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docx
南州六月荔枝丹 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教案
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
年级:小学三年级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由来和特点。
2. 学习荔枝丹的制作流程。
3. 培养学生对传统食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1. 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图片和样品。
2. 制作荔枝丹的食材和工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向学生介绍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由来和特点,并展示图片和样品,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了解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了解和喜爱程度。
二、正文(25分钟)
1. 介绍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流程,包括荔枝丹的食材和工具。
2. 分步骤演示制作荔枝丹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尝试一部分制作工作。
3. 老师引导学生品尝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同时,让学生注意其颜色、口感和味道的特点,并进行简短的描述和分享。
三、总结(10分钟)
1. 让学生回顾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流程,并进行简单的复习。
2. 鼓励学生发表对荔枝丹的个人意见和感受,培养他们对食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四、拓展(5分钟)
1. 让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家乡的传统食品,并鼓励他们进行小组展示。
2. 老师可以介绍其他地方的传统食品,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讨论。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学会了一部分制作流程。
同时,通过品尝和分享,学生培养了对传统食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感受传统食品的魅力。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1篇)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1篇)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设计 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把握说明对象的基本特征及其相关知识。
掌握以引用古诗文为主的说明方法。
整体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能力目标:筛选信息,把握基本特征。
选择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品味生动、精确的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质疑,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
形成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二、学习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的技法。
2、引用古诗文的作用。
3、合理、严谨的'说明顺序。
三、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归纳四、学法指导把握特征,梳理文脉。
筛选信息,质疑探究。
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对荔枝知之甚少,缺乏直观感性认识,更谈不上深层次的体悟。
以本为本乃是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语: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被贬岭南。
诗人在遭受了政治上的残酷打击的同时,却得以尽情尽兴品尝岭南特产——荔枝。
对此,诗人欣喜万分,赋诗以表明心迹:“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何以能使得诗人乐而不归?我们来学习贾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板书课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二)出示目标1、掌握荔枝的形态及内部特征2、分析引用古诗文的作用3、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4、品味缜密准确的语言投影显示上述目标,学生齐读目标(三)出示学法筛选信息,抓住特征;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拓展提升。
(四)研讨目标第一、解决第一个问题投影显示目标:本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荔枝的基本特征?要求: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勾画与荔枝特征有关的语词。
讨论,小组展示:1、外部:外壳(粗糙);颜色(深红或紫色);形状(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大小(直径三到四厘米);重量(十余克到二十余克)2、内部:膜(白、轻、薄、艳);肉(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核(长圆形,表面光滑而色棕褐,无核)3、生长:花期(二月初到四月初);产地(我国);古籍记载;习性(喜温暖)生小结:从外部到内部,再到生长情况等方面介绍荔枝,具体、生动、准确。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优秀9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重点和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入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
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他作的《过华清宫绝句》(3首)中的第一首。
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
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
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
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
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珍果,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
荔枝全身都是宝,果实营养丰富,维生素种类多,且含量高,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
我国民间常把荔枝作为滋补品,中医用荔枝治病历史悠久,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荔枝核含淀粉57%,是酿酒的原料。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生态结构和生长习性。
2、学习本文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地介绍事物的特点。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2)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难点理解引用古代诗文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众多的水果中,有一种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它就是荔枝。
荔枝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1901 年-1988 年),浙江海宁人,著名科普作家。
