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考前拔高每日练 第五练 大气受热和运动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 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选择题专题训练大气运动“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下图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诗句描写的景色约在( )A.2月B.5月C.8月D.11月2.关于“夜来霜”成因说法正确的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读世界某地区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3~5题。

3.P点的气压值为( )A.1005 B.1010 C.1000 D.10154.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差别大,其主要原因是( )①. P等压线比O密集,P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②. O等压线比P密集,O水平气压梯度力大③. P位于海洋,摩擦力比O小④. O位于陆地,摩擦力比P小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5.如果图中等压线状况维持不变,某海轮从M点向N点航行,天气变化可能是( ) A.气温:暖→冷→暖B.气压:低→高→低C.风向:偏西风→西南风→东南风D.降雨:雨→晴→雨→晴→雨读“两个岛国示意图”,回答下列6-7题。

6.有关两个国家叙述正确的是()①两国均为发达国家②两国均位于板块生长边界处,多火山、地热和温泉等③两国气候深受海洋的影响,均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④首都B属地球五带中的南温带⑤A地所在国全部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④⑤7.当B城日出时间为7∶40(为该国的国家时间)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尼罗河河水上涨B.北印度洋海区洋流为逆时针方向流动C.北美中部平原来自于北冰洋的寒冷气流频繁南下D.地中海的盐度处在一年中最低的季节《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焜,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烟的微火]阅读材料和下图,回答8—10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①一②一③B.①一②一④C.②一③一④D.②一④一③9.“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寒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加强10.“放火作媪,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福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②“烟气”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塭”,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媪”,将大气直接熏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读亚洲东部某时刘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11—12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一、选择题《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D.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原因是()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说明夜晚保温与大气逆辐射无关④放火作煴,说明夜晚的热量直接来自于放火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1.B 2.A如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

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的差异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4.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答案:3.C 4.C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含有硫黄粉的石灰水)将树干部分涂成白色,这是绿化植物养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绿化植物安全越冬。

近日,某市绿化部门对城区主要道路、景区、游园等地的树木进行了统一涂白,行道树树干涂白高度统一控制在离地面1.5米处,视觉上达到整齐划一、美观大方的效果。

据此完成5~6题。

5.绿化部门对城区行道树涂白的目的是( )①起到一定美化作用②防冻害、避免早春霜害③吸收声波,消除噪声④杀菌、杀虫、防病虫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图中树木涂白的作用是( )A.使树干白天和夜间的温差减小,减少树皮开裂B.使树木萌芽和开花提前,以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有效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大量流失D.增加树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减小冻害发生的概率5.C 6.A[第5题,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石灰和硫黄,可以起到杀菌、杀虫和防冻害的作用;从材料中可看出涂白可起到美化作用;行道树涂白不能吸收声波,也不能消除噪声。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专项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专项训练(解析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备考: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专项训练一、单选题1. 东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航行在8 000米的高空,突遇雷暴天气,下列几种应急措施中最可行的是()A. 迅速着陆B. 保持原高度C. 降低飞行高度D. 拉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11 000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雷暴天气主要发生在对流层,东京飞往旧金山的班机,飞行在8 000m的高空,是在对流层中,拉升至本航线的上限高度11 000m,可能到达平流层,没有雷暴天气,D对。

雷暴天气无法着陆,A错。

保持原高度或降低飞行高度,不能脱离雷暴危险,B、C错。

考点: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的特征。

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甲、乙、丙、丁四处,气压最高和最低的分别是()A. 甲、乙B. 甲、丙C. 丁、乙D. 丁、丙3. P处可能是()A. 郊区吹向城市的风B. 白天的陆风C. 夜晚的海风D. 夜晚的谷风【答案】2. D 3. A【解析】2. 根据所学知识,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图中丁地位于近地面,且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丁地气压最高;图中丙处位于高空,气流由乙流向丙,说明气压低于乙处,气压最低,D正确。

