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及其政治倾向

合集下载

2022年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剖析报告

2022年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剖析报告

2022年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剖析报告政治生态存在的突出问题个人剖析报告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反映,集中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工作作风等。

作为政治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政治生态往往影响和制约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

政治生态好,“软环境”就好,人心就齐,党的事业就能发展;政治生态不好,人心就会涣散,政治生活就会弊病丛生,党的事业就会遭遇挫折。

新形势下,我们党的党内政治生态总体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从近年来查处的重大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有些地方出现区域性腐败、塌方式腐败,往往是查处一个案件牵出一窝人,“拔起萝卜带出泥”。

这充分说明这些地方的政治生态出了问题。

比如,一些地方对“一把手”的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一把手”在行使权力时比较任性,甚至凌驾于组织之上,大搞用人“一言堂”、花钱“一支笔”、决策“一张纸”,久而久之就带坏了班子、搞乱了风气,导致当地政治生态污浊。

再如,一些地方“圈子文化”盛行,给党内政治生态带来极大危害。

政治生活中的“圈子文化”,实际上是基于人身依附和利益共享而形成的一种“互利共生、抱团取暖”的利益联盟。

近年来查处的腐败窝案串案,大都跟“圈子文化”有关系。

“圈子文化”一旦盛行,就会诱发山头主义、宗派主义等,把圈子利益凌驾于党和人民利益之上,破坏党纪国法,混淆是非对错,破坏党的团结统一。

当前,“圈子文化”已经成为危害党的肌体健康的一种顽症和毒瘤,是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污染源”。

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我们正视问题,把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摆在重要位置。

多措并举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政治生态系统是由不同层次的子系统构成的,这些子系统又是由多种要素和变量相互转化和交互发力形成的。

因此,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系统思维,坚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

消除腐败这一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腐败是侵蚀政治生态的致命“污染源”。

腐败盛行,政治生态就不可能风清气正。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西方生态运动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当代发展西方生态运动从六十年代中期兴起以来,至今已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

作为西方“新社会运动”的主流,生态运动及其发展对西方的政治格局和走向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之际,研究西方生态运动的政治分野,了解其中生态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思潮、流派的发展现状,对于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走势、认识冷战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前景,有着迫切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运动的几个阶段生态运动是西方能源危机、生态失控直接引发的群众运动。

生态运动包括当代西方环境保护运动、反战和平运动、反核运动、女权主义运动等,是一种广义的“绿色”思想和运动。

生态运动在政治上标榜中立。

在生态运动的“绿色”旗帜下聚集了各种政治倾向的党派和个人,有形形色色的无政府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种族主义者、性别主义者、环境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以及各类对当代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

生态运动的“绿色”特点,也使它在妇女、儿童和大学生中赢得了广泛的支持。

因此,生态运动在三十年间获得了相当大的发展,总体看来在政治上呈上升趋势,有力地影响了当代西方的政治格局。

西方生态运动的三十年,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六、七十年代,西方生态运动最初崛起的年代,以“罗马俱乐部”的诞生为标志。

当时生态运动主要是围绕环境和资源问题,对“工业主义”及其后果从事现象层面的批判。

“罗马俱乐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全球生态危机”的威胁问题。

以对待“全球危机”的态度为界限,生态运动内部产生了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争。

悲观派持“增长的极限”论,认为全球危机不可战胜,地球资源即将耗尽,人类即将走向增长的极限和自身的毁灭;乐观派持“没有极限的增长”论,认为高新技术将为人类战胜环境危机,生产的增长和人类的进步没有极限。

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生态运动兴旺发展的年代。

当时生态运动主要是从事对技术理性的批判,以如何对待技术进步为中心,展开了“深绿派”和“浅绿派”之争。

围绕”八风“开展政治生态研判情况报告

围绕”八风“开展政治生态研判情况报告

八风政治生态研判情况报告日期:2023年06月22日本报告旨在对中国政治生态中的“八风”现象进行研判和分析。

八风是指在中国党风廉政建设中,存在的八种不良倾向,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享乐之风、官僚之风、铺张之风、享乐之风。

通过对这些不良倾向的研判,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中国政治生态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一、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指在工作中只注重形式,忽视实际效果的倾向。

这种现象在一些基层单位和干部中仍然存在,影响了工作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利益。

要解决形式主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注重实际效果,减少繁文缛节。

二、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指官员过分注重手续和规章制度,对事情敷衍了事,不负责任的倾向。

这种现象使得政府行政效率低下,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应加强组织纪律,推行简政放权,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感和执行力。

三、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指个别干部追求享受和物质利益,忽视了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这种现象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和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要加强思想教育和道德建设,提高干部的自律意识和廉洁意识。

四、奢靡之风奢靡之风是指一些干部追求奢华和铺张浪费的生活方式,违反了节俭和廉洁的原则。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财政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

要加强财务监督,倡导廉洁节俭的工作作风。

五、享乐之风享乐之风是指个别干部以公款旅游、高档消费等方式追求享乐和娱乐,违反了廉洁和勤政的原则。

要加强监督和制约机制,依法查处享乐之风问题,形成有效的震慑机制。

六、官僚之风官僚之风是指官员们的官僚主义行为和言行不一致的现象,导致干群关系紧张,不利于政府的形象建设。

应推行阳光政务,加强政务公开,提高行政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七、铺张之风铺张之风是指在工作中过分注重形象和排场,导致资源浪费和办事效率低下。

要加强财务管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行为,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八、享乐之风享乐之风是指一些干部追求享受和物质享受,不注重工作实绩和群众利益的现象。

生态主义政治思潮..

