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4)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当堂同步训练(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当堂同步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5c1b1bcc175527072208c4.png)
《第22课寓言四则》一、填空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______(2)及.其家穿井。
______(3)若.屈伸呼吸。
______。
【答案】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待,等到;你【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答案:(1)用竞赛或斗争的方式比本领、实力的高低.(2)待,等到.(3)你.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将词语置于句子中,进行分析.分析词语的本意,及词语的语境意思.二、选择题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爱慕.(mù)溉汲.(jí)躇.步跐蹈(chú)B. 庇.护(pì)饶.头(ráo)舍.然大喜(shě)C. 中.伤(zhòng)强.大(qiáng)身亡.所寄(wú)D. 较.量(jiào)崩坠.(zhuì)闻而传.之(chuán)【答案】B【解析】A准确.注意“躇步、溉汲”的读音.B有误,“庇护”的准确读音“bì hù”,注意“饶头”的读音.C准确.注意“中伤”的读音.D准确.注意“较量、崩坠”的读音.答案:B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既要熟练掌握拼音,还要写准汉字,在学习中要做一个有心人.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家无井/而出溉汲B. 有/闻而传之者C. 奈何忧/崩坠乎?D.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A、正确;B、正确;C、改为:奈何/忧崩坠乎;D、正确;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三、其他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第22课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含解析)
![第22课 寓言四则 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03b0a60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4.png)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含解析)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庇护(bì)溉汲(jí)宙斯(zhòu sī)躇步跐蹈(chú)B.爱慕(mù)饶头(ráo)凯歌(kǎi gē)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强大(qiáng)称(chèn)职身亡所寄(wú)D.较量(jiào)崩坠(zhuì)添头(tiān tou)闻而传之(chuá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赅人听闻炫耀头衔精致B.随声附和缥渺妥当神秘C.莽莽榛榛寂寞呈报陛下D.钦差大臣烦燥腥臊爵士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家无井而出溉汲(喝水)C.身亡所寄(无,没有)D.只使(纵使,即使)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宋之丁氏因往晓之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C.有闻而传之者求闻之如此D.有闻而传之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寓言中的“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常常用假设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B.寓言这种体裁往往篇幅短小,语言精练,故事中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C.伊索是古罗马寓言家,人们习惯于把古罗马寓言都归到他的名下,统称“伊索寓言”。
D.童话和寓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如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常采用拟人化手法,都有劝诫、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等,但两者也有区别。
6.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雾霾越来越严重,每个公民都要有杞人忧天的意识,这样才能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B.与大鱼较量了半小时后,钓友终于成功钓起了这条50多斤重的大青鱼。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da863d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e.png)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滑稽.(jī)赫.赫(hè)镀.金(dù)炫.耀(xuàn)B.港.湾(xiang)勋.章(xūn)头衔.(xián)愚蠢.(chǔn)C.舍.然(shè)中.伤(zhòng)御.聘(yù)爵.士(jué)D.凯.歌(kai)庇.护(pì)女娲.(wā)添.头(tiān)2.下面文学文化常识或文体知识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寓言一般比较短小,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迪。
《农夫和蛇》《杞人忧天》《蚊子和狮子》等就是一则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故事。
B.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动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C.《皇帝的新装》《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都是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的代表作。
D.鲁迅原名周树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五猖会》都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国人道.之(在路上)B.及.其家穿井(待,等到)C.身亡.所寄(无,没有)D.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更好地保护和延续石家河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
B.目前,有的电商促销价格下降了一倍以上,这对产品质量和服务将是严峻的考验。
C.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的“战疫”实践,书写了人类同疾病斗争史上的中国奇迹。
D.通过下沉党员广泛参与到社区治理中,使社区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5.指出下列一词多义的意思。
⑴求闻之若.此,未若无闻也。
()⑵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6.“杞人忧天”是个成语,比喻不必要的或毫无根据的忧虑,另有一成语与该词意思相同,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8dd58f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d.png)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雕.像(di āo ) 爱慕.(mù) 庇.护(pì) B .饶头.(tòu) 较.量(jiào) 喇.叭(l ǎ) C .凯.歌(k ǎi ) 粘.住(nián) 蜘蛛.(zh ū) D .崩坠.(zhuì) 溉.汲(gài) 躇步跐.蹈(c ǐ)2. 下列语句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募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B .“以己之常攻敌之短”是取胜的法宝。
