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笔记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2014-2016

实用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2014-2016

2014-2016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阅读参考答案1. 【答案】(1) D A (答D给3分,答A给2分,答B给1分;答C.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他意识到要像自己笔下的蓝袍先生一样接受时代的变化,在生活和思想上打开自己;②他认识到必须写出史诗般的长篇小说,才能在文学上确立自己的位置;③他认为自己在1985年开始重建自我,产生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表述。

(3)①他的小说艺术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②他的文学作品的思想容量和审美境界在20世纪中国是无可取代的;③他的作品是当代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经典。

(4)“剥离”和“寻找”是辩证关系。

剥离的结果带来寻找的可能,而寻找的冲动激发剥离的愿望。

表现:①从赵树理和柳青的文学中剥离,寻找到马尔克斯、王蒙等新的文学营养;②从中山装所代表的时代精神中剥离,寻找到西装所代表的面对世界的契机;③从“典型性格”说中剥离,寻找到“文化心理结构”学说;④从自身已有的文学成就中剥离,寻找到新的文学高度,写出了文学巨著。

2.【答案】(1)答案:E项3分,B 项2分,A项1分,C、D不给分。

(2)①不蹈袭前人,不盲从权威,能够独辟蹊径;②具有扎实功底、全局观念和战略眼光,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③学术视野广阔,注重人文修养。

(3)①基础教育应着重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兴趣;②数学教育要有利于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数学,而不是海量题目训练和追求竞赛获奖;③现行奥数数学方法太功利,且无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训练数学思维。

(4)①吴文俊广泛的阅读面,为日后的专业研究奠定了基础,也有利于科学与人文交融理念的形成;②物理与数学本来就关系密切,吴文俊对物理的兴趣,为他的数学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③吴文俊兴趣广泛,视野开阔,使他的思维活跃,能够融会贯通,富有创造性;④吴文俊富有生活情趣,心胸开阔,能够保持罕见长久的学术生命。

3.【答案】(1)答B给3分,答D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红学泰斗”周汝昌2012年5月31日凌晨,95岁高龄的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悄然离世。

他的女儿对外表示,按照父亲遗愿,不开追悼会,不设灵堂,让他安安静静地走。

1918年,周汝昌降生。

先生自幼聪慧,少年时常听母亲讲《红楼梦》的故事。

然而,真正使他步上“研红”之路的,是著名学者胡适先生。

那是1947年,在燕京大学读书的周汝昌收到兄长的信函,说他看到亚东版《红楼梦》卷首有胡适的一篇考证文章,其中有敦诚与敦敏皆系曹雪芹生前挚友的新论说,他嘱周汝昌查证。

周汝昌遍查燕大图书馆,终于在敦敏诗集中发现了那首《咏芹诗》。

周汝昌将这一发现撰写成文,在《民国日报》发表。

看到文章的胡适当即复信周汝昌,自此,胡、周书信往来,切磋讨论《红楼梦》,成为现代红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从那时起,周汝昌开始了长达60来年的“红楼”之旅,因痴迷《红楼梦》,他的书斋就叫脂雪轩。

痴迷到什么程度?痴到不记得自己和家人的生日,却对曹雪芹的生日、忌日记得一清二楚。

痴方能执著,方能锲而不舍。

曹雪芹当年创作用了10年,“十年辛苦不寻常”;周汝昌先生则用了近60年。

有两句诗为证:“五十六年一愿偿,为芹辛苦亦荣光。

”几十年下来,研究硕果累累,著述等身:1953年出版代表作《红楼梦新证》,以丰富翔实的内容,将《红楼梦》实证研究体系化、专门化,此书被誉为“红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另一部代表作《石头记会真》是他历经50余载潜心努力、对11种《红楼梦》古钞本的汇校勘本,堪称当今红学版本研究之最。

另出版有《曹雪芹》、《红楼梦与中华文化》、《献芹集》等数十部专著,涉及红学领域各个层面。

尤其是晚年,研究成果呈现井喷的态势,令不少后学钦佩不止。

要知道,周汝昌先生继1954年双耳失聪之后,1974年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

可以想见,能取得如此丰硕的学术成果,先生要付出怎样的艰辛!周汝昌是继胡适等诸先生之后,新中国研究《红楼梦》的第一人,享誉海内外的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

第一、二册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答案

第一、二册实用类、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答案

21. 下列对访谈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解析:C项,“他自己的作品中一直有一种深沉的东西”中的“一直”不正确,原文是说“必须到我这个年龄”,才能写出那种深沉的东西。

D项,“雄浑壮美,大气磅礴”是对高建群的散文《西地平线上》的评价,并不是对高建群所有散文的评价。

答案:CD22. 文中说高建群是“一位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

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1)高建群的作品有一种大气、厚重的特点;(2)从语言上看,高建群作品的语言有声有色,富有激情,充满活力;(3)从内容上看,高建群的作品将历史与现实两大空间融合在一起,善于表现人间的大喜大悲,像一部交响乐;(4)从格调上看,高建群的作品追求一种崇高感,充满了智慧。