他的作品以生动的文笔、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态度,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解题“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标题出自明朝陈辉的《荔枝》诗,原句是“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六月”,指明荔枝的成熟期在农历六月;“荔枝丹”,指荔枝成熟时的颜色,鲜艳如丹。
这个标题既点出了荔枝的产地、成熟期和颜色,又充满了诗意,引人入胜。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荔枝?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课文从荔枝的生态结构(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膜、果肉、果核)、荔枝的花、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荔枝的习性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五)精读课文,深入探究1、说明顺序(1)提问:本文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2)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明确:本文综合运用了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在介绍荔枝的生态结构时,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在介绍荔枝的产地和栽培史时,按照时间顺序。
这样的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使文章条理清晰,易于读者理解。
2、说明方法(1)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明确:打比方:“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特称龟裂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选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教学日期:知识与技能:了解文中介绍的有关荔枝的科学知识,理解作者引用的史料及诗文学会筛选信息和概括要点过程与方法:明确学习要求合作探究,采用小组讨论方式,筛选各段要点,理清说明顺序点拨,针对课文难点,教师酌情给予指导态度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态度培养学生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训练学生快速概括内容要点把握说明顺序,鉴赏表达技巧教学难点:品读赏析文本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思想性、文学性教学方法:提问法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多媒体展示“荔枝”的特写镜头,请学生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眼中的荔枝。
二、解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用“荔枝”作为标题目,而用文中之标题?“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个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长地域、成熟的时间、以及鲜明的色泽,以这句话作为标题,能激发人丰富的联想;并且它是引用明朝诗人陈辉《荔枝》中的一句诗,具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标题要好。
三、初读课文,概括要点1、阅读课文,概括每段段意粗读课文后,选取荔枝的某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或课文的原话详细准确地表达荔枝的特征。
质疑《荔枝图序》-外壳-颜色-果形-大小-膜-肉-不耐贮藏-核-花-产地-图谱-移植-发展生产2、划分层次,理清思路一、引出说明对象外形:外壳-颜色-形状-大小荔枝果果实:壳膜-瓤肉-特性-果核二、荔枝的生态荔枝花二、荔枝的生产:产地-树谱-移植-产销3、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根据层次,试说说文章的说明顺序。
明确:本文是把荔枝作为水果来介绍的,按照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顺序来写。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起源、特点和制作方法。
2. 技能目标:掌握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步骤和技巧。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美食的尊重和热爱,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起源和特点;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步骤和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对传统美食有一个整体了解。
2. 知识讲解a. 讲解南州六月荔枝丹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南州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对于荔枝种植的适宜性,南州六月荔枝丹因此成为当地的特色美食。
b. 通过图片展示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外观和口感特点,让学生对美食有直观的认识。
3. 制作演示a. 老师先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向学生展示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b. 强调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如选用新鲜成熟的荔枝,掌握好糖水的浓度和火候等。
4. 分组制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份材料和制作工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
5. 品尝分享制作完成后,让学生品尝自己制作的南州六月荔枝丹,并请他们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讲解收尾a. 教师总结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b.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南州六月荔枝丹能成为地方特色美食的原因。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制作过程,对其完成度和技术操作进行评估。
2. 在品尝分享环节中,评价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口感和美观度的感受。
五、教学延伸1. 增加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相册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
2. 组织学生到当地市场或农场实地考察,了解南州荔枝的种植和采摘过程。
六、板书设计南州六月荔枝丹- 起源和特点- 制作步骤和技巧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从实践中了解了荔枝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同时,通过品尝和分享让学生对传统美食产生兴趣和情感的认同。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同时在延伸环节中,加入实地考察,能够更好地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荔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荔枝的特点。
(2)简要介绍荔枝的产地和生长环境。
2.自学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分析课文(1)分析课文第一段,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
