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概念教学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新课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
高中化学新课标是指中国政府在2011年发布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该标准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的要求。

以下是新课标的一些重要内容:
1. 课程目标:
(1)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化学键、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等内容;
(2)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安全知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意识,发展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增强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内容:
(1)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基础概念、反应条件、反应平衡、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等内容;
(2)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包括元素的概念、原子的构成和性质、电子排布规律等内容;
(3)化学键和物质的分类包括键的化学性质、物质的分类和命名等内容;
(4)化学应用包括化学与生活、化学与工业等内容。

3. 教学方法:
(1)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和规律,通过实验、画图等方法进行演
示;
(2)引导学生探索科学知识,通过讨论、问题设计等方式进行探究;
(3)通过考试、实验、演示等多种方式进行评价。

4. 考试评价:
(1)通过必修课程的考试,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
(2)通过选修课程的考试,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通过实验考试,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新课标强调了高中化学课程的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提高了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应用和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高中化学教案新课标
教学内容:化学新课标范本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新课标的内容,并能够灵活运用新知识。

2. 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
1. 掌握新课标的核心概念和内容。

2. 探索相关知识点,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新知识点的内涵,并能够简单运用。

2. 帮助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过程:
第一步:介绍新课标的概念和内容(10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新课标的内容和要求,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第二步:探索新知识点(20分钟)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对新知识点进行深入了解和探索,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第三步: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实验题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第四步:讨论和总结(15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方便归纳新知识点。

第五步:课后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巩固新知识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对新知识点的讲解
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作者:包俊波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新课标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的,也是符合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而提出的。

在新课标中,我们的化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它特有的课程理念,正是这些理念指导着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指导着整个化学教育界的工作。

因此,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好这些基本理念,然后再对我们的教学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指导。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课程理念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199-01高中化学作为理科学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它在学法以及教材的编写上都有其固有的特点,为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总结了一些基本的教学理念,来为我们的高中化学课的顺利实施和开展打下基础。

具体的理念是结合我们的新课标以及我们的教材提出的,也是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总结出来的。

是符合我们的化学学科,有助于指导我们的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的兴起,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让学生在某方面得到熏陶,进而掌握好所要学习的知识,在今后的学习中更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针对化学这门学科,它的课程特点也是非常鲜明的,对于指导我们高中阶段教师的教学工作,以及促进学生的化学学习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那么,在新课标中,我们的化学课程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它又和我们的教学有哪些密切的联系呢?接下来,我将对此给出自己的见解。

希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的新任课教师搞好高中化学的教学工作。

1.教师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指导学生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培养良好的学习素质我们的化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我们所教的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化学素养,这是我们化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为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化学的能力,进而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奠定基础。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以“离子反应”为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以“离子反应”为例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以“离子反应”为例摘要:围绕“离子反应”创设实验情境引入概念,自主探究建立概念,培养学生建立起微粒观,对比迁移运用概念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将化学与现实世界联系起来,感受概念的意义,建构真正的化学思维,从而落实化学核心素养。

也为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高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设计提供案例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概念教学离子反应化学概念是将化学现象、化学事实经过比较、综合、分析、归纳和类比等方法抽象出来的理性知识[1],是化学科学发展所获得的结晶。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指出,以教学设计和化学概念教学理论为指导,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概念教学模型并进行实践研究,进而指导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尝试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促进学生建构更深层次的化学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学生形成化学观念,学会运用化学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品格与能力,真正做到“立德树人”。

一、“离子反应”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分析“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理论中的核心知识,是学习盐类水解和电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是物质制备、混合物分离、离子鉴别等问题的基础;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诸如海水资源开发,废水处理、泡沫式灭火器等方面都用到离子反应的知识。

教科书编排了盐类的水解和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内容,同时离子反应的知识还延伸到了电极反应及电化学方程式书写等方面。

有利于学生整体构建电解质溶液理论体系,可见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核心概念,它在中学化学理论知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学情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1.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离子反应的条件是向着某些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

教学难点: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并揭示其规律,建立起微粒观。

(五)教学方法教的方法:采用实验探究、创设真实情境、问题驱动、化学实验技术演示等方法。

学的方法:采用问题探究、交流讨论、实验探究、认知迁移、巩固运用等学法。

浅谈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浅谈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

浅谈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摘要】基于“三新”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化学教学工作者应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学习新课标、用好新教材、研究新高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贯彻落实核心素养和高考评价体系,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和模式,用心设计课堂教学环节,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渗透化学核心素养。

