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山东省烟台市一模历史试题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历史试卷

山东省烟台市高考全真模拟(一)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4题;共48分)1. (2分)司马迁在《史记·河渠书》记载:“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溉浸,百姓飨其利。
”上述材料描述的水利工程是A . 郑国渠B . 漕渠C . 都江堰D . 白渠【考点】2. (2分) (2017高一上·深圳期中) “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
古代的家庭……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A . 分封制的巩固B . 宗法制的影响C . 宰相制的实行D . 内朝制的推行【考点】3. (2分)(2017·山东模拟) 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
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
该现象反映了()A . 儒学地位上升B . 私人讲学风气盛行C . 官立学校出现D . 地方教育系统建立【考点】4. (2分) (2019高二下·江苏期中) 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的观点,明朝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二者的共同之处是()①都是唯心主义②都带有民主色彩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A . ①③B . ②③C . ①②D . ③【考点】5. (2分)(2020·松江模拟) “……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
”该条款出自()A . 《南京条约》B . 《天津条约》C . 《马关条约》D . 《辛丑条约》【考点】6. (2分) (2015高一上·大田期中) 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冒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 . 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 . 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 . 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 . 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考点】7. (2分) (2018高二上·西宁期末) 如果你是唐朝的贵族子弟,可能会()A . 接触到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B . 偷偷阅读到《西游记》《红楼梦》等小说C . 在街上购买到黄庭坚精美的字画D . 在勾栏瓦舍中观看到杂技和说书等表演【考点】8. (2分)明清时期著名商帮出现,社会上有“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之说,“新安”和“山右”所指的商帮分别是A . 苏商和晋商B . 浙商和晋商C . 徽商和晋商D . 苏商和徽商【考点】9. (2分) (2015高一上·德宏期中) 1851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为万国博览会进行剪彩,充分展示了英国强大的工业实力,同时也昭示了英国对市场的需求,基于这种需求,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中学联盟)烟台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历史)(含答案)

烟台一中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检测历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统治者从夏、商得天命又失天命的客观事实中,认识到“天命靡常”“天不可信”,天命不会永远固定于一家一姓;他们认为天命转移与否不在于祭祀的多少,而在于“人事”的兴废,在于有德与无德。
并一再强调要以灭亡了的夏、商两代为鉴。
这表明西周统治者认识到A.国家的兴亡取决于神的意志B.国家兴盛的关键是敬德保民C.构建尊卑等级秩序的重要性D.要用亲族血缘加强政治统治2.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义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的目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
据此可知,汉初宰相的这一转变有利于A.巩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B.提高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C.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D.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3.某学者指出:宋代(科举制下)逐渐增加的官户享有优免的特权,宗族势力赖以强盛,贫困化的一般族人则沦为隶属色彩较强的世仆。
在其土地占有制度下,世仆制宗族组织逐渐形成,这导致官僚机构缺乏对社会经济部门的控制与数字化管理能力。
该学者意在强调宋代A.特权阶层的增加迟滞经济改革B.制度变迁促进经济运行模式调整C.土地兼并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D.科举制发展制约经济效率的提高4.王阳明提出了“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
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A.包含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5.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解体不是受生产力水平制约,而是受西方商品种类和数量的影响,与此相应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的最初动力源并不在工业与农业分离,而是中外贸易需求直接刺激部分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19世纪末,豆类、烟叶等出口需求又导致这些经营农户的激增。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土山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土山中学2020年高三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在伦理观上孟子认为“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为此,他们提出的最重要的主张分别是实行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C.兼爱和自我节制 D.人治和法治参考答案:A略2. 汉高祖刘邦灭异姓王后,大封刘姓诸王,立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表现形式B.有利于中央集权和政权的长期稳定C.西周分封制度完备为后世普遍推崇D.分封对象主要为同姓子弟参考答案: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分封制A解析:材料中““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明初朱元璋将除太子之外的23个儿子和1个从孙都封为藩王,以“藩屏帝室”的信息说明分王子弟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故A项符合题意。
B说法不符合分封制特点;C说法不符合事实;D说法明显错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分封制的理解。
3. 据史学家统计,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且十分乐于建设自己的安乐窝。
1954年《麦克尔斯》为此编造了一个专门描述这种一家人欢欢乐乐在一起之现象的新词——“欢聚在一起”。
