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电动车毕业设计

电动车毕业设计

第一章概述1.1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此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产品造型的设计,包括材料、尺寸的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制作技术、形态表达语言,根据人机工程学和美学来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和颜色。

根据同类型产品的类比和设计,力学分析,考虑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尺寸和人的舒适程度来综合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

设计的目的其实包括好几个层面,第一,加工工艺的了解;第二,进一步提出不同材质的优化组合课题;第三,探究材料与产品结构、功能的有机联系;第四,熟悉产品结构连接件的运用;第五,产品形态讨论;第六,寻求产品设计制作的个性化等等。

通过这半年的设计,我们很好的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课程,并对部分材料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在颜色搭配上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而且能熟练操作制图软件和办公软件。

对我们以后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1.2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为创造市场需要,适合老弱妇孺各种年龄层骑乘自行车,国外厂商多年前即开始研制辅助驱动自行车并且在新电池和驱动机械马达技术成熟发展之下,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

海外发展较早的要数日本、奥利地、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美国发展也比较快。

国外的电动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一种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工具。

例如,在大型的停车场、超市和旅游区里使用。

从1994到1999年6年时间中,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从 3.6万辆剧增1600万辆,如按2嘛,电动车需要量会在30万辆以上。

同时,东南业、中东、印度增到50万辆,而在2000年,仅日本就需要50万辆。

总体来说,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很大,并呈上升趋势。

日本电动车的生产及技术都占世界领先地位,商品化的电动自行车由日本雅马哈公司率先于1994年推出,并随着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的参与,生产规模日益放大。

但日本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上采取了严格限制,日本只许智能型电动自行车上路,并对智能型电动自行车的要求制定了很严格规定。

具体有: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小于15km/h时,人力:电助力大于等于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电助力接近于人力;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大于15km/h时,速度每增加1km/h,电助力下降1/9;速度小于等于24km/h时,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人力蹬踏开始后1秒钟之内,电助动系统按上述开始要求工作:人力蹬踏停止后l秒钟之内,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为了节约电能,智能型电助自行车停止运行一定时间(一般为3 一5分钟)后,整车处于休眠状态。

毕业设计--纯电动汽车驱动桥设计

毕业设计--纯电动汽车驱动桥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1.1纯电动汽车概述1.1.1 电动汽车的分类1.2驱动桥的概述1.2.1驱动桥的功能1.2.2驱动桥的分类1.2.3驱动桥的组成1.2.4驱动桥的设计1.3电动车出现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纯电动车驱动桥发展现状第二章传动系统工作原理2.1 轿车采用的传动方案2.2 主减速器的确定2.2.1 电动轿车动力性能要求2.2.2 电机参数和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2.2.3 匹配结果2.3 主减速器的结构形式2.3.1 主减速器结构方案分析2.3.2 圆柱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2.3.3 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2.4 差速器的确定2.4.1 差速器的工能原理2.4.2 差速器的选择2.4.3 差速器主要参数的计算2.5 相关轴及轴承设计2.5.1减速器输入轴2.5.2齿轮中间传动轴2.5.3相关轴承的选择2.5.4键的选择和校核2.5.5轴承的强度校核第三章毕业设计总结与感想第1章绪论1.1纯电动汽车概述1.1.1电动汽车的分类电动汽车在广义上可分为3 类,即纯电动汽车(B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

目前,这三种汽车都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

由于一次石化能源的日趋缺乏,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汽车工业的未来。

但是车用电池的许多关键技术还在突破,因此,纯电动汽车多用于低速短距离的运输。

混合动力车的开发是从燃油汽车到未来纯电动汽车的一种过渡阶段,它既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具有低油耗、低排放的特点,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是最切合市场的,但是混合动力车有两个动力源,在造价和如何匹配控制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才有燃料电池作为能源。

燃料电池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或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具有无污染,只有水作为排放物的优点。

但现阶段,燃料电池的许多关键技术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电动车驻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电动车驻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

电动车驻车系统毕业设计论文简介本文旨在探讨电动车驻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首先介绍电动车的背景和市场需求,然后详细阐述驻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接下来,通过分析电动车的驻车系统现有问题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通过实际实施和测试,验证了该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背景和市场需求近年来,电动车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交通工具,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然而,电动车的驻车系统设计较为简单,存在一些安全性和便利性方面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改进和优化的设计方案。

驻车系统功能和特点驻车系统主要用于防止电动车在停车时滑行或移动。

其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手动刹车:驻车系统应该具备手动刹车的功能,以便用户在停车时手动控制车辆固定。

2. 自动锁定:驻车系统应该能够自动锁定车轮,防止车辆滑行或移动。

3. 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驻车系统应该结合防抱死制动系统,以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4. 遥控驻车系统:可选的特点是遥控驻车系统,用户可以通过遥控器方便地控制驻车系统。

驻车系统问题和解决方案电动车驻车系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如手动刹车不可靠、自动锁定不及时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1. 强化手动刹车:通过加强手动刹车装置,提高其可靠性和稳定性。

2. 自动锁定优化:优化自动锁定机制,确保及时锁定车轮,避免滑行和移动。

3. 整合防抱死制动系统:将防抱死制动系统与驻车系统集成,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

4. 遥控驻车系统设计:设计并实现遥控驻车系统,提升用户体验和便利性。

实施和测试本文通过实施驻车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方案,并进行模拟测试和真实道路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案能够有效地实现电动车的驻车功能,并提高安全性和便利性。

结论本论文介绍了电动车驻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通过提出解决方案和优化措施,提高了驻车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该设计方案经过实施和测试验证,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实践,为电动车驻车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电动车防盗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1

电动车防盗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论文1

电动车防盗系统的设计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活中的交通工具正在向污染少、能耗低的方向发展,而电动车正属于其中之一。

电动车的环保、节能、轻便、成本低等特点,使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而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它的防盗问题也越来越突出。

为了更好地解决防盗问题,应用新技术来设计电动车防盗系统是非常必要。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是设计一个单片机控制的电动车防盗系统,该防盗系统采用单片机AT89S52作为整个系统的控制核心。

该系统对于车主来说,是用遥控器控制电动车的布防、撤防和寻车三种状态,只有当按下撤防键后才能进一步启动电动车。

防盗的功能是通过振动传感器模块检测电动车的异常振动信号,且把感应到的振动信号转换为电平信号,传递给单片机,通过程序判断是否报警,如果为报警信号,则利用GSM无线通信模块TC35向预设的车主手机发送报警短信,且通过扬声器发出警报声,以此来威慑不法分子,达到保护电动车的目的。

