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技术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它通过使用各种影像设备,如X光、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等,来获取人体内部的图像信息。
它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和非破坏性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诊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监测疾病的进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
1. X光:X光技术是最早被广泛应用的医学影像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X射线穿过人体,然后被接收器接收并转化为图像。
X光可以用于检查骨骼结构、肺部和胸部疾病的诊断。
然而,X光无法提供关于软组织结构的详细信息。
2. 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使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具有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的影像技术。
通过在不同角度上扫描身体部位,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器官、骨骼和血管等结构的详细信息。
它在肿瘤的诊断和手术规划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通过使用强磁场和无损耗的无辐射影像技术,可以产生人体内部详细的解剖结构图像。
MRI可以提供关于器官、血管和软组织的丰富信息,对于诊断脑部和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和骨骼疾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
4.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使用高频声波产生人体内部图像的影像技术。
超声波被广泛应用于妇产科、心脏病学和肝脏疾病等诊断领域。
它可以提供实时图像,并且不会产生辐射。
超声波在手术指导和组织活检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5.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制备药物,并通过摄取这些药物来检测人体内的生物过程和疾病的影像技术。
它通常用于癌症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核医学包括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技术。
6. 心电图:心电图是用于记录和显示心脏电活动的图像技术。
它通过将多个电极连接到患者的胸部、四肢和颈部,测量和记录心脏电信号的变化。
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和心律失常等疾病。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集锦1. X射线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检查和诊断。
通过让X射线透过人体部位,可以获得影像图像,从而帮助医生判断疾病和损伤。
2. CT扫描CT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影像的医学检查方法。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图像,用于诊断和评估头部、胸部、腹部和骨骼等部位的疾病。
3. MRI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使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详细影像的非侵入性检查技术。
它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在检测神经系统、关节和肿瘤等方面非常有用。
4.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利用声波回声来获取图像的医学影像技术。
它通常用于检查胎儿、腹部、心脏和血管等部位。
超声波检查无辐射,对患者无害。
5. 核医学核医学是一种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影像学分支。
常见的核医学检查包括骨扫描、心脏闪烁灌注扫描和PET扫描。
6. 放射学放射学是使用放射性物质或辐射来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医学分支。
它包括X射线、CT扫描、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等技术。
7. DICOMDICOM(数字成像与通信在医学中)是医学影像文件格式和通信标准的国际标准。
它使医学影像能够在不同厂商之间共享和传输。
8. ROI感兴趣区域(ROI)是在医学影像中指定感兴趣的区域。
通过对ROI进行分析,可以提取特定区域的计量数据,有助于疾病诊断和治疗。
9. PACSPACS(数字图像和通信系统在医学中)是用于存储、检索、传输和显示医学影像的计算机系统。
它与DICOM兼容,旨在提供快速和有效的影像处理和管理。
10. 放射剂量放射剂量是指接受放射性检查或治疗时患者所暴露的辐射量。
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必须控制和监测放射剂量,以确保最低限度地对患者造成伤害。
附件:本文档未附带任何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 侵入性检查:指需要穿刺或切开患者身体以进行检查的医疗程序。
2. 分辨率:影像中能够分辨出的最小细节或单位。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X线片的密度:胶片中的感光乳剂在光作用下致黑的程度称为照片密度。
密度分辨率(CT):低对比度的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间最小密度差别的分辨能力。
空间分辨率: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率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
康普顿效应:入射光子与原子外层轨道电子相互作用,光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从原子中射出,而入射光子损失一部分能量后改变了频率和方向后散射了出去,这种过程称为康普顿效应。
X线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于X线传播方向的单位面积上通过的光子数目和能量总和。
IP板:是CR关键元件,是信息记录,实现模数转换的载体,代替传统的屏-片系统。
滤线栅的栅比:铅条高度和铅条之间间隔的比值,值越大,吸收散射线越好。
静脉肾盂造影(IVP):静脉注射造影剂,经过肾脏排泄至尿路使其显影,病人痛苦小,适合结石,结核,肿瘤,先天性畸形等。
mask像(DSA):不含对比剂的,在打入对比剂之前的摄片。
重复时间(TR):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出现到下一个周期同样激励脉冲出现经历的时间。
回波时间(TE):从第一个RF激励脉冲开始到采集回拨信号之间的时间。
反转时间(TI):指施加180度反转脉冲使磁化矢量反转到负Z轴方向到施加90度激励脉冲中间的时间段。
减影:通过计算机把血管影像上的骨与软组织影像消除而凸出血管的技术。
注射流率:单位时间内经导管注入对比剂的量。
T1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短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1特征的图像。
T2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长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映组织T2特征的图像。
质子密度加权像:SE序列中,通过采用长TR短TE的办法得到的重在反应组织质子密度特征的图像。
纵向弛豫:高能态自旋将能量传到周围环境中的过程。
横向弛豫:自旋质子自身产生的磁场相互干扰导致的彼此相位一致性丧失。
