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2023网络安全优质课教案(通用7篇)
![2023网络安全优质课教案(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f9e85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01.png)
2023网络安全优质课教案(通用7篇)网络安全优质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要求学生懂得安全使用网络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经历身边案例的分析过程,使学生体会网络成瘾的危害,熟悉网络成瘾的特征及预防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归纳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
在体验事例分析活动过程中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并在活动中就获得成功的体验与喜悦,树立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学会健康上网,具有辨别、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体会网络成瘾的危害,并从中学到正确使用网络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戒除网瘾,远离虚幻,回归真实。
三、教学媒体准备课件——展现案例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首先做一些采访活动(实话实说)1、你上过网吗?你有QQ号吗?2、你上网主要目的是做什么?玩不玩游戏?3、你结交过网友吗?你和网友主要进行哪些方面的交流?4、你曾经有过去网吧的经历吗?能给大家讲讲吗?5、你现在是怎样看待去网吧的?6、周末在家上网吗?一般多长时间?做些什么呢让学生打开心扉,实话实说,引发学生的讨论。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谈一谈: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样的便利?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小组展示。
课件展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2、网络是先进的,也是危险的。
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充满着陷阱和诱惑。
让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小组展示。
课件展示:案例展示,上网或去网吧上网会导致什么后果?3、总结:进网吧的危害4、结合学生实际测一测班里的学生是否存在网瘾5、让学生讨论如何抵制网络诱惑(3)拓展延伸展示实际生活中的三个情景,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运用。
(4)发出倡议远离网吧、文明上网;拒绝诱惑、战胜网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同学们要知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存在着种种诱惑。
特别是要学生认清现在不良网络游戏诱惑的严重危害,自觉自愿地追求文明向上,高雅健康的人生。
网络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案
![网络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3335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07.png)
网络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常见方式和特点。
2、使学生认识到网络信息交流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3、培养学生在网络信息交流中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网络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及其优缺点。
(2)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2、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在网络信息交流中正确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2)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威胁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网络信息交流和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网络安全问题。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网络信息交流中的安全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信息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同学们,你们平时都通过哪些方式在网络上与他人交流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网络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二)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1、电子邮件介绍电子邮件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便捷、快速、可传递大量信息等,但也存在垃圾邮件、病毒邮件等安全风险。
2、即时通讯工具讲解常见的即时通讯工具,如微信、QQ 等,它们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强,但可能会遭遇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3、社交网络平台以微博、抖音等为例,说明社交网络平台可以让用户分享生活、获取信息,但也容易导致隐私暴露、网络暴力等情况。
(三)网络信息交流中的安全隐患1、个人信息泄露通过案例分析,如用户在不明网站填写个人信息导致信息被非法获取,让学生了解个人信息泄露的危害和途径。
2、网络诈骗讲解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段,如虚假中奖信息、网络购物诈骗等,提醒学生提高警惕。
3、恶意软件和病毒介绍恶意软件和病毒的传播方式和危害,如窃取用户数据、破坏系统等。
(四)网络安全的防范措施1、增强密码安全教导学生设置复杂且独特的密码,并定期更换。
2、谨慎分享个人信息提醒学生在网络交流中不要随意透露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
信息交流与安全(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交流与安全(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1971dba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f996f63.png)
信息交流与安全(教学设计)全国通用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一、教学目标2. 使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信息交流的途径及重要性2. 信息安全的含义及基本知识3. 网络安全防护措施4. 信息交流的礼仪与规范5. 信息交流与安全实践活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2. 教学难点:信息交流的礼仪与规范、信息交流与安全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教学案例、实践活动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实践活动工具(如电脑、手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信息交流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讲解信息交流的途径、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网络安全的防护措施。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信息安全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与安全实践活动,如网络搜索、电子邮件发送等。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信息交流的礼仪与规范,以及如何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六、板书设计1. 信息交流与安全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3. 根据教学过程,逐步呈现教学内容、重点与难点、实践活动等。