C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D .求闻之弱此,不若无闻也。
3. 对句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平凡的人)B .奈何..忧崩坠乎?(怎么,如何) C .穿.井得一人。
(挖掘,开凿) D .国人道.之。
(讲述)4. 下列对语句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译文: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B .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文:姓丁的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C .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译文: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
D .其人曰:“奈地坏何?”译文:那个人说:“对毁坏大地有什么办法呢?”5.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夸张修辞的一项是( )A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B .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C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D.你的要求我都能满足,即使你要星星月亮,我也给你摘下来。
二、名著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6. 《伊索寓言》是一部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人,善于讲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名下。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解析)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fc9c04acc7931b764ce150e.png)
专题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B. 庇护(bì) 饶头(ráo) 舍然大喜(shě)C. 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D. 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答案】B【解析】舍(shì)4. 挑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遵重。
(____)(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暮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____)(3)蚊子唱着铠歌飞走了。
(____)【答案】 (1). (1)遵:尊 (2). (2)暮:慕 (3). (3)铠:凯【解析】注意辨析形似字。
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2)及其家穿井(________)(3)得一人之使(________)(4)求闻之若此(________)(5)身亡所寄(________)(6)因往晓之(________)(7)若屈伸呼吸(________)(8)只使坠(________)【答案】 (1). (1)从井里取水 (2). (2)待,等到 (3). (3)使唤(4). (4)像 (5). (5)无,没有 (6). (6)告知,开导 (7). (7)你 (8). (8)即使,纵使【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此题要注意“亡”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无,没有”的意思;“若屈伸呼吸”的意思是“你身体曲伸和呼吸”,“若”的意思是“你”。
4.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及其家穿井B. 闻之于宋君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 其人舍然大喜【答案】D【解析】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bd7ef240c844769eaeebe.png)
专题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爱慕.(mù) 溉汲.(jí)躇.步跐蹈(chú)B. 庇.护(bì)饶.头(ráo)舍.然大喜(shě)C. 中.伤(zhòng)强.大(qiáng)身亡.所寄(wú)D. 较.量(jiào)崩坠.(zhuì)闻而传.之(chuán)4. 挑出并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1)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到多大的遵重。
(____)(2)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暮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____)(3)蚊子唱着铠歌飞走了。
(____)3.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________)(2)及.其家穿井(________)(3)得一人之使.(________)(4)求闻之若.此(________)(5)身亡.所寄(________)(6)因往晓.之(________)(7)若.屈伸呼吸(________)(8)只使..坠(________)4.下面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及其家穿井B. 闻之于宋君C.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D. 其人舍然大喜5. 根据解释,写出成语。
①傲慢自大、得意或满不在乎的样子。
(______)②原指野兽的凶猛模样。
现常用于形容坏人凶相毕露的样子。
(______)③形容称心如意而自得其乐。
(______)④目空一切,认为世界上无人能与之相比。
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______)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2 寓言四则(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2 寓言四则(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321848a216147917112863.png)
22 寓言四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爱慕.(mù)溉汲.(jí)躇.步跐蹈(chú)B.添.头(tiān)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2)闻.之于宋君。
(3)奈何..忧其坏?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a70a9fbb4cf7ec4afed0f5.png)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同步练习及答案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基础知识】1.阅读下在的文字,完成(1)~(4)。
赫拉身为掌管婚姻和家庭的女神,人世间的善男信女凡有祈祷,并以礼品奉献,必使其心想事成,因此赫拉觉得自己是一个非常公正的神。
但是赫拉想知道她bì护的凡人对她的公正有多大的尊崇,就化作一个雍容典雅的妇人来到凡间。
她来到一条水渠旁,见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头在吃力地汲水灌概。
赫拉既不去帮忙也不离开,只是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她可不想因为帮一个老头而被人中伤。
可是赫拉又想知道这个老人为什么孤独一人,难道他的婚姻和家庭不美满吗?踌躇了好半天,赫拉决定上前问一问,她来到老头面前问道:“老人家,看你如此辛苦,难道你没有向赫拉祈祷过吗?”老头看了看赫拉说:“人敬财主,狗欺穷孤。
