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农业)
必修二农业知识点总结.
油料作物: 大豆、花生、油菜 地中海气候:油橄榄,柑橘,葡萄 糖料作物:甘蔗、甜菜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中国三大产棉区:西北新疆、华北平原、长江流域。
3、农业的分类:(1)根据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根据投入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多少分: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3)根据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北方地区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能最丰富,但热量不足? 热带西北地区西北地区为什么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立体农业:又称层状农业。
着重于开发利用垂直空间资源的一种农业形式。
立体农业的模式是以立体农业定义为出发点,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和人类生产技能,实现由物种、层次、能量循环、物质转化和技术等要素组成的立体模式的优化。
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现多层性、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
如中国云南、四川西部和青藏高原等地的立体农业均比较突出。
这里种植业一般多分布于谷地和谷坡,山地为天然林,间有草地,林线之上为天然草场,具有规律性显著、层次分明的特点。
绿洲农业:绿洲农业指干旱荒漠地区,依靠地下水、泉水或者地表水进行灌溉的农业。
绿洲农业一般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的河、湖沿岸,或冲积扇、洪积扇地下水出露的地方以及高山冰雪融水汇聚的山麓地带,一般呈带状、点状分布。
河谷农业: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之间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坝子农业: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
坝上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云贵高原上农业兴盛、人口稠密的经济中心。
高考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
高考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石,也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撑。
在高考地理必修2中,农业知识点占据一定的比重,对于理解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本文将围绕农业知识点展开论述,分析农业发展中的地理影响,并探讨农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一、农业的基本特征和类型农业是指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利用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进行有组织的农事活动,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活动。
根据地理环境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
种植业主要利用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园艺作物,畜牧业则以养殖家畜为主。
二、农业的地理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气候条件的变化和水资源的供给关系着作物的生长和农业的收益。
土壤质地和肥力也关系到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2. 地形与水系:地形和水系在农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影响。
起伏的地形和山岳地区使得耕地有限,影响农业发展。
而河流、湖泊和水库等水系则为农田提供了水源,促进了农作物的生长。
3. 人文因素:人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也对农业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和结构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供给,经济发展则决定了农业投入和生产力水平。
社会文化对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需求和农民的种植意愿等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农业现状和问题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农业生产效率不高、农产品供给不稳定等问题亟需解决。
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劳动力外流和留守儿童问题等也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不断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科技创新、农业机械化、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和推广现代农业管理等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措施。
四、农业的未来发展方向1. 绿色农业:以环保为导向的绿色农业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发展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方式,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2. 农村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村一体化发展,将农业与农村经济、生态环境、社会事业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高一必修二地理农业知识点
高一必修二地理农业知识点地理学中的农业是研究人类在农田中进行耕种和养殖活动的学科。
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将介绍高一必修二地理课程中的一些重要农业知识点。
1. 农业形态的分类农业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耕作方式可以分为两种形态:农业耕作和农牧结合。
农业耕作是指以耕地为主要生产要素,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济活动的农业形态。
它可以再分为稻作农业、小麦农业、玉米农业等。
农牧结合是指农田与牧区相结合,既有农牧业的生产特点,也有农业和畜牧业相互补充的特点。
2. 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根据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作物适宜性等因素划分出的不同农业生产区域。
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划分为东北农业区、黄淮海农业区、长江中下游农业区、西南农业区和西北农业区等。
东北农业区气候寒冷,适合发展大豆、玉米等粮食作物;黄淮海农业区气候适宜,优势农作物是小麦、玉米;长江中下游农业区温暖湿润,主要种植水稻和棉花;西南农业区地势复杂,农作物多样;西北农业区气候干旱,适合发展牧业。
3.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动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动是指农村居民自愿离开农村,到城市或其他地区从事非农业产业的现象。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与流动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会带来农村劳动力短缺和农业产能下降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解决。
4. 农业与环境保护农业生产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农药的使用、农田水利的建设和农业废弃物的排放等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为了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如合理利用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以提高节水效果、实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等。
5. 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设备和管理方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产品质量的过程。
