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银行数据管理方案计划办法
银行信贷数据标准管理(暂行)办法模版
银行信贷数据标准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根据信贷管理数据标准的要求,信贷系统数据信息要素增加了部分统计口径,信贷调查收集的资料亦相应的增加了调查内容,对信贷系统中的信息、数据要素录入亦提高了录入标准,对数据化标准的管理亦提出了要求。
第一条数据化标准对数据源要求按照信贷系统客户基本资料的数据量进行尽职调查,调查必须以反映真实数据、反映企业真实情况、及时反映企业信息变动情况、准确反映企业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原则进行调查及在信贷系统数据的补录。
第二条信贷人员对数据要素要及时进行维护,出现维护信息变动的要及时修改,并提交至相关部门进行备案。
第二章对公客户基本信息要素的要求第三条按照信贷管理系统中客户基本信息项要素要求,其中*号项为数据的必填项,信贷调查人员要对*号项进行尽职调查,保证*号项的要素务必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
第四条对部分无*号的项目亦要进行详实调查,如:企业资质信息、企业股东信息、企业财报、企业关联信息、企业股权信息、企业高管人员信息等,对以上信息信贷人员亦要进行尽职调查,并如实对要素进行填报。
第五条客户基本信息规范性说明开户信息部分。
客户标识:按照客户与我行的关系进行维护,贷款开户时为了行内业务正常使用,请将数据标识中的四项全部复选并进行维护。
客户名称:按照账户管理要求,对客户名称务必填写该企业的全称。
证件号:以该客户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号为标准进行填报,格式为XXXXXXXX-X,按照该格式填写,企业使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的,取代码证第 9 位至第xx位为组机制机构代码证号进行填写并且在最后一位前加‚-‛进行分割。
客户细分类型:以该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标准按照下拉菜单中选项为借款人性质:按照客户实际情况进行填写,标准以下拉菜单中选项为准,不确定的选择其他。
第六条客户基本信息规范性说明客户信息部分。
行政区划号:以客户所在地为标准进行填写,填写以复选菜单中进行选择。
企业规模:以企业规模的规范性文件进行认定,并进行填报,以该选项下拉菜单中的选项为标准进行填报,不属于企业的选择‚其他‛。
金融机构数据管理方案
金融机构数据管理方案聚焦组织架构、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从更高层面加强数据治理协调,建立了适应本单位业务实际的数据治理、监管统计业务制度,规范数据报送的组织管理、部门职责、协调和监督检查机制,落实数据质量责任,提升监管数据质量和数据治理的有效性。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数据管理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建立了组织机构健全、职责边界清晰的数据治理架构。
一是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负责数据治理各环节的规划、管理、协调、组织和监督,明确议事规则,审议数据治理有关事项。
数据治理委员会下设数据治理小组,由各部门业务骨干组成,负责跟踪本业务/系统的数据标准的校对、数据质量的整改、数据资产的梳理、数据分析体系的搭建等工作,加速构建数据治理体系,推动数据应用。
二是设立一级管理部门数据管理部,负责牵头全局数据治理工作,实施数据治理体系建设,协调落实数据管理运行机制,组织推动数据在经营管理流程中发挥主要作用;通过搭建、完善数据治理及统计管理制度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建立了自上而下、协调一致的工作机制。
三是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治理沟通机制,提升数据管理能力。
定期组织业务部门数据治理骨干参与数据治理相关培训、峰会,掌握数据管理相关知识技能,提高各部门内部数据管理能力,提升数据资产意识,构建数据文化。
定期对监管统计工作人员进行专项培训,培训的内容、方式和频度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
四是强化审计监督,实现数据治理自我核查。
实行数据治理审计常态化,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式,审查评价数据治理自我评估的适当性和有效性。
审计部每年针对数据全生命周期各个数据处理活动定期形成数据治理审计报告,站在客观公正角度,识别本单位数据治理及统计报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数据治理管控体系,提高数据质量,充分发挥数据价值,提升本单位经营管理水平。
二、完善制度体系,精细数据管理相继制定《统计管理办法》、《数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数据标准管理办法》、《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等,搭建一套符合自身特色的统计管理制度体系。
银行数据管理规定模版
银行数据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数据管理行为,确保cc银行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防止因敏感数据外泄而造成损失,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谓数据是指cc银行信息系统中所保存的信息。
第三条cc银行信息系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均须按照本规定中的内容和流程严格执行。
第二章岗位职责第四条系统安全员负责制定全行数据管理策略,负责恢复、抽检、清理、销毁等日常操作,负责监督其他人员的数据操作,定期检查和评估数据处理流程。
第五条运行维护人员负责采集、存储、传输、分发、备份等操作,操作必须双人复核。
第六条系统管理员负责数据的处理,保证处理的正确性。
第三章安全等级第七条按照数据泄露对我行生产经营、内部制衡关系及社会公众造成的影响,将信息系统数据划分为四个等级:(1)一级:对我行生产经营有重大影响,丢失或泄露后严重影响我行形象,降低我行竞争力,或严重影响社会公众的数据(如客户信息、交易信息等);(2)二级:对我行生产经营有较大影响,丢失或泄露后影响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但不会对社会公众造成影响的数据(如财务信息、统计信息);(3)三级:对我行生产经营有一定影响,丢失或泄露后对我行生产效率或内部制衡关系有影响的数据(如各营业机构营销数据、日志信息、配置信息等);(4)四级:内部员工可以知晓,丢失或泄露后对我行造成很小影响(操作手册、制度规范等)。
第四章数据的备份第八条备份策略需要结合日常系统运行情况制定。
按数据备份时机和保存期限不同,数据备份策略包含定期备份(包括日常备份、月(年)度备份、特殊日备份等)、非定期备份(包括变更前备份、版本升级备份);按照备份数据的保存期限可分为短期(1年以内)、中长期(1年以上、5年以内)和长期(5年以上)等。
第九条根据系统性能、存储容量、数据量增长速度、备份方式、存储介质等因素,数据备份策略应包括应用名称、备份内容、备份时间、备份周期、存储介质、保存期限、是否需异地备份等内容。
第十条关键应用系统应按照灾备等级要求实施异地备份或保存。