我曾多次祈祷但因没有财物奉献,赫拉又怎会保佑我?”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的人。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3分)汲.水()中.伤() bì护()(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3)“踌躇”在文中的意思是。
“雍容”的意思是。
(4)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陈述句。
(5)请依据故事内容和伊索寓言特点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的(国别)作家,《蚊子和狮子》的寓意是。
(2)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原因是,他认为人们会更尊重他的原因是。
(3)《穿井得一人》选自《》,《杞人忧天》节选自《》。
(4)《穿井得一人》一文,大家传播的是,而事情的真相是。
(5)《杞人忧天》记叙了和两个人物形象,杞人在开导之下,结果是“”。
【课内阅读】(一)阅读《穿井得一人》(原文略),回答问题。
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穿.井得一人(2)家无井而出溉汲.(3)国人道.之(4)闻.之于宋君(5)丁氏对.曰4.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22《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0cae44941ea76e59fa04b4.png)
22寓言四则一、积累运用1.选出下面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B)A.边塞.(sài)较.量(jiào)剌.叭(lǎ)B.爱慕.(mù) 凯.歌(kǎi) 添.头(tiān)C.赫.拉(hè) 雕.像(diāo) 粘.住(nián)D.崩坠.(zhuì) 舍.然(shì) 庇.护(pì)【解析】A项“剌”应为“喇”;C项“粘”应读zhān;D项“庇”应读bì。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穿.井得一人(挖掘、开凿)(2)溉汲..(打水浇田)(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4)国人道...之(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讲述)(5)闻.之于宋君(听到,文中指“使听到”)(6)问之于.丁氏(向)(7)得一人之使.(使唤,指劳力)(8)丁氏对.曰(应答,回答)(9)求闻之若此..(像这样,如此)(10)不若..无闻也(不如,比不上)(11)崩坠..(崩塌,陷落)(12)身亡.所寄.(wú无,没有)(依存)(13)因往晓.之(告知,开导)(14)若.屈伸呼吸(你)(15)终日在天中行止..(行动,活动)(16)奈何..(为何,为什么)(17)只使..坠(纵使,即使)(18)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19)充塞四虚..(四方)(20)躇步跐蹈....(这四个字都是踩、踏的意思)(21)其人舍然..大喜(“舍”同“释”,解除、消除。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3.解释下列加点虚词的意思。
之⎩⎪⎪⎨⎪⎪⎧①宋之.丁氏( 助词,的 )②有闻而传之.者 ( 代词,这话 )③国人道之. ( 代词,指“穿井得一人” 这件事 )④闻之.于宋君 ( 代词,这件事 )⑤得一人之.使 ( 助词,的 )⑥求闻之.若此 ( 定语后置的标志,语序 应为“若此之求闻” )4.指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思。
①穿.井得一人 古义:__挖掘、开凿__ 今义:__破、透__②国.人道之 古义:__国都__ 今义:__国家__③国人道.之 古义:__讲述__ 今义:__道理__5.解释下列多义词。
第22课:寓言四则-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内阅读+课外拓展考试真题精选
![第22课:寓言四则-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课内阅读+课外拓展考试真题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541cb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44.png)
14:寓言四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23上·广东茂名·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列子·杞人忧天》)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因往晓.之(2)充塞四虚..(3)其人舍.然大喜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2)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答案】1.(1)告知,开导(2)四方(3)同“释”,解除、消除2.(1)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崩塌、地会陷落,自己无处容身,以至于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2)你一屈一伸、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中活动,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
(1)句意为:就去开导他。
晓:告知,开导。
(2)句意为:填满了四方。
四虚:四方。
(3)句意为: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
舍:同“释”,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的能力。
可以采取直接翻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
同时注意一些特殊文言现象的准确理解与翻译。
句中重点词语有:(1)忧:担忧;崩坠:崩塌,坠落;亡:同“无”,没有;寄,依附,依托。
(2)若:你;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终日:整日;天中:空气;行止:行动和停留;奈……何:把……怎么样。
二、(2022上·广东广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杞人忧天《列子》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b9fe3c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5.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练习题(含答案)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庇.( )护凯.()歌粘.()住溉汲.()中.()伤星宿.()舍.()然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2)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3)因往晓.之:____________(4)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2)其人曰:“奈地坏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3)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4.文学常识填空。
《伊索寓言》是一部________集。
相传伊索是约公元前6世纪________人,善于讲________故事。
现存的《伊索寓言》,是________、________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______名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37f822c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f.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含解析)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同步练习卷一.选择题。