(2)分析课文第二段,了解荔枝的特点和寓意。
(3)分析课文第三段,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
4.写作方法学习(1)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写作方法,如:比喻、拟人等。
(2)举例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课堂讨论(1)讨论荔枝在文中所代表的寓意。
(2)讨论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之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
6.课堂小结7.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以荔枝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分析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让学生理解了荔枝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同时也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分析课文时,对一些细节的解读不够深入,导致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够全面。
2.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讨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收获。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通过荔枝的生长环境,引导学生理解地理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能在课堂上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一关系。
(2)分析作者情感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找出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对荔枝的喜爱是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的。
对话示例:教师:“请大家找到课文中描述荔枝生长环境的段落,看看作者是如何将地理环境与荔枝生长联系起来的?”学生甲:“作者提到了荔枝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所以南州这种地方特别适合荔枝生长。
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通用10篇)初三下册《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了解荔枝的基本特点,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2.准确、科学地说明3.了解引用诗词文句说明事物的作用教学重点:1.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事物2.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引入1.指导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苏轼《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引导学生回忆白居易《荔枝图序》。
如学生未学过,教师阅读并简述其内容。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叶如桂,冬青,华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熟。
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二、进入课文,板书“兰州六月荔枝丹”,通过学生的注意和改错找出“兰州”与“南州”在地理意义上的不同,并进一步明确“南州”是我国荔枝的主要产地。
:原产于我国南部,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区,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18世纪末向世界各地传播,现栽培面积较大并已发展成为商品性生产的国家有泰国、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南非等。
我国是荔枝的原产地,广西是原产地之一,从古籍记载可以考证广西是荔枝发源地之一。
中国有荔枝记载的最早文献,是2100多年前汉朝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和六朝的《三辅黄图》。
书中称“上林苑”中的“扶荔宫”种有从“苍梧”贡献来的名果异树——荔枝。
可见广西荔枝栽培最早被记入史册。
历代古文献提到岭南产荔枝的'更多。
例如,撰于一世纪后期杨孚的《异物志》,三世纪后期郭义恭的《广志》和张勃的《吴录》,四世纪初期嵇含著的《南方草木状》,都把荔枝作为岭南物产而著录;九世纪前期自居易《题郡中荔枝》诗中,有“奇果标南土”之句,九世纪中后期段公路的《北户录》,把荔枝称为“南方果美者”;十一世纪中期苏颂的《图经本草》肯定荔枝“初惟出岭南”;十六世纪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称荔枝是“炎方之果”。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南州六月荔枝的生长环境、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的认识和爱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品味。
3.通过观察荔枝丹的制作过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南州六月荔枝的形态特征和口感特点。
2.荔枝丹的制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难点1.南州六月荔枝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长环境的介绍。
2.荔枝丹的口感和摄取注意事项。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的原产地、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2.实践操作,教学荔枝丹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亲身体验。
五、教学内容1.南州六月荔枝的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南州六月荔枝产于我国广东南州一带,是中国传统的名特优水果之一。
南州六月荔枝的果皮褐红色,果肉鲜美,鲜香袭人,口感滑爽,营养价值极高。
南州六月荔枝历史悠久,被誉为“中国荔枝之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
2.荔枝丹的制作方法荔枝丹是一种以南州六月荔枝为原料制成的传统糖果,制作方法简单,只需将南州六月荔枝去皮、去籽,煮熟并用糖熬制,晾干后制成。
荔枝丹口感甜美、软糯,是一种传统的广东点心。
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南州六月荔枝是祖国的优秀果品之一,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营养成分,被誉为“中国荔枝之王”。
今天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南州六月荔枝和它的一种传统点心荔枝丹。
2.讲授介绍南州六月荔枝的产地、形态特征、口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
3.操作将南州六月荔枝去皮、去籽,煮熟并用糖熬制,晾干后制成荔枝丹。
并带领学生尝试制作。
4.点评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和荔枝丹的认识和了解。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主要以讲授及操作为主,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南州六月荔枝和荔枝丹,增强了学生对南方水果的了解和认识,也提高了学生的生活品味和动手能力。
同时,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也进行了解答。
本节课的目标已达到,评价为良好。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高二语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背诵《南州六月荔枝丹》全文。