为了实现农业现代化,需要发展农业科技,推广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中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学问点总结农业地域的形成与进展是中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学问点,你都驾驭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中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学问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中学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学问点总结农业的区位选择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改变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改变:区位含义肯定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联系区位因素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是重要因素,而非确定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市场、科技、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机械、生产方式等(影响力不断增加)区位选择方法综合考虑各区位因素,因地因时制宜,实行合理的生产经营方式实质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区位改变因素差异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进展改变较快影响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改变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改变,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进展,对自然环境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3、下列农业类型单位产值的排序: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4、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地区泰国湄南河平原澳大利亚南部区位条件自然条件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水源足够,是以水稻种植气候暖和,地形开阔平坦,土壤肥沃,浇灌便利,适于小麦种植和放牧社会经济条件人多地少,劳动力足够,粮食需求量大,机械化和现代科技水平低地广人稀,交通便利,机械化和科技水平较高生产状况农业景观水田广布牧场和麦地广袤农业结构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经营方式小农经济大规模家庭农产产品用途自给农业商品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5、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举例自然因素气候光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的关系最为亲密,不同生物的生产条件需求的水份条件不同依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新疆的棉花和水果热量珠三角三季稻、松嫩平原甜菜、青藏高原青稞水源年降水量250mm中浇灌水源丰富的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水源成为进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河西走廊粮棉、南疆棉花、尼罗河流域、中亚地区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进展种植业;山地相宜进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进展种植业,宜进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相宜进展种植业平原的耕作业横断山区、五台山垂直农业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合进展种植业;山地相宜进展林牧业;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有所不同坡度大于25的山地不得进展种植业,宜进展牧业或林业;平原地区相宜进展种植业平原的耕作业横断山区、五台山垂直农业土壤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相宜生长的作物不同依据不同的土壤类型,进展相宜生长的农作物酸-茶树、柑橘;碱-甜菜、枸杞;黑龙江大豆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市场需求量最终确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关注市场动态,进展市场需求量大的农作物品种城市郊区的奶牛、花卉、蔬菜交通运输进展商品农业必需有快捷便利的交通园艺业乳畜业等应布局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方阿根廷畜牧产品出口、荷兰鲜花出口政府政策政府制定相应措施,干脆干涉农业生产适应政府决策,在政府规定范围内进展农业生产耕地红线,基本农田机械技术农业机械化可以解放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地广人稀地区进展商品农业以机械化为基础日本农业的小型机械化、温室农业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和素养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水稻种植业是劳动密集型农业环境因素影响产品质量和效益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5、区分几个因素:主要区位因素:指某一区域某种农业进展全部因素(条件)。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而农业是人类在地球上进行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的定义、分类、地理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以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动物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生产方式。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方面。
种植业是指通过耕作和种植农作物来获取粮食、棉纺原料和植物油等农产品;畜牧业是指通过饲养和培育家畜家禽来获取肉、蛋、奶等畜产品。
农业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满足了人类的生活需求,还提供了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
二、农业的分类农业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目的进行分类。
按种植方式分,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园艺业。
种植业主要种植粮食、油料、棉花等大田作物;园艺业则主要种植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
按目的分,农业可以分为粮食农业、经济作物农业和牧业。
粮食农业主要种植大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业主要种植棉花、油菜、烟草等经济作物;牧业则以饲养和养殖家畜家禽为主。
三、地理分布由于地球上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性的地理分布。
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形态。
1. 热带农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降水丰富。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稻米、糖蔗、咖啡等。
热带农业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中部、东南亚等地区。
2. 温带农业温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
温带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温带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东部、东亚等地区。
3. 寒带农业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暂,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寒带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寒带农业主要依靠畜牧业,如北欧、俄罗斯等地区以牛、羊的饲养为主。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三单元(农业)基础知识
高一地理第三单元: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基础知识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因此农业生产必须因时、因地制宜。
2、★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水分、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工农业基础。
3、市场的需求量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城郊农业生产的重点是蔬菜、肉、蛋以及园艺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范围。
4、世界最主要的混合农业是将耕作业和畜牧业混合为主;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其混合农业主要分布在国土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主要是小麦-牧羊带,该盆地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水源(所以该国政府修东水西调工程来缓解这个问题)。
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是: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②农民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事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特别注意我国华南地区的基塘农业也属于混合农业)5、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CHINA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①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方便水田管理,水稻土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源充足②人口稠密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和广阔的市场③种植历史悠久种植经验丰富;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③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④水利工程量大(理解特点形成的原因)。
