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合集下载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绿道系统作为一种连接城市空间和自然环境的绿色廊道,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对其绿道系统规划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天津市绿地资源的现状和分布特点,探讨了绿道系统的功能与价值,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建议,旨在为天津市未来的生态建设和城市绿化提供参考。

1. 引言在现代社会,城市化的进程快速发展,给城市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带来了诸多挑战。

绿道系统作为一种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连的绿色空间,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中,旨在提供人们休闲娱乐、交通便利和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

天津市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其城市绿地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也越发受到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为其未来的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2. 天津市绿地资源现状与分布特点天津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其绿地资源的储备较为丰富。

根据调查,目前天津市的绿地总面积达到XX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为XX%。

绿地资源主要分布在城市内部的公园、绿地广场、河岸带和森林公园等区域,其中以滨海新区和市区拥有较多的绿地资源。

然而,由于城市规划的不断扩张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绿地资源的均衡分布和合理利用亟待进一步研究和规划。

3. 绿道系统的功能与价值绿道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与价值。

首先,绿道系统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丰富城市居民的业余生活。

其次,绿道系统可以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廊道,方便市民的出行和活动。

再次,绿道系统可以是城市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方式,提高城市的生态质量。

最后,绿道系统的建设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连通和社区的互动,增强城市的社区凝聚力。

因此,天津市在绿道系统规划中应该充分考虑这些功能与价值,并与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相结合。

4.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的建议根据天津市的实际情况和绿道系统规划的需求,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应加强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发和浪费。

天津滨海新区海港城绿色交通规划探索

天津滨海新区海港城绿色交通规划探索

天津滨海新区海港城绿色交通规划探索蒋寅;芮晓丽;梅荣利;宋若原;郑海星【期刊名称】《城市交通》【年(卷),期】2018(16)6【摘要】为探索一条适合天津滨海新区绿色交通发展的路径,总结近10年中新天津生态城、于家堡CBD绿色交通规划的主要理念与实践面临的挑战.以海港城(天津港散货片区)转型升级发展为契机,从目标、策略、制度三个层面,探索海港城绿色交通发展模式.目标层面,依据不同情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策略层面,结合海港城实际形成四大创新策略,即打造8 min城市、构建以轨道交通活力廊道为中心的三层交通体系、嵌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斜街、倡导需求引导+弹性预留的停车策略;制度层面,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基金为抓手,提出必要的保障制度.【总页数】8页(P18-25)【作者】蒋寅;芮晓丽;梅荣利;宋若原;郑海星【作者单位】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天津300201;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01;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01;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01;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491.1+2【相关文献】1.向世界级城市学习:天津市滨海新区CBD慢行交通规划 [J], 熊文;黎晴;邵勇;李娟2.推动港城发展方便群众生活——海格绿色燃料BRT公交车投入运营 [J], 长海3.天津滨海新区港城交通协调发展对策 [J], 范小勇4.基于CA模型的海港城市空间形态演化模式研究——以天津滨海新区外生情景模拟为例 [J], 黄焕春;运迎霞;王世臻;屈永超;苗展堂5.天津滨海新区正在崛起的绿色生态经济新城——在全球绿色经济峰会上的演讲[J], 何立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天津滨海新区海景大道规划调整方案

天津滨海新区海景大道规划调整方案

宁河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涉及《天津市宁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局部调整方案二〇一四年九月目录1项目概况 (1)1.1项目性质与规划调整说明 (1)1.2项目建设背景 (1)1.3项目基本情况 (2)1.4项目用地情况 (3)2 项目选址合理性及规划调整原因 (5)2.1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5)2.2规划调整原因 (5)3 规划调整方案 (7)3.1规划调整原则 (7)3.2规划调整依据及相关资料 (7)3.3建设用地指标调整方案 (9)4 规划局部调整实施影响的评估分析 (12)4.1对土地规划指标的影响评估 (12)4.2对土地规划用地布局的影响 (13)4.3对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 (13)5规划调整的实施措施 (15)5.1实行听证制度 (15)5.2依法行政,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 (15)5.3实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16)6结论 (17)附表 (18)附图 (18)1项目概况1.1 项目性质与规划调整说明宁河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属于新能源电力项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2013年修正)》中鼓励类之四“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及供应业”中“新能源电站的建设、经营(包括太阳能、风能、磁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

本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3年本)》,由天津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核准。

《天津宁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是以2005年为基期年,并根据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编制完成的,宁河县生物质发电项目属于市政基础设施类,《规划》没有预留,为保证项目用地的合理需求,需要对《规划》补充完善并进行局部调整。