(意思对,即可得满分)23. 高建群认为作家在写作时应该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6分)答案:高建群认为作家写作时,一方面,要保持旁观者的姿态,要做生活的观察者,要有一种超脱功利的心态;另一方面,要在自己所塑造的人物形象身上倾注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

24. 高建群是中国文坛上一位有个性的作家。

读了这篇访谈后,你有何感受?请联系全文做简要分析。

(8分)答案:示例:(1)高建群的创作目标很明确,立志为中国文学写点东西。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也要像他一样,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2)高建群强调生活阅历对创作的重要作用,他有着丰富的生活经历,并不断地从生活中吸收营养。

这告诉我们,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我们要热爱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从而不断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

(3)作为一个作家,高建群非常重视学习,他不断学习别人的长处,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启发我们在学习中要学会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4)高建群热爱写作,他“每次写作都动用了全身的力量”。

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想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对这件事充满兴趣。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即可得满分)13. 【答案】BD【解析】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梳理和内容的把握。

实用类文本阅读3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3答案

参考答案一、1、D.解析:D项,“宗璞的视网膜脱落,头晕频频发作,半边身子麻痹”的原因并不一定是因为“近30年的笔耕不辍”,强加因果。

2、C、E的”错误,曲解文意。

3、答案:①大爱是担当的基础,为担当提供动力,担当用以表现、实现大爱;②在宗璞的作品里,体现出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替往圣继绝学,替万世开太平”的担当精神,以及对人对物的大爱;③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创作《红豆》,在特殊年代对青年爱情观加以引导;④“文化大革命”中对知识分子遭受迫害给予同情,创作作品表达对“文化大革命”的忧思;⑤感动于师生的爱国行动和滇西战役的辉煌,创作《野葫芦引》,谱写中国学人抗战史诗。

二、4、答案:C5、答案:BD恼”。

6、答案:优秀品质:①率真。

在孩子面前,言行举止都源自内心,不掺杂一点成人世界里的东西。

②正直。

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不固执己见,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孩子。

③友善。

平等待人,爱世界的一切生命;和孩子对话心平气和,不责怪打骂孩子。

(能准确答出两点且言之成理即可)联系实际:(示例)当今一些家长常常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要么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向孩子灌输成人的观点;要么放任自流,娇生惯养;要么方法简单、态度粗暴,经常打骂孩子。

家长要关心孩子、尊重孩子、倾听孩子的心声,宽严有度,注意发挥孩子的个性特长。

(有其他观点,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7、答案:C8、答案:BE9、答案:(示例)宋文骢一直追梦云霄间,执着如一,令人钦佩,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其实每个人都有梦想,对人生、对未来充满许多期许,但面对竞争、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丧失信心,畏缩不前,愿景就此“夭折”,梦想从此“凋零”。

但古往今来也有许多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或忍辱负重,或至死不渝,或披肝沥胆,或以死明志,或百折不挠,或屡败屡战,或投笔从戎,或弃医从文,或数十年如一日,或行程数千里……让我们用信心播种梦想,用汗水浇灌梦想,用智慧耕耘梦想,用创造收获梦想。

实用类文本怎样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怎样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

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

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

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

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

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

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

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

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即使含有文艺性,也不能像小说那样圆满生动,活灵活现。

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

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

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

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

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

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

况且一部小说。

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

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别好坏。

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

实用类文本答案

实用类文本答案

答案:感动南京的背影1.文章第一段说“那是我有生以来看到的最伟大的背影”,结合全文,分析这样说的理由。

[答案示例] (1)这个背影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人格升华到极致;(2)这个背影将警察面对危险毫不退缩以及关键时刻视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职业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

2.作者以人物的三句话作为文章的三个小标题,试分析这三句话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作者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答案示例] “里面还有人,快去救人”:关键时刻,孙伟华考虑更多的不是个人的生命安危,而是他人的生命,群众的利益。

“我还能不能上班?”:表现两位民警对警察职业深深的热爱。

“妈妈,对不起您,我是在做好事”:作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还让母亲操心,心里感到歉疚;但自己做的是好事,希望得到母亲的理解,写出了一个儿子的孝心、爱心。

好处: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思想的直接反映,以人物语言作标题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英雄的伟大人格。

3.文末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表达对英雄的敬意和祝愿,形成又一道美丽的风景,这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时代心理?[答案示例] (1)体现对“救死扶伤,助人为乐”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认可与颂扬;(2)呼唤从英雄身上体现出的职业道德。

《八成贫困生相信上大学可改变命运》1.结合文中调查,简要概括高考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答案示例] 多数家庭总收入不足以支付子女的教育费用,不能凑齐大学第一年的学费;多数贫困生晶学兼优,认为上大学可以改变命运;多数贫困生渴望得到社会经济资助,对未来充满信心。

2.文章开头的悲剧令人痛心,结合全文分析,如何避免悲剧在收获的季节里重演?[答案示例] 贫困生家庭要正视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政府要早大量提供助学贷款;完善社会救助机制,维护受助者的自尊。