静态显像:显像剂在脏器组织和病灶达到分布平衡时的显像。
动态显像:显像剂引入人体后,以一定的速度连续或间断地多幅成像,用以显示显像剂随血流流经或灌注的脏器,并被组织不断摄取与排泄在器官内反复充盈和射出的过程所造成的脏器内放射性在数量或位置上随时间发生的变化的显像。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射线、声波、磁场等物理力学原理对人体进行无创、准确、直观的影像检查、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下面将介绍几个医学影像技术的名词解释。
1. X线造影:X线造影是一种利用X射线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部位产生影像的技术。
在这种技术中,医生将辐射X射线通过人体,然后使用检测器捕捉X射线通过人体后所产生的影像。
通过X线造影,医生可以检测到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
2. CT扫描:CT(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生成横断面图像的成像技术。
在CT扫描中,患者需要躺在扫描床上,通过一种圆环状的机器进行扫描。
扫描时机器会以位于患者体内的X射线探测器为中心,绕患者旋转,同时发射X射线,并收集经不同角度探测器通过的射线,然后通过计算机处理得到图像。
CT扫描可以检测脑部、胸部、腹部和盆腔等器官的异常情况。
3.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的相互作用原理生成人体内部的影像。
在MRI检查中,患者需要躺在装有磁体的机器中,磁体会产生强大的磁场,然后通过体内的无线电波信号获取图像。
MRI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对柔软组织如脑、脊柱、关节等进行观察。
4. 超声波检查:超声波检查是一种利用超声波的传播和反射原理对人体内部进行检查和诊断的技术。
在超声波检查中,医生在人体上通过轻轻地移动探头,探测器会发射超声波经皮肤进入体内,然后根据超声波在不同组织中的传播和反射信息获取图像。
超声波检查可以检测和评估内脏器官、血管、肌肉骨骼等的情况。
5. 核医学影像:核医学影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注入人体,再通过探测器捕获核素发出的放射性粒子产生图像的技术。
核医学影像包括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
核医学影像可以检测和评估心脏、肺部、肾脏、骨髓等内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导言医学影像学是一门应用医学和物理学原理,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来生成和解释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信息的学科。
通过各种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为医生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的手段来诊断和治疗疾病。
本文将对几个常见的医学影像学名词进行解释。
一、X射线摄影(Radiography)X射线摄影,也称为放射线摄影,是最常见和最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
它通过使用X射线穿透人体,然后在感光片或数字传感器上形成图像。
X射线摄影可用于检测骨折、肿瘤、肺部感染等疾病。
现代医学中广泛应用的数字化X射线技术(Digital Radiography)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并提供更方便的数据存储和传输。
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一种基于X射线的成像技术,它能够通过旋转的X射线束和敏感探测器来获取人体多个方向的横断面图像。
这些图像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和重建,形成一个连续的三维图像,可用于定位和评估肿瘤、脑出血、血管病变等疾病。
现代CT技术具有高分辨率和多功能性,能提供更准确的影像信息。
三、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核磁共振成像(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的详细图像。
MRI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信息,并广泛应用于心脏、脑部、腹部、骨骼等部位的诊断中。
MRI技术在医学影像学领域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一种无辐射、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
四、超声成像(Ultrasound Imaging)超声成像是一种使用高频声波来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器官和结构的影像技术。
它通过声波在不同组织间的反射和回波来生成图像。
超声成像广泛应用于妇产科乃至心脏等各种领域,在妊娠期间的胎儿监测、器官肿瘤的识别和定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五、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核医学影像技术,通过记录和测量体内注射的放射性示踪剂产生的正电子和射线,来获得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信息。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光、CT扫描、核磁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的信息转化为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X光X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阴影图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X光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骨折和肺部感染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并可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肿瘤、血管疾病和脑部损伤等。
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高分辨率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检测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得图像信息,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脑部疾病、关节损伤和肌肉疾病等。
5.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脏和器官的检查,可以检测胎儿发育情况、心脏功能和腹部肿块等。
6.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核素扫描中,患者会被给予服用或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使用专用的探测器来检测放射性信号,以获得图像信息。
7. 磁共振造影磁共振造影(MRA)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常使用对血液有强磁性的药物作为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8. 数字化断层摄影数字化断层摄影(DSA)是一种将X射线图像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血管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DSA可以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和阻塞等情况,以辅助血管介入手术的规划和执行。