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①扩大经营规模②提高商品率③提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6、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国家: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主要作物小麦、玉米。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3.2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知识点框架:一、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亚洲季风区,即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东南亚热带雨林区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3、季风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发展措施二、商品谷物农业1、商品谷物农业: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
2、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3、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美国农业四次革命:机械化、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经营管理革命。
4、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5、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几方面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高;交通运输便利;区域化和专业化生产。
7、美国中部平原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8、季风水田农业与商品谷物农业的异同知识扩展:1、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形成条件是本节的重点。
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几个特点中,除水利工程量大是由于水稻生产的特点和气候条件(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决定外,其他几个特点是相互依存的,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
2、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条件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
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耕地资源丰富且地广人稀的地区。
其农场面积一般在几百公顷以上甚至几千至上万公顷。
大规模的农场,加上劳动力稀少,必须以高度机械化代替劳动力。
在美国,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方便的交通运输是商品谷物生产的基础,地广人稀为农场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可能,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则成为农场现代化生产的保证。
这些条件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
3、本节的主要考点有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名称、形成条件和特点。
命题的综合性强,往往以读图的方式结合区域地理、气候、自然带、植被等自然要素进行命题,考查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
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知识点农业是人类最古老、最基础的生产方式,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经济活动。
而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学习地理必修2中的农业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增加专业知识,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个关键的农业知识点。
首先,让我们从农业的类型谈起。
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类。
种植业主要是指通过种植农作物来生产粮食、蔬菜、水果等;而畜牧业则是以养殖牲畜为主,并通过养殖业获得肉类、乳制品和皮毛等副产品。
种植业在农业中占据重要地位,而畜牧业则给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动物资源。
接下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农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技术的进步,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出许多新型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科学合理的农业耕作方式可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减少对土地的破坏;精细化的农业管理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农产品的损耗。
同时,农业科技还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比如利用遗传工程技术改良作物品质的转基因技术,以及利用无人机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农业监测和作物生长预测等。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农业生产所需的土地资源有限,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得土地面临更大的压力。
其次,农业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而全球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再者,农作物和畜禽的病虫害问题也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此外,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带来了很大不确定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主要包括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和农业灌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生态农业重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有机农业则强调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限制,注重土壤和环境的健康。
另外,农业灌溉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但过度使用农业灌溉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流失等问题。
因此,在农业灌溉方面,我们需要合理规划农田、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并加强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
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高中地理必修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1.主干知识(1)农业是人类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活动,与其他物质生产部门相比,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显著特点。
(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等。
(3)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2.思维提示(1)农业生产的特点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含义农业生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不同的区域,农业生产的结构、品种和数量都不相同农业生产在时间分配上的特殊规律,即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要按季节顺序进行,并有一定的变化周期形成原因①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需要光照、热量、水、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
不同的生物,生长发育要求的自然条件不同;②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和国家政策差别很大,形成明显的地域性①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着一定的规律,并且受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周期性;②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必须按季节顺序安排,季节性和周期性明显特征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实践意义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才能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农业生产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违农时”是必须遵循的原则(2)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技术条件等。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自然因素气候各地的热量、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不同,适合不同动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①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②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地形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水源对干旱地区的绿洲农业、灌溉农业来说,是作物生长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的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典型实例市场决定类型和规模经营规模大小工矿区、城市周围发展畜牧业及园艺业交通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交通条件的改善、农产品保鲜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荷兰成为世界花卉生产基地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素质、成本影响产品成本和农业地域类型的转变发达国家劳动力少,农业侧重高度机械化政策国家政策及政府干预手段对农业区位产生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结构的转变目前我国宏观调控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因素越来越依赖科技进步,表现为对其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一方面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另一方面结合经济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进行改造的科技投入比重增大我国橡胶生产北界的推进,山地修筑梯田、温室大棚环境因素化肥等与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农业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新生因素,影响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3)不同的历史阶段,影响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梳理