这说明A.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B.高福利社会导致财政赤字C.货币学派促进了经济恢复D.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参考答案:A依据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婚龄普遍低于他们父辈当年的结婚年龄”“建设自己的安乐窝”“欢聚在一起”等信息反映了当时美国人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说明了美国经济社会发展趋于稳定,故A项正确;材料中对“财政赤字”无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中无法体现“货币学派”的思想主张,故C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时期,美国开始进入“新经济”时代,故D项排除。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历史一模试卷与详细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唐代戎氏墓志的变化反映了戎氏由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变化,体现了其汉化历程,是民族融合的表现,故C项正确;题干现象体现宗法观念,但不能反映其影响广泛,排除A项;题干不能体现唐代统治区域扩大,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唐代人口迁移趋势,排除D项。故选C
3.C
根据“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认为,通过三省六部制,皇帝可以将自己不确定的事情,召集百官商量,做出正确的决定,可以减少决策失误,故选C;AB两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
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
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
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
14.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这表明
2.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
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统治区域扩大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北方人口南迁
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
A.宗教改革的成效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
C.天主教会的腐朽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
13.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
山东省2020届高三第一次仿真联考试题

山东省2020届高三历史第一次仿真联考试题本试卷共20题,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
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
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笮合题目要求的.1.表1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儒、法部分思想家对“天道"与“人道”的相关认识。
由此可见表1A。
天道更侧重人的主观能动性 B。
人道是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C.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D。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相互对立2.“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
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今(西汉晚期)部刺史,居牧伯之位,乘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者高至九卿,所恶立退,任职重大”。
这反旷出西汉晚期A.刺史权限变大B.刺史监察效能提高C。
行政体制变异 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3。
唐代韩愈认为“今也举夷狄之法,而加之先王之教之上”的做法,会导致国人全都要沦为易夷狄的危险,继而他A。
反对佛教的来世说 B。
推动宗教相互融合C。
力主复兴传统儒学 D.宣扬经世致用思想4。
北宋时期,附城草市发展迅速.如宋真宗时,东京郊区出现了“十二市之环城,嚣然朝夕"的盛况。
由此可知,北宋时A.草市发展侵占了城市空间B.农业生产开始服务于城市C.城乡间经济交流日益频繁D。
草市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5.明代早期,巡抚、总督本是中央临时派遣到地方的监察官员;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答

山东省烟台市历史高一上学期自测试卷及解答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距今约50万年至20万年B. 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C. 懂得磨制和钻孔技术D. 已经开始饲养家畜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北京人”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选项A,根据历史资料,“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地区,与选项A中的“距今约50万年至20万年”较为接近,且符合历史事实,故A项正确。
选项B,“北京人”的头部特征较原始,与现代人有较大的差异,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不符合现代人的基本模样,故B项错误。
选项C,“北京人”使用的是打制石器,而不是磨制和钻孔技术。
磨制和钻孔技术是新石器时代人类才开始掌握的,与“北京人”的时代不符,故C项错误。
选项D,“北京人”主要以采集和狩猎为生,尚未开始饲养家畜。
家畜的饲养始于原始农业的出现,与“北京人”的狩猎采集生活不符,故D项错误。
2、下列有关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暴力冲突是主要方式B. 古代战争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平交往是主要方式D. 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属于古代文明之间的暴力冲突答案:A解析:本题为材料分析题,材料介绍了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冲突,本题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出古代文明冲撞与融合的特点,并选出与材料内容不符的选项。
选项A、C,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和平交往和暴力冲突。
但总体上,和平交往是古代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虽然存在,但并不是主要方式。
因此,选项A“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暴力冲突是主要方式”错误,选项C“古代文明之间的交往,和平交往是主要方式”正确。
选项B,古代战争虽然带来了破坏和痛苦,但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战争中,不同民族和地区的人们被迫接触和交流,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融合。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含答案解析)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栖霞市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1.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古代中国经济文明的发展。
其中利用自然力并改进技术提高效能的是()A. ①②③B. ①③C. ①②④D. ③④2.“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