9.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化合物来观察人体组织代谢活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的活动程度、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和心脏血流等。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使用各种成像技术来观察人体内部构造和疾病变化的学科。
它是通过获取和分析影像数据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
2. CT(Comput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人体断层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旋转式X射线束扫描患者的身体,然后计算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横断面图像。
CT可以提供直观的三维图像,可用于检测和诊断多种疾病。
3.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高强度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能够产生高对比度的图像,对软组织、神经系统和肿瘤等疾病的检测效果更好。
MRI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技术,没有辐射风险。
4.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示踪剂来检测身体内部生物过程的影像技术。
它在检查过程中向患者体内注射特定的标记剂,然后通过探测体内放射性示踪剂的发射的正电子来图像。
PET 常用于癌症诊断和心脏病病灶检测。
5. X射线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力,可用于人体内部的二维影像。
它常用于检查骨骼和肺部疾病,并且通常是医学影像学的最初选择。
6.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利用高频声波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使用超声探头将高频声波发送到身体内部,然后根据回波信号图像。
超声波成像通常用于检查孕妇、心脏和肝脏等器官。
7.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共振信号来人体内部结构图像的成像技术。
它通过将患者置于强磁场中,并向其体内输入无害的无线电波,再记录患者体内响应的信号来图像。
核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有很高的分辨率,特别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肌肉的检查。
8. 胸片胸片是一种常规的X射线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部和胸腔的正常解剖和疾病变化。
通过拍摄胸部前后两个方向的X射线照片,医生可以检测肺部感染、肺癌、肺水肿等疾病。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包括多种方法,用于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功
能信息的影像。
这些技术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其解释:
1. X射线检查,X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可以穿透人体组织并
在感光底片或数字传感器上形成影像。
X射线检查常用于检测骨折、肺部疾病和消化道问题等。
2. 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CT扫描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
技术,通过不同角度的连续断层扫描来生成人体横断面的影像。
它
对于检测颅内出血、肿瘤和骨折等有很高的分辨率。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强磁场和无害的无线电波
来生成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高分辨率影像。
它在检测脑部疾病、
软组织肿瘤和关节问题方面具有优势。
4. 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利用高频声波来生成人体内部器官和组
织的影像。
它对于检测妊娠、心脏病和肝脏疾病等具有广泛的应用。
5.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可以提供关于器官和组织代谢活动的信息,对于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6. 磁共振造影(MRA),MRA是一种利用MRI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的方法,常用于检测动脉瘤和血管狭窄等血管疾病。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其解释,每种技术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优势,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检查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一、名词解释1、韧致辐射:具有高能量的带电粒子通过物质量,在核电场作用下急剧减速所发出的电磁辐射;2、X线体层摄影:简称CT是X线扫描术和电子计算机密切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影像技术;3、窗口技术:是指调节数字图像灰阶亮度的一种技术,即通过选择不同的窗宽和窗位来显示成像区域,使之清晰的显示病变部位;4、切线方向:5、反转时间:反转时间仅出现在具有180°反转预脉冲的脉冲序列中,是指180°反转脉冲与90°激励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6、听眉线:为外耳孔与眉间的连线;7、MR水成像:又称液体成像是采用长T1技术,获取突出水信号的重T2WI,和用脂肪抑制技术,使含水管道显影;指对体内静态或缓慢流动液体的MR成像技术;8、X线对比度:又称射线对比度,当X线透过被照体时,由于被照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而减弱,透过被照体的透射线形成了强度分布的不均;9、脉冲序列:指具有一定带宽、一定幅度的射频脉冲和梯度脉冲组成的脉冲程序;10、部分容积效应:在同一扫描体素内含有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不能真实反应任何一种组织真实的CT值,而是这些组织的平均CT值,这种现象称部分容积效应;11、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以医学成像为目的将某种特定物质引入人体内,以改变机体局部组织的影像对比度,显示其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12、容积扫描:是指在计划检查部位内,进行连续的边曝光边进床,并进行该部位容积性数据采集的检查方式;13、密度分辨力:又称低对比分辨力,是从影像中所能辨认密度差别的最小极限,是对影像细微密度差别的辨别能力;14、伪影:伪影指不能真实反映组织结构,同时可能影响诊断的影像;15、靶扫描:仅对被扫描层面内某一局部感兴趣区进行图像重建;16、激励次数:信号平均次数,指数据采集的重复次数;17、感光效应:指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IR系统感应多少的记录,并由此决定影像效果;18、听眦线:外耳孔与同侧眼外眦间的连线;19、增强扫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的CT扫描;20、CT值:人体被检组织的吸收系数与水的吸收系数的相对差值;二、填空题1、产生X线应具备的条件:电子源、靶面、高速电子流 ;2、按检测信号类型分类目前MRI系统使用的成像信号有:自由衰减信号FID 、自旋回波信号SE 和梯度回波信号GRE;P2153、散射线的排除方法有消除:空气间隙法、滤线栅 ;抑制:遮线器、滤过板4、碘过敏试验方法有静脉注射法、口含试验舌下试验、眼结膜法和皮内试验方法等;5、噪声有探测器方面的、电子线路及机械方面的和被检组织方面 ,噪声与图像质量成反比,应尽量抑制; 4倍的X线量可使扫描噪声减少一半 ;6、汤氏位X线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30°度,梅氏位中心线向足侧倾斜 45°度;7、磁场强度越高,产生的磁共振信号强度越强 ,影像的信噪比越小 ;8、听眶线的英文缩写是 RBL ,表示外耳孔与同侧眼眶下缘间的连线;9、头部摄影的基准线有瞳间线、听眦线、听眶线、听鼻线、听口线、听眉线; .10、矩阵不变,FOV 越小大、像素不变、空间分辨率越高低、SNR 越低高 ;11、常用的阳性对比剂有钡剂和碘制剂;12、摄取尺桡骨,常规摄取前臂前后位、前臂侧位和尺桡骨侧位;13、踝关节摄影时,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和内踝上方1cm 垂直投照;14、数字X线检查技术包括 CR 、 DR ;15、优质X线照片条件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尽量少的噪声、适当的密度、丰富的层次、鲜明的对比度和良好的清晰度;16、梯度线圈的主要性能指标包括梯度场强和切换率 ;三、简答题1、乳腺检查曝光控制方法有哪些P98①手动曝光②自动曝光控制③全自动曝光控制2、显影液主要包括哪五种成分每种成分各写出一个代表物P16①显影剂:米吐尔②保护剂:亚硫酸钠③促进剂:氢氧化钠④抑制剂:溴化钾⑤溶剂:纯净度较高的水部位3、简述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P答:一方面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和摄影效应1分,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别1分;当X线透过人体各种不同组织结构时,它被吸收的程度不同所以达到荧光屏或X线片上的X线量有差异2分,这样可在荧光屏或X线片上形成黑白对比不同的影象2分;4、FSE序列的优缺点P220答:优点:①成像速度加快,扫描时间显着缩短,因而便于使用大矩阵、增加NEX;②序列使T2信号成分增加,故便于显示病变;③对磁场的不均匀性不敏感,磁敏感伪影减小;④自主性运动产生的运动伪影减少;缺点:①流动和运动伪影增加,主要表现在胸腹部检查时;②在T2WI上脂肪信号高而难与水肿等鉴别,且回波链越长,回波间隙越小,脂肪信号强度增加越明显;③快速系数大时信号成分复杂,且回波信号的幅度不同导致图像模糊、清晰度下降;④磁敏感效应降低,不利于一些能够增加磁场不均匀的病变的检出;⑤能量沉积增加,因使用多个180O脉冲而引起人体能量的积累,特殊吸收率增加,可引起体温升高等不良反应;5、输卵管造影的适应症有哪些P141答:1子宫病变,如炎症、结核、肿瘤1分;(2)子宫、输卵管畸形,子宫位置或形态异常1分;(3)确定输卵管有无阻塞及阻塞原因和位置1分;(4)各种绝育措施后观察输卵管情况1分6、头颅CT增强扫描前的准备工作P180答:碘过敏试验和家属签字;7、胸部后前位摄片时的摄影要点有哪些P80答:1体位:被检者立于摄影架前,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前胸壁紧贴摄影架面板,头上仰,下颌置片盒上缘,两手背放髂骨处,双肩下垂,上臂及肘内旋;身体正中矢状面与IR垂直,并对准IR中线;暗盒包两侧胸壁及肋膈角;6分(2)中心线:经第5胸椎水平垂直射入;3分3呼吸方式:深吸气后屏气曝光;2分8、化学位移伪影产生原因及补偿技术P231产生原因:由于人体内脂肪与水的化学环境不同,脂肪中的质子进动频率慢于水中的质子,两者的进动频率的差异与主磁场的强度成正比;在低场强设备这种差异不显着,而在高场强设备则显着;补偿技术:①增加像素的频率宽度,可减轻化学位移伪影;②选用抑水或抑脂序列或施加预饱和技术,可抑制化学位移伪影;③改变频率编码的方向,仅能通过改变化学位移伪影的方向而减少其对兴趣区的影响,不能减轻或消除化学位移伪影9、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P34⑴符合临床诊断要求⑵图像质量标准:1、适当的密度 2、鲜明的对比度 3、丰富的层次 4、良好的清晰度 5、尽量少的噪声10、散射线的取决因素P48①管电压:随着管电压升高,散射线含有率加大;②受检者厚度:相同管电压和照射野下,散射线含有率随着受检者的厚度增加而增加;③照射野:照射野增加时,散射线含有率大幅上升;11、影响乳腺影像质量的相关因素;P1021、压迫适当加压会提高图像质量2、曝光曝光不足时光学密度低、照片对比度低,限制了细节,尤其是微小钙化和低对比病变的显示,曝光过度可导致较薄或脂肪型乳腺过度黑化;3、对比度适中的对比度能显示乳腺中的微小差异;4、清晰度良好清晰度的乳腺图像能捕获微小细节结构,如针状结构德边缘;5、噪声噪声或称照片斑点淹没或降低了识别钙化等微细结构的能力;6、伪影伪影是指在影像中没有反映物体真正衰减差异的任何密度的改变;7、准直模拟X线的可见光照射野应与X线照射野一致,并尽可能准直在胶片靠近胸壁的边缘;四、问答题1、试述X线摄影的原则P361X线摄影设备的应用原则:X线机使用原则,大、小焦点选择原则,滤线设备应用原则,摄影距离选择原则,X 线中心线和斜射线应用原则,曝光条件选择原则;2对被检者的操作原则:呼吸方式运用原则、被检部位固定原则、放射防护原则;2、MRI扫描的禁忌证P204①体内有铁磁性物质者②安装心脏起搏器和心脏手术后人工金属瓣膜置换者③手术后有金属圈、金属夹、金属支架存留者④金属假肢、金属关节等置换者⑤电子耳蜗植入者⑥有体内药物灌注泵、神经刺激器置入者⑦怀孕三个月以内孕妇3、适合X线摄影条件表的制定方法大体分哪几类P29①变动管电压法②固定管电压法③对数率法④自动控制曝光条件法4、CT平扫的种类有哪些P1581、定位像扫描:用于扫描定位像,不用于正式扫描;2、轴扫:扫描不连续,检查时间长,扫描数据常不适于重建;3、螺旋扫描:速度快,数据适于扫描后重建,现在应用较多;4、电影扫描:指不移动扫面床而进行连续曝光扫描,现在应用较少;5、心脏扫描模式为心脏扫描专用模式;5、影响MRI图像信噪比的因素有哪些P208答:被检组织特性的影响;体素大小的影响;TR、TE和翻转角度的影响;NEX;接受带宽的影响;线圈类型的影响;6、放射诊断影像质量评价的方法有哪些其中常用的方法有哪些P265答:⑴主观评价法:分辨力评价法、ROC曲线法; ⑵客观评价法:调制传递函数评价法、噪声评价法、噪声等价量子数和量子检出效率评价法 ; ⑶综合评价:影像显示标准、画面质量标准、参考剂量水平、技术参数、环境因素;7、CT薄层扫描的主要用途P1641、较小组织器官如鞍区、颞骨乳突、眼眶、椎间盘肾上腺等,常规用薄层扫描2、检出较小病灶,如肝脏、肾脏等的小病灶,肺内小结节,胆系和泌尿系的梗阻部位等,一般是在普通扫描的基础上加做薄层扫描3、一些较大的病变,为了观察病变的内部结构,局部可加做薄层扫描4、拟进行图像后处理,最好用薄层螺旋扫描,扫描图像越薄,重建图像的质量越高;8、MRI检查常见伪影1、装备伪影:卷褶伪影、化学位移伪影、截断伪影、部分容积效应、交叉激励、拉链伪影、遮蔽伪影2、运动伪影:随机自主运动伪影、呼吸运动伪影、心脏搏动伪影、大血管搏动伪影3、磁敏感性伪影4、其他伪影9、CT检查步骤P1571、病人的接待与登记2、输入病人的相关资料与扫描相关信息3、病人体位的处置4、扫描前定位5、扫描6、照相与存储。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全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大全1.螺旋CT(SCT):螺旋CT扫描是在旋转式扫描基础上,通过滑环技术与扫描床连续平直移动而实现的,管球旋转和连续动床同时进行,使X线扫描的轨迹呈螺旋状,因而称为螺旋扫描。
2.CTA:是静脉内注射对比剂,当含对比剂的血流通过靶器官时,行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该器官的血管图像。
3.MRA:磁共振血管造影,是指利用血液流动的磁共振成像特点,对血管和血流信号特征显示的一种无创造影技术。
常用方法有时间飞跃、质子相位对比、黑血法。
4.MRS:磁共振波谱,是利用MR中的化学位移现象来确定分子组成及空间分布的一种检查方法,是一种无创性的研究活体器官组织代谢、生物变化及化合物定量分析的新技术。
5.MRCP:是磁共振胆胰管造影的简称,采用重T2WI水成像原理,无须注射对比剂,无创性地显示胆道和胰管的成像技术,用以诊断梗阻性黄疽的部位和病因。
6.PTC:经皮肝穿胆管造影;在透视引导下经体表直接穿刺肝内胆管,并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管系统。
适应症:胆道梗阻;肝内胆管扩张。
7.ERCP:经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在透视下插入内镜到达十二指肠降部,再通过内镜把导管插入十二指肠乳头,注入对比剂以显示胆胰管;适应症:胆道梗阻性疾病;胰腺疾病。
8.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影像,使血管成像清晰的成像技术。
9.造影检查:对于缺乏自然对比的结构或器官,可将高于或低于该结构或器官的物质引入器官内或其周围间隙,使之产生对比显影。
10.血管造影:是将水溶性碘对比剂注入血管内,使血管显影的X线检查方法。
11.HRCT:高分辨CT,为薄层(1~2mm)扫描及高分辨力算法重建图像的检查技术12.CR:以影像板(IP)代替X线胶片作为成像介质,IP 上的影像信息需要经过读取、图像处理从而显示图像的检查技术。
