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篇专题二说明文阅读课时考点突破二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说明文阅读第一讲文体知识类](https://img.taocdn.com/s3/m/48f9c52b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04.png)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3.给说明对象下定义:①审题干,明确需下定义的对象及题目要求(如段 落限定等)。②圈画关键词句,筛选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属性。③将提取的 信息整合,用“是”“叫作”等词连接起来。 (答题模板:“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是/叫作+被定义对象”或“被定 义对象+是+事物的本质特征+属性”) (八下《大自然的语言》“思考探究”改编)本文主要是讲物候现象,请你 结合第1~3段内容给“物候”下定义。 【答案】物候(被定义对象)是指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同气候关系密切、 能指导农事活动的、以年为周期而变化的(本质特征)_自然现象(属性)。
时间 用途: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动植物生
顺序
长等。
教材示例:如《中国石拱桥》在举桥梁例子的时候,采用了从古到
今的时间顺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特征: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进行说明。(从上到下、从前到后、从
外到内、从中间到两边等)
标志词:表示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的词语,如东西南北中、上下
并列式 递进式
总分式
连贯式 (承接式)
2025版
语文
甘肃专版
说明文的结构 文章各部分的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
的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事物说明文。 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多用于采用逻辑顺序
的事理说明文。 包括:“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 “总—分—总”式常用于采用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 的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中。事物说明文则多用“总—分”
语文
甘肃专版
考点2 说明顺序
1.(2024·广安第16题第2问)全文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2.(2024·天津第8题D项)本文采用“分—总”结构,以空间顺序重点介绍了 大风车的构造和风力发电的优势。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语文课件
![中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语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bea0800c8d376eeafaa31d8.png)
12/10/2021
(2)(原创)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分) 到了夏天,五月初五端午节也是中国民间比较重大的节日。
••
【答案】不能。“比较”表示相对而言,若删去就变成了“端午节也是 中国民间重大的节日”,与事实不符(显得太绝对),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3.第⑦段中引用了古籍《清嘉录》中的话,请结合语境简要分析其作 用。(4分) 【答案】再现了古人除夕吃年夜饭的情景;为“从古代起,人们就极为
重视除夕之夜”作佐证;使文章语言典雅。
【变式设问】①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 作用。 ②第⑦段画线句除举例子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具体说说它的 作用。 ③文章第⑦段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指出其中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2.第②~⑦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介绍“节日饮食风俗”的?请结合内容 具体说明。(4分) 【答案】时间顺序。先介绍春节和元宵节的食俗,接着介绍夏天端午节、
秋天中秋节和重阳节的食俗,最后介绍冬天除夕的食俗。(或:按照 春夏秋冬来介绍节日的食俗,同一个季节又按过节的先后来介绍)
【变式设问】①第②~⑦段说明“节日饮食风俗”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 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②文章第②~⑦段按照一年中节日的顺序依次介绍节日饮食风俗,具体 说说这样安排顺序的好处。 ③文章⑤⑥段能否调换顺序?请简要分析。
注意:①一般事物说明文多为时间、空间顺序,事理说明文多采 用逻辑顺序。
②答题时,除答出大类的顺序类型,也要把大类中的小类说明顺 序写清楚,如采用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等。
答题规范: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事物名称或说明 的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共81张PPT)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课件:专题二 说明文阅读 (共8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1628dc5fbfc77da369b111.png)
⑥但是,上述观点虽较好地解释了极地地区的极光现象 ,却无法解释近
地面附近出现的极光现象。一些人认为这些极光是由于地面附近的静电放
电所产生的。据史料记载,离地面1.2~3.0米都出现过极光。有时人们在出
现近地极光的地方,还能闻到臭氧的味道。
⑦因为许多极光现象与彗星明亮的尾巴有相似之处 ,所以有人把极光现 象与彗星联系起来,这对认识极光是有一定好处的。尽管极光之谜还没有 完全揭开,但人类对它已经有了较科学的认识 ,也许很快科学家们就能告 诉我们极光真正的奥秘。
有很大关系,极光就像太阳发出的电。太阳是一颗恒星,不断放出光和热
。其表面和内部进行各种化学元素的核反应 ,产生出强大的、内含大量带
电粒子的带电微粒流。这些带电微粒射向空间,和地球外80~1200千米高