七、作业设计1. 列举三种信息交流的途径,并说明其优缺点。
2. 设计一份信息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网络防火墙、密码设置等。
八、课后反思教学过程1. 导入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询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与朋友和家人交流的,他们是否遇到过信息泄露或误解的情况。
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交流的重要性,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好奇心。
1.2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1.2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c3bd5216ff00bed5b9f31d77.png)
1.2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目标:1.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2.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3.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教学难点:让学生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过程:1.2.1 因特网信息交流一、因特网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电子邮件即时消息(QQ, MSN)聊天室电子公告版(BBS)网络电话可视电话1.2.2 网络应用中的安全二、计算机网络病毒随着因特网应用的不断普及,整个社会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但是网络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信息系统及网络资源正受到各种威胁,如:计算机病毒、黑客入侵等。
资料:磁蕊大战磁蕊大战的玩法如下:两方各写一套程式, 输入同一部电脑中, 这两套程式在电脑记忆系统内互相追杀,有时它们会放下一些关卡,有时会停下来修理(重新写)被对方破坏的几行指令 ;当它被困时,也可以把自己复制一次,逃离险境,因为它们都在电脑的记忆磁蕊中游走,因此得到了磁蕊大战之名.这个游戏的特点,在于双方的程式进入电脑之后,玩游戏的人只能看着荧幕上显示的战况,而不能做任何更改,一直到某一方的程式被另一方的程式完全吃掉为止.磁蕊大战是个笼统的名称,事实上还可细分成好几种,麦耀莱所写的程式叫 [达尔文]这包含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意思 . 它的游戏规则跟以上所描述的最接近,双方以组合语言(Assembly Language)各写一套程式,叫有机体(organism),这两个有机体在电脑里争斗不休,直到一方把另一方杀掉而取代之,便算分出胜负. 在比赛时 Morris 经常匠心独具,击败对手。
1.定义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不是天然存在的,是某些人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所固有的脆弱性编制的。
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9df8233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5.png)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二、教学内容: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三、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四、教学设计流程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4.实际操作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课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①有一定的指向性②交往的范围、目的比较明确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优势: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局限:①受到技术限制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例:深圳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交通工具否不经济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电话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E-mail 可以调试好再发送练习:1.你使用过电子邮件、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文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在传输方面的特点..E-mail:受邮箱空间的限制;一方在线可以传输文件;另一方可以不在线..传输的文件可以是文本、声音、图片像、视频文件、可执行文件等ICQ:受速度大小的限制;两方必须同时在线才能传输文件..2.因特网交流具有的优缺点优点:可以跨民族、政治等交流;低廉;速度快..缺点:不安全性黑客一簇、被盗、技术不成熟安排任务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会这样任务2:打开你的;修改号码;再重新登录..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邮箱中是否有垃圾邮件如果有;你怎么办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二、网络应用中的安全1.计算机网络病毒1概念: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从概念中可以了解的内容:载体:计算机传染因素:网络、可移动磁盘2病毒传播方式病毒直接从有盘站拷贝到服务器中;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内存驻留;在病毒运行时直接通过映像路径传染到服务器中;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内存驻留;等运行网络盘内程序时再传染给服务器;如果远程工作站被病毒侵入;病毒也可以通过通讯中数据交换进入网络服务器中..3病毒的特点:传染性、潜伏性、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可触发性、复制性、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清除、破坏性大、不可预见性、寄生性4病毒传播的过程当达到某种条件是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5病毒类型计算机蠕虫的特点:与正常程序争夺计算机时间资源;无破坏性梅莉莎病毒: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特洛伊木马:一般隐藏在正常程序中逻辑炸弹:受特定条件限制病毒名称病毒类型传播渠道表现形式或危害冲击波蠕虫病毒利用微软网络接口漏洞进行传播系统反复重启;无法浏览网页;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在任务管理器里有一个叫“msblast.exe”的进程在运行n不能复制、粘贴;有时出现应用程序;比如Word异常..6计算机中毒的表现:内存不够、无法启动、运行速度非常慢、死机等2.认识防火墙1什么是防火墙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它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用来加强访问控制;免得一个网络受到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2防火墙的作用:控制着访问网络的权限;只允许特许用户进出网络..3类型:安排任务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样会这样任务2:打开你的;修改号码;再重新登录..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邮箱中是否有垃圾邮件如果有;你怎么办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任务6:你对黑客了解多少。
《网上信息交流》教案
![《网上信息交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23e0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b.png)
《网上信息交流》教案教案主题:网络信息交流教学时间:2个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网络信息交流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技巧;3.培养学生网络信息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网络信息交流的概念和意义;2.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技巧。