13.T1:即纵向弛豫时间常数,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状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通过各种影像学技术如X光、CT扫描、核磁共振等,将人体内部的信息转化为图像,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2. X光X光是一种电磁辐射,具有很强的穿透性,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阴影图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X光主要用于检查骨骼和某些软组织的异常情况,如骨折和肺部感染等。
3.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通过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横断面图像的影像学技术。
它可以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图像,并可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肿瘤、血管疾病和脑部损伤等。
4.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I)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高分辨率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过检测原子核的共振信号来获得图像信息,可以用于检查各种器官和组织的异常情况,如脑部疾病、关节损伤和肌肉疾病等。
5. 超声波超声波是一种高频声波,可以通过人体组织产生回声图像。
超声波在医学影像学中被广泛应用于产科、心脏和器官的检查,可以检测胎儿发育情况、心脏功能和腹部肿块等。
6. 核素扫描核素扫描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观察人体器官和组织功能的影像学技术。
在核素扫描中,患者会被给予服用或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药物,然后使用专用的探测器来检测放射性信号,以获得图像信息。
7. 磁共振造影磁共振造影(MRA)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技术观察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它通常使用对血液有强磁性的药物作为造影剂,以增强血管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血管的情况。
8. 数字化断层摄影数字化断层摄影(DSA)是一种将X射线图像数字化并通过计算机处理血管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DSA可以用于观察血管的狭窄、扩张和阻塞等情况,以辅助血管介入手术的规划和执行。
9. PET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生物化合物来观察人体组织代谢活动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常用于检测肿瘤的活动程度、神经系统的功能异常和心脏血流等。
医学影像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1、穿透作用:就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得本领,X线得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得密度与厚度相关。
穿透性就是X线成像得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就是进行透视检查得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得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得感光作用。
感光效应就是X线摄影得基础、4。
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
造影检查:用人工得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得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得形态与功能得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得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就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得物质。
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就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得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包括钡制剂与碘制剂9。
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得检查方法、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
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得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得部位而达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得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2。
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得投影、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得投影。
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得焦点为标称焦点、其焦点得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得标称值、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得连线、5。
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得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得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得连线。
8。
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得连线、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得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得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得线、12.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得距离。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X射线:一种电磁辐射,用于医学影像学中,通过对人体的X射线透视或摄影来获取影像信息,用于诊断和治疗。
2\CT(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利用多个X射线投射角度的扫描,结合计算机处理重建图像,以获得更详细的横断面图像。
3\MRI(磁共振成像):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图像,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
MRI适用于对软组织和脑部疾病的诊断。
4\PE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一种核医学影像学技术,通过注射含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测量活动细胞的代谢水平,以获取图像。
PET主要用于检测癌症和脑功能异常。
5\磁共振造影(MRI):通过在MRI扫描中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增强磁共振图像的对比度,帮助诊断。
