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56学时)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其任务是:通过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教学,机械设备电力拖动的基本电路、控制系统及可编程控制器等基本内容的教学,应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并注意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 知识教学目标1. 了解设备电气控制与维修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

2. 理解电气电路及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结构、用途。

3. 初步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特性、结构、原理、主要参数及其选用、调整和故障维修方法。

4. 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特性和应用范围。

(二) 能力培养目标1. 掌握常用电工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2. 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及通用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系统图。

3. 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低压电器元件及产品的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4. 初步具备装配和调试简单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5. 能处理一般通用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简单故障。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基本模块(一) 设备电气控制的基本知识1. 电工基本知识了解常用电工工具和基本操作技术的一般常识。

了解电工仪表的分类、符号、构造及工作原理的基本知识。

掌握阅读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

2. 低压电器的基本知识了解低压电器的分类及组成。

了解灭弧装置、电磁机构、低压电器的主要参数。

了解接触器和继电器的主要技术数据和型号。

掌握接触器和继电器的选用方法,常见故障的维修方法。

3. 断路器与电动机的综合保护了解断路器的结构、原理、特点、主要技术参数和型号。

掌握漏电保护断路器、电动机综合保护断路器的选用及维护方法。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英文名称:EI ectr i c Contro I and PLC课程编号:X3040351学时数:32其中实验(实训)学时数:4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2适用专业: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在生产过程中、科研和其他产业领域中,电气控制的应用都是十分广泛的。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问世和微处理机技术的应用,出现了可编程控制器(PLC),使电气控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解决机械电气控制的技术和应用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1、常用低压电器(1)内容•低压电器的电磁机构及执行机构接触器•控制继电器熔断器•低压断路器主令电器(2)要求了解低压电器的电磁机构及执行机构。

1. 了解电压、电流继电器,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速度继电器。

1. 了解熔断器的工作原理和种类1. 了解低压断路器,主令电器等低压电器(3)教学难点低压电器的电磁机构及执行机构(4)教学重点低压电器的电磁机构及执行机构2、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1)内容•电气制图及电路图电气控制线路的逻辑代数分析•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正反转控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异步电动机的其它基本控制电路(2)要求1.熟悉电气制图及电路图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逻辑代数分析•熟悉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正反转控熟悉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了解异步电动机的其它基本控制电路(3)教学难点异步电动机的启动和正反转控,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异步电动机的其它基本控制电路(4)教学重点电气控制线路的逻辑代数分析3、可编程控制器(1)内容•可编程控制器概述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及分类•SIEMENS公司的S7200型机(2)要求•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语言•了解SIEMENS公司的S7200型机(3)教学难点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4)教学重点掌握可编程控制器工作原理4、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应用(1)内容编程方法与规那么•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有关内容应用举例(2)要求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规那么•熟悉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3)教学难点PLC控制系统的设计(4)教学重点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步骤三、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一)、实验环节实验一:熟悉常用电器元件要求:掌握继电器、接触器等电器元件的基本结构。

《电气控制及PLC》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及PLC》课程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及PLC》教学大纲一、课程教学目标1. 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支撑通过电气控制及PLC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继电器控制系统,了解低压电器工作方式,通过引用不同工业领域中的PLC控制系统实例,培养学生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工程实际,以便走上工作岗位,从事PLC及相关工业控制系统维护和设计开发工作。

为本专业毕业学生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开发与研究以及生产、管理等做好知识技术储备。

2. 在课程体系中地位、作用电气控制及PLC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本科专业课。

它是为培养面向生产、管理一线的现代工程师而设置的。

电气控制及PLC 是一门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强电与弱电结合的工程控制课程。

电气控制及其PLC运用电工电子技术和微机原理等知识,在机械系统的基础上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结合控制系统中上位机(或单独)、传感及信息处理部分及电路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

实现机、电、液(气)的一体化。

所以,电气控制及PLC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中处于重要地位。

图1 电气控制及PLC与已学相关课程的关系图2 电气控制及PLC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其他课程中的关系3. 对专业培养要求支撑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毕业要求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1. 毕业要求3中自动化所需的理论知识;2. 毕业要求4中机械控制工程相关的工程实验能力;3. 毕业要求5中综合运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理论和技术手段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综合设计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电气控制基础(1)了解低压电器的原理,组成及分类;(2)掌握低压电器的工作过程。