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 秦都咸阳B.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3.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
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
”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A. 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 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 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4.如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 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B. ②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C. ③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D. 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5.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民用企业布置在东北地区的有50个,中部地区有32个,军用企业布置在中西部地区的有35个,但上海、江苏、广东、浙江等地均是空白。
这反映了()A. 便于苏联就近对中国援助B. 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C. 东南地区的工业体系完善D. 加强中国工业实力的要求6.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
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
这表明()A. 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B. 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 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D. 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7.人类曾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后来世界逐步连成一体。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十二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山东省烟台市第二十二中学2020年高一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这首歌歌颂的是新时期取得的伟大成就。
“改革开放”的决策出现于A.中共八大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四大参考答案:B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本题选B。
思路点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考查,依据所学可知。
2. 下表反映了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示完全正确的是参考答案:B3.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该官员属于A.十三部刺史B.御史大夫C.参知政事D.三司使参考答案:A从材料“周行郡国”“省察治状”“断治冤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官员的职责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由此可判断是刺史;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监察地方,故A项正确。
B项是秦朝的中央官制,排除;CD项是宋朝的中央官职,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进行分析,结合“《汉书》记载”和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4. 1762年,英国议员约翰·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谴责政府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的文章,英王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
英王的做法A.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支持B.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C.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D.维护了英国政府的权威参考答案:C【分析】依据材料中时间“1762年”说明该案件发生在英国《权利法案》颁布之后,此时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即议员言论自由不受行政干预,故C正确;材料中英王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不会受到各界的普遍支持,故A错误;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擅自逮捕议员的做法违背了《权利法案》规定,不是正当行使权力,故B错误;英王的做法是违背法律的,不可能维护英国政府权威,故D错误。
2020年烟台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模拟试卷带答案

2020年烟台市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模拟试卷带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是上古时代九黎族部落酋长蚩尤,传说他有八只脚,三头六臂,铜头铁额,刀枪不入,是我国神话中的战神。
他跟炎黄部落在黄河流域曾经发生过一场大战,从此,华夏族就逐渐地形成。
他被打败是在A.巨鹿之战B.涿鹿之战C.牧野之战D.阪泉之战2.《礼记。
礼话):“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里,“选贤与能“实际上指的古老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郡县制3.下面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的是()A.B.C.D.4.下列文物图片为研究半坡居民的生活提供了直接证据( )A.B.C.D.5.20世纪考古学家从某远古人类遗址中,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用火遗迹,据进一步分析,这些远古人类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
该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6.“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
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
”材料反映了北京人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庄稼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A.①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④7.《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实质是A.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思想高尚B.社会还没有产生私有制C.天下人们大公无私D.原始社会时期实行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8.下列说法与河姆渡人生活无关的是()A.普遍种植水稻B.在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木结构的水井C.河姆渡人懂得使用天然漆D.河姆渡人已经会简单的纺织、制衣9.下面是中国某地出土的古人类遗址复原图。
在该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还有粟的遗存和人工取火的痕迹。
