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园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古典园林
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

其起源于古埃及、古希腊及古罗马时期,同时也受到波斯造园艺术的影响。

古埃及因尼罗河泛滥而发明的几何学在园林中开始应用,树荫与水池被当作“绿洲”引入
园林,水池和树木都按几何形状加以安排,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规整式园林,经过发展逐渐形成猎苑、圣苑、宫苑、陵园和贵族花园等不同的园林形态。

欧洲园林的发展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崛起,波斯的造园艺术也开始逐渐兴起,亚历山大帝国和古罗
马帝国的东征给欧洲带来了中西亚文明的精华。

古希腊人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四周建筑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的柱廊园。

经过罗马时期的发展和演变,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它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轴线规整的布局方式,并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廊柱形式也发展出五大经典类型。

欧洲早期的园林是模仿经过人类耕种、改造后的自然,其根源则在于人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是人本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影响着整个西方园林沿着几何式的道路发展。

背景:随着14—15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人文主义开始发展,自然美重新受到重视,新兴资产阶层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性主题和人文精神,欧洲园林也从几何型逐渐向巴洛克艺术曲线型转变。

在文艺复兴后,欧洲的造园艺术迎来了三个重要的时期:16世纪中叶后的意大利台地园林;17世纪中叶后的法国宫廷式园林;18世纪中叶的英国风景式园林。

它们主要分为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造园风格、思想理论、艺术造诣精湛独到。

16世纪中叶意大利台地园林
背景:随着14—15世纪文艺复兴,意大利城市里的富豪和贵族恢复了古罗马的传统,
到乡间建造园林别墅居住,因此,意大利园林也顺势继承了古罗马花园的特点。

定义:
台地园林:所谓的台地园林,即主要建筑物位于山坡地段的最高处,在它的前面
沿山势开辟一层层的平台,分别配置保坎、花坛、水池、喷泉、雕像,各层台地
之间以蹬道相联系,中轴线两旁栽植植物作为本生与周围自然环境的融合过渡的
一种园林形式。

意大利台地园林:意大利台地园林是规整式与风景式相结合而以前者为主的一种
园林形式,其在继承西方古典园林的基础上,通过丰富台层、形成中轴、加深进
深自然过渡等方法形成了欧洲园林发展的基础布局,其利用的景观元素也是欧洲
园林发展的源头,由此奠定了意大利台地园林在欧洲园林鼻祖的地位。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形成
1.地理条件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境内多山和丘陵,东边隆起西边低的整
体地貌
2.气候条件
地中海气候,夏季平原闷热,相对在山丘上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
山林的冷空气,具有很大的选址优势。

3. 社会因素
文艺复兴使西方摆脱了中世纪封建制度和教会神权统治的束缚,生产力和精
神上得到解放。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没有贯穿各层台的中轴线
16世纪后半叶——有明确的中轴贯穿全园
16世纪末至17世纪——追求新奇,表现手法夸张(空间延伸越来越远,轴线从人工向自然过渡,其末端逐渐融合在大自然)
文艺复兴中期时(鼎盛时期)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特征
有中轴线贯穿全园;
景物对称布置在中轴线两侧;
各台层上常以多种理水形式,或理水与雕像相结合作为局部的中心;
建筑有时作为全景位于最高处;
理水技术成熟,如水景在明暗与色彩的对比,光影与音响效果(水风琴,水剧
场),跌水,喷水,秘密喷泉,惊愕喷泉等;
植物造景日趋复杂。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要素
欧洲园林中的主要元素大都来源于古老的意大利台地园林,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进步。

意大利台式园林的多个组成要素对欧洲园林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
响。

建筑性要素
在意大利台地园林中,挡土墙、台阶、栏杆、雕像等多种建筑性要素用来形
成和限定空间,同时,作为台地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及建筑向花园的延伸,
它们本身也是台地园林艺术的表现载体,园内存在的高差使它们呈现出丰富
而变化多端的构图。

挡土墙内会设有神龛,常与水体结合,墙上也常常布置有不同材料、图案各
异、色彩对比强烈的栏杆。

除此之外,栏杆也用干园中的台层边、台阶旁、
池边、供眺望的广场边,常常与雕塑、瓶颈等相结合。

台阶的设计在台地园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台阶的式样变化丰富,一般
根据高差和场地面积的不同,以及上下台层构图上的需要而定,也有根据不
同主题的要求来设置。

雕塑作为重要的修饰硬景,几乎是每个台地园林中都不可或缺的元素,在造
型上,多以“人”为蓝本,塑造宗教、神话传说中的雕像,以点缀庭院烘托园林
气氛,是古代意大利人朴实敦厚的自然观以及宗教背景的体现。