3. 图中P地风由丁吹向甲,可能郊区吹向城市的风,A正确;白天陆地升温快,气温高,形成低压,白天吹海风,故B错误;夜晚陆地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夜晚吹陆风,故C错误;夜间山坡降温快,气流下沉,吹山风,故D错误;该题选A。

下图为北京某同学连续两日在手机上查询的当地天气状况。

读图,回答下题。

4. 图中日期为()A. 春分前B. 夏至前C. 秋分后D. 冬至后5. 图示期间雾霾较重,对近地面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A.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B. 白天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C.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D. 夜晚大气逆辐射减弱6. 导致本次雾霾天气结束的原因是()A. 高压控制B. 锋面过境C. 台风影响D. 寒潮来袭【答案】4. C 5. B 6. B【解析】4. 图中第一天日落时间是17点58分,第二天日落时间是17点56分,日落时间接近18点,最可能是二分日;又因为日落时间提前,昼渐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最可能是秋分日,C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答案)(最新整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答案)(最新整理)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题: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含答案)2018年4月初,北京突降大雪,延续2日。

之后气温回升,积雪初融,有网友在市区某停车场拍到了“雪馒头”景观(如下图)。

“雪馒头”都位于渗水方砖(中心空洞,露出土壤)的中央。

1.“馒头”景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A.方砖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多B.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C.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较多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2.下列现象与“雪馒头”形成原因类似的是A.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B.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C.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D.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答案】1.B2.D【解析】结合图文信息,根据土壤、砖块的比热容不同,升温速度不同,影响积雪的融化快慢。

1.读图,图中景观是雪后方砖上出现了一个个白色的“馒头”状的小雪堆。

成因是方砖中心中空,露出土壤,土壤比热大,升温慢,积雪融化慢,砖块的比热容小,升温快,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积雪融化快,A、C错,B对;主要原因是土壤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少,方砖释放的地面辐射较多,D错。

故选B。

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雪馒头”的形成与不同下垫面的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白天滨海地区陆地温度高于海面,是因为陆地热容量较小,白天增温快,海水热容量较大,白天增温慢,这与“雪馒头”的形成原因类似,故D正确;山区桃花盛开时晚于平原是受地形差异的影响,A错误;深秋晴天出现霜冻概率大于阴天,与大气的保温作用有关,故B不符合题意;四川盆地太阳辐射总量小于青藏高原,与地形地势、大气环流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图中A.①组成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红外线B.②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C.③只在夜晚起保温作用D.④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长波辐射4.金星大气层比地球更为厚重与浓密,主要为二氧化碳所构成。

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地球比较A.到达地面的①较少B.被大气吸收的②较少C.射向地面的③更多D.返回向宇宙的④较少【答案】3.D4.C【解析】3.①是太阳辐射,大部分集中在可见光部分,A错;②是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地球大气层的直接热源,B错;③是大气的逆辐射,在云层厚的时候保温作用强,C错;④是大气辐射,表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大气长波辐射,D正确。

2020年新湘教版地理高考复习练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2020年新湘教版地理高考复习练习: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第2课时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和运动------ 课时冲关調皴模拟塚兵・提高竝甫孟连(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考点题号P八、、大气的受热过程1、2、3、4热力环流5、6、7、8、13大气的水平运动9、10、11、12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 •福建福州模拟)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黄河流域寥年平均年去喩辐射总帛等值线图伸慣:MJ胸)1. 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2. 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解析:1.C 2.B 第1题,由图示可知,甲、乙两地的多年平均年有效 辐射总量均介于2 600和2 700之间,丙地小于2 000。

从图示多年 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变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从乙地向丙 地逐渐减少,从甲地向乙地变化不大。