空的稀薄气体的分子碰撞时 ,由于速度快而产生发光现象。太阳活动是周 期性的,其周期大约11年。在太阳活动的高潮期,太阳黑子出现得最多。 有人发现当一个 “大黑子”经过太阳中心的子午线 20~40小时后,地球上 一定会出现极光。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 ,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 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 ,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 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 ,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
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 ,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
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 ,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
机500强榜单第一名,成为超算红人。
②国家之所以这么重视我 ,是因为如果缺乏自主的超级计算能力 ,在气 侯、气象、海洋与能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基础领域 ,就无法开展长效 气象预报和高分辨率油气勘探 ,会长期受制于人。超级计算将是未来世界 各国抢占的技术前沿,也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
中考语文 专题二 第二类 说明性文章(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
![中考语文 专题二 第二类 说明性文章(典例精析 考点特训)](https://img.taocdn.com/s3/m/ce6d1b21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f9.png)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四)《人的体质有酸碱之分吗》
3.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3分)【考点 一】 A.流遍身体每个角落的血液,是偏碱性的。 B.中医理论认为,人的体质虽然先天决定已有偏向,但后天调理 也可以做些改善。 C.人在患了肿瘤之后,一定会导致病灶周围的酸性成分偏多。 D.第⑤段画线句子承上启下,由对人的酸碱体质的说明转入对 食物酸碱性的说明。
4.“治水”“蓄水”和“水城”这三个部分在写作时可以互换顺序 吗?为什么?(4 分) 【考点三】
不能互换。建立水坝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洪治水;山洪被 挡住,流经和缓之处,可以蓄水利用;在水坝基础上聚居生活, 成为水城。这三者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层层深入,不能互 换顺序。
点此链接阅读文章(三)《请签收快递,也请“签收”快递 污染》
2.上文中的插图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3分)【考点二】
形象直观地说明大数据处理应用流程。为作者下文举例说明 和进一步阐释“大数据技术是智慧城市中产生的海量数据的必 然选择”提供清晰明了、简洁有力的依据。
3.文章第⑥段说“网络舆情监控方面,大数据也为城市提供了智 慧支持”。请根据全文内容,推断“大数据”是如何在网络舆情监 控方面为城市提供智慧支持的?(4分)【考点五】
【解析】C项是“可能会”,不是“一定会”,表述不准确,考 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小明的妈妈是一位忠实的“酸碱体质”理论信奉者,不吃酸性 食物,只吃碱性食物。请结合全文观点予以反驳,使其健康饮食。 (3分)【考点五】
(1)人体是酸是碱无法测定,没有酸碱体质一说。(2)人体拥有 很强大的调节系统和功能,能够有效地控制调节体内各体液酸碱 度,使之处于一种动态平衡(或“食物的酸碱性对人体健康没有影 响”)。(3)酸性体质致病是种误解,疾病可能改变人体酸碱,绝非 偏酸体质导致疾病。(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广西2019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二记叙文阅读课件
![广西2019年中考语文第四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二记叙文阅读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04fc613cf18583d0496459fd.png)
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
(2)深层含义:①分析标题的修辞义。将标题中运用的修辞手
法还原后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有些文章题目中运用了修辞手法,
这就要先将它的本义还原后再作分析。②分析标题的双关义。③
分析标题的象征义。④分析标题和文章内容、作者情感之间的关 系。
3.考向1:(2017北部湾经济区25题)本文的标题“笨拙的土豆”有怎 样的含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
句和第⑨段“偶尔,我会想起火车上遇到的那个人。”一句照应。
考点 5
方法指导
概括文章主旨(2012南宁.25)
(1)标题提示法,即从文章的标题上窥视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2)首尾归纳法,即从文章的首尾段落中归纳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3)段意串联法,即汇总每段的中心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主旨。
(4)重复即中心法,即从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中发现文章的
中心主旨。 (5)层次顺序分析法和关键词归纳法。 答题规范: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景物), 抒发/揭露了作者……的感情/思想(性格、精神、实质)。
5.(原创)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3分)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式设问】(2012柳州23题)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
【答案】A 回忆名画
A 听闻故事
B 探究土豆 C 想种土豆
爱吃土豆 C
考点 2
信息提取与概括(2017北部湾经济区.23)
【考情搜索】直接提取类:北部湾经济区:2017.23;原因概括类: 其他地市常考考点
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二)课外议论文分类阅读三修养处世精练
![2017届中考语文总复习第四编现代文阅读专题二议论文阅读(二)课外议论文分类阅读三修养处世精练](https://img.taocdn.com/s3/m/429802754b35eefdc8d3339c.png)