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文章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三、教学难点1.对文章中一些生僻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深入分析文章的象征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作者白居易,介绍其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南州是哪里吗?荔枝又是什么水果?为什么用“丹”来形容荔枝呢?(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僻词语和不理解的句子。
2.学生通过查阅词典和注释,理解生僻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南州”、“荔枝丹”等。
2.分析文章的语言特色,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寓意。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主题思想。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象征意义。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象征意义,如荔枝代表家乡、六月代表盛夏等。
2.分析文章的结构,如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何体现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
2.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
(四)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关于家乡的水果的作文,要求运用象征手法。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语言特色、主题思想和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技巧。
(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如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
2.分析文章的写作风格,如自然流畅、意境优美等。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5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5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了解荔枝的构造、生长等学问。
2、领悟引用古诗文典故的作用。
3、学习本文生动、准确的语言。
4、尝试用文艺性笔调写一篇说明文。
二、教学设想1、本文是一篇生动的说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难点应放在对荔枝学问的了解上和一些生动手法的运用上,而对说明方法和说明挨次,初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艺性笔调写作,是对所学学问的稳固与延长,对作文要求不应过高,能会一些方法与技巧就行。
3、在教学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为主,教师适当引导为辅。
4、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教师提问:你吃过荔枝吗?你对它了解吗?学生可能答:吃过。
荔枝表皮粗糙,红色,肉甜。
教师明确:学习本文,了解荔枝。
二、教师明确文体学问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
2:科学小品:多用文艺性笔调介绍科学学问和阐述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学问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的一种文体3:特点:学问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投影打出简介,学生阅读了解。
贾祖璋:我国有名的科普作家。
生于1901年,浙江省海宁县人。
早在三十年月,他就有《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学著作。
他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写《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等,解放后出版了《生物学碎锦》。
贾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绚丽多彩的生物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学问、历史学问和文学学问融为一体,有着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四、要求学生带着以下两个问题扫瞄课文,完毕后,以小组形式争辩探究以下两个问题:1、标题给我们供给了荔枝的几点信息?这一标题有何创意?2、认为白居易的《荔枝图序》里的“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甘酸浆液如醴酪”的话对吗?学生自主争辩探究后可得:1、⑴标题给我们供给了三点信息: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方。
(完整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2、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3、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4、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5、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释题:从学生喜欢的水果引入学习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贾祖璋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
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
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
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
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二、通读课文:字词正音:缯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 瓤ráng (瓤子) 醴lǐ(甜酒)囊náng (口袋)酪lào (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 勃bó(烟起貌) 莆pú(福建莆田县)词语补释:龟jūn裂:liè呈现许多裂纹。
(龟甲guījiá)幅员: 领土面积。
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使动用法)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
了: 完成。
了(第二个): 了结、结束。
逼真: 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 灿烂美丽。
渣滓: 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 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 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背景介绍南州地区以其优质的水果而闻名于世。
其中,六月荔枝是南州夏季最具代表性的水果之一。
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珍贵的水果,被誉为“果中之王”。
为了提高大众对六月荔枝的认知和了解,南州市教育局制定了一份专门针对六月荔枝的教案——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二、教案目的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的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并培养学生对农作物的兴趣和责任心。
