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
部编版五语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知诗人】
《示儿》的写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 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 热忱。《示儿》诗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 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 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 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 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解诗意】
己亥杂诗
创景抒情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运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 当时国家死气沉沉的局面。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 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 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 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着未来。
作业:读背《己亥杂诗》第5首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再读诗歌,总结每首诗的内容。
示儿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 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 诉你的父亲。
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 达官贵人,统治者。
【悟诗情】 再读全诗,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以乐景衬哀情,是诗人独特
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 的写法,以此来表现诗人对当朝统
治者只会享乐的辛辣讽刺,来表达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 , 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知诗人】
《己亥杂诗》作者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
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来台
。。
示 儿 (1210年,陆游85岁)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己亥”点明了诗歌的写作时间。
龚自珍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龚自珍很有才华,但 他 考 取功名的道路 却 非常坎坷, 他 屡试不第,直到道光九年第六次 参加会试才中贡士,然后参加殿试成为进士。那一年他37岁了 。之后他担任了礼部主事等一些 并 不重要的官职。龚自珍虽任 小官,仍多次上书,指出当时官场上的问题,但都未被朝廷采 纳,反为同僚所恨。1839年,他47岁那一年,也就是鸦片战争 爆发的前一年,龚自珍请辞回到南方老家。他 在 给朋友的信里 说 “ 我这心里头有事 ” 。于是,他拿笔在账本上写诗,写好后 就团成纸 团 扔在兜里。大半年后,他数了数纸团,一共有315 个 ,也就是315首诗。这就是《己亥杂诗》的由来,这些诗主要是 “提意见”。两年后龚自珍病逝。
年天
。。
1192年 陆游67岁
1193年 陆游68岁
夜僵 。此胡关当
阑卧
生未河年
卧孤
谁灭梦万
听 风 吹 雨 , 铁 马 冰 河 入
村 不 自 哀 , 尚 思 为 国 戍
十 一 月 四 日 风 雨 大 作
料,断里
,鬓何觅
心先处封 在秋?侯诉 天,尘,衷 山泪暗匹情
,空旧马
身流貂戍
老。裘梁
沧
。州
梦轮
洲
。
!
1186年 陆游61岁
1192年 陆游67岁
出塞楼早
师上船岁
一长夜那
表城雪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第1课时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方法:
结合查找的资料,理解诗意。 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调 整语速、语调和节奏来表现感情。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小组学习:
读到诗句_________________, (诗句意思:______________ ) 我仿佛看(听)到了_________, 心里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
《示儿》《题临安邸》 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应文秀
示儿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表示桌子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同“原”,本来。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古人在使用文字时,不用表示这个词 义的本字,而借用一个与它音同或音 近的字来代替,这种现象叫做通假。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诉衷情》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满脸皱纹、奄奄一息的陆游,断断续续地说: “______________。” 陆游的儿子立在父亲的床边,满脸泪水,哽咽 地说:“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12课《古诗三首》(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任务一:新旧联结,揭示题目【设计意图:《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诗人所作,时代背景相同且有先后的联系,所以引导学生在学习之时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结,有助于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1.学生齐背《示儿》。
引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的《示儿》,陆游临终之际仍苦苦期盼“王师北定中原日”,他盼来了吗?朝廷的权贵们都在干什么?宋代林升的一首墙头诗《题临安邸》作出了很好的回答。
(板书诗题,学生齐读)2.理解诗题。
引导:谁能说说古诗题目的意思?预设:题,题写。
临安,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邸,旅店。
题目的意思是指题写在临安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
这是一首题壁诗。
这种题壁诗在唐宋年间十分流行,诗人们在墙壁上留诗寄情,一些客栈还专门设置“诗板”。
3.介绍作者。
林升,生卒年不详。
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任务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好节奏。
(2)指导识字和书写。
重点指导读准“熏”,“熏”上半部分横画较多,其中第二笔横最长,与下半部分的四点底宽度相当,整个字中间只有一笔竖,不要写成“千、黑”两部分。
2.理解诗意,整体感知。
(1)同桌合作,借助注释和资料了解古诗大意。
(2)指名学生交流。
预设:无尽的青山,连绵的楼阁,望也望不到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歇?暖洋洋的风吹得人如痴如醉,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汴州。
任务三:聚焦词句,体悟诗情【设计意图:全诗围绕一个“醉”字,写出了南宋的权贵们沉迷歌舞、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诗人因此倍感愤慨。
所以,在这个环节采用想象,引导学生用情景模拟的方式感受画面,让他们有种身临其境之感,从而产生与诗人在情感上的共鸣。
】1.展开想象,品读第一、二句。
(1)指名读第一句。
引导:读这句诗时,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点拨:可以借助课文插图,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想象当时杭州的优美景色,理解“山外青山楼外楼”。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教学设计
统编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 .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 .借助资料,理解故事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过程】一、单元统整,导入新课。