本文主要谈谈“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化学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核心素养一.“三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教学目标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到素养目标的转变,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到素养立意,考试命题从考查做题到做人做事。

高考的一列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积极应对,主动作为,是跑赢高考的必然需求,也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大好机会。

为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高考模式不断的变化,一些省市实行3+1+2模式,试卷结构、试卷内容、考查方向均发生了巨大变化。

高考命题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标准,以新教材为参照,落实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心四翼”的基本要求,发挥高考评价体系的核心功能。

“一体系一标准”是教材编写、考试命题、课程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依据。

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聚焦核心素养,发展关键能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落实课改精神,深入研究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加强化学教学策略的研究,培养核心素养,是实现学科育人功能的需要,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是精准复习备考的需要。

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重要性不言而喻,也是当务之急。

二.“三新”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一)加强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

一是要依标备课。

在集体备课、个人备课过程中,认真研读新课标相关内容,将课本中相关内容和课程标准的内涵进行对接,做到“回归课标、聚焦课堂、放眼课程”。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改是指中国2001年至2005年推行的课程改革,该改革旨在根据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调整、优化和升级教育课程。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高中化学教学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需求而实现了重要的调整和升级。

本文将从新课改的背景、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一、新课改背景新课改是根据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需求而推行的改革。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已经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和中国的面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教育必须要面对和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才能真正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为社会和企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因此,中国教育必须要进行改革,而新课改正是顺应时代变革和社会需求推行的教育改革。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高中化学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行调整和升级的,它的目标是为了培养具有高水平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具体来说,高中化学教学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具备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常见的化学仪器和设备。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让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化学学习和研究任务。

高中化学教学的课程内容是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和目标而制定的。

高中化学教学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实验课程、案例分析和课外拓展等几个方面。

1. 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离子、分子等,让学生了解化学是一个基础和广泛的学科。

2. 理论体系化学的理论体系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介绍化学的物质变化、化学反应和化学平衡等基本理论,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领域的基本理论。

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浅谈高中化学概念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
实 验 来 创 设 教 学情 境 。 在《 氧化还原反应》 的教学 中, 难点是 电子 的转 移, 高 中学 生 习惯 从 直 观 出发 认 识 事 物 , 而 氧 化 还 原 本 质 是 微 观 和 抽 象 的 ,这 就 造 成 了学 生 认 识 上 的 障 碍。 为 了加 深学 生 对 电子 得失 的理 解 , 可 以进 行 实 验 论证 。 实施 过程 如 下 : 学 生 通 过 化 合价 预测 到 锌 与稀 硫 酸 反 应 中伴 随着 电子 的转 移 ,教师 提 供 该 原 电池 实 验 ,将 电 子 转移 的微 观 过 程 最 终展 现 为 电流 计 指 针偏转产生 电流的宏观现象 ,使学生切实体会到氧 化 还 原 反 应 过 程 中 电子 转 移 的 真 实性 。通 过 化 学 实 验所创设的教学情境 ,其教学效果要 比单纯的教师 讲授要有效得多。

学 科 建 设
渗 谈高 中 化 学 姆 念 教 学 中 情 境 的 剑 设
■ 周 晓兰


问 题 的 提 出
3 . 利 用化 学 史料 创设 问题 情 境
化 学概念是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 体系的基础 , 是 高 中化 学 教 学 的 重 中 之 重 。 化 学概 念 往 往 抽 象 难懂 , 使 概念 学 习变 得 枯 燥 无 味 ,学 生 往 往 只是 被 动 地 接 受老师 的讲授 , 教学效果不理想 。 如果把概念教学置 于真实 的问题情境中 ,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动 机, 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 , 促成学生对概念知识 的 自主探 索 、 发 现 和 对 概 念 的 主动 建 构 。 问题 情 境 的 创设 , 是 指在 教 学 过 程 中 , 教师有 目 的 地 引入 或 创 设 具 有一 定 情 绪 色 彩 的 、以形 象 为 主 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 , 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 ,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 发展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 , 笔者积极投身于 课 堂改革 的大潮中 ,以下是笔者关于问题情境创设 的 一 点浅 薄 之 见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发布时间:2022-04-28T00:27:20.222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1月第1期作者:郭明辉[导读] 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郭明辉福建省同安第一中学 361100【摘要】学科“大概念”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反映学科本质、把教学思想与学习内容紧密联系起来的概念。

高中化学在知识体量与难度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个过程仅仅依靠学生孤立片面的背诵是难以奏效的,而依靠“大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套清晰的逻辑结构。