1.下列《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故事中的三问三答的内容不能调换,因为前两次是铺垫,有了这两次的铺垫,第三次的回答才构成鲜明的对比。
B.“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他“笑”的原因是内心骄傲,轻视别人。
C.写宙斯和赫拉像与赫耳墨斯的价钱用的手法是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赫拉的地位高,赫尔墨斯值得同情。
D.故事的结局没写赫尔墨斯的反应,但读者可以想象他的反应应该是尴尬不堪。
2.在《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虽然没写到赫耳墨斯听到雕像者的话后的表现,但我们想像他最有可能会()A.愤怒,认为岂有此理B.尴尬,因为事出意外C.伤心,居然被如此看轻D.惊喜,认为可以省钱。
3.赫耳墨斯化作凡人来到雕像者店里的目的是()A.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受不受尊重。
B.他想知道人对神是否尊重。
C.他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D.他想知道自己在人间是否受到极大的尊重。
二.基础知识。
4.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和教育的文学体裁叫。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选自《》,其相传是(国名)的(人名)。
5.《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文写法很巧妙。
一开始就用“”来揭示赫耳墨斯的奢望,实际上他心底的秘密是“”。
三.名著阅读。
6.填空。
①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通常用拟人化的作主人公,揭示某种深刻的道理。
②《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选自《》,相传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作家。
7.《寓言四则》重难疑点。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四.综合读写。
8.品味关键词语,分析赫耳墨斯的性格特点。
(1)听范读,圈点勾画出寓言的关键词语,注意赫耳墨斯的“笑”“想”“问”。
(2)小组讨论①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②赫耳墨斯笑着问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笑”说明了什么?③“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这个想法表明了什么?(3)寓言中的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一个形象?在句中填入切合寓言内容的修饰语。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76d02c6f46527d3250ce031.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及答案22寓言四则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爱慕(mù) 溉汲(jí) 躇步跐蹈(chú)B.庇护(bì) 喇叭(lǎ) 舍然大喜(shě)C.中伤(zhòng) 强大(qiáng) 身亡所寄(wú)D.较量(jiào) 崩坠(zhuì) 闻而传之(chuán)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2)及其家穿井。
(3)若屈伸呼吸。
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汲。
B.有/闻而传之者。
C.奈何忧/崩坠乎?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
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
”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儿。
”后来,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于是问道:“这个值多少钱?”雕像者回答说:“假如你买了那两个,这个算添头,白送。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爱慕虚荣而不被人重视的人。
蚊子和狮子蚊子飞到狮子面前,对他说:“我不怕你,你并不比我强。
若说不是这样,你到底有什么力量呢?是用爪子抓,牙齿咬吗?女人同男人打架,也会这么干。
我比你强得多。
你要是愿意,我们来较量较量吧!”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
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起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自己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不料被这小小的蜘蛛消灭了。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4bf3bceaa6c30c2258019edc.png)
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一、单选题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诫子书》中的“书”是指书信,这是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B.“令尊”是对他人的父亲的尊称,“家君”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C.《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所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其书房的名称。
D.寓言往往通过简单的故事阐述深刻的道理。
《列子》中的《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不要轻信轻传;《吕氏春秋》中的《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为没有必要的事情担忧。
2. 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亦称为《吕览》,为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为杂家代表作之一。
B.《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C.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和战略家,官至丞相,《诫子书》是他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书信。
D.《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行》均选自于南朝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志怪小说集。
3. 下列对课文相关知识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伊索,古希腊作家。
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B.《赫尔墨斯和雕像者》通过自命不凡的赫尔墨斯在雕像者的店里碰壁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不识趣的人。
C.《蚊子和狮子》通过蚊子战胜狮子后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就得意忘形、忽视自己短处的人。
D.《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
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二、填空题4. 《杞人忧天》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________;“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则是________。