1 .同学们,期盼是等待,是渴望,是呼唤。
千百年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华儿女都有不同的期盼。
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将通过一个大任务一一“穿越古今,追寻期盼,去寻找,古代诗人心中的期盼;去聆听近代内忧外患下的呼唤;去讲述,现当代困难中的坚守,去期盼未来家乡的巨变。
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三篇课文,学会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这节课,让我们首先走进第12课——《古诗三首》中的前两首《示儿》《题临安邸》。
二、理解诗题,读好古诗1 .理解诗题。
读了诗题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示儿》诗人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看的,一封遗嘱。
《题临安邸》题写在南宋都城临安(今浙江杭州)旅店墙壁上的诗。
看注释、扩词法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
2 .读好古诗。
过渡语:课前我们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谁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这两首诗?指名读——评价。
检查朗读三首古诗,相机正音,指导读好节奏。
想要将古诗读得有韵味就要读好节奏,做到声断气连。
(师生对读古诗)齐读。
三、品悟思辨,完成任务。
任务一:寻找期盼,感悟诗情读好古诗,我们再次走进古诗,寻找诗人心中的期盼。
自学:自读古诗及注释。
共学:小组研读古诗,结合注释和资料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诗人“心中的期盼”是什么?从诗句中找到依据。
(1)生自学、共学。
(2)汇报交流《示儿》。
诗人心中的期盼是,我从诗中(哪些词句)知道 . ∙预设:陆游的期盼是希望看到祖国统一。
你们从哪里读出来的?(指导朗读)①引导理解:元,本来。
但,唯一。
九州,全国。
陆游作为临死之人已经将一切看空,将死置之度外,但他唯独因祖国没有统一而悲伤,心系国家。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课件
宋朝的军队。 平定北方。 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的地区。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你的父亲。
祭祀家中先人。 不要。
“北定”,点出作者对 定能收复失地的信心。
诗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 天时,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
这句诗的意思是:国家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 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 的父亲。“家祭无忘告乃翁”是本诗四句中的核心,诗 人临终时心中不能了却的,不是个人的生死,不是死后 的家事,不是与亲人诀别的痛苦,而是中原还未平定, 反映出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国领土的迫切心 情。
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让我们带着对诗意的理解再次朗读诗歌。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朗读指导
读这首诗,要在悲 伤遗憾中展现对未 来的坚定信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 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 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 无忘告乃翁”。
诗人的一生都在盼望着朝廷的军队,在弥留之际,诗 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 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陆游早些时候的一首诗作。
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 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 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下面我们 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朗读古诗,思考: 1.这首古诗讲述了什么内容? 2.从古诗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想象“九州不同”时社会是什么样的? 想象到“九州不同”时土地荒芜,老百姓拖儿带女背
井离乡,房屋倒塌,路边常常有饿死的人的尸骨;入侵 者骑着高头大马。耀武扬威,随意挥动着鞭子抽向正在 做苦力的人身上,可是他们不敢怒也不敢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最能表达感 情的是哪一句?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尽早收复中原统一祖 国领土的迫切心情,最能表达感情的是 “家祭 无忘告乃翁”。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指全国。 “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同“原”本来。 只。
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你们的父亲。 对祖先的祭祀。
我会写
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诗意:本来就知道,人死后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唯独 放不下,没有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宋朝的军队平定中原 那一天,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告诉你的父亲。
课堂小结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诗中表达了一个将去 逝的老人至死都不忘因为外族的入侵而山河破碎的祖国,他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 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强烈的 爱国之心。
再见
12 古诗三首
第 二 课时
《题临安邸》 作者:林升
走近作者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重点) 2.背诵课文,默写《题临安邸》。(重点) 3.通过诗歌题目和借助注释、背景资料理解诗句,进而
读懂古诗表达的情感。(重点) 4.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难点)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12 古诗三首《题临安邸》《示儿》《己亥杂诗》
不拘一格降人材——热切期盼
希望改革现状
主题概括
《己亥杂诗》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人物 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潮、涤荡旧势力的决心 和抱负,抒发了诗人强烈的爱国热情。
借助注释,自读古诗,说说诗歌大意。
示儿
【示儿】给儿子看。这首诗是
[宋]陆 游
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同“原”,本来。
【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
但悲不见九州日,
nǎi
【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家祭无忘告乃翁。 【乃翁】你们的父亲。
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 无关了,只是悲痛不能活着看到国家统一。 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日子,家祭时一定 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想到当时的中国是这样的情景,诗人用哪个 字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朗读这两句诗时,语调要低,语速稍慢。读出诗人对 “万马齐喑”的痛心疾首和对社会变革的热切期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不拘一格”是什么意思?在诗中所描绘的
那个时代,有什么拘束吗?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万事万物都可无牵无挂了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为什么诗人明明知道“死去”“万事空”,却还要“家
祭无忘告乃翁”呢?这不是前后矛盾吗?