广东某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数字金融篇)
广东某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数字金融篇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关于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发展,结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关于银行业保险业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广东证监局《推动做好“五篇大文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等工作要求,加快金融智能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改革创新,积极参与并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特制定广东某银行落实五篇大文章实施方案-数字金融篇。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金融数字化转型、产业数字金融和数据要素价值开发,推动数字化转型从系统化向数字化再向智能化方向迈进,健全数字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数字化金融业务模式和渠道服务,构建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不断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二)工作原则坚持战略定位。
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禀赋,发挥品牌、地缘、客群等优势长板,实现对地方政府发展战略、产业升级需求、城乡客户拓展等层面的深度价值挖潜,形成清晰、全面、一体化、可执行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体系,不断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深化金融服务渗透率,提升自身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能力,构筑高质量发展能力。
统筹协调推进。
统筹协调零售、对公、风控等业务运用层面;数据治理、数据平台搭建等基础架构层面及数据应用的联动推进;统筹协调自身数字化转型、金融支持产业数字化以及数字资产价值挖掘的联动推进,在实现自身运营、决策、风控等数字化经营体系构建的同时提升金融服务产业智能化和数字资产化的水平和能力。
积极探索创新。
通过数字化技术持续探索客群拓展、客户管理、产品、营销渠道、人员管理和绩效考核方面创新;在数据要素价值探索领域,先行先试,加强对数据要素市场的研究,跟进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交易市场及数据知识产权的发展进展,适时做好数字资产化产品创新。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实施方案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实施方案一、背景银行是现代社会中重要的金融机构之一,其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由于银行业务涉及到大量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所以在业务数据管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特别是在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方面,一些银行会存在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等问题,这不仅影响银行的正常运营,也极易引发各类金融风险。
为了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并维护金融市场的平稳,国家对银行的监管力度也在逐渐加强,对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各银行应当加强对监管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制定符合国家标准的管理方案,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提高监管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证银行数据质量处于良好水平。
二、制定标准的目的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的制定,旨在建立标准的数据管理方法,提高银行监管统计数据的质量,保障银行的稳健运营。
具体的目的包括:1.明确银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管理要求和标准,保障数据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规范银行监管统计数据采集、传输、验证等流程,提高数据收集和处理的效率。
3.加强对银行监管统计数据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质量问题,遏制金融风险的发生。
4.建立完善的数据报送和反馈机制,加强银行和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三、标准制定的原则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的制定,应以以下原则为基础:1.科学合理。
标准制定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金融行业惯例,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2.综合全面。
标准制定应当全面覆盖银行监管统计数据采集、传输、验证、处理、汇总以及数据报送等各个环节。
3.风险导向。
标准制定应当注重对数据异常风险、操作风险等关键风险的分析和管理。
4.灵活适应。
标准制定应当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根据银行内部业务调整和外部市场变化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四、标准内容1.数据采集方案银行应当通过技术手段或人工方式及时、准确地采集监管统计数据,并制定相应的数据来源和采集周期。
银行数据备份管理制度
银行数据备份管理制度为规范备份管理工作,合理存储历史数据及保证数据的安全性,防止因硬件故障、意外断电、病毒等因素造成数据的丢失,保障长葛轩辕村镇银行(以下简称我行)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订本管理制度.本制度适用范围为我行所有数据的备份管理工作。
一管理流程(一)所有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均由我行综合部负责数据管理和备份。
(二)根据我行情况将数据分为一般数据和重要数据两种.一般数据主要指:个人或部门的各种信息及办公文档、电子邮件、人事档案、考勤管理、监控数据等。
重要数据主要包括:财务数据、贷户信息、文件、服务器数据等.(三)一般数据由各部门每月自行备份,部门经理负责整理归档后存入移动硬盘进行备份。