该遗址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10.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①猪纹陶钵②干栏式房屋③人面鱼纹彩陶盆④骨针A.①③B.③④C.②③D.①②11.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叫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丰仪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龙口丰仪中学高一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演讲时说“我深爱的祖国,古老而又年轻,历经磨难而又自强不息。
”下列关于近代中国“历经磨难”与“自强不息”的对应组,不正确的是()A.鸦片战争——三元里抗英B.《马关条约》——反割台斗争C.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D.《辛丑条约》——黄海海战参考答案:D2. 1956年,北京举办了名为“日本商品交流会”的展览,毛泽东亲自前往参观,并对展览给予高度评价。
此后,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逐渐频繁。
这说明A.中日邦交已正常化B.日本政治追随美国C.中日友好民间先行D.中国外交发生巨变参考答案:C中日邦交已正常化始于1972年,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日本政治追随美国,排除B;由材料“中国和日本的民间交流逐渐频繁”,说明中日友好民间先行,故选C。
D中“巨变”无体现,排除。
3. 下列各项对于英国的近代政治制度表述正确的是A.首相是国家的元首B.内阁成员实行集体负责C.国王可以解散议会D.国家的权力中心是首相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王是国家的元首,A项错误。
在英国责任内阁制中,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故B项正确,C项错误。
在英国君主立宪中,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D项错误。
【点睛】本题为知识型选择题,熟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史实,紧扣设问要求“正确”,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4. 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下列重要理论和政策,直接体现了邓小平这一谈话精神的是A、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济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D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的经济理念是A.计划经济B.自由放任C.重商主义D.国家干预参考答案: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政府对于经济的干预,故D正确;当时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并不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故A错误;自由放任是1929年经济危机之前的政策理念,故B错误;重商主义是16-18世纪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经济理念,故C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烟台市2020年高三4月高考诊断性测试历史试题2020.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子贡经商致富,“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这样在昔日“贵”的阶级之外,又增加了“富”的阶级。
昔日“贵”、“富”合一,现在“贵”、“富”出现了分离。
这表明春秋后期A.世卿世禄制被打破B.商品经济发展C.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转变D.新兴地主阶级崛起2.戎氏是原生活在西域的少数民族,南朝时期开始进入中原。
学者在对其家族墓志的研究中发现,第四代戎琼(卒于公元655年)的墓志,将其籍贯从“上游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人”。
这一改动可以说明唐朝A.宗法观念影响广泛B.统治区域扩大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北方人口南迁3.《贞观政要》载:贞观三年,唐太宗强调,中书、门下官员“若惟署诏赦,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皆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这说明唐设三省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B.分散宰相权力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集权4.邓文如《谈军机处》载:“军机处所用苏拉(即听差),照例拣选十五岁以下不识字之幼童,称为‘小么儿’”,“从前京师士大夫的风习,达官多喜延接宾客,有往谒者无不答拜(回访);惟军机大臣,例不向拜,人亦不以倨傲目之”。
由此说明军机处A.注重廉政建设B.重视人员素质C.强化保密意识D.杜绝官场旧习5.1861年,英国驻华公使馆参赞巴夏礼照会天国政府,以维护英国在华商务利益为由,要求太平军不得进入上海、九江等地一百里之内。
对此,天国声明:“我军肩负重任,为上帝光复全国,不能弃寸土于不顾。
”这说明太平天国A.坚守闭关锁国政策B.渴求国家统一与民主政治C.缺乏近代外交观念D.具有强烈的国家主权意识6.下表列举有关黄海海战的细节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
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浅野正恭《日清海战史》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
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A.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B.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C.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D.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7.1929年4月,红四军政治部在江西南部于都发布了134条标语,主要包括“针对国民党以及帝国主义”、“共产党和红军的性质及任务”、“目前时局”、“共产青年团和青年妇女以及商人和工人利益”等等。
这些标语的发布A.有利于土地革命斗争顺利开展B.壮大了反抗日本法西斯的力量C.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达到高潮D.揭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序幕8.1938年初,当国民党军向黄河以南大撤退、日军继续向中国腹地进军时,八路军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发动游击战,占领广大农村,形成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
八路军的这一战略A.推动了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B.迫使日军放弃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C.说明敌后战场成为抗日主战场D.表明游击战成为抗战的主要作战方式9.20世纪80年代,在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村牲口的价格猛涨,“原来一批大牲口不过一千元,小毛驴只卖三四百元,后来大牲口涨价到一千五百元,小毛驴更时兴,涨到了八百元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继续C.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D.社会生产力倒退10.古代罗马法中规定:法官在审理诉讼案件时,如果原告有欺作、胁迫等行为,被告如果也有可原谅的错误,法官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
这一规定A.提升了法官的司法权威B.有利于维护诚信和公平C.意在维护罗马公民利益D.强化了人们的守法意识11.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教会组织改变了中世纪那种崇尚独处沉思和宣扬安贫禁欲的宗旨,介入到世俗生活中,对各种社会问题倾注了更多的关心。
