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规律,理解心理发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掌握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实际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状况。
3. 培养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提高其在未来教育工作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重点:心理发展的一般原理、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心理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让学生思考儿童心理发展在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2.1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规律;2.2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及各阶段的心理特征;2.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在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4.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及时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概念2.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及心理特征3.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1 请简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2 请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
1.3 请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未来教育工作中关注儿童心理发展的看法。
2. 答案:2.1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命过程中,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和心理水平等方面的不断发展与变化。
重要性:心理发展是儿童成长的基础,对儿童的性格、智力、情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2.2 实际案例:以一个家庭为例,分析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等因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与规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分析实际案例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
一、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
成人的心理或者学前儿童心理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包括三层意思:(一)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脑的机能(二)学前儿童心理是学前儿童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一指人周围存在的一切自然的或社会的事物,也包括人自身内部的生理状态。
(三)学前儿童心理具有能动性的反映能动性一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积极的,主动的,有选择的反映,并作用于现实。
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发展一一儿童心理机能的变化,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积极的有次序的变化。
(一)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例如:儿童语言发展中,总是先会发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再学会说一些简单的词,最后才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与他人交流。
(二)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例如:孩子学走路,有段时间要扶着走,从扶着走到放开手独立迈几步,再发展到跌跌撞撞地走,最后才到完全独立自如地走路(三)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谈到发展的不平衡性,必然涉及儿童心理学中两个常见概念:关键期和危险期。
1.关键期(也称敏感期、临界期)反应或某种行为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形成或习得,如果错过这个“大好时机” ,这种反应或行为的学习就会变得困难,往往事倍功半,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这种形成某种反应或学习某种行为的大好时机就是关键期。
2.危机期是指在发展的某些年龄时期,儿童心理常常发生紊乱,表现出各种否定和抗拒的行为,如常与人发生冲突、违抗成人的要求等。
例如,感知觉在新生儿期已开始出现,到10 来岁时已达到比较成熟的水平,而抽象逻辑思维则要到五六岁才开始萌芽。
(四)发展具有个别差异1.发展速度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2 岁就能背儿歌了,有的才刚刚学会说话。
2.发展优势领域上的差异,例如,有的孩子很小就显示出惊人的数学才能,有的则在音乐方面一枝独秀。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精品课件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早期开端计划:
是美国联邦政府为与贫困作斗争所提出的一项较早的 早期干预项目,其目的在于支持社区帮助处境不利幼儿克 服各种障碍。1965年经济机会办公室发起了为期8周的夏 日活动项目——早期开端,向低收入家庭的幼儿提供综合 性服务以满足他们情感、社会性、健康、营养和心理需要。 自1994年始开始扩展到低收入家庭的孕妇和有婴儿、学步 儿的家庭,现在每年约有751,000名幼儿和及其家庭参与。
智力障碍:一些调查研究报告自闭症群体中大约四分 之三的人伴有智力障碍。
特殊关注与依恋:自闭症儿童专注于某些事物或其特 征,收集并携带各种物品。
第五章 学前儿童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
自闭症的矫正:
儿童最大的障碍是社会交往的障碍、言语障碍与重复刻 板的行为方式,其生活能力和交往能力都很差。因此,教育 改善的重点是教会儿童必要的生活技能(即日常生活的自理 能力),与人交往的技巧和方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配合以 及最基本的行为规范等。一般来讲,游戏治疗、行为治疗、 听觉综合训练、感官综合训练、言语治疗及音乐治疗等,对 于自闭症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第五章 学前儿童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
自闭症的表现:
社会性障碍:缺乏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兴趣,对他人 反应冷淡,无微笑反应,面部常无表情,眼神有特殊表现, 常常避开他人的目光。
言语障碍:自闭症儿童语言发展迟缓,常常缄默不语, 倾向用手势。
强求一致的刻板行为:自闭症儿童往往强烈要求保持 现状,不肯改变其所在的环境、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的内容,具体包括教材的第一、二、三节。
第一节主要介绍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第二节重点探讨儿童认知发展,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方面;第三节则关注儿童的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2. 使学生掌握儿童认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儿童认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的心理发展,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学前儿童心理学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2)儿童认知发展特点;(3)儿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