而电动车的启动是通过语音来控制的,必须通过正确语音密码才能启动,因此能起到更高强度的防盗功效。

本课题设计的多功能电动车防盗系统与普通的防盗系统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能够在发出报警声的同时,利用GSM无线通信技术发送短信至车主手机,且利用语音识别技术来识别启动密码,进而启动电动车,替换了使用钥匙启动的方式,使防盗效果达到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电动车;防盗系统;传感器;报警信号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ocial technology, the improve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and the strengthen of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wareness, the direction of life transport is less to pollution, low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electric car is belong to one of th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lectric car a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saving, portable, low-cost and so on, and that make it popular in more and more people. Bu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electric car, its anti-theft problem is also becoming more promin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anti-theft problem,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to design the electric car anti-theft system is necessary.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topic is the design a electric car anti-theft system which controlled by a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this electric car anti-theft system uses a AT89S52 MCU as the core of control in the whole system. To the owner of car, this system is using remote controller to change the three states of electric car in deploying defense ,cancel defense and search car, and then only press down the cancel defense button can you start the electric car . The function of the anti-theft system is detected the abnormal vibration signal by vibration transducers module,and then convert the vibration signal to level signal, finally, transport the level signal to the MCU and judge whether it is the warning signal. If it is the warning signal ,so send a warning message to the owner’s mobile phone by TC35 GS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nd make a warning sound through speakers, deter criminals by this wa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protection the electric car. By the way, start the electric car by Speech Recognition, it is necessary to input a correct password to start it, so that, it can reached a higher level’s anti-theft.The multi-function electric car anti-theft system of this project is difference from the ordinary anti-theft system, it can make a warning sound and at the same time send a warning message to the owner’s mobile phone by TC35 GSM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odule, also it use the voice recognition technology to identify password, then start the the electric car, it take the place of the key, make the anti-theft to achieve a higher level.Key word: electric car; anti-theft system; transducers; warning signal目录1 绪论 (1)1.1 电动车防盗系统的研究背景 (1)1.2 国内电动车防盗系统的发展现状 (1)1.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2)1.4 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和特点 (2)2 硬件方案的选择及论证 (3)2.1 系统框图的绘制 (3)2.2 振动传感模块方案 (3)2.2.1基于振动传感器ZD25的方案 (3)2.2.2基于SW-18010P振动开关的方案 (4)2.3 遥控发射接收模块方案 (5)2.3.1基于红外的发射接收系统 (5)2.3.2基于电磁波的发射接收系统 (5)2.4 语音识别模块方案 (6)2.4.1基于LD3320芯片的方案 (6)2.4.2基于SPCE061A芯片的方案 (7)3 防盗系统硬件设计原理介绍 (9)3.1 单片机AT89S52系统及其外围电路 (9)3.1.1单片机的介绍 (9)3.1.2单片机外围电路简介 (10)3.2 振动传感器模块 (12)3.3 无线遥控发射模块 (12)3.4 无线接收模块 (13)3.5 音效报警模块 (14)3.6 语音识别模块 (16)3.6.1SPCE061A基本电路 (16)3.6.2电源稳压电路 (17)3.6.3音频输入电路 (17)3.6.4音频输出放大电路 (18)3.7 电机驱动模块 (18)3.8 GSM无线通信模块 (19)4 安装与调试 (22)4.1 硬件制作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2)4.2 软件工作原理 (23)4.2.1主控单片机软件设计 (23)4.2.2语音识别软件设计 (24)4.2.3GSM无线通信软件设计 (26)5 结论 (28)谢辞 (30)参考文献 (31)附录 (32)附录一:系统总原理图 (33)附录二:语音识别模块原理图 (34)附录三:TC35 GSM无线通信模块原理图 (35)附录四:程序代码 (36)1绪论1.1 电动车防盗系统的研究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动车成为中小城市市民主要的交通工具,它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出行方便。

电动智能小车毕业设计报告(完整论文)

电动智能小车毕业设计报告(完整论文)

摘要80C51单片机是一款八位单片机,他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

这里介绍的是如何用80C51单片机来实现长春工业大学的毕业设计,该设计是结合科研项目而确定的设计类课题。

本系统以设计题目的要求为目的,采用80C51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障碍,控制电动小汽车的自动避障,快慢速行驶,以及自动停车,并可以自动记录时间、里程和速度,自动寻迹和寻光功能。

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

实验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

采用的技术主要有:(1)通过编程来控制小车的速度;(2)传感器的有效应用;(3)新型显示芯片的采用.关键词80C51单片机、光电检测器、PWM调速、电动小车Design and create an intelligence electricity motive small carAbstract80C51 is a 8 bit single chip computer. Its easily using and multi-function suffer large users.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CCUT graduation design with the 80C51 single chip computer. This design combines with scientific research object. This system regards the request of the topic, adopting 80C51 for controlling core, super sonic sensor for test the hinder. It can run in a high and a low speed or stop automatically. It also can record the time, distance and the speed or searching light and mark automatically the electric circuit construction of whole system is simple, the function is dependable. Experiment test result satisfy the request, this text emphasizes introduced the hardware system designs and the result analyze.The adoption of technique as:(1)Reduce the speed by program the engine;(2)Efficient application of the sensor;(3)The adoption of the new display chip.Keywords 80C51 single chip computer, light electricity detector, PWM speed adjusting, Electricity motive small car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方案设计与论证 (3)一直流调速系统 (3)二检测系统 (4)三显示电路 (9)四系统原理图 (9)第三章硬件设计 (10)一 80C51单片机硬件结构 (10)二最小应用系统设计 (11)三前向通道设计 (12)四后向通道设计 (15)五显示电路设计 (17)第四章软件设计 (20)一主程序设计 (20)二显示子程序设计 (24)三避障子程序设计 (25)四软件抗干扰技术 (26)五“看门狗”技术 (28)六可编程逻辑器件 (29)第五章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分析及结论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附录A 程序清单 (33)附录B 硬件原理图 (41)第一章前言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的设计与制作

分类号密级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题目:电动自行车控制器设计英文题目;Design of electric bicycle controller****:***专业:机电一体化指导教师:石炳存职称:副教授毕业设计说明书提交日期:2013年4月15日地址:机电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毕业设计任务书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013年2月20日目录目录摘要 (2)英文摘要 (2)第一章引言 (3)1.1电动自行车的意义及发展状况 (3)1.1.1自行车的历史背影及意义 (3)1.1.2 电动自行车的优点 (4)1.1.3电动自行车的发展前景 (4)第二章控制器系统的分析 (5)2.1 智能控制器的系统框图 (5)2.2 系统主要硬件介绍 (6)2.2.1 无刷直流电动机 (6)2.2.2 AT89C51 (8)2.2.3 MC14585B和CD4040B (9)2.3 系统具体实现方法 (10)2.3.1 无刷直流电动机的调速 (11)2.3.2 测速电路 (13)2.3.3 速度预置与显示 (14)2.3.4 电机驱动电路 (15)2.3.5 无刷直流电动机及控制器的保护 (16)第三章系统软件设计 (18)第四章结束语 (20)参考文献 (21)附录 (22)摘要电动自行车用于轻便灵活,节能环保,价格适中而得到人们的广泛使用,成为人们短途出行的理想交通工具。