6\X射线造影:通过在X射线检查中给患者注射对比剂,以增强X射线图像的对比度,帮助诊断。
7\超声波(超声):一种使用高频声波来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超声波适用于观察胎儿发育、引导手术操作以及检测血液流动等。
8\核磁共振(NMR):一种使用核磁共振技术来获取图像的医学影像学技术。
核磁共振适用于检测脑部疾病、肌肉骨骼损伤等。
9\放射学:研究使用放射线等辐射来诊断疾病的科学和技术。
10\放射科医生:使用医学影像学技术对患者进行诊断的专业医生。
11\放射剂量:患者接受放射线检查所受到的辐射量。
放射剂量应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以减少对人体的损害。
12\DICOM(数字成像和通信医疗):医学图像和相关信息的标准格式,用于图像的传输和存储。
13\PACS(影像存储和传输系统):一种医学影像学系统,用于存储、传输和查看医学影像。
附件:附件1:X射线图像示例\jpg附件2:MRI扫描结果\xlsx附件3:PET扫描报告\pdf法律名词及注释:1\侵权: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包括知识产权侵权、人身权益侵权等。
2\保密协议:双方约定的保密事项和保密义务的确认。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是指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获取人体内部结构和特征的图像,用于诊断、治疗和监测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医学影像名词解释:1. X射线(X-ray):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技术之一,利用X射线穿透人体产生影像,用于诊断骨骼和肺部疾病,如骨折、肺炎等。
2. 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通过旋转的X射线和计算机分析,得到横截面的图像。
CT扫描可以提供关于器官的详细信息,用于诊断各种疾病,如肿瘤、脑卒中等。
3. 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的信号,得到高分辨率的图像。
MRI 主要用于观察软组织器官,如脑部、脊髓、关节等,对于发现肿瘤、异常结构等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4. 超声波检查(Ultrasonography):利用超声波的特性对人体进行检查和诊断。
超声波可以观察血流、脏器结构以及腹部肿块等,常用于产前检查、心脏和肝脏疾病的诊断。
5. 造影剂(Contrast Agent):一种通过注射或口服方式,用于增加影像对比度的物质。
造影剂可以帮助描绘血管、脏器或肿瘤等结构,并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
6. 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利用放射线杀死或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通过定向放射线照射,可摧毁癌细胞并减小肿瘤体积,常用于肿瘤的治疗。
7. 电脑辅助诊断(Computer-Aided Diagnosis,CAD):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和解读,辅助医生进行诊断。
CAD系统可提供自动化的病变检测和分析,提高诊断精确性和效率。
8. 磁共振弹性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MRE):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应用机械波对人体组织进行振动,观察组织的弹性性质,常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
9. 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一种用于乳房筛查和早期乳腺癌诊断的影像学技术。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1. 均质影像均质影像是指图像中各个部分的密度或信号强度相似,没有明显的差异或不均匀性的影像。
在医学影像学中,均质影像通常用于评估器官的大小、形状以及病变的分布是否均匀。
2. 强化剂强化剂是指在医学影像学中用于增强图像质量的物质。
常用的强化剂包括碘剂和钡剂,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口服、静脉注射等)被患者摄入或注射,从而使器官或组织在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3. CT扫描CT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通过利用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不同来断层图像的医学成像技术。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测和诊断各种疾病。
4. MRI扫描MRI扫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产生图像,用于检查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MRI扫描可以提供更详细和清晰的图像,对于诊断各种病理情况非常有价值。
5. 造影剂造影剂是一种通过注射或摄入体内,使器官或组织在医学影像中更加清晰可见的物质。
常见的造影剂包括碘剂、钡剂和磁共振造影剂。
它们可以提高影像的对比度,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观察和诊断病变。
6. 放射性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是指具有放射性衰变特性的同位素。
在医学影像学中,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可以在患者体内标记特定的分子或组织,从而观察其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并用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
7. B超检查B超检查(ultrasonography)利用超声波产生图像,用于观察和评估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B超检查无辐射,安全性高,广泛应用于妇产科、消化内科、心脏内科等多个医学领域。
8. 摄影位置摄影位置是指在进行医学影像学检查时,患者体位和影像设备相对位置的描述。
不同的摄影位置可以提供不同的视角和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全面和准确地诊断疾病。
9. 标准放射影像标准放射影像是指通过传统的射线成像技术(如X射线摄影)或各种现代医学影像学技术(如CT扫描、MRI扫描等)获取的影像。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ACT扫描: 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利用X 射线及计算机技术体内组织构造的三维图像。
CT值: 计算机断层扫描中,测量组织密度及衰减系数的数值。
DSA: 数字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通过注射造影剂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血管进行成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ECG: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
MRI: 磁共振影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通过利用强磁场和无损伤的无线电波来体内组织断面图像的一种医学影像学技术。
PET扫描: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通过测量脑血流、脑代谢、药物分布等生理功能,对脑部进行检查的一种成像方法。
BB超: 超声波成像,利用超声波在人体内产生回声,通过接收和处理回声信号产生图像,用于检查各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CCTA: 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通过在CT扫描中注射造影剂,对血管进行成像的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