(四)重要数据由综合部负责保存至档案室(加),具体细则如下:1。
财务部每月底将当月电子账、表格等数据统一整理保存。
2.财务数据、定稿的文件、贷户信息在每月底前,由各部门及时备份.(五)当服务器、交换机及其他系统主要设备配置更新变动,以及服务器应用系统、软件修改后均要在改动当天进行备份。
(六)备份数据所使用的硬盘、光盘等均由综合部提供,当硬盘故障时应及时联系维修或购买,确保备份工作的正常进行。
(七) 如遇网络攻击或病毒感染等突发事件,各部门应积极配合综合部(改为电子银行部)进行处理,同时将情况记录到备份档案中。
(八) 各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执行我行规定,如发现不及时备份、故意隐瞒资料或没有及时执行备份任务的,将进行严肃处理。
二备份介质的存放和管理(一) 所有备份介质一律不准外借,不准流出公司,任何人员不得擅自取用,若要取用需经总经理或执行董事批准,并填写《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
借用人员使用完介质后,应立即归还.由备份管理员检查,确认介质完好。
备份管理人员及借用人员须分别在《备份介质借用登记表》上签字确认介质归还。
(二) 备份介质要每半年进行检查,以确认介质能否继续使用、备份内容是否正确。
一旦发现介质损坏,应立即更换,并对损坏介质进行销毁处理。
银行数据标准管理办法
XX数据标准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我行数据标准管理工作,明确管理职责,推动数据标准在业务领域和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我行整体业务运行和管理效率,提升IT实施能力,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及分支机构所有与数据标准有关的管理活动,包括数据标准的制定、评审、发布、执行、变更及复审等工作。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数据标准,是指针对我行各种重要数据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以确保这些重要数据在全行内外共同使用和交换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是实施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的重要基础。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重要数据,是指我行跨业务部门或跨系统多处使用的数据。
第五条数据标准按照数据加工程度划分为基础类数据标准和分析类数据标准两大类型,本办法主要针对基础类数据标准。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基础类数据,是指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共同业务特征的基础性数据,可进一步划分为不同的数据主题,包括客户、产品、协议、交易、资产、财务、地址、组织、渠道、营销十个数据主题。
第七条数据标准内容可以划分为业务和技术两部分:(一)业务规范是指从业务层面对数据的统一定义,包括数据项的业务涵义和数据项处理加工的业务规则等;(二)技术规范是指从技术实现层面对数据的统一规范和定义,包括字段长度、数据格式等。
第八条XX银行数据标准制定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业务为导向。
基于我行实际业务情况制定数据标准,并根据业务需求分阶段推进制定工作。
(二)全面性及完整性。
数据标准立足于我行整体业务架构,覆盖未来所有经营范围内的相关业务。
(三)前瞻性及科学性。
既满足现阶段业务需求,更应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考虑未来我行业务类型逐步发展所带来的数据标准需求。
(四)遵循外部标准。
充分遵循各类成熟的外部标准,并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金融行业标准、监管报送要求的顺序进行采纳。
第九条我行数据标准信息项及代码的选择遵循以下准入原则:(一)已有的内外部成文规范纳入数据标准,包括:行业、国家或国际组织正式发布的数据标准;监管部门管理指引、监管统计规范等已经明确提出要求的相关数据规范;行内已经发文进行明确的相关数据规范。
整理银行资料工作计划
整理银行资料工作计划
1. 收集并整理所有银行账户资料,包括账户号码、持有人姓名、开户日期、账户类型等重要信息。
2. 确保每份资料都准确无误,并对照银行账单进行核对。
3. 将资料按照账户类型进行分类,如储蓄账户、支票账户、信用卡账户等。
4. 创建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两份备份,以防止资料丢失或损坏。
5. 将整理好的银行资料存档妥善,确保易于查找和管理。
6. 如果发现任何资料缺失或错误,及时与银行联系并进行修正。
7. 定期更新资料,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XX银行数据治理建设方案
XX银行数据治理建设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产之一、数据治理作为数据管理的一部分,是指通过规划、组织、执行和监督来确保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合规、质量和安全。
XX银行作为一家大型银行,在日常运营中产生了大量的数据,对数据的管理和治理具有极高的需求。
二、目标和原则1.数据合规:确保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符合法律法规和行业合规要求。
2.数据质量: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一致性,增加数据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数据安全:保护数据的机密性、一致性和可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未经授权的访问。
4.数据共享:促进数据在不同部门之间的共享与交流,提高数据的效用和增值。
5.数据价值最大化:通过对数据的管理和治理,实现数据的最大化利用,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持。
三、关键步骤与措施1.数据管理规划(1)制定数据治理策略:明确数据治理的目标和原则,以及数据治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2)建立数据资产清单:对全行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归档,形成数据资产清单。
(3)制定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对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使用进行流程化规划,确保数据的合规和质量。
2.数据质量管理(1)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和指标:明确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和一致性的评估标准和指标。
(2)建立数据质量监控机制:通过数据质量检查、异常报警和持续改进等方式,监控数据质量的变化和趋势。
(3)建立数据质量治理流程:明确数据质量发现和处理的流程和责任,确保数据质量的持续改进。