同时中国具有庞大的自行车市场,电动自行车产业在中国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因此发展电动自行车具有良好的社会意义和客观的经济效益基于单片机系统为核心的,以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的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器的设计方案。

该系统包括PWM控制方案、速度测量和显示方案、刹车控制方案和电路保护方案等。

本设计主要是以单片机为核心,特别采用软硬件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智能控制;脉冲宽度调制;单片机;电机保护Abstrac tElectric bicycle for portable and flexible,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oderate in price and are widely used in people, an ideal vehicle for the people in the travel. At the same time, China has a huge market of bicycle, electric bicycle industry has a very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China, and so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bicycle has a good soci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esign program of intelligent control of the electronic bicycle which is based on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 system. It is derived by no brush DC motor.This system introduces speed PWM control project, speed measure and display project, brake control project, electro circuit protection project. 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single chip computer,its specialties adopt combining hardware with software for improving credibility and security.Key Words:electric bicycle ;intelligent control ;PWM; single chip computer;electro circuit protection第一章引言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新兴的交通工具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

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新型电动自行车及动力反馈制动系统设计NEW ELECTRICK BICYCLE BRAKE SYSTEM AND POWER FEEDBACK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20**年5月27日摘要20世纪汽车产业高速发展,资源无节制消耗,污染物的过量排放,还有受油价上涨和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影响,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部分人的选择。

但是,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性能由驱动系统决定且续驶里程(即能量供给)受限于蓄电池的存储电量,为提高动力性能和续航里程,须对电动自行车驱动电机的特性及能量回收控制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本文研究了电动自行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馈,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在电动自行车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再生反馈控制系统。

从理论上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利用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的方法,并对换相过程做较详细的介绍。

本文首先系统的对电动自行车的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分别对电动自行车的运行阻力、惯性力、再生制动力以及所需要的牵引力进行了计算。

根据所需要的牵引力,在本设计中也对无刷直流电动机和电池进行了选型计算。

再其次,本文对电动自行车的能量反馈控制方案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轮毂电机的调速、电动车再生制动的控制。

本文着重研究并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的能量的回收。

关键词:电动自行车;动力性能;再生制动;电机控制;永磁无刷直流轮毂电机AbstractAutomobile industries have development of high speed in 20 century. However, Dynamical performances of electric vehicle are decided by drive systems and extension of driving range(energy supply) restricts development, prevalence and is limit to electricity capacity of storage battery. In order to improve dynamical performances and extension of driving range, we must analyze and research traits of drive motor and control tactic of energy recycle in electric vehicle.In this paper, the electric bike in the braking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the design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in the electric bicycle brake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In theor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osition rotor position sensor detection method, and for the process of doing a more detailed briefing.Firstl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mposing of in-wheel motor in detail. Secondly, Its subsystem of carried on analysis to the movement appearance of the dynamoelectric bicycle, to the movement resistance, inertial dint, braking force and need of led dint to carry on a calculation. According to need of lead dint, in this design also to do PMBLDCM and battery to carry on to choose a calculation. Thirdly, the paper presents research work on EB Energy feedback control strategy, which involves in-wheel motor PWM modulation, The regenerative braking of EB close-loop control. The dual polar driving method for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in-wheel motor is emphasized.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MBLDCM) Energy feedback Motor control regenerative braking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目录摘要 (II)ABSTRACT ................................................................................................................................. I II 1 绪论. (1)1.1课题来源,目的,意义与该课题的市场前景 (1)1.2有关电动自行车的概念 (1)1.2.1 什么是电动自行车 (1)1.2.2 电动自行车的种类 (1)1.2.3 电机 (2)1.2.4 电池 (2)1.2.5 控制器 (3)1.3电动自行车整车参数的设计 (3)1.4设计任务 (3)1.5研究意义 (4)2 电动自行车动力性能分析 (5)2.1电动车运行方程 (5)2.2电动自行车的行驶力学 (6)2.2.1 车辆模型 (6)2.2.2 电动车阻力计算 (7)2.2.3 空气阻力 (8)2.2.4 电动车惯性力的计算 (8)2.2.5 电动车的牵引力计算 (9)2.3电动自行车的动力性能 (10)2.3.1 自行车基本参数介绍 (11)2.4制动系统 (11)2.4.1 电动自行车刹车分类 (11)2.4.2 制动力的分析与求解 (11)2.4.3 手动制动器的设计 (12)2.5蓄电池的种类和结构 (14)2.6动力传动系统设计 (15)2.6.1 驱动方式对两轮电动车性能的影响 (15)2.6.2 电动自行车驱动系统的构成 (16)2.6.3 无刷直流电动机驱动系统 (16)3 电动自行车的运行控制 (18)3.1电动机的选择 (18)3.1.1 直流电动机的特点 (18)3.1.2 电动机容量选择的原则 (19)3.1.3 电动机的发热与冷却 (19)3.1.4 选择步骤: (20)3.1.5 无刷直流电动轮毂的选型计算 (20)3.1.6 电动自行车的续行距离 (21)3.2无刷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系统 (22)3.2.1 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22)3.2.2 脉宽调制(PWM) (23)3.2.3 传感器 (23)3.3电动车控制系统设计 (24)3.3.1 控制系统的组成 (24)3.3.2 控制系统设计方案 (24)4 电动自行车的能量回收 (28)4.1制动模式与能量的分析 (28)4.2能量回馈的控制策略 (29)4.3电动自行车能量的消耗评价方法 (29)4.3.1 能量流分配关系及能量测量 (30)4.3.2 能耗影响因素分析 (30)4.4制动效能及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 (30)4.4.1 自行车的制动效能 (30)4.5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算法 (31)4.5.1 制动能量回收的约束条件 (31)4.6永磁无刷直流电机相关性能及其能量回馈制动原理 (32)4.6.1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及其基本工作原理 (32)4.6.2 直流电动机的制动方式 (33)4.6.3 永磁无刷直流电机能量回馈制动原理 (35)结论 (39)致谢 (40)参考文献 (41)1 绪论1.1 课题来源,目的,意义与该课题的市场前景当今时代,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毕业设计 智能电动车

毕业设计 智能电动车

目录1 引言 (2)2 智能电动车的原理 (2)3 红外线光控电路 (3)3.1 红外线相关 (3)3.2 继电器 (4)3.3 红外线光控电路的组成 (4)3.4 LM324芯片在具体电路中的应用 (5)4 LM567芯片 (9)4.1 LM567在红外光电探测电路中的应用 (10)4.2 小车电路所需元器件 (14)4.3小车内部电路以及连线 (15)4.4小车电路分析结束语 (15)4.5小车整体性能的调试 (16)5小车前景 (17)结束语 (17)致谢 (17)参考文献 (17)1 引言近年来机器人的智能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迅速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人们在不断探讨、改造、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制造能替代人劳动的机器一直是人类的梦想。

而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中行进时自动避障是一项必不可少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因此,自动避障系统的研发开始显得尤为重要。