教学难点:1.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技巧;2.培养学生网络信息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电脑或手机。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导入课题“网络信息交流”,引发学生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兴趣,并了解学生现阶段对于网络信息交流的经验和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与讨论(1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网络信息交流的概念和意义,并与学生展开讨论,了解网络信息交流对他们生活、学习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常见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
Step 3: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网络信息交流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信息交流方式和技巧,并讨论案例中信息交流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高效的网络信息交流。
Step 4:技巧学习(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进行信息交流技巧学习,例如如何在网络平台上提问、如何回答他人的问题、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等。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分享和讨论个人的网络信息交流技巧。
第二课时:Step 5:技能实践(15分钟)Step 6:总结与反思(10分钟)组织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并总结网络信息交流的重点和技巧。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收获,并提出自己对于网络信息交流的改进意见。
Step 7: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扩展思维,思考如何在网络信息交流中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Step 8: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一次信息交流,并在下节课上做经验分享。
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网络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技巧,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网络信息交流能力。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导学案.doc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导学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f8e459c167ec102de3bd89a9.png)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编制:李娟娟日期:2011.9.16一、学习目标:1、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2、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交流;二、知识要点:1、因特网的交流比传统的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变得更加广泛、快捷和方便。
2、因特网允许有着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交流。
但是,语言的差异永远是信息交流的主要障碍3、因特网交流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的交流手段,恰当的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4、因特网的信息交流工具有、、聊天室、、网络电话、可视电话5、计算机病毒: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在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病毒除了具有以下共性: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如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彻底清除、破坏性大等。
因此,计算机网络病毒比单机病毒的危害更大,杀伤力也更强,必须采取措施加强防治。
知识拓展:计算机病毒的特点传染性:病毒通过自身复制来感染正常文件,达到破坏电脑正常运行的目的,但是它的感染是有条件的,也就是病毒程序必须被执行之后它才具有传染性,才能感染其他文件。
破坏性:任何病毒侵入计算机后,都会或大或小地对计算机的正常使用造成一定的影响,轻者降低计算机的性能,占用系统资源,重者破坏数据导致系统崩溃,甚至损坏硬件隐藏性。
病毒程序一般都设计得非常小巧,当它附带在文件中或隐藏在磁盘上时,不易被人觉察,有些更是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不经过仔细查看,一般用户是不会发现的。
潜伏性:一般病毒在感染文件后并不是立即发作,而是隐藏在系统中,在满足条件时才激活。
一般都是某个特定的日期,例如“黑色星期五”就是在每逢13号的星期五才会发作。
可触发性:病毒如果没有被激活,它就像其他没执行的程序一样,安静地呆在系统中,没传染性也不具有杀伤力,但是一旦遇到某个特定的文件,它就会被触发,具有传染性和破坏力,对系统产生破坏作用。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系统教学设计课题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系统教学设计课题](https://img.taocdn.com/s3/m/7e5e1f53b90d6c85ec3ac6b7.png)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作者:徐丽娜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213 更新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引入1新授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第一需要就是互相沟通。
提问1: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哪些?♦书信、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因特网其中,最直接、最全面的沟通也许就是面对面的谈话。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因特网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媒体。
针对以上观点举例说明。
列表:由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接触面广,相互沟通的要求高,仅仅靠面对面的接触就不够了,那么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促进沟通与合作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事例:深圳一家公司与北京一家研究所共同开发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这种合作需要双方不断的交流和接触。
例如,深圳的技术人员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去趟北京肯定是不经济的。
♦把问题写到信上,用特快专递寄往北京♦打个电话给北京的同事♦发份传真过去思考并回答提问1可能答案有:电话,对话,QQ等思考什么方式是最直接最全面的体会各种方式之间的差异。
♦发封电子邮件结论:最佳的方式——因特网信息交流通过填空增强学生知识的巩固网络安全:由一个故事引入病毒的概念:《荷马史诗》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大约3000多年前,特洛伊王子抢走了美貌的希腊王妃海伦,引起了两国之间长达十多年血战,特洛伊城堡非常坚固,易守不易攻,希腊人想出一个方法,将一批巨大的木马留在城外,特洛伊人当作战利品运回了城内,夜间,藏在木马中的士兵涌出来,和城外的军队里应外合,终于打败了特洛伊。
提问3:同学们,看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计算机中哪些现象?那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实践:♦1、用搜索引擎上搜索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用搜索引擎上搜索电脑病毒的发展历史。
