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4郁证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4郁证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病因病机】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情志过极
肝失疏泄 气机不畅
初起肝经自病 气血失和
化火
血瘀
日久累及他脏
肝郁及脾
肝郁及心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胁肋胀满疼痛较甚:加郁金、青皮、佛手; 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旋覆花、代赭石、 苏梗、法夏 兼有食滞腹胀: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兼有血瘀见胸胁刺痛:加当归 丹参、郁金、 红花。
01
03
02
[辨证论治]
湿郁气滞:加香附、佛手、苍术;
痰郁化热:竹菇、栝萎、黄苓、黄连;
病久入络: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01
兼症: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02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
03
舌脉:舌质淡,脉弦
04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 或舌质紫暗;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证候特征
【概说】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气血津液病证:郁证【定义】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之郁。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之郁。

本节所论之郁主要为狭义之郁。

西医学中的抑郁症、焦虑症、癔症等均属于本病范畴。

【病因病机】郁证多因郁怒、忧思、恐惧等七情内伤,使气机不畅,出现湿、痰、热、食、瘀等病理产物,进而损伤心、脾、肾,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加之机体脏气易郁,最终发为本病。

【病位】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等脏。

【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1.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胁肋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异物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有愤怒、忧愁、焦虑、恐惧、悲哀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抑郁量表、焦虑量表测定有助于郁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等以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食道的X线及内窥镜检查有助于排除咽喉或食管类疾病。

(二)鉴别诊断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噎膈梅核气为自觉咽中有物梗塞,咽之不下,咯之不出,但无咽痛,进食无阻塞,不影响吞咽。

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

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且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而不在咽部。

2.郁证脏躁与癫证脏躁多在精神因素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主要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易哭、时作欠伸,但有自知自控能力。

而癫证则主要表现为表情淡漠、沉默痴呆、出言无序或喃喃自语、静而多喜、缺乏自知自控能力,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辨证论治】1.肝气郁结临床表现: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女子月事不行;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溏腹泻;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8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
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 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郁, 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特征。
7 【概说】
二、证候特征 气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
等为主要表现。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
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 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肋痛,嘈杂吞
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
23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24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 胡 、 香 附 、 枳 壳 、 陈 皮 —— 疏 肝 解 郁 , 理气畅中;
朱丹溪还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 创立 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 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11 【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特征时可参 考本节辩证论治。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 郁 证来自13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易 哭,或伴胁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 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症状辨证:郁证的症状包括 胸闷、胸痛、失眠、多梦、 食欲不振等,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通 过疏肝理气, 缓解肝气郁结, 改善情绪
01
养心安神:通 过养心安神, 缓解失眠、焦 虑等症状
03
02
健脾和胃:调 理脾胃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体质
04
活血化瘀:活 血化瘀,改善 血液循环,消 除瘀滞
发展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担忧和焦

02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
03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04
加强人际交往, 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交流
谢谢
常用方剂
01
02 逍遥散: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
善太息等症。
柴胡疏肝散: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 太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03
04 半夏厚朴汤:用于痰气郁结,胸闷,呕吐,
呃逆等症。
甘麦大枣汤: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失眠, 多梦等症。
05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 忘,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演讲人
目录
01. 郁 证 概 述
02. 郁 证 的 辨 证 论 治
03. 郁 证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郁证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证的定义
01 郁证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由 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
02 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胸闷、腹胀、 食欲不振、失眠等。
03 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痰湿内蕴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

耗 伤
阴 虚
心 病
心 肾
情 志
营 血
火 旺
及 肾
阴 虚


2、病机:
发病:郁证起病可急可缓。 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性:初起多实,渐至虚实夹杂,久则以虚为
主,虚中夹实。
病势:初起以气机郁结为主;进一步可兼见血 瘀 、痰结、湿阻、食滞、火郁等;终可伤及脏 腑,至气血阴阳虚弱,以心脾肾虚常见。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证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 定处,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基本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实证――理气开郁,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
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 消食等法。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 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虚实夹杂――根据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结交阻于咽喉
食道狭窄或干涩
病位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3.郁证脏躁与郁证
1