3.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4.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习题,引导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学前儿童心理学第一章1.1 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1.2 儿童认知发展1.3 儿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2. 重点、难点儿童认知发展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2)谈谈你对儿童认知发展的认识;(3)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儿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的关系。
2. 答案:(1)见教材;(2)见教材;(3)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任务和方法,对儿童认知、情绪、个性与社会行为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加强引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辅导 第一节
第一单元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 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为了更清晰地界定健康的概念,我们在这里将分别对健康的涵义、健康的标准、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进行阐述。
(一)健康的涵义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是第一重要的。
人们对健康含义的认识是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生变化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那种沿袭已久的所谓身体机能正常,没有缺陷和疾病就是健康的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
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1948年在它的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1989年又将健康的定义修改为:“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缺陷和疾病,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2、《阿拉木图宣言》的定义1978年,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发表的《阿拉木图宣言》提出:“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①这些观点现已普遍地被人们所接受,并指导人们将健康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下,从更高的认识水平上去进行认识和考察。
这样,不仅能够把握人的生物学特征,而且能从作为一个完整的、受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人的更为广泛的联系中去研究健康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以促使机体更好地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并与外环境取得动态平衡,使卫生保健的目标、方法和措施更趋合理和完善,并取得综合的整体效益。
一个健康的儿童,不仅应该身体健康,而且应该心理健康,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要使学前儿童做到自身健康,首先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保健。
健康是医学哲学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最难以阐明的概念之一。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人们对健康有不同的认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分化、交叉、渗透和综合,新兴边缘学科的出现,特别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
对健康的认识也必然日趋确切和更符合健康本身的涵义。
(二)健康的标准①贾伟廉主编:《健康教育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年第2页。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讲义 第一章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含义(识记)1.广义心理健康的含义心理健康指的是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寻找对心理产生有害作用的根源,增进人的心理效能及适应、改造社会的能力。
2.狭义心理健康的含义(1)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领会)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TO)1948年在其宪章中指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2)阿拉木图宣言的定义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
(二)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健康和疾病并非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而是人体生命状态的两端,这两端存在无数不同的等级的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由来(一)我国古代的论述广义心理健康的含义预防疾病除了应注意气象变化外,还要注意保持情绪愉快和稳定,防止过度的情绪变化。
(二)现代心理健康的由来(识记)一般认为,皮耐尔在1792年提出废除对精神病人的约束是提倡心理健康的历史起点。
(三)心理健康组织的缘起比尔斯,1908年3月出版的书籍:《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1.心理健康组织的成立(领会)1908年5月,由比尔斯发起,在美国康涅狄克州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这是近代心理健康运动的开始的标志。
1909年2月,在纽约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
1917年,出版了《心理健康》季刊,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影响很大。
2.国际心理健康的发展(领会)1930年5月5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了第一届心理健康大会。
会上产生了第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健康委员会。
1948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上,成立了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
1959-1960年,世界心理健康联合会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举办“国际心理健康年”,呼吁全世界人民重视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
3.我国的心理健康组织的发展(领会)1936年4月,在南京成立“中国心理健康协会”,第二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工作被迫停止。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PPT课件
❖ (一)儿童自身的心理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 (二)儿童心理的内部矛盾是推动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 原因
案例描述