第2题,地面辐射的强弱除与地 面温度有关外,还和下垫面的性质有关,组成下垫面物质的热容、下垫 面的海拔高低等都影响其温度的高低,进而影响地面辐射的强弱。

大 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天空云量越多,湿度较大,大气逆辐射 越强。

(2018 •湖南长沙模拟)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 4题: •大吒上界 ④大吒逆辐射③她面吸收3•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会导致( ) A 阳输射 ①吸收 大气辐射 收 亠大气* L 地球蛊面A. ①减少B.②增加C.③增加D.④减少4.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A. 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B. 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C. 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D. 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解析:3.B 4.D 第3题,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主要吸收长波辐射,导 致气温升高,大气辐射(包括大气逆辐射)增强,故①、②、④增加,③ 减少。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附答案)

2024届全国高考(新高考)地理复习好题专项(大气的运动)练习 选择题[2023ꞏ山东临沂高三校考期末]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下面图1为太行山东西两侧剖面示意图,图2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及焚风多发的季节是()A.东坡 夏季B.东坡 冬季C.西坡 夏季D.西坡 冬季2.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主要原因是()A.白天水汽含量高B.冬季风夜晚更强C.山风与焚风叠加D.谷风增强风势3.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023ꞏ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 偏东风B.温度 偏西风C.相对湿度 偏东风D.相对湿度 偏西风5.在观测到山谷风的时日,判断影响气象站山风与谷风时长的主要因素是()A.背景风速B.植被覆盖率C.昼夜长短D.山坡坡度6.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季节影响程度不同,推测冰川风对天池气象站附近山谷风影响有()①冰川风加强了山风 ②冰川风加强了谷风 ③冰川风效应冬季最为显著 ④冰川风效应夏季最为显著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2023ꞏ开原市第二中学高三一模]读北半球某地高空气压形式示意图,完成7~8题。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考点4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右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其中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和散射)。

据此完成1~3题。

1.[考向大气的受热过程]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杂草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预防霜冻,其原理是增强了(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D解析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可知,图中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是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

农民通常用燃烧秸秆杂草释放烟雾的方法来预防霜冻,其原理是增大二氧化碳浓度,增强了大气逆辐射,故D项正确。

2.[考向大气的受热过程]2017年11月25日下午5时30分,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巴厘岛阿贡火山再次喷发出大量灰黑色火山灰,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 )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④减弱 D.⑤增强答案 A解析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的火山灰,飘浮在大气中的火山灰能使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即①增强,A项正确;②减弱,④增强,⑤减弱,B、C、D三项错误。

3.[考向大气的受热过程]青藏高原的纬度比云贵高原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云贵高原大,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小有关(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A解析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总量大,即与①有关,故A项正确。

读北半球1月和7月气温(℃)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图,完成4~6题。

4.[考向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答案 D解析从图中可看出,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高;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故D项正确。