3.数据安全管理(1)建立数据安全策略:制定数据安全的目标、策略和措施,明确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2)建立数据访问权限控制机制:通过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和审计等方式,确保数据的合法访问和使用。
(3)建立数据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制定数据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提高数据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处理效率。
4.数据共享与交流(1)建设数据共享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共享平台,提供数据集成、共享和交流的功能。
银行数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
**银行数据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数据管理工作,提高我行数据质量,确保数据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特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相关概念应用系统,是按照信息一体化的要求,用于处理我行经营管理的应用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客户交易类系统、业务管理类系统、管理信息类系统、技术保障类系统等。
数据是指**银行实施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电子数据。
数据质量是指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以及准确性。
第三条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统一规范原则。
各类应用系统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应符合各自应用系统所要求的数据标准。
(二)全程监控原则。
建立数据从采集、审核、处理到维护的全过程监控体系,重点把好数据的采集录入关,确保各类应用系统数据真实、准确、完整。
(三)层级考核原则。
总、分行对各自直接下属单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考核,奖优罚劣。
第二章部门分工及职责第四条总行合规部是全行数据质量管理的牵头部门,主要负责:(一)、制定全行的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二)、对各应用系统管理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考核、监督(三)、根据需要,参与对全行各应用系统数据质量管理的检查监督(四)、对违反数据质量管理规定,造成数据错误、失真、延误、漏填等违规行为进行问责(五)、向高管层报告我行数据质量管理执行情况第五条总行各部门是应用系统的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各自的应用系统,是本应用系统数据质量的主责任人,主要负责:(一)、贯彻落实总行制定的数据质量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二)、制定本应用系统录入、维护、审核的基本标准和规范性要求,并适时开展检查监督,保障数据管理符合规范性要求;(三)、制定本单位的数据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定期对本级数据质量评估分析,及时解决数据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四)、指导、监督系统使用部门或相关岗位的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督查对错误数据进行更正和清理的情况;(五)、制定本应用系统数据质量的考核标准和评分体系,按时对应用系统使用部门的数据质量进行考核;(六)、提交本应用系统数据质量管理报告;(七)、负责本职责范围内的数据采集、录入和审核工作。
银行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模版
银行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信息系统数据安全管理工作,保持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根据《银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名词定义。
(一)数据是指与本行信息系统相关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接收、存储、处理和生成的数据。
(二)数据管理工作包括数据的下载、使用、保存、传输、销毁、非计划性修改等内容。
(三)数据非计划性修改是指由于系统缺陷、用户操作错误、数据移植错误等原因造成的数据错误,但应用系统未提供相应修复功能而需要通过操作系统命令或数据库命令等特殊手段对数据直接进行后台修改的操作。
第三条数据安全管理策略为按需申请、审慎审核;数据使用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职责第四条数据管理相关部门分别为数据使用部门、数据业务主管部门、数据技术管理部门、数据风险管理部门。
数据使用部门为总行各部室及各级分支机构等数据需求部门;数据业务主管部门为承担数据所有者职责的各业务管理部门;数据技术管理部门为信息技术部门;数据风险管理部门为风险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
第五条数据使用部门职责包括:(一)负责提出数据下载、非计划性修改等的使用申请。
(二)负责数据传输交接后数据存储及使用的安全。
(三)负责数据传输交接后数据的保密和销毁,完成数据使用完毕的数据销毁操作。
(四)负责制定并验证数据下载、非计划性修改等使用申请的业务方案。
第六条数据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包括:(一)负责审核本部门或本条线提交的数据使用申请。
(二)负责审核数据使用部门提出数据下载、非计划性修改等使用申请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三)负责审核数据下载、非计划性修改等使用申请的业务方案。
第七条数据技术管理部门职责包括:(一)按照数据下载、非计划性修改等使用申请内容,制定技术方案(包括脱敏方案)或操作步骤,并负责实施。
(二)负责审核数据使用部门提出数据下载、非计划性修改等技术方案(包括脱敏方案)或操作步骤对生产运行的影响。
银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范文(三篇)
银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分析随着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银行业务的繁杂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加,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市场的需求。
为了提高银行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推进标准化管理。