1.2 项目建设背景目前宁河县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为简易填埋,其特征是基本上没有或仅有部分工程措施、不执行环保标准、可以处理所有种类的垃圾,但占地面积大。

论滨海绿廊道路绿化设计

论滨海绿廊道路绿化设计

论滨海绿廊道路绿化设计摘要:天津滨海区域长期受海水浸渍拥有大量的盐碱荒地,植物生长受到严重影响,植被生态恢复尤为重要。

因此,选择适地适树的品种,结合人工美学的方法,运用技术工程的处理方式,打造滨海区域的天然屏障城市绿廊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绿廊的概念,水系和水岸现状以及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天津滨海生态城彩环路道路设计的策略作为剖析的方式,共同探讨如何打造好滨海绿廊的景观设计。

关键词:滨海;绿廊;道路一、滨海区域的环境特点天津滨海区域拥有大量可供开发的盐碱地,但因其盐渍化程度较高,仅有一些耐盐植物可以存活。

但耐盐性植物多属于野生植物,在园林建设的推广中局限性大。

因此,对滨海区域已有运用的园林植物种类和自身植物及其生长势,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选择适宜植物品种进行栽植,增加植物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同时利用技术处理手法改良土壤及水质的性能特点,结合适宜的植物进行水质的净化,发挥盐碱地周边作为城市屏障的绿廊生态作用。

二、道路绿廊1、绿廊绿道的概念是指顺着常年风向,以道路和河流为主干的带状绿化带。

绿化带内设有人行景观彩色道路,市民可以在景观路上散步,也可以骑行,来观赏道路两侧的美景。

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性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近山松绿道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2、道路属性及案例研究:2.1 道路属性作为道路绿廊,是道路上的景观绿带,设计时必须结合城市交通道路等级及设计时速,充分从车行和人行所看到的角度和视线,考虑道路绿带设计的节奏韵律及地形尺度变化。

车速快,地形尺度空间就要大,否则就会过碎。

据相关资料分析,汽车行驶速度提高,视野变小,注意力集中点距离加大,司机清楚辨认前方距离缩小,而两侧距离加大。

随着车速提高,司机清楚辨认前方距离缩小,汽车以60km/h行驶时可看清楚前方240m处标志;汽车以80km/h行驶时可看清楚前方160m处标志。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环保市容局拟定的滨海新区2011年绿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环保市容局拟定的滨海新区2011年绿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环保市容局拟定的滨海新区2011年绿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5.05•【字号】津滨政发〔2011〕23号•【施行日期】2011.05.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管理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批转区环保市容局拟定的滨海新区2011年绿化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津滨政发〔2011〕23 号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区环保市容局拟定的《滨海新区2011年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已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五月五日滨海新区2011年绿化工作实施意见为加快我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城市绿化档次和品味,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根据区委、区政府总体工作部署,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天津市和区委、区政府全面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实施、兼顾景观”的原则,大力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把滨海新区逐步建设成“总量适宜、分布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的生态型园林城区。

二、总体目标以构建生态宜居城区为目标,建设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重点兴建以公园为主的绿色生态组团,大力开展农业生态林建设,加快建设和完善以公路、河道为骨干的绿色通道,构建沿海河、沿高速路网、沿铁路网、沿海岸带的多条绿色生态廊道。

同时打造若干由湿地、湖面、绿地构成的绿色板块,进一步优化新区生态环境,最终形成生态区、生态廊、生态组团有机连接、各具特色的新区生态构架,实现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主要任务2011年滨海新区新建各类城市绿地1025万平方米,提升改造175万平方米,种植各类乔木、花灌木811万株,大力发展立体绿化。

新建绿地要结合绿地性质,突出植物种类多样化;改造提升绿地要在保留原有大树的基础上,补植观赏价值高的乔木及花灌木,美化城市环境。

《2024年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范文

《2024年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范文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绿道作为连接城市绿地、公园、生态空间的重要纽带,已成为现代城市规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天津市作为我国北方的重要城市,近年来也在积极推进绿道系统的规划与建设。

本文旨在研究天津市绿道系统的规划,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天津市的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天津市绿道系统现状分析1. 绿道建设现状天津市绿道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目前,全市已建成多条绿道,覆盖了市区及周边地区,连接了公园、风景区、历史文化遗产等重要节点。

这些绿道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健身、游憩的场所,也成为了城市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存在问题尽管天津市绿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绿道布局不够均衡,部分区域绿道缺乏连通性;绿道周边环境有待改善,部分区域存在环境脏乱、设施老旧等问题;绿道的功能单一,未能充分体现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重功能。

三、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原则与目标1. 规划原则(1)生态优先: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确保绿道建设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2)以人为本:以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提高绿道的使用率和满意度。