5.[考向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 A.10°~10° B.40°~60°C.70°~90° D.70°~90°答案 B解析北半球1月表示冬季,由图中可看出平流层底部40°~60°处气温最高,故B项正确。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检测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附答案详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检测考点4【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附答案详析
4.[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关于对流层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随纬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1
C.顶部极地气温比热带地区低 D.南北温差冬季大于夏季 5.[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在平流层底部,冬季最高气温出现的区域为( ) A.10°~10° B.40°~60° C.70°~90° D.70°~90° 6.[考向 大气的垂直分层与气温]对流层上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远比下部高的主要影响因 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条件 C.下垫面性质 D.热量来源和空气密度 (2018·四川德阳二诊)下图为某区域 8 月 16 日 15 时和 17 日 2 时的气温(单位:℃)分布状况。 据此完成 7~9 题。
(共 3 题,共 40 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兰新铁路第二双线东起兰州市,西至乌鲁木齐市,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穿过著名的百里风区和 三十里风区,风力强劲,一年有 320 天都在刮八级以上大风;出现大风的频率高,每年冬春交替 季节大风最为集中,盛行偏北风,起风速率快,风害极为严重。吐鲁番至达坂城附近一段被称为 三十里风区,百里风区是指兰新铁路红旗坎站—小草湖站—红台站—大步站—十三间房站—红层 站—了墩站,全长 123 千米。为了保证列车安全、快速、正常运营,最大限度地减少限速和停运, 在百里风区和三十里风区修建设置了防风明洞。
25.[考向 热力环流]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洞穴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6.[考向 热力环流]与洞穴外相比,洞穴内( )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 C.CO2 浓度高 D.风速较大 (2018·天津红桥二模)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大气多年平均热量收入和支出年内变化示意图,回 答 27~28 题。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水平运动附答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水平运动附答案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和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下面为我国华北地区某城市某高中的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该城市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该城市及郊区地形剖面图(图6)。
图6
材料二 该城市1990年和2010年土地覆盖比例示意图(图K8-7)。
图示意我国四个雾、霾多发地区。据此回答8~9题。
图1
8.雾、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雾、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9.关于图中四地区深秋初冬时节多雾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扩散
D.③地气温高于②地的
[解析] 1.B 2.D 第1题,结合图示等压面分布可知,近地面湖泊为高压,陆地为低压,所以此时近地面风由湖泊吹向陆地。该区域位于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转,①②两地之间风由②地吹向①地,根据图中指向标判断其风向为东北风,故两地之间小船上的旗帜飘向西南。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此时陆地气温高于湖泊气温,为白天,则③地气温高于②地的。①地盛行上升气流。②地受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为晴朗天气。
(4)图10中能正确表示A—B一线高空等压面状况的是。
① ② ③ ④
图10
(5)在图中甲处画出风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 (1)B C (2)B
(3)画图略(沿逆时针方向画箭头)。
PA>PB>PB'>PA'(或PA'<PB'<PB<PA) TB>TA>TB'>TA'(或TA'<TB'<TA<TB)

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新高考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如图为我国东北部及周边地区2016年8月6日20时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

据此完成1~2题。

1.P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偏西风B.东北风C.偏东风D.东南风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下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两地的气压差最可能是( )A.12 hPaB.13 hPaC.14 hPaD.15 hPa4.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 ( )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读某年10月20日北京的空气质量指数图,完成5-6题。

5.出现严重灰霾天气的气象条件是()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空气对流强D.微风或静风6.与空气清新的晴天相比,灰霾天气条件下()A.白天温度高,晚上温度低B.白天温度低,晚上温度低C.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D.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弱7.从25日开始北京受到一股强冷空气的影响,空气质量有所好转。

下图能正确反映这次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要素变化的是()A.B.C.D.8.从地转偏向力考虑,理想状态下,下列示意图中(空心箭头表示水流初始运动方向,虚线箭头表示水流实际运动方向),能正确表示北半球水流流向的是( )A.B. C.D.读冬季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9~10题。

9.下列四地中,风力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10.下列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 )A.①B.②C.③D.④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1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2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图。

据此完成11~12题。

图1图211.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刚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 )12.在图2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远的是( )A.a地B.b地C.c地D.d地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过程简图。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运动练习解析版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

1.大气的受热过程]起保温作用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 C【解析】该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①②③④依次为太阳总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起保温作用,把部分热量返给地面,所以③正确。

2.大气的受热过程]某地地方时13时势力最强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解析】一地地方时12时势力最强的是太阳辐射,13时势力最强的是地面辐射,14时势力最强的是大气辐射。

3.大气的受热过程]沙漠地区白天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①增强 B.②较强 C.③减弱 D.④不变【答案】 B【解析】沙漠地区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气温较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据此回答第4题。

4.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温室效应B.热力环流C.海陆热力差异D.风的形成【答案】 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沙石的昼夜温差远大于水,体现出了海陆(下垫面)的热力差异。

5.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该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

【答案】 C【解析】图A表示海陆间水循环;图B表示锋面天气;图C表示海陆风(或季风),其形成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图D表示地形雨。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6~7题。

