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复习课学案精选版
《马说》复习导学案
《马说》复习导学案两课时一、目标导学1、认识作者2、识记文言词语3、翻译句子4、背默全文5、掌握内容6、分析写法二、自主复习组长检查(一)认识作者: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柳欧曾王三苏),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学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识记文言词语1、通假字(1)食马者:“食”通“”,。
(2)才美不外见:“见”通“”,。
(3)不能尽其材:“材”通“”,。
(4)其真无马邪:“邪”通“”,。
2、古今异义(1)是古义:.今义: 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2)安古义:.今义:安. 例:安求其能千里也?(3)等古义:.今义:;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或古义:,. 今义:或例:一食或尽粟一石(5)然后古义:副词,表示一种情况出现以后,出现另一种情况,着重表示前事是后事的条件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个动作或情况之后。
例:然后有千里马。
(6)食古义:通今义:。
例:食之不能尽其材。
3、一词多义(1)之虽有千里之能:马之千里者:。
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2)能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3)策策之不以其道:名词作动词,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4)而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连词,(5)食一食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6)虽故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7)其安求其能千里也:食之不能尽其材: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策之不以其道:(8)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9)道策之不以其道:道不通:4、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动词: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一食或尽粟一石。
(2)、名词用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
(3)、数量词用作动词: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材尽:5、马的成语:6、马的诗句:(三)、背诵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中心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
陋室铭马说复习课教案
陋室铭马说复习课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回顾和巩固学生对《陋室铭》和《马说》两篇文言文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词汇、语法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分析能力。
1.2 教学内容回顾《陋室铭》和《马说》两篇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分析文言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讨论文言文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二章:回顾与复习2.1 《陋室铭》复习学生自行阅读《陋室铭》,回顾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展示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2.2 《马说》复习学生自行阅读《马说》,回顾文章的主题和结构。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展示对文中关键词语、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第三章:重点难点解析3.1 《陋室铭》重点难点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结构,如“惟吾德馨”、“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等。
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对偶等。
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3.2 《马说》重点难点分析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结构,如“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等。
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象征、拟人等。
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第四章:课堂练习与讨论4.1 《陋室铭》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教师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2 《马说》练习与讨论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翻译文中的重要句子和段落。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文章主题思想和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教师点评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学生分享对《陋室铭》和《马说》的理解和感悟。
5.2 拓展活动学生进行文言文朗读和背诵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九年级语文《马说》复习课 教案
(一)知识储备点
1、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2、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了解某些文言句式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点
1、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三)情感体验点
了解作者对古代封建统治者压抑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四)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课文,掌握重点词语。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分辨其中的议论和记叙。
教学难点
托物寓意、以事喻理是本文议论的一大特色。
教学疑点
如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千里马”、“伯乐”、“奴隶人”的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
诵读法教读课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诉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内容
《马说》《送东阳马生序》复习
时间
2.13
地点
九年级办公室
主备人
参加人员
过程记ຫໍສະໝຸດ 录课文分析1.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马说复习学案
《马说》复习学案备课日期:2013年3月28日备课人:刘增爱崔志霞课型:复习上课日期复习目标:l、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复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2、理解文章的寓意复习过程: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整体回顾。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4全文的主旨句是:5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6.本文采用“”的写法。
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千里马”指 ; “伯乐”指;“食马者”指,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的愤懑心情和对的抨击。
三、课堂练习1.韩愈,字,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并称韩柳。
2、解释加横线的字。
故虽有名马()( )只辱于( )骈死于槽枥之间( ) ( )( )不以千里称也()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马者()是马也(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安求( )策之不以其道()()尽其材()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15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3、找出通假子并释义。
食马者才美不外见其真无马邪? 食之不能尽其材4、一字多义之:千里之能执策而临之马之千里者槽枥之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其:其真无马其真不知马安求其能策之不以其道不能通其意食:一食或尽粟食马者…..而食也以:不以其道不以千里称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策勋十二转虽:虽有名马虽有千里之能5、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6、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7、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马说》复习学案
《马说》复习课学案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能熟练背诵本文,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掌握字、词、句意,并理解文章内容。