(3)可持续发展:注重绿道系统的长期效益,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 规划目标(1)构建完善的绿道网络体系,提高绿道的连通性和可达性。

(2)提升绿道周边环境质量,打造宜人的绿道景观。

(3)丰富绿道功能,实现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重功能融合。

四、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策略1. 优化布局根据天津市地理特点、文化特色和市民需求,优化绿道布局,确保绿道网络的均衡性和连通性。

同时,加强绿道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提高绿道的可达性。

2. 改善环境对绿道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和提升,包括绿化美化、设施更新、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改进。

同时,加强绿道周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绿道的使用体验。

3. 丰富功能在保证绿道生态功能的基础上,挖掘绿道的文化、教育、旅游等功能,打造具有天津特色的绿道品牌。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3.27•【字号】•【施行日期】2012.03.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滨海新区十二五时期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规划2006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国发〔2006〕20号),批准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确定了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指导思想、目标、主要任务和十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08〕26号)精神,扎实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2008年10月,市人民政府制定发布了《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三年实施计划(2008-2010年)》(津政发〔2008〕82号,以下简称《第一个三年计划》),组织实施了10个领域的20个重点项目和50个具体事项。

几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相关部委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个三年计划》基本完成,有力地支持了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十二五”期间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总体方案》的精神,按照《中共天津市滨海新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天津市滨海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第二个三年实施计划(2011-2013年)的通知》(津政发〔2011〕19号)和区委、区人民政府《关于〈2011年滨海新区“十大改革”重点项目安排意见〉的通知》(津滨党发〔2011〕6号,以下简称《十大改革重点项目》),特编制本规划。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对于城市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城市发展快速,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对于城市绿色空间和休闲娱乐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天津市启动了绿道系统规划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的目的是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和建设,绿化城市空间,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绿道网络,满足市民的休闲娱乐和健身需求。

绿道是指利用城市绿地、水系河道等自然资源,打造成为一条条自然环境优美、道路宽畅、绿植丰富的绿色通道。

绿道系统规划研究的核心是绿道的规划和建设,通过合理的布局和设计,使得绿道系统在天津市内得以贯穿、延伸,为市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休闲空间。

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绿道系统的主要路径和布局。

通过研究市民的出行和休闲习惯,分析城市发展规划,并结合自然资源和现有的绿地,确定绿道系统的主导线路和分支线路。

主要路径将连接天津市的重要公共空间,如公园、体育馆、商业中心等,便于市民的出行和休闲娱乐。

分支线路则贯穿于居民区和各类社区,将绿道系统真正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绿道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宏观规划和细节设计。

宏观规划方面,需要确定绿道的宽度和形式,保证其能够容纳大量市民的休闲需求,例如宽敞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

细节设计方面,则需要考虑到路灯、座椅、垃圾桶等配套设施的设置,以及植被的选择和种植,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美观的绿道环境。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绿道系统与周边交通系统的衔接,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地进出绿道系统。

绿道系统规划研究的另一重要任务是保护和开发市区的自然资源。

天津市作为一个沿海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河湖、植被等。

在绿道系统规划中,要将这些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起来,打造成市民休闲的绿色空间。

同时,也要加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

通过科学的绿道规划和管理,既保护了城市绿荫,又提供了市民休闲娱乐和生态保护的双重功能。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演进过程与岸线 湿地变化关系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围填海演进过程与岸线 湿地变化关系研究

遥感技术以其独特的空间、光谱和时间分辨率,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大量 环境信息。天津滨海新区通过建立遥感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海岸带水位、水色、 悬浮物、叶绿素等环境因子的实时监测。这些数据不仅为决策者提供了重要的参 考依据,还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科学支持。
除了环境监测,遥感技术还可以应用于海岸带动态模拟。利用高分辨率卫星 影像和GIS技术,可以精确地获取海岸带的形态、地貌和地形信息。结合实地调 查数据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人员可以建立海岸带动力学模型,模拟不同自然因 素和人类活动对海岸带的影响。这种模拟不仅有助于预测未来的海岸带变化,还 可以为应对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2、产业基础雄厚:天津滨海新区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制造业和服 务业的快速发展,为金融服务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3、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天津 滨海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前景广阔,将有更多的科技企业寻求金融服务。
五、结论和建议
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面临着一些问 题和挑战。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发展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3、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金融 机构数量不断增加,金融业务种类日益丰富,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 撑。
三、天津滨海新区金融服务业面 临的问题
1、金融风险防范压力加大: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天津滨海新区的 金融风险防范压力逐渐加大,需要更加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
结果与讨论
通过调查和分析,发现围填海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和碳 汇功能产生了显著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态系统类型变化:围填海 活动使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面积 减少了30%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正文:---------------------------------------------------------------------------------------------------------------------------------------------------- 天津市滨海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各管委会,各委、局,各街镇,各单位:现将《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十日滨海新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进入新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时期,是努力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率先推进生态宜居建设的时期,是在带动天津发展、推进京津冀和环渤海区域经济振兴、促进东中西互动和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时期,也是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键时期,谋划好这个阶段新区环境建设的发展战略、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于实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推动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建设宜居生态城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一)“十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进展1.水环境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十一五”期间,作为全市水环境专项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开展了大沽排污河、北塘排污河等河道以及流经该区域的农用河道的清淤、修坡和沿河绿化治理工作。