基于此,本文探讨、阐述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以期为广大高中化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化学教学;大概念;教学建构【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和新课标的改革,高中化学教学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能力、学科素养等方面的提高,也在积极寻求让学生掌握学科本质的方法。

“大概念”的提出符合高中化学逻辑性强、难度较大的学科特点,顺应了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加强对知识的内在理解,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因此,对高中化学学科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学科大概念的定义及其在教学中的意义学科大概念是指能够深入反映学科本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解释性的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等。

它的主要特点有:能够对学知识起到组织整合作用,如氧化还原反应能够将金属及其化合物结合起来;包含大量的学科知识,能够为分析复杂问题提供框架,如结构决定性质,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能够为研究物质及其转化规律提供指导。

高中化学学科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等几个方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贯彻大概念思想,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培养这些化学学科素养。

帮助学生搭建起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形成推理、归类等良好的学习思维。

高中化学学科的知识点较为抽象复杂,而大概念的出现使得破碎的知识点合为整体,在新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关于化学教学的建议一、前言为了适应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我们特制定本教学建议,以指导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教学应重视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教学应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应涵盖课程标准规定的所有模块,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加强化学与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联系。

同时,教学内容应与时俱进,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科学探究能力的提高。

3. 信息技术应用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又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评价方式应多样化,包括考试、考查、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等。

六、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关注化学学科的最新发展,积极参与培训、研讨等活动,提高教学水平。

七、教学资源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实验器材、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八、教学环境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课堂氛围和实验条件,确保学生能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在不断进行更新和改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革新,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也逐渐从传统的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转变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改革和创新,高中化学课程正在逐步走向多元化、实践性和个性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也需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构建更加高效、灵活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而构建高效化学课堂也成为了当前高中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通过构建高效化学课堂,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正文2.1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一、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新课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化学知识,还要培养实验操作技能、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教学需要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要求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对高中化学课程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传授,还要注重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因此构建高效化学课堂需要全面考虑这些要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2 高效课堂的概念与重要性高效课堂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

高中化学《新课标》解析前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旨在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建议等。

本文将详细解析《新课标》的主要内容,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一、课程理念《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遵循以下理念:1. 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2. 科学素养:强调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培养其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探究性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重视学科交叉:强调化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课程目标《新课标》明确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为:1.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其科学素养。

三、课程内容《新课标》将高中化学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模块:1. 必修模块:包括化学必修1和化学必修2,主要介绍化学科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选择性必修模块:包括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等,涵盖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领域。

3. 选修课程:包括化学实验、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等,注重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建议《新课标》针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以下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2. 强化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4. 开展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化学竞赛、研究性学习等,提高其学科素养。

5.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评价与检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课程评价应注重以下方面: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全面评价其知识、能力、素质。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发布时间:2023-02-20T05:34:17.117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0月19期作者:马红玲[导读] 传统的教育偏重于“学科为本”,即教师、课堂和书本,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的活动,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马红玲黑龙江省庆安县第三中学152400摘要:传统的教育偏重于“学科为本”,即教师、课堂和书本,注重知识的灌输,缺乏实践性的活动,而忽略了学生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学实践中即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和科学性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指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是目前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改革教学形式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的根本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引言: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创新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

新课标强调是有效突出学生学习地位,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运用。

但是,目前中学化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的化学素养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新课改教育理念,领会新课标精神,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研究教材,设计与优化教学内容与方式,以落实学生主体活动为中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化学综合能力[1]。

一、当前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一)缺乏对教学内容与结构的掌握许多教师在化学教学中难以掌握变化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改革后的化学教科书与以往的化学教科书相比内容广泛,同时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过去的化学教学多侧重于教材,而如今则侧重于实践。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而且要注意培养化学思维。

但是,在中学化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能力,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难以开展[2]。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

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及其教学建构作者:汤涛涛赵雷洪来源:《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21年第02期摘要大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是新版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化学教学中的大概念位于概念体系顶端,具有统摄性、抽象性与广泛迁移性的特点,能够加强知识的联系与应用。

结合大概念的特点与层次结构,从学科本体、学生发展与学科价值的角度初步确定了化学教学中的5个大概念。

在实践操作中,需发挥大概念在规划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评价、组织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关键词大概念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2003版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版)》相比在内容与形式上都有了实质性的突破。

其中,新版课标在内容层面更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1]。

高中化学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或科学课程的深化,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个阶段需要识记与理解的化学知识繁杂,仅通过记忆孤立的事实知识不能够深入理解化学。