6.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答案】B【解析】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含答案

2020高考地理二轮: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含答案**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A.增强①B.增强②C.增强③D.增强④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答案】D B【解析】该组试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总体难度适中。

1、由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达到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燃烧柴草产生的烟雾可以增强大气逆辐射,即④增强。

2、白天的雾通过反射与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降低。

读某日部分城市天气预报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题。

3、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上图中能反映其产生原因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据表及所学知识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日上海的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B.该日北京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C.该日哈尔滨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寒潮降温所致D.西宁昼夜温差最大与日落晚、日照时间长有直接关系【答案】C .A第3题,从表中可读出上海昼夜温差最小,白天中雨,云层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间小雨,大气逆辐射作用强,气温高。

第4题,从表中看,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为夏季,上海降水可能是台风影响所致;一天中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寒潮一般出现在冬半年;西宁夜间气温低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弱。

5、我国夏季汽车在曝晒之后被称之为“火焰车”(如右图),车内温度高达60 ℃,主要原因是()A.汽车在夏季获得太阳辐射较多B.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C.汽车油漆对大气的反射作用强D.车顶和玻璃削弱了大气逆辐射【答案】B解析:汽车类似于封闭的温室,车玻璃对太阳辐射削弱少,车顶和玻璃阻挡车内长波辐射,导致车内温度高,B项对、D项错。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练习含答案**大气的热力状况和大气运动**一、选择题(一)右图中曲线表示某时刻近地面的等压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正午时刻,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B.在近地面同一高度上,林地气压高于裸地C.图示时刻,近地面的气流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D.林地湿度较大,主要是有来自水库的湿润气流【参考答案】C(二)右图是东亚局部地区某日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气压差最可能是()A.12 hPa B.13 hPaC.14 hPa D.15 hPa2、此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图中等压距为2 hPa,①地气压应为1 010 hPa,②地气压应为1 022~1 024 hPa,两地气压差应为12~14 hPa。

故B项正确。

第2题,由图可知,台湾海峡位于①地北部,西部为高压,东部为低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台湾海峡吹西北风。

故A项正确。

答案:B A(三)读北半球某地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等压距为2 hPa),完成1~3题。

1.若图示时刻西安多阴雨、乙处以晴朗天气为主,则甲、乙两处的气压差最有可能是()A.9 B.12C.15 D.182.若图中甲处多雨且A天气系统正以240 km/天的速度向正东方向移动,则24小时内西安的天气变化最有可能为()A.晴转阴,气压持续升高B.晴转阴,气压先升高后降低C.阴转晴,气压持续下降D.阴转晴,气压先降低后升高3.若此时北京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则西安风向最有可能是()A.东风B.西风C.南风D.北风解析:1.C 2.D 3.D第1题,由西安多阴雨可知其位于暖锋前方,结合气压值分布可知,甲处气压值范围是998~1 000 hPa,由乙处以晴天为主可知其为高气压控制,其气压范围为1 012~1 014 hPa,所以甲、乙两处气压差范围是12~16 hPa,选项中符合条件的只有15。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一、单选题图1为郴州某地草莓生产景观(大棚覆盖白色透明薄膜,草莓根部土壤覆盖白色透明地膜),图2示意大气受热过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郴州农户冬季采用大棚能够种植草莓,主要原因在于大棚的存在能够大幅度A.削弱丙环节B.削弱戊环节C.增强乙环节D.削弱丁环节2.如果寒潮发生频率大,郴州农户冬季大棚种植草莓还需覆盖地膜。

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A.削弱甲环节B.削弱丙环节C.增强乙环节D.增强丁环节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

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4.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4-5月C.7-8月 D.10-11月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

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

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昼夜风向明显改变的地方性大气现象。

一般来说,湖泊面积越大,水量越多,湖陆风强度越大。

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主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部分季节有较明显的湖陆风。