3、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二、学习重点:能背诵课文,掌握字、词、句意,并理解文章内容三、学习难点: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四、学习过程:挑战第一关看谁一马当先1、《马说》的作者,字,代家,是“”之一。
因其祖籍昌黎,故又称。
本文选自《》。
他与柳宗元并称为“”。
2、“说”是古代一种体裁,既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马说”即。
常用的手法。
请选择与“马说”的“说”相同的选项。
A 《说说我自己》B 《爱莲说》C 《捕蛇者说》D 《说说我们的校园》挑战第二关喜看万马奔腾背诵全文挑战第三关看我快马加鞭这些知识点你掌握了吗?1、解释加点的词语。
故虽.有名马()骈死于槽枥之间()..尽粟一石()()食.马者()一食或..是.马也()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温馨提示:复习重点词语,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吗?老师“招你一招”——巧做知识卡片通假字勤整理,一词多义要分清古今异义巧归纳,词类活用记心中不管复习哪一课,只要你精心制作知识卡片,定会有所收获心动不如行动,马上开始啊!2、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温馨提示:翻译句子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
特别是句子中的重点词语。
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
挑战第四关不要走马观花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2、说说下列各条的寓意。
千里马:伯乐:食马者:3、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写法?挑战第五关发扬龙马精神各抒己见,挖掘文章的现实意义文章文章既表达了韩愈壮志难酬的愤慨,更激起古今许多有识之士的共鸣,故广为流传,经久不衰。
八年级语文-《马说》复习学案(含课堂习题答案)
八年级语文《马说》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全文。
2、积累常用文言词语,重点识记本文出现的一词多义的词语。
3、熟练翻译全文。
4、理解本文的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理解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第一板块课前预习1、一词多义【或】或异二者之为()一食或尽粟一石()而或长烟一空()【策】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以】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能以径寸之木()【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食或尽粟一石()2、翻译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用原文句子填空: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4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该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千里马喻人才,以伯乐喻识才之人。
B.作者在呼唤伯乐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才应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C.从千里马的受辱与“骈死”的不幸遭遇及结局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封建社会对人才的埋没于扼杀。
D.这篇短文先从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用从反面进行议论,最后归结到中心。
第二板块一、背诵课文二、翻译全文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
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搀杂在普通马中间)与普通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
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2]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第三板块考点归纳《马说》重点词句注释一、词语解释1、伯乐:春秋时秦穆公时人,姓孙,名阳,擅长相(xiàng)马。
马说复习导学案
八年级下册四、《马说》复习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会解释重点词语的含义,能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目标:掌握文言文复习规律,对作品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
学习重点:能背诵并默写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掌握字、词、句意,并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难点:在了解背影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做好开放创新题,并认识到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做一做,我一定能过关)(学习方法:参考课下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1、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你能你说出关于“马”的成语的成语吗?2.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代_________家。
为_____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_____的领袖。
2、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说”这种文体。
二、课堂学习探究(一)基础知识过关1、请大家齐读课文,读完后默看注释一遍,然后同桌之间口头互测重点词、句,挑选你认为考试中最可能考的。
2、你还有问题吗?针对不理解的字、词、句质疑(勇敢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3、我出你译,男女生擂台赛(男女同学各选出你认为最可能考的2个句子)思考:什么样的句子最爱考?(二)小组合作探究,分析文意:1、各组组长抽题,每组完成一题。
(一试身手,我最棒。
学习方法:参考资料与巳学过和知识,先自学然后小组交流)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②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喻指什么?采用了什么写法?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③说说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④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组讨论,整理各题答案,然后展示。
三、课堂练习巩固1、分组完成下列练习。
(组长抽题,比一比,哪一组做的又好又快!)A组:(1)找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并解释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②食之不能尽其材③才美不外见④其真无马邪(2)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②才\美不外见③安求\其能\千里也?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马说复习教案及反思
马说复习教案及反思推荐文章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热度:北师大小学三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热度:北师大小学二年级语文复习教案热度:北师大二年级语文复习课教案热度:初二下册语文复习教案热度:《马说》一文是作者韩愈借千里马被埋没、被摧残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情。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马说》教案及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马说》教案《马说》复习课教学案复习目标:1.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
3.学习知识构建,建立完善的复习体系。
复习重点:1. 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复习难点:掌握托物寓意的写法复习方法:1.自主学习法:要求学生自主构建教学的各个环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子翻译,句子朗读节奏,托物寓意的写法。
2.诵读品味法通过现代议论文教学解读文章内涵。
3.创造性学习法要求学生有构建思维能力,链接思维能力。
复习课时:1课时一、走进文本,一马当先(课前投入)阅读河北省2010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语文学科说明节选,完成知识结构构建1.考试范围和要求:语文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为考试范围,适当兼顾河北省现行不同版本教材的内容和教学的实际情况,不依赖、偏向于某一版本教材。
古诗文积累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50篇作品为主。
名著阅读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文学作品为主。
文言文阅读材料以《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16篇课文和三个版本共有的3篇课文(《与朱元思书》《口技》《满井游记》)为主,也可选取篇幅短小、浅显易懂的课外文言小段;现代文阅读材料以与课内现代文阅读材料水平相当的课外文字材料2.考试内容文言文阅读(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马说》复习课教案
《马说》复习课教案《马说》复习课教案复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韩愈及“说”的文学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
二.能力目标:1.了解文章大意,会翻译全文。
2.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复习的方法。
