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传统文化 促进德育创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传统文化促进德育创新

2014-10-10

近年来,社会、家庭对学校的升学率越来越重视,

学校也不得不更加突出教学成绩。作为一所学校,追

求升学率无可厚非,但德育工作也不能束之高阁,使

之边缘化。

“德,为人之本;才,创业之根。”道德品质对于

一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而对一所学校而言,只注重知

识的传授而忽略道德的陶冶,非但不能提升学校的品位,反而会制约学校的长远发展。道德与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因此,学校必须积极做到德育为首,智育为先,“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一、以地方资源为载体,构建德育新课题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为了发挥这一优势,我校在积极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孝道文化与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课题。以此为阵地,课题组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亲情教育,并成为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的亲情教育基地。基于此,课题组设计了“关于…孝道‟的调查问卷”,积极动员全体学生广泛收集“孝道”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反省自己,促使其良好道德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问题,并组织召开了“我们怎么报答父母”亲情教育主题班会。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内容和活动细则以

及评价标准,采取综合性、立体化的多种评价模式,并将学生道德习惯的养成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一个评价点,所有的活动情况一律记入中学生成长记录,让学生在约束中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二、以感化为前提,加强“三格”教育

今天的中学生思维活跃、个性张扬、可塑性强,老一套的说教势必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不但不利于教育,反而会使教育走向反面。基于对中学生个性的正确认识,学校在注重约束教育、挫折教育的同时,更注重“感化”教育,不断要求学生努力塑造“三格”,即学生的性格、人格、国格。

作为课题组研究的一个方面、“三格”教育不是独立于外的,而是和课题研究相融合、相促进的。

学校想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就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引导学生个性,是为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性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环境。我校积极做好四引导环节:引导学生自我设计,确定发展目标;引导学生自我实践,实现知行统一;引导学生自我反省,开展自我评价;引导学生自我调节,帮助自我完善。同时,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心灵的对话”打开了学生心灵的窗户;“给班主任的一封信”拉近了师生的感情;“向校长的建议”为学校决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英语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竞赛”、“美术作品优秀成果展”等展现了新一代学生的特长风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优化了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塑造完善人格,固然操之在我,但家庭、学校教育,社会教化,别人的帮助引导,榜样的示范作用等外因对人格的自塑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针对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必须作好学生的榜样,同升国旗、同出操,一同分工做班级值日,对待问题学生,我们在尊重其人格的基础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促使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爱国是一种深刻的情感定向。学校在德育中应以爱国为主线,不断调整、丰富学生的性格、人格。因此,我们在德育工作中依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进行了“性格完善、人格完美、国格完备”教育,使学生养成勤奋、文明、尊师、守纪的观念。

三、以活动为抓手,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德育工作不能只是一句口号或者流于形式,要想使德育深入人心,就需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活活泼、丰富多彩的各项活动,以此推进学生德育思想的成熟。我校课题组深入学校实际,研究学生心理特点,捕捉学生心理特点,捕捉学生智慧,充分发挥课题组优势,积极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学校管理的各项活动。

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空间,但范围有限,如何使有限的教育空间发挥无限的教育作用,这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所探讨的问题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拓展立体空间,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无论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只要能起到德育作用我们就乐而为之。种花、栽树、办墙报、黑板报、橱窗、悬挂名人画像等,利用校园风每天课外活动时间播报学校信息,利用闭路电视观看中央新闻,成立文

学社,自办《春秋文学》等期刊,定期举行演课、书法、美术、音乐、习作等比赛和优秀作品展。从直观上,使整个学校充满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教育气息,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教育。为使德育工作规范、全面、科学、有效、学校积极拓展以校为辐射源,从学校向家庭、社会传播的工作思路,使德育工作事半功倍。我们除了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社会知名人士谈人生、法制教育报告会外,把德育延伸到社会,组织学生参加爱科学夏令营,选择空军机场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县看守所作为法制教育基地,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搞社会调查,让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本源,让学生从社会这个大学中接受教育,使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四、以人文为主线,构建学校文化

构建学校文化能够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熏陶人、引导人,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心理素质的锻炼,知识才智的增长,法制意识的强化,理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课题组聘请文化名人召开座谈会,制定了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发扬传统文化精髓”为主线的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积极构建学校文化。

此外,我校还制定了学校文化建设的近期目标和长远规划,成立了学校文化建设委员会,创造独具特色的大义一中文化,即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特点突出、现代化气息浓郁、生态环境美丽的德育人文环境。

德育工作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惟有树立踏踏实实为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养成服务的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落实上开拓创新,捕捉德育的最佳契机,转变观念,探索新思路,不断推出新方法,学校德育工作才能真正适应形式不断发展的社会的要求,才能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思想落到实处。

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和教育方法

2014-11-10

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重视德育的民族。在中国封

建社会,自汉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正统,

德育不但成为提高个人道德修养的首要途径,而

且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方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德育思想起源很早,德育的观念在尧舜时期就已经存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思想是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制度下萌芽.并成长发展起来的,而封建社会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的社会形态.并且是以高度分散的小农经济和异常集中的专制统治为主要特色的。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不但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独到的特色.而且与它相适应的传统德育思想也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色。中国古代传统德育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一)内圣外王.修身为本

中国传统德育思想历来十分强调道德的修身功能,即通过个人的道德修养,启发个体的内在道德自觉,督导个体不断进行自我道德品行的修炼.从而成为一个真正有道德良知的人。孔子认为“修己以敬”是成为君子的第一步。所谓“修己以敬”是指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以诚敬之心来进行自身道德的修炼.只有以诚敬之心进行道德修养,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够做到不被物欲所惑.像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身居陋巷,身无长物.日常赖以果腹者,惟箪食瓢饮而已,人皆忧戚难安无法忍受.而颜回却怡然不改其乐;有人问如此困境所示何事。他说非乐贫而乐道也。孔子曾再三赞叹他道:“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根本特征。所谓“内圣”就是内以修养自身品格,以期成就圣贤人格;所谓“外王”就是外以平治天下.以期建立不朽功勋,从而造福黎民百姓。儒家经典著作《大学》详细阐述了儒家思想“以修身为本”的德育纲领和步骤。如“格物”是

德育的起点,“格物而后知致,知致而后

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意思是说道德修养必须从“格物、知致”,

即认识道德规范开始,由认识道德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