资料袋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
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的一生都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
看完这些资料,你觉得“暖风”和“游人” 还有什么别的含义?
自然界的春风
暖风
暗示南宋的权贵
社会上的淫靡之风 们天天醉生梦死
语文五上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中这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感,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
关注诗人:陆游(1125—1210),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出生于两宋之交,成长在偏安的南宋,民族的矛盾、国家的不幸、家庭的流离,给他幼小的心灵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林升(1123—1189),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诗人。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
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关注创作背景:《示儿》和《题临安邸》都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作。
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
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
《题临安邸》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的,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
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
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
二、教学目标1.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部编语文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翻译 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达官贵人
们)在西湖边上悠闲地听歌看舞,这种情况到什么 时候才会停止呢?
12.古诗三首
《示 儿》 《题临安邸 》 《已亥杂诗》
——·会认字·——
nǎi xūn hài shì sǒu
乃熏亥恃擞
我会写生字
jì
nǎi
xūn
祭乃 熏
hài shì
āi
sǒu
jū
亥恃 哀 擞 拘
yīn
喑
易读错
不要读成“ān”。
易写错
jì 不要少写一“点”。
祭
巧记 夕多点,又半撇 两个小孩在下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注释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这里还指当时人们在西湖边
花天酒地的淫靡之风。 【汴州】北宋都城汴梁,即今河南开封。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翻译 暖洋洋的春风吹的这些游人醉醺醺的,他们忘乎
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兼职把这临时避难的杭
州当成了汴州。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整体感知·——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全诗紧紧围 绕一个“悲”字,写出了他临终之时面对 祖国不能统一的情景所做的殷殷嘱托。表 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 的爱国情感。
——·结构梳理·——
毕生 死去元知万事空 深深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殷收 切复
部编版2019年秋五年级上册语文1古诗三首《己亥杂诗》《示儿》《题临安邸》完美
龚 自 珍 纪 念 馆
浙江
北京
(1792--1841) 清思想家、文学家。浙江仁 和(今杭州)人。道光进士,官礼部主事。学 务博览,重经世济民。主张从事政治和经济改 革,以解决当时日益深入的社会危机,并热切 要求抵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和军事侵略,维 护国家主权。提倡“通经致用”的今文经学派 的重要人物。并强调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 所作诗文,极力提倡“更法”、“改图”,深 刻揭露清王朝统治的腐朽,反映社会阶级矛盾 的日益尖锐,洋溢着受国热情。《明良论》、 《病梅馆记》等文,和《己亥杂诗·九州生气 恃风雷》等诗篇,皆为其代表作。散文奥博纵 横,自成一家,诗尤瑰丽奇肆,有“龚派”之
注释译文: 示儿:示:告诉。告诉儿子。 但:只是。 九州同:全国统一. 同:统一。 王师:国家的军队。 北定:向北方平定。 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仪式。 乃翁:你的父亲;也表示老 人 。 乃:你 ,你的。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原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业布置
1、背诵课文,完成导 引丛书
2、改写诗歌
3、收集整理相关忧国忧 民的诗篇
欢迎加入全国初中语文教师群53425608
全国初中语文教师②群625385443
下课了, 再见~~
宋 陆游
陆游(1125-1210),字 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 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 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 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 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 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他 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 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 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 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 国主义基调。
《示儿》《题临安邸》古诗详解:注释、诗意、思想感情
