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油田二高高三模拟考试政治试卷分析一、对试卷的整体评价本次高三政治试卷全面考查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化和哲学生活四册书。

试卷学问覆盖面广,突出了对重点学问的考查。

试题难度适中,区分度大,有效地诊断了学生第一轮复习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有如下特点:1. 试题紧扣教材、考纲,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对社会政治现象的相识实力。

2. 学问覆盖面较广,题量适中,分值恰当,四个模块的主要内容都作了考查。

3.主观题选材新奇、设问敏捷、综合性强。

试题选材大都不是我们平常非常留意的热点、切入口较小;哲学题的学问范围小,但敏捷性强。

其他题目突出了基础性,突出了对学生综合实力的考查,突出了对生活、热点的关注。

显示高考命题的特点和方向。

二、学生存在的优缺点在分析解决问题时,学生基本具备了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学问、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种基本实力。

这些问题在书本上没有现成答案,学生简洁地背背书是不行能解决的,这须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实力、思辨实力和概括实力,能够正确解读试题信息,调动和运用自己学问库中的学问,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从而较完备的描述、阐释、论证问题。

材料题考试的覆盖面不是很全是本试卷的不足。

三、面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启示1.把握高考考点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考注意实力立意,突出实力考查,但学问是实力的基础,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生假如没有扎实的基础学问,其实力培育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如经济学关键词:国家、企业、市场、价格、消费、生产、人力资源、财政、金融、对外开饭、经济全球化等。

学生看到有关词汇,马上确定所须要运用的学问点,满分率大大提高。

2.巧用学问,妙析热点。

中学政治新课程实施以来,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是围绕国内外的社会热点来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时能够把社会时事热点与教材学问相结合,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本学问的理解和驾驭状况,另一方面又考查学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和对相关问题的相识分析实力,那种单纯死记硬背式的考试方式基本消逝。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河南省新乡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政治试题(解析版)

2022~2023学年新乡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政治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图是某商品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面列举的经济现象中与对应图示(D表示需求)的变化一致的是()①国内汽油价格下降对国内燃油汽车销售的影响——图I②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M商品销售的影响——图I③欧洲能源危机对来自中国取暖设备消费的影响——图Ⅱ④“上门做饭”服务的兴起对传统餐饮业的影响——图Ⅱ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图I表示某商品价格下降,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汽油与燃油汽车是互补品,汽油价格下降会引起燃油汽车销量增加,与图I情形不符。

故①不选。

②:M商品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意味着生产其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降低,从而导致其价格下降。

依据需求法则,其需求量会增加。

故②与图I情形一致,入选。

③:图Ⅱ表示该商品的价格不变,但受其他因素影响,需求量减少。

在中国取暖设备出口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欧洲能源危机会导致对其需求量增加。

故③与图Ⅱ情形不一致,不选。

④:“上门做饭”服务的兴起,在传统餐饮业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减少消费者对传统餐饮的需求,故④与图Ⅱ情形一致,入选。

故本题选C。

2. 国务院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上述举措意在()①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②扩大资本市场规模③推动经济平稳发展④着力扩大国内需求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表现,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不是为了促进财政收支平衡,①不符合题意。

②: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是为了扩大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不是扩大资本市场规模,②不符合题意。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答案解析

2024届河南省驻马店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答案解析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阅读图表:1952年年底与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构成情况根据图表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②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③上世纪50年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胜利完成④1956年,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根据图表信息可以看出,我国社会改造完成,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但无法得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不断探索中取得巨大成就”的结论,①排除。

②④:从图表可以看出来,从1952年到1956年,公有制经济占比大幅提高,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所占的比重大幅降低。

由此可知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经济基础发生根本变化,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②④正确。

③: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图表上只能看出我国实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无法得出实现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结论,③错误。

故本题选C。

2.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思想政治分析

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思想政治分析

高三模拟考试(9.29-9.30)思想政治考试分析刚刚进行的模拟考试,经过紧张的判卷,评分,综合,课堂讲解,暂时告一段落。

针对自己这个学科,我进行了以下分析。

1.试卷分析这次考试用的是文科综合卷,从客观题,主观题的分布,考察知识点范围来看,与高考的题目设置是一致的。

客观题基本上是延续了经济生活考4道,政治生活考3道,文化生活考1道,哲学考4道这样的设置,与以往没有变化,但从考察知识点的难易程度来看,中等难度题居多,容易题少,而这次考试选择题中哲学部分,考察的较为难度程度高。

主观题设置仍是两道大题,第一大题分两问,第二大题分三问,分值的设置几乎沿袭了14分,12分,12分,10分,4分的高考题传统,难易参半。

2.学生答题状况分析从学生最终的成绩来看,客观题的得分不尽人意,学生十二道选择题,总分48分,大部分学生的得分都在二十分左右徘徊,正确率在百分之五十左右,少数学生能达到三十分以上,学生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

主观题重点班文一班的学生得分较好,平均能达到三十分左右,但是主观题总分有五十二分,学生在这一部分还是需要提分,普通版文二班则较差,平均在二十分左右,还有学生得个位分数,甚至有学生干脆一题未答,得0分,这说明学生的答题态度有问题,同时也说明,自己对这部分学生的答题能力培养不够。