避障控制系统是基于自动导引小车,使用传感器感知路线,实现自动识别路线,判断并自动避开障碍,选择正确的行进路线。

自动避障小车就是自动避障机器人中的一类。

自动避障小车可以作为地域探索机器人和紧急抢险机器人的运动系统,让机器人在行进中自动避过障碍物。

2 智能电动车的原理图1 电动车的原理示意图智能小车原理示意图如图1所示,小车的电路基本有六部分组成,包括手动控制电路、无线遥控控制电路、转换开关、继电器、红外线光控电路和小车马达,其中红外线光控电路是小车的核心部件,它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小车的智能。

小车的工作过程大致是:小车手动控制电路和无线遥控控制电路通过转换开关将反射物体红外线发射管 红外线光敏管红外线光控电路继电器转换开关小车手动控制电路 小车无线遥控电路M小车马达控制信号传给小车继电器,小车继电器平时处于常闭状态,继电器直接接在小车马达上.而红外线光控电路则直接作用于继电器上,红外线光控电路的探测距离在1.5厘米之内(探测距离可通过可变电阻W进行调节,此电路将在下面介绍)当小车在行使过程中,红外线光控电路的红外线发射管不断的向外发射红外线,不论是手动控制还是无线遥控控制,当小车的前方出现障碍物时,红外线发射管发出的红外线被物体反射回来,被红外线光敏管接受,接受到的信号通过红外线光控电路的四级放大后(此放大电路将在下面介绍到)作用于继电器,使继电器的常闭触点断开,使小车马达断电,实现了小车的避障.3 红外线光控电路3.1 红外线相关红外线是太阳光线中众多不可见光线中的一种,由英国科学家霍胥尔于1800年发现,又称为红外热辐射,他将太阳光用三棱镜分解开,在各种不同颜色的色带位置上放置了温度计,试图测量各种颜色的光的加热效应。

简易智能电动车的设计毕业设计

简易智能电动车的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题目:简易智能电动车的设计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姓名指导教师目录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3)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5)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10)第四部分结束语 (16)第五部分致谢 (17)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8)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1、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本设计的主要任务为在如图1-1所示的行驶路线图中完成如下任务:①电动车从起跑线出发(车体不得超过起跑线)、沿宽度为2cm的黑色引导线到达B点。

在“直道区”铺设的白纸下沿引导线埋有1~3块宽度为15cm、长度不等的薄铁片。

电动车检测到薄铁片时,立即发出声光指示信息,并实时存储、显示在“直道区”检测到的薄铁片数目。

②电动车到达B点后进入“弯道区”,沿圆弧引导线到达C点(也可脱离圆弧引导线到达C点)。

C点下埋有边长为15cm的正方形薄铁片,要求电动车到达C点检测到薄铁片后在C处停车5秒,停车期间发出断续的声光信息。

③电动车在光源的引导下,通过障碍区进入停车区并到达车库。

电动车必须在两个障碍物之间通过且不得与其接触。

④电动车完成上述任务后立即停车,全程不得超过90秒,行驶时间达到90秒时立即自动停车。

跑图1-1 智能电动车行驶路线示意图2、研究意义智能小车,也就是轮式机器人,最适合在那些人类无法工作的环境中工作,该技术可应用于无人驾驶机动车,无人生产线,仓库,服务机器人等领域。

以下列举了机器人的一些应用,所有这些用途正逐步渗入到工业和社会的各个层面。

在产品检测方面,对零部件、线路板及其它类似产品的检测是机器人比较常见的应用。

一般来说,监测系统中还集成有其它一些设备,他们是视觉系统、X 射线装置、超声波探测仪或其它类似仪器。

在瓦斯、地压检测方面,瓦斯和冲击地压是井下作业中的两个不安全的自然因素,一旦发生突然事故,是相当危险和严重的。

但瓦斯和冲击地压在形成突发事故前,都会表现出种种迹象,如岩石破裂等。

采用带有专用新型传感器的移动式机器人连续监视采矿状态,以便及早发现事故突发先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校园电动车设计

校园电动车设计

摘要校园电动车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兴交通工具。

校园电动车有着节能,环保,便捷等诸多的优点。

因此本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接近实际水平的设计要求,尤其是对机械设计部分和电气控制部分的设计。

本毕业设计主要进行了电动车的机械部分的分析和设计,包括电动车的减速器、差速器、轴承的选择设计、各主要零部件的强度校核与计算、以及基本的机械传动部分的实现等。

通过所设计好机械各部分或者整体部分的结构以及相关尺寸,利用制图软件CAD进行相关的配图的绘制以及其他零件图的绘制。

根据电动车前进、后退、制动等基本控制要求,给出电动机的电气控制设计。

关键词: 校园电动车;交通工具;强度校核;机械传动AbstractCampus electric vehicle is the emergence of a new transport in recent years. Campus electric car has energy-saving,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convenient, and many other advantages. Therefore, this issue has a strong practical and realistic level design requirement, especially the part of design for mechanical design and electrical control part.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mainly for the electric vehicle analysis and design of mechanical parts. Including electric reducer, differential, bearing choice design, the major components Strength check and calculation, and basic mechanical transmission part of the implementation and so on. Designed by a good mechanical parts or the whole part of the structure and related dimensions, Use graphics software related with CAD drawing and other component drawing.According to electric cars forward, reverse, brake control and other basic requirements, electrical motor control design can be given.Keywords: campus electric vehicles; transport; strength check;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目录1绪论 (1)1.1概述 (1)1.2电动车的优势与发展 (2)1.3本设计的主要任务 (3)2 机械部分设计 (4)2.1概述 (4)2.1.1基本要求 (4)2.1.2 基本数据 (4)2.2传动部分设计 (5)2.2.1减速器传动比计算 (5)2.2.2 齿型选择 (6)2.2.3 载荷计算 (6)2.2.4 齿轮材料选择 (7)2.2.5 齿轮强度计算 (8)2.3差速器设计 (12)2.3.1 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原理 (12)2.3.2 对称式圆锥行星齿轮差速器结构 (14)2.3.3 差速器齿轮基本参数选择 (14)2.3.4 差速器齿轮强度计算 (17)2.4轴承选择与校核 (18)2.4.1 概述 (18)2.4.2 滚动轴承类型及代号 (19)2.4.3 滚动轴承选择 (21)2.4.4 滚动轴承约束设计 (22)3电动车电气控制设计 (25)3.1主电路 (25)3.1.1 H型双极模式PWM控制 (25)3.1.2控制电路 (26)3.1.3 SG3525的内部电路和参数 (27)3.2电动车电池设计方案 (28)3.2.1 电池槽 (28)结论 (29)致谢 (30)参考文献 (31)1绪论1.1概述校园电动车是近几年出现的并且不断发展日益增多的小范围内使用的交通工具,它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校园内的师生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还可以作为校区的旅游和观光工具,目前在各大景区已经广泛使用。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毕业设计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毕业设计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引言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行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纯电动车辆市场的不断扩大,制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的原理、结构和优化方法,并讨论目前制动系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制动系统的原理制动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以减速和停车。