生态主义政治思潮..

• 具体观点有以下四点:
1、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 (1)人与自然具有共同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

• (2)人与自然在相互交往中走向统一 • (3)人类在自然界有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 位是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标志的。 • (4)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2、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 (1)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
三、生态主义的社会与政治关系
• (一)绿色社会关系 • 在社会领域,生态主义反对工业资本主义 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尤其是两极分化和暴 力侵犯。尊重社会的多元化,维护社会的 生态平衡,即平等与团结和睦。在绿色的 理想王国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必须消除。人类既然应该与大自然、与植 物和其它动物友好相处,就更没有理由同 类相残。
• (三)对外关系 • 关于现存国际关系体系的评价,绿色运动 态度鲜明地谴责工业资本主义世界恃强凌 弱、以富压贫的“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模 式。 • 绿色主义者坚决反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一元 化观念,以及大肆对外扩张、力求一统天 下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行为, •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绿色运 动都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的结果。二者相互促进,既造成了人的异化,也
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成为当代资本主义 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
3、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1)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社会 • (2)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现代化的社会 • (3)生态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1)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社会
• ①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内涵中的应有之意。 • ②生态社会主义既不同于生态主义,也不同于
会主义的希望。
(一) 生态社会主义的崛起与发展
• 人与自然矛盾的日益尖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凸

关于政治生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4篇

关于政治生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4篇

关于政治生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4篇关于政治生态情况调研报告范文4篇【篇一】一、请你从以下七个方面的谈谈中心政治生态主要特征(一)政治意识方面。

2019年,赣州管理中心按照“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的要求,分阶段开展主题教育,树立了广大党员干部强烈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二)用人导向方面。

根据“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从一线管理人员中选拔了一批政治意识强、业务能力高、服务水平优的基层所站管理人员,为赣州管理中心基层管理注入了鲜活动力。

(三)廉洁程度方面。

全体党员深入学习党章,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廉洁从业准则》,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省厅九规范和集团三十条,形成了廉洁从业的良好氛围。

(四)党内生活方面。

赣州管理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决策制度,对“三重一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集体讨论,防止了一言堂的出现。

同时,根据中心党委学习制度,严格按要求开展党内组织生活,党内生活形成了制度化和流程化。

(五)政治文化方面。

利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积极推动党员领导干部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全体党员领导干部均具有较好的政治敏感性。

同时,通过线上学习和线下活动相结合,营造了良好的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态。

(六)作风建设方面。

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向好、向上、向深发展,彻底打破了“怕、慢、假、庸、散”的不良风气。

(七)风险防控方面。

重新对安全监管部职能进行了梳理,进一步理顺了纪委的监督职责,对安全风险、业务风险、廉政风险进行了全覆盖,建立了领导层、管理层、一线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二、解决好赣州管理中心政治生态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具体的对策或措施。

一是要认真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

充分发挥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明确第一责任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

二是要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

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四个意识的培养,要充分调动和培养广大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摘要】生态无政府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生态政治理论,本文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生态无政府主义强调个人自由和无政府状态下的环保实践,而生态社会主义则主张国家干预和集体主义。

在对待个人权利和政治组织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更注重个人自主权,后者倾向于集体决策和国家干预。

在实践中,生态无政府主义更强调自发的社会实践,生态社会主义更注重政府层面的环保政策。

结论指出了两者在生态问题解决上的差异,展望了它们的潜在贡献和局限性,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生态政治理论的特点和意义。

【关键词】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个人权利、政治组织形式、实践、生态问题解决、差别、比较、展望、理念。

1. 引言1.1 介绍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概念生态无政府主义是一种强调个人自由和去中心化的政治哲学,主张消灭政府权力,实现全面民主化和自治化的社会组织形式。

生态无政府主义认为,政府和资本主导的体制是生态危机的根源,唯有通过废除权力结构和建立去中心化的社会组织形式,才能真正实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相比之下,生态社会主义则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绿色政治理念,强调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保护自然环境和实现生态平衡。

生态社会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社会主义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才能有效地管理资源分配和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都是在探讨如何解决当下严重的生态危机问题,但它们在政治理念和社会组织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在核心理念、个人权利、政治组织形式以及实践中的差异。

1.2 说明为什么需要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别两者之间的差别比较是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它们在生态问题上的立场和实践方式。

生态无政府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它们都试图从不同的角度解决当下面临的环境危机和社会不公问题。

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生态问题背后的核心观念和政策实践。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生态环境运动,它是西方左派力量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下做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应。

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苏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没有解决生态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社会的左翼进步知识分子感觉到不能坐以待毙,他们认识到必须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于是生态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标签: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发展历程[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获取剩余价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他们采取扩大消费甚至是浪费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种方式虽然暂时的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因为要加速生产,资本主义就必须无限的扩大对资源的索取,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资本主义遵循的是一种先破坏后治理的理念,因此资源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就显现出来,尤其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坏境而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

资本主义还道貌岸然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由,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正如大卫·佩珀所说的:“资本主义制度内在地倾向于破坏和贬低物质环境所提供的资源与服务,而这种环境也是它所依赖的。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正在产生诸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和造成严重污染的大量废弃物等不利后果。