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梳理地理学是研究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和保护地球表面的自然资源,协调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农业的概念: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农业区位的含义(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2)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4、影响农业区位选择主要因素附注: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气候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地形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市场和政策)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土壤因素)大城市周围交通便利的地方(公路边)的乳畜业、园艺业(交通因素)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2、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1)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2)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3、澳大利亚小麦-牧羊的分布: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西南部4、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土壤肥沃;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社会经济条件: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丰富;生产方式、技术先进5、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特点知识扩展:1、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为本节重点之一。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中,自然条件是基础,它也是农业生产中必要的投入要素光、热、水、土、地形综合影响着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区位。
高一地理知识农业知识点
高一地理知识农业知识点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形式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在地理学中,农业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着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介绍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农业知识点。
一、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进行农田经营、畜牧、养殖和渔业等活动,生产农作物和养殖动物,满足人类的食品和生活资料需求的一种生产活动。
二、农业的分类根据经营方式和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
1. 种植业种植业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业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的种植。
根据种植规模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共同体和大农场。
2. 畜牧业畜牧业是以饲养家畜和养殖家禽为主的农业活动,主要包括牛、羊、猪、禽类等的养殖。
畜牧业的方式可以分为放养和圈养两种。
三、农业的因素农业的生产过程受到地理、气候、土壤、水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1.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势、地貌等。
地形和地势决定了水文条件和光照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和灌溉条件有着重要影响。
2. 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温度、日照等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3. 土壤因素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和生存环境,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保水性和透气性等特点,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 水资源因素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在水稻种植等灌溉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5. 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智慧。
四、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地理高一必修二农业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二农业知识点农业知识点在地理必修二课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农业是人类最古老的生产方式之一,通过种植作物和养殖动物来获取食物和其他物质需求。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理高一必修二中的农业知识点,涵盖了农业的类型、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不同类型的农业。
根据农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水平,我们可以将农业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大类。
传统农业一般依靠人力和简单的农具进行生产,主要用于自给自足或者小规模市场销售,其特点是劳动密集、土地利用率低、产量不稳定。
而现代农业则借助科技手段,如化肥、农药、机械化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
现代农业通常以大规模种植和养殖为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具有高效率、高产量和高经济效益的特点。
然而,农业生产并不仅仅受到技术和生产力的影响,还受到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
农作物和动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土壤和气候条件。
例如,在高温环境中适宜种植稻谷,而冷寒地区则适合放牧和养殖畜牧业。
此外,水资源的供应和水灌溉系统的建设也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种植作物需要适量的水和灌溉,而缺水地区则需要依赖人工灌溉系统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农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的需要。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实施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保护土壤的肥沃度和水质,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等环保农业模式。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农民的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
农业不仅与食物供给有关,还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
发展农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改善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而农业生产的稳定也能够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
因此,政府应制定农业发展政策,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民收入的增长,保障农民的权益和福利。
地理高一必修2第三章知识点
地理高一必修 2 第三章知识点
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 的产品。
广义农业是对农、林、牧、副、渔五业的总称,狭义农业仅指其中的 种植业或农作物生产。
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知识点,希望能帮 助到您。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的生产特点:地域性、周期性、季节性