本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掌握低压电器的工作过程,分析基本电气控制电路的能力。

用课堂提问、讨论和布置作业方式考核学生是否达到了该项能力。

第二章可编程控制器概述(1)了解PLC的由来和定义及PLC的发展概况和发展趋势;(2)了解PLC的主要功能和特点,了解PLC的分类。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教学大纲

二、课程的概述1.课程的性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工电子技术》的后续课程。

它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对生产典型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初步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具有对PLC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协作能力;以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课程的定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按照培养“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发挥我院机电专业教学团队优势,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用基于“项目+案例”的教学方法,融合机电行业标准,构建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前续课程:《电工电子技术》等。

后续课程:“维修电工(中级工、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过程1.课程设计思路1、“工学结合”的理念:选择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按照项目的生产岗位要求,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方法实施,实现学生角色企业化;学习过程企业化。

2、“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理念:在教学中突出项目驱动法,将学生自主策划,任务分解,真正做到“教、学、做”和总结有机结合。

3、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的理念:课程的所有教学过程都安排在实训室进行,实现仿真生产环境下的融“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淡化理论与实践的界限,实现课堂与实训现场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2.课程开发的过程(1)深入学习、探索先进的职教理念和课程设计方法,基于过程控制的理念,开发相关的课程项目。

(2)加强与企业合作,院、系领导组织教学人员本地区周边企业进行相关调研,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进行认真分析,在充分听取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总结并确定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与企业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3)在课程开发中,参照课程标准,结合校内实训条件,成立由院系领导、校内专家、专业带头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实际教学人员共同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进行课程开发。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电气控制与PLC》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电气控制与PLC》是一门介绍电气控制技术和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专业课程。

该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现代工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和维护能力,为今后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并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控制算法。

2、熟悉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3、掌握PLC编程的基本规则和常用编程语言,能够独立编写简单的PLC程序。

4、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能够参与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工作。

5、了解电气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实践,能够确保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和安装过程中的安全。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常用控制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图等。

2、PLC基本原理与应用:包括PLC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PLC 的编程语言、编程工具等。

3、PLC编程与实践:通过实际项目,让学生掌握PLC编程的基本规则和方法,熟悉PLC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4、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介绍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方法,让学生了解电气控制系统的调试和维护过程。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理论教学部分包括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实践教学部分包括实验、课程设计、现场实习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种:1、作业: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作业,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2、实验:进行相关的实验,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考试:进行课程考试,以全面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项目:学生进行课程设计或现场实习,以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第一至第四周:讲解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包括电路分析基础、常用控制电器、电气控制系统图等。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及PLC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控制电器、电气控制基本线路的构成、原理与用途,具备一般电气控制线路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

熟悉可编程控制器(PLC)的硬件构成、工作原理、编程语言、指令系统与编程方法。

通过实验,获得小型PLC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设计与调试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五、考核方式
采用期末考试、平时考核和实验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总成绩为100分,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出勤、课堂小测验等)占总成绩的20%,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电器及PLC控制技术》
适用专业: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
课程性质:实训教学
实训学时:12
实训项目个数:4
一、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可编程控制器应用实训目的是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指令系统、编程方法、应用技巧。

为毕业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团结协作、踏实细致的严谨工作作风和科学工作态度,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与要求
1、掌握PLC基本概念,指令系统基本环节、设计方法、编程技能、I/0连接的基础上,熟练操作PLC,学会PLC编程软件的应用,具有用计算机进行程序输入、程序传送、模拟调试和修改的能力。

2、能阅读并理解PLC的梯形图及指令表,熟练编写简单控制系统的应用程序。

3、对简单的传统控制系统,具备用PLC进行技术改造的能力。

4、具备面向问题、面向现场进行程序编制与系统设计能力。

5、具备借助于工具书以及相关资料查阅PLC的相关技术数据、指令功能以及系统构成和调度、维护的能力。

三、教学实施
本次实训时间安排为12课时。

具体安排情况如下表所示。

四、考核与评价
根据各实训模块设计成果和调试效果评定成绩。

成绩按百分制评定。

为了保证实训的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自动手,学生2~3人一组,由老师进行现场指导,对实训项目逐项进行,并对实训成果进行记录。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精品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精品