三、教学内容安排3.1 六月荔枝的特点介绍•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外观特点、种植环境和生长周期。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主要产地、品种和采摘时间。
3.2 六月荔枝的栽培技术•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生长要求,包括土壤、水分和光照等方面。
•学生学习六月荔枝的繁殖和种植技术。
3.3 六月荔枝的营养价值•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等。
•学生了解六月荔枝的健康功效和食用禁忌。
3.4 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由来和历史。
•学生了解南州六月荔枝文化节的庆祝活动和特色饮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1.展示: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六月荔枝的特点和种植过程。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六月荔枝种植基地进行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六月荔枝的栽培过程。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六月荔枝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4.互动游戏:设置六月荔枝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5.实验演示:组织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的营养成分测试和健康功效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南州六月荔枝丹的学习效果,教师将使用以下评估方法:1.学生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份关于六月荔枝的研究报告,包括六月荔枝的特点、栽培技术、营养价值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2.学生演讲:要求学生进行六月荔枝相关主题的演讲,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表达能力。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
《南州六月荔枝丹》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掌握荔枝生长的地理位置、特点以及相关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美的热爱,激发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荔枝的特点。
2.鉴赏文章中的诗词,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荔枝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荔枝,大家都不陌生吧?那你们知道荔枝有哪些特点吗?生:荔枝很甜,水分多,果肉细腻……师:很好,那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篇文章,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绘荔枝的。
2.自主阅读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主阅读《南州六月荔枝丹》,边读边勾画出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阅读并勾画。
3.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请分享一下你们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生词和关键句子。
生1:我发现“丹”字在这里指的是荔枝的颜色,很鲜艳。
生2:我觉得“南州六月荔枝丹”这个很有意境,让人想象到荔枝成熟的季节。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篇文章。
4.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说一说荔枝的特点。
生1:荔枝果肉细腻,水分多,味道甜美。
生2:荔枝成熟时,颜色鲜艳,宛如一颗颗红宝石。
师:很好,那荔枝的生长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生3:荔枝主要生长在我国南方地区,如广东、福建等地。
师:我们来鉴赏一下文章中的诗词。
5.鉴赏诗词师: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的诗词,并分享一下你们的感悟。
生1:“南州六月荔枝丹,红艳满山香气浓。
”这句诗描绘了荔枝成熟的景象,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生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荔枝的喜爱,以及对岭南地区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的感悟都很深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南州六月荔枝丹》,大家对荔枝有了更深的了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word文档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该教案具有教学课堂模块明显、思维启发过渡自然,问题设计精当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一起来学习下!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南州六月荔枝丹贾祖璋一、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
2、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3、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2、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熟悉课文;理清文章说明的重点和层次。
教学过程一、导入荔枝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水果中的珍品,史传杨贵妃最爱吃鲜荔。
诗人杜牧就曾作诗记之,“长安回望秀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他作的《过华清宫绝句》(3首)中的第一首。
华清宫故址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县的骊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杨玉环常来游乐。
史载杨妃爱吃鲜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从南方飞马运送到长安,劳民伤财。
这首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在长安回头望见骊山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
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来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
其中有吊古和讽刺的意味。
一骑红尘,形容运送荔枝快马如飞,尘土飞扬。
骑,指驿使和他骑的马。
二、关于荔枝的简介:荔枝属无患子科。
古籍称荔支、离支、丽支,果实成熟时果皮色红艳可观,俗称丹荔。
唐朝朱应《扶南记》对荔枝一名解释为:“以其结实时,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为名。
”荔枝鲜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为“一果上市,百果让路”的珍果,已早被历代墨客所称颂。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通用13篇)《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篇1一、教学目的:1. 了解引用这一说明方法作用。
2. 掌握本文从主到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3. 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4. 品读鉴赏本文作为科学小品所具有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二、教学重点:1. 引用等说明方法。