三.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只要保持良好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志向。
复习重点:掌握重要字词句及文章的写法。
复习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
课时安排:1课时。
复习过程:一、文学常识积累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杂说》,作者: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你还学过周敦颐写的《爱莲说》。
二、字词句积累(一)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祗.(zhǐ)辱(rǔ)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lì(枥)之间一食.(shí)或尽sù(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释义:喂养2、才美不外见.(xiàn)“见”通“现”,释义:表现、显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释义:才能、才干4、其真无马邪.(yé)“邪”通“耶”,释义:表示疑问,吗(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两马并驾)(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况且,尚且)(常:普通、平常)(等:等同、一样)3、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以:按照)(道:规律、方法)4、执策..而临.之(执:握着、拿着)(策:鞭子、马鞭)(临:面对)(四)重点句子翻译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所以即使有出名的马,也只是辱没在做仆役的马夫的手里,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的里面,人们不会用千里马的美名来称呼它。
《马说》复习学案1
《马说》复习学案一、解释下面加点字: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能千里而食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曰:“天..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一、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2、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示;3、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4、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疑问,相当于“吗”二、一词多义:道1、道渴而死2、不足为外人道也。
3、大道之行也4、策之不以其道5、益慕圣贤之道6、以咨诹善道见1、然数年恒不一见2、曹刿请见3、见往事耳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5、于是入见威王6、见渔人乃大惊7、胡不见我于王 8、才美不外见食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2、非练实不食3、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之不能尽其材。
三、翻译句子1、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
)2、尽粟一石(定语后置)3、策之不以其道(省略句,省略主语)4、执策而临之(省略主语)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句)6、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句)7、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设问句)8、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译文:“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
”四、理解填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马说》中强调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描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的句子是:策之不似其遭,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复习课教案
《马说》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巩固对《马说》这篇文章的理解,加深对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
2. 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分析和赏析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对《马说》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文言文知识点的掌握。
2. 难点:文言文阅读、分析和赏析能力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
3.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分享。
四、教学准备1. 教材:《马说》原文及注释。
2. 课件:含有所需的文言文知识点、案例分析等内容。
3. 小组讨论工具:如白板、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a.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b.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阅读《马说》原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内容。
b. 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巩固文言文知识点。
3. 案例分析(10分钟)a. 教师选取《马说》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和分析。
b. 学生跟随教师的讲解,理解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方法。
4. 小组讨论(10分钟)a. 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马说》中的马有哪些特点?”b.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答案。
a. 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6. 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a.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完成课后作业,巩固知识点。
b. 教师批改作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七、拓展训练(10分钟)1. 教师提供与《马说》类似的文言文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点进行分析。
《马说》复习课教案
《马说》复习课教案一、复习目标:知识目标:熟练背诵课文,准确翻译课文并掌握文章内容能力目标:掌握文言文复习规律,对作品加深理解,提高分析能力情感目标:理解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认识识别人才的重要二、教学重点:能背诵并默写课文,掌握字、词、句意,并理解文章内容三、教学难点:在了解背影的基础上理解文意,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做好开放创新题,并认识到把握机遇的重要性四、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课堂检测卷五、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六、教学时间: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导入语: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这节课,我们就以《马说》一课的复习,一起来探讨文言文复习的规律。
文言文在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文言文阅读都考察什么呢?大家一起来看:指生朗读知己知彼文言文阅读的考试内容v掌握文学常识v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v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v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v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挑战第一关看谁一马当先你真的了解韩愈吗?要深刻了解作品内容,须先了解作者。
关于韩愈,你知多少?1、出示内容如下:指生读《马说》的作者,字,河南河阳人。
祖籍昌黎,故又称;代家, 家。
散文尤其著名,有“”。
的美誉,是“”之一。
本文选自《》。
他与柳宗元并称为“”。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文学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韩愈早孤,由兄嫂抚养成人,他自幼刻苦好学,知识渊博,他写的散文笔力雄健,流畅明快,成就很高,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曾学其作品《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初春小雨》等2、释题并明确体裁:说得不错,再深入了解一下,周敦颐《爱莲说》柳宗元《捕蛇者说》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但讲究文采,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
第23课《马说》复习学案
《马说》复习学案【复习目标】1. 准确翻译原文,掌握重要实词用法和特殊句式。
2.古今异义。
3. 背诵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梳理·巩固】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2.《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3.《马说》中,作者开篇便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二、文本夯实句子翻译——翻译下列句子世有伯乐..()于奴..(),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者不知其..()或.()尽粟一石..()。
