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第2期(约稿):短波通信,十年巨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波通信,十年巨变
新维电信有限公司何滨
《专业无线通信》杂志做了一个回顾近十年专业无线通信设备发展的专题,邀我写文章回顾短波方面。我感谢编辑部的盛情,但站在本企业和局部产品的角度,很难全面和准确讲述短波通信这十年来的发展,只能就自己所知谈谈感想,作为与众多专家和行业同仁的心得交流吧。
历史回顾篇
21世纪的前十年,可以说是短波通信发展变化最大的十年。从技术层面看,应该说移动公网、超短波专网、卫星、图传等领域发展更快,但从应用层面看,短波通信在这十年中经历的起落变化或许为其他领域所不及。
在20世纪,短波通信历经几次大的发展变化,变化的结果可以概括为:设备体积由大变小;设备品种由简单变为多样化;通信功能越来越丰富;等等。可以说,短波通信在20世纪大部分时间处于普及应用和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像在《永不逍逝的电波》、《长征》等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所见,当时短波通信的作用不仅仅在日常工作层面,它影响了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甚至历史进程。
20世纪后二十年,随着各种新型通信工具的蓬勃发展和应用,短波需求渐入低谷,用户范围和采购量明显萎缩,很多使用单位甚至产生了“短波无用”的看法。这期间短波设备采购主要集中在部队、林业、海上、石油、战备等少数领域,其他众多领域的采购量不大。
作为短波市场萧条的佐证,我们可以看到多数地方大专院校的无线电类本科都不设短波专业,有的甚至连短波课程都不安排。市面上也很难买到短波方面的书籍。这些现象是很不正常的。
唤醒重视短波通信的契机,或许出现于近些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从云南丽江地震、长江中下游大水灾,到2008年汶川地震,在报灾和救灾的过程中,人们重新发现了短波不可替代的作用,误解和忽视开始有所纠正。以汶川地震为例,平时使用的通信公网和专网都毁掉了,一段时间全靠短波和卫星电话来指挥救灾。但由于平时不重视短波,缺少设备,初期报不出灾情,后期救灾时调去了大量短波电台又用不好,造成很大被动。卫星电话当时也是主要通信工具,但由于天侯影响和用户数量剧增导致卫星资源紧张,不易打通。例次灾害的经验教训明确地告诫了我们两点:一是报灾和救灾初期,远距离通信只能靠短波和卫星电话;二是这两种设备必须配合使用。
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短波需求持续升温。可以从几个方面看出变化之巨大:一是用户面急剧扩大;二是国家级和省级大用户订单剧增;三是项目的建设规模加大;四是采购设备的等级变高,对通信网络功能的要求更全面。解放军自不待言,武警部队、公安系统、党政系统、大型企业集团等,对短波应急通信系统的投资规模都是十年前无法想象的。这些变化说明全社会对短波的认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短波需求的另一个热点是业余通信,这十年来业余短波爱好者队伍加速壮大,使用的设备越来越好,通信经验越来越丰富,而且社会责任感越来越强烈。在汶川救灾和其他救灾中,短波电台已经成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公益爱心活动的必要联络工具。
技术和设备回顾篇
应该说,短波设备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与其他无线电通信设备大同小异,无不依赖于无线通信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元器件的发展。
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对无线电设备突出的奉献之一就是大大缩小了体积。对于历来笨重的短波设备,这一变化尤为明显。回顾上世纪50年代,我国广泛使用的苏式短波设备和由此衍化而来的国产设备,都很笨重。改革开放后,在电子技术上领先一步的日本小型化短波电台涌入我国,占领了从军用到民用的几乎所有领域。日本电台不仅体积小,而且由于电路集成化和流水线生产,产品成本很低。后来的结果就是我国的短波生产企业普遍不景气。记得日本ICOM公司的一款IC725电台,仅军方就采购了数万台。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我国电子装备制造业的落后,也说明了短波电台在那一时期出现的革命性变化。长期在无线通信市场工作的人士大概都记得一些曾经流行的著名机型,除了IC725之外,还有健伍的TK-80、ICOM的IC700等等。
我军的现代化短波设备,可能起步于80年代中期国际范围的选型引进。先后引进的有美国柯林斯、哈里斯、摩托罗拉、环球(Transworld)电台以及欧洲一些电台,其中特别著名的是哈里斯3200。我国短波大厂从引进国外整机到SKD、CKD,一步步消化吸收国外技术,最终实现了国产化。近几年我军列装的国产电台已经基本实现了立足于自有技术的数字化,在这些新型电台的身上已经不易找到国外电台的身影了。
短波设备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在近十年中,主要标志就是数字化。实际上不仅短波,所有无线电设备都是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小巧玲珑的手机和卫星电话、数字集群等都是数字化的。没有数字化技术,让这么小的设备具有丰富和强大的功能是无法想象的。
我国说的数字化,在国外称为软件无线电,英文缩写SDR。其基本概念是以新型DSP和CPU芯片构建设备的可编程硬件平台,尽可能在电路中靠近天线的部位通过宽带模/数和数/模转换完成信号的数字化,然后用软件按照通信要求的技术条件编程和定义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参数,包括接收、发射、中频处理和信号的基带处理等。软件模型由各种算法库组成,加载软件算法或升级软件,就可以实现通信功能的扩张,并可以通过升级软件不断优化技术参数。可见软件无线电的实质是把过去靠硬件完成的工作尽量转移到软件上来,使无线电设备具有充分数字化、灵活编程、模块化、多业务支持、不同系统和设备兼容和互联等特点。此外大大缩小设备体积,跃升设备可靠性。
容易混淆的是软件无线电设备和软件控制的无线电设备。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软件无线电设备的系统和功能是完全可编程的,如射频和中频参数、信道接入模式、信号调制解调制方式等。而软件控制的无线设备只是通过独立的CPU实现对某些通信功能的控制。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日本和澳大利亚多数短波电台,像IC7000、NGT-SR和CR等,虽然都提供多种网络通信功能,但还是属于后者。属于前者的电台包括宝丽2050和2040电台以及新推出的PRC-2090军用电台,柯顿最新推出的NGT-MR和2110M等电台。
从使用的角度看,数字化电台与模拟电台的区别在于:一是功能之全面非模拟电台可比,除了短波常规功能和多功能模拟电台能够实现的选呼、拨号、GPS跟踪、ALE自适应等功能之外,还具有跳频、软件加密等数字化功能,与其它电台的兼容能力也是最强的。二是电台的很多参数都可以由用户设置,例如频带宽可调。三是电台的所有功能设置都是电子码植入式的,购买某项功能的电子码就可以享有这项功能。四是硬件大量减少,体积更小,而且质量更可靠,设备故障率比非数字电台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