方的具体情况:田 忌同齐威王及贵族们的马脚力相 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于是,他 想到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马的出场顺序,取得三局两 胜的结果。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能理解孙膑为 什么想出了这样的妙计。
冀复得.兔( 得到 ) 有过. 则改( 错误 ) 掩.耳盗铃( 遮蔽 ) 杞人忧. 天( 忧虑 )
◎说一说加点部分表达的意思,你有过这种体验吗?
◇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 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 一• 浮• 上
来• ,水手• 们• 就• 立• 刻• 抓• 住• 了• 他• ,• 把• 他救上了甲板。
词句段运用
请同学们观察词语,加点的字与旁边的词语 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字的意 思与词语中 带点字的意 思一致。
善盾之坚. 坚.固 道.旁李 道.路 冀复.得兔 重复.
弗能应. 溺而不返. 守.株待兔
.应答 文言文中用一个 . 字表达的意思,
返回 有的对应现代汉
.守候 语中的双字词语。
拓展练习:
学习《跳水》时,也可以推测船 长是怎么想的。他知道孩子在高高的 横木上,无论是继续往前还是往回走, 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结合船上的各种情况,他立即决定 用枪逼孩子跳水,这也是当时唯一 可行的办法。这样分析后,就能知 道他的办法好在哪里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记住的 不仅是两个经典的故事,更认识了两 个充满智慧的人——孙膑和船长。当 面临问题时,他们善于观察,充分考 虑各方面的因素,实施了正确的应对 措施,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练一练,学运用。
《曹冲称象》一文中,曹冲是怎样想到称象的方法的?推测 他的思维过程。
(1)大象太重,不能直接称,也不能杀,所以要把大象替换为其他重 量较轻的能称的东西。(2)要找一个载重量足够大的工具装这些东西,并 保证替换后的东西和大象一样重。(3)大船可以装很重的货物,而且同一 艘船装的货物一样多时,船身下沉的深度相同。可以把大象赶到大船上, 看船身下沉多少,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往船上装石头,装到 船身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用秤称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去了。
表示时间很长,却让人觉得短 暂——回顾已经过去的时间(光阴 似箭,日月如梭)。
类似情况:
回顾即将毕业的小学生活时 翻看自己婴幼儿时的照片时……
选择其中一种体验写一写吧!
上一个周末,爸妈要去邻居王 阿姨家串门,让我自己在家写作业。 爸妈走后,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 幅恐怖的画面,我害怕极了。每一 秒对于我都是煎熬。十分钟——我 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 豆蔻年华
出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唐·杜牧《赠别》
◎ 及笄
出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 年而笄”。女孩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 弱冠
出处:《礼记·曲礼上》载有“二十曰弱, 冠” 。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
◎ 而立
◎ 不惑
出处:《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