目前,作为重点的大沽排污河清淤工程已基本完成。

随着改造工程的深入进行,泵站、污水处理厂等设施不断完善,排入的污水大部分已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排放标准。

水环境质量状况基本稳定,饮用水源地水质状况良好,水质达标率为100%;10条主要河流中,潮白新河和沧浪渠水质好转,分别达到了Ⅴ类和Ⅳ类水质,蓟运河水质恶化,其它河流水质基本稳定。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绿道理念来源于欧美发达国家,并成功的运用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世界著名城市的规划建设实践当中。

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污染严重、温室效应加剧等一系列的城市病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享有城镇化产生的利好成果的同时,将其负面效应最小化,是城市规划决策者、管理者、参与者迫切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绿道作为一种线形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内设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住区等,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历史文化资源,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充足的游憩和交往空间。

在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引导下,绿道的规划与建设已然成为世界城市建设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

2010年,随着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的编制实施,辖区九大城市掀起了绿道建设的热潮。

自此,广东率全国风气之先,拉开了我国大规模绿道建设的序幕。

对天津而言,伴随着30多年的改革开放,尤其是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后津滨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天津在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已然成为我国北方地区最重要的经济中心。

与此同时,天津的城市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包括市政道路、园林绿化、环境建设在内的城市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天津城市建设也遇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进一步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的要求更为凸显,如人口、产业高度集中,土地开发强度大,城市公共开敞空间严重不足,群众亲近自然的需求日渐强烈等。

为了构建天津市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优化天津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结构,促进天津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实现天津生态城市的建设,就此本文展开了对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的研究。

本文对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依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将论文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探究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息加快,城市的绿化问题已受到广泛的关注。

绿道作为城市绿化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还能提供人们休闲与娱乐的场所。

本文以天津市为例,对其绿道系统进行规划探究,旨在为城市的绿化与人民的生活提供更好的环境。

第一章绪论1.1 探究背景和目标随着城市化的不息进步,天津市的城市环境逐渐受到了严峻的破坏。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绿化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绿道系统作为城市的绿化利用方式之一,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大城市。

本探究旨在以天津市为样本,通过规划探究,为城市的绿化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

1.2 探究内容和方法本探究接受文献探究法、实地调查法和数据统计法等多种探究方法,对天津市现有的绿化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结合国际上的先进阅历,制定适合天津市的绿道系统规划方案。

第二章天津市绿道现状分析2.1 天津市的城市化进程天津市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近年来城市化进程迅速,城市面积不息扩大,但城市绿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挑战。

2.2 天津市绿道的分布和类型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天津市目前已建设的绿道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郊区和部分城市公园中,绿道类型包括线性绿道、环路绿道和水岸绿道等。

2.3 天津市绿道的存在问题天津市绿道的建设相对滞后,建设规模较小,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相脱离;同时,绿道的毗连性和便捷性亟待提高。

第三章天津市绿道系统规划方案3.1 绿道系统整体布局设计在整体规划上,我们将绿道分为城市绿道和郊区绿道两个部分,以满足不同市民群体的需求。

城市绿道主要分布在市区,通过串联公园、河岸和城市景点等,提供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

郊区绿道则主要分布在天津市郊区,并与自然景观相连,提供更靠近大自然的休闲环境。

3.2 绿道系统详尽规划设计我们依据天津市的自然、人文和景观资源,将绿道规划分为景观绿道、文化绿道和生态绿道三个类型。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绿化关键问题探索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绿化关键问题探索

天津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绿化关键问题探索作者:靳聪尹建道许晖田苗来源:《天津农业科学》2013年第05期摘要:在回顾天津市滨海新区绿化建设成就的基础上,从宏观角度分析探讨了本地区制约造林绿化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促进滨海地区环境绿化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与思路,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天津滨海新区;环境绿化;盐碱地改良;生态建设;植被恢复中图分类号:S731.9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5.016天津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渤海湾西岸,包括大港区、塘沽区、汉沽区的全部以及东丽区和津南区的一部分,陆域总面积2 270 km2,海岸线153 km[1-2]。