3.本文在新闻调查情况的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这样表达有什么效果?[答案示例] 主要使用百分数表达调查的情况,这样便于直观看出每种调查情况涉及的人数比例,某一问题的普遍程度。

4.调查中有位同学说“不想申请社会资助是不想被别人看不起”,高考贫困生该如何消除这种想法,社会该为此做点什么?[答案示例] 高考贫困生要认识到贫困不是自己的过错,没必要为此背负过重的精神负担,贫困是奋斗途中的困难,寻求援助是正常的事;社会救助要规范化,它不是随意施舍,要充分考虑受助者的自尊。

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答案解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答案解析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

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17天。

罗阳回家了。

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

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

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著的航空信念……11月18日晴初登“辽宁舰”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

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

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

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

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

“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

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晴基建日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

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

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

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

实用类文本网络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网络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经过20余年高速发展,网络文学这一新兴的、极具创造力的文学样式,日益成为新中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

最新数据显示,网络文学用户数量已达4.55亿,网民使用率达53. 2%,网络文学创作者达1755万,累计作品2442万部。

网络文学全新生产机制的出现,让许多人心中埋藏的文学种子得以生根发芽,写作不再是遥不可及、高高在上的梦想,而成为有章可循、每个人都可一试身手的具体实践。

这极大地释放了文学生产力。

受益于读者和作者的深层互动,网络文学题材类型更加丰富,内容多元化表现更加显著,已经形成都市、历史、玄幻等20余个大类型、200多种小分类,满足不同读者群体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此外,越来越多90后、95后新锐作家脱颖而出,不仅为网络文学新增体育、科幻等题材类型,也以其轻松幽默的文风为网络文学注入活力。

新生创作力量源源不断的加入,将不断夯实网络文学创作的“金字塔”塔基,使网络文学保持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

(摘编自张珊珊《网络文学:既要高质量也要正能量》)材料二:如何充分挖掘中国历史、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摆在当代文艺创作者包括网络作家面前的一个课题。

对此,网络文学进行有益探索,把传统文化的魅力同当代人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结合起来,取得一定实效。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聚焦表现中国历史进程。

如《羋月传》以主角羋月的个人命运为线索,展示战国时期的风云激荡,呈现历史人物的独特魅力,让读者感受到勇气和信念的力量。

《家园》主角是一个普通少年,他在战乱中成长,与人们熟知的隋唐英雄们一起保家卫国。

这些作品从人类个体愿望情感出发、从主角成长线索入手,营造出强烈的代入感,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在网络小说中,历史不再遥不可及,它可亲可感,成为连接当代中国人情感的精神纽带。

一些网络文学作品积极运用行之有效的艺术手段,把传统文化意蕴融汇于艺术想象与创造之中。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四) 含答案

语文总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四) 含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四)科普一、(2012·福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蟋蟀之话□夏丏尊①鸣虫是秋季的报知者.②蟋蟀的鸣声,本质上与鸟或蝉的鸣声大异其趣。

鸟或蝉的鸣声是肉声,而蟋蟀的鸣声是器乐。

鸟的鸣声是和人的叫唱一样,同是由声带发出的,其鸣声虽较人的声音有变化,但既同出于肉质的声带,与人声究有共同之点。

蝉虽是虫类,其鸣声由腹部之声带发出,也可以说是肉声.③蟋蟀等秋虫,雄性的鸣声比之鸟或蝉的鸣声,是技巧的,而且是器械的。

它们的鸣声由翅的鼓动发生。

用显微镜检查时,可以看见翅的特别的发音装置,前翅的里面有着很粗糙的钅虑状部,另一前翅之端又具有名叫“硬质部”的部分,两者摩擦就发出声音。

前翅间还有一处薄膜的部分,叫做“发音镜”,这是造成特殊的音色的机关。

秋虫因了这些部分的本质和构造,与发音镜的形状,各奏出其独特的音乐。

其音乐较诸鸟类与别的虫类,有着如许的本质的差异.④螽斯①与蟋蟀的发音样式大同小异.螽斯左前翅在上,右前翅在下;蟋蟀反之。

螽斯的钅虑状部在左翅,硬质部在右翅;而蟋蟀则两翅有着同样的构造。

此外尚有不同的一点:螽斯之翅耸立作棱状,其发音装置的部分较狭;蟋蟀二翅平叠,因之其发音部分亦较为发达。

在音色上,螽斯所发的音乐富于野趣,蟋蟀的音乐却是技巧的.⑤无论鸟类、螽斯或蟋蟀,能鸣只有雄,雌是不能鸣的.这全是性的现象,雄以鸣音诱雌。

它们的鸣,和南欧人在恋人窗外所奏的夜曲同是哀切的恋歌。

蟋蟀是有耳朵的,说也奇怪,蟋蟀的耳朵不在头部,倒在脚上。

它们共有三对脚,在最前面的脚的胫节部,有附着薄膜的细而长的小孔,这就是它们的耳朵。

它们用了这“脚耳”来听对手的情话。

石块或落叶丛中是它们的生活的舞台,它们在这里恋爱,产卵,以至于死。

⑥蟋蟀的恋爱生活和其他动物及人类原无大异,可是有一极有兴趣的现象:它们是极端的女尊男卑的.试把雌雄二蟋蟀放入小瓦器中,彼此先用了触角探知对方的存在以后,雄的即开始鸣叫。