❖ 早晨光杰入园时早饭还没有吃完就带到了教室 里面,吃完以后他就随手把塑料袋扔在了地上,我 马上提醒他让他捡起来,并且问他应该扔在哪里? 他很茫然的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牵着他把 垃圾袋捡起来之后来到了垃圾桶面前,让他把垃圾 扔进去,他才扔进去了。并且向全班的幼儿讲,垃 圾一定要扔进垃圾桶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理论及方法
❖ 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学前儿童在 日常生活过程中的表现,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 规律和特征 v 自然实验法
v 实验法 v 实验室实验法
❖ 问卷法:通过由一系列问题构成的调查表,收集资料以测量学 前儿童行为和态度的基本研究方法
❖ 测量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 的方法。
❖ (一)心理学 ❖ 1、概念: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规律
的科学。
❖ 2、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 3、心理实质
心理现象复杂多样,通常被划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心理过程
直
基
接
影
础
响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情感过程:喜、怒、哀、惧等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理想、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v 提供人类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前提 v (心理是脑的机能,人脑是心理的器官)
v 奠定儿童心理发展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2.生理成熟
❖ 定义:生理成熟也称生理发展,是指身体生长发育的程 度或水平。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斯科特的观点
在考虑文化心理之后,从自 我感觉良好的角度提出了心理健 康的许多特征,主要有以下十个 方面:一般的适应能力;自我满 足感;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指挥能力;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创造性;自主性;完全成熟;对 自己的有益态度;情绪与动机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
人本主义的观点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人本主义的理念 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 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 归结为潜能的发挥,而潜能是一种 类似本能的性质。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就表现出:漠不关心、斤斤计 较、没有同情心、沉默寡言、攻击他人等。
(四)行为统一协调 心理学家伯纳姆认为,健全的人格就是统一的人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日趋合理, 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渐趋稳定。心理健康的儿童的心 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基本处于和谐统一之中;相反,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注意力不集中,兴趣时常转移, 思维混乱,语言支离破碎,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 力很差。
二、健康的由来
(三)心理健康组织的缘起 比尔斯 ;美国精神卫生专家,一般被认为是 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发起人。
18 岁就读于耶鲁大学商科。毕业后,到纽约一家保险公司工 作。比尔斯的哥哥患有癫痫,他目睹其兄病情发作时昏倒在地、 四肢抽搐、口吐泡沫的可怕情景,担心这种病会遗传到自己身上, 于是终日惶恐不安。24 岁时,比尔斯因精神失常从四楼跳下,经 人救起被送往精神病医院治疗。在 3 年的住院期间,他经历了当 时精神病院中种种非人的待遇,目睹了病友们遭受的不可言状的 痛苦,立志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精神病人,并终生从事预防精神 病工作。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填空、简答)
情绪反应 适度 智力发展 正常 人际关系 融洽
行为统一 协调 性格特征 良好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发展与心理学基本概念”。
具体内容包括: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 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能力;3. 增进学生对影响儿童心理发展因素的认识,提高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2. 新课导入:讲解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阐述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例题讲解: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分享各组的讨论成果;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发展的基本理论;2. 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3. 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原则;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章内容,分析一个具体案例,阐述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答案:学生需结合所学理论,分析案例中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以及可能的影响因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领域的前沿动态。
同时,组织学生参观幼儿园,观察儿童的实际表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2. 教学过程:例题讲解、随堂练习、互动环节;3.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及答案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学方法的调整、拓展阅读及实践结合。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00886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第二章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第一节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物学因素第三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心理因素第四节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社会性因素第三章托幼机构中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第一节学前儿童的精神压力第二节与神经性习惯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三节与情绪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四节与品行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五节与语言有关的心理健康问题第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方法第三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评估的主要工具第五章对学前特殊儿童需求和教育的评估第一节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准备第二节对学前特殊儿童家庭需求评估的实施第三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估中的概念第四节