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主要包括机械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

机械制动系统机械制动系统是通过踩踏脚踏板来传递力量,使刹车片与刹车盘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减速或停车。

机械制动系统包括刹车踏板、刹车总泵、刹车助力器、刹车盘和刹车片等组件。

电子制动系统电子制动系统是通过电气信号来控制车辆的制动力,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刹车控制。

电子制动系统包括刹车控制单元、电子刹车器、刹车感应器等。

制动系统的结构纯电动车的制动系统通常采用混合制动系统,即机械制动系统和电子制动系统的结合。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两种制动方式的优势,提高制动效果和能量回收效率。

机械制动系统的结构机械制动系统的核心组件是刹车盘和刹车片。

刹车盘与车轮相连,刹车片则通过刹车踏板和刹车总泵施加力量,使刹车盘与刹车片之间产生摩擦力。

刹车助力器可以提供额外的力量,增加制动效果。

电子制动系统的结构电子制动系统主要包括刹车控制单元、电子刹车器和刹车感应器。

刹车控制单元负责控制制动力的大小和分配,电子刹车器通过电气信号来实现制动力的传递。

刹车感应器可以检测车辆的速度和制动力,控制制动系统的工作状态。

制动系统的优化方法为了提高纯电动车的制动效果和能量回收效率,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方法:1.使用高性能刹车片和刹车盘,提高摩擦力和散热性能;2.采用可调节刹车力的刹车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行驶情况调整制动力的大小;3.引入能量回收系统,将制动时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储存起来,供车辆使用;4.优化整个制动系统的协调控制算法,提高制动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

制动系统面临的挑战纯电动车制动系统在面临以下挑战时需要进一步改进:1.纯电动车辆的重量比传统燃油车辆更大,需要更高的制动力;2.随着电动车市场的发展,制动系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要求也越来越高;3.刹车片和刹车盘的摩擦材料对环境的污染较大,需要寻找更环保的替代材料;4.制动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机械毕业设计571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571电动自行车调速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引言电动车的发展史比燃油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电动车。

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制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电动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

进入70年代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

近几十年来,主要工业化国家为电动车的开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电动车的各项相关技术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尽管电动车在能源和行驶里程的研制方面,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但是电动车的美好前景仍然激励着人们锲而不舍地开发新型电动车,改善其性能处于世纪之交的今天,能源和环境对人类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尽快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政府、学术界、工业界正在加大对电动车开发的投资力度,加快电动车的商品化步伐。

虽然目前电动车在能源和行驶里程方面还未能尽如人意,但已足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走过了漫长而艰难的发展历程之后,电动车正面临着重大的技术突破,有望成为21世纪的重要交通工具。

现代电动车是融合了电力、电子、机械控制、材料科学以及化工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的综合产品。

整体的运行性能、经济性等首先取决于电池系统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

电动车的电机驱动系统一般由4个主要部分组成,即控制器、功率变换器、电动机及传感器。

目前电动车中使用的电动机一般有直流电动机、感应电动机、开关磁阻电动机以及永磁无刷电动机等。

第二章系统要求2. 1 电动车对电动机的基本要求电动车的运行,与一般的工业应用不同,非常复杂。

因此,对驱动系统的要求是很高的。

2.1.1 电动车用电动机应具有瞬时功率大,过载能力强、过载系数应为(3~4),加速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2.1.2 电动车用电动机应具有宽广的调速范围,包括恒转矩区和恒功率区。

在恒转矩区,要求低速运行时具有大转矩,以满足起动和爬坡的要求;在恒功率区,要求低转矩时具有高的速度,以满足车在平坦的路面能够高速行驶的要求。

毕业设计(论文)-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学院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年级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论文提交日期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摘要近年来,两轮自平衡车的研究与应用获得了迅猛发展。

本文提出了一种两轮自平衡小车的设计方案,采用陀螺仪ENC-03以及MEMS加速度传感器MMA7260构成小车姿态检测装置,使用卡尔曼滤波完成陀螺仪数据与加速度计数据的数据融合。

系统选用飞思卡尔16位单片机MC9S12XS128为控制核心,完成了传感器信号的处理,滤波算法的实现及车身控制,人机交互等。

整个系统制作完成后,各个模块能够正常并协调工作,小车可以在无人干预条件下实现自主平衡。

同时在引入适量干扰情况下小车能够自主调整并迅速恢复稳定状态。

小车还可以实现前进,后退,左右转等基本动作。

关键词:两轮自平衡陀螺仪姿态检测卡尔曼滤波数据融合IDesign of Two-Wheel Self-Balance Vehicle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two-wheel self-balanced vehicle have obtained rapi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resents a design scheme of two-wheel self-balanced vehicle. Gyroscope ENC-03 and MEMS accelerometer MMA7260 constitute vehicle posture detection device. System adopts Kalman filter to complete the gyroscope data and accelerometer data fusion.,and adopts freescale16-bit microcontroller-MC9S12XS128 as controller core. The center controller realizes the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the sensor signal processing, filtering algorithm and body control,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and so on.Upon completion of the entire system, each module can be normal and to coordinate work. The vehicle can keep balancing in unmanned condi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vehicle can be adjusted independently then quickly restore stability when there is a moderate amount of interference. In addition, the vehicle also can achieve forward, backward, left and right turn and other basic movements.Key Words: Two-Wheel Self-Balance; Gyroscope; Gesture detection; Kalman filter; Data fusionII目录1.绪论 (1)1.1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两轮自平衡车的关键技术 (2)1.2.1系统设计 (2)1.2.2数学建模 (2)1.2.3姿态检测系统 (2)1.2.4控制算法 (3)1.3本文主要研究目标与内容 (3)1.4论文章节安排 (3)2.系统原理分析 (5)2.1控制系统要求分析 (5)2.2平衡控制原理分析 (5)2.3自平衡小车数学模型 (6)2.3.1两轮自平衡小车受力分析 (6)2.3.2自平衡小车运动微分方程 (9)2.4 PID控制器设计 (10)2.4.1 PID控制器原理 (10)2.4.2 PID控制器设计 (11)2.5姿态检测系统 (12)2.5.1陀螺仪 (12)2.5.2加速度计 (13)2.5.3基于卡尔曼滤波的数据融合 (14)2.6本章小结 (16)3.系统硬件电路设计 (17)3.1 MC9SXS128单片机介绍 (17)3.2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19)3.3 电源管理模块设计 (21)3.4倾角传感器信号调理电路 (22)III3.4.1加速度计电路设计 (22)3.4.2陀螺仪放大电路设计 (22)3.5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23)3.5.1驱动芯片介绍 (24)3.5.2 驱动电路设计 (24)3.6速度检测模块设计 (25)3.6.1编码器介绍 (25)3.6.2 编码器电路设计 (26)3.7辅助调试电路 (27)3.8本章小结 (27)4.系统软件设计 (28)4.1软件系统总体结构 (28)4.2单片机初始化软件设计 (28)4.2.1锁相环初始化 (28)4.2.2模数转换模块(ATD)初始化 (29)4.2.3串行通信模块(SCI)初始化设置 (30)4.2.4测速模块初始化 (31)4.2.5 PWM模块初始化 (32)4.3姿态检测系统软件设计 (32)4.3.1陀螺仪与加速度计输出值转换 (32)4.3.2卡尔曼滤波器的软件实现 (34)4.4平衡PID控制软件实现 (36)4.5两轮自平衡车的运动控制 (37)4.6本章小结 (39)5. 系统调试 (40)5.1系统调试工具 (40)5.2系统硬件电路调试 (40)5.3姿态检测系统调试 (41)5.4控制系统PID参数整定 (43)5.5两轮自平衡小车动态调试 (44)IV5.6本章小结 (45)6. 总结与展望 (46)6.1 总结 (46)6.2 展望 (46)参考文献 (47)附录 (48)附录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48)附录二系统核心源代码 (49)致谢 (52)V常熟理工学院毕业设计(论文)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移动机器人的研究不断深入,成为目前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移动机器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面临的环境和任务也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移动机器人必须能够适应一些复杂的环境和任务。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毕业设计论文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
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是目前电动车领域中最主流的电机类型之一、它
采用无刷直流电机技术,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低噪音等优点。