这时的鸣声与在田野时的放声高吟不同,是如泣如诉的低音,与其说是在伺候雄的意旨,不如说是一种哀恳的表示。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答案

传记二、屠呦呦与青蒿素1.解析C项,张冠李戴,文中倒数第二段说“屠呦呦……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起的作用和意义立竿见影,而不是“不可能在短期内看见显著的价值和效益”。

D项,“描写细腻”有误,记叙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艰难历程,是平实的语言,没有细腻的描写,故1分。

E项,强加因果。

答案答B给3分,答A给2分,答D给1分;答C、E不得分。

2.答案改进提取药物的方法。

①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认识到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②改用乙醇冷浸法;又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

3.答案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③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

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4.答案①“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原因是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②“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敬意”意味着85岁的老人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③这种“敬意”源于:疟疾这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有着像屠呦呦一样为理想克服困难、执着奋斗的坚强毅力,不为名利、潜心研究的科研精神,即使获奖依然不忘团队的合作精神;难能可贵的是屠呦呦查阅中国古老的医药典籍,利用现代的科研方法提取的青蒿素是具有中国医药特色的科研成果,为中医药学增光,更为中华文化添彩,她激励着国人、华人为世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三、共和国飞机设计之父徐舜寿1.解析B项,“从各地调集了近百名飞机设计人才”与原文表意不当,原文提到“从全国各地调集了近百名科技人才和新毕业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未涉足飞机设计”。

实用类文本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读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快节奏的信息化社会,劝导人们开卷读书的很多理山正在变得缺乏说服力。

阅读能让人获得有用的知识?上网似乎也可以;在书本中感受远方?那为什么不去旅游呢;领略名著带给人的震撼?看改编的电影岂不更方便?于是,阅读即便没有变成小众的,似乎也变得奢侈起来。

然而,真正热爱阅读的人是不需要理山的,从书本中获得的巨大愉悦,足以让人废寝忘食。

一个角落、一本书,就能筑起一个完整而缤纷的世界。

这也是阅读有别于其他文娱活动的根本特征,即它是不依赖其他感官的、高度个人化的精神活动。

通过阅读,我们最终学会如何与自已相处,并在这种周行而不殆的智识训练中使精神日益丰富。

在这个意义上,阅读乃是每日必须进行的精神刷新。

在一次次的刷新中,勤于阅读的人将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着丰富心灵层次、智成熟的现代人。

古人讲“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口可憎S这并不仅仅在讲旁观者的感受, 更是在提醒自己,不读书就会让灵性蒙尘。

那些带着墨香的书页在你指尖哗哗流淌,或记载着高深玄妙的思想,或传递着历史深处的信息,在你的脑海中排列为奇妙而华美的文字城堡。

我们手捧书本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过程。

我们在阅读中将重新发现自己,这也正是“人文日新”的真义。

如果说和他人相处是一项必备的社会能力,那么与自己相处则体现一种可贵的精神定力。

太多人习惯了众声喧哗,却无法和自己平静地相处片刻。

只有阅读才能给人这种能力。

我们在阅读中学着和自己对话,正如我们在终极的意义上独自面对人生一样。

在某种意义上,阅读是对庸常生活的救赎,让我们得以暂时跳脱出琐碎的眼前之事,对永恒之物进行片刻的凝望。

而这,正是精神人格养成的过程。

阅读也是为了和这个世界更好相处。

我们提倡阅读,并非为了闭门不出、与世隔绝。

阅读不是为了逃避世界,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热爱他人。

从阅读中,我们不仅在与高尚人物的灵魂对话,更能见识到比眼前•的世界更深邃、更辽阔的另一个世界。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实用类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好用类文本阅读(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清华的“终身校长”梅贻琦1931年底,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清华校长。

自罗家伦1930年离职后,因为长时期没有合适人选,清华校长不断易人,国民党政府只好令“留美学生监督”梅贻琦出山。

对这一任命,梅贻琦虽感荣幸、快慰,却担忧不能胜任,便一再请辞,终未获准,遂赴任。

他当时的心理在就职演说中有极为恳切的表明:“(我)又享受过清华留学的利益,则为清华服务,乃应尽的义务,所以只得勉力去做。

但求能够用完自己的心力,为清华谋求相当发展,将来可告无罪于清华足矣。

”他借此提出一句关于高校教化的经典名言:“所谓高校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不拘一格揽人才,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型一例。

梅贻琦儒雅、谦和,人称“寡言君子”。

他虽是校长,却不大权独揽,只要有教授提出有利于清华发展的建议,他就会颔首微笑:“吾从众。

”工作中遇到问题,他也总是先问旁人:“你看怎么办好?”得到回答后,假如他同意,便说:“我看就这么办吧!”如不同意,则说我看还是怎样怎样办为好,或说我看假如那样办会如何如何,或者说“我看我们再考虑考虑”,而从无疾言厉色。