2. 本文的结构方式。
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2. 点拨法3. 竞赛激励法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2. 实物投影仪六、教学步骤:课前准备一张白纸一、导入[多媒体显示荔枝特写镜头]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屏幕上的这种鲜艳诱人的水果,它被人们称为水果之王,它叫——(学生齐答:荔枝)。
请仔细观看画面,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眼中的荔枝,也可以虚拟情境,向从未见过荔枝的人介绍荔枝,或向从未品尝过荔枝的人推荐荔枝。
(请同学发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技说明文单元的第一篇文章:贾祖璋先生的科学小品《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他是如何介绍荔枝的。
二、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
贾祖璋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他的家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这个地方就是——海宁。
他1901年出生于我们海宁的黄湾(在座的有没有来自黄湾的同学,你尤其应该为家乡出了这样的名人感到自豪,当然,我们每个海宁人都应该为贾先生感到自豪)。
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就编著了60多万字的《中国植物图鉴》等专著,193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他的《鸟类概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现代鸟类著作。
此外他还创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有《鸟与文学》、《动物珍话》、《生活素描》、《生物学碎锦》等,我们这篇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就选自《生物学碎锦》一书。
这些作品大多将绚烂多彩的生物作为写作对象,把丰富的科学知识、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融为一体,具有相当高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三、字词正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给下面这些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考察一下大家的预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的说明顺序;
2、以引用为重点,学习用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3、从课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认识上受到一定的启发教育
4、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
5、了解荔枝的生态及其生产情况,丰富科学知识。
教学重点:
本文的结构方式。
教学难点:
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教学方法:
朗读、讲解、讨论等。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释题:
从学生喜欢的水果引入学习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贾祖璋的文章《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
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
引人入胜。
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 (公历七月 );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
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
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
本文属于科学小品,属于说明文。
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
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
二、通读课文:
字词正音 :
缯 zēng(古代丝织品的通称)瓤ráng (瓤子)醴lǐ (甜酒)囊náng (口袋)
酪 lào (用乳汁制成的半凝固状食品)勃bó (烟起貌)莆pú (福建莆田县)
词语补释 :
龟 j ūn 裂 :li è呈现许多裂纹。
(龟甲 guījiá)
幅员 : 领土面积。
地广狭为幅,周围为员,员即圆。
劳民伤财 : 既使人民劳苦,又耗费钱财。
(使动用法 )现多指滥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 : 把问题放在一边,就算了事。
了: 完成。
了 (第二个 ): 了结、结束。
逼真 : ⑴极象真的;⑵真切。
绚丽 : 灿烂美丽。
渣滓 : ⑴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
⑵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兼程 : 一天走两天的路。
造化 : ⑴自然界的创造者,也指自然。
⑵福气、运气。
三、理解脉络:
编写提纲时可以参考“思考和练习一”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一些问题,因为在课文
的“预习提示”和“思考和练习一”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预习提示”中说文章“说明荔枝的生态结构和有关荔枝生产的一些问题”,因而在“思考和练习一”中说“第11至第14段主要介绍了荔枝的生产情况”,把这4段作为一个层次。
其实第11段到13段主要是写荔枝的产地,前两段主要利用历史资料和古籍记载,
具体说明产于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四川等省,后一段是根据荔枝的生活习性说明荔枝
生长的北限是成都、福州。
这几段跟荔枝的生产并无直接关系。
(《现代汉语词典》对“生产”的解释是:“人们使用工具来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至于第14段,是文章的结
尾部分,不宜归附在上面这个层次。
2、生态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这个解释,课文第1
3段说的“荔枝是亚热带果树,性喜温暖” ,就是指它的生活习性。
因此,提示和练习把课文
分成生态结构和生产情况两部分,是不恰当的。
3、“思考和练习一” 的第2道填充题,把荔枝的花也包括
“写荔枝的果实内部”当中,在
这样归类,既不符合事实,也不符合逻辑。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列成以下的结构提纲:
通过这个结构提纲,使学生明确:《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绍荔枝这种水果的生态特点,
因此从生理特性写起,写到它的生活习性,并且以生理特性为主,生活习性为次,这是文章总的说明顺序。
写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写果实的特点,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是由表到里,
即从外部形态写到内部结构,一层一层,从外壳一直写到内核,条理非常清楚。
第10段说明荔枝的花,在分段处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课文的练习,把它归入内部结构,这显然是不恰当的。
因而有的就把主体部分分为“果、花、产地、习性”四大段,这种分法
可以参考。
(列提纲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要充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敢于质疑和发表不同意见。
)
四、研读课文:
1、本文在介绍荔枝时是从那几个方面介绍的?那部分是作者介绍的点?
果实(重点)
有关内容
2、作者在介绍果实的时候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 外 )--( 内 )
好处:符合人们观察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
3、作者对荔枝外部特征的介绍是从那几方面介绍的?