♦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扩展: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表现方式和常见类型,列表:体会在交流中,语言、文化、背景等差异在交流中的影响看例子,讨论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本例子中的信息交流通过对每个交流方式的每个学生都能站起来回答问题,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不但可以巩固以前所以搜索引擎的知♦习题:♦1.以下说明计算机病毒特征正确的是( )♦A.潜伏性\可触发性\传染性\易读性\传染性♦B.传染性\传染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C.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2.下列属于计算机感染病毒迹象的是()。
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教学设计: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https://img.taocdn.com/s3/m/0e86923b50e2524de4187e7c.png)
高息技术(选修丿网络技术应用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教学目栋: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持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挣恰当的方无进行交流;了解病秦、防丸堆、加宏和解宏枝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需网络安全防盘识。
二、教学家:1. 因特网的传息交流2. 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揺施三、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益.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意识,能应对各种佞害5、教学设计流程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2. 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症生活中的特色、应用3. 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4. 实际操作5. 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寿的和关知帜6. 了解防犬堆的令义、作用、类型7. 详细了解加磁和解矗枝术课肘数:2谍肘•.范文笫一课肘回颍: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浇信息的方式有哪些?一、因特阿飽億息交沆1. 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①有一定的指向性②交往的闵、目的比较朗确2 •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因特网交流工具交流者同肘征一对一线一对多多对多丈字交语音交视频交流流浇可传输丈件E-mail X V77即肘谄息轶件(QQ)7V77V7聊夭宝7V7亀子绪言板(BBS)X7网络777X 可视7777X 3•因特阿花跨肘空、跨丈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优势:①阮闻其声,又见其人②打玻肘间、杳间的限制③超越年龄、氓乌、知识等的隔闻@)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威兴趣的问題⑤准.不同肘间.地点,可以实现姿源共家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局限:①受到枝术限制②我国的嫖体受政尧统治,不能随盘发在殯说;外国的嫖体监督政尧4 .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枝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的技术人员淮.工作上遏到难題,需要向的技术人员请教。
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浇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选择与否信息交浇工具否交通工具否书信来往低,肘间长否不请楚发传真否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QQ (运程监控丿可以计算机理由不经济沟通放.率语言障碍,解释费对.需要运程监控练习:1. 你使用过电子、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丈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准.传输方面的特点。
高中信息技术《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1)》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1736fb0a1c7aa00b52acb8e.png)
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第一需要就是互相沟通。
提问1: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有哪些?书信、电话、传真、电视、广播因特网其中,最直接、最全面的沟通也许就是面对面的谈话。
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因特网在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影响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媒体。
针对以上观点举例说明。
列表: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由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接触面广,相互沟通的要求高,仅仅靠面对面的接触就不够了,那么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促进沟通与合作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事例:深圳一家公司与北京一家研究所共同开发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这种合作需要双方不断的交流和接触。
例如,深圳的技术人员遇到难题,需要向北京的技术人员请教,去趟北京肯定是不经济的。
体会在交流中,语言、文化、背景等差异在交流中的影响把问题写到信上,用特快专递寄往北京打个电话给北京的同事发份传真过去发封电子邮件结论:最佳的方式——因特网信息交流通过填空增强学生知识的巩固那究竟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实践: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用搜索引擎上搜索什么是计算机病毒。
2、用搜索引擎上搜索电脑病毒的发展历史。
概念:计算机病毒是指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扩展: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表现方式和常见类型,列表:看了故事会觉得先偷偷潜入并再进行破坏更容易取得胜利,就像计算机中的病毒不但可习题:通过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的查阅,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大概定义,也了解了1.以下说明计算机病毒特征正确的是( )A.潜伏性\可触发性\传染性\易读性\传染性B.传染性\传染性\易读性\潜伏性\伪装性C.传染性\潜伏性\多发性\安全性\激发性D.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破坏性\可触发性2.下列属于计算机感染病毒迹象的是()。
A.设备有异常现象,如显示怪字符,磁盘读不出B.在没有操作的情况下,磁盘自动读写C.装入程序的时间比平时长,运行异常D.以上都不正确随着网络的普及,病毒的传播也从简单的介质传播向多样化的网络传播发展防火墙:防火墙又分为硬件防火墙(见第三章)教学环节及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和软件防火墙两类。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三教案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5328c5f524ccbff12184ab.png)
网络交流的优势和局限性,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教学方法ຫໍສະໝຸດ 小组讨论、讲授法教具
PPT课件、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个案补充
自主先学,阅读教材P8-P16,完成下列题目,并将答案在课本上标出.