三、修养处世(七)和谐明善(2016黄冈中考)①和谐,是当今社会使用频率最高而且认同度也最大的一个词儿。
为什么?恐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和谐传达的是善意,表现的是友好,追求的是美好。
一句话,和谐是求善、显善、明善。
②道理是自明的。
恶言恶语,难有和谐:刀枪相见,难觅和谐;你死我活,难见和谐。
唯有善字当头,善待天下,才能赢得和谐,享受和谐。
③和谐明善,关键在为善。
为善无大小、无远近、无厚薄、无你我。
只要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能够善气迎人、善意待物、善对环境,就会使明善和谐现,春意无限艳。
④人无贵贱,人格平等。
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善意,关系紧张,和谐就会成为天边云,地边风。
讲和谐,首先就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
遇到忧人勿乐,碰到哭人勿笑,面对失意人勿矜。
在平时的待人接物中,一要丰,出任不去任己意;二要厚,处事不去任己见。
贵了不娇,富了不奢,谦以对人,虚以接物,主动拆墙透绿,善于以心换心,生活求和气,工作求和气。
⑤环境不是小事,它既可影响心态,亦可成就心态。
讲和谐,就不能不重视环境,不得不善待环境。
如果不把环境当回事儿,以至见天落土,见水发臭,鸟儿颤抖,哪还有和谐可言!与环境为善,不仅要龙吟芳泽、虎啸山丘,而且要使“盈盈荷上露,灼灼如明珠”,使天更蓝,树更绿,花更红,草更青。
毕竟,环境有生命,不可随意损毁;环境有感情,不可肆意践踏。
有言道:“天意怜幽草”,“草木有本心”。
只要善待它们,它们就不仅会与你和睦相处,而且会给予你更多:养眼、增氧、提神、添寿。
⑥和谐明善,贵在实践。
只有施舍不倦,求善不厌,修身践言,和谐之风就会以“其声和以其柔”的浓浓爱意洒满人间。
1.第③段与第④、⑤段的关系是__总分__。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到“和谐明善”。
__(1)在为善。
要与人为善,对人要有爱心,要有暖意,要有担当;要重视环境,善待环境。
(2)在坚持。
要施善不倦,求善不厌。
__3.请按照例句的样式仿写一组句子(可从诚信做人、专心为学、文明出游、生活节俭、尊老爱幼等方面思考)。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二)知识精讲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二)知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f2dc3eb8a8956bec0875e325.png)
初三语文说明文阅读(二)【本讲主要内容】说明文阅读(二)【知识总结归纳】有关知识及考查要点:说明文阅读是近年中考的热门,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经济建设日新月异,新产品,新事物,新问题不断涌现。
以传播知识、介绍特征,说明性质的说明文显得尤为突出,因此,我们平时必须加强说明文阅读训练,让学生做到:①多读、多看。
读报纸,读科普知识读物;看电视,看科教片,丰富科学知识。
②多观察、多练习。
观察周围生活的社会问题,对这些问题发表看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多精选出有代表性的说明文章加强训练,训练阅读速度,解题方法,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解答阅读题的习惯,使学生做到解答阅读题必须先对文章进行“通读——感知”,加强感性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准确无误的解答问题。
③多归纳、总结。
归纳、总结解题的方法、技巧、提高解题速度。
【中考点拨】【题型展示】一、阅读文段,回答问题: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
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做判断的能力和想像力。
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事物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
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
脑只是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
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
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褶皱,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X打印纸。
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lX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
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节选自《人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1. 选文的说明对象是。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说明文阅读 语文版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二 说明文阅读 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de7de43a551810a6f4248641.png)
1.明确事物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看题目。有些说明文题目往往就是说明对象。 (2)分析开头。有些说明文开头点明了说明对象,或稍加分析组合,就能从开头明 确说明对象。 答题格式:直接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2.明确事理说明文对象的方法技巧: (1)事理说明文中,它的对象不能仅看题目,只有通读全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思考分析,才能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 (2)要分析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要分析每段(层)的中心句,抓关键词。 (4)事理说明文对象往往就是文章说明的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要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句:介绍了________的________(对象加 内容)。