3.方法与措施①重视基础知识的背诵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经过复习之后,看着书与课本能知道每个知识点讲的是什么,但是脱离了书籍之后,用考试来考察时,学生则表示很熟悉,好像就在脑子里,但就是写不出来,这说明了学生基础不牢靠,没有重视记忆背诵,而自己在教学中偏重于讲解,没有及时检查学生的背诵状况。

基础知识都掌握不了,遑论更高层次的自我归纳概括,因此接下来要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背诵。

②课堂练习与平时测验相结合考试中学生的答题过程,启示我要注意平时对学生答题能力的培养,虽然有作业本和精练案,但是这样的作业量对学生考试来说,还远远不够,自己应当注重在每节课复习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用微试卷进行当堂练,这个做法自己既然想出来了,今后要合理设计,力争每节课都用上,既能巩固学生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高三摸底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摸底考试政治试卷分析

高三摸底考试政治试卷分析卫婷一、总体评价这次高三摸底考试的政治试题依循教学大纲,重点考察了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套试题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满分100分,第Ⅰ卷为客观题,由24个选择题组成,共占48分,其中1-15为经济生活题,其余为政治生活,第Ⅱ卷为主观题,包括4个非选择题,占52分。

其中25.26为经济生活题,其余为政治生活. 总体难度比高考题难度稍低。

二、试题特点⑴注重基础性。

命题重视知识考察的基础性和主干性。

例如,试卷的第1、2、价格和价值的关系,强调什么是价值以及由什么决定.第5题资源配置,第六题正确的消费观,8题分配制度,16题公民的政治参与,17,21考政府的性质和职能,22题宗教政策,23主权的重要性,24我国的外交政策等就体现了这一点.⑵关注时代性。

根据国内外等一些重要事件来组织命题,如3-6题.26题则以节能减排为背景, 14-15经济危机为背景,27题舟曲地震,28世博会等就体现了这一点。

⑶体现生活性。

本套试卷能较好的体现这一点,如5.25题考水电价调节, 9-11以毒豆事件为材料,16.17关于博客,28上海市市民如何为世博做贡献等⑷注意知识覆盖面.整套试卷每一单元都有题量,既有客观性试题,也有主观性试题,这样的命题方式促使学生全面掌握书本知识,夯实基础三、试卷分析第一大题为单项选择题,共24小题,48分.选择题的总体难度较适中,但从学生的答卷情况来看,由于学生对书本中的基本的重要的知识点缺乏灵活的记忆和理解,造成学生的错误集中在第4,5,11,19,20,22,小题上.另外,12-15以及18题是10年高考原题,学生对高考题难度把握还是不够错误角集中,也是失分的重要原因。

同时,11,14,15,21需要学生抓住问题的设问主体来回答,超出范围的就会错选.还有7,21是以前做过的原题学生失分也很严重,说明我平时落实还是不够好.该大题基本采取以材料作为背景出题答题,这样的命题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关心时事政治,能够运用所学的书本理论知识,灵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高三二模政治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政治科试卷质量分析

高三二模政治科试卷质量分析本次市二模文综政治试题,难易适中,注重能力,设问灵活,综合性强,富有时代气息。

一,试题分析第一部分为选择题,从第12~23题。

第12题属于计算题,考查流通中的货币量公式,物价问题。

第13题考查宏观调控和企业经营。

第14题考查宏观调控中的经济法律手段。

第15题考查我国对外开放的成就。

第16题考查立法问题。

第17题考查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第18题考查国际关系及时代主题。

第19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论。

第20题考查价值判断具有主体差异性。

第21题考查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第22题考查联系观点。

第23题考查实践的作用及人生价值的实现。

试题的特点是灵活,迷惑性较强,没有一定的基础功底是较难答对的。

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包括第38、39题。

第38题,第1问考查用唯物辨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对社会管理创新的认识。

第2问是一个政治生活题目,以辨析的形式考查政府,党,公民,居委会等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39题,第1问,第2问都是考查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政府的主导,需要发挥企业的作用。

这两道题学生答得不是太得心应手,而且有的学生把它答成了政治生活题。

第3问谈文化发展的意义,这道题学生相对答的不错,只要紧扣材料基本没有什么大问题。

二,今后备考建议1、进一步夯实基础,查漏补缺,构建知识体系。

2、对容易混崤的知识点要加以辨别。

3、关注时政热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4、继续关注不同类型的计算题的练习。

5、注意培养学生答题的规范性。

6、课堂教学要注意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和优化。

7、强化训练,提高答题技能。

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
一、前言
为了更好地提升高三政治模拟考试的质量,我们针对本次模拟考试进行了全面的质量分析。

本分析报告将详细阐述考试的质量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考试质量分析
1. 试卷结构分析
本次模拟考试试卷分为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符合高考政治考试的要求。

2. 试题难度分析
通过对试题难度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考试的试题难度适中,符合高三学生的学习水平。