【高考地理高考押题】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高考押题】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

【高考押题】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规律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的差值可能是()A.6℃B.8℃C.10℃D.12℃4.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主要是因为两地()A.太阳辐射不同B.经度位置不同C.距海远近不同D.地形特征不同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线,读图回答5~6题。

5.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线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B.午夜前后C.日出前后D.正午前后6.下列有关此图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水库流向裸地B.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C.由裸地流向水库再流向林地D.由水库流向林地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年较差(即某地降水量最多月和最少月之差)分布图”,完成7~8题。

7.该地最可能位于()A.亚欧大陆东岸B.亚欧大陆西岸C.北美洲东岸D.北美洲西岸8.影响该地降水量年较差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洋流C.纬度D.海陆分布下图表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近地面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9~10题。

9.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北半球,常形成梅雨天气B.位于南半球,盛行下沉气流C.位于北半球,常形成阴雨天气D.位于南半球,常形成晴朗天气10.当该天气系统由东向西靠近上海时,上海吹()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读下图,回答11~13题。

11.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被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二氧化碳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12.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 A.甲包括水能B.乙包括沼气C.乙包括石油D.丙包括煤炭13.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检测: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一、选择题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

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

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B.12℃C.16℃D.18℃解析:本题考查地理计算,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与地理计算的能力。

图中最高气温在21℃~23℃之间,最低气温在5℃~7℃之间,故温差应该在14℃~18℃之间。

答案:C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解析:本题考查天气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多云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最高气温低于晴天,A错误;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而不是正午,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气温变化最剧烈处在9日8~13时,D错误;从题中信息可以判断8日为多云,9日为晴天,晴天时白天气温变化更剧烈,故B正确。

答案:B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B.8日22时左右C.9日15时左右D.9日18时左右解析:本题考查热岛效应,意在考查考生对图像信息的提取能力。

从图中可知,备选项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出现在8日22时左右,故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时刻为8日22时左右。

答案:B读亚洲部分地区四个季度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4~5题。

4.据上图气温分布状况判断,四幅图由第一季度到第四季度的正确排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③→④→②→① D.③→①→②→④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纬度地区的气温季节变化最明显。

读图可知,图②中中纬度地区气温最高,图③中中纬度地区气温最低,因此图②表示第三季度(7、8、9三个月),图③表示第一季度(1、2、3三个月);第四季度(10、11、12三个月)时,中纬度地区受来自北方冷空气的影响,平均气温要低于第二季度(4、5、6三个月),可推知图①为第四季度,图④为第二季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练大气受热和运动1、2016年1月25日早晨8:00,有市民在某地泥土里,看到一根一根类似冰棍的东西,仿佛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在地理学中,该物质被称为“地冰花”,也称“霜柱”。

在寒冷的冬夜,温暖的土壤缝隙中向上蒸发的水汽发生凇结,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像金针菇一样,景色十分喜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产生地冰花的土壤( )A.土质黏重,含水量大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C.温度高于气温,水汽含量少D.温度低于气温,水汽含量大2.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在( )A.闽南地区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宁夏平原3.最有利于形成地冰花的天气条件是( )A.持续低温降水B.多云而微风的夜晚C.地表温度高于0 ℃D.晴朗而风静的夜晚2、位温指干空气块被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后的温度。

空气块受热时位温升高,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

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20°N〜30°N、30°N〜40°N和40°N〜50°N三个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经度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分布D.洋流2.据图可知,下列对流层顶最高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巴西高原D.墨西哥湾3.①地对流层顶平均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近D.冰雪多3、夏季绿洲、湖泊的最高气温比其毗邻的沙漠戈壁低30℃左右,水分的蒸发量要少一半,几乎和沿海湿润地区差不多。