”〔1〕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尖锐对立的状态,生态环境问题也引起了西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普遍关注。

选人用人政治生态情况报告

选人用人政治生态情况报告

选人用人政治生态情况报告根据最新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情况报告,以下是一些重要发现:1. 官僚主义现象:政府部门和机构中存在大量的官僚主义现象,导致决策过程缓慢,效率低下。

许多决策受到个人和派系利益的影响,而不是基于公共利益的权衡和评估。

2. 任人唯亲现象:一些政府官员和领导人更倾向于提拔亲信和家族成员,而不是基于个人能力和素质。

这种任人唯亲的现象导致了人才浪费和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3. 腐败问题:腐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涉及各个层级和领域。

一些政府官员和领导人利用权力为个人谋取私利,导致公共资源的浪费和不公平的分配。

4. 缺乏透明度和问责机制:政府部门和机构缺乏透明度,公众对决策过程和结果的了解有限。

同时,对违法行为和腐败行为的问责机制不健全,导致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惩罚。

5. 公民参与度低:公众对政治决策和选举过程的参与度低,缺乏集体行动的机会。

这导致了公众的不满情绪和政治疏离感。

为了改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公正、透明的选拔和任用制度,确保基于能力和素质的选拔机制,并减少任人唯亲现象。

2. 加强监督和问责机制,建立严格的反腐败体系,追究腐败行为的责任。

3. 提升政府部门和机构的透明度,建立公众参与机制,促进公民的参与和监督。

4. 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政府官员和领导人的素质和能力,减少官僚主义现象的发生。

5. 建立独立的反腐败机构,并加强对其权力和行为的监督,确保其独立性和公正性。

通过这些改革措施,我们可以改善选人用人政治生态,建立一个健康、公正和高效的政治环境。

这将有助于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公信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

浅谈生态无政府主义与生态社会主义的差别生态主义有着红绿差别,红色的绿色分子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为绿色的绿色分子则更多受惠于无政府主义。

研究生态主义中的红绿差别对研究生态主义政治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认为红绿生态主义者的哲学基础和政治诉求有着明显差异,对生态与人类的关系、生态与技术的关系有着根本的不同,这导致他们对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一致。

标签: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生态政治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的政治意识形态登上历史舞台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西方许多政治敏感人物也都在某种程度上是环境主义者。

只不过有些是红色的,有些是深绿色的,不同颜色的生态主义者,在看待环境或生态问题时所持有的观点和解决环境问题时所采取的措施也不尽相同。

因此,探究生态主义中的红绿差别以及由此展开的争论对研究生态主义政治有着重要的意义,戴维·佩珀的《生态社会主义》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戴维·佩珀在《生态社会主义》一书中阐述了生态主义理论与不同政治意识形态尤其是无政府主义之间的关系,并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下对生态问题做了理论探究和阐释,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解决方案。

无论是深绿色还是红色的生态主义者,他们都坚持认为发生在当前的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生产方式和追逐利润的本性所导致的,但对于如何改变这一状况以及对后资本主义政治形态的幻想,二者却产生了根本的差异。

一、红绿生态主义者的哲学基础与政治诉求不同相对于红色的绿色分子充分吸纳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作为绿色的绿色分子则更多受惠于无政府主义。

第一,二者对待国家与政府的观点不同。

马克思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虽然都有一种乌托邦倾向,即信奉一个比今天更美好的世界,但他们对未来世界的政治组织形式却期待不同,尤其是对国家和政府的态度。

乔尔在《无政府主义者》中写道:无政府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

政府是我们大多数社会困境的来源,而且存在着可靠的自愿组织的选择性形式。

他们认为国家需要那些促进生产力的最大发展的东西,而这些优惠使剩余劳动生产最大化,剩余劳动又被用来建立压迫性力量(军队和警察),并用这些力量来维护和保护自己。

警惕影响政治生态的十大现象

警惕影响政治生态的十大现象

警惕影响政治生态的十大现象作者:刘汉俊来源:《领导之友·综合版》2016年第08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从严治党成为全党共识,党内政治生活出现新气象,党内政治生态回暖向好、日趋清明,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但是,政治生态建设是我们党永恒的任务,须臾不得松懈。

政治立场、政治纪律、政治作风是政治生态的核心,政治生态是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生成基础什么是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是一个政治组织或系统内,个体与整体、成员与组织、局部与全部的生存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的总和,它反映一个政治组织或系统的政治环境,也影响到所处的社会环境。

我们党的政治生态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生成的基础,关乎党的生命。

党内政治生态包括哪些内容?一是政治立场,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具备的政治本色、理想信念、政治主张、党性要求、行动纲领、实现路径;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等。

政治立场是政治生态之根;二是政治纪律,包括政治目标、政治章程、政治原则、政治规矩、规章制度、准则条例、组织纪律、宣传纪律、程序规则、议事规范、工作惯例、奖惩规定等。

政治纪律是政治生态之本;三是政治作风,包括政党及其成员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领导作风、组织和个人形象等。

政治作风是政治生态之要。

这三个方面是政治生态的核心。

政治生态健康良好,党的事业之树才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永葆生机。

要像治理雾霾一样治理政治生态中的负面现象,严于律己、制度管人,控制传染面、消灭污染源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健康成长、发展壮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党具有极强的自我纠偏能力、自我疗伤能力、自我革命能力。