以大概念聚焦化学教学不仅能够增强知识的结构性与内在联系,并且有助于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解决教学中存在的掌握知识与学生发展的矛盾。

为此,在化学教学中增强对“大概念”的理解及教学建构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大概念”的特点与层次结构大概念教育理念是基于教学中存在的课程内容过于繁杂,知识与知识之间联系薄弱,学生所学知识支离破碎、脱离生活、难以迁移应用等问题而提出的[2]。

大概念反映的是知识背后的深层次含义,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奥尔森以生物教学为例凸显了大概念的内涵,他认为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识记“卵、幼虫、蛹、成虫”等具体知识,而是需要学生明白一个大概念即所有生物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包括出生、生长、繁殖和死亡[3]。

传统教学易关注具体细节,忽略隐含其后的大概念,学生难以意会知识背后的深刻内涵。

挖掘知识背后的大概念,使之从隐性地位跃迁至显性层面,能够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

笔者搜集了国外学者对大概念在教学中的论述,总结出大概念的特点与层次结构。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研究【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探讨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有效性评估方法、影响因素分析、案例分析和教学策略。

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提出了启示与展望,并进行了研究局限性讨论。

通过深入研究,揭示了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影响和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本文旨在为高中化学教学实践提供参考,推动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新课标、有效性研究、影响因素、案例分析、教学策略、评估方法、研究成果、启示、局限性、背景、目的、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探讨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更新和改革,新课标作为教学的指导方针,对高中化学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化学教学的效益,以及如何更好地实现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通过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径和方法,为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通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评估和影响因素分析,可以为教师提供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提供参考。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包括:分析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了解新课标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为教师调整教学计划提供依据;评估不同的有效性评估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适用性,探讨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分析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探讨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为提高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3篇(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设计),以供借鉴。

新学期高中化学教学设计1一、教材该部分内容出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乙醇”这一部分涉及的内容有:乙醇的物理性质、乙醇的化学性质、乙醇的结构。

在教学时要注意从结构的角度适当深化学生对乙醇的认识,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渡: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二、学情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乙醇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乐于去探究物质的奥秘,因此本节课从科学探究和生活实际经验入手,充分利用实验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再从结构角度深化认识。

通过这样的设置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

(过渡: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烃的衍生物;认识到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能说出乙醇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写出乙醇的结构。

【过程与方法】通过乙醇的结构和性质的学习,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逐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过渡:根据新课标要求与教学目标,我确定了如下的重难点:)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乙醇的化学性质。

【难点】建立乙醇分子的立体结构模型。

(过渡:为了解决重点,突破重点,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方法:)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过渡:好的教学方法应该在好的教学设计中应用,接下来我将重点说明我的教学过程。

)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在这一环节中我会以“乙醇汽油的利与弊”为话题,请学生谈一谈他们的想法,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警醒,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重难点问题研究作者:董军芳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8期摘要: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高考的必考科目,其在高中教学阶段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在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都有所变动。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理念深入推广的今天,学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讲解和传授,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运用新兴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解决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高中生的学习效率。

本文将主要分析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问题,进而提出有效的实践对策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并开展一系列的研讨。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重难点问题实践对策受新课标的影响,高中化学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大量的教学问题不断涌现。

高中化学教师应不断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运用新兴的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

避免因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引发教学问题。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高中生对于化学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重难点教学问题上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和对策,改善教学质量。

一、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现状及问题在新课标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积极开展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大纲中更加重视教学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对于学生自身的关注较少,与学生缺乏有效的关联。

而在新课标背景的影响下,高中化学教学则调整了教学倾向,不再以知识内容为绝对中心。

将知识教学、情感教学、学生发展共同列为教学重心,从单一目标转变成为多个目标,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实行开放教育。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时仅是形式主义,学生探究缺乏目的性。

课堂中教学情境缺乏新意,数量过多,导致教学重心出现偏移。

教学方法过于杂乱,虽然活跃了教学氛围,但学生注意力重心已经被其他内容所吸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高中化学新课标下的概念教学
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且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化学概念的教学不单纯是化学知识的教学,它还能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训练学生科学的方法。

加强概念教学对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并深入探究化学,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一、灵活处理概念,激发科学探究兴趣
每一个化学概念都有特定名称、定义,是在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中因需而生的,其形成背景、应用条件、限制范围、变化历程皆有不同。