本文将从
原理、结构、控制和应用等方面综述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的相关内容。

一、无刷直流电机的原理
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基于电磁学原理工作的电机。

它采用永磁体在转
子上形成永磁场,驱动定子上的绕组与永磁场之间相互作用,实现电能转
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二、无刷直流电机的结构
无刷直流电机主要由转子、定子和控制系统组成。

转子部分包括轴、
永磁体和换向器;定子部分包括绕组和磁铁;控制系统负责监控电机的运
行状态和控制电机的转速。

三、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的控制主要通过控制系统中的换向器来实现。

换向器根
据转子位置和速度信号,调整绕组通电顺序,使电机保持平稳运行。

同时,控制系统还可以通过调整电压和电流来控制电机的转速和扭矩。

四、无刷直流电机的应用
无刷直流电机广泛应用于电动车领域。

它具有高效率、高性能和低噪
音等优点,可以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输出。

同时,无刷直流电机还具有较
快的响应速度和较高的功率密度,适用于多种电动车型。

总结起来,电动车无刷直流电机是一种高效、高性能的电机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刷直流电机将继续在电动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毕业设计--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

毕业设计--新型电动自行车的设计
In this paper, the electric bike in the braking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the design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in the electric bicycle brake renewable energy in the process of feedback control system. In theory analysis of the use of 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osition rotor position sensor detection method, and for the process of doing a more detailed briefing.
Keywords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Motor (PMBLDCM)Energy feedbackMotor controlregenerative brakingpermanent magnet brushless DC
谢谢朋友对我文章的赏识,充值后就可以下载此设计说明书(不包含CAD图纸)。我这里还有一个压缩包,里面有相应的word说明书(附带:外文翻译)和CAD图纸。需要压缩包的朋友联系QQ客服1:1459919609或QQ客服2:1969043202。需要其他设计题目直接联系!!!
本文研究了电动自行车在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回馈,设计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在电动自行车制动过程中的能量再生反馈控制系统。从理论上分析了永磁无刷直流电动机利用位置传感器检测转子位置的方法,并对换相过程做较详细的介绍。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传动及制动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传动及制动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传动及制动系统设计本科生毕业论文一、内容简述本文旨在设计一款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的传动及制动系统。

研究内容包括电动车的设计背景与意义,对于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的工作原理与现状的深入分析,以及针对其传动系统和制动系统的具体设计。

研究目的在于提高电动车的性能、安全性和稳定性,以适应现代城市环境和用户需求。

首先本文将概述电动车传动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案,这包括电机的选择及其布局设计,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传动效率的优化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机类型和布局方式,以实现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的功能,提高车辆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同时对传动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传动效率,确保车辆的动力性能和经济性能。

其次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动车制动系统的设计,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的关键部分。

本文将分析制动系统的设计要求,包括制动性能、制动稳定性、制动安全性等方面。

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制动系统(如液压制动、再生制动等)在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中的应用,并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最佳的制动系统设计方案。

本文将探讨该设计的优化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将分析现有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意见。

同时结合当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对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的传动及制动系统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这将有助于推动电动车技术的发展,提高电动车的性能和安全性,为未来的智能交通和绿色出行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电动车作为一种绿色、高效的交通工具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作为电动车的一种新型发展形式,其灵活性和适应性使其在多种复杂环境和特殊应用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特别是在自动驾驶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四轮独立驱动转向技术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它不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作用,在民用领域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物流、应急救援等领域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于四轮独立驱动转向电动车传动及制动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毕业设计电动自行车的能量转换

毕业设计电动自行车的能量转换

摘要电动自行车的能量转换,利用前轮行进间带动发电机,将电动自行车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

该方案具有“节能、环保”的优点,具有提高电动自行车的使用效率的特点。

本文从系统要求分析入手,将整个系统分成三个部分,分析和讨论了发电原理、单向传输、充电方法。

详细讨论了发电机的组成、原理,单向二极管的构造和原理。

根据蓄电池的充电特点,采用恒压充电的方法。

本文主要是将电动自行车闲置的机械能转换成电能,以提高和延长电动自行车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直流发电机、恒压充电法、单向二极管、蓄电池、磁通量。

AbstractEnergy conversion of electric bicycles, use of front wheel drive the move generator, the electric bicycle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he scheme has the "energy sav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advantages of the use of electric bicycles has increased the efficiency characteristics.Starting from the system requirements of this article, the whole system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principle of power generation, one-way transmission, charging method. Generators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the composition, theory,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one-way diode. According to the battery charging characteristics, the constant voltage charging method. This article is the electric bike idle mechan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to enhance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electric bicycles.Keywords:generator 、Constant voltage charging method、Single diode、Battery、Magnetic flux.目录一:绪论 (1)二:总体设计方案 (6)2.1设计思路 (6)2.2初步设计方案 (6)2.3发电机的设计 (7)2.31发电机的结构 (7)2.32发电机的发电原理 (7)2.33发电机的设计 (9)2.34增大磁通量的方法 (10)2.35永磁体 (15)2.4二极管 (17)2.41 二极管简介 (17)2.42 P—N结的形成 (17)2.43 二极管的结构和特性 (19)2.5蓄电池 (20)2.51 蓄电池的简单介绍 (20)2.52蓄电池的充电原理及方法 (21)2.6设计小结 (21)三.设计致谢 (23)四:参考文献 (24)一:绪论电动自行车是具有电力驱动、脚踏驱动、电力和脚踏并用等功效的绿色环保交通工具。