主症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 惊,悲忧善哭,时作欠伸,骂 詈喊叫,不发如常,有自控能 力
喜怒无常,沉默痴呆,语无伦次 等思维、情感、感觉甚至行为异 常为主,极少自行缓解,缺乏自 控能力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中医内科学郁病

中医内科学郁病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加重因素
情绪波动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症状特点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无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咽
咽痛及吞咽困难
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不宁,易激易怒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
,时作欠伸,不发如常。
病机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痰气郁结
病情


梅核气和噎膈鉴别
1
梅核气


病因
情志不畅
七情内伤,酒食不节
病机
痰气互结交阻于咽 痰结血瘀,交阻食道,食道狭窄或

干涩
病位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郁怒不畅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滞血瘀
火盛伤阴
阴虚火旺
体 质
肝郁及脾 脾虚生湿
因 素
思虑不解 气滞痰阻
痰气互结 湿停食滞
郁 病
郁久伤脾 心脾两虚
生化乏源
悲哀忧愁 忧思气结
意愿不遂
忧郁伤神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 、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

《中医内科学》教学课件-郁证

病案分析
邵某某,女,35岁,教师。无悲自哭,涕泪交流 ,举发无常,胸闷太息,每于情绪激动而加重。 证乃脏躁,治当和缓心气,解郁柔肝: 太子参、朱茯苓各15克,夜交藤、淮小麦各30克 ,合欢皮、石菖蒲、仙灵脾各12克,甘草3克,大 枣12枚。服12剂后云:已2个月未发。 (按)脏躁证用甘麦大枣汤为常法,加太子参、合 欢皮益气调肝,更为合辙。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郁证之病名首见于《医学正传》
张景岳提出“因病而郁”和“因郁而病”以及 “郁由于心”等观点。
《景岳全书·郁证》按病因分为怒郁、思郁、忧郁 三种
明·赵献可在治疗上重视木郁,“以一法代五法”, 用逍遥散一方治其木郁,肝胆之气舒展则诸症自 解,一直为后世习用。
《临证指南医案·郁》指出治疗当分气血新久,并 指出郁证须配以精神护理。
1890年7月27日,不堪忍受心 理重压力的梵高拿着手枪走 进了一个农民的田庄, 他没 有将左轮手枪对准自己的头 部或心脏, 而是朝自己的腹 部开了一枪。然后他拖着沉 重的脚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当被人发现时, 已是两天后 的早晨了。他死了, 年仅37 岁。他临死前对提奥说: 苦 难永不会终结。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1899-1961
➢⑴以由于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 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为主症。
➢⑵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 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并且病情 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⑶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 质性病变。
病例:
某男, 47岁, 某公司老总。因“发作性双下肢无 力5年”, 伴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 心烦、失眠、 1年多, 加重1个月于2005年1月25日收入院。患者 于1999年突发双下肢无力, 不能行走, 诊断不详, 治疗2月后恢复。此后患者每年均有发作性双下肢 无力, 持续1-6月, 3年内反复在各大医院神经内 科及骨科中医科住院18次, 作头颅和全脊髓MRI、 脑脊液检查,胸腹部CT、全身PET等检查均未见异 常, 诊断一直不明确。2004年1月出现情绪低落, 兴趣减退, 失眠,心烦易怒, 悲观厌世, 工作能力 下降, 予氟西汀20mg qd po,症状好转。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梅核气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梅核气

郁证、梅核气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一概述早在《内经》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并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如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郁证的病因1.情志失调2.体质因素(二)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郁证成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怀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郁证的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

什么是郁证?来看看中医对郁证的辩证分析及治疗郁证是由于原本肝旺,或体质素弱,复加情志所伤引起气机郁滞,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成,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一、病因1.情志所伤七情过极,刺激过于持久,超过机体的调节能力,导致情志失调,尤以悲忧恼怒最易致病。

如清·尤怡《金匮翼》所说:“凡忧思郁怒,久不能解者,多成此疾。

”2.体质因素原本肝旺,肝气易结,或体质素弱,机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复加情志刺激致病。