其原因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于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在白昼阳光辐射下,沙漠戈壁干燥地面强烈增温,通过大气的平流作用,暖空气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一个上热下冷的逆温层,上下层空气间的热交换难以进行,下层冷空气团得以保持稳定,因而形成一个湿润、凉爽的小气候。

这种现象就称之为“冷岛效应”。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不同纬度的光照差异B.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C.不同高度的气压差异D.不同海陆位置的水分差异2.“冷岛效应”能( )A.促进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B.抑制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C.加快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D.抑制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4、某科研团队探究气候变化对图示区域海岸线变迁的影响,其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中a、b、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它们依次对应Ⅰ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现代海岸线和Ⅱ类气候条件下的海岸线。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a、b、c等温线所对应的气候中( )A.现代气候气温最低B.Ⅱ类气候气温最高C.I类气候气温最高D.Ⅱ类气候气温最低2.图示M地区山脉( )A.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等温线向南部凸出C.西坡物种较东坡丰富D.西坡雪线较东坡高3.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现代海滨湿地分布面积最小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海拔3767.2米,南坡植被覆盖率明显高于北坡。

每逢夏秋之时,登山览胜者络绎不绝。

气温直减率是指气温的垂直变化与高度的线性关系。

气温直减率的大小与大气运动、空气密度、水汽含量、潜热(如水由气态变为液态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等密切相关。

中国大陆气温直减率的日变化同太白山北坡气温直减率的季节变化表现出一致性。

下图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北两坡的某年气温直减率比较图。

(1) “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

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是登太白山最佳的写照。

用气温垂直变化规律加以分析。

(2)分析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的原因。

(3)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

简要分析该时段与太白山北坡1月份气温均小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A; 3.D解析:1.由材料可知:地冰花是在寒冷的冬夜,温暖的土壤缝隙中向上蒸发的水汽发生凇结而成。

因此形成地冰花需要充足的水汽沿土壤缝隙上升;地温高于地温。

土质松散,缝隙多,土质黏重,缝隙少。

故B正确,A、C、D错误。

2.0℃以下时,土壤缝隙中,向上蒸发的水汽会凝结成地冰花,随着水汽的不断蒸发,地冰花也不断向上生长,就像从地里长出来一样。

霜柱要形成,除了气温要达到冰点外,还需要是在低洼、潮湿而松软的地面。

如果地面突出或风太大,水汽就会挥发,如果地表水太多,遇到低温就会连片冻结,也没法形成霜柱,像三江平原,故C错误。

华北平原和宁夏平方较干燥,地表水汽不足,冬季多大风天气,不会形成地冰花,故B、D错误。

只有在潮湿的南方,低于0℃的合适地点才会形成地冰花。

故A正确。

3.由上一小题可知:持续低温降水会使地表水太多,水汽遇到低温就会连片冻结;多云而微风的夜晚气温高,而且水汽易被风吹散,不利于水汽凇结;晴朗而风静的夜晚,气温低且水汽难以散开,利于水汽凇结。

故D正确,A、B、C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A; 3.B解析:1.7〜8月为北半球夏季,陆地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陆地气温较高,空气受热对流运动显著,因此对流层顶的位温较高个以为例,0°~12E°和120°W〜75°W以陆地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高,120°E〜120°W和75°W〜0°以海洋为主,对流层顶平均位温较低。

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青藏高原大致位于而恒河平原大致位于20°N〜30°N,两个地形单元均位于60°E〜120°E;读图可知,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平均位温高于恒河平原,说明青藏高原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排除B;该图表示北半球的三个纬度范围的对流层顶的位温变化,而巴西高原位于南半球,排除C;墨西哥湾大致位于20°N〜30°N,80°W〜110°W,结合图示可知其对流层顶的平均位温较低,高度较低,排除D。

故选A。

3.由经纬度分布可知,①地位于青藏高原,②地位于恒河平原;由于地表增温速度比大气增温速度快,夏季时,靑藏髙原地表的温度髙于同海拔大气的温度,高原地表对大气的加热作用较为明显, 上升气流较强,从而使该地区对流层顶的海拔较高,平均位温较高,故选B。