敢于正视问题、解决矛盾、克服不足、纠正错误,是我们党的政治品质。

随着时代的发展、任务的调整、环境的变化,党的队伍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状况,既要客观承认,又要十分警惕。

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

生态社会主义:从深生态学到社会正义


绿色的政治

关注生态环境的组织常用绿色做代表颜色,例如绿色 和平。
绿党是政党的名称,在百多个国家中使用。 绿色是回教的传统颜色。穆罕默德在圣训中称水 、绿叶、美丽的脸孔是三样好的事物。回教国家利比 亚的国旗是纯绿色的。 在台湾,绿色是“台独”的象征颜色,因为台独 的政党民进党的党旗是绿的,故名;现时台湾政治上 分成两大阵营:泛绿联盟与泛蓝联盟。

苏东社会主义模式没有解决好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表1 一些国家制造业的情况对比
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 % 1992 人均制造业增加 (美元,1995年不 变价)
2002 23.7
18.3 7.6 6.2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20.4
23.1 10.3 2.9
5790
1987年,受第38届联合国大会的委托,以 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 展委员会,向会议提交了名为《我们共同的未 来》的宣言,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概念, 并系统地研究了人类面临的重大经济、社会和 环境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在巴西召开, 大会发表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l世 纪议程》,这些文件的发表标志着人类已经进 入维护共同家园的全球时代,环境和发展问题 也成为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一个重要方 面。
(二)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1.揭露资本主义生产的本质 2.倡导开发“绿色技术”避免技术的负面效应 3.主张用“生态经济模式”取代“稳态经济模 式”
三、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
(三)政治文明的生态
1.影响西方各国政府的公共政策 2.追求负责公正的政治文化 3.主张实行新型民主政治体制

浅析西方生态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警示和影响

浅析西方生态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警示和影响

浅析西方生态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警示和影响摘要:生态主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阶级政治的“新政治”,是一种新兴的左翼政治思潮,也是西方国家绿色运动和绿党的意识形态。

生态主义作为一种反主流的意识文化,在探寻人与地球生态道德关系的新思维和新观点时,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以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即生态优先、人权公正、基层民主、非暴力,这也是其四大政治原则。

然而在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潮流的今天,我们应该警惕西方国家在生态领域对我国打“生态牌”,即在生态主义的旗帜下对我国施加新的压力。

关键词:生态主义;社会背景;警示;借鉴在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思潮中,生态主义以其在人类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而令世人关注。

生态主义既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着眼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色,以人权公正和民主为基点,以非暴力为根本途径,以建立和谐、民主、公正的生态社会为奋斗目标的,涉及到生态经济、民主人权、社会公正、国际和平安全、人类未来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政治思想体系,也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广泛、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且正在不断上升的社会政治力量。

对于生态主义的认识,人们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仅仅把生态主义看成是单纯的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主张,对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社会政治力量以及国际政治斗争工具认识不足,对生态主义可能对我国带来何种政治影响缺乏思考。

一、生态主义的内涵及其提出的背景在反思形成生态危机的根源, 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的过程中, 人们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有着丰富理论内容的学说, 诸如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等等, 我们将其统称为生态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思想主张,它要求人类要尊重生态自然,在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和生态法则,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主义的兴起导源于人类社会自二战以来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

政治生态恶化,导致政府难以应对问题

政治生态恶化,导致政府难以应对问题

政治生态恶化,导致政府难以应对问题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治生态良好,可以促进政府问题的及时处理和有效解决,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可是,如果政治生态恶化,一系列问题就会随之而来,政府也难以应对和解决问题。

政治生态恶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腐败现象严重腐败现象在政治生态恶化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在处理事务的过程中,如果腐败现象严重,那么政府就难以依靠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面对较大的问题也显得力不从心。

此外,腐败现象还会导致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破裂,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二、利益集团强大利益集团是指一些人或一些组织为了得到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群体。

如果政治生态恶化,利益集团就会变得强大。

在政府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这些利益集团可能会利用自身的优势干预政府的决策,在政治和社会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此外,利益集团在政府处理问题的过程中,还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压制其他公民的利益。

三、民意与政策不一致民意指的是整个社会在某个时期持有的思想和意见。

如果政策与民意不一致,那么政府就无法维护社会的稳定,对政府的管理和治理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如果政府不重视民意,甚至忽略民意,那么政府就失去了依靠民意来加强自身力量的机会。

四、官僚主义官僚主义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官员过分追求官职等级而失去效率和反应能力。

如果政治生态恶化,政府就会增加官僚主义的风险。

官僚主义会削弱政府的各种机制和协调能力。

这可能导致政府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效率低下,不仅浪费时间和资源,还会引发公民的不满情绪,加重政府的批评。

以上四个方面的问题都可能导致政治生态的恶化,而恶化的政治生态相对于良好的政治生态会给政府带来许多问题。

首先,政府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效率会降低。

一个政府在处理各种问题时,往往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然而,恶化的政治生态会破坏民众和政府之间的信任关系,导致民众不再相信政府能够解决问题。

生态社会主义述评_周穗明

生态社会主义述评_周穗明

学科与流派生态社会主义述评周穗明 提 要 生态社会主义是近30年来西方新崛起的社会思潮和运动,被西方一些左翼人士称为“21世纪的社会主义”。

本文在系统介绍生态社会主义的起源、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扼要地阐述了它的主要理论观点和政治主张,尤其是着重阐释和分析了生态社会主义在90年代的新发展。