如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所说:“诸郁,脏气病也。

其原本于思虑过深,更兼脏气弱,故六郁之病生焉。

”二、病机基本病机:是情志所伤,肝气郁结,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理性质分类:气郁:由于本病多为情志所伤,始于肝失条达,气失疏泄,故以气郁为先;火郁:由气及血,则为血郁;气郁日久化火,则为火郁;痰郁:气滞湿阻,聚而成痰,则为痰郁;湿郁:气滞水湿不行,湿气停留,则为湿郁;湿郁、痰郁、热郁:食滞不消而蕴湿、生痰、化热等,则又可成为湿郁、痰郁、热郁等证。

此六郁互为因果又互相兼杂。

病变部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病程特点:初起以六郁邪实为主,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如清·林佩琴《类证治裁·郁证》云:“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终乃成劳。

”生理性质: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三、辨证要点1.辨六郁及主次病因:郁证的发生每有精神刺激、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故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常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阻、食积。

六郁:气郁:胸胁胀满,痛无定处者,为气郁;血郁:胸胁胀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则为血郁;火郁: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者,为火郁;痰郁:胸胁满闷,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为痰郁;湿郁:身重,脘腹胀满,口腻,便溏者,为湿郁;食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者,为食郁。

中医内科学——郁病

中医内科学——郁病

15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痛 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 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精选可编辑ppt
16
2、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 、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
• 5.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征名称. • 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
精选可编辑ppt
3
三、范围
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 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 应性精神病。
精选可编辑ppt
4
【病因病机】
一、情志失调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二、体质因素 脏气易郁,为郁内因.
郁证
精选可编辑ppt
1
【概述】
一、定义
•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 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 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
•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病 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 广义:泛指外感、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和,导 致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和郁结.
14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 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 等法。虚证则应根据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 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 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精选可编辑ppt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情志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各种疾病的病证。

根据中医理论,郁证可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包括:
1. 气滞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滞不畅,常伴有胸闷、郁闷、烦躁、易怒、胸胁疼痛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郁气滞证、胃气郁结证等。

2. 血瘀型郁证: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不畅,常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面色暗黯、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血郁滞证、血瘀气滞证等。

3. 阳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常伴有精神疲倦、体力衰弱、畏寒怕冷、皮肤苍白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肾阳虚证、心阳虚证等。

4. 阴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常伴有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等。

5. 气血两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常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虚血瘀证、脾虚化瘀证等。

以上只是部分中医辨证分型,具体辨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内科学资料—郁证

中医内科学资料—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细目一:概述一、郁证的概念及源流1.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郁证的源流《内经》有关五气之郁的论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金匮要略》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丹溪心法》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景岳全书》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二、《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丹溪心法》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三、郁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郁证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

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郁证的常见病因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二、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郁证的基本病机: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病理性质初起属实,日久属虚或见虚实夹杂。

郁证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

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细目三:辨证论治一、本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1. 引言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中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2. 郁证的基本概念郁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类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情志郁结、气机不畅。

郁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郁滞,表现为痞满、胸闷、胁痛等症状。

常见的实证郁证有肝郁气滞、痰郁气滞等。

虚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不畅,表现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症状。

常见的虚证郁证有气虚血瘀、心脾不足等。

3.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于郁证,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3.1 肝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胁痛等,常伴有情绪烦躁、易怒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苔黄。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3.2 痰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嗳气、恶心等,常伴有痰多、口苦等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常用方剂:半夏泻心汤、二陈汤。

3.3 气虚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面色苍白、舌质淡红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养血当归汤、四物汤。

3.4 心脾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香砂养心汤。

4. 小结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郁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郁证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肝郁气滞型、痰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和心脾不足型等。

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剂,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病因病机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
❖ 忧思郁怒 肝失疏泄 久化火 火郁;
气机郁结 日
❖ 气滞 血行不畅
血脉瘀阻 血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 忧愁思虑 耗伤脾气;或肝郁劳倦 伤
脾 水谷
食积不消
食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情志不遂
耗伤心血 心失所养,神
失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内科学之郁证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第九节 郁证
掌握与了解
❖ 掌握郁证的症状定义;掌握郁证的辨治要点。 ❖ 熟悉郁证发生的主要病机。 ❖ 了解郁证形成的病因病机;了解郁证的辨证
施治。
第九节 郁证
症状定义