银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将有助于规范银行内部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减少风险,提升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
二、目标设定本方案的实施目标是建立健全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以规范银行各项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效率和管理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1. 建立完善的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各项业务按照规定程序进行;2. 提升员工的标准化管理意识,强化执行力,减少管理漏洞和风险;3. 优化业务流程,缩短办事时间,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4. 加强对标准化管理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三、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 制定银行标准化管理制度,明确各项业务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2. 建立标准化管理培训体系,定期组织员工培训,提升标准化管理意识和执行力;3. 设立标准化管理考核机制,对各部门和个人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4. 推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业务流程的全面监控和自动化管理;5. 设立标准化管理专职机构,负责标准化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四、实施效果评估为了确保银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有效性和良好运行,我们将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体包括:1. 对标准化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2. 对员工标准化管理意识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和评估;3. 对业务流程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4. 对风险防控和服务质量方面的改进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五、总结银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工程。
我们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目标,不断完善和提升标准化管理工作,促进银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银行标准化管理实施方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为银行业务的规范化、高效化和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xx银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xx总发〔xx〕259号,xx年11月26日印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系统数据、业务数据在存储、传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保证业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同时规范信息数据的申请及使用管理,防止银行业务数据、客户隐私、信息科技技术资料等被不当使用或外泄,保证银行信息资产的安全,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xx银行科技部所有系统数据和业务数据的安全管理,以及科技部对业务部门及外部机构提供信息系统中存放的业务数据信息等的管理流程。
第三条本办法中的数据是指xx银行银行生产和办公系统运行时产生的业务数据、系统数据、应用数据和网络参数等各类各种配置数据,如权限设置、存储分配、网络地址、硬件配置及其它系统配置参数等。
业务数据主要包括xx银行各业务系统的用户数据、业务数据、统计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
第四条数据管理对象是指数据备份、恢复、保管、抽检、使用、清理、转存和销毁的管理过程。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科技部分管领导在数据安全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审批业务部门提交的信息科技数据申请单;(二)负责指定科技部相关科室审核具体需求的适当性;(三)负责对科技部提供的数据及资料进行最终审批。
第六条风险管理部在数据安全管理中负责外部机构数据需求管理。
第七条科技部在数据安全管理中的职责:(一)软件开发员和应用管理员在数据安全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在数据存储阶段保证数据完整性、保密性,并在数据安全管理中实现;2、负责审核业务部门数据需求的合理性;3、指定资料提供受理人;4、负责确定数据与资料的提交方式;5、按需要对数据进行脱敏处理。
(二)数据提供受理人的主要职责:负责按信息科技数据申请单完成数据准备。
(三)信息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审核最终的提供资料符合银行安全规定。
第八条数据用户负责在使用数据阶段,按管理办法的数据信息资产管理要求,合理使用数据。
第九条数据申请人在数据安全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填写信息科技数据申请单;(二)负责按照实际工作需要,整理详细需求清单;(三)负责按照银行信息安全管理要求,规范保管和使用获取的数据和资料。
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数据管理服务