依据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天津滨海新区将成为带动我国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第三极,逐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新城区,2011年常驻人口254万人。

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体现了“生态、环保、和谐、国际化、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规划城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和40%,对人居环境改善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据调查统计,天津滨海新区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大约1/3为盐碱荒滩,1/3为盐田或晒盐场,1/3为湿地、河道或水面。

滨海盐土(土壤含盐量>0.6%以上)的总面积为996.5 km2,约占滨海新区土地总面积(2 270 km2)的43.9%[3]。

新建城区、产业区和功能区大多位于海泥吹填造陆的新生陆地上,土壤含盐量高达2%以上,甚至连盐地碱蓬都无法生存,环境绿化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天津滨海地区素有“三高一低”(土壤含盐量高、地下水位高、矿化度高,海拔低)之说[4-6],被国外专家视为“绿色禁区”,生态环境条件十分恶劣。

因此,营造和构建绿色植被就成了实现滨海新区远景目标、提高人居环境质量的主要瓶颈。

1 天津滨海城区环境绿化的建设成就多年来,天津市各级政府和企业致力于盐土绿化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令人惊奇的建设成就。

滨海新区生态绿化建设思路探讨

滨海新区生态绿化建设思路探讨

滨海新区生态绿化建设思路探讨作者:朱婧来源:《绿色科技》2011年第04期摘要: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分析,探讨了通过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加强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合理植物群落,提高植物配置水平,体现城市地域人文特色等方法,提升滨海新区城市生态水平,以保证城市绿地系统的开发。

关键词:滨海新区;生态;绿化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引言滨海新区盐碱地绿化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天津沿海至中心城区之间广阔区域的开发提供了战略机遇,成片区域的开发建设既涉及到本区域整体的生态保护和发展战略,也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和生态城区的建设,因此,滨海新区的绿化发展要围绕建设生态城市战略,加快理论创新,解决一些难点重点问题。

2 滨海新区生态绿化建议分析2.1 创建生态城市的一体化格局,提升城市生态设计水平将滨海新区建设成为宜居生态的绿化新城是一直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

而生态绿化就是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对城市整体空间进行生态合理配置。

城市生态绿化应成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

因此,城市生态绿化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同时参与城建项目规划和建设过程,而不是工程建设的最后补漏和修饰。

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城市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城市绿化布局并进行城市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城市功能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种群或群落类型方案。

以紫云公园为例,1997年前这里曾是3 600万m3的碱渣。

历时5年,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治理,最终成为全国第一座利用工业废料来营建的城市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33万m2,建有7个山峰,主峰高31.9m,栽种各种树木和其他植物100余种40万株。

利用设计注重人与自然的交流体现园林生态、绿色空间的主题,充分利用碱渣山的特殊景观效果,在被破坏的环境中创作出最具生态内容的绿色天地,它体现出城市边缘地带的保护与再生,在城市与市郊建立起人与自然共存的良性循环空间,保护和修复区域性生态系统,建立合理的复合型的人工植物群落,保护生物多样性,建立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环境。

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绿道系统规划 ——打造生态城特色绿道

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绿道系统规划 ——打造生态城特色绿道

中新天津生态城编制绿道系统规划 ——打造生态城特色绿道发表时间:2019-08-07T15:08:11.407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10期作者:李晓源[导读] 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地区的实践,生态城开展了绿道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局 300467摘要: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以及其他地区的实践,生态城开展了绿道系统的规划编制工作。

关键词:绿道系统规划前言:2016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其中第十六条要求“优化街区路网结构。

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第二十一条要求“恢复城市自然生态。

优化城市绿地布局,构建绿道系统,实现城市内外绿地连接贯通,将生态要素引入市区。

”可见,我国已经从国家层面对绿道系统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绿道系统的建设已经是我国城市建设的新趋势,绿道建设对于各个区域、城市来说已经刻不容缓。

一.国外绿道规划实践国外绿道(greenway)规划与建设的理念最早起源于 19 世纪的欧美国家。

绿道是为实现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协调的生态、休闲、历史记忆、审美及其他用途的多目标线性土地网络。

纵观其发展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特征及典型的案例第一阶段,始于 19 世纪的城市运动和国家公园运动,此时绿道的表现形式(或基本特征)为景观大道、林荫道、公园道等,以通行功能为主。

最初“绿道”兴起是为了解决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城市交通混乱等城市问题,该时期的城市建设善于用公园的思想来表达城市平民的愿望,形成了大批的城市公园和保护区。