毕业设计--纯电动汽车驱动桥设计

毕业设计--纯电动汽车驱动桥设计

目录第一章绪论1.1纯电动汽车概述1.1.1 电动汽车的分类1.2驱动桥的概述1.2.1驱动桥的功能1.2.2驱动桥的分类1.2.3驱动桥的组成1.2.4驱动桥的设计1.3电动车出现的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纯电动车驱动桥发展现状第二章传动系统工作原理2.1 轿车采用的传动方案2.2 主减速器的确定2.2.1 电动轿车动力性能要求2.2.2 电机参数和减速器传动比的选择2.2.3 匹配结果2.3 主减速器的结构形式2.3.1 主减速器结构方案分析2.3.2 圆柱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2.3.3 锥齿轮传动的主要参数2.4 差速器的确定2.4.1 差速器的工能原理2.4.2 差速器的选择2.4.3 差速器主要参数的计算2.5 相关轴及轴承设计2.5.1减速器输入轴2.5.2齿轮中间传动轴2.5.3相关轴承的选择2.5.4键的选择和校核2.5.5轴承的强度校核第三章毕业设计总结与感想第1章绪论1.1纯电动汽车概述1.1.1电动汽车的分类电动汽车在广义上可分为3 类,即纯电动汽车(BEV)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HEV) 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

纯电动汽车是完全由二次电池(如铅酸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或锂离子电池)提供动力的汽车。

目前,这三种汽车都处于不同的研究阶段。

由于一次石化能源的日趋缺乏,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汽车工业的未来。

但是车用电池的许多关键技术还在突破,因此,纯电动汽车多用于低速短距离的运输。

混合动力车的开发是从燃油汽车到未来纯电动汽车的一种过渡阶段,它既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有具有低油耗、低排放的特点,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是最切合市场的,但是混合动力车有两个动力源,在造价和如何匹配控制上还需要继续努力。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才有燃料电池作为能源。

燃料电池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或空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经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的装置,具有无污染,只有水作为排放物的优点。

但现阶段,燃料电池的许多关键技术还处于研发试验阶段。

毕业论文电动车总体设计【范本模板】

毕业论文电动车总体设计【范本模板】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某型电动车总体设计学院: 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日期: 二○一五年六月摘要电动车(简称EV)是由车载动力电池作为能量源的车辆,可实现车辆零污染排放。

随着环境日趋恶化,我们迫切需要使用环境友好型车辆,而本次设计的电动车正好拟合这个趋势,所以这一款电动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对电动车的车架设计和总体布置。

根据本款电动车的实际工况和参考现有电动的一些参数,按照动力性能要求,运用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相关知识计算,选出各个部分需要的零部件和总成.根据各类零件和总成的参数,再加上对车辆行驶性能部分的要求,来完成车架框架部分的设计。

然后在将每个部分按照相对位置关系,布置在车架上,完成车架的装配。

最后,根据现有的计算的结果,完成对车辆的外部装饰和布置.通过已知计算和选取得来的各个零部件和总成的相关尺寸,利用制图软件CAD进行相关装配图、布置图、零件图形的绘制,得到理论上合为5张A1的图纸,该电动车基本满足要求。

关键词:电动车;总体布置;车架设计AbstractElectric vehicles (referred to EV)is a vehicle-mounted battery as an energy source. vehicle, which can achieve zero emissions vehicles。

With 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we urgently need to use environment—friendly vehicles, and electric vehicles is designed just to fit this trend,so that an electric car has a stro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e graduation project is mainly for electric vehicle frame design and overall layou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1设计的主要目的和意义此次设计的目的是掌握产品造型的设计,包括材料、尺寸的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制作技术、形态表达语言,根据人机工程学和美学来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和颜色。

根据同类型产品的类比和设计,力学分析,考虑人机工程学中的人体尺寸和人的舒适程度来综合设计电动自行车的尺寸。

设计的目的其实包括好几个层面,第一,加工工艺的了解;第二,进一步提出不同材质的优化组合课题;第三,探究材料与产品结构、功能的有机联系;第四,熟悉产品结构连接件的运用;第五,产品形态讨论;第六,寻求产品设计制作的个性化等等。

通过这半年的设计,我们很好的复习了已经学过的课程,并对部分材料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在颜色搭配上也有了一定的学习,而且能熟练操作制图软件和办公软件。

对我们以后在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

1.2国内外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1.2.1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电动自行车的发展情况为创造市场需要,适合老弱妇孺各种年龄层骑乘自行车,国外厂商多年前即开始研制辅助驱动自行车并且在新电池和驱动机械马达技术成熟发展之下,电动自行车应运而生。

海外发展较早的要数日本、奥利地、德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近几年美国发展也比较快。

国外的电动自行车主要是作为一种轻松代步及休闲健身工具。

例如,在大型的停车场、超市和旅游区里使用。

从1994到1999年6年时间中,全球电动自行车数量,从3.6万辆剧增1600万辆,如按2%算,电动车需要量会在30万辆以上。

同时,东南亚、中东、印度增到50万辆,而在2000年,仅日本就需要50万辆。

总体来说,电动自行车在全球的潜在市场很大,并呈上升趋势。

日本电动车的生产及技术都占世界领先地位,商品化的电动自行车由日本雅马哈公司率先于1994年推出,并随着本田、三洋、松下等知名公司的参与,生产规模日益放大。

但日本对电动自行车的使用管理上采取了严格限制,日本只许智能型电动自行车上路,并对智能型电动自行车的要求制定了很严格规定。

具体有: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小于15km/h时,人力:电助力大于等于1,即电助力不允许大于人力,但电助力接近于人力;在任何路况情况下,速度大于15km/h时,速度每增加1km/h,电助力下降1/9;速度小于等于24km/h时,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人力蹬踏开始后1秒钟之内,电助动系统按上述开始要求工作:人力蹬踏停止后l秒钟之内,整车电助动系统关闭;为了节约电能,智能型电助自行车停止运行一定时间(一般为3一5分钟)后,整车处于休眠状态。

台湾因前些年对摩托车未加任何限制,以至达到500辆/千人的饱和程度,随之带来严重的交通混乱及污染,因此台湾台中成立的“电动自行车用铿电池技术发展策略联盟”制定了统一的电池标准。

1.2.2我国电动自行车发展情况我国电动车发展在九十年代前基本都依靠进口,如高尔夫球车、游览观光车等。

自九二年以来,我国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电动车产品,通过近10年的发展,现已初步形成以江苏益高电动车、山西美猴王电动车、广州朗晴电动车、深圳飞豹电动车、济南赛尔电动车、山东火云电动车、山东澳柯马电动车、中国二汽电动车等一大批具有实力和规模的电动车生产厂家,现已在国内市场推出的有:电动摩托车、电动游览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观光车、电动汽车、电动载货车、电动救援车、电动助行(代步)车、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家庭生活车等。

