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毕业设计方案论证

毕业设计方案论证1、设计课题:基于CAN总线的汽车信号与照明系统设计2、CAN总线与其他总线的区别:(1)其它总线:总线是指计算机各功能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信干线,它是由导线组成的传输线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存在多种总线,如FSB总线(前端总线),HT总线(高速串行总线),QPI总线(快速通道互联),DMI总线(直接媒体接口),CAN总线。
FSB总线:是将中央处理器(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系统总线,它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主要通道。
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足够带宽的前端总线,即使配备再强劲的CPU,用户也不会感觉到计算机整体速度的明显提升,目前前端总线CPU 与内存、频率存在冲突。
HT总线:为K8平台专门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现在使用的企业还是很少。
QPI总线:用来实现芯片之间的直接互联。
DMI总线:直接媒体接口。
(2)CAN总线在自动化设施的通讯中,CAN总线具备十分广泛的运用,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化等领域具备更加广泛的应用,而且CAN总线的功能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
当前,CAN总线的研究通常包含下面几方面:1) CAN总线应用系统。
在汽车行业,CAN总线具备十分广泛的应用,世界上许多先进的汽车生产厂商,例如劳斯莱斯、法拉利、保时捷、奔驰等多种品牌的汽车,都运用了CAN总线技术。
由于CAN总线具备十分独特的优势,不仅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还在许多工业智能化、自动化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按照工业生产的实际要求,许多公司都以CAN总线为基础开发了功能强大的系统,例如以CAN总线为基础的振动智能检测仪等,在实际工作中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
2) CAN总线芯片控制。
自从CAN总线被广泛应用于系统的设计当中,许多厂家都设计了能够兼容CAN总线的各种芯片。
例如,1987年,英特尔公司设计的82526 CAN总线芯片,在硬件上首次实现了CAN总线协议。
之后,菲利普公司也开发了PCA82C200 CAN总线芯片,使得CAN总线芯片取得了进一步发展。
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

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引言本文将对毕业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和分析。
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在完成本科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它旨在检验学生在专业领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设计方案的选择和论证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和评估。
目标和背景目前,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毕业设计的范围也越来越宽广。
为了确保毕业设计的成功,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
本文将在现有研究和实施的基础上,对毕业设计的方案进行论证。
方法和步骤1. 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在进行毕业设计前,首先需要确定研究问题和目标。
这将有助于我们制定明确的方案,并引导我们的研究方向。
研究问题和目标应与所学专业领域相关,并且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2. 收集和评估现有研究在制定设计方案之前,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和评估已有的研究。
通过收集相关文献和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前领域的研究状况和技术发展趋势。
评估现有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有助于我们避免重复和错误。
3. 设计方案的论证根据研究问题和目标,我们可以开始设计方案的论证。
这包括确定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
在论证设计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以确保方案的可实施性和有效性。
4. 方案的实施和评估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评估,可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同时,通过与现有研究的对比,我们可以评估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贡献度。
结果和讨论在论证和实施毕业设计的方案后,我们将获得一系列的结果和数据。
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可以得出结论并回答研究问题。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讨论结果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改进方向,为学术界和实践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论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通过论证和评估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可以确保毕业设计的质量和可实施性。