考点三:辨识说明方法 分析方法作用 首先应把握“大方向”——每种说明文方法的特点及其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 言环境答题——具体分析、综合归纳,这样才能更准确、全面、清楚地说明事物 的特征。具体答题时可参照下面模式。 总的答题格式:这一句(段)采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事物的 ________特点,起到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具体的答题方法和格式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 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 标志:经常会使用“例如”“以什么什么为例”“如”这一类标志性词语。 答题格式:举________例子,更真实更具体地说明了________的________特征 ,增强了说服力。
(四)概括说明内容 ①如果有中心句,可以直接摘录中心句;②如果文段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可以 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③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 或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④归纳部分内容要点时还可以找出 段落中表示句子终结的标点符号,如句号、分号、问号等,在这几层意思中进行 合并、筛选,然后归纳出某部分的要点。
云南2019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说明文阅读(共83张PPT)
![云南2019中考语文复习课件:第4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2 说明文阅读(共8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f3bacc2c8d376eeaeaa3148.png)
4.谈启发 (1)读清题。把握题干中关键词或短语,理解题意,明确从哪方面来谈启发。 (2)结合主旨和生活实际,从说明对象的应用、某种现象的危害或是对自身的影 响等方面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3)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简洁、明了。
三年中考 ·演练
(一)(2015云南)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鲸落,深海中的温柔孤岛 张博然
(3)逻辑顺序。由特点到用途、由原因到结果、由整体到部分、由主要到次要、 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由分析到综合等。 一般用“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总之”“综上所述”等表逻辑层次的 词语标识。
2.看内容辨顺序 介绍事物的特征、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物发展变化 过程,一般用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一般用空间顺序。
②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 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③当鲸鱼的躯体抵达海底时,会很快被盲鳗、睡鲨、深海蟹等生物发现。鲸鱼 90%以上的软组织会被它们吃掉,这顿盛宴一般会持续 4~12 个月。
④当这 40 多个物种的大号食腐者心满意足离去之后,轮到 20 余种多毛类和甲 壳类小型生物入住,食物残渣可以维持它们两年的生存。
具体见下表: 说明方法
作用(答题模式)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了……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 举例子
有说服力
作比较 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打比方
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
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说明了……,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3)找出答题的范围并筛选出重点、关键句子或字词后,根据题干的要求或提供 的线索,进行筛选提炼。
说明文阅读考点突破++++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说明文阅读考点突破++++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061dc8af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e.png)
2023中考语文复习备考:说明文阅读考点突破考情综述在历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试题中,说明文阅读往往被作为与议论文阅读按年轮考的内容。
因为说明文讲求的是“以知示人”,因此,说明文文本除了可以作为检阅考生阅读能力的材料之外,还可以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强其知识积累。
中考说明文文本大多选材“新热”,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高新科技类、揭秘自然类、生活科普类以及人文历史类等说明文文本较受命题者的青睐。
其高频考点主要包括: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提取概括指定信息概括说明对象特征梳理分析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说明语言另外还涉及理解词语含义,分析语段作用等的考查。
中考说明文阅读设题以3~4题居多,题型以简答题为主,另有选择题、填空题穿插其中。
考点突破考点一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考点分析所谓“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
所谓“说明对象的特征”,就是说明对象的特点,是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如果说明确说明对象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的话,那么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则是搞清楚“怎么样”的问题。
阅读一篇说明文,我们首先要弄清说明对象,把握说明类别,进而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该考点的设问方式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阅读全文,在文中××空白处补写“×××”的特点;第二种,联系全文,概括×××的特点。
方法点津1.判断说明对象。