DDR: 数码射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传统射线摄影转化为数字图像的一种射线影像学技术。
EEBCT: 电子束计算机断层扫描(Electron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利用电子束产生的X射线进行解剖学图像的三维重建。
IMRI造影: 磁共振成像增强技术,通过注射磁共振造影剂,提高MRI对病变的诊断能力。
NNMR: 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利用磁共振现象对物质进行成像和分析的一种方法。
TTC-99m: 技安(技术安定)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放射性核素医学影像学检查中。
TCT: 细胞学及病理学的涂片检查。
TCD: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通过超声波技术测量颅内血流速度和脑血流量的一种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学名词解释(按拼音排序)
1.闪烁探测器(Scintillation Detector):一种利用闪烁材料检测和测量放射线活动的探测器。
T
1.肺部计算机辅助诊断(Comபைடு நூலகம்uter.ded Diagnosis,CAD):利用计算机自动辅助医生进行肺部病变诊断的技术。
2.透视器(Fluoroscopy):通过连续实时观察X射线图像的技术,用于检查和操作导管等。
F
1.肺通气灌注扫描(Lung Ventilation/Perfusion Scintigraphy):通过注射示踪剂,观察肺部通气和灌注情况的核医学影像学技术。
M
1.乳腺钼靶(mammography):一种通过X射线对乳腺进行检查的影像学技术,可用于早期发现乳腺疾病,如乳腺癌。
2.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利用磁共振技术观察和分析血管结构和血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B
1.B超(B.mode Ultrasonography):超声波显像仪的一种模式,利用超声波对人体进行观察和诊断,常用于孕妇产前检查、肝脏和胆囊检查等。
C
1.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产生的信号,获取人体各部位的详细内部结构图像,常用于检查脑、脊柱、关节等。
D
1.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化射线摄影,一种利用数字式平板探测器将射线图像直接转化为数字信号的影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
2.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采用CT技术观察和分析血管系统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用于检查动脉狭窄、血栓等。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
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中常用的一种诊断手段,利用不同的成像方法如X射线、超声、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对人体内部进行非侵入性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帮助医生确定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医学影像技术学名词解释:1. X射线:X射线是医学影像技术中最早应用的一种方法。
它利用X射线的穿透性质,通过人体组织的不同密度和厚度来产生影像。
在X射线影像中,骨骼和金属物质会出现白色,而柔软组织则呈现灰色。
2. 超声:超声是一种使用声波来生成影像的成像技术。
通过向人体内部发送高频声波,然后根据声波在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和反射程度来生成图像。
超声在产科、心血管、肝脏和肾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利用强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高质量的图像。
通过测量人体内水分子的反应,MRI可以提供对软组织的非常详细的图像。
MRI对骨骼影像的效果也较好。
4.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来生成横截面图像。
它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医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人体内部结构。
5. 核医学:核医学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来跟踪和诊断人体内部的生理过程。
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进入人体,然后使用特殊的摄像机来记录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从而生成核医学影像。
6. 影像分析:影像分析是对医学影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的过程。
这包括测量、计算、对比等操作,以帮助医生对图像进行解读和诊断。
7. 三维重建:三维重建是通过将二维医学影像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来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方法。
这使医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复杂的解剖结构。
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医生提供了更准确、更方便的诊断手段。
它们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第一篇总论1.穿透作用:是指X线穿过物质时不被吸收的本领,X线的穿透力与管电压相关,与物质的密度和厚度相关。
穿透性是X线成像的基础。
2.荧光作用:X线能激发荧光物质产生荧光,它是进行透视检查的基础。
3.感光作用:由于电离作用,X线照射到胶片,使胶片上的卤化银发生光化学反应,出现银颗粒沉淀,称X线的感光作用。
感光效应是X 线摄影的基础。
4.电离作用:物质受到X线照射,原子核外电子脱离原子轨道,这种作用称为电离作用。
5.造影检查:用人工的方法将高密度或低密度物质引入体内,使其改变组织器官与邻近组织的密度差,以显示成像区域内组织器官的形态和功能的检查方法。
6.对比剂:引入人体产生影像的化学物质。
7.阴性对比剂:原子序数低、吸收X线少,是一种密度低、比重小的物质。
影像显示低密度或黑色。
包括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阳性对比剂:原子序数高、吸收X线多,是一种密度高、比重大的物质,影像显示高密度或白色。
包括钡制剂和碘制剂9.直接引入法:通过人体自然管道、病理瘘管或体表穿刺等途径,将对比剂直接引入造影部位的检查方法。
包括口服法、灌注法、穿刺注入法。
10.间接引入法: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将对比剂引入体内,利用某些器官的生理排泄功能将对比剂有选择性地排泄到需要检查的部位而第二篇普通X线成像技术1.实际焦点:X线管阳极靶面实际接受电子撞击的面积称之为实际焦点。
2.有效焦点:实际焦点在X线摄影方向上的投影。
3.标称焦点:实际焦点垂直于X线长轴方向的投影。
X线管规格特性表中标注的焦点为标称焦点。
其焦点的大小值称为有效焦点的标称值。
4.听眶线:外耳孔上缘与眼眶下缘的连线。
5.听眦线: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
6.听鼻线: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
7.瞳间线:两侧瞳孔间的连线。
8.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9.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10.中心线:X线束居中心的那一条线。
11.斜射线:X线中心线以外的线。
12.焦-片距:X线管焦点到胶片(探测器)的距离。
13. 焦-物距:X线管焦点到被照体的距离。