在进行毕业设计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研究和实践经验,以提高设计方案的成功率和创新性。
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怎么写

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怎么写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怎么写随着大学生的毕业典礼即将到来,毕业设计也成为了学生们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方案论证是毕业设计的重要一环。
在方案论证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展现自己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以确保毕业设计的顺利完成。
那么,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应该如何写呢?下面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方案的背景和意义首先,方案的背景和意义是方案论证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需要阐明毕业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以使读者了解该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
此外,还需切实证明该设计对行业和社会的贡献,并尽可能地阐释该设计的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问题接着,学生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应通过既定的研究目的和问题,阐述自己进行研究的动机和目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说明。
学生应该从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多个角度出发,以确保方案论证的全面性。
三、研究方法在方案论证中,研究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仔细阐述研究方法的选择与研究问题的关系,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释和分析。
学生应该说明自己采用的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并解释其在解决研究问题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
四、研究内容和计划在方案论证的过程中,学生还需要明确研究内容和计划。
学生应明确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的范围、重点和难点等,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
在研究计划中,学生应明确研究的时间节点、具体步骤和所需资源等,以确保整个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五、论文结构和内容方案论证的最后一个方面是论文结构和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学生应详细阐述毕业设计的论文结构和内容,并解释其与研究目的和问题的关系。
此外,学生还需要阐述自己在论文中将如何呈现研究结果,并对论文的撰写提出详细的要求和建议。
六、参考文献方案论证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参考文献。
学生应列出自己在方案论证过程中所使用的参考文献,并标明其来源和用途。
在列出参考文献时,学生应遵循学术规范,并确保所有引用的文献均符合学术要求。
毕业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1、前言1.1、图纸明细表生与数据管理的目的及意义图纸明细表包含了装配图中零件的所有信息,是设计生产人员认识、设计零件,购买零件的依据。
因此工程图纸中明细表的绘制是一个重要部分。
目前所使用的AutoCAD是美国Autodesk公司生产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用于二维绘图、设计文档和基本三维设计,是多数用户使用广泛的绘图工具。
我们所使用的AutoCAD系统是一个功能强大的通用绘图软件包,具有强大的编辑功能,但它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它仅提供了一个最基本的图形操作平台,我们如果直接用AutoCAD进行产品设计、绘制图形,在绘制明细表的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字型、线型规范,造成了大量的重复的劳动,设计效率往往较低。
同时AutoCAD在文字、表格处理上显得很薄弱,尤其在制作表格上没有提供其功能,这样手动绘制表格和进行文字输入既耗费了不必要的时间,又非常影响图形绘制速度。
目前在CAD装配图中输入产品明细表信息时,没有一定的模板规范,仍采用人工交互方式,输入时极易出错。
因此设计人员需要一种程序对明细表进行表格的绘制和数据的填写,然后将所填写的数据信息以一定方式保存在数据文件中,对装配图中的标准件和非标准件进行汇总统计,建立数据库作为其他数据提取时的依据。
自动生成明细表是很有设计意义的,在AutoCAD系统中自动生成明细表可以减少工作人员重复的表格绘制和文字输入工作,有效提高绘图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效地节省时间,更多的创造效益。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们主要是针对CAD工程图纸明细表自动提取生成和数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使用情况,进行研究分析,进而设计出使用方便,综合性能较好的,能良好实现人机交互的软件。
2、方案设计2.1、编程语言选择本次毕业设计需要用到CAD二次开发的基本知识。
学习LISP语言的基本函数和各种命令,用LISP语言调用CAD命令,并且可以设计自己的程序来实现所需功能要求。
AutoCAD的开放体系结构可以使用户采用AutoLISP等高级编程语言对其进行扩充和修改。