古诗三首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一、作者简介: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diàn)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四大家”,又叫“中兴四大诗人”。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二、写作背景:陆游的一生,呼吸着时代的气息,呐喊着北伐抗金的战斗呼声,表现出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
《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三、注释:1、示儿:给儿子看。
2、元:通“原”,本来。
3、知:知道。
4、九州: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5、同:统一。
6、王师:南宋朝廷的军队。
7、北:北方。
8、定:收复。
9、中原:失地。
10、无忘:不要忘记。
11、乃翁:你们的父亲。
四、古诗大意:原本就知道,人死后,世间之事就跟我无关了,但令人悲伤的是:到死都没能看到全国的统一。
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北方失地的那一天,你们举行家祭时,一定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五、思想感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是陆游最大的遗憾。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是陆游最后的遗愿。
哪怕到死都还心系祖国统一之事,同时他也坚信失地必将收复、全国必将统一,因此他留下了《示儿》这首诗。
这首诗体现了陆游渴望祖国统一,对没能亲眼见到失地收复的遗憾,以及坚信全国一定能统一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一、作者简介: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号平山居士,南宋诗人。
二、写作背景: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三首古诗。
这三首诗分别出自宋代诗人陆游、宋代诗人林升和清代诗人龚自珍,它们在题材、风格和情感上都有所不同。
《示儿》是陆游在临终前写给儿子的诗,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
这首诗充满了深沉的爱国情怀,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后代的关爱。
《题临安邸》是林升在游览临安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临安的美丽景色和繁华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当时社会的不满。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流放途中所作,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和个人命运的无奈,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
通过对这三首诗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可以通过注释和自己的努力理解古诗的意思。
但同时,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现代文有所不同,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在理解古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古代文化背景的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能够理解诗文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朗读、讲解、讨论、图片展示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五上古诗三首12课笔记
五上古诗三首12课笔记
以下是五年级上册第12课《古诗三首》的笔记,包括《示儿》、《题临安邸》和《己亥杂诗》三首诗的注释、译文和赏析:
1. 《示儿》
注释:
示儿:给儿子看。
但:只。
九州:指中国。
陆游:宋朝诗人,字务观,号放翁。
译文:
我告诉儿子,我死后不要悲伤,只是祭祀时一定要把这壶酒洒在地上。
但要记住,我们的土地应该是完整的,收复中原一定要等到河水变清的那一天。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的决心和悲愤之情。
通过描写儿子祭奠的场景,诗人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
2. 《题临安邸》
注释:
临安:南宋都城,今杭州市。
邸:旅店。
林升:南宋诗人,字云友,号平山居士。
译文: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西湖边的达官贵人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何时才能收复失地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讽刺和愤慨,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通过描写临安城的繁华和奢靡,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
3. 《己亥杂诗》
注释:
己亥:年份(1839)。
龚自珍:清代诗人、思想家。
译文:
我辞去官职,像离别一样悲愤,只留下忠贞的心在报国无门。
即使死去也念念不忘收复失地,我要化作一抔黄土守护这片土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忠心的思考,以及报国无门的愤慨。
通过描写自己辞官和爱国之情,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建议您查阅教辅或原教材进一步核实信息。
部编版五语上册第四单元12.古诗三首《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4.作者用这样的乐景,表达什么样的心情?如果示儿用“悲”字来表现作者心情,这首诗,你想用什么字来表现?(哀、愤)。以乐景衬哀情,是诗人独特的写法,以此来表现诗人对当朝统治者只会享乐的辛辣讽刺,来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心。
作业: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病起抒怀》《诉衷情》《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己亥杂诗》,读懂诗意。
2.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⒈言为心声。学习了两首南宋诗人的爱国诗作,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②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示儿》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当时中原还没有收复,这位一生坚持抗金主张的老人,在临终之际依旧惦念他的祖国,就是死了,也要儿子在祭祀时,告诉他将来可以收复中原的事情。病榻上的他,可能想起了那过去的烽火岁月,可能想象着军队收复失地的胜利景象。陆游用短短四句诗就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3)听读悟情。听老师来读一读诗句,大家边听边思考,作者临终之际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悲凉、希望国家统一)