本文是对西方生态社会主义发展的全面回顾和历史总结。

主题词 生态运动 生态社会主义理论与流派 在当代全球问题空前凸现的大背景下,生态运动正在成为本世纪末最具规模的社会运动。

在形形色色的生态运动和“主义”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以社会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生态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危机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的现实出路。

生态社会主义是最具“红色”的“绿色”思想,研究它的发展现状,将有助于我们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走势,认识冷战后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前景。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起源、代表人物和发展过程 生态社会主义70年代产生于绿色运动的大本营德国。

80年代以后,随着绿色生态运动的漫延,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在整个西欧迅速崛起。

德国绿党公开打出“生态社会主义”的旗号,澳大利亚共产党首先提出了“红绿联盟”的纲领。

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也从最初对绿党的拒斥转向谋求与绿党结盟。

80年代以后,有更多原来的左派转入绿党阵营。

“从红到绿”概括了欧洲相当一部分人从传统社会主义转向生态社会主义的过程。

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生态运动中的左派。

一般说来,绿色生态运动在政治上标榜中立。

在生态运动的“绿色”旗帜下聚集了各种政治倾向的党和个人,有形形色色的无政府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和平主义者、种族主义者、性别主义者、环境主义者、后现代主义者,以及各类对当代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人。

为了与一般的绿色运动和绿党的区别,生态社会主义称自己为“红色绿党”。

一般认为,生态社会主义是一种“绿色”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者即“红色绿党”包括社会民主主义者和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的社会主义者。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eco-socialism)也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的生态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思潮、新学派。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生态社会主义是一支涉及面很广、影响很大的马克思主义派别,是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的一种理论。

其特点有:第一、在保护自然环境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反对把人同大自然的关系变成一种单纯的索取关系:如反对人们无限地追求高消费,反对把消费同满足或幸福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主张实行劳动闲暇一元论,要人们在劳动中寻求欢乐或满足,或者说注重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而且要着重精神生活等等。

第二、发掘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内含着的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论阐释,并将其与现实中的生态危机问题结合起来。

例如: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主张生态社会主义是避免了这种弊病的、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制度;否定生态殖民主义,批判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认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国家不可能解决全球性的全部生态危机问题;主张立足现实,“超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并认为现在的生态危机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资本主义转移危机的必要手段;主张依靠生态运动、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等社会运动的力量,同时也要与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亦即把“绿色”与“红色”结合起来等等。

第三、在一些问题上也有自己的局限性,如指出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即破除跨国公司和垄断企业的集中化、官僚化生产体系,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的“软技术”和小企业,让人们到生产活动而不是到消费活动中去寻求满足。

八风政治生态研判报告

八风政治生态研判报告

八风政治生态研判报告根据八风政治生态研判报告,我们对当前的政治生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措施。

一、形式主义风气形式主义风气指的是一种只注重表面形式而忽视实质内容的现象。

这种风气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官僚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群众的满意度。

为此,我们建议加强内部管理体制建设,倡导务实工作风格和注重实效的工作理念。

二、官僚主义风气官僚主义风气是指官僚机构在处理问题时过于繁琐、沟通难以畅通、行动迟缓等特点。

这种风气不仅是效率低下的根源,也容易滋生腐败现象。

针对官僚主义问题,我们建议进一步简化程序、优化机构设置,加强层级协调,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衡。

三、享乐主义风气享乐主义风气是指一些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过分追求享受和个人利益,忽视对公共事务的责任和担当。

这种风气容易导致腐败和失职行为的发生。

为了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建议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廉政教育和高尚道德的培养,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监督执纪。

四、宗派主义风气宗派主义风气是指在党内和政府机关内,一些人以小团体的利益为重,形成封闭的利益集团,导致公平公正的原则受到严重破坏。

为了防止宗派主义现象的滋生,我们建议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公平公正的政治生态,加强党内民主和制度的建设,加强对权力的监督。

五、形象工程风气形象工程风气是指以虚假、偏离实际的方式进行工作,追求表面上的成效而忽视实质。

这种风气不仅浪费资源,还容易给群众带来误导,导致信任危机。

为了避免形象工程的发生,我们建议加强对工作的评估和监督,确保工作实效,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引导媒体积极关注实质问题。

六、弄虚作假风气弄虚作假风气是指在工作中故意作假、伪造数据等行为。

这种风气的存在不仅严重损害了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形象,也破坏了社会信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工作的监督和考核,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同时加强公众知情权的保障,鼓励举报和曝光。

政治哲学的不同流派和政治理念

政治哲学的不同流派和政治理念

政治哲学的不同流派和政治理念政治哲学作为一门探讨政治与哲学之间关系的学科,涉及广泛而复杂的内容。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下,政治哲学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流派和政治理念,这些流派和理念在政治决策、社会组织以及治国理政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针对政治哲学中的不同流派和政治理念进行探讨,以期对政治哲学的发展和演变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是政治哲学中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自由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认为个人的利益和尊严应该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自由主义的核心理念是个人权利和自由市场经济。

自由主义者主张政府应该保护个人的自由,并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这种理念对于现代民主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了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基础。

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另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

社会主义强调社会公平和经济平等,主张工人阶级掌握生产资料,并通过国有化实现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社会主义者认为政府应该扮演更大的角色,通过国家的干预和分配来实现社会的公正。