食马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食之不能尽其材通其意..(),曰:“天下无马!”呜呼!其....(),执策而临之()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三、文化常识积累:1、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
唐代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骈文,提倡秦汉散文艺术。
其散文雄奇奔放,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2、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四、重点实词1、祇:只是。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3、执策而临.之:面对。
4、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五、通假字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饲”,喂)2、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3、食之不能尽其材(同“才”,才能)4、其真无马邪(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六、古今异义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古义:这样之后;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2、一食或尽粟一石(古义:有时;今义:或者,或许)3、是马也(古义:这样;今义:判断动词)4、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平安)七、一词多义八、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2、一食或尽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3、策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用鞭子驱赶)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5、食之不能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竭尽)九、文言句式1、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应为“千里之马者”)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2、省略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面省略宾语“它”)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十、句子翻译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九年级《马说》复习教案
课题《马说》复习教案主备人谭萍萍备课时间第八周星期一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⒈背诵课文。
⒉正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句的含义。
⒊把握作者观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正确地翻译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堂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复习《马说》,看看我们这节课会有哪些新的收获,哪些同学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二、明确目标⒈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⒉正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句的含义。
⒊把握作者观点,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三、自学自测(一)解题及作者1.说:古代一种议论体裁的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讲究一事一议,以小见大,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似。
“马说”即谈马、论马。
我们学过的“说”有《爱莲说》等。
2.作者及背景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世称韩昌黎,早孤,由嫂抚养。
刻苦自学。
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郁郁不得志,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二)诵读课文检查背诵:指名抽背——学生齐背。
背诵要求:声音宏亮清楚、内容一字不错。
(三)译读课文后进生展示翻译,其他学生指正、补充。
1、自测题:(1)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①才美不外见通含义:②食马者通含义:③其真无马邪通含义:(4)尽其材:通含义:(2)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故虽有名马()虽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策执策而临之()安求其能千里也()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食不饱()食之不能尽其材()不以千里称也()以策之不以其道()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之千里者()之虽有千里之能()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临之()鸣之不能通其意()(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译:③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复习课导学案
《马说》复习课导学案导读:复习目标: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一、复习导航1、韩愈,字,朝著名文学家,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有韩愈、元、、、、、、、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马说》是其《》中的第四篇。
我们曾学过他的诗>,默写此诗:2.对照注释巩固重点词释义。
(1)故虽有名马(2)骈死于槽枥之间(3)才美不外见(4)策之不以其道〔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6)执策而临之(7)一食或尽粟一石(8)安求其能千里也3.查找有关马的成语:二、合作探究温馨提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提升重用,未能如愿,心中郁闷不平。
思考题: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3.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4.本文的中心论点句是:,全文的主旨句是:三、教师导学:本文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也是作者本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
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4.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5.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6.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7.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8.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臣有二马,故常奇之。
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介:披上战甲。
②褫(chǐ):解除。
(节选自岳飞《论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马说复习教案
第三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 译:驾驭它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 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它名叫却不能通晓它的 意思。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译:握着马鞭子走到它跟前,说:“天下 没有千里马!"哎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它们真的 不认识千里马吧。
四.复习梳理文意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
译:世界上先有了伯乐,然后才有千里 马。千里马经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 译:所以,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辱 没在奴隶人的手中,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 马厩里,不因为能日行千里而出名。
三.重点实词及虚词的复习 1.重点实词归纳 ⑴骈死⑵骈⑶一食⑷或⑸食之不能 ⑹食不饱⑺外见⑻且⑼等⑽策之不以 其道⑾食之不能尽其材⑿通其意⒀执 策而临之
2.虚词的复习归纳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②只辱于奴隶人之手③故 虽名马④骈死于槽枥之间⑤ 虽有千里之能⑥且欲与常马 等⑦安求其能千里也⑧策之 不以其道⑨食之不能尽其材 ⑩鸣之不能通其意⑾其真无 马邪⑿其真不知马也
第二段: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
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吃完一石的粮 食,喂马的人,不知道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 领,来喂养它。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马,是不包,力不足,才美 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 也?