①看标题或首段,没有标题或标题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就要看文章的首段,首段的末尾处往往会点出说明对象;②看结尾段,标题和首段都找不到说明对象时,文章的结尾往往会揭示说明对象;③抓关键句,一般段首中心句或段尾总结句会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④总结归纳,如果以上方法都不可行,则需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①看标题,特别是标题中的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②抓总结句、中心句、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③结合标点符号,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问号、句号等,先归纳层意,再综合概括;④摘抄整合语段中的关键词、句,并作简要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考点突破二淘米水的妙用(2010河北中考)①淘米水很不起眼,平时常被白白倒掉。
可是你知道吗?它在生活中却有许多妙用。
②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与一般的工业去污产品相比,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任何副作用,比如,浅色衣服用淘米水浸泡一下,然后用肥皂洗涤,就会洁净如新;起霉斑的衣服,放入淘米水中浸泡一夜,可退斑洗净。
又如,面对一堆有油污的碗、碟、瓶子时,与洗洁精相比,淘米水是更好的选择。
淘米水经加热后,其淀粉质变性,而变性淀粉具有良好的亲油性和亲水性,所以油污一旦遇到淘米水,就会被淘米水中的淀粉吸附,从而脱离碗碟。
③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淘米水里含有淀粉质、维生素、蛋白质,这些营养物质可以对皮肤起到保湿、抗老化、美白的作用。
经常用淘米水洗手、洗脸,皮肤会变得光滑白皙,淘米水还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
据说,傣族姑娘的一头秀发就是淘米水的佳作。
傣族姑娘常用糯米的淘米水来护发。
不过,她们用的淘米水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能使用。
因为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
所以经常用淘米水洗头,可以营养头发,使头发变得乌黑亮丽。
如果你想保持美好的形象,又不使身体受到任何伤害,还想节省费用,那么淘米水不失为一种首选的化妆品。
④淘米水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淘米水含有一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特别是头一两次淘米水含有钾且呈弱酸性,加入食盐入药后,具有清火、凉血、解毒的功效。
用淘米水加食盐煮开后,外洗或外擦皮肤,对皮肤有比较温和的清洁作用,而且可以保持皮肤表面正常的酸碱度,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防止皮肤瘙痒,等等。
⑤此外,淘米水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质、维生素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用作上等饲料;淘米水中含有氮、磷、钾等微量元素成分,可用作上好的肥料。
⑥淘米水有如此多的妙用,你还会白白倒掉它吗?(选文有改动)【文章结构】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淘米水的妙用说明对象淘米水的妙用说明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结构总—分—总层次划分第一部分(第①段):由生活中淘米水被白白倒掉的现象引出淘米水的妙用。
第二部分(第②~⑤段):分说淘米水的妙用。
第三部分(第⑥段):总结提醒人们应合理妙用淘米水。
说明方法第②段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淘米水不仅洗净力适中,而且无副作用。
第③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具体地说明淘米水具有护发、亮发的功效。
1.请将选文所介绍的淘米水的妙用依次填入下面的方框内。
———作饲料、肥料【思路归纳】此题实质考查的是说明对象淘米水的几处妙用,即对说明对象特征的概括。
填空时,需要先从题干中的“淘米水的妙用”和题目已给的“作饲料、肥料”这一妙用入手。
根据“作饲料、肥料”这一妙用的位置在选文第⑤段可知,题干所要求的三点妙用应在第⑤段之前。
通读选文可知,第②③④段分别是对淘米水妙用的介绍。
由第②段的“淘米水是天然的去污剂”,第③段“淘米水是不花钱的化妆品”,第④段的“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可知每一段的首句对应的就是一个淘米水的妙用。
回答时,对这三点简要概括即可。
【答案】作去污剂;作化妆品(护肤美发);有药用价值说明对象及特征概括(8年5篇4考)【方法指导】做此类题时,首先要分清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进而认真读题,要分清楚题干问的是整篇文章还是某段或某几段,然后根据要求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填空时尽量从原文中找原词原句,若没有,则可抓各段中心句或通过归纳段意概括。
题型1:辨析说明对象(2008.11)(1)看题目(2008.11)。
有的标题直接表明说明对象,如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这些都是事物说明文,标题直接就表明了说明对象;再如2010年河北《淘米水的妙用》题目就表明了要说明的是“淘米水的用处”。
(2)观首段。
题目没有表明说明对象时,甚至有的阅读没有题目时,那么就要看文章的第一段,在第一段的结尾处往往会点出文章的说明对象。
(3)找结尾段。
有时文章标题与首段找不出说明对象时,作者会在文章的结尾处揭示文章的说明对象。
(4)抓关键句。
说明文除了在文章开头、结尾处易出现说明对象外,还往往利用一些段首的中心句或段尾的总结句来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
(5)归纳总结。
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可行,这时候,我们只能研读全文,逐段分析,归纳总结,最后确定说明对象。
题型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1)抓首括句和中心句、找段落中心句或关键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些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及特征)。
(2)结合段落中介绍说明对象特征或多方面的说明内容进行概括。
(3)结合标点,尤其注意有分层作用的分号、句号,归纳层意,并进行综合概括。
(4)对语段中的关键词、句,摘要整合,并简明地表达。
(5)对重要的信息筛选整合,也可从事物“定义”入手。
2.傣族姑娘用来护发的淘米水,为什么要存放半个月或一个月的时间才使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归纳】回答时,从题干入手对答案区域进行定位。