中医内科学-4郁证

中医内科学-4郁证
证的发生与情志内伤、脾虚失运等因素有关。长期精神刺 激或突然受到精神创伤,导致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进而影 响脏腑功能,形成各种证候。
病机
郁证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脾、肾等脏腑功 能。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气血运行;心脾两虚可 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虚则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 能紊乱。
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未来,而郁证患者则以心情压抑、情绪不畅为主。焦虑症患者可 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等,而郁证患者则较少出现此类症状。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心绞痛患 者的胸痛多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目录
• 郁证概述 • 郁证的治疗 • 郁证的预防与调理 • 郁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郁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惑乱等类型。
VS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慢性胃炎 患者的症状多与饮食不当有关,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与影响
失眠
失眠可能导致情绪烦躁、焦虑不安等 症状,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 失眠患者的症状多因生活作息不规律、 环境因素等引起,而郁证患者的症状 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心理治疗

郁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郁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郁证的中医辨证论治郁证的辨证论治,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虚证则应根据伤及的脏腑及气衄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本为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病,因此,精神治疗也十分重要。

1.肝气郁结证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旋覆花郁金青皮佛手绿萼梅法半夏陈皮2.气郁化火证证候: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物: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龙胆草大黄黄连吴茱萸菊花钩藤刺蒺藜3.痰气郁结证证候: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常用药物: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柴胡白术白芍当归生甘草薄荷煨姜海蛤壳紫菀贝母陈皮4.忧郁伤神证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代表方剂:甘麦大枣汤加减。

常用药物:甘草准小麦大枣酸枣仁柏子仁茯神龙齿牡蛎当归白芍5.心脾两虚证证候: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加减。

常用药物: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6.心肾阴虚证证候: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中医内科学之郁病

中医内科学之郁病
郁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推拿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谢谢
05
其他药物: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
06
心理治疗
01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错误的认知模式,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
02
心理教育:向患者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调节能力
03
心理支持: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和勇气
04
心理疏导:通过倾听、理解和引导,帮助患者宣泄情绪,减轻心理压力
4
06
疲劳感:患者疲劳感明显,容易感到疲劳,体力下降
07
自我评价降低:患者自我评价降低,缺乏自信,对未来悲观失望
08
自杀倾向:患者自杀倾向明显,需要密切关注,及时干预
3
郁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内科学的基本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分析,确定病证的性质、病位、病机,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避免孤独和社交恐惧。
保持良好的运动习惯,避免久坐和缺乏运动。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噪音和污染。
心理调适
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和抑郁
01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良好的心理平衡
02
培养兴趣爱好,丰富生活内容,转移注意力