商业银行如何进行数据管理服务关键信息项1、数据管理服务的目标与范围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数据管理服务的责任与义务商业银行的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服务提供商的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措施安全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隐私保护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数据质量评估标准与流程评估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估流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数据存储与备份策略存储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份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数据访问权限与控制机制权限分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服务费用与支付方式费用计算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支付时间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服务水平协议(SLA)与违约责任SLA 指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违约责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 引言本协议旨在规范商业银行在进行数据管理服务时的各项要求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以支持商业银行的业务运营和决策制定。
111 数据管理服务的目标与范围1111 目标商业银行进行数据管理服务的首要目标是实现数据的高效整合、分析和利用,为业务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具体目标包括但不限于:提高数据质量,减少数据错误和不一致性。
银行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办法模版
xxx村镇银行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我行业务发展及管理变革要求,全面满足监管机关及外部信息披露数据需要,持续提升我行信贷业务数据质量,有效增强数据对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根据中国银监会《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xxx村镇银行统计制度(试行)》和《xxx村镇银行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贷数据质量”是指记录在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反映我行信贷业务经营事实的业务数据以及我行正式编制的信贷业务统计报表的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
对于暂时未纳入我行信贷业务统计报表的手工信贷数据,适用本办法的相关规定。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信贷数据”,包括表内信贷业务数据和表外信贷业务数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数据管理部门”,是指对记录在我行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贷业务数据负管理责任的部门;本办法所称“数据使用部门”,是指在日常信贷数据统计分析应用和对外报送数据过程中,使用相关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信贷数据的部门。
第五条本办法适用于xxx村镇银行对口的银监会监管统计、人行金融统计以及xxx村镇银行日常信贷数据的统计管理工作。
第二章管理目标第六条我行数据质量管理的总体目标是“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标准统一、流程规范、结果可靠”。
组织健全是指总行、支行信贷数据质量管理组织架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到位;制度完善是指总行、支行共同建立起完整的信贷数据质量管理制度体系;标准统一是指各项数据符合内外部数据标准要求;流程规范是指建立规范的数据质量问题发现、报告、整改和反馈流程;结果可靠是指达成我行各信贷业务相关系统产出或经再加工处理的数据真实可用。
第三章管理对象第七条我行信贷数据质量管理遵循“抓因促果”的原则,对影响数据质量的各个相关环节和要素实施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业务系统基础信息、重要事项、基础报表和其他等。
第八条业务系统基础信息是指记录在我行计算机系统内的各个信贷业务系统采录的原始信息和再加工的衍生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信息、产品信息、业务信息、管理信息和公共参数等。
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实施方案
contents •引言•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标准•实施方案•关键措施•实施步骤和时间计划•资源需求和保障措施•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目录01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是确保银行业务合规性和风险可控性的重要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监管统计数据的质量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不准确、不完整、不及时等,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
背景介绍目的和意义02详细描述数据准确性标准要求银行在采集、整理、报送监管统计数据过程中,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即数据应符合客观实际情况,无虚假、误导性信息。
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详细描述03建立专门的数据质量管理团队该团队应具备数据质量管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全面负责数据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清晰的数据质量管理职责分工,确保所有相关部门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共同参与数据质量管理工作。
建立数据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制定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数据质量管理制度制定数据质量标准建立数据质量流程强化数据质量培训和宣传加强数据质量培训定期为相关人员提供数据质量培训,提高其对数据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和数据质量管理的技能。
加强数据质量宣传通过内部网站、宣传册等多种渠道,宣传数据质量管理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全行员工对数据质量的重视程度。
实施数据质量监控和检查实施数据质量实时监控加强数据质量定期检查将数据质量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数据质量情况进行考核。
建立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数据质量优秀的部门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部门和个人进行问责和处理。