不仅如此,为了清华的发展,他还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

校务委员会委员由教授会选举,在梅贻琦领导下,学校的主要决策由校务委员会共同做出。

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发挥了教授的作用,使校长、教授、学生同心同力一起推动学校的发展。

梅贻琦治校既能博采众议,又对自己认定的事固执不移。

他在主见学术独立、自由教化的同时,审时度势,极力推行通才教化。

他认为在抗战的特殊背景下,高校重心应“在通而不在专”,以满意社会、国家的须要为宗旨。

明显,他的这一办学方针与国民政府颁布的《抗战建国纲领》相悖,但他一意坚持,只唯实,不唯上。

他还强调对学生操行的培育,要求教授在指导学生读书、做学问时,“必需指导学生如何做人”。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限时:25分钟总分: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2分)材料一荒漠化是全球生态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被称为“地球的癌症”。

为了“治病”,联合国于1994年大会通过了《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

2015年,联合国又确立了一个“世界目标”:到2030年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

荒漠化和土地退化也成为中国面临的最为严重的生态威胁,影响超过4亿人口。

土地荒漠化、沙化是沙区经济发展滞后、农牧民生活贫困的主要根源,过度开垦、放牧、滥挖采也加剧了荒漠化的程度。

目前全国贫困县中,290个县在沙区,约占总数的35%。

在发展中,中国坚持把“治沙”和“治穷”结合起来,沙区成为“精准扶贫”的一块主阵地。

在防沙治沙过程中,各地探索出了一条生态“精准扶贫”的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统一。

`“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银奖释放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就是一个易受荒漠化和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可以找到一个睿智且行之有效的方式,来应对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凭借这些努力与成就,中国以及其他的‘未来政策奖’获得者,都在全球环境保护中发挥着引领者的作用。

”世界未来委员会理事会理事兼副主席亚莉珊德拉·王德尔女士说。

(摘编自李慧《中国获得2017年“未来政策奖”的启示》)材料二可可西里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瑰宝。

可可西里生态保护及修复的过程是相当艰辛的,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从偷猎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零杀戮、零开采;从藏羚羊濒临灭绝,到其种群日益壮大开始自然迁徙,再到雪豹、野牦牛、野驴等频频出现,这背后,是一个个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索南达杰”式环保卫士的艰辛努力,是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到基层管护员,从一级级管理处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科技工作者的倾情付出,是从法制到政策、机制,以及人的环保意识等整个生态链的梳理和重构。

申遗成功将本就名声在外的可可西里再次推上了国际舞台,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美誉度、知名度和关注度,也使得中国为保护可可西里的种种付出,更加具有全球意义。

实用类文本科幻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科幻文学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北斗”覆盖琼宇,“天问”寻访火星,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使悠远的古老传说塑形于“当代神话”,令科幻和现实更紧密地交织于中国人的日常。

科幻作品发展至今,“强设定”和“高概念”已然不再新鲜,与视觉冲击力强劲的特效相比,科幻电影中的“科幻精神”与“人文内核”中那些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人性叩问、社会思辨、生活点滴,才更为引人共鸣、震撼心灵。

想象未来的边界,正是为了看清当下,令观众从一部科幻作品中,得以看见未来、看见众生、看见自己。

唯有生根于现实,寻找到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科幻之路,才是中国科幻文化和相关文学、电影等作品创作在新阶段的必由之路。

对科幻电影而言,技术铸其形,思想赋其魂,用中国人的东方智慧,讲述中国人自己的生命故事,以人类共有的情感连接全世界的命运共同体,绝非“技术层面”可以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从世界文明的疆域中寻找到属于我们自身文化在新时代关于“未来”的定义和定位。

这一切绝不仅仅是科幻文化或相关产业的一时之功能够抵达,而需要更为漫长的时光与积淀,更多经济建设者、文化建设者与多方面行业人才共同凝心聚力。

在文化教育层面,一批文化研究学者和身兼创作者与研究者的青年作家们,正积极滋养着科幻文化与大众趣味的沃土;与科幻相关的文化学科与研究单位相继开设,并持续发展、培育人才、增强影响。

文化争鸣与产业发展交相辉映,才能更好地令科幻文化与产业蒸蒸日上。

展望前景,从“一纸文件”到“一种常态”,从一部作品的“精彩”到一个时代“经典”,中国科幻的新征程,绝非是某个阶段的暂时性突破或模式化重复,而是需要多维且全面的结构性发展。

人类的想象从未停止,有关梦想的故事讲述无尽,而科幻的事业终将薪火相传。

(摘编自覃皓珺《中国科幻:古老传说成就当代神话》,《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28日)材料二:现人类世的科幻文学又可以称为近人类世科幻,指发生在与人类世开端不远的现在和近未来的科幻故事,这类故事更多的是反映现实人类遇到的或即将遇到的人与自然的问题。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一生傲然苦不谐在红学的道路上,沿着学术与大众接受、趣味阅读的交叉重合地带,他走出了一条奇异的人生之路,终成一代红学大家。