这一时期的“绿道”理念表现为城市内部的、供平民休闲的公园道。

以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规划的“翡翠项链——波士顿公园体系规划”最为典型。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张良张莹闫唯【摘要】在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绿道具有高联通性、高可及性的特征,可有效保护生态资源,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本文总结回顾了国内外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GIS支持下对天津滨海新区绿道选线适宜性的进行分析,构建新区绿道网络体系,同时探讨了规划建设技术指标,提出规划实施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绿道系统;适宜性分析;技术指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指引下,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不断占用生态用地、蚕食生态资源,绿色休闲空间日趋减少,人地、人海矛盾尤为突出。

在大面积自然空间难以有效恢复、城市绿地开辟困难的情况下,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1.绿道理论及实践1.1 概念及内涵“绿道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

”[1]该定义强调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

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2]。

1.2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中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开始绿道规划研究。

早期绿道规划呈现围绕着沿河流、道路等线状分布的特征,主要体现其连通性与审美游憩价值。

近年来,绿道的规划建设逐渐成熟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实践方面以美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为代表。

美国是绿道是城市公园的有机联系,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德国鲁尔区绿道是发展转型中的生态重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新加坡绿道是将多个公园贯穿起来的网络,形成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日本绿道建设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绿道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3-9]。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的通知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的通知

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天津市规划局•【公布日期】2018.10.31•【字号】规管控字〔2018〕264号•【施行日期】2018.1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天津市规划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的通知规管控字〔2018〕264号各相关委办局、区政府和功能区管委会:《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2018年10月31日天津市加强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构筑城市生态高地,积极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生态宜居城市,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天津市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地区(以下简称生态屏障区)是指东至滨海新区西外环线高速公路,南至独流减河,西至宁静高速公路,北至永定新河围合的范围。

第三条本细则适用于生态屏障区内各项土地利用规划和建设活动。

第四条生态屏障区规划建设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智能引领、城产融合、城乡统筹和近远期结合的原则。

坚持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田则田和宜水则水,科学选择林种,高水平进行林相设计,切实提高植树造林水平;加强生态修复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城镇、工业园区与产业转型升级,开展达标治理,实行达标建设,加快城市修补,推进绿色智能发展。

第二章规划管控第一节总体管控第五条生态屏障区应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高点定位和天津特色,融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于一体,规划建设成为展示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呈现“大水、大绿、成林、成片”景观,形成“双城生态屏障、津沽绿色之洲”。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的批复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的批复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天津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08.04.24
•【字号】
•【施行日期】2008.04.2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生态保护
正文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
划(2007-2020年)》的批复
市滨海委、市环保局:
你委/局《关于报审〈天津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的请示》(津滨管报[2008]11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2007-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按照建设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定位和我市创建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提出了滨海新区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等四大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并围绕四大体系建设确定了重点建设项目及保障措施。

同时《规划》根据滨海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在滨海新区划分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

望你委/局按照《规划》严格控制、监督实施。

三、《规划》是今后指导滨海新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依据,各有关部门
要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

若确需调整规划,应由你委/局提出意见,报请市人民政府审批。

二〇〇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研究张良张莹闫唯【摘要】在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中,绿道具有高联通性、高可及性的特征,可有效保护生态资源,是建设宜居城乡的重要内容和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有效途径。

本文总结回顾了国内外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GIS支持下对天津滨海新区绿道选线适宜性的进行分析,构建新区绿道网络体系,同时探讨了规划建设技术指标,提出规划实施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绿道系统;适宜性分析;技术指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滨海新区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在全面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政策指引下,空间布局逐步优化,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发展的实践表明,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口规模和建设用地的不断增加不断占用生态用地、蚕食生态资源,绿色休闲空间日趋减少,人地、人海矛盾尤为突出。

在大面积自然空间难以有效恢复、城市绿地开辟困难的情况下,构建融合环保、运动、休闲和旅游等多种功能的绿道网络体系,显得尤其必要和紧迫。

1.绿道理论及实践1.1 概念及内涵“绿道是由那些为了多种用途(包括与可持续土地利用相一致的生态、休闲、文化、美学和其他用途)而规划、设计和管理的,由线性要素组成的土地网络。

”[1]该定义强调绿道的空间结构是线性的,连接是绿道的最主要特征,绿道是多功能的包括生态、文化、社会和审美功能。

绿道是可持续的,是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绿道是一个完整线性系统的特定空间战略[2]。

1.2 国内外理论与实践中世纪以来,西方国家开始绿道规划研究。

早期绿道规划呈现围绕着沿河流、道路等线状分布的特征,主要体现其连通性与审美游憩价值。

近年来,绿道的规划建设逐渐成熟和完善,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解决生态环保问题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实践方面以美国、德国、新加坡和日本为代表。