1.因特网信息交流工具你都用过哪些,还知道哪些?
2.知道计算机病毒吗?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它们有什么特点?
3.计算机网络病毒来源及特点?
用案日期:_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星期_______主备人:课时:N0:_____
教学课题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
教学目标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相关知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
体验因特网交流的优势与局限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交流
10. 下列选项中,无法有效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做法是
A、及时安装系统安全补丁
B、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C、安装防火墙
D、及时整理计算机中的数据文件
11. 李明家打印机的驱动程序光盘找不到了,为了重装打印机驱动程序,他在下列哪个网站下载驱动程序比较可靠?
A、某软件下载网站B、某论坛
C、该打印机厂家官方网站D、某个人网站
A、定期做好资料的备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B、使用通讯工具时,对网友发来的文件应立即接收
C、收到邮件时,如有链接及附件可立即打开
D、不管什么情况,都禁止U盘的自动运行功能
3.恐怖组织往往使用互联网传递涉恐、涉暴信息,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下列选项中不恰当的做法是
A、加强国际合作,进行有效的信息监管
根据病毒存在的媒体,可分为:网络病毒、文件病毒、引导型病毒。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ce5bcd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0.png)
3.网络安全知识:讲解密码学、防火墙、病毒防治等网络安全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
4.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网络交流工具的使用和网络安全防护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此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1.设计练习题: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学生练习: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解答疑问:学生互相交流,解答彼此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学习成果。
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网络协议、网络交流工具、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点。
b)结合所学知识,为自己或家人设置一组安全的密码,并说明设置理由。
c)利用防火墙、杀毒软件等工具,对自己的电脑进行一次安全检查,并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
2.知识拓展题:
a)深入了解TCP/IP协议族,绘制出协议族的层次结构图,并简要介绍各层的作用。
b)针对某一网络安全事件,分析事件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培养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网络安全问题。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a)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网络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
b)运用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网络协议、信息安全等知识点。
c)加强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工具的使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网络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20160302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20160302](https://img.taocdn.com/s3/m/1729f9c0360cba1aa811da6b.png)
第一章《网络能为我们做什么》第2课时—《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陈世军2016.03.02[本节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是通过因特网信息交流这一常用服务引出网络的安全问题。
使用因特网进行交流是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设计这部内容,旨在让学生知道网络交流既有优势也有其局限性,不能也不应该取代其他交流手段,它只是对已有的经验的进一步提升,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
“网络应用中的安全”包括“病毒”和“安全措施”两部分,内容简单,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防范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这部分内容是一些知识性内容的介绍,可安排学生阅读教材,查找有关资料,讨论等活动来达到掌握知识、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病毒这部分内容是对病毒的总结和归纳,更重要的是为引出后续的三种防范措施作铺垫,在教学中无须占用过多的时间。
网络安全措施方面的内容,教师可给学生介绍一些措施,也可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节末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网络中保障个人的信息安全。
[教学目标分析]1、要求学生了解传统的交流方式,因特网的交流方式,并学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2、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提高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网络应用中的安全和加密技术[教学方法]讲述法、交流探讨、举例法[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教室/电子白板教室/学生教室[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丰富与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方便,交流方式也越来越丰富。
除了传统的书信、电话和传真外,因特网的普及又给人们提供了许多交流方式。
利用因特网不但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能够传输数据、共享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网络安全也由此变得更加重要。
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将(1)了解传统的交流方式,因特网的交流方式,及其各自的特点,并学会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信息交流;(2)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知道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措施,并提高防范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息技术(选修)网络技术应用
1.2因特网信息交流与网络安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能辩证地看待网络交流,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交流;
了解病毒、防火墙、加密和解密技术等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
知道如何保护信息安全的措施,提高网络安全防意识。
二、教学容:
1.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2.因特网应用中的安全措施
三、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形成防意识,能应对各种侵害
四、教学设计流程
1.了解因特网交流方式与语言、书面交流方式的区别
2.通过例子,体验各种通信交流手段在生活中的特色、应用
3.因特网交流的优缺点
4.实际操作
5.从计算机病毒概念入手,引申出病毒的相关知识
6.了解防火墙的含义、作用、类型
7.详细了解加密和解密技术
课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回顾:什么是信息?古进修的人们交流信息的方式有哪些?