5. (1)《穿井得一人》节选自《________》,《吕氏春秋》又称《________》,是战国时期秦相________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4436c8a0722192e4436f607.png)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基础知识 (共3题;共15分)1. (2分)(2019·兴化模拟)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创新是民族进少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yuán quán________,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生活从不juàn gù________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从不等待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者,而是将更多机遇留给善于和勇于创新的人们。
2. (2分) (2017七上·乐陵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错误的一项是()A . 《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B . 《狼》——蒲松龄——明代文学家C . 汉字有着非常古老的历史,一般认为最古老的汉字是甲骨文,汉字的形体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这样一个演变过程。
D . 鲁迅,字豫才,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 (11分) 2016年4月,遵义街头出现了“摩拜单车(mobike)”,它与原本的公共自行车不同,不用办卡,没有车桩,用二维码就能开锁,在APP上就能找车。
用户可以把车停放在除弄堂、小区、楼道等区域外的任意合法非机动车停放点。
半年后,“摩拜单车”又推出了轻骑(Mobike Lite),有了更人性化的设计:重量接近日常用的自行车,安放了车篮,设计了可升降座椅。
在试运营一段时间后,公司对投放的1000辆“摩拜单车”进行了使用状况的调查,发现存在不规范停放、私自占有、恶意损坏等现象。
(1)“摩拜单车”公司针对“知晓度”和“使用率”,在20~45岁人群中随机抽取300名进行了小型调查:从表格可知,调查结果是:________。
(2)小刘给“摩拜单车”的客服经理王明发了一封邮件,指出了“摩拜单车”自重较重的不足,同时,他还认为“摩拜单车”没有必要收取299元押金。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22 寓言四则
![部编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附答案22 寓言四则](https://img.taocdn.com/s3/m/b3d51428a6c30c2259019ef7.png)
第22课寓言四则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边塞.(sè)爱慕.(mù)喇.叭(lǎ)舍.然(shì)B.赫.拉(hè)庇.护(pì)添.头(tiān)崩坠.(zhuì)C.凯.歌(kǎi)雕.像(diāo)中.伤(zhōng)杞.人(qǐ)D.汲.水(jí)较量.(jiào)蜘.蛛(zhī)星宿.(xiù)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B.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C.非得/一人/于井中也D.晓之者/亦/舍然大喜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寓言往往是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深刻的道理。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都选自《伊索寓言》,前者是以神喻人,后者是以动物喻人。
B.《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相传为列御寇著。
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御寇,相传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C.本课这四则寓言结构相同,都是先叙述故事,篇末点明寓意。
D.《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流言不可信,凡事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真相。
4.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寓言源远流长,它和神话一样,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和来的。
有文字记录的寓言出现在春秋末年,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
战国时代是寓言创作的黄金时期,创作数量大,艺术性、思想性都非常高。
在《孟子》《庄子》《韩非子》《战国策》等著作中,就有许多我们熟悉的寓言故事,如“滥竽充数”“揠苗助长”等。
可以说,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寓言对人类有启蒙作用。
A.发展创造因为所以B.创造发展不仅而且C.发展制造因为所以D.制造发展不仅而且5.名著阅读(1)《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动物寓言,既篇幅短小又寓意深刻。
其中《马和驴》的故事就运用的修辞手法,讲述了的故事,揭示了的道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4)一、基础知识.
1.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子,并解释其意义。
(1)身亡所寄
(2)其人舍然大喜。
2.辨析面的多义词,分别作解释。
而:(1)家无井而.出溉汲
(2)有闻而.传之者
(3)而顷刻.两毙
于:(1)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2)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若:(1)求闻之若.此
(2)若.屈伸呼吸。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4.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晓之.者曰
B.求闻之若.此若.屈伸呼吸
C.只使.坠得一人之使.
D.亦.不能有所中伤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二.阅读理解.
5.阅读《穿井得一人》,完成后面的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家无井而出溉汲.汲:
②国人
..道之国人:
③丁氏对.曰对:
④得一人之使.使: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穿井得一人。
②闻之于宋君。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4)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课外阅读:
济阴贾人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栖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
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
C、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
D、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
(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
..
②向.许百金
③舟薄.于石又覆
④盍.救诸.?
(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同步练习卷(4)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亡”通“无”,没有;“舍”同“释”,解除、消除;2.表因果,因此;表顺接,然后;表转折,但是;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对象;介词,表动作发生的处所;象,如;你;3.;4.D;
二.阅读理解.
5.从井里取水;居住在国都中的人;应答,回答;使唤;6.A;商人;先前,以前;近、按近;为什么;“之于”,“之”代指贾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