这,有时看上去几乎是神话,令人难以置信。

比如,1947年,这是他在红学上扬帆起航的年代,他作为燕京大学的一名普通学生得到了大名鼎鼎的胡适的赏识和垂顾,他的第一篇红学论文充实了大家对曹雪芹的认识,使考证派获得文献上的新支持得以昂然前行,因此受到胡适的推崇。

再比如,2005年已是年近八十八岁的他,一年中有八部著作出版,在耳聋目盲的情境下奋笔快写,超出了常人所能理解的程度,被称为是罕见的学术大跃进。

他,便是周汝昌。

红学之路,是风雨路,也是显学之路,二者,周汝昌先生可谓兼得。

他因研究《红楼梦》而处于聚讼纷纭、是非争议的中心,也因红学而成为少见的学术畅销书作家。

从1953年他的《红楼梦新证》开始,他就处于红学的论争中心。

他的文献资料总被引述,但他的观点也总是飞矢追逐的靶子。

周汝昌先生曾不无自嘲地说,我的衣服已经被撕得褴褛不堪,但他们却是使用我提供的材料编制了自己的盛装。

周汝昌先生认为,他在为人之怪(乖僻)上,与曹雪芹相似,都是不同俗流,也不愿意从善如流,他们都是有满腔积愤难以自诉,需要发愤著书以自遣。

这种自比,使他钻入曹雪芹的心灵深处,与曹雪芹展开了他人难以企及的对话,创作了无以收束的雄文。

其实,我们不妨把周汝昌先生所有的红学著作都看作是与曹雪芹的心灵秘语,这里充满了对话的私语性。

他自负与曹雪芹心灵相通,与曹雪芹所赞颂的人物一样,都是正邪两赋之人,出离于俗界凡间,一方面万人嘲谤,一方面又超于万万人之上。

他曾在《红楼无限情周汝昌自传》中如此描绘曹雪芹,倘若细究起来,雪芹是大智慧者,他那话(愧则有余,悔则无益)含蓄的内情恐怕还深还厚得多。

那无益,也许并不是顽固不化,执迷不悟,死不回头;而是这种悔者,本来丝毫没做什么错事,倒是做极高尚极善美的事可结果呢?做错事坏事的万人都功成名就,位高禄厚,洋洋乎自得,而这个做好事的曹雪芹,却落得万目睚眦,众口嘲谤,一生忍辱负垢,受尽了欺侮贬抑、诬陷伤害。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刘慈欣科幻小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流浪地球》的票房奇迹,加上此前《三体》的热销,刘慈欣的作品影响巨大,但社会各界的评价却颇有两极分化之势。

刘慈欣的大多数作品都没有精巧的剧情或百转千回的人物感情,更多是直接甩出一个个宏大震撼的设定,靠设定本身为读者带来审美快感。

在他笔下,主人公与他人的情感联结不过是宇宙规律中很小的部分,和人类命运、宇宙洪荒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刘慈欣自称是“一个疯狂的技术主义者”,他坦承自己“喜欢文学因素较少、科幻因素较多的科幻作品,一直认为,透视现实和剖析人性不是科幻小说的任务,更不是它的优势”,甚至有过“把科幻从文学剥离出来”的激进想法。

在写作的过程中,刘慈欣却逐渐意识到需要保持“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他后来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这“或多或少地背叛了自己的科幻理念”。

刘慈欣对文笔也并不是没有自觉。

他评价阿西莫夫的文笔,“平直、单色调、刚硬、呆板……几乎所有这类文学上的负面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他的文笔”,却又话锋一转,表示“这种笔调无论如何是不适合文学的,但却很适合科幻,也使他的小说风靡世界”。

刘慈欣对于他敬仰的阿西莫夫的描述,显然也适用于他自己的文风。

(摘编自冰村《刘慈欣:黄金年代的守望者》)材料二:为什么有人认为科幻小说欠缺文学性科幻小说描绘幻想世界,我们当然能够发现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某些相似性,但是在细节设置和整体结构方面,幻想世界是超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和人的行为心理的。

一般的小说在进行情节描绘的时候,存在一种天然的便利性,作者不用浪费笔墨在整个世界的构想上,细节的描绘和推陈出新就成了这些小说的长处。

作家也不必为新的人际关系、社会行为、世界结构负责,只需直接去描绘既有世界下细微的情感波澜和社会反应即可。

相比而言,每一部科幻小说都是在创造一个新世界,每个细节都牵涉新世界的结构,要为人物的行动设计好相应情境,因此他们必须不断插入结构因素的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1:“笔记”二字,本指执笔记叙而言。

由于南北朝时崇尚骈俪之文,一般人称注重辞藻、讲求声韵、对偶的文章为“文”,称信笔记录的散行文字为“笔”。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所以后人就总称魏晋南北朝以来“残丛小语”式的故事集为“笔记小说”,而把其他一切用散文所写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统名之为“笔记”。