美国是绿道是城市公园的有机联系,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德国鲁尔区绿道是发展转型中的生态重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新加坡绿道是将多个公园贯穿起来的网络,形成通畅的、无缝连接的绿道;日本绿道建设是对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通过绿道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3-9]。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10-15],目前国内对绿道的理论研究主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城镇绿地系统和绿地生态网络、环城游憩带和风景道等四个方面分析绿道的功能和作用。

实践方面,珠三角的增城、广州、深圳三个城市在不同类型绿道规划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

如增城的乡村绿道坚持原生态、原产权、原居民、原民俗的“四原”保护原则,将绿道建设成为市民休闲健身之道、游客旅游观光之道、农民增收致富之道;广州的城市绿道串联各类景点,与商业建筑无缝连接,让人在城市中亲近自然,合理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缓解交通压力;深圳的滨海、滨河绿道着力打造丰富的滨海休闲栈道和滨河亲水景观,让市民在紧凑的城市里仍可以找到远离喧嚣的“净土”,提升城市景观质量和品位;该市的社区绿道将居住区、社区公园、商服设施和就业集中地区有机联系起来,建设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合理布局、方便居民出行,有助于宜居城市建设。

1.3 对天津滨海新区的启示总结国内外绿道理念与建设经验,结合天津滨海新区范围内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研究认为天津滨海新区绿道是指以绿地林地、田园乡村、水系水滨及景观道路为载体,联系若干自然、人文景观节点,提供市民休闲、健身和体验的带形空间。

其主要功能包括游憩康体、景观美化、通勤联系、生态保育和文化教育。

按级别分为区域级、新区级和社区级三级;按所在位置分类为乡村型、郊野性和都市型。

依托载体主要为绿地林地、田园乡村、水系水滨、景观道路[16-19]。

2.绿道建设基础条件滨海新区地处华北平原东北部,海河流域下游,天津市区东部。

新区辖塘沽、汉沽、大港行政区和东丽、津南部分地区,辖区陆域面积2270平方千米(不包括围海成陆部分)。

气候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型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该区主要地貌类型有滨海平原,泻湖和海滩,岸线总长约188.33千米。

一级河道7条,天津市域内海河、蓟运河、永定新河、潮图1 滨海新区绿道建设基础白河、独流减河等主要河流均从本区入海。

区内有北大港、北塘等水库8座、大面积的盐田和众多的坑塘,水域面积大和地势低平成为本区主要地貌特征。

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和北大港市级自然保护区坐落在该区域,人均公园绿地10.2平方米。

区内拥有大沽炮台遗址等10处文物保护单位,规划建设三个郊野公园。

3.绿道系统构建3.1 选线原则绿道网规划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为价值取向和生态导向,遵循生态性、连通性、适度性、协调性与统一性的原则,立足于绿道建设的基础条件,综合多方面因素明确绿廊控制、慢行交通、功能服务等内容,确定科学合理的绿道系统布局。

3.2 适宜性分析借鉴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质”理论,将区内绿道相关的资源分成“斑块”“廊道”“基质”三类资源。

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运用适应性分析方法,综合得出适宜作为绿道的区域,为绿道选线及布局确定提供依据。

“斑块”资源为区内需串联的重要节点。

主要为具有重大区域影响的代表性节点,参考相关分级标准,选取非常重要级别的自然人文节点作为滨海新区范围内的绿道节点,优先考虑串联成网纳入绿道系统中。

经分析确定的滨海新区重要“斑块”资源包括北三河郊野公园、东疆港人造黄金海岸、大沽炮台遗址、崔庄古枣园等20余个重要节点。

根据节点的性质分为历史文化节点、休闲旅游节点、生态保育节点和特色产品节点四类。

“廊道”资源主要包括河道水系和两侧景观及生态资源较好的道路。

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调研,列出现状和规划中潜在的绿道线路。

主要包括河流廊道、海岸带沿线、景观道路沿线绿化带、次干路和支路、工业区和生活区之间的防护绿带。

“基质”资源为区内大面积分布的林草地、湿地及耕地和土壤盐渍化状况等面状资源。

综合叠图得出的滨海新区绿道系统适宜性分析图,见图2。

图2 滨海新区绿道适宜性分析3.3 绿道系统构建根据绿道适宜性分析及选线原则,综合确定滨海新区绿道系统布局,按级别表述如下。

区域级绿道是区域生态系统的联络线,主导功能为生态保育。

包括蓟运河、永定新河、海河、独流减河四条河流绿道和一条生态绿道。

四条河流绿道以城市一级河道为依托载体,是连接全市及海河流域的区域生态廊道,以水资源保护和恢复为主导功能,也具有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生态绿道以黑猪河、八米河和板桥河为载体,串联区内北三河、官港和独流减河三个郊野公园,连接七里海和北大港两大湿地,为“南北生态”的连接线,有利于提高区域生态资源连通性和保护候鸟迁徙路径及栖息地。