3. 试题内容分析
本次试题内容涵盖了高中政治课本的各个知识点,重点突出,难易搭配合理。

4. 答题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在选择题和简答题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论述题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改进措施
1. 强化论述题训练
针对学生在论述题方面的不足,我们将加强论述题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们将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政治理论知识。

3. 增加模拟考试的频率
我们将增加模拟考试的频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考的考试节奏和环境。

四、总结
通过本次高三政治模拟考试质量分析,我们得出了试卷质量较好,但学生在论述题方面有待提高的结论。

我们将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高三政治模拟考试的质量。

对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摸底考试)试卷分析 (政治部分)

对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摸底考试)试卷分析 (政治部分)

对浙江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摸底考试)试卷分析(政治部分)一、对试卷的简要评价试卷命题作风稳健、朴实、规范、贴近教学实际;试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符合高考要求。

表现在:3.试题不偏不怪,重在能力考查;4.试题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特点浓;5.试题答案设置考虑慎密,能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要求较高。

二、对命题的建议1.建议非选择题的每一个小问题后面注明小题分值;2.答题卷留空可多一些;3.第40题的材料一形式简洁、漂亮,但与答案的关联度不是很高(如不用学生或许也能作答)。

材料反映的是城乡居民对公共文化实施的满意度有差异,这并不一定能说明我国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与城市有较大差距。

4.第41题第1小题的设问语句欠通畅,若能改为“如何理解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失误所导致?”或许更好些。

三、对政治主观题的简要分析第40题【典型错误】第1 小问:1.偏离试题要求:试题要求用《政治生活》的知识作答,但有部分学生用了《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

2.审题不清:(1)不少考生就事论事,从重视“村落文化宫”建设的意义、创办“村落文化宫”对新农村建设有什么好处、作用中寻找理由,而没有从设问所要求的“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村落文化宫’中寻找理由。

即学生更多地是从“重要性”上去作答,而没从“必要性”上去答,;(2)设问要求用党和政府两个角度做答,但大部分学生可能不清楚“市委”的性质而只从政府角度回答,或党政不分,笼统回答,有的学生能从党和政府两方面回答,但把党和政府的知识混淆。

3.对政府职能不能具体化,只笼统的回答政府要履行职能。

或者对政府职能表述不规范,如把“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表述为“加强基础设施服务与管理职能”“建立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职能”等。

4.知识术语表述不规范,不精准,不完整,比较随意,口语化。

第2小问:1.由于审题不清导致答题不完整,漏点失分。

本题要求回答该市“村落文化宫”的建设以及所产生的变化蕴涵的《文化生活》的道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模拟考试文综政治试题试卷分析2019-07-02
一、试题分析
本套试题以高考仿真形式出现,体现了命题人的良苦用心。

试题共分Ⅰ卷Ⅱ卷两部分,其中,第Ⅰ卷选择题共35个题,Ⅱ卷共4个小题。

其中政治科试题分布在24至35小题,其中,24至27 以经济学为主,28至31以哲学为主,32至35以政治常识为主。

Ⅱ卷部分第38题共4问,分别以经济、哲学、政治三大部分来考查学生,四大问考查了当前热点与大纲知识点的融洽。

第39题以地、史、政综合为主。

命题形式与2009年考试大纲要求一致,难易适中,结构科学,针对性强。

基本考查了大纲及今年热门考点。

其中第24题既考查了货币流通量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简单的计算能力,第31题漫画题以金融危机为背景,考查了唯物辩证法道理,试题角度较好。

二、试卷分析
通过阅卷,可以看出学生的答题优缺共存,值得师生以后教学中的共同关注。

(一)优点
大部分同学经过各校多轮考练,已基本掌握了答题技巧。

卷面较为规范,无大面积涂改,书写潦草等现象,学生基本上杜绝了空白卷现象。

(二)缺点
1、部分同学基础知识掌握仍较差
在阅卷中,发现一小部分同学到目前为止仍分不清哲学的几大板块,有个别同学甚至分不清经济、哲学、政治大板块。

例如:第38题第二问要求用经济学分析为什么需要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本题就较好地把握了当前热点,但有的同学却在观点中大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

2、答题思路不清,原理不全。

政治学科除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外,还要考查学生的材料提取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许多同学无法从材料中分析出命题人意图,有同学看到了命题人意图,却无法答全原理,导致失分。

例如,第39题第(7)问要求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海峡“三通”的过程,但部分同学想不起发展有哪些观点。

三、复习建议
1、强化基础,重视技巧
基础知识记忆是同学得分的关键,高考前的文综复习,要注重课本黑体字,注意考过的试题再复习,应以基础为主,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答题技巧。

例如:一定要先写原理,再写方法论,后联系材料。

先审材料,再审问题,后圈定大板块,做到心中有数再动笔。

同时,在答题中要保持心理平和,减少非知识性错误。

2、注重书写的'规范化
文科学生书写好坏,直接会影响自己的得分情况,学生在答题时一定要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3、关注近两年高考题的答题模式
高考试题是质量较高的试题,可以作为学生答卷的最佳范例,通过做高考试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答题习惯,提高得分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