外壳--2
外部形态颜色--3
形状--4
大小重量--5
4、看书第二段,作者是用哪个词来描写荔枝外壳的?
“粗糙”。
5、那么,什么叫做“粗糙”?
不光滑,不精细。
6、用“粗糙”这个词来描述荔枝是否准确?
准确(不准确)
7、想一想比如草莓、核桃、卢柑、猕猴桃等果实的表面能否用“粗糙” 这个词来形容?
可以。
8、大家说,只用“粗糙”这一个词能否把荔枝的外壳说清楚?换句话说你头脑中出现
了荔枝的模样了吗?
没有。
9、这只是初看荔枝时对荔枝外壳总的认识。
你们看看为了把荔枝和其它果实区别开来,
作者抓住荔枝的那些特征来介绍的?采用了什么方法?
特征--龟裂片、片峰。
方法--下定义、打比方
10、这样介绍有什么好处?
准确、形象、简明。
11、荔枝的外壳已经说清楚了,作者为什么又在最后补充了一句话?
更准确、更令人信服、不片面、不绝对。
12、由此可见要说清楚一个事物至少要具备几个条件?
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有一定的说明方法。
准确简明的语言
13、为什么一定强调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
特征:是一个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最主要、最本质的方面。
只有把握了事物的特征,
才有准确性可言。
特征往往是呈多方面的,从不同角度看特征不止一个这就要根据写作目的、
读者对象选好角度确定重点,进行重点说明,以便是读者对被说明事物有个深入、细致
全面的了解。
、
14、从这个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作者是从不同方面来写荔枝的外部特征的,这里有没
有不是荔枝的外部特征的地方?重量。
15、既然不是外部特征,可为什么又在这里出现了呢?
因为同种事物重的个头肯定也大,写重量是为了说荔枝的大小,因此也是必用到列数字的说
明方法。
16、在写荔枝颜色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
”这句话说的是否准确?为什么?
准确。
有了限制词:成熟、大多数、或,使荔枝的颜色具有普遍性。
使说明语言准确的
方法之一是 ----- 加限定词,使其具有普遍性。
17、根据上面所讲的阅读第四段文字,在介绍荔枝形状时哪些词语不能少?为什么?
“或”、“通常”、“有的”、“显隐随品种而不同” 。
修饰限定作用.
18、明白了抓住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物和说明语言的准确运用,现在我们来实践一下。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手里的卢柑,尽量用准确的语言介绍卢柑的“外部形态”。
(学生活动)
19、为了使说明事物更准确起见,柑果的介绍。
还可以借助一些资料。
下面是百科全书上一段关于
柑果:
又称橙果。
浆果的一种类型。
外果皮坚韧革质,中果皮疏松髓质,有纤维束布其间,干燥果皮内的“桔格”就是这些纤维束。
内果皮膜质分为若干室,室内充满含汁的长形丝状细胞,是原来子房内的表皮毛发育而成的。
这是果实的食用分,如柑、橙、桔、柚等的果实。
20、这段文字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介绍的?
外--内(外果皮 ---- 中果皮 ---- 内果皮)
21、本文在介绍荔枝的内部构造时是怎样介绍的?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外--内
膜--
内部构造肉--
贮藏--87
6
核--9
22、荔枝的内部构造是按从外到内的顺序写,这部分介绍在结构上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贮藏”不应放在这个结构里。
那么它应放在哪合适?有关资料。
荔枝花----10
有关内容栽培史、产地--11
古代荔枝谱--12
习性、生长北限--13
23、有关内容有这麽多,是不是随便放一个位置就行?
应把它放在哪?
不行。
放在“栽培史、产地”处.。
24、可见,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前面说的三个条件外,还应该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查阅有关资料。
五、小结作业:
1、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
2、要按合理的顺序说明
写好说明文3、要有一定的说明方法
4、要有简明准确的语言
5、要查阅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