上述五条绿道沿着区域生态廊道建设,经过新区内所有生态园区和郊野公园,串联重要生态资源,同时引导人们合理的亲近自然,形成滨海新区绿道网的骨架。

该级绿道长度约为190 千米。

新区级绿道是区内休闲娱乐资源的联络线,主导功能是休闲旅游。

该级绿道共18条,串联区内历史文化、休闲旅游、生态保育、特色农产品等节点,绿道的依托载体多样,如以沿海自然或人工岸线为依托的海滨绿道,沿城市河道和规划河渠为依托的河流绿道,沿城市次干路、现有或规划防护绿带的道路绿道。

新区级绿道覆盖区内塘沽城区、中新生态城、临港经济区、临空产业区、南港工业区等多个功能区,为新区内居民提供区内周末休闲、游憩的场所,是区域级绿道向各功能区的延伸,形成绿道网体系。

该级绿道长度约300千米。

社区级绿道是社区内居图3 滨海新区绿道体系住组团与绿道节点的连接线,主导功能是康体健身。

依托次干道和社区道路,串联区内公园、广场等具有休闲娱乐功能的节点为社区内居民提供日常健身、康体场所,提升空间宜居品质。

社区级绿道长度1810千米。

绿道总长度2300千米,绿道网总密度约为1千米/平方千米。

4.规划建设技术要求如何保障绿道系统规划顺利实施,真正建设具有滨海特色的绿道体系,需要结合自身生态资源特点提出相应的技术指标要求,同时针对绿带植物配置开展专题研究。

4.1 技术指标要求绿道建设应体现自然与本土特色,遵循因地制宜、低碳节约原则,注意保持和修复绿道及周边地区的原生态功能,协调好保护与发展关系,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布局慢行系统和服务设施,避免大填大挖,避免大规模、高强度开发,避免非服务配套型项目进驻绿道,保持和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的生态功能、生态景观,体现生态化,防止绿道建设过度人工化倾向。

根据绿道的分类不同,运用层次分析法,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构建绿道规划建设技术指标体系。

表1 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技术指标4.2 植物配置原则在绿道系统建设中绿带植物群落的选择和搭配是尤为关键的步骤,滨海新区土壤盐渍化现象严重,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既可以节约绿化成本又可构建宜人景观。

植物配置的原则如下[20]。

仿——仿生原则。

据植物习性和自然界植物群落形成的规律,仿照自然界植物群落的结构形式,经艺术提炼而就。

师法自然,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多——植物多样性原则。

尽可能多地运用植物种类,达到生态多样性要求,营造丰富的群落景观。

位——生态位原则。

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

景——景观艺术性原则。

植物配置不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也不是简单的返璞归真,而是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

采用“乔灌草”复合绿化形式进行植物配置,积极营造“高中低”复层结构的地带性植物群落景观,保证物种多样性。

适——适地适树原则。

考虑到滨海新区大面积土壤盐碱化的特点,因地制宜,尽可能多用乡土树种,保证效果的稳定性。

建成区需要有高大乔木遮阴,建议选用生态效益高、寿命长、景观好的物种,如悬铃木、银杏、垂柳、旱柳、绦柳、毛白杨、国槐等;郊野和农村地区可因地制宜选用西伯利亚白刺、柽柳、红蓼、碱蓬、盐地碱蓬、盐角草、獐毛、二色补血草、芦苇等高耐碱植物形成盐生、沼泽植被景观。

5.实施重点任务为了保障绿道系统规划顺利实施,本文探讨了绿道系统实施的重点任务[21]。

5.1编制重点示范段规划在滨海新区范围内在建成区、郊区和农村地区,从自然人文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居民绿道需求较高的地区作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试点,分别开展区域型、新区型和社区型三种类型绿道的示范段规划。

根据现有自然生态和经济社会条件,以完善城市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探索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方法、途径和鲜明特色,积累天津滨海新区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经验。

5.2 划定绿道控制区为提高绿道网的规划与建设水平,保护绿道的自然生态基底和历史文化资源,维护区域生态安全,在编制绿道规划的基础上沿绿道路沿外侧,划定一定范围作为绿道控制区并提出相应管制措施加以管理和保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