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报告提要

甚至,在BA609船1的转子首次转过身来,在贝尔实验室管理集成软件Xworx车辆已经累计超过1000小时的液压系统运行测试(VMSIL,图13)。
利用BA609的VMSIL飞行控制执行机构和液压系统硬件安装在测试平台,模拟飞机接口和负载。
VMSIL也包含了一个飞机的驾驶舱装有代表观点的屏幕,允许它被用作一种飞行模拟器。
虽然主要的意图是为了证明VMSIL硬件和软件集成了FCC,精确的飞机已允许它被用来评估飞行控制驱动和液压系统硬件性能。
除了电脑,所有的BA609飞行控制执行机构样机开发使用一个常见的设计为液压控制歧管(图14)。
这个传统的设计组成了一servovalve =(EHSV电动液压旁路阀门solenoid-valve-controlled);解开缸工作中出现的错误事件;一个差压传感器,允许在三个活跃力达到平衡缸,能有效地减小力量战斗负荷(一种负荷控制概念运用在各种配置对其他飞机,包括V-22和RAH-66 Comanche);和一个压力安全阀,以减少气缸压力时不良失败条件。
为每个气缸总成,4 /流形(LVDT传感器线性变量)拟合为控制和监测EHSV芯,旁路阀芯,活塞和压差传感器。
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压力传感器、典型的其他的应用,包括spring-centered 活塞用一面然后延长压力和其他收回的压力。
通过测量活塞位移传感器(LVDT)是成正比的三角洲压力作用于ram活塞。
“原则上,这种流形设计提供了充分的三重冗余,允许持续运行之后的任何两个系统的失败。
这个流形的可靠度分析设计,无论是在哪个设计阶段,结束于2000年9月一系列的可靠性回顾,从而得出这种系统,运用产业接受率值的元件失效,顺应目前公认的可靠性要求。
然而,转子的控制执行器的关键功能在一个倾转旋翼资料,结合市场观念的指导下倾转旋翼机的可靠性,贝尔管理在2000年九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BA609飞行控制执行机构的可靠性。
贝尔颁布了flight-critical失效可靠性要求:“没有结合两种电或液压系统或组件故障,无论其预测的失败率,应防止一个飞行控制执行机构的安全飞机才允许继续运行。
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 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 1. 引言在大学求学期间,毕业设计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是整个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本文将对毕业设计的方案论证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论证。
## 2. 方案论证的目的和重要性方案论证是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进行的一项工作,其主要目的是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方案论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验证设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和实施可行性;- 确定设计方案是否符合需求和目标;- 评估设计方案的风险和可能的问题;- 为后期的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案论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通过方案论证,设计者才能确保自己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并且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方案论证还可以帮助设计者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 3. 方案论证的步骤和方法方案论证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 确定论证的内容在进行方案论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论证的内容。
这包括设计方案的背景、目标、需求和约束条件等。
### 3.2 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在论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之前,需要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
这包括市场调查、技术分析、竞争对手分析等。
通过收集和分析信息,设计者可以对设计方案的环境和条件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 3.3 制定论证计划和方案在收集和分析信息之后,设计者需要制定论证的计划和方案。
这包括确定论证的目标、方法和评估标准等。
设计者需要明确论证的重点和关键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论证方法和步骤。
### 3.4 进行方案论证在制定完论证计划和方案之后,设计者就可以开始进行方案论证了。
在论证过程中,设计者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例如实验、模拟、数据分析等。
通过论证的过程,设计者可以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
### 3.5 总结和评估论证结果在方案论证完成之后,设计者需要对论证结果进行总结和评估。
毕业设计方案论证

毕业设计方案论证随着大学毕业季的来临,毕业设计成为每一个大学生争相完成的任务。
而为了顺利完成毕业设计,学生们需要提前确定一个毕业设计方案。
下面将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必要性进行论证。
首先,毕业设计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
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学生只是对某个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没有具体的研究方向。