《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标准学时数:48学时课程性质:专业课适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一、课程性质与定位《电器与PLC控制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其学习要以电气控制为基础,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传感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能对简单的可编程控制系统进行程序设计、运行、调试与维护,满足生产现场可编程控制系统应用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2、掌握基本的电气控制电路原理及分析方法;3、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及应用;4、掌握可编程序控制器基本指令的综合应用;(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2、能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可编程控制器3、能使用计算机编程软件进行编程4、能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指令对相关项目进行编程与调试5、能进行典型的PLC控制系统的设计6、能进行典型的PLC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监控三、本课程学时安排四、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1章低压电器及基本控制线路(8学时)(一)教学重点和难点知道电器的作用与分类,接触器和继电器;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主令电器,基本控制线路。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1.1电器的作用与分类(1学时)1.2电磁机构及触点系统(1学时)1.3接触器(1学时)1.4继电器(1学时)1.5熔断器(1学时)1.6低压开关和低压断路器(1学时)1.7主令电器(1学时)1.8基本控制线路(1学时)(2)基本要求:了解接触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继电器的继电特性;了解熔断器的选择。

第2章电动机的控制线路(4学时)(一)教学重点和难点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实现他励直流电动机启动的控制;实现他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直流电动机制动控制。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1)教学内容:2.1三相异步电动机启动控制(0.5学时)2.6三相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0.5学时)2.7实现他励直流电动机启动的控制(1学时)2.8实现他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1学时)2.9直流电动机制动控制(0.5学时)2.10直流电动机的保护(0.5学时)(2)基本要求:掌握鼠笼式异电动机的丫-△降压启动控制线路,了解他励直流电动机三级电阻手动控制减压启动电路,掌握改变电枢电流方向控制他励直流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课学时:48学时(理论40学时,实验8学时)学分:学分开课单位:光电与机电工程系适用专业:机械类专业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数字电子技术》二、课程目的与任务通过先进完整的梯形图设计方法,包括经验设计法、继电器电路转换法和顺序控制设计法,以及具有多种工作方式的系统的梯形图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将新知识、新技术、新领域逐渐融合到教学、实践环节的实际工程能力,达到PLC控制系统应用与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工程技术水平,为后续《电机调速控制技术》和《电机拖动》等多门课程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应用角度出发,使学生熟悉常用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用途、型号及选用方法,了解和掌握基本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在此基础上,学习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基本原理及三菱(FX2N)系列PLC的指令系统。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常用的低压电器,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方法,交直流典型电动机控制环节的控制线路技术。

2、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控制电路,(FX2N)系列PLC的逻辑指令、步进梯形指令、功能指令,PLC的系统设计与调试。

3、理解PLC应用指令的基本规则,PLC模拟量和位置控制及其网络与通信和跳转应用指令。

五、课程教学基本内容第一章常用低压电器教学内容:概述、常用控制类电器、常用保护类电器重点: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对应的图形文字符号及其工业环境要求的选择原则。

难点:理解各低压电器,尤其是交直流接触器的特点、分类及其选择原则。

第二章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电路基本环节教学内容:电路图的基本概念及绘制、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直接起动与正反转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减压起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电路、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有级变速控制电路、电液组合控制电路、其他功能控制电路重点:掌握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各典型控制环节线路实现方法的工作原理、控制分类和线路中的保护环节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器及PLC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实践性强,与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知识的覆盖面较宽,是强电与弱电的结合,机、电、液的结合。

课程任务:本课程主要介绍由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基本结构、原理与选用,电器控制线路的原理和应用,可编程控制器基本工作原理、程序设计,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及工程应用中注意的问题,可编程控制器网络通信与现场总线技术。

通过本课程教学,学生应达到下列教学目标:
1.熟悉常用低压控制电器的基本原理、规格及选用;
2.掌握继电器控制的基本原理、线路分析与设计;
3.掌握PLC基本原理、指令系统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
4.掌握电器及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5.具有电器及PLC应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能力;
6.具有设计、改造、革新一般生产机械控制系统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
课题一绪论
了解电气控制的发展及现状,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学习方法。