水体
意大利台地花园比较紧凑,高差大,很容易利用地形来建造各种跌水和喷
泉,从而形成气氛活跃的动水景观。

在台地园林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
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许的山野情趣。

沿斜坡可以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较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澎湃的瀑
布。

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

在下层台地上,往往利用水位差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
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又可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
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

低层台地也可以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

通过良好的
比例和适宜的尺度,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相互融合,喷泉与背景的色彩、
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恰到好处。

植物
产生原因:意大利砖石结构建筑封闭、沉重,与自然元素难以协调,植物就
成了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的过渡环节。

台式园林中的植物作为过渡兼有建筑和自然双方的特点,设计中把自然元素
建筑化,即把植物图案化、模型化,服从于规整的几何图形,从而产生独具
特色的植物景观。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空间布局
空间的平面结构
从平面结构来看,意大利台地园林中轴线部分是精彩的集中,其空间结构的
主体是由轴线串联起的一个连续的空间序列。

主轴是园林中最壮观的部分,也是透视最深远的轴线。

空间的竖向变化
从竖向空间来分析,台地园依山而建为递进的台地,各层次间变化生动,又
通过恰到好处的比例掌控形成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建筑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随主轴而下,在各平台布
置规整花园、喷泉、雕塑、观景台等景观要素,在主轴的控制下,布局细部
随地起伏,完美地体现了台地园林的空间层次美感。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造园手法
明暗的对比:
明暗对比实际上是巴洛克艺术的重要手法之一,巴洛克画家们用光线的对比
来烘托画面的艺术中心,增加表现力。

植物与阳光: 意大利台式园林到了巴洛克时期经常用两侧栽植常绿树的林荫路
通向一个明亮的花园空间,浓密的树冠形成的廊道有时甚至有些阴森,与意
大利灿烂阳光照射下的开放空间形成强烈的反差,产生一种戏剧性的效果。

水的光影:文艺复兴后期,理水技巧已十分娴熟,不仅强调水景与背景在明
暗与色彩上的对比,而且注重水的光影的明暗效果,形成丰富多彩的水景。

透视的应用
突出主线感,中轴线上多对称布置水池、喷泉、雕塑以及造型各异的台阶、
坡道等要素来加强透视线的效果。

同时,也利用透视法的水景形成灵动具有
空间进深感的景色,如阿尔多布兰迪尼别墅和伊索拉拉别墅就以其水景而富
有声名
恰当的比例
意大利台地园林的美在于其所有要素本身以及它们之间比例的协调,总构图
的明晰及匀称,例如修剪过的树木、砌筑的水池、台阶、植坛和道路等,它
们的形状和大小、位置和相互关系都推敲得十分精致,连道路节点上的喷
泉、水池和被它们切断的道路段落的长短宽窄都讲究恰当的比例。

案例解析:埃斯特庄园
罗马建造庄园的鼎盛使其实际上是从16世纪40年代以后开始的,其中法尔奈斯庄园、埃斯特庄园和兰特庄园并列为文艺复兴三大名园。

埃斯特庄园建造在罗马以东40公里处的帝沃里小镇上,由红衣主教埃斯特委托利戈里奥将他的府第改建而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被意大利政府没收。

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住在里面直到1886年去世。

埃斯特庄园建筑为戈里奥设计,后陆续有各时期建筑师做小的补充。

整个庄园采用对称式几何布局,分八层台地,一道纵轴贯通全园,具有很强的统一感,再通过横向道路,将全园切割成大小不等的方块,除最低的平坦之处以及中央为划分为16房植坛正方形花圃之外,整个园林都是丛林,大小喷泉500个。