建立数据质量考核机制建立数据质量考核和奖惩机制VS04重视数据质量文化建设提高对数据质量的认识建立数据质量文化加强数据治理和数据质量管理能力建设完善数据治理体系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引入先进技术银行应积极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提高数据采集、处理、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智慧银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银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一、智慧银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概述
智慧银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是指将银行营运环境中各类信息互通和整合,以实现整体金融业务支撑的技术服务平台。
它为金融业务构建统一的数据治理体系、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架构,实现金融数据的安全交互和资源整合,推动银行开放、智能化和整合的转型发展。
二、智慧银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具体内容
1、建立基于安全性的数据治理体系,并根据银行的业务流程实施PCIDSS大数据安全技术,保证数据的安全运营,为智能客户经理、智能回访系统、大数据安全分析等提供保障。
2、搭建数据存储架构,以实现多维度的数据管理,比如实现数据备份、灾备、数据复位、数据联机处理等功能。
3、建立多样化的数据管理架构,支持消息总线、业务流程缓存、数据建模、数据清洗等功能。
4、提供可定制化的数据管理服务,以满足银行业务可视化分析、智能化金融预测与决策等功能需求。
5、设计完善的数据安全监控体系,实时监控系统日志,及时发现异常,以实现银行数据安全有效保护。
三、智慧银行一体化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银行数据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我行经营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贯彻执行数据管理体系规划,规范数据管理和具体实施流程,加强各级经营管理机构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树立和发挥数据的资产价值,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我行企业数据架构管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主数据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数据基础平台管理、数据应用以及数据需求与规划管理共十项数据管理领域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本办法所指数据是在我行经营管理和日常操作中通过计算机系统形成和存储的数据,可以分为内部数据和外部数据,内部数据指我行业务运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外部数据指从我行以外的来源取得的数据。
第四条我行数据管理体系建设的总体方针如下:(一)提供可用、可信数据,打造可靠的应用基础。
(二)围绕数据应用、价值呈现推动数据管理建设。
(三)以高效的应用服务能力,支持全行业务发展和创新。
第五条本办法是指导全行数据管理活动的纲领,是建立、完善和落实数据管理体系的基础,我行数据管理制度和细则都应在本办法规定的基础上制定。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六条数据管理组织架构是通过建立与全行数据管理和应用工作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岗位,并明确各层级权责,保持内部沟通顺畅,确保全行数据管理战略的实施。
我行数据管理组织的构成分为三个层次,自上而下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协调层以及执行层。
第七条数据管理决策层是全行数据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组成。
信息科技指导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批全行数据管理整体方针和策略。
(二)定期听取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对数据管理工作的汇报。
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包括:(一)审议数据战略目标和策略、体系规划、政策制度以及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
(二)统筹资源,协调解决数据管理领域重大事项。
(三)对全行数据管理工作进行监督评价。
第八条数据管理协调层是数据管理各领域工作的直接领导与组织部门,设立数据管理领导小组及秘书。
数据管理领导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一人,及小组成员若干。
组长由信息科技部负责人担任,副组长由资产负债管理部负责人担任;小组成员由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电子银行中心、公司银行部、个人银行部、小微企业银行部、小企业信贷中心、信贷监控部、评审部、国际业务部、票据业务部、资金部、信用卡部、财务部、会计结算部、风险管理部、资产管理部、稽核部、合规部、人力资源部和运营管理部负责人担任。
数据管理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负责组织各领域业务专家、总行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开展数据管理相关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数据质量管理、数据标准管理等方面内容;协调并推进数据管理相关工作并监督落实,发布数据管理相关文件并向上汇报。
(二)针对特殊任务组建专项小组并予以指导。
(三)对于数据管理领域的重大事项,由数据管理领导小组决定是否上报信息科技管理委员会进行审议。
数据管理领导小组秘书由数据管理领导小组任命,可由数据质量管理岗相关人员兼任。
其主要职责包括:负责全行数据管理的日常事务的组织协调,组织召开数据管理相关各类会议等。
第九条数据管理执行层负责全行数据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设立数据管理执行组。
数据管理执行组由总行各部门数据质量管理岗、数据架构管理岗、数据需求管理岗、数据管理岗的任职人员组成。
其中,数据质量管理岗、数据架构管理岗、数据需求管理岗由信息科技条线一部三中心委派人员担任;数据管理岗由总行各部门委派人员担任,且应至少确保一名在职员工担任或兼任,部门应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部、软件开发中心、数据中心、电子银行中心、公司银行部、个人银行部、小微企业银行部、小企业信贷中心、信贷监控部、评审部、国际业务部、票据业务部、资金部、信用卡部、财务部、会计结算部、风险管理部、资产管理部、稽核部、合规部、人力资源部和运营管理部。