14.物-片距:被照体到胶片(探测器)距离。
第三篇数字X线成像技术1.模拟:是以某种范畴的表达方式如实的反应另一种范畴。
2.数字图像:成像采用结构逼进法,影像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系列亮度值是离散的,每个像点都具有确定的数值,这种影像就是数字图像。
3.矩阵:是一个数学概念,它表示横行和纵列的数字方阵。
矩阵越大,图像越清晰,分辨力越强。
4.像素:是在矩阵中被分割的小单元。
5.图像的数字化:是将模拟图像分解为一个矩阵的各个像素,测量每个像素的衰减值,并把得到的衰减值转变为数字,再把每个像点的坐标位置和衰减值输入计算机。
6.采集矩阵:是数字曝光摄影时所选择的矩阵,是每幅画面观察野所包含的像素数目。
7.重建时间:指阵列处理器用原始数据重建成显示数据矩阵所需要的时间。
8.噪声:是指不同频率和不同程度的声音无规律地组合在一起。
数字X线成像中的定义:影像上观察到的亮度水平的随机波动。
9.信噪比(SNR):信噪比是信号与噪声的比。
信噪比是评价电子设备灵敏度的一项技术指标。
即有用信号强度与噪声强度之比。
10.窗宽(WW):窗宽表示所显示信号强度值的范围。
窗宽越大,图像层次越丰富;窗宽越小图像层次就越少,对比度越大。
11.窗位(WL):是指图像显示过程中代表图像灰阶的中心位置。
12.IP板:是CR成像系统的关键原件,是实现模拟影像转换为数字信息载体。
由表面保护层、PSL荧光层、基板层、背面保护层组成。
13.光激励发光(PSL):潜影经过激光扫描进行读取,IP被激励后以紫外线形式释放出储存的能量,这种现象叫光激励发光(PSL)。
14.谐调处理:也叫层次处理,处理影像的对比,调整符合诊断的层次,调节整体密度。
如:胸部摄影:肺、纵隔。
15.空间频率处理:通过频率响应的调节,改变影像的锐利度。
边缘增强技术、改变显示矩阵。
16.动态范围控制:在协调处理和空间频率处理前自动进行,是一种在单幅影像显示时提供宽诊断范围的影像增强的新型影像处理算法。
★胸部、四肢17.DR:即直接数字X线摄影,X线穿过人体后由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的检查技术。
18.DR的双能减影术:又称两次曝光法,即以X线管输出不同能量(KVP)对被摄物体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两次曝光,获得两幅图像或数据,进行图像减影或数据分离整合,分别生成软组织密度像、骨密度像和普通DR胸部像3幅图像。
第四篇CT成像技术1.密度分辨力:指在低对比度情况下,图像对两种组织之间最小密度的分辨能力,常以百分数表示。
如0.2%,5mm,0.45Gy。
2.时间分辨力:对于静止器官的成像,时间分辨力是指影像设备单位时间内采集图像的帧数,它与每帧图像的采集时间、重建时间、螺距以及连续成像能力有关。
对于运动器官的成像,时间分辨力还指扫描野内用于图像重建所需要扫描数据的最短采集时间。
3.空间分辨力:指在高对比度的情况下,密度分辨力大于10%时,图像对组织结构空间大小的鉴别能力。
以LP/cm表示。
4.CT值:CT值是重建图像中像素对X线吸收系数的换算值,单位为亨氏单位(HU)。
5.部分容积效应:又称体积平均值效应。
在同一扫描层面内,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密度的组织时,所测得的CT值是它们的平均值,因而不能真实地反映其中任何一种组织的CT值。
6.周围间隙现象:同一平面上相邻结构边缘分辨不清。
7.伪影:CT图像中与被扫描组织结构无关的异常影像称为伪影,产生原因较多。
8.普通扫描(平扫):指血管内不注射对比剂的CT扫描。
可采用横断面扫描和冠状面扫描,可以是逐层扫描或螺旋扫描。
9.增强扫描:是指经静脉注射碘对比剂后的CT扫描,可以采用逐层扫描或螺旋扫描。
10.实时增强监测技术:亦称自动跟踪法,指增强扫描时利用专用软件对靶血管的CT值进行实时监测,根据靶血管(靶器官)兴趣区(ROI)CT值的变动,自动(或手动)触发预定的扫描程序。
11.造影扫描:是指对某一器官或结构直接或间接注入对比剂后进行CT扫描的方法。
所用对比剂多数为阳性对比剂,也可使用中性及阴性对比剂。
造影扫描分为血管性造影扫描和非血管性造影扫描两大类。
12.血管性CT造影扫描:是指经介入选择性显示某器官或组织的动脉或静脉血管的CT扫描技术。
13.非血管性CT造影扫描:是指经穿刺或自然通道等引入对比剂,对器官组织进行非血管性造影,然后进行CT扫描的检查方法。
14.CT灌注成像(CTP):是指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对选定的层面或器官进行持续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或器官每一体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DC),然后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组织血流灌注的各项参数,并通过色阶赋值形成彩色灌注图像,借助特殊软件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
15.CT血管成像技术(CTA):指经静脉快速注入对比剂,在靶血管内对比剂达到峰值时进行螺旋扫描采集容积数据,利用CT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重组出靶血管的3D图像。
16.CT导向穿刺活检:是以CT图像作为导向工具进行介入诊断和治疗。
17.低剂量螺旋CT:指在满足诊断的前提下,降低X线曝光参数,允许适度噪声,尽量降低被检者辐射剂量的螺旋CT扫描技术。
18.能谱CT成像:利用X线的能量谱进行的CT成像。
第五篇DSA成像技术1.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血管造影的影像通过数字化处理,把不需要的组织影像删除,只保留血管影像;其特点是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为血管病变诊断及介入治疗提供真实的立体图像。
是目前诊断血管疾病最可靠的影像技术,是诊断血管疾病的“金标准”。
2. 蒙片:与普通平片图像完全相同,而密度相反的图像,也即正像,同透视像,通常为不含造影剂的图像,可以为造影序列中任一帧图像,可以是动态蒙片。
mask片即蒙片。
3.能量减影:也称双能减影,边缘减影。
即进行兴趣区血管造影时,同时用两个不同的管电压,如70kV和130kV取得两帧图,作为减影对进行减影,由于两帧图像是利用两种不同的能量摄制的,所以称为能量减影。
临床较少应用。
4.时间减影:时间减影是DSA的常用方式。
在注入的对比剂进入兴趣区之前,将一帧或多帧图像作mask像储存起来,并与时间顺序出现的含有造影剂的充盈像一一地进行相减。
这样,两帧间相同的影像部分被消除了,而造影剂通过血管引起高密度的部分被突出地显示出来。
因造影像和mask像两者获得的时间先后不同,故称时间减影。
5.混合减影:基于时间与能量两种物理变量,先作能量减影再作时间减影。
6.再蒙片:重新确定mask像,针对不自主运动7.补偿滤过:在X线管与患者之间放入附加衰减材料,提供均匀的X 线衰减。
8.移动伪影:因移动使减影对配准不良在影像上形成的伪影。
9.饱和伪影:当视野内某些部位对射线衰减极小时,使局部视频信号饱和,形成均匀亮度的无信号区,妨碍与之重叠的有用结构的观察。
第六篇MR成像技术1.MRI:磁共振成像,是利用处在静磁场中人体内的原子核磁化后,在外加射频磁场作用下发生共振而产生影像的一种成像技术。
2.梯度系统:是指与梯度磁场有关的梯度线圈及电路单元。
它利用梯度线圈产生相对主磁场来说较微弱的随空间位置线性变化的磁场,并叠加在主磁场上。
其功能是对MR信号进行空间编码,以确定成像层面的位置和厚度。
3.自旋(spin):微观粒子(电子、质子和中子)绕其特定轴旋转的特性。
自旋产生环形电流,形成磁场;原子核就相当于一个小磁体,从而具有磁矩。
4.自旋磁矩:在有自旋特性的原子核周围存在的这个微观磁场是磁偶极子,就是所谓的原子核的自旋磁矩。
5.磁化:处在静磁场中的人体内具有自旋能力的原子核,在静磁场方向上产生磁矩即被磁化。
6.拉莫尔进动:当原子核围绕自己的轴作自旋运动时,外加磁场又会产生一个旋力臂作用于自旋质子的磁矩上,使得质子旋进于一个锥形的磁矩轴上,称为拉莫尔进动。
7. 磁共振现象:给处于主磁场中的人体组织施加一个频率与质子的进动频率相同的射频脉冲,射频系统对平衡态的自选系统做功,使其吸收能量,处于低能级的质子获得能量后将跃迁到高能级,这种现象称为磁共振现象。
8.弛豫过程:当停止射频脉冲后,被激发的氢原子核把吸收的能量逐步释放出来,其相位和能级都恢复到激发前的平衡状态,这个恢复过程称为弛豫过程。
9.纵向弛豫:又称自旋-晶格弛豫或T1弛豫,是指90°射频脉冲停止后纵向磁化逐渐恢复至平衡态的过程。
T1是指纵向磁化矢量从最小值恢复至平衡态的63%所经历的弛豫时间。
10.横向弛豫:又称自旋-自旋弛豫或T2弛豫,是反映横向磁化衰减、丧失的过程。
是由共振质子之间能量相互交换所引起相位的变化。
T2是指射频脉冲停止后,横向磁化矢量衰减至其最大值的37%所经历的时间。
11.K空间(Kspace):空间频率K所对应的频率空间,它是一个抽象的频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