特点:
埃斯特庄园以其突出的中轴线,强化了其视觉的统一。

花园处理成明显的三个部分:平坦的底层和由系列台层组成的两个台地。

庄园的主体建筑高大雄伟,位于台层顶端,控制着全园的中轴线,并给人一种权力至上、崇高和敬仰的感觉。

埃斯特庄园因其丰富多彩的水景和水声而著称于世。

埃斯特庄园内没有鲜艳的色彩,全园笼罩在一片深浅不同的绿色植物中。

全园分为6个台层,上下高差近50米。

入口设在底层,被园路分割为8个部分。

两边的四块是阔叶树林,中央四块布置为绿丛植坛,中央设有圆型喷泉。

底层花园中还有著名的水风琴。

第二层中心为椭圆形的龙泉池,第三层为著名的百泉谷,并依山就势建造了水剧场。

著名的水风琴喷泉
以楼房为背景,占地面积大,气势雄伟,由下往上,宛如一座大自然的管风琴。

这一建筑构思新颖,技艺精湛,引人入胜。

当泉水涌下时,犹如琴声叮咚,悦耳动听。

从上往下俯瞰,使区域空间变得宽敞,成为整个花园中的景观中心和序列高潮。

古罗马起源传说雕塑、阿瓦托雕像 /大地之母雕像
百骨泉:百泉路长达130米,路一侧修建有一条同等长度的水渠,水渠上分三层排列着各种动物石雕和喷泉,泉水或呈抛物线或呈扇形从最上面一层喷出,汇聚的水则从下一层猛兽石雕喷泉的口中流出,第三层亦然。

泉水最后集中在最下方的沟渠中流走。

水晶杯喷泉:埃斯特庄园最著名的大喷泉水晶杯喷泉,由艺术大师贝尔尼尼设
计,形状似大酒杯,竖立在一个大贝壳上。

杯中流出的泉水落在贝壳之上,发出
悦耳的声音。

龙泉池:用高大的树篱与下面的平台隔绝,使龙形喷泉处在整个花园的中轴线
上,是一个简单的直线水柱,也符合轴线的特点。

17世纪中叶后的法国宫廷式园林
文艺复兴为法国早期的古典主义园林奠定了基础。

17世纪下半叶,法国王权大盛,古典主义文化成了宫廷文化,法国园林逐渐发展成气势磅礴的大花园,充分体现了“伟大风格”这一中心思想。

在路易十四时代,勒·诺特尔式园林的出现和《造园的理论与实践》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法国园林艺术的成熟和法式古典主义园林时代的到来。

法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
公元500年,法国出现供人游乐的园子的简单描述。

以实用为主,如栽种果树、蔬
菜等。

这一时期为法国园林的萌芽时期。

公元1世纪到公元4世纪,法国是罗马的高卢行省,受古罗马文明及统治的影响,
在这一时期建造了大量罗马建筑和庄园。

中世纪时期,主要修建了大量的修道院和王宫府邸,普遍使用绿篱、棚荫、绿
廊。

12世纪,随着经济发展及十字军东征带回的东方文化,影响了营造手法。

13世纪末,喷泉的应用,进一步促进造园艺术的发展。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使法国造园艺术发生巨大变化,园林中出现雕塑、图案式花坛、多层台地等,进一步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功能上,增加了游憩、观赏外,仍保留种植、生产功能,总体规划呈现粗放风格。

16世纪到17世纪上半叶,规划上从局部布局向注重整体布局,运用题名、图象表达思想的记载,在倡导人工美,提倡有序的造园理念影响下,造园布局注重规则有序的几何构图,集中体现建筑、植被、水体上。

绿植以绿墙、绿障、绿篱等形式出现。

17世纪下半叶,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等到极大发展,成为古典主义的代表。

代表作品:勒诺特尔为法国国王路易十四设计的——凡尔赛花园,其特点是,宏大、壮丽、对称、稳重。

伴随着路易十四的宫廷文化,法国古典主义造园艺术传遍欧洲。

18世纪后,受中国和英国的影响而发生变化,追求亲切而宁静的氛围,宫廷园林发生变化,增加了自然的味道。

受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潮流影响,对自然风景园林大为推崇。

法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人工创造、几何图案的组织。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讲究人工创造,布局对称规矩,花草树木按照人的意志被修剪整齐,充分体现几何图案之美并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路径。

规模、尺度巨大,追求空间的无限性,具有外向性特征,整体上有着平缓而
舒适的效果。

府邸总是中心,起着统率作用,通常健在地形的最高处。

建筑前的庭院与城市的林荫大道相连接,后面的花园,在规模、尺度和形式
上都服从于建筑。

花园中不种高大的树木(目的是花园中处处可以看见整个府邸,而由建筑向
外看,则整个花园尽收眼底,从府邸到花园、林园,人工味及装饰性逐渐减
弱,园林既是花园的背景,又是花园的延续)
花园本身的构图也体现出专制政体中的等级制度。

(在贯穿全园的中轴线
上,加以重点装饰,形成全园的视觉中心。

最美的花坛、雕像、泉池等集中
布置在中轴上。

横轴和次轴对称布置在中轴两侧,小径和通道的布置,以均
衡和适度为原则,整个花园编制在条理清晰、秩序严谨、主从分明的几何网
格之中。

各个节点上布置的装饰物,强调了几何形构图的节奏感,中央集权
的政体得到合乎理性的体现)
水景创作方面有意识地应用法国平原上常见的湖泊、河流的形式,以形成镜
面似的水景效果为主。