学前特殊儿童学习能力评估的主要工具第六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第一节心理辅导概念第二节心理辅导的发展历史第三节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第四节心理辅导基本过程第七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三种基础理论及方法第一节精神动力学理论和精神分析疗法第二节行为主义理论和行为疗法第三节人本主义理论和来访者中心心理辅导第八章个体心理学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个体心理学的总体论第二节个体心理学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法第九章沟通分析理论及辅导方法第一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的总体论第二节沟通分析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向第十章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理论及方法第一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总体论第二节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辅导理论第三节实际的辅导方法第十一章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特点第二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三种理论第三节托幼机构中的心理辅导第十二章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辅导的主要方法第一节游戏疗法第二节沙箱疗法第三节行为治疗法第四节团体疗法第五节家庭疗法第十三章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第一节学前特殊儿童概述第二节对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第三节给学前特殊儿童的家长和教师的心理支持第十四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第二节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心理健康教育第三节托幼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含义1.广义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本属医学范畴,最早来自对精神病性质的研究和治步以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1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简答一、对儿童基本问题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机?P2181、儿童的个体外在冲突较强烈时。
2、儿童的个体内在冲突较强烈时。
3、自我意识产生模糊时。
4、对环境缺乏认识时。
5、缺乏生活和学习技巧时。
二、举例说明对儿童进行正面抚慰的方法和意义?P177正面的抚慰常通过互补性沟通来实现,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情感和欣赏,或者可以给予赞美及正面的反馈。
这些反馈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明显易懂的手势或者眼光。
积极倾听是一个人能给予另外一个人最好的一种抚慰。
正面的抚慰能促进儿童产生“我行----你也行”的生活地位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最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
三、简述儿童生命风格的含义?P157所谓“生命风格”指的是个体不断前进达到目标时的一种特有的方式和习惯反应。
生命风格的分析包括个体在遇到挫折时的习惯反应、个体对责任的习惯反应以及个体在面对需要主动出击的情景时的反应。
个体风格是环境和遗传之间的互动产生的。
四、简述儿童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区别?(论述也有)P114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服务对象不同首先,对服务对象的称呼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把心理辅导的对象成为“来访者”,而在心理治疗中,把治疗的对象成为“患者”。
其次,服务对象的程度不同。
接受心理到的“来访者”,一般所受的困扰较轻,所受到的心理干扰面积较小,持续时间较短。
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所受的困扰较严重,所受到的心理干扰面积较广,持续时间也较长。
最后,服务对象的来源不同。
接受心理辅导的“来访者”一般出自自愿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一般是由家长或者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异常情况,在接受专门的诊断之后才被列为接受心理治疗的对象。
2、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关系不同首先,表现在辅导者和来访者之间的关系不同。
在心理辅导中,辅导者与“来访者”是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关系,而心理治疗中是治疗师与“患者”治疗者与接受治疗者的关系。
其次,表现在实施内容的关系不同。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第八章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传统理论与方法
行为主义学者认为,行为是一种再教育或再学 习的过程。通过行为疗法,适当的或有益的行为会 被增强,同时偏差的或无益的行为会被消除。行为 疗法的作用是利用强化方式协助儿童达成他们自己 预定的目标。
(2)强化原理:强化
(普雷马克原理)
消退(消退有可能不是逐渐减弱:爆发) *负强化不同于惩罚 (正强化、负强化)
第二章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防御性行为: 在经常挫折时,个体会需要设法适应挫折情境,以达 到和保持人与环境以及人的内心世界的平衡状态。为了减 缓心理冲突和挫折,个体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借助某些机制 解脱困扰,以恢复情绪平衡,这种机制或策略叫做心理防 御机制,由此而产生的行为被称作防御性行为。
第三章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视早期经验
2、对早期经验的分析
3、对无意识的把握
4、对梦进行分析
第八章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传统理论与方法
游戏疗法是通过游戏活动达成治疗儿童问题行 为的方法,是特别适用于学前儿童的心理疗法。
游戏疗法的原理:(游戏的特征使游戏疗法适合学前儿童) (1)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2)游戏是儿童的自发活动
第五章
学前儿童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矫正
多动症的矫治:
首先要了解其病因,改变常规的说教和批评教育的方 式,对儿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心帮助、耐心倾听,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然后根据儿童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长期和短 期的教育目标。可以采取行为管理、心理治疗、自我控制 训练、认知调节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等一系列方法。 除了采取以上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药物治疗、饮食治 疗等。矫治者不仅要制定并实施多种方案来矫治儿童多动 症,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指导 第一章
3岁时
• 脑重接近 成成,在 功能上则继 续发展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一、脑的发展 • 2.神经系统的发展: • (1)神经细胞之间通过伸展出来的神经突触相互联系,完成 刺激信号的传导。 • 神经突触包括细长的树突和短粗的轴突
数量
迅速增多,第 一年内速度增 长最快
b. 控制肌肉运动、也与认知和记忆功能有关,在行为及认知的无意识过程 ,非言语交际的产生及理解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三、脑结构与心理功能 • (二)脑区之间的联合作用