通过制定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对自己的研究目标进行明确,确定自己要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向。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
其次,毕业设计方案能够帮助学生规划研究进程和时间。
每个毕业设计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步骤来完成,而毕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制定一个可以实现的研究进程。
通过合理分配时间和安排任务,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确保毕业设计按照计划进行,避免拖延和临时抱佛脚的情况发生。
此外,毕业设计方案还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和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
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数据收集不完整、实验设备故障等。
通过制定毕业设计方案,学生可以提前预测这些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这样一来,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问题,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
最后,毕业设计方案还可以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指导和框架。
毕业论文是毕业设计的重要成果之一,而毕业设计方案中确定的研究目标和内容可以为学生的毕业论文提供一个明确的框架。
学生可以根据方案中的设想和计划编写毕业论文的各个部分,避免写作过程中的迷失和无头绪。
综上所述,毕业设计方案对于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确定研究目标和内容、规划研究进程和时间、预测和解决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为毕业论文提供指导和框架,毕业设计方案可以帮助学生高效、有序地完成毕业设计,并取得较好的成绩。
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毕业设计方案是每个大学生顺利毕业的基础。
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论证报告提要【范本模板】

To ascertain the performance capabilities of the prototype development hardware under the new two-fail/operate requirements,the BA609 Flight Controls IPT initiated a program of pilot-in-the—loop testing of actuator failure modes。
These tests comprised pilot evaluations of BA609 flight control system handling qualities following the occurrences:•Dual electrical system failures.•Dual electrical component failures.•Dual hydraulic system failures.•Dual hydraulic component failures。
•Single electrical system combined with single hydraulic system failures。
•Single electrical component combined with single hydraulic system failures.•Single electrical system combined with single hydraulic component failures.•Single electrical component combined with single hydraulic component failures.For each test condition,the worst case system or component failure mode was either initiated or simulate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工程学院毕业设计方案论证报告
题目:JFD-1型挂面封头机改进设计
学生姓名:黄永恒
学号:201115210109
专业班级:包装1101
指导教师:徐雪萌
2015年3 月14日
目次
1.任务内容和要求 (3)
2.任务书分析 (3)
3.封头机现状分析 (3)
4.总体设计方案与选择 (4)
4.1 现存问题分析 (4)
4.2改进方案论证 (5)
4.3方案确定 (7)
4.4主要技术参数拟定 (7)
5.论证结果 (7)
参考资料 (8)
1.任务内容和要求
JFD-1型挂面封头机是利用气缸、PLC控制、连杆机构、轮齿链条机构以及V型槽等组成的自动封尾系统。
主要设计内容为研究挂面自动裹包机整机的工作原理及JFD-1型挂面封头机改进设计。
设计要求为全自动,高效,安全,出错率低并能适应不同挂面规格。
2.任务书分析
此次设计为JFD-1型挂面封头机改进形设计,在原有基础上对传输系统和夹紧装置进行改进,以达到更高的生产效率,降低出错率,实现快速高效生产。
挂面封头机是与挂面捆扎机和挂面裹包机相连的,实现挂面全自动包装。
散装的挂面经过称重分堆,由捆扎机捆成圆柱状,再由裹包机包装,最后由封头机封合,完成挂面的自动包装。
现有的封头机采用的是V型槽固定挂面,上面有一条细长的金属压紧片共同完成对挂面的固定。
但是现有装置并不能很好的完成自动封尾任务,出错率较高,很难适应高速生产。
改进型设计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让可靠性大大提高
3.封头机现状分析
挂面是我国的传统食品,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挂面生产国和消费国。
但是多年来,行业内的人大多认为其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因而在面制品行业一直不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挂面行业的发展日益迅速,挂面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且挂面生产投资小,产量大,利润高,因此越来越受到面制品行业的重视。