至于以“笔记”两字作书名,则大约始于北宋的宋祁,他著有《笔记》三卷。

笔记的特点,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不拘类别,有闻即录;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长长短短,记叙随宜。

因此,凡是较为专门的著作,如人物传记、专谈一时一类事实的书、专述地理古迹和记行的书以及家训、语录之类的札记,都不在笔记之列。

古代笔记可以分为几种类型呢?归纳一下从魏晋到明清的笔记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始魏晋迄明清的志怪、轶事小说,从晋干宝的《搜神记》、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到清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王睁的《今世说》都属于这一类。

第二是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始魏晋迄明清的记野史、谈掌故、辑文献的杂录丛谈,从晋人伪托汉刘歆的《西京杂记》、唐李绰的《尚书故实》到清王士禛的《池北偶谈》、褚人获的《坚瓠集》等,都属于这一类。

第三是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始魏晋迄明清的读书随笔、札记,从晋崔豹的《古今注》、唐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宋沈括的《梦溪笔谈》、戴埴的《鼠璞》等到清钱大昕的《十驾斋养新录》等,都属于这一类。

这里的第一类,即所谓“笔记小说”,内容主要是情节简单、篇幅短小的故事,其中有的故事略具短篇小说的规模。

二三两类,则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经史子集、典章制度、风俗民情、轶闻琐事以及神鬼怪异、医卜星相等等,几乎无所不包,内容极为复杂,大都是随手记录的零星的材料。

这两类只能算作“笔记”,不宜称为“笔记小说”。

但这样分作三大类,仍难周密。

因为笔记一体,本来以“杂”见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如《封氏闻见记》于考据之外,并记故实;《梦溪笔谈》亦不专重辩证而兼及艺文杂项;甚至像《阅微草堂笔记》为追踪晋宋的志怪小说而间杂考辨;《池北偶谈》为记掌故、文献的杂录,也列有“谈异”一门,语及鬼神。

这样为之分类,就不免有顾此失彼之感。

其实古代的历史与小说,有时亦难分界限。

像《世说新语》所写的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真人,而所记的事,则大出于传说。

因此这部书既可以算作小说,也不妨称为历史,实际兼跨小说、历史两类。

把它入于小说故事项下,不过是姑从一般的看法来分。

此处归纳古代笔记为三大类,也无非粗举大凡而已。

(选编自刘叶秋《历代笔记概述》)材料2:笔记小说在中国不断得到承继与发展,虽代有沿革,而其基本面貌与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共同的。

从形式上看,大多短小简洁,为人们茶余饭后消遣之物,其历史地位与其他小说式样在当时的地位大体相当。

从叙述风格上看,笔记小说多采用速写式的散文格式,不叙述人物事件的全貌,而是撷取一二关节,作速写式的刻划,或点到为止,或就二三小事稍作渲染,却能给人以较深的感触。

从题材的选择与处理来看,古笔记小说多采用冷静写实的方法,多叙写事实传闻,陈名指实,诙谐多趣,如得六朝人物品藻清淡之助,又合于士人褒贬臧否之心。

士人逞才炫学,对世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多采用笔记小说的形式。

再从欣赏格调上看,可谓雅俗兼容。

说它雅,是因为它多为士大夫所作,渗透着他们的欣赏趣味,掺杂着他们的闲情逸致:说它俗,是因为笔记小说处于消遣地位,它的写作初衷是为逞性娱情,广见闻,大部分作品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来,故显得口语化色彩很浓,平易而亲切,所谓“文不甚深,事复有趣”,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新时期以来的笔记小说大体上继承了古代笔记小说的这些特点,同时,作为变化了的时代的产物,又有新的发展,在短小的篇幅中富有厚实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诗化色彩,作者行文走笔充满调侃的意味,艺术韵味似淡而实浓;在作品中,作者还着意于对民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并以似不经意的简略勾划,写出人物的民族性格等。

(选编自周献珍《试论新笔记小说的文体特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笔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笔记”与“笔记小说”区分开来,广义的“笔记”包含了“笔记小说”。

B.“笔记”可以分为小说故事类、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三种类型,各个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C.笔记小说从魏晋南北朝至今不断得到继承和发展,它的基本面貌、体制以及基本特点相对稳定,没有发生过变化。

D.作为士大夫逞才炫学,表达观点的产物,笔记小说风雅别致,充分体现出他们的欣赏趣味,表现了他们的闲情逸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根据“笔记”名称的由来,可知“笔记”的写作无需讲究辞藻、对偶,信笔记录,不拘形式。

B.“笔记”记录了社会生活,然而内容缺乏真实性,这一缺点使得它无法成为研究历史的依据。

C.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受到了民间故事的影响,语言平易亲切,这些特点有利于它的普及和传播。

D.与旧笔记小说相比,新笔记小说的内涵更为厚实,艺术韵味更加浓烈,民族风格也更为突出。

3.根据材料1内容,结合《三峡》一文,下列选项中直接证明郦道元《水经注》不是“笔记”的一项是(3分)A.注重遣词造句,不是信笔记录B.刻画山水全貌,不是点到为止C.语言雅致清丽,不够通俗亲切D.专述水文地理,内容不够繁杂4.《陈太丘与友期》一文出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请结合材料2的观点,简要分析它的艺术特点。