这种政治理念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塑造了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体系。

三、保守主义保守主义强调社会的稳定和传统价值观的保护。

保守主义者认为社会应该按照传统的方式组织,保护传统的家庭、宗教和道德观念。

他们反对社会的过度变革和政府对社会的干预。

保守主义者主张政府的职责是保护秩序和社会稳定,维护传统的社会结构。

这种政治理念对一些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实用主义实用主义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经验的重要性。

实用主义者主张政治决策应该以实际的结果为导向,而不是受到抽象的理论或意识形态的限制。

实用主义者认为政策的效果和实际的可行性是评价政策的关键标准。

实用主义在现代政治决策中起着重要作用,政府和决策者倾向于采取以实际效果为导向的决策。

五、生态主义生态主义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政治哲学流派,强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生态主义者认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保持平衡和谐的关系,主张人类应该对自然环境负责并采取措施保护环境。

政治生态分析状况报告(精选2篇)

政治生态分析状况报告(精选2篇)

政治生态分析状况报告(精选2篇)政治生态分析状况报告「篇一」政治生态分析状况报告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生态呈现出诸多复杂的趋势和特征。

政治环境的变化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当前政治生态的状况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走向。

一、宏观层面1.全球民粹主义的兴起民粹主义是近年来政治生态中的显著特征之一。

许多国家的选民对传统政治精英感到失望,并支持表达民意的“强人”或反体制的政治家。

这种倾向导致政治体系的不稳定和权力的集中化。

2.全球权力纷争的加剧大国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角逐,更是政治舞台上的一场较量。

政治实力的扩张、地缘政治的争夺甚至以军事冲突来表达利益,使得全球政治生态进一步紧张和动荡。

3.国际组织的失去影响力国际组织在维护全球政治秩序、解决全球性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问题。

国际组织的权威性和效力遭到质疑,各国更多地倾向于采取双边主义而非多边主义,使得国际组织的作用逐渐弱化。

二、微观层面1.社会极化的加剧社会经济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社会的分裂和团结的减弱。

各个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突出,社会对政治的关注度和期待进一步增强,政治生态因此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考验。

2.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政治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虚假信息和操纵性的言论泛滥,对公众意识形态的塑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治家和政治团体利用新兴媒体来传播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意识形态,进一步加剧了政治生态的多样性和分散性。

3.公共透明度问题的亟待解决政治生态的状况正在呼唤更高的公共透明度和问责机制。

政府和政治家的决策过程需要更加公开和透明,以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参与感。

同时,反腐败和反贪污的力度也需要进一步加大,以确保政治生态的健康和稳定。

未来展望政治生态会继续受到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趋势。

例如,全球范围内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并加大了对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市直部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PDF版】

市直部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PDF版】

市直部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PDF版】抱歉,AI并不能生成PDF版文档。

以下是市直部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的文本版:市直部门政治生态分析研判报告一、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生态的逐步完善和法治化建设的进一步落实,市直部门的政治生态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推动市直部门政治生态的健康发展。

二、政治生态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1.政治生态的特点政治生态是指一个团体、组织或者整个社会中,人们在政治行为和关系中形成的某种规律性,它包括一系列的观念、态度、信念、行为以及各种权力利益关系存在的活动场所等。

市直部门作为政府的实际执行部门,其政治生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生态现状不够稳定市直部门的政治生态受到各种不稳定因素的影响,如领导干部更替带来的政治清洗,机构调整导致工作不稳定,外在经济压力等因素,都会对政治生态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②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比较严重在市直部门工作中,部门之间存在鸡肋政绩竞争的情况,导致工作开展缺乏协调和合作。

部门之间的竞争还会导致一些官员出现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倾向,从而导致部门工作效率低下。

③权力寻租、渎职和贪污等行为由于一些官员或工作人员权力意识的膨胀,部分人员会利用职权寻求个人利益,甚至出现渎职、贪污等行为,进一步恶化政治生态。

2.影响因素分析政治生态的好坏程度取决于多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①政策和制度因素政府对市直部门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对政治生态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如果政策和制度比较完善和健全,形成对市直部门工作的科学、准确的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将会更好地促进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②领导班子的质量和风格市直部门领导干部具有比较大的自由裁定权,他们的性格特征、处事风格、政治动力、职务能力都对政治生态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影响。

