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
2006年7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组建40周年。从近程导弹、中程导弹、远程导弹到洲际导弹,从核导弹到常规导弹,从武器装备机械化到武器装备信息化,这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军事力量体系。部队信息化程度大幅提高,通过数字化改造和新技术在导弹武器系统上的广泛应用,第二炮兵部队的指挥情报系统更加灵敏高效,武器性能更加先进完善,信息化条件下防卫作战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已成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战略力量。
回顾第二炮兵组建历程,在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年轻的第二炮兵不辱使命,与有关单位协作,创造性地一举攻克计算机汉字技术,攀登了国防信息化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这一技术,打开了第二炮兵信息化之门,打开了人民解放军通往信息化建设的大门,打开了中国人通往世界信息化的大门。
第二炮兵成为
全军首个信息化建设试点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政府关于加快国防信息工程建设决定,不仅是老一辈革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而且是一项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成功工程。
当时,许多发达国家已普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国防和国民经济等领域,计算机信息处理与作战指挥、军事训练、武器控制紧密结合。新军事变革从此悄然拉开序幕。
1973年,经毛泽东主席同意,周恩来总理委托国务院原第四机械工业部部长王铮,召开全国军用电子工作会议,确定第二炮兵作为人民解放军指挥自动化建设的第一个试点单位。此后,第二炮兵成立了电子装备办公室,具体负责战略导弹部队指挥控制自动化建设,1975年,第二炮兵成立了第二研究所,一批计算机人才和“文革”前大学毕业生汇集于此,开始点燃中国计算机信息系统研究的星星之火。
1978年,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及时决定,陆军、海军、空军也都要建立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试点。从此,人民解放军的信息化建设开始全面起步。
开创中国信息化先河的“834”工程
我国国防信息工程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1975年3月31日,卫星通信工程,即“331”工程启动;1977年11月,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工程启动。
1983年4月,在国防科工委的领导下,组成以第二炮兵为主,有总参通信部、海军、空军、炮兵,和国家电子部、航天部等军内外单位人员参加的攻关协作队伍,在第二炮兵计算机汉化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全军统一型号的中文信息处理装备。根据当时决定的时间,此项工程被命名为“834”工程。
卫星通信工程、“银河”巨型计算机工程、计算机汉字处理工程,成为对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有重大影响的三大国防信息工程。
当时,一些国家流行的电子计算机,只有西文处理系统,不能处理其他文字。早在1976年,第二炮兵有关部门在使用电子计算机、研究导弹飞行轨迹中,发现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只能显示英文字母和汉语拼音字母。为便于有关人员使用,研究人员用图形“制造”了十分有限的几十个“图形汉字”,这些“图形汉字”很难准确表达十分简单的指挥用语的语义。
研究人员明白,如何使计算机兼容西文和其他文字,不仅成了中国军队启动国防信息工程建设的一大难关,也是中国普及电子计算机的一大难题。可以说,不攻克这一难关,中国就不能实现信息化,就不能实现便捷的国际信息化交流,更谈不上后来的中文互联网。
与卫星通信工程和“银河”巨型计算机工程的科研领军人物不同,当时,担任“834”工程的设计师们,是一批默默无闻的军队和国防工业部门的中青年科技人员。他们毕业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和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战斗在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设前沿,在经过广泛调查研
究和深入试验后,确立了充分利用西文计算机成果和国内传统汉字优势相结合的开发思路,进而解决第二炮兵指挥自动化系统汉化的难题。
1980年初,第二炮兵第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终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台实用的中西文全兼容的汉字智能终端。这年年底,第二炮兵首次运用具有汉化功能的计算机联机系统,模拟作战指挥演练。当时,军委领导和专家在清晰闪动的荧光屏上,首次目睹出现的以汉字为载体的报文传递、资料查询等中文信息系统演示时,无不兴奋异常。
这是人类计算机历史上首次出现的中文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至今,我国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体制和主要规范,仍是第二炮兵当年创立的相关标准。
此后,第二炮兵装备了首批汉化的微型电子计算机。1981年,在当时国家计算机总局的支持下,由国防电子工业部门进行了批量投产,终于产生了我国第一个军民通用的工业化批量生产的汉字微型电子计算机ZD-2000。而后,这一项有自主创新技术的计算机中文信息处理技术,曾先后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多项。
“834”工程,从当时确立到完成,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以及解放军各总部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热心关注。
作为长期负责国防科技工作的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张爱萍从一开始,就以战略家的气魄和视角,认定这三大国防信息工程,对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大意义。当年,张爱萍在第二炮兵参观计算机汉字处理技术时,曾当场写下赞美诗句:“汉字终端机,中文创新题,度量大如海,进出多神奇”的诗句。1986年5月,中央军委杨尚昆副主席及诸位副秘书长等领导,集体视察了“834工程”,对工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共同题写了“千丝万缕一脉通,加速应用攀高峰”。
为战略导弹部队插上信息化翅膀
1983年,第二炮兵举行了一次意义重大的演习。第二炮兵有关人员携带数台刚刚研制成功不久的“ZD-2000”智能汉字计算机参加演习。在现场,人们十分兴奋地看到,演习中,指战员通过具有可处理汉字的电子计算机,将各类指挥文电、报告,迅速、准确传输、下达。
这场演习向人们展示了军队信息化的巨大优势和诱人前景。演习结束后,部队强烈要求将这些参演的实验装备留给他们使用。此后,第二炮兵及一些所属部队机关首先配发了这一先进的指挥自动化装备,从第二炮兵到导弹基地、旅团的业务部门,在文件、报表的编辑、打印、统计,以及资料、档案的查询等,都广泛地使用了汉字电子计算机。
至1986年春,经第二炮兵和有关协作单位众多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834”工程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后完成了整个系列6档9种计算机型汉字化处理技术。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向军内外提供具有汉化处理技术的各档的JH型号系列计算机近4000套。
同年3月,在我国著名电子计算机专家慈云桂教授的主持下,当时的国防科工委召开JH型系列计算机的技术鉴定。4月,在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举办了有关展览,向世界公布。当时,外电密切关注:计算机技术已应用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成为新时期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的开路先锋。
继而,第二炮兵技术装备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部队,开展了导弹阵地管理自动化工程建设,“834”工程的研制者们,研制了采用JH系列计算机为中心控制的自动化环境监控系统,陆续安装到有关部队。这一系统明显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武器设备和物资的消耗,减轻了部队劳动和操作强度。
第二炮兵又适时提出了信息化建设的新目标——指挥自动化、办公自动化、阵地管理自动化、武器测控自动化。同时,第二炮兵信息化建设还向医疗、仓库、工厂管理等领域里扩展。从此,第二炮兵部队现代化建设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让计算机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应我军战略导弹部队建设急需而问世的“ZD-2000”汉字微型计算机,经国防工业部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