2、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3、下列农业类型单位产值的排序:
花卉>乳牛>塘鱼>果园>蔬菜>粮棉。
4、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一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篇一农业地域的形成农业地域:在一定地域、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农业分类:根据动植物地域分布的不同,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形成了各种地域类型。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游牧业(粗放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资金)、水稻种植业(劳动)(密集农业)。
根据农业投入的多少,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根据农产品的用途(或农业商品生产率的高低),分为自给农业(有下划线的)和商品农业。
按生产对象可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混合农业。
标志:统一农业地域内,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特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篇二1.培养兴趣没有兴趣,学习就会从享受变作忍受,成为负担。
有了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需求,就学得轻松愉快,动力无穷。
2.学法兼用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
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逻辑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活。
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采用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
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思维。
这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
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高一下册地理知识点农业
高一下册地理知识点农业高一下册地理知识点:农业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社会的基础经济活动之一。
它不仅是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的重要手段,还是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产业。
而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研究了农业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影响因素以及农业发展的相关问题。
下面将从农业的地理分布、发展因素以及现代农业的挑战等方面来探讨农业的知识点。
一、农业的地理分布农业的地理分布主要受到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影响。
从自然因素来看,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是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气候对于作物生长具有重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寒冷干燥的气候则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土壤质量也是作物生长的基础,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作物的产量提高。
此外,水资源的充足与否也对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从人文因素来看,人口分布、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是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人口密度较高的地区一般农业发展较为集中,而人口稀疏的地区农业发展较为分散。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农业发展一般相对较好,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交通条件的良好与否也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二、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
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壤和水资源等,气候的适宜程度、土壤的肥沃程度以及水资源的充足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经济因素主要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农业机械化等,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农业机械化的水平对提高农业生产力起着重要作用。
政策因素主要包括农业政策和农业扶持政策,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支持和扶持措施对农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现代农业的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业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稳定性。
频繁的极端天气现象(如干旱、洪涝等)给农作物的生长和灌溉带来了巨大影响。
其次,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地理新高考人教版必修二知识整理
必修二重要知识整理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类型,降水量和地形对农业类型的影响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降水量>400mm(湿润、半湿润区):平原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降水量200mm-400mm(半干旱区):发展牧业2、农业的区位因素(自然+人文)自然: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1)气候:决定作物种类分布、耕作制度、产量、质量。
(2)水源:决定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的分布与发展。
(3)地形:影响农业类型及分布;平原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适宜发展林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影响农作物种类、产量、品质。
人文:市场、政策、交通、劳动力、科技(冷藏保鲜技术、机械化水平、培育良种、化肥农药)、地价、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等市场: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3、新疆瓜果甜(品质好)的原因:光照强、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4、瓜果甜的原因?(纬度低、海拔高,晴天、昼长)——光照强;(低纬,夏季、地形)——热量充足;(晴天、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气温低、品种)——生长周期长。
5、农作物品质好的原因?(同上)+(温度低)病虫害少,使用农药少;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灌溉水质好;地广人稀,生长环境好。
6、产品利润高的原因?(从价格高、成本低、产量高、市场广阔四个方面考虑)品质好,价格高;研发的新品种,价格高;知名度高,具有品牌效益,价格高;上市时间早/晚(错峰上市),价格高;(生产、运输、销售)成本低;生产规模大,产量高;销售市场广阔。
7、提高产品利润的措施?(从提高价格,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扩大市场等方面考虑)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价格;②研发新品种,提高价格;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益,提高价格;④上市时间早/晚(错峰上市),提高价格;⑤降低(生产、运输、销售)成本;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⑦扩大销售市场;8、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措施?①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质量;②研发新品种;③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形成品牌效益;④降低(生产、运输、销售)成本,产品具有价格低的优势;⑤完善售后服务;⑥上市时间早/晚(错峰上市)。
(完整版)农业主要知识点
《农业》主要知识点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决定农作物的种类(如水稻喜高温喜湿,因此主要分布在能满足水稻生长期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甜菜喜温凉,分布在我国东北、西北)、产量、熟制.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 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
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如温室农业.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和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具有相同特征。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课本P45~46图 3.9)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一、季风水田农业(课本P47~48图 3.11)
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