一、因特网的信息交流
1.语言和书面交流方式的特点:
①有一定的指向性
②交往的围、目的比较明确
2.基于因特网的交流方式
3.因特网在跨时空、跨文化交流方面的优势与局限
优势:
①既闻其声,又见其人
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③超越年龄、资历、知识等的隔阂
④人们可以平等地相互探讨感兴趣的问题
⑤在不同时间、地点,可以实现资源共享
⑥因特网允许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双向的交流
局限:
①受到技术限制
②我国的媒体受政党统治,不能随意发表演说;外国的媒体监督政党
4.技术没有国籍之分,技术可以使我们的交流受到限制。
例:的技术人员在工作上遇到难题,需要向的技术人员请教。
他如何选择使用各种信息交流工具进行沟通与合作呢?
信息交流工具选择与否理由
交通工具否不经济
书信来往否沟通效率低,时间长
否语言障碍,解释不清楚
发传真否费时,需要再重新把程序录入计算机
QQ(远程监控)可以远程监控计算机
E-mail 可以调试好再发送
练习:
1.你使用过电子、ICQ等通信交流工具的文件传输功能吗?说出这两种工具在传输方面的特点。
E-mail:受空间的限制,一方在线可以传输文件,另一方可以不在线。
传输的文件可以是文本、声音、图片(像)、视频文件、可执行文件等ICQ:受速度大小的限制,两方必须同时在线才能传输文件。
2.因特网交流具有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跨民族、政治等交流,低廉,速度快。
缺点:不安全性(黑客一簇、QQ被盗)、技术不成熟
安排任务
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会这样?
任务2:打开你的QQ,修改QQ,再重新登录。
任务3:打开你的E-mail,查看中是否有垃圾?如果有,你怎么办?
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
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
二、网络应用中的安全
1.计算机网络病毒
(1)概念: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从概念中可以了解的容:
载体:计算机传染因素:网络、可移动磁盘
(2)病毒传播方式
病毒直接从有盘站拷贝到服务器中;
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存驻留,在病毒运行时直接通过映像路径传染到服务器中;
病毒先传染工作站,在工作站存驻留,等运行网络盘程序时再传染给服务器;
如果远程工作站被病毒侵入,病毒也可以通过通讯中数据交换进入网络服务器中。
(3)病毒的特点:传染性、潜伏性、可传播性、可执行性、破坏性、可触发性、复制性、感染速度快、扩散面广、难于清除、破坏性大、不可预见性、寄生性
(4)病毒传播的过程
当达到某种条件是即被激活,通过修改其他程序的方法将自己的精确拷贝或者可能演化的形式放入其他程序中,从而感染它们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
(5)病毒类型
计算机蠕虫的特点:与正常程序争夺计算机时间资源,无破坏性
梅莉莎病毒:会传染其他程序的程序
特洛伊木马:一般隐藏在正常程序中
逻辑炸弹:受特定条件限制
病毒名称病毒类型传播渠道表现形式或危害
冲击波蠕虫病毒利用微软网络接口漏洞进行传播系统反复重启,无法浏览网页,系统资源被大量占用。
在任务管理器里有一个叫“msblast.exe”
的进程在运行
n不能复制、粘贴;
有时出现应用程序,比如Word异常。
(6)计算机中毒的表现:存不够、无法启动、运行速度非常慢、死机等
2.认识防火墙
(1)什么是防火墙
防火墙是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它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之间,用来加
强访问控制,免得一个网络受到来自另一个网络的攻击。
(2)防火墙的作用:控制着访问网络的权限,只允许特许用户进出网络。
(3)类型:
安排任务
任务1:启动杀毒软件,观察该台电脑是否中毒?为什么样会这样?任务2:打开你的QQ,修改QQ,再重新登录。
任务3:打开你的,查看中是否有垃圾?如果有,你怎么办?
任务4:上网搜索相关资源:为什么我的电脑会中毒?
任务5:你听说过哪些杀毒软件?
任务6:你对黑客了解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