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弧菌检测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
? 2个发源地:
印度恒河三角洲
古典生物型
印尼的苏拉维西岛
埃而托生物型
? 7次大流行:
前6次是古典生物型
第7次(1961年)是埃而托生物型
1992年,O139群致大流行,有可能引起第八次 世界大流行;
霍乱的命名
?1883年首次发现霍乱弧菌; ?1905年分离出类似霍乱弧菌菌株,所
致疾病称为副霍乱; ?1962年5月第十五届世界卫生大会决
尚好
呆滞或不安 烦躁或昏迷
稍干弹性稍 弹性差,干 弹性消失干皱


稍干
干燥,发绀 极干,青紫
稍陷
明显下陷
深凹目不可闭



正常
细速
弱速或无
正常
12~9.3kPa ﹤9.3kPa或无
稍减少
少尿
无尿
1.025~1.030 1.030~1.040 ﹥1.040
特殊类型
? 干性霍乱(爆发型或中毒型): 起病急骤,迅速出现中毒性休 克而死亡。
以上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增长 4 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实验室检查(2)
一般检查 ? 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
数﹥10×109/L,分类以中性粒细 胞和单核细胞增多。
? 粪常规:可见黏液,极少或无白细胞
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加O1群抗血清,细菌停 止活动为O1群霍乱弧菌,仍活动加O139抗血清 活动消失O139霍乱弧菌
大量“米泔水”样便
病理生理
? 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脱水 ? 代谢性酸中毒:
?腹泻丢失大量HCO3-及钾 ?组织缺氧,产生大量乳酸 ?急性肾衰不能排泄代谢的酸性物质
临 床 表 现(1)
? 潜伏期:短者2~6小时 长者5~7天 平均1~3天
临床表现(2)
? 吐泻期:持续数小时→ 1—2天; ?无痛性剧烈腹泻,继呕吐 ,无发热; ?腹泻特点: ?剧烈,一般不伴腹痛、发热; ?次数:数次 → 十余次 → 数十次 → 持续外流 ?粪便特点: ?黄水样或清水样,米泔水样或洗肉水样; ?量>1000ml/ 次; ?镜无脓细胞; ?呕吐:多为喷射性,少恶心
? 发病与否取决于两方面: ?机体胃酸分泌程度 ?霍乱弧菌致病力
? 发病机制示意图如下:
胃酸缺乏或胃液被稀释 感染的弧菌量多 >108- 109
霍乱弧菌
碱性环境
小肠粘膜
大量繁殖
粘附于
霍乱肠毒素(AB)
隐窝细胞过渡分泌
杯状细胞分泌粘液增多
抑制绒毛细胞吸收
水电解质 聚集肠腔
剧烈水样泻
大量粘液
失水, 胆汁分泌减少
临床表现(3)
? 脱水期 数小时→2-3天 ?轻度脱水:口干、皮肤干燥等,无意识障碍; ?中度脱水:皮肤弹性差,轻度声嘶,眼窝凹陷; ?重度脱水:口渴,“霍乱面容”,“洗衣妇”手,皮肤干 燥无弹性,舟状腹,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烦躁或神智不 清; ?周围循环衰竭:四肢厥冷,脉细速,血压下降,少尿或无 尿,血Bun或Cr升高; ?低钾综合征: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律失常, EKG示QT延 长、T波低平、U波; ?代谢性酸中毒 ;co2cp下降;
临床表现(4)
?恢复期:
?症状缓解; ?尿量增加; ?体温回升,可发热(1/3);
整个病程平均3—7天,有长达10余天;
临床分型
临床表现 大便次数 脱水(体重%) 神志 皮肤
口唇 前囟、眼窝 肌肉痉挛 脉搏 血压 尿量 血浆比重
轻型
中型
重型
10次以下
10~20次
20次以上
5%以下
5~10%
10%以上
霍乱 (Cholera)
? 定义 ? 病原学 ? 流行病学 ? 发病机制 ? 病理生理 ? 临床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 ? 预防
定义
? 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属 甲类传染病。
? 发病机制:霍乱肠毒素引起的分泌性腹泻 ? 典型临床表现:
?起病急 ?剧烈的腹泻、呕吐 ?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 ?循环衰竭
病原学(5)
? 三种毒素
I型:内毒素
制作菌苗
II型:外毒素 (霍乱肠毒素)
可使机体产生 中和抗体
III型毒素
(神经氨酸酶,血凝素)
意义不大
病原学(6)
?抵抗力
? 对干燥、热、消毒剂敏感; ? 正常胃酸中仅存活4分钟; ? 江、河、湖、海中埃尔托菌生存1-3周; ? 鱼、虾等生物中生存1-2周; ? O139在水中存活时间较O1更长;
并发症
(1)肾功能衰竭 (2)急性肺水肿 (3)低钾综合症 (4)其他
最常见
实验室检查(1)
病原学检查 ? 直接涂片:鱼群状排列的 G-弧菌 ? 悬滴镜检:呈穿梭状或流星样特征性运动
的细菌 ,被特异性血清所抑制。 ? 培养:霍乱弧菌生长 ? 分子生物学 PCR法:检出病原菌 DNA ? 血清学试验:病后 2周血清抗体滴度 1:100
定将两者所致的疾病统称为霍乱。
病原学(1)
病原体: ?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形态:
?G阴性,短小稍弯曲杆菌;
?一根鞭毛,长为菌体4-5倍; ?运动活跃:穿梭状运动、鱼群状排列;
病原学图片
病原学图片
病原学图片
பைடு நூலகம்
病原学图片
病原学(2)
分类 ?
(WHO腹泻控制中心依据 O抗原)
?O1群霍乱弧菌:两型 ?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无致病性 ?非O1群霍乱弧菌:O2-O200+,
一般无致病性, O139特殊。
病原学(3)
培养:
? 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 ? 碱性培养基:生长更快; ? 培养温度: 37度;
病原学(4)
抗原结构: ?菌体抗原( O):耐热 ?鞭毛抗原( H):不耐热
? 生化检查:血清钠、钾降低,碳酸氢钠下降
诊断(1)
? 确诊标准 有下列三项之一,即可诊断 (1)凡有腹泻、呕吐症状,粪便培养霍乱弧菌阳
流行病学(3)
流行病学(4)
?传播途径: 粪—口
?经水传播; ?食物传播; ?生活接触; ?媒介昆虫传播:苍蝇
流行病学(5)
?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免疫(抗菌、
抗毒)时间短
?流行特征:
?地方性及外来性; ?季节性:我国夏秋季( 7-10 月)为流
行季节;热带地区全年可发病。
流行病学(6)
发病机制
流行病学(1)
传染原:
?病人;5-14天; ?带菌者; ?动物(可能):贝壳类
流行病学(2)
? 带菌者:
指无临床症状而粪便中排出霍乱弧菌的人。
潜伏期带菌者: 感染后至出现症状前 恢复期带菌者: 症状消失后3个月内 慢性带菌者: 病后排菌超过3个月 健康带菌者: 始终无临床症状而粪便中排
出霍乱弧菌者,一般不超过1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