• 以上这些部位对心理功能的作用往往并非单独工作,而是相 互之间发生联系、协同工作,完成一个整体的心理加工过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影响因素 第四节 儿童营养与心理健康 第五节 儿童睡眠与心理健康
• 教学目标: • 1.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核心内涵和标准 • 2.不同脑区和心理的关系 • 3.心理健康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4.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岁时
神经突触的密度 超过了成人,但 传导速度和精确 度较低
影响因素
丰富的环境 (包括听觉、视觉、 味觉、嗅觉等)可 以增加神经突触 连接的数量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 一、脑的发展 • 2.神经系统的发展:
出生、2岁、6岁的神经突触
图片均来自网络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b.“愉快中枢"和“痛苦中枢"所在地。 7.海马 a.主管近期记忆。
b.儿童时期情绪记忆会贮存于此,对以后的心理造成影响。
第二节 儿童心理行为的神经生理学基础
2024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
2024年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一章课件.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使学生了解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认识到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教学重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笔记本、教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成长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2. 讲解:详细讲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和分析儿童心理发展;4. 例题讲解: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问;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儿童心理发展基本概念;2.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3. 儿童心理发展规律;4. 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5. 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2)论述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 答案:(1)儿童心理发展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心理结构、心理功能和心理特点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2)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等,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塑造儿童良好性格、提高儿童心理素质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较好,但在分析影响因素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论文,深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前沿动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学前心理学辅导课件
花费太多注意力和精力; (3)使同时进行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密切的联系。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觉和知觉的发展/(76)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76)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76) 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 性的反映。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 映。 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77)
第四章
五、听力的保护与培养/(91) (一)避免噪音污染
❖ 1.在家庭为幼儿创设安宁环境; ❖ 2.在幼儿园教育孩子避免大声喧哗; ❖ 3.采用吸音设备; ❖ 4.用养花种草等净化环境。
(二)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 音乐和音乐活动都是幼儿发展听觉的有力手段。 (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在幼儿园,可通缉专门训练听力的游戏,训练听力辨别力 等。
第三章
二、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63) 主要表现在注意选择性的发展上,其基本特征
是: ❖ 1.注意的选择性带有规律性的倾向,这些倾向主
要表现在视觉方面,也称视觉偏好。 ❖ 2.注意的选择性的变化发展过程,从注意局部轮
廓到较全面的轮廓;从注意形体外周到注意形体的 内部成分。 ❖ 3.经验在注意活动中开始起作用。
二、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78) 出生后第一年,婴儿认识事物依靠知觉的恒常
性,随语言和思维的发展,知觉的概括性逐渐向思 维的概括性过渡。 三、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79)
3岁后,儿童对物体的知觉,渐渐和有关的概念 相联系,知觉活动已发展到能够进行观察。
第四章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80) 一、视觉敏度(视力)的发展/(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情绪与动机的控制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3、人本主义观点: 马斯洛和密特曼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的估计 (3)生活的目标能切合实际 (4)能与显示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护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控制与表达 (9)在不违背机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情况下能恰如其分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情绪、人际交往、行为和性 格特征 p9 (一)智力发展正常 1、影响智力的因素:(智力的概念)环境、遗传 2、智力的测量:智力测验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情绪、人际交往、行为和性格特 征 p9 (一)智力发展正常 1、影响智力的因素:(智力的概念)环境、遗传 2、智力的测量:智力测验 (二)情绪反应适度 1、情绪: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心体验,它既是一种心理过程,又是心 理活动赖以进行的背景。 2、学前儿童情绪的作用和特点: 作用: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使儿童活动效能得到提高,对社会生活保持良 好适应状态;消极情绪如愤怒、悲伤、恐惧使心理失去平衡长期积累可 产生神经活动的功能失调和躯体病变 特点:冲动性和易变性、外露、自我调节有所加强、稳定性逐渐提高、 内隐性增强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辅导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托幼机构中 常见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评估 对学前特殊儿童需求和教育的评估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概述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的三种基础理论及方法 个体心理学理论及辅导方法 沟通分析理论及辅导方法 完整治疗和理性情感治疗的理论及方法 学前儿童心理辅导特点 对学前儿童心理问题辅导的主要方法 学前特殊儿童的心理辅导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 统计学、病理学、理想状态及适应过程标准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智力、情绪、人际交往、行为和性格特征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判断标准:统计学、病理学、理想状态及适应过程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特征 p6