(4分)附: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材料1和材料2都对“笔记小说”进行了介绍,但侧重点各有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1.【命题立意】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A项,材料1 第一自然段提到“后人就总称魏晋南北朝以来“残丛小语”式的故事集为“笔记小说”,而把其他一切用散文所写零星琐碎的随笔、杂录统名之为“笔记”。

第三自然段作者介绍了“笔记”的三种类型,而第四段第一句话“这里的第一类,即所谓“笔记小说”。

由此可见,文中关于“笔记”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所以A是正确的。

B项,材料1 第四段在介绍完“笔记”的三种类型后说到:但这样分作三大类,仍难周密。

因为笔记一体,本来以“杂”见称,一书之中,往往兼有各类。

此外,第二段介绍“笔记”的特点时也说到:笔记的特点,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

可见选项中“各个类型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错误。

C项,材料2 “笔记小说在中国不断得到承继与发展,虽代有沿革,而其基本面貌与体制没有太大的变化,其基本特点是共同的。

”选项中“没有发生过变化”错误。

D项,材料2 “士人逞才炫学,对世事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多采用笔记小说的形式。

”可见笔记小说是士人逞才炫学表达观点的一种途径方式,而非逞才炫学表达观点的产物,所以选项中笔记小说“作为士大夫逞才炫学,表达观点的产物”错误。

材料2“说它雅,是因为它多为士大夫所作,渗透着他们的欣赏趣味,掺杂着他们的闲情逸致”,可见笔记小说只是渗透掺杂着士大夫的审美情趣,选项中“笔记小说风雅别致,充分体现……”中“充分体现”一词程度过高,错误。

2.【命题立意】考查理解语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A项,材料1“由于南北朝时崇尚骈俪之文,一般人称注重辞藻、讲求声韵、对偶的文章为“文”,称信笔记录的散行文字为“笔”。

笔记的特点,以内容论,主要在于“杂”:不拘类别,有闻即录:以形式论,主要在于“散”:长长短短,记叙随宜。

”所以A项表述是正确的。

B项,材料1 第四段“其实古代的历史与小说,有时亦难分界限。

像《世说新语》所写的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真人,而所记的事,则大出于传说。

”可见历史与虚构结合是“笔记”的特点而不是缺点,“无法成为研究历史的依据”也于文中无据。

C项,材料2“大部分作品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来,故显得口语化色彩很浓,平易而亲切,所谓“文不甚深,事复有趣”,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

”所以C的表述是正确的。

D项,材料2“在短小的篇幅中富有厚实的内涵。

在艺术表现上,有明显的散文化和诗化色彩,作者行文走笔充满调侃的意味,艺术韵味似淡而实浓;在作品中,作者还着意于对民俗民情的细致描绘,并以似不经意的简略勾划,写出人物的民族性格等。

”所以D的表述是正确的。

3.【命题立意】考查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及运用能力。

【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A项材料1 第一段“文”和“笔”的主要区别在于“注重辞藻、声韵、对偶”“有韵和无韵”,也就是说,笔记可以不注重辞藻、声韵、对偶,却不能反推出“注重遣词造句就不是笔记”这一结论。

所以,“注重遣词造句”不能作为判断《水经注》不是笔记的直接依据。

B项“不叙述人物事件的全貌,而是摄取一二关节,作速写式的刻划”属于“笔记小说”的特点,不能作为判断《水经注》不是笔记的直接依据。

C项“大部分作品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来,故显得口语化色彩很浓,平易而亲切”属于“笔记小说”的特点,不能作为判断《水经注》不是笔记的直接依据。

D项材料1 第二自然段“凡是较为专门的著作,如人物传记、专谈一时一类事实的书、专述地理古迹和记行的书以及家训、语录之类的札记,都不在笔记之列。

”《水经注》属于较为专门的著作,专门记录郦道元对水文地理的考查结果,所以不属于笔记。

A项材料1 第一段“文”和“笔”的主要区别在于“注重辞藻、声韵、对偶”“有韵和无韵”,不能得出“注重遣词造句就不是笔记”这一结论。

B项“不叙述人物事件的全貌,而是撷取一二关节,作速写式的刻划”属于“笔记小说”的特点。

C项“大部分作品是由民间口头流传的故事加工而来,故显得口语化色彩很浓,平易而亲切”属于“笔记小说”的特点。

D项材料1 第二自然段“凡是较为专门的著作,如人物传记、专谈一时一类事实的书、专述地理古迹和记行的书以及家训、语录之类的札记,都不在笔记之列。

”4.【命题立意】考查对文章概念的理解,内容分析综合的能力。

【参考答案】①形式短小简洁。

②截取陈元方幼时与来客对话的场景,做速写式刻画,生动再现事件经过和人物风貌。

③用冷静写实的方法叙写陈元方的故事,表达对“信”与“礼”的看法(作者对元方的褒扬,告诫人们要诚实守信,以礼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