由题干中的傣族姑娘用淘米水护发可定位对应的位置是第③段第五句。
再往后读,由第八句的“因为”和第十句的“所以”可知答案应为第八句至第十句。
故可确定答案。
【答案】淘米水经过沉淀发酵以后,含有非常丰富的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可以帮助头发的色素细胞生成黑色的色素颗粒。
文段内容理解与概括3.选文第④段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吗?请说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归纳】回答此题,需对加点词语所在的位置、含义进行分析。
加点词语“一定的”是对淘米水药用价值的限制性修饰,删去后就成了“淘米水还具有药用价值”,扩大了功能,表达就不准确了。
所以,不能删。
答题时,需先表明态度,然后说明原因,并对词语删去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答案】不可以。
因为加点的词语起限制作用,说明了淘米水药用价值是有限的,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删去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
品析说明文语言(8年5篇2考)【方法指导】题型1:修饰、限制性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2010.17)答题步骤:(1)判断..: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一般不能删。
(2)解释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3)比较..: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4)总结:这体现了说明文词语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删掉了“××”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准确性。
题型2: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答题步骤:(1)判断..:比较替..:一般是不能替换。
(2)解释..:分别解释这两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
(3)比较换上去的这个词语存在的不足,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
(4)结尾..: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样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答题格式:不能替换,原文“××”词语的意思是……,而替换的“××”词语的意思只有……,如换成“××”词语,就与原文内容不相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有表程度、估计、时间、范围、频率等修饰、限制的词。
如:①比较、几乎、相当、更、最等(表程度);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也许(表估计);③当时、刚刚、迄今(表时间);④一切、部分、全部(表范围);⑤经常、常常(表频率)等。
题型3:举例分析说明文语言的某一特点(2008.14)说明文语言有准确严密性和生动形象性两个特点。
解答此类题,就需先明确准确严密性和生动形象性的特点是什么。
准确严密性一般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等方面时表述要准确无误,而生动形象性则是语言比较轻松活泼、幽默风趣的,可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明确了这些后,便可在文中留意相关方面的句子或词语,然后进行分析。
题型4:加点词语的含义或加点词指代的内容分析说明文加点词语的含义,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所指代的内容或文章给其下的定义。
指代性的词语(这、其、其中、那……)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
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去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它的含义;名词性词语的含义一般紧随其后,答题应从文中筛选出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或根据文段内容进行概括。
注意:指示性的词语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选文第⑥段在全文的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归纳】首先根据题干确定答题区域,分析其与上下文的关系。
根据题干回到原文,锁定第⑥段,可知此段为尾段。
具体到该题,第⑥段以问句结尾,一般分析文段作用需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再结合“如此多”“白白”等词可看出作者意在强调淘米水如此有用,我们不应该浪费它,这是内容上的作用。
在结构上,尾段多为响应开头,总结全文。
由第①段可知尾段是典型的呼应开头作用。
【答案】强调人们要重视对淘米水的使用;呼应开头。
文段作用(8年5篇2考)【方法指导】题型1:文段在全文的作用类题(1)从内容上考虑:关于内容上的作用要结合文章做具体的分析,看语段在整体内容上起什么作用,具体说明了什么,强调了什么等。
(2)从结构上考虑:①开头语段的作用(2012.15):A.引出(或交代)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点);B.增加说明文的文学色彩(或是故事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C.结构上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②文中段落(句)的作用:一般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其中说明文中问句的作用:A.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B.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C.设置悬念。
③结尾段落的作用(2010.18):一般有总说的作用,或与开头的说明相呼应,使结构更严谨。
(3)从效果上考虑:若有说明方法,则从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上作答。
另外,分析句子作用时,需观察句子是否使用了修辞手法,再回答作用。
题型2:针对文章某段落能否删去或某句话、某个段落应该放在哪里的类型题此类题实际就是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
解答时,首先要判断该段落能否删去,一般是不能删;而放在哪段合适的问题,则要判断文章的整体结构,根据段落或句子内容在文中的作用决定应该放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