除了大量形形色色的喷泉外,动水较少,只在缓坡地
面做出一些跌水的布置。

园林中主要展示静态水景,从护城河或水壕沟,到
水渠或运河,它们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虽然没有意大利台地园中利用高差形
成的水阶梯、跌水,瀑布等景观效果,却以辽阔、平静、深远的气势取胜。

尤其是运河的运用,成为勒诺特尔式园林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植物种植方面法国式园林中广泛采用丰富的落叶阔叶乔木;能明显体现出
季节变化。

(乔木往往集中种植在林园中;形成茂密的丛林,这是法国平原
上森林的缩影,只是边缘经过修剪,又被直线形道路所范围,而形成整齐的
外观。

这种丛林的尺度与巨大的宫殿,花坛相协调,形成统一的效果。

丛林
内部又辟出许多丰富多彩的小型活动空间,这是勒诺特尔在统一中求变化,
又使变化融于统一之中的一种创造。


由于地形平坦,布置在府邸近旁的刺绣花坛在园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意大利夏季炎热,阳光灿烂,为了适应避暑的要求,台地园中多采用以绿
篱组成图案的植坛,避免色彩艳丽的花朵。

)在法国气候温和的条件下,创
造出以花卉为主的大型刺绣花坛。

虽然有时也用黄杨矮篱组成图案,但是底
衬是彩色的砂石或碎砖,富有装饰性,犹如图案精美的地毯。

受理性主义和古典主义思潮的影响,古典主义强调整齐划一、秩序、均衡、对称,平面构图崇尚圆形、方形、直线等几何图案和线形分割。

法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花格墙、喷泉、水壕沟、水镜面、运河、雕塑、建筑物。

法国古典园林代表作品及人物
代表人物:安德烈.勒诺特尔(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主题思想)勒诺特尔不仅把古典主义原则运用彻底、要素组织协调、构图完美,而且在
他的作品中体现出一种庄重典雅发风格,这种风格与路易十四时代的“伟大风
格”相呼应,更为重要的是成功地以园林的形式表现了皇权至上的营造理念。

勒诺特尔的成名作是沃一勒一维贡特vaue· Vicomte府邸花园。

这是法国园林
艺术史上的划时代的作品,也是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品:凡尔赛宫、卢浮宫、爱丽舍宫、波旁宫、卢森堡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等
法国古典建筑最伟大的杰作是凡尔赛宫Versailles。

整个建筑包括宫前大花
园、巴洛克式宫殿和放射型大道等三部分。

凡尔赛宫
路易十四自喻为天神朱庇特之子——太阳神阿波罗在贯穿凡尔赛宫苑的主轴线上,除了阿波罗,只有其母拉托娜的雕像。

宫苑的中轴线采取东西布置,宫殿的主要起居室和神驾马车、从海上冉冉升起的阿波罗雕像均面对着太阳升起的东方:当夕阳西下时;一切都渐渐沉没在夜幕之中·正是以太阳运行的轨迹,象征一种周而复始,永恒统治的主题。

拉托娜喷泉,中轴线起点
阿波罗喷泉,林荫道尽头
地绣植被及镜面式水景
主体建筑与周围植被的主从关系
什么是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在建筑中的表现,以古典柱式为构图基础,突出轴线,强调对称,注重
比例,讲究主从关系。

法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18世纪中叶的英国的风景式园林
在17世纪以前,英国园林主要模仿意大利封建贵族的别墅、庄园。

整个园林被设计成封闭的环境,以直线的小径划分成若干几何形的地块。

在17世纪中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的影响下,产生了以培根和洛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在造园上,他们怀疑几何比例的决定性作用,这给英国造园艺术奠定了哲学和美学基础。

进入18世纪,新贵族和农业资产者很乐意闲住在牧场和农庄里,他们大多是辉格党人,鼓吹民主自由和宪章运动,并且对东方文化有强烈的热情,英国造园艺术开始追求自然,有意模仿克洛德和罗莎的风景画。

到18世纪中叶,新的造园艺术逐渐成熟,人们称其为自然风景园。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背景
文学艺术的影响:当时的诗人、画家、美学家中兴起了尊重自然的信念,他们将
规则式花园看作是对自然的歪曲,而将风景园看作是一种自然感情的流露。

这为
风景园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自然地理与气候的影响
欧洲兴起法国勒诺特尔造园热时,英国受影响极少,原因有二:1是英国人固
有的保守性,2是在英国丘陵起伏的地形上,要想建造勒诺特尔式宏伟壮丽的
效果,必须大动土方改造地形,从而耗资巨大。