译: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 不饱,力不足,它美好的才能和素质就表现 不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是办不到 的,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第三自然段: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 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此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这段中描写了千里马怎样的遭遇?用一个 词来概括千里马的这些遭遇。 3.食马者不知马具体表现在哪里?刻画了食 马者怎样的形象? 4.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5.结尾的“呜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马说》复习学案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食不饱,力不足。()()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5、理解性默写。
城关镇中学“五环--探构”自主学习导学案
领导签字
课题《马说》复习课(第1课时)
导学重难点:
教具使用:多媒体
导学卡
一、目标导学:
(一)课标要求:
“学生借助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积累文言实词及重要的文言虚词,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语感”;
(二)复习目标:(有了目标,学习才能有的放矢)
1.背诵默写课文,解释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升阅读文言文的水平。
9.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试举两例。
应用疑惑:
五、课堂小结和反思(学生画知识结构图或谈收获和不足):
⑤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_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_____通_____含义:________
3、翻译下面的句子。
探究二:
2.课文是怎样围绕“不知马”这个中心逐展开论述的?探究疑惑:
四、复习检测(“练”和“清”能够分开也能够合二为一):(该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要相信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复习课学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马说》复习学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复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
3.理解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和他的思想感情。
复习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句的解释,掌握虚词“之”的常见用法。
2.理解文章的寓意。
一、一马当先,文学常识知多少?
1.关于作者:韩愈,字________,______代散文家、诗人,祖籍昌黎,故世称_______,
谥号为“文”,又称________。
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与________并称“韩柳”,是“______________”之首。
作品收入《昌黎先生集》。
“唐宋八大家”即:、、、、、。
2.关于文体: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可以________,也可以______,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马说”即谈马、论马。
常用___________的手法。
类似今天的杂文。
二、万马奔腾,背诵全文
三、快马加鞭,梳理字词
(一)易考字词类型:1.通假字:注意要写同 2.古今异义字
3.词类活用
4.一词多义
(二)文言虚词“之”的用法归纳: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马不停蹄,句子翻译
五、不走马观花,理解文意
[板书] 上联:怀才不遇思伯乐
千里马——
伯乐——
食马者——
()
下联:________________
六、发扬龙马精神,拓展延伸
1. “怀才不遇”这种现象,古往今来都存在,若是你怀才不遇,你会学习哪位古人?说说原因。
(示例:我会学习韩愈,托物寓意写文章;我会学习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结束语:一首小诗,跟同学们共勉:怀才不遇何所惧,积蓄实力创奇迹。
少年须展凌云志,马不扬鞭自奋蹄。
七、课后练习
1.理解性默写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6)能表明千里马异于常马的特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重点字词含义:
(1)一食或尽粟一石()(2)才美不外见()
(3)骈死于槽枥之间()(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4)策之不以其道()(5)执策临之()
3.判断“之”的含义与用法:
(1)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2)马之千里者()
(3)执策而临之()
(4)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4.中考链接:
试举例分析《马说》中使用的一种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