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是概念教学所忌讳的。

应针对不同概念的各自特点,探寻相应的合适之法,以获取直观、通俗、简洁、趣味、自然的教学效果。

直接从概念的名称上解读概念的内涵是最简捷的途径,谓顾名思义。

如同位素(元素周期表中居于同一方格位置上的元素)、同素异形体、同分(分子式)异构体、同系(系列)物、酸碱中和滴定、气体摩尔体积、元素周期律、价(化合价)电子、共用电子对、析氢腐蚀、吸氧腐蚀、催化氧化反应、铝热反应、官(管,管理、决定)能(功能,化学特性)团(集团,原子或原子团)等。

有些概念通过名称直接解读尚有困难,可辅加点拨以帮助理解。

如原电池,经剖析“原”为原始之意,结合起来即最初始的电池装置。

那么,现今的电池与原初的电池有何联系?教师点拨:1.原理相同,均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2.结构相同,均由正、负电极组成,且电流由正极流向负极。

学生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中关于电池的已有认识,对新概念必然由名称上的陌生转为亲近,进而萌发对原电池原理探究的兴趣与欲望。

又如盐类的水解,名称已明确指示为“盐类”,是盐类因“水”而解(分解),故这一概念涉及两个因素:盐与水。

至于二者作用的机理以及规律性,则是后续教学所要探究的问题。

通过顾名思义法学习概念,主动权交与学生自己,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起引导、提示的作用,不再多浪费口舌和占用课堂时间。

学生感到这种方法的妙处,进而享受到概念学习的乐趣,必然激发探究学习的情感。

有些来自于实验或通过实验有助认识的化学概念,可通过实验获取对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如盐类的水解、原电池、电解等,教材的处理即是如此。

教学时师生同步互动进行实验,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创造才能的激发。

其它如萃取、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放热反应、吸热反应等皆可尝试。

二、准确理解概念,强化科学探究意识
化学概念有着严密的科学定义,教学中抓住概念的要领,不仅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且能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

如可逆反应的概念要领就是定义中的前提“在同一条件下”。

因此,确定两个互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它们发生反应的条件就成为了“度量尺”。

又如,化学键定义的是相邻的“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怎样理解呢?经过师生共同探究,可以明确两点:1.它有别于范德瓦耳斯力的“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2.它既指原子核
与核外电子间的引力,又指原子核与原子核、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斥力。

抓住了概念的要领,对正确区分概念大有帮助。

如苯的同系物、芳香烃、芳香族化合物三个概念,其共性是结构均含苯环,不同之处在于苯的同系物有一个通式CnH2n-6的限定,芳香烃则受“烃”的范畴约束,而芳香族化合物无此二限。

又如胶体、溶液、浊液三类分散系,只要把握概念的要点即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在10-7~10-9 m所确定的何种区间,将不难理解并区分。

抓住概念的要领,学生必须对定义的严密性有清楚的认识。

这种认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对概念的定义作深入思考辩析的基础之上,对强化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大有帮助。

三、全面把握概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概念有简单有复杂,学习者初学时往往知其一点不及其余。

有道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对一个完整概念的认识,需要从多侧面多角度甚至分阶段加以把握。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初中阶段是从物质在反应中是否得氧和失氧的角度进行阐述的,这是不够全面的。

在高中阶段,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不仅能分析有得氧和失氧关系的反应,还能分析虽没有得氧和失氧关系,但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变化的反应。

而用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就更为完善更为本质。

又如学习气体摩尔体积,首先从概念的名称入手可知,其一,限定的物质对象是气体,而非固体或液体;其二,气体物质的量指定为1摩尔。

再分析概念的定义,它要求“ 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

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呢?只有明其理,才好心悦诚服地接受。

原来固体或液体物质的分子间距非常小,同样 1 摩尔的物质(粒子数目约 6.02 ×1023 个)体积就主要决定于粒子大小,而不同的固体或液体物质的粒子大小不同, 1 摩尔不同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当然不相同“ 固体(或液体)摩尔体积” 这个概念也就自然不存在(或无存在意义)!但是气体的情况大不一样,气体分子间距比分子本身体积大很多倍,当分子数目确定,如 6.02 ×1023 个,即物质的量为 1 摩尔(显然不限定物质的量,就谈不上确定的体积数)时,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决定于气体分子间距。

而气体分子间距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关系密切,所以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作了温度和压强的条件限制。

全面把握概念,对概念有一个质疑的过程。

通过质疑,学生领会到概念的科学性的同时,也能从中感悟探究的意义,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