课题二常用低压电器
掌握接触器、继电器、保护电器、主令电器及人机界面等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规格及选用。

电器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课题三继电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线路分析
掌握点动与自锁、联锁与互锁的基本概念及应用、掌握位置原则、时间原则、速度原则等控制线路,掌握一般电器线路的设计,掌握典型设备电器控制线路分析方法、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课题四可编程控制器基础知识
掌握PLC控制系统与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的相同及异同点,掌握PLC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PLC的特点、应用领域、编程语言、分类等。

课题五小型可编程控制器性能与指令系统
了解常用PLC及其性能,掌握某一种小型PLC的内部软继电器功能、指令系统及应用,掌握简易编程器的功能及使用。

课题六可编程控制器的程序设计
掌握梯形图的特点及设计规则;了解PLC程序的常用设计方法,重点掌握顺序控制设计法;学会PLC程序的设计与调试。

课题七可编程控制器应用系统的设计
掌握PLC应用系统设计的步骤和内容、PLC在应用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熟透PLC的安装、维护、故障诊断及通信联网;通过分析PLC应用实例,掌握PLC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

(二)实践教学
1.实验(20课时)
实验结合理论教学进行,实验项目和要求如下:
实验一:自锁、互锁控制线路实验(2学时)
通过对异步电动机可逆运行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及运行,•进一步理解控制线路中自锁、电气互锁、机械互锁、复合互锁、短路保护、过载保护、失压保护等作用。

实验二;笼型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2学时)
通过对笼型异步电动机Y-△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实际接线、调试及运行,进一步理解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过程、原理。

实验三:典型设备电器控制及故障排除(4学时)
通过铣床电气控制线路的运行、调试、故障分析及排除,进一步掌握其电气工作原理,掌握根据设备的电气工作原理图和故障现象进行故障分析和故障排除的方法。

实验四:PLC的认识与编程器的使用(2学时)
了解PLC电源接线、PLC输入/输出端子接线方法及各种信号指示等;掌握简易编程器功能,通过给定的训练程序,学会简易编程器使用方法。

实验五:PLC简单程序设计与调试(2学时)
学生自行编制一些简单程序,通过简易编程器写入PLC并进行调试、运行,观察程序运行情况,进一步掌握PLC基本指令的功能。

实验六:典型设备的PLC编程与调试(6学时)
根据设备的控制要求,设计出其应用程序;将预先编好梯形图程序输入并调试;根据要求连接PLC外部电路并进行模拟调试运行。

2.实验设备、器具(按一组配备)
2.课程设计
目的及要求:掌握一般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方法;学会查阅相关专业手册及资料、编写设备技术说明书及绘制图纸。

课题类型:中等复杂程度、具有机、电、液(气)联合控制的生产机械PL C控制系统。

设计内容:熟悉任务并参观类似设备,确定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硬件原理图;选择有关电器及PLC;设计PLC程序并进行模拟调试;绘制施工图、现场安装施工并联机调试;编写设计说明书。

设计工作量:两周
三、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教学时数:54学时课程设计周数:两周
五、几点说明
1.低压控制电器的结构、原理以电磁式电器为核心进行介绍;介绍各种电器时应该侧重于其规格、符号及选用,多采用电器实物示教,注意新型电器的介绍。

2.讲授电器控制线路时,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设计电路的方法及其严谨态度,强调电路的可靠性。

重点分析、介绍按行程原则、时间原则、速度原则、电流原则等不同形式的电路。

3.常用机械设备的电器控制应从生产加工工艺出发,充分运用控制线路基本环节,引出完整的控制线路。

对于各种机械设备控制要抓住各自特点进行教学,着重注意机、电、液三者的配合。

这一部分教学可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工厂参观或现场教学。

4.可编程控制器部分的讲授应该建立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的基础上进行,应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

以某一种典型小型可编程控制器为样机,讲授指令系统
时应以基本指令为主,程序设计部分重点介绍逻辑设计法中的顺序控制设计法,要通过加强实验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5.可编程控制器应用部分内容要结合实例进行,同时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现场讲授,注重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6.本课程安排两周课程设计环节(见附录)。

设计过程中可安排适当时间来讲授施工图纸绘制、施工注意事项等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