③社会环境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组织的一部分,市直部门也会受到社会风气和企业文化的影响,如经济效益导向、高风险高压力环境等,对政治生态的发展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义或公正要求同样对待同样人⑤,在分配领域,即要求平等地分配社会利益(benefits)和负担(burdens)。从这个原则看,当代大量的环境政策都很成问题。几乎所有的社会,从地方、国家到全球层次,都倾向于把环境负担最大限度地加于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穷人、色种人以及发展中国家,而把环境利益最大限度地给予处于有利地位的人群--富人、白种人和发达国家。这种现象,可以确切地称作"环境歧视"。
类似的现象在国际层次同样存在。在当代世界中,与富国相比,穷国更多地承受了森林破坏、荒漠化、空气和水污染等环境退化的后果;在这些国家内部,越贫穷的人承受得越多。这一状况,部分地是由历史上的殖民主义统治、掠夺造成的,而更多地则要归咎于现有的经济规则及相应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萨莫斯(Lawrence Summers)在1994年说:"有害健康的污染的成本计量依先前从累计发病率和死亡率中的所得而定。从这个观点看,一定数量的有害健康的污染应放在成本最低的国家,也就是收入最低的国家。我认为,在向收入最低的国家大量倾倒垃圾背后的经济学逻辑是无可挑剔的,我们应当正视之。"针对这一观点,加登斯(Joseph
生态主义或曰激进环境主义是广泛而复杂的社会运动,内部包含多种思想,但有一个核心主张,也是各派原则上共同接受的,即所谓“生命圈平等主义”(biospherical egalitarianism)或“生命中心平等”(biocentric
equality)。按照深层生态主义者的表述,"生命中心平等的直觉是生命圈中的一切都同样拥有生活、繁荣并在更大的自我实现中展现其个体自身和自我实现的权利。这个基本直觉是生态圈中所有机体和存在物,作为相互联系的整体的部分,都具有内在价值"④。在此,人与其他生命形式乃至无生命物在道德地位上是相同的,无分上下。生态主义者把这种扩展了的平等主义认作人类道德进步之必然。问题在于,所谓“进步”是在何种意义上谈的:是在个人道德意识的层次,还是在社会政治伦理的层次?在前一层次上,生态主义运动有其公共空间,即通过教育、宣传使此种平等主义内在化。然而,当代生态环境危机并不是至少主要不是个人意识、行为层次的问题,而首先是社会制度层次的问题。个人道德意识、行为的培养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社会制度的变革,这是一个在理论上难以确定的问题。而在后一层次即社会政治伦理的层次上,生态主义的道德进步说则必须接受正义原则的诘问。正义是社会政治伦理的第一原理。
R. Des Jardins)指出:"当我们了解到世界银行有效地控制着国际债务机构并因而操纵着绝大多数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我们就明白了这种态度的问题所在。或许,除了在最残酷的功利主义范围内,我们难以找到任何可以把任何此类模式当作正义或公平来接受的正义理论。"⑦
在这样的原则面前,人与自然的和谐完全是天方夜谭。这是环境公正运动(en生的深刻原因。环境公正原则的提出,否定了环境事务无关或优先于社会公正的观点,肯定阶级、种族、国家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认定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由阶级、种族和国家间的歧视造成的权利和机会的差别,意味着人类社会成员不平等地享受着环境利益,不平等地承受着环境负担。环境公正原则确认了环境的稳定与人类福利和社会生产的组织之间的联系。它不仅要求消除阶级、种族和国家间的环境歧视,而且要求当代人和后代人平等地分有环境利益和负担⑧。
若说面对此前环境主义运动所提出的"环境问题",传统伦理的坚定维护者还可以闪烁其辞的话,环境公正运动的出现则迫使他们正视环境问题揭出的伦理危机的事实。同样,主张人与自然无条件亲和的非人类中心主义者也应该走出来看看眼皮底下发生的事情。环境公正运动带来的环境危机性质的重新思考,对于生态主义的政治合法性是一个考验。这一理论定位上的质问,不是把社会公正问题纳入激进环境主义运动所能够解决得了的。环境公正运动从一个侧面暴露了现代社会伦理危机的严重性。问题已经不是全人类应不应当对自然负责,而是关系到人类成员之间应不应当彼此负责这个起码的选择。环境歧视的存在,表明理性的、秩序的大同伦理世界还远远没有到来。今天,围绕着环境纠纷,国与国之间、国家和地方内部人群与人群之间的冲突比比皆是,势头越来越猛,而现代社会的发展理念又使各自的竞争合法化。可以想见,随着人口继续增长,资源消耗越来越多,环境质量越来越恶化,在有限的时间里,由环境问题导致的大规模战争是完全可能的。死亡的事总是会发生的。但是,如果杀人者和被杀者都是为了同一个价值理想而斗,我们还有理由无条件地信奉这种理想吗?如果地球上真的出现了马尔萨斯所说的"积极抑制",我们能够毫无顾忌地认为是"环境的反抗"或"自然的惩罚"吗?深层生态主义者说过:"人类生命和文化的繁荣与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不相矛盾。非人类生命的繁荣要求人口减少。"11从纯经济学角度讲,这或许是有道理的;然而,从伦理上看,不管他们怎样解释人口减少只能通过自觉地控制生育,在这个环境纠纷高度政治化的世界中,如此断言实在是太轻率了。
从70年代中期起,一些美国社会学家开始关心与污染和有毒废弃物相关的健康和安全风险的分配,提醒政府和公众注意有色人社区和白人居住地相比承受着不均等的风险压力。他们发现,有毒废弃物堆积地、填埋站、焚化场以及污染工业总是位于穷人和少数民族高度密集的社区内或周围地区。美国《国家法律杂志》1992年主持的一项研究指出:"美国政府在清除有害废弃物和惩罚排污者的方式上存在着种族区分。白人社区较之黑人、西班牙裔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的社区,看起来行动快、结果好、处罚重。这种不平等的保护经常发生在穷富社区之间。"这项研究列举了大量数据,说明美国法院"对少数民族地区内污染法违犯者的处罚低于对大部分白人地区违法者的处罚"⑥。