3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B解析:1.本题考查热力环流。

根据材料提示,可知是由于沙漠、戈壁和绿洲、湖泊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而形成热量的差异。

所以“冷岛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不同下垫面的热量差异。

选B。

2.“冷岛效应”导致绿洲、湖泊气温偏低,抑制绿洲植物的蒸腾作用和绿洲地面的水分蒸发,减缓绿洲上空的热量交换,水汽蒸发量减少,绿洲土壤相对湿润,有利于绿洲地区农作物生长。

选B。

4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C; 3.D解析:1.本题考查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岸线向内陆退缩,反之海岸线向海洋延伸,I类气候的气温较低;II类气候的气温较高;现代气候的气气温位干两者之间,B正确。

2.读图可知,该地区位于50°附近,西坡为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丰畜,东坡位于背风坡,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森林覆盖率低,物种相对较少,C正确,D错,由于a, b, c代表的温度值相同,可知a等温线(对应I类气候)所在的纬度较低,C等温线(对应II类气候)所在纬度较高,结合该区域纬度位置可推知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的南美洲。

山地气温较低,等温线向低纬度方向凸起,南半球应向北凸起,B错;该山脉为大洋饭块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应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A错。

故选C。

3.湿地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海滨湿地主要为沿海滩涂与浅水区.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缓,往往湿地面积越大,反之,湿地面积越小。

海滨地区地形坡度越大,则海岸线的变化受海水涨落的影响越小。

由图可知,当海平面上升或下降时,丁地每岸线的变化最小,由此可知,该地地形坡度最陡,海滨湿地面积最小,D正确。

故选D.5答案及解析:答案:1.太白山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显;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随海拔升高,保温作用减弱(大气逆辐射减弱),气温降低山麓为夏季时,山顶气温低,为冬季,沿途为春、秋两季;2.夏季,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湿度大,潜热输送量大,气温直减率较小: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湿度增大,气温直减率减小,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焚风效应),降水少,随地表高度降低,气温上升速度快;森林覆盖率低,空气湿度较低,气温直减率加大;3.日出前后,日出前后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夜晚,地面因辐射而失去热量,近地面大气层冷却强烈,到日出前后,近地面气温出现一天中的最低值,而高气层冷却较慢,高低空温差较小,北坡1月份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冬季北方冷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遇到太白山阻挡,冷空气在北坡坡麓聚集,原较暖空气被迫抬升,使气温直减率变小;<B解析:1.“朝辞盛夏酷暑天,夜宿严冬伴雪眠。

春花秋叶铺满路,四时原在一瞬间”反映的是早上在山麓开始登山时,气温高,盛夏酷暑天,晚上在山顶夜宿时,气温很低,严冬伴雪眠,在爬山过程中,春花秋叶铺满路,气温由山麓到山顶逐渐降低,看到春、秋季的景观,则说明太白山相对高差大,气温垂直递减规律明显,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随着海拔升高,获得地面辐射的热量减少,而气温降低。

2.气温直减率主要从风向、地形、植被覆盖、空气湿度等方面回答。

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量大,湿度大,森林覆盖率高,气温直减率小;而北坡为夏季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量小,森林覆盖率低,空气湿度较低,气温直减率加大,因而夏季太白山北坡的气温直减率高于南坡。

3.读图可知,一年中气温直减率最小的月份是1月份,即气温最低的月份,则可推测一天中气温直减率最小值出现的时段是一天气温最低的时段,即为日出前后。

北坡1月份气温直减率小的原因,可以从空气运动、地形阻挡等方面回答,读图可知北坡1月份气溫直减率小于南坡,1月份北方冷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受地形阻挡,冷空气在北坡山麓聚集,暖空气被迫抬升, 使气温直减率变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