1、英格里西: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三)对学前儿童进行行为指导、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 (四)一般心理健康措施 包括遗传咨询、婚前检查、妊娠期保健、产前护理、新生儿期和婴 幼儿期的护理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4、学前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征 (1)首先应考虑社会文化对心理健康的要求 (2)应以发展的观点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3)应以现实的观点认识心理健康的含义 (二)心理健康的判断标准 p7 1、统计学的标准 将“正常”看做平均状态,从统计学角度强调正常和异常之间的程度变化, 正态分布中间范围的属于正常,居两端的为异常。 2、病理学的标准 将“正常”看做不存在心理病理问题。这种标准常依据临床诊断以及物理、 化学、生理、心理测定指标,因此较客观。 3、理想状态的标准 将“正常”看做理想状态,判断方法是对照各种理想行为而评估被判断者 的行为,异常者在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是不理想的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四)行为统一协调 心理健康的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能基本处于和谐的统 一之中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注意力不能集中,兴趣时常转移,思维 混乱,语言支离破碎,行为常出现前后矛盾的现象,自我控 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很差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五)性格特征良好 心理健康儿童:具有热情、勇敢、自信、主动、谦虚、慷慨、 合作和诚实等性格特征,对自己、对别人和现实环境的态度 和行为方式比较符合社会规范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一、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预防心理疾病犯人发生,发挥学前儿童的更 大心理效能 (一)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增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 有益于对儿童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进行早期干预和矫治 有益于充分发展儿童智能、情绪情感和意志,形成完整人格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内容 (一)改善家庭、托幼机构和社会的自然与文化环境 自然:空气、饮水、膳食、居住条件、娱乐设施设备、社会公共活动场所等 文化:家庭氛围、机构园所文化环境、社会对儿童的关心保护机制等 (二)对学前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其学习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方式 学习社会交往技能、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对儿童进行性教育等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三)人际关系融洽 心理健康的儿童:乐于与人交往,善于理解别人,接受别人, 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善于与别人合作和共享,尊重别人 的意见,以慷慨和宽容的态度待人
心理不健康的儿童:对人斤斤计较,不能宽容,对人漠不关 心,无同情心,或沉默寡言,性情孤僻,或不能与人合作, 甚至侵犯别人等
第一章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述
第一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
节
第二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节
第三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节
第一章考核知识点
一、学前儿童心理保健的内涵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概念的由来及发展 三、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内容 四、学前儿童的判断标准 五、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
3、健康和疾病的关系 消极认识:健康=没有疾病? 疾病=不健康? 关系:并非一块硬币的正反两面,而是人体生命状态的两端, 这两端之间存在无数不同的等级状态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概念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演变:国内外有关心理健康的概念的由来及历史发展 (一)古代论述:《内经》 (二)现代心理健康的由来:本世纪初美国人比尔斯 (三)心理健康组织的缘起:比尔斯《一颗失而复得的心》 1、心理健康组织的成立: 1908年 康涅狄克州心理健康协会(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09年 美 国全国心理健康委员会——1917年后 美国各州成立心理卫生协会 2、国际心理健康的发展 1930年 美国 华盛顿 第一届国际心理健康大会——1948年 英国 伦敦 世界心理 健康联合会——1959年 国际心理健康年 3、我国心理健康组织的发展 30年代 大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1936年 成立中国心理健康协会——1982年 南京 我国第一个心理健康研究中心——1985年重新组建中国心理健康协会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4、适应过程的标准 将正常人的生活看作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心理 健康者不断地学习有效的技巧以应付紧张状态。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智力、情绪、人际交往、行为和性 格特征 p9 (一)智力发展正常 (二)情绪反应适度 (三)人际关系融洽 (四)行为统一协调 (五)性格特征良好
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在此状态下个体能做出良好适应,具有生命
的活力,且能充分发展其身心潜能。
2、斯科特:
心理健康包括以下10各方面:
(1)一般的适应能力
(6)创造性
(2)自我满足的能力
(7)自主性
(3)人际间各种角色的扮演
(8)完全成熟
(4)智慧能力
(9)对自己的有益态度
(5)对他人的积极态度
一、健康的概念:心理和社会适应处于健全状态 1、广义的心理健康:保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寻找对心理产生有害作 用的根源,增进人的心理效能及适应、改造社会的能力。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从保育和教育的立场出发,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塑造及 指导,对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治,注重培养儿童健全的个性,促进儿童 体制的美等方面全面和谐的发展。 2、狭义的心理健康: 1、联合国世卫组织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 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2、《阿拉木图宣言》的定义:健康是基本人权,达到尽可能的健康水平, 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最重要的社会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