(4)是啊,怎一个“悲”字了得,“悲”字背后藏着的是浓浓的“爱国情怀”。这不得不让我们感叹古诗的魅力。请你试着读出这样的情感来。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心思想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心思想
本课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共安排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
《示儿》是陆游的绝笔诗。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诚自己的儿子。从这里我们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
《题临安邸》是宋代诗人林升创作的一首七绝。此诗第一句点出临安城青山重重桑叠、楼台鳞次栉比的特征﹔第二句用反问语气点出西湖边轻歌曼舞无休无止﹔后两句以讽刺的语言写出当政者纵情声色,并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己亥杂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创作的一组诗集。本诗是一组自叙诗,写了平生出处、著述、交游等,题材极为广泛。
三首古诗的中心思想: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之作。简短的几句话,饱含着诗人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位爱国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
《题临安氐邸》通过"杭州与汴州的对照,不露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腐朽本质,也由此表现出作者对当政者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激以
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已亥杂诗》以祈祷天神的口吻,呼唤着风雷般的变革,以打破清王朝束缚思想、扼杀人才造成的死气沉沉的局面,表达了作者解放人才,变革社会,振兴国家的愿望。。
五年级上册《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诗意 主题思想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12.古诗三首》诗意主题思想《示儿》《题临安邸》《己亥杂诗》【示儿】给儿子看。
【元】同“原”,本来。
【万事空】什么事也没有了。
【九州】指全国。
【王师】朝廷的军队。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方。
【乃翁】你们的父亲。
《示儿》译文: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以后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只是很悲伤没有见到全国的统一。
等到朝廷军队挺进北方,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祭祀祖先时不要忘记告诉你们的父亲。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出了他临终之时面对祖国不能统一的现状所做的深情嘱托。
表现了诗人至死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邸】旅店。
【山外青山】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休】停止。
【暖风】暖洋洋的春风。
这里还指人们在西湖边寻欢作乐的淫靡之风。
【汴州】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题临安邸》译文:重重叠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官人们)在西湖边上听歌看舞,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吹得官人们醉生梦死的,只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成汴州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写出了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官人们醉生梦死的生活。
表达了诗人对南宋官人们忘记国难、苟且偷安的讽刺和愤怒。
【九州】中国。
【生气】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人们沉默不语,不敢发表意见。
【究】终究。
【重】重新。
【抖擞】振作精神。
【不拘一格】不限于一种规格。
【降】降下。
《己亥杂诗》译文:要使中国出现朝气蓬勃的局面,就得依靠疾风迅雷般的改革。
全国一片黑暗腐朽、死气沉沉的局面,终究是让人心痛的。
我奉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精神,不限于一种规格,选拔有用的人才。
【主题思想】这是一首政治诗,诗人希望对全国黑暗腐朽、死气沉沉的局面进行风雷般的改革。
表达了诗人期待人才辈出挽救国家的爱国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抓住诗眼,品析古诗《示儿》《题临安邸》,想象古诗意境,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了解背景
1.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2.学生背诵古诗,说意思。
3.过渡谈话,明确学习任务。
4.课件出示,师简介背景。
二、品读赏析,悟诗情,入诗境
(一)整体通读,对比把握
1.课件出示两首古诗,分组赛读,边读边想:两首诗有什么异同。
2.师生谈话,反馈汇报。
3.师过渡谈话。
(二)品读《示儿》
1.复习诗题
2.课件出示古诗及学习提示生自主学习:(1)自由朗读古诗并思考: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写给谁的?诗人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最大的愿望又是什么?(2)品读诗句,抓住自己认为用得精妙的词句进行感悟,并把自己体会到的诗人情感旁批下来。
3.小组交流。
4.学生代表汇报反馈,师相机指导。
5.课件出示情景图,师谈话引生入境。
6.生闭目想象画面,诵读全诗。
7.师谈话小结,并过渡。
(三)品读《题临安邸》
1.课件出示古诗,生齐读。
2.师生谈话,引出诗句。
3.课件出示提示,生小组合作学习。
思考:(1)“暖风”包含哪两层意思?“游人”指一般的游客吗?(2)诗句中哪些字用得好,好在哪里?(3)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4.学生汇报反馈。
5.师生合作探究“几时休?”中包含的诗人情感。
并引读理
解。
6.情景朗读。
三、对比认识,了解表达
1.学生再对两首诗进行对比,寻找异同。
2.汇报反馈,师生交流,深化主题。
四、拓展延伸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爱国诗。
五、课堂小结,下课
1.谈话小结。
2.升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