那么,生态主义和环境主义是什么关系呢?多布森(Andrew Dobson)在《绿色政治思想》第一章开头就说:"关于生态主义,必须明确的首要观点是,它不同于环境主义。……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生态主义认为,对环境的关心……以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彻底转变为先决条件;而环境主义则主张一种针对环境问题的'管理'方式,它确信环境问题能够得到解决而无须根本改变现行的价值观或生产、消费模式。"在该章的结尾,他又说:"有必要再强调一遍,这是一本关于生态主义而不是关于环境主义的书。"②多布森的整本书就是要论证这一点。他不厌其烦地列举两者的区别:生态主义从根本上置疑当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环境主义则不然;生态主义期望一个不追求高增长、高科技、高消费,而以包含着更多劳动、更少闲暇、更少物品和服务需要的"美好生活"为目标的后现代社会,环境主义则不然;生态主义将地球的有限性置于优先地位,追问在此框架内何种政治、经济和社会实践是可能的和可欲的,环境主义则不然……最后,在人与非人类世界的关系上,生态主义关心的是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何种范围内才不至于干扰非人类世界,环境主义则关心人类的介入在什么程度上不会威胁到人类自己的利益。显然,多布森的区分和奈斯的区分同出一辙。多布森所说的"环境主义"实际上指的是老派的改良环境主义,而所谓"生态主义"也就是激进环境主义。所以,佩珀(David Pepper)把多布森的生态主义定义概括为"激进环境主义的政治哲学"③。
1991年在华盛顿召开的"首届有色族人民环境领导高级会议"系统概括了环境公正原则,其内容达17条之多。这个纲领和许多社会运动的主张一样,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就起因和具体目标而言,这个运动应归入广义的"人类中心主义"范畴,但从纲领中看,它又吸收了若干非人类中心主义成分,并且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持着同盟关系。因此,环境公正运动的出现,对于从不同伦理立场关心环境问题的人们来说,理应是一个沟通和争取共识的机会。哈特雷(Troy W. Hartley)说:"环境公正运动没有提出虚构的环境伦理学理念或世界观,只是提出了一个在环境伦理学讨论里并不出色的分配价值原则。一个有影响的环境公正运动正在把环境不平等推向政策议程,因此,环境伦理学也应该讨论环境公正。"⑨然而,此类呼吁没有得到非人类中心主义者的有效回应。如深层生态主义者塞申斯(George Sessions)在《后现代主义与环境公正:生态学运动之死?》(1995)、《政治正确、生态实在与生态学运动的未来》(1995)等文中,批评"左派试图把环境运动从全球生态危机的主要问题再引向城市-污染-社会公正的议程"。以后,他又指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城市-污染与社会公正关切不允许优于对全球生态危机之紧迫性的现实处理问题。这可归结为优先的问题,涉及到发展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生态世界观。"⑩
印度学者古哈(Ramachandra Guha)从第三世界立场对深层生态学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严厉批判。在《激进环境主义与荒野保护:来自第三世界的批判》一文中,古哈指出,以深层生态学为代表的激进环境主义尽管以普遍主义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却深深植根于美国的环境和文化史,是美国所特有的;如果像深层生态主义者要求的那样,把他们的主张在全球范围内付诸实践,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后果。他认为,深层生态学把人对自然的态度区分为人类中心的和生命(生态)中心的,进而以生态完整性而非人类需要作为行动依据,是不可接受的。人类中心和生命(生态)中心的区分无助于理解环境退化的动力机制。当代全球面对的两个根本性的生态问题是工业化世界和第三世界城市上层阶级的过度消费,以及日益扩大的短期和长期的军事化(局部战争和军备竞赛)。这两大问题的原因是非常世俗的:大而言之,在于经济与政治结构的对立;小而言之,在于生活方式的选择。这些原因,无论在何种意义上,都不可能还原为对自然的更深层的人类中心的态度;相反,它们所导致的生态退化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而不是满足了人类的最大利益。因此,"施咒于人类中心主义恶魔,往好里说是不着边际的,往坏里说是一种危险的混淆"。古哈进而指出,深层生态主义者所关注的荒野保护在美国或许可行,而一旦应用于像印度这样的第三世界国家肯定是有害的。印度是一个长期定居、人口密集的国家,农业人口与自然之间有着良好的平衡关系,而留出荒野地区势必导致自然资源从穷人手里直接转移到富人手里。在印度和非洲推行的国际性荒野保护项目可以证明这一点。这些项目实施的意图和结果是:一方面,富人的旅游利益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威胁着穷人生计的环境问题(如燃料、饲料、水资源短缺、土壤侵蚀、空气和水污染)却得不到恰当处理。古哈认为,深层生态学在"激进的外衣"下,有意无意地为这种狭隘的、不平等的保护实践提供正当理由。"国际保护精英们越来越多地用深层生态主义者用过的哲学、伦理和科学论证来推进他们的荒野十字军。"一位杰出的美国生物学家新近提议,由他和他的科学同事们来接管全球的大部分地区。另一位科学家在权威科学论坛《生态学与系统论年评》上撰文称,生物学家作为"自然界的代表","掌管着热带生态的未来"。只有他们有权"决定热带农业景观(tropical agroscape)是否仅仅由人类与其共生生物、共栖体和寄生生物所构成,或者说,它是否也要包括大自然的一些'孤岛'--自然孕育了人类,又被人类征服" 。他甚至告诫他的同事:"如果生物学家要把一个热带地区生物学化,他们就必须用心用力、讲究战略战术、不惜时间和金钱把它买下来。"针对此类扬言,古哈写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