目前挂面的包装有两种形式,一是塑料包装,二是纸包装。
随着国家倡导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包装也就成为挂面包装的一项标准,随之纸包装逐渐成为主流包装。
相对与挂面生产技术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挂面包装封尾技术缺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进步,根据市场调查,目前国内的大部分挂面生产厂家采用的依然是手工包装封尾,自动化程度很低,已经很难适应高速高效的挂面生产设备。
问题的存在与
中国的挂面行业现状是有关系的。
根据2012年发布的市场分析指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集中度低,发展不平衡。
2.科技创新能力低。
3.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缺乏强势品牌。
4.总体设计方案与选择
4.1 现存问题分析
现有JFD-1型挂面封头机采用单发动机驱动,发动机驱动链轮,链轮之上固定有一对V型槽(图一),上一单元裹包完成的挂面由V型槽固定位置,上压一金属条来紧固,从而完成封尾任务。
图4.1 V型槽示意图
现有问题为:
1.端口变形。
挂面相对而言是比较松散的,尽管裹包之后,依然比较容易变形。
在V型槽固定时,由于自身重量,以及V型槽形状,挂面的两端形状根本不可能是比较规整的圆形,这就为封尾带来了很大困难,如图二所示。
封尾折纸原理,正是
把端口当圆形处理才得以实现,非圆形就会出现失误,包装不完整,形状不美观等问题。
图4.2 端口变形示意图
2.压紧力不足。
V型槽材质为不锈钢,表面光滑,挂面放置于V型槽之后,靠一个条形的金属条压紧,保证在运动作业时不发生打转情况。
但是,挂面外包装为纸质材料,与金属间的摩擦系数很低;金属条靠之上的弹簧压缩产生的伸张力来压紧挂面。
弹簧时间久了会产生疲劳,压紧力不够,挂面在V型槽中运动时,很容易因折纸的力产生打滑转圈,直接导致封尾失败。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用手压紧挂面时,失误率是有所下降的,也证实了压力对封尾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4.2改进方案论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途径,以及同老师同学讨论,提出了几个改进方案设计。
方案一:增大挂面与V型槽摩擦系数。
在V型槽与挂面接触的部分贴上砂纸,以增大摩擦系数,这样挂面在运动过程中就很难转动,不需要很大的压紧力即可实现可靠的固定。
此方法简单方便,很容易实现,也不需要很大费用。
但是,挂面裹包完之后,落入V型槽的位置并非是最终工作的位置,需要在挡板的推动下往前移动,完成前后方向的固定。
贴上砂纸后,摩擦力显著增大,亦会使推动需要的力大大增加,这会磨损挂面的外包装。
且不停的移动也会严重磨损砂纸,需要不停更换,这样就降低了工作效率。
方案二:压紧带与挂面同步运动。
把之前压紧用的金属条去掉,以一个可以与传动齿轮链条同步转动的平带带轮替代,如图三所示。
这样,原有的挂面与金属条的动摩擦转变为静摩擦,在运动过程中,压紧效果较之以前有所提高。
平带与
图4.3 方案二示意图
传送带同由一个电动机驱动,经转向齿轮实现同步运动,保证挂面与压紧带时刻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样就能够很好的起到压紧的效果,防止挂面转动。
方案三:改变V型槽形状为圆形槽,采用上下夹紧方法。
针对挂面在V型槽内变形问题,改进时就设计了一种凹型圆槽,这样挂面放置时,不会因为自身重量而变形,再加上在上面倒置的圆槽,能很好的保证端口基本保持为圆形,如图四所示。
图4.4 方案三示意图
下面的圆槽依然固定在传动链上,上边的圆槽则固定在类似方案二的同步链条上,与传动链同由一个电动机驱动,实现同步运动,保证在挂面进入夹紧圆槽时不会产生错位导致出错。
此方案不仅能保证挂面端口不变形,而且上下压紧,挂面基本不会转动,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4.3方案确定
经过比较,最终采用的方案是方案三。
此方案较为理想的解决现有设备存在的两大问题,也比较容易实现,加工起来没有难度。
由于挂面有不同规格,直径不一,还需要设计不同的圆槽与之对应,在实际生产时更换也是比较方便的。
挂面裹包之后落入圆槽内,经过弧形挡板往前推移,在开始折纸之前到达预定位置,此时上面的圆槽也正好到达,与下面的圆槽配合夹紧挂面,之后开始预定折纸动作。
完成封尾后,上面的圆槽脱离,挂面落入盛放的纸箱或筐等。
4.4主要技术参数拟定
改进后的圆槽采用塑料材质。
由于是由同一电动机驱动同步转动,所以不需要设定固定上圆槽的链条的转速。
按同时有三包挂面在同时封尾设定,上链条上至少应该固定有六个圆槽,间距与原有V型槽间距保持一致。
圆槽圆弧直径与挂面一致,弧度小于半圆。
圆槽直接固定在链条上。
5.论证结果
综上所述,本次对JFD-1型挂面封头机的改进,主要有两点,一是用圆槽替代之前的V型槽,二是采用同步链轮夹紧装置,解决了挂面端口变形和压紧力不足挂面转动的问题。
挂面固定的好,封尾出错率自然降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同时也可以适应不同挂面规格,不影响生产。
参考资料
[1] 张国全.包装机械设计.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3
[2] 陆祥生,杨秀莲.机械手:理论及应用.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5
[3] 刘筱霞.包装机械与设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 花家寿.传动技术.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0
[5] 卢立新.包装机械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6] 王春华.机械设计基础.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7] 杨仲林,徐锦林.包装自动控制技术及应用.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常规纸页成型器法.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9] 卢立新.包装机械概论.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