英国多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植物生长十分有利,而树木的整形修剪要花费
更多的劳力。

产业经济的影响
14世纪中叶,黑死病流行,三分之一人口减少,农业结构改变,畜牧业发
展,毛纺业发展,改变了英国的乡村景观和风貌
16世纪,产业革命的发展,燃料,建筑材料匮乏,禁止砍伐令颁布,12种植
物必须加以保护,包括栎树,保护了英国树林景观
18世纪,牧草与农作物的轮作制,乡村风景面貌改变
对中国园林与文化的赞美与憧憬的影响
中国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的不同:中国园林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对自然
的高度概括,体现出诗情画意。

英国风景园为模仿自然,再现自然。

反对者
认为风景园与郊野风光无异。

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思想首先是在政治家、思想家和文人圈中产生,他们为
风景式园林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且借助于他们的社会影响,使得自然
风景式园林一旦形成,便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特征
与靳诺特式的园林完全相反,它否定了纹样植坛、笔直的林荫道、方正的水池、整形的树木。

扬弃了一切几何形状和对称均齐的布局,代之以弯曲的道路、自然式的树丛和草地、蜿蜒的河流,讲究借景和与园外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为了彻底消除园内景观景观界限,英国人想出一个办法,把园墙修筑在深沟之中即所谓“沉墙”。

风景式园林比规整式园林,在园林与天然风致相结合,突出自然景观方面有其独特的成就。

但物极必反,又逐渐走向另一个完全极端即完全以自然风景或者风景画作为抄袭的蓝本,以至于经营园林虽然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而所得到的效果与原始的天然风致并没有什么区别。

看不到多少人为加工的点染,虽本与自然但未必高与于自然。

造园家列普顿(HumphryReplom)开始使用台地、绿篱、人工理水、植物整形修剪以及日冕、鸟舍、雕像等的建筑小品;特别注意树的外形与与建筑形象的配合衬托以及虚实、色彩、明暗的比例关系。

甚至在园林中设置废墟、残碑、断蝎、朽桥、枯树以渲染一种浪漫的情调,开创“浪漫派”园林。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风格特点
追求外向的自然之美
追求自然、 修饰自然是其主要的美学目标。

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法
则 ——“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园林同样认为自然是最伟
大、 最崇高和最壮丽的, 高于一切艺术作品。

艺术作品越接近自然, 越像
自然, 就越成功。

其设计均是以崇尚自然, 讴歌自然, 赞叹造物的多样与
变化作为美学目标的。

同时, 造园家也深知适当地修饰自然的重要性, 认为
自然需要经过加工才会赏心悦目, 对自然要进行提炼修饰, 才能使景致更为
新颖。

营造的自然具有外向型特征。

中国古典式园林具有明显的园内、 园外界
限, 幽深、 隐逸且具有强烈的内向感, 这与英国自然风景园林不同。

英国
自然风景园林呈现出的是一种外向型的自然, 具有外向的、 开朗的性格, 是
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园林。

在不规则化园林时期, 围墙被严格拒绝, 利用兼
具灌溉和泄洪作用的干沟 “哈哈” (HAHA)来分隔花园、林园、 牧场, 把自然
景观引进花园, 加强视线的渗透和空间的流动。

到了风景式和图画式时
期, 连干沟都取消了, 园林已没有明显的内外之分, 私人的花园与大自然融
为一体。

多途径表现自然之美。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通过对建筑、 水体、 植物等各园林
要素进行自然式规划营造, 多途径表现自然之美。

混合式自由布局
英国风景园林的规划布局经历了从最初的摆脱规则式布局的不规则布局开
始, 到追求完全自由式布局, 再到后来成熟期的混合式自由布局的过程。


规则化园林时代开始应用非行列式的、 不对称的树木种植方式, 放弃长期流
行的植物雕划, 设计隐墙作为园林的围墙边界。

到完全自由式布局时代, 就
完全摒弃绿篱、 笔直的园路、 行道树等;去掉围墙, 拆去规则式台层, 恢复
天然的缓坡草地;将规则式水池等恢复自然式湖岸。

充满浪漫情怀
英国自然风景园林是在强调想象和情感的经验哲学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园
林审美中侧重的也是想象和情感。

浪漫主义是英国艺术发展中的一个自发
的、 影响深远的流派, 浪漫主义艺术家诗意地表现了崇高、 光辉、 高贵等
概念, 满足了想象力的需要, 产生了高度的审美愉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