从电动车产业的产品分类,可分为二类,即:四轮电动车和二轮电动车。

从电动车的目标市场来分析,四轮电动车的目标市场为:火车站、仓库、房地产会所、旅游景区、医院、邮局、公园、运动场所、大型工厂、大型商场、机场、码头及大卖场等。

我国的电动自行车发展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1997年开始出现商业化,年销量不足1万辆,1998年为5.4万辆,从2000年开始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自行车协会统计,2004年全国销量已突破750万辆,历年累计的销量达到1500万辆,自行车走向电动化已经成为一个现实。

虽然,有许多城市至今仍不肯承认电动自行车的交通地位,至今仍将其列为“禁止销售”和“禁止上牌上路”的产品。

但是,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和农村,电动自行车已经人们习惯的个人交通工具,己经深深地溶入了社会生活之中。

由于政策管理法规的滞后,一种被称为“电动摩托车(电摩)”的电动车从2003年开始浮出水面,取消了已经成为摆设的人力骑行功能,电池容量扩大1.5~2倍,同时,全面采用摩托车的轮系、制动系统和减震系统,电机功率也提高1.5~2倍,最高时速接近40km/h。

这种“电摩”一登场,就像是一个“坏小子”,每到一处立即引起一阵动荡,强烈地冲击着电动自行车的市场,特别是在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它很快成为基层消费者喜欢的电动交通工具。

受汽油涨价的推动,人们也切实体会出电动交通工具的节约,“电摩”大有取代“正宗摩托”的势头。

据不完全统计,仅 2004年一年,这种“电摩”的总销量达到了几百万辆。

当然,它也不能再称为电动自行车了,因其己不具备人力骑行功能,车轮系统、制动系统、避震系统、灯光系统己全面采用摩托车配置,外型也不像自行车。

1.3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整车造型设计,零部件的选择和计算依据,整车要符合人-机工程学,包括操作方便宜人,调节省力有效,照明适度,显示清晰,造型美观,色彩和谐,维护保养容易。

第二章人机工程学2.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内容2.1.1人机工程学的定义人机工程学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在我国本学科处于初级阶段,人机工程学研究的是人和机器的相互关系的合理方案,即人的直觉显示、操作控制、人机系统设计和布置、作业系统的组合等进行有效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获得高的效率及人在作业时感到安全和舒适。

人机工程学是从人的生理和心里出发,研究人、机、环境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以优化人-机-环境系统的一门学科。

2.1.2人机工程学的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他的自身发展过程中,有机的吸收和融合了各种相关学科的理论,不断的完善了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技术标准和规范。

为了准确的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其在车辆工程领域的应用下面对人机工程学的概念给出准确说明。

1.人机系统机器是为人服务的,任何机器,设备和器具。

都需要人来操纵、监控和使用,即使是高度自动化的机器,在正常运行中不需要人来进行一般的操纵,机器的开动、监视以及出现异常或特殊情况下,还是需要人来处理。

人和机器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和相互制约,才能共同完成规定的任务,实现预期的功能。

将人与机器联系起来,视为一个整体和系统,就称为人机系统。

人机系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广义而言,人机系统就是指“人”与其他所对应的“物”共处于一个时间及空间时所构成的系统。

人机系统中“人”指的是在所研究的系统中参与系统过程的人;”机”则泛指一切与人同处于同一环境中,并与人交换信息,物质和能量,供人使用的物,“机”可以是机器,也可以是物品;“环境”指的是“人”、“机”、共处的、对人和机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周围外部条件。

在“人”“机”间的信息、物质及能量的交换中,一般以人为主动,首先是人感受到机器及环境的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信息,由体内传入神经到达大脑皮层,在大脑分析器中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最后做出决策,在由传出神经将决策信息传入人的执行器官,执行器官的动作向机器发出人的指挥命令或伴随着操作向机器传递能量,机器接受操作信息或操作能量后,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做出相应的调整或输出,并将其工作和运行的情况用一定的状况表示出来,在反作用于人,整个系统将这样的循环过程中实现人所希望的功能。

2.人机界面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能够相互施加影响,实现相互作用的区域,称为人机界面。

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外部的信息、物质和能量,又通过人的执行器官向外界传递人发出的信息,物理和能量。

因此,机器及环境中参加者两个过程的一切领域属于人机界面。

接于人机界面的性质,可将人机界面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类——控制系统人机界面如汽车驾驶系统,飞机驾驶系统等。

这类人机界面的特点是通过显示器(主要是视觉和听觉显示器)将机器的运转信息传递给人,人通过机器上的操作装置对机器传达控制指令,使机器按人所规定的状态运行。

第二类——直接作用型人机界面如座椅、家具、服饰、手动工具等。

这类人机界面的特点是“人”“机”直接相互作用,要求“机”适合人体的形态、尺寸及操作能力,使人在使用时用力适当,感觉舒坦、操作方便和安全可靠。

第三类——间接作用型人机界面如照明、震动、噪声、小环境气等。

这类人机界面的特点是“机”的输出通过对环境的影响,间接作用于人的心理,心理过程,从而影响人的舒适、健康和生命安全。

上述分类只是为了说明人机界面的特点,各类之间并不是毫不相关的,在实际人机系统中,往往兼有各种人机界面,且相互之间相互影响。

例如在汽车的驾驶室的人机系统中。

显示控制系统属于第一类人机界面,座椅扶手等属于第二类人机界面,而室内的温度、噪声、震动等属于第三类人机界面。

座椅、震动、噪声会影响人对控制系统的操纵能力,而错误的控制装置设计又会使人的作业条件恶化,甚至影响行车安全。

可见,人机界面之间有着非常复杂的关系。

3人机关系人机关系的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1)机宜人使机器的系统尽量满足使用者的体质、心理、生理、智力、审美以及社会价值观念等素质因素的条件的要求,包括:信息显示即便于接受又易于做出判断:控制系统的尺寸、力度、位置、结构、形式、均适合操作者的需要;工具、用品、器具得心应手,能充分发挥使用效率;人所处的工作环境舒适安全,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充分发挥人的功能。

(2)人适机机器的结构有其自身的规律,操作环境或生活环境也因各种因素而受到某种限制,如经济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能性,机器本身性能要求的条件等。

为了适应环境,往往要求对人因素予以限制和训练,尽量发挥人的可塑性特点,让人去适应机器的要求,以保证人机系统有最优效能。

机宜人是有条件的,人适机也是有限制的,在人机系统中,人机之间有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尽管系统是以人为主,但机宜人和人适机之间却有着辨证关系。

依据机的客观要求,人适机是学习和训练的问题,这里说的是学习和训练,即包括专门的训练,也包括平时培养的习惯。

反之,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操作习惯。

反之,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操作习惯又会成为机宜人的条件,制约机器控制系统的设计。

人机系统中的机宜人和人适机是相对的,首先是机宜人的程度问题,即机能满足人的程度,人的因素中某些方面可以量化,可以提供基本的圉值的均值,但也有很多因素难以准确量化,如情绪、审美心理、社会价值观等,而且这些因素又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变化的,何况人的许多因素也会因为因时、因人、因年龄不同而变化,即使是同样的机器,系统的可靠性也因人的因素而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