中医内科郁病

中医内科郁病
1.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 医务人员深入了解病史,详细进行检查,用诚恳、关怀、同情、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在郁病的治疗及护理中
具有重要作用。
胸闷胁胀为主要表现,或易怒易哭,或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下
1.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闷胁胀为主要表现,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主症 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一、概述
1.郁证定义 2.古今郁证的区别 3. 沿革 4.范围
一、概述
1.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 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
一、概述
2.古今郁证的区别 (广义)
(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其原总由于心,因情志不遂,则郁而成病矣。
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Hale Waihona Puke 三、诊断与鉴别(二)相关检查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 幻听,原发性妄想等。
(三)鉴别诊断
一、概述
3. 沿革 《金匮要略》有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的证
治。《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
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一、概述
3. 沿革 从金元时期开始把郁证作为一个单独的病
证,
朱丹溪提出(气、血、火、食、湿、痰) 六郁学说,并明确指出六郁是以气郁为 先,先有气郁而后产生诸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 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25
2021/3/1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湿郁气滞:加香附、佛手、苍术; 痰郁化热:竹菇、栝萎、黄苓、黄连; 病久入络: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
26
13
2021/3/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2、梅核气与噎膈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 要在胸骨后的部位,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作食 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郁病中的梅核气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 物梗塞,作各种检查无异常发现。
14
2021/3/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3、脏躁与癫病 癫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以精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2
2021/3/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虚火喉痹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 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 咽干、咽痒、灼热。
郁病中的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 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咽中梗塞的感觉与 情绪波动有关。
二、证候特征 1.情志病证---心情抑郁、情绪不宁为主 2.非一时性---持续2周以上 3.气郁-------六郁(血郁、火郁、食郁、 湿郁、痰郁) 4.郁证日久---可出现心脾肝肾亏损症状
4
2021/3/14
【概说】
二、证候特征
气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等为主 要表现。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
2021/3/14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兼症: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 舌脉:舌质淡,脉弦
27
2021/3/14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
甘草——甘润缓急; 小麦——补益心气; 大枣——益脾养血。
郁证
1
2021/3/14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证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证
2
2021/3/14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 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3
2021/3/14
【概说】
[复习思考题]
1.何谓郁证?其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2.郁证分哪几型?郁证为什么要重视理气?在临床 上如何掌握理气法? 3.试述郁证肝气郁结证、痰气交阻证的辨证施治。
37Leabharlann 2021/3/14谢谢大家
38
2021/3/14
气血失和
血瘀
肝郁及脾 日久累及他脏
肝郁及心
10
2021/3/14
【病因病机】
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11
2021/3/14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28
2021/3/1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手足蠕动或抽搐:加当归,生地,珍珠母,钩藤; 躁扰、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茯神、制首乌; 喘促气逆:合五磨饮子。
29
2021/3/14
[辨证论治]
5.心脾两虚 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 兼症;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差,面色不华;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7
2021/3/14
【概说】
元·王安道在《医经溯洄集·五郁论》中说,“风病之起也,多 由乎郁,郁者,滞而不通之义。”
《丹溪心法·六郁》中提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 诸病生焉。故人生诸病,多生于郁。”
朱丹溪还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 创立了 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 郁之久,变病多端。”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 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 郁,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 特征。
6
2021/3/14
【概说】
三、古代文献 《内经》无郁证病名,但有关于五气之郁的 论述。治疗 :“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 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神失常为主要特征,病程迁延。 郁病中的脏躁一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在精神因素 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15
2021/3/14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辩脏腑 肝:气郁、血郁、火郁。 脾:食郁、湿郁、痰郁。 心:虚证。 2.辩虚实 实: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 滞、痰结。 虚:气血两虚、阴精亏虚。
30
2021/3/14
[辨证论治]
5.心脾两虚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
党参、茯苓、白术、 甘草、当归、龙眼肉 益气健脾生血; 酸枣仁、远志、茯苓——养心安神;
木香——理气醒脾。
31
2021/3/1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胸郁闷,情志不舒:加郁金、佛手; 头痛:加川芎、白芷。
32
20
2021/3/14
[辨证论治]
2.气郁化火 主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 兼症: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
酸,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21
2021/3/14
[辨证论治]
2.气郁化火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
逍遥散——疏肝调脾; 丹皮、栀子——清肝泻火。
有瘀点瘀斑,
或舌质紫暗;
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肋痛,嘈杂吞酸, 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溏腹 泻;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5
2021/3/14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
22
2021/3/1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热势较甚:加龙胆草、大黄; 肝火犯胃:加黄连,吴茱萸; 肝火上炎:加菊花、钩藤、刺蒺藜。
23
2021/3/14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兼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24
2021/3/14
34
2021/3/1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烦失眠,多梦遗精:合交泰丸(黄连、肉桂); 遗精较频: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35
2021/3/14
[预防调护]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虑,防止情志内 伤; 2. 作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和对 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
36
2021/3/14
《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8
2021/3/14
【概说】
四、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
等,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表现时可参考 本节辩证论治。
9
2021/3/14
【病因病机】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情 志
肝失疏泄
过 气机不畅

初起肝经自病 化火
16
2021/3/14
【辨证论治】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17
2021/3/14
[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18
2021/3/14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2021/3/14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主症:情绪不宁; 兼症: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
盗汗,口咽干燥 舌脉:舌红少津,脉细数。
33
2021/3/14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 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 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
柴 胡 、 香 附 、 枳 壳 、 陈 皮 —— 疏 肝 解 郁 , 理气畅中;
川芎、芍药、甘草——活血定痛,柔肝缓急。
19
2021/3/14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胁肋胀满疼痛较甚:加郁金、青皮、佛手; 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旋覆花、代赭石、 苏梗、法夏
兼有食滞腹胀: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兼有血瘀见胸胁刺痛:加当归 丹参、郁金、 红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