数据管理执行组的主要职责包括:(一)数据质量管理岗、数据架构管理岗和数据需求管理岗负责各项具体工作的推进,包括制定和完善数据管理各个领域的专项工作规章制度和流程,指导推进各部门、分支行数据管理工作,数据管理相关项目的立项和验收,以及数据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及系统管理。
(二)总行各部门数据管理岗代表本部门长期参与数据管理工作,负责整理和反馈数据标准、质量等相关工作需求,在部门内部宣传和提高数据管理意识。
各分支机构参与数据管理执行工作,履行数据管理相关职责,主要负责按照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要求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维护工作,并按照各项数据标准与数据管控制度开展本机构数据管理工作。
数据管理执行组中各岗位人员的变动及调整,需报数据管理领导小组批准。
第三章数据管理第一节企业数据架构管理第十条本办法所称企业数据架构管理是通过对全行数据模型、数据分布、数据流转的管理,在全行范围内提供一个促进数据资产存储、集成、使用、访问和传输的框架结构组件,从而支持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分析应用。
第十一条业数据架构的管理内容包括:针对信息需求制定数据架构规划,定义和维护数据架构原则与规范,开发和维护数据模型,明确可信数据源与数据流,明确数据分布与存储情况,审核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数据架构整体设计等。
第十二条企业数据架构管理的目标包括:(一)统一业务与技术认识,奠定沟通基础。
(二)优化数据共享、支持不同系统间互操作。
(三)统一视角,指导信息管理与建设。
(四)方便评估业务流程和应用变更影响。
第十三条企业数据架构管理应遵循以下管理原则:(一)可信数据源原则:在明确定义全行各数据主题的基础上,确定需要共享数据的源系统,由相应系统的业务管理部门在该数据源系统内完成数据的创建、更新和删除操作。
(二)数据分布减法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冗余,简化数据存储分布。
对于跨系统使用的关键数据,原则上规划唯一的主要数据存储。
如由于性能等原因必须存在冗余数据,应建立可靠的机制确保数据同步,建立清晰的冗余数据使用约束,确保不因冗余数据影响业务正确性。
经由数据架构评审决定,在全行层面统筹规划管理数据整合(三)数据完整性原则:在全行数据架构中体现业务现状和需求所需的数据,统筹考虑缺失数据的弥补方案。
第十四条企业数据架构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我行数据架构规划,定义和维护数据架构原则与规范,组织识别并确定全行数据源系统、数据血缘关系,审核系统设计是否符合企业数据架构规范,并协调指导相应数据源系统的业务管理部门完成数据维护工作。
(二)根据我行数据架构规划构建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架构及数据模型,维护各系统的数据架构及数据模型相关文档,确保各应用系统符合我行总体的数据架构规划。
第二节数据标准管理第十五条本办法所称数据标准是一整套数据规范、管控流程和技术工具,用以确保我行的各种重要信息,包括产品、客户、组织、协议等,在全行内外的使用和交换都是一致、准确的。
数据标准体系包括基础类数据标准和分析类数据标准两部分。
数据标准的主体由数据定义和分类、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标准代码构成:(一)数据的定义和分类:明确业务主题的概念、本质、内涵,以及其在我行的分类体系。
(二)业务属性:对数据项应遵循的业务规则的统一定义与解释,如信息大类、信息小类、中文名称、英文名称、业务含义等。
(三)技术属性:业务应用对数据项技术规则的统一要求与定义,如数据类别、数据类型、数据格式、缺省值等。
(四)标准代码:明确数据标准定义中所涉及的公共代码的取值和业务含义,如代码名称、业务含义、编码规范、技术属性等。
第十六条数据标准管理内容包括:建立数据标准体系框架与规划,对包括数据的定义和分类、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标准代码在内的数据标准进行制定、评审、发布与维护,执行并监督数据标准在各系统中的落地,审核系统设计是否符合数据标准管理规范,建设并维护数据标准平台等。
第十七条数据标准管理的目标包括:(一)提升数据质量:统一数据定义,明确数据填写及处理要求,提供管控方面的保障,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并提升统计效率及报送准确率。
(二)提升IT实施能力:提升IT系统的数据模型设计效率,降低各系统间集成的复杂度,提高系统间交互效率。
(三)提升整体业务效率:统一业务语言,明确业务规则,规范业务处理过程,有效提升业务效率。
第十八条数据标准的制定应以业务为导向,遵循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并符合外部法定标准。
应为数据标准设置准入原则,重点关注行内多处使用、频繁交换的数据。
第十九条数据标准管理工作包括:(一)组织制定我行各数据标准的定义和分类、业务属性、技术属性和公共代码集。
(二)依据已制定的数据标准,推进各信息系统的标准落地。
(三)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数据标准需求,进行数据标准的制定、审核和维护。
第三节数据质量管理第二十条本办法所称数据质量是指数据满足我行业务需求与业务规则的程度,主要从完备性、一致性、有效性、唯一性、时效性、精确性和真实性等维度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度量。
第二十一条数据质量管理内容包括:定义业务规则、识别数据质量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解决;同时持续监控和报告数据质量问题,确保我行数据质量的持续提升,以满足业务需要;通过数据质量管理活动的反馈,修正数据标准等其他数据管理活动的内容等;组织制定数据质量考核方案,并组织开展数据质量考核工作。
第二十二条数据质量管理的目标包括:(一)规范我行数据质量的日常监控、分析、评估、改进和考核工作。
(二)形成我行数据质量主动管理机制,持续优化数据质量,支持全行业务运行、管理分析和领导决策,提升数据资产的业务价值。
第二十三条数据质量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由数据的消费者确定数据质量需求。
(二)定义适当的度量规则来确保数据符合数据质量要求。
(三)确定数据项的可信数据源,从源头保证数据质量。
第二十四条数据质量管理工作包括:(一)制定、审批并发布数据质量管理工作的制度和流程,数据质量监控、提升、考核方案;组织数据质量的评估与考核。
(二)组织数据质量问题的分析;推动数据质量提升工作的实施;协调技术、业务部门进行数据质量管理的度量规则、检核规则编制等相关工作。
(三)根据实际需要提出数据质量度量规则及更新、维护需求,配合执行数据质量监控、分析、改进及评估工作。
第四节主数据管理第二十五条本办法所称主数据是指在全行范围内跨业务条线、跨系统共享的,相对静态的、描述业务实体的数据集合,是企业关键业务实体的最权威、最准确的数据。
主数据管理范围涉及我行内创建、整合、使用和维护主数据的全过程,包括明确主数据的整合需求、建立主数据体系框架与规划、定义主数据来源、制定主数据整合规则与共享机制、主数据技术支撑等。
第二十六条主数据管理内容包括:(一)识别主数据可信数据源,维护主数据整合架构。
(二)在企业范围内按一定业务规则合并主数据信息,保证数据的惟一性与完整性。
(三)利用数据质量管理手段对主数据进行治理,保证主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