这一转变表明A.世俗权力大于宗教势力B.人文主义的思想深入人心C.上帝的权威受到了冲击D.教会主动地应对社会变革12.14世纪中叶,英国颁布了教职选举规章,规定英国教士的选举不受教皇干涉,概由本国解决;15世纪中叶,法国颁布了“实利准许法”等法规,在任命教职、解决司法纠纷和征税三个问题上限制教皇的权力。
这反映了一些西欧国家A.宗教改革的成效B.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C.天主教会的腐朽D.封建专制制度的解体13.英国的《谷物法》规定,只有在本国粮价达到或超出每夸特(重量单位)80先令时,才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
而事实上,当时英国多年来粮价从来没有到过许可从国外输入粮食的水平。
该法案1815年出台,1846年被废除。
下列关于《谷物法》说法正确的是A.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B.其出台反映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C.其废除反映自由贸易的要求D.主要体现对农民阶级利益的保护14.1948年6月24日,苏联切断德国西柏林的水、陆交通,停止蔬菜和其他食品供应,形成了战后轰动世界的第一次柏林危机。
不过,苏联一直开放着空中通道,使美国的大规模空运得以实施,美国也没有采取武力手段强迫苏联解除封锁。
这表明A.冷战态势尚未形成B.两极格局正式确立C.美苏对峙中保持着理性D.柏林危机中美国占优势15.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随着贸易自由的实现和世界市场的建立,各国人民之间的民族隔绝和对立日益消失了”。
在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时,“代替着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据此可知,经济全球化A.消除了世界各地区间的民族差异B.有利于形成世界性利益共同体C.促进了世界各地区之间均衡发展D.推动了世界性阶级斗争不断深入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3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0分,第20题10分,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6到18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以粮食为主,棉布次之。
应当指出的是,16世纪以前,粮食的长途贩运虽然也有相当的数量,但是,粮食流向一是流向歉收区,这种流向是不固定的;二是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
而在16世纪以后粮食长途贩运的流向,虽然也存在从地多人少的余粮区,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从四川、湖广、广西等以农耕为主地区流向江苏、广东等以种植经济作物、水果种植业以及手工业发达地区。
……除粮食外,棉布成为流通量最大的手工业产品。
——《16至18世纪中国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及其社会经济效应》根据材料归纳16到18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特点(4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历代备边,多在西北……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糜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功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
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犹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同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李鸿章1874年《筹议海防折》材料二在海防问题上,郑观应认为“枪炮器械宜精也,不精则彼利我钝;轮船、火车、电报宜兴也,不兴则彼速而我迟”。
“徒以分省设防画疆而守,遇有事变拨调他省师舰以为接济,而号令不齐,医械不一。
平日既无统属之分,临进难收臂指之效”。
他还认为中国建立的海军的目的在于“卫商民,收防海之实用”,“张国威,护华商”。
而发展工商业又为建立海防提供了物质保证,他说:“非富不能图强,非强不能保富,富与强实相维系也”。
——摘编自《中国近代海防思想史论》(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鸿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外患”呈现出哪些新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郑观应的海防主张。
(7分)18.(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面对西学的传播和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强大的势能……使得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进入中国、改造传统变得异常艰难,但从另一个方面讲,我们也要感谢这种传统势能的强大。
……二是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历史文明的中国文化,早已成为世界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虽然至近代已经成为弱势文化,但其中不乏合理性和生命力。
按照文化传播学“弱势文化必然被强势文化所取代”的说法,假如没有抗争,中国必将抛弃传统文化的优秀部分,陷入“全盘西化”的泥淖;三是中国传统文化势能中自觉的成分因为西方文化的输入而被不断地放大,并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先进的中国人走向了从“自在”到“自觉”,从“自省”到“自悟”,从“盲目”到“理性”的心路历程,开始了对坚持中国风格和气派的不懈探索。
把西方文化(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整合实现文化转型,创造新的中国文化,这才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摘自《西学东渐与中国文化自觉》据材料归纳近代前期先进中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4分),并结合所学加以评价(6分)。
19.(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螺纹标准化发展史(节选)时间成就英国惠特沃斯人设计制造统一制式螺纹,广泛应用于1841年机器工业,并提出世界上第一份螺纹国家标准。
1864年美国参照英国螺纹标准体系制定国家螺纹标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制定本国的螺纹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并成立世界上第一个1947年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螺纹委员会。
1973 ISO颁布螺纹国际标准。
——摘编自《螺纹标准发展概况介绍》等从材料中至少提取两项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表述逻辑严密。
)(10分)20.(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轨迹20世纪50年代欧洲出于经济上和军事上对美国的依赖,在外交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的冷战政策。
20世纪60年代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体系,提出对苏联、东欧国家“缓和、谅解、合作”的计划。
1969年,联邦德国勃朗特政府提出“新东方政策”,实现了同苏联、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
20世纪70年代改善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
在中东、南部非洲和中美洲等问题上,违背美国的旨意,支持第三世界。
——摘编自《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二战后“西欧国家外交演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根据材料提炼出恰当的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