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b1e8cb7f18583d0496459ca.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总结一、计算机系统结构概念1.1 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基本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注意:对不同层次上的程序员来说,由于使用的程序设计语言不同,可能看到的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会有所不同。
1.2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现代计算机是一种包括机器硬件、指令系统、系统软件、应用程序和用户接口的集成系统。
现代计算机结构图*注意:计算机结构的层次模型依据计算机语言广义的理解,可将计算机系统看成由多级“虚拟”计算机所组成。
从语言层次上画分可得下图:计算机结构的层次模型1.3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软件与硬件直接的界面计算机组成:是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计算机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三者间的关系:计算机系统结构不同会影响到可用的计算机组成技术不同,而不同的计算机组成又会反过来影响到系统结构的设计。
因此,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设计必须结合应用来考虑,要为软件和算法的实现提供更多更好的硬件支持,同时要考虑可能采用和准备采用哪些计算机组成技术,不能过多或不合理地限制各种计算机组成、实现技术的采用与发展。
计算机组成与计算机实现可以折衷,它主要取决于器件的来源、厂家的技术特长和性能价格比能否优化。
应当在当时的器件技术条件下,使价格不增或只增很少的情况下尽可能提高系统的性能。
1.4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计算机结构分类方式主要有三种:(1)按“流”分类按“流”分类法是Flynn教授在1966年提出的一种分类方法,它是按照计算机中指令流(Instruction Stream)和数据流(Data Stream)的多倍性进行分类。
指令流是指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流是指指令流调用的数据序列。
多倍性是指在计算机中最受限制(瓶颈最严重)的部件上,在同一时间单位中,最多可并行执行的指令条数或处理的数据个数。
*注意:按“流”分类法,即Flynn分类法的逻辑结构类型:①SISD计算机②SIMD计算机③MISD计算机④MIMD计算机(2)按“并行性”和“流水线”分类(3)按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最大并行度进行分类1.5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软件硬化的趋势,计算机系统软、硬件间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了。
计算机体系结构必考知识点
![计算机体系结构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fa303c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7.png)
计算机体系结构必考知识点一、知识概述《计算机体系结构必考知识点》①基本定义:计算机体系结构呢,简单说就是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像处理器、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它们之间是怎么连接的,还有各自的功能怎么协同工作。
就好比一个足球队,每个球员(硬件组件)都有自己的位置(功能),教练(操作系统等软件)怎么安排他们配合踢球(协同工作),这就是大致的概念。
②重要程度:在计算机这个学科里,这可太重要了。
要是不懂体系结构,就好比你盖房子不知道怎么搭框架,那接下来的装修(软件开发之类的)就无从下手。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功能等都和它有很大关系。
③前置知识:得有基本的数字电路知识,像什么是逻辑门之类的。
还有对计算机各个硬件部件有个简单了解,就像你得知道有CPU这个东西,它大致是干啥的。
如果之前学过计算机组成原理那就更好了,就像你是个盖房子的小工,盖了几次小房子(了解简单的硬件组合),再来盖大楼(学习体系结构)就容易些。
④应用价值:实际应用可多了。
比如说设计新的计算机芯片,要考虑体系结构。
像手机厂商想让手机运行得更快,还不那么耗电,那就得优化手机芯片的体系结构。
再比如说云计算中心设计大型服务器集群,也得按照合理的体系结构来,这样才能高效处理海量的数据。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计算机学科的大地图里,计算机体系结构是重要的一块。
它连接着计算机硬件底层,向上又影响着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的开发。
就好比它是城市里的交通规划(对计算机里的数据等流动起规划作用),其他的建筑物(软件等)得按照这个交通规划来建设。
②关联知识: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关联紧密,组成原理就像是讲每个部件的详细构造,体系结构就是把这些部件组合起来看。
和操作系统也有很大关系,操作系统的运行依赖于计算机体系结构提供的环境。
就好像演员(操作系统)得在舞台(体系结构)上表演。
③重难点分析:掌握难度在于概念比较抽象,像多级存储体系结构,什么缓存、主存、外存的关系不好理解。
关键点在于要理解各个部件的交互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知识点与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知识点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556c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88.png)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知识点与答案体系结构复习重点.doc1.冯.诺依蔓计算机的特点答:冯·若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如下:存储程序方式。
指令和数据都是以字的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没有区别,由机器状态来确定从存储器读出的字是指令或数据。
指令串行执行,并由控制器集中加以控制、单元定长的一维线性空间的存储器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
单处理机结构,以运算器作为中心。
其实,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操作。
2. T(C)=<K*K',D*D',W*W'>所描述的三个层次(8页)答:3个层次为控制器、算术逻辑部件、基本逻辑部件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5页)4. 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表示(38页)5. 指令系统设计的原则答:指令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应特别注意如何支持编译系统能高效、简易地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
首先是正交性:又称分离原则或互不相干原则。
即指令中各个有不同含义的字段之间,在编码时应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规整性:对相似的操作数做出相同的规定。
可扩充性:要保留一定余量的操作码空间,为以后的扩展所用。
对称性:为了使编译能更加方便,通常希望操作具有对称性。
6. 流水操作中的相关答:流水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下的3个相关:资源或结构相关、数据相关、和控制相关。
资源相关是指当有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周期内争用同一功能部件所发生的冲突。
数据相关:这是由于流水线中的各条指令的重叠操作使得原来对操作数的访问顺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数据相关的冲突。
控制相关主要是转移指令引起的,比起数据相关来,他会使流水线丧失更多的性能。
7. 向量机中对向量的各种运算可以采用的加工方式(149页)答:向量机中对向量的各种运算可以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但比较有效的加工方式应是尽量避免出现数据相关和尽量减少对向量功能的转换。
一种普通加工方式称为横向加工,它是按向量顺序计算的。
另外一种加工方式称为垂直加工,即它是先纵向加工所有B和C向量中元素对的相加操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bc0755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0.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重要分支,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一领域的核心知识,本文将针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考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概念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冯·诺伊曼结构、哈佛结构、堆栈式结构等3.计算机系统性能指标:指令周期、CPU时钟周期、主频、缓存命中率等二、中央处理器(CPU)1.CPU的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寄存器组等2.指令集架构: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3.CPU缓存:一级缓存、二级缓存、三级缓存及其工作原理4.多核处理器:核数、并行计算、线程级并行等三、存储系统1.存储器层次结构:寄存器、缓存、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等2.主存储器:DRAM、SRAM、ROM等3.磁盘存储器:硬盘、固态硬盘、光盘等4.存储器管理:分页、分段、虚拟存储器等四、输入输出系统1.I/O接口:并行接口、串行接口、USB、PCI等2.I/O设备: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3.I/O控制方式:程序控制、中断、直接内存访问(DMA)等4.I/O调度策略:先来先服务(FCFS)、最短作业优先(SJF)、扫描算法等五、总线与通信1.总线分类:内部总线、系统总线、I/O总线等2.总线标准:ISA、PCI、PCI Express等3.通信协议:TCP/IP、UDP、串行通信等4.网络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等六、并行计算与分布式系统1.并行计算:向量机、SIMD、MIMD等2.分布式系统:分布式计算、分布式存储、负载均衡等3.并行与分布式编程:OpenMP、MPI、MapReduce等4.并行与分布式算法:排序、搜索、分布式锁等通过以上考点的总结,相信大家对计算机系统结构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复习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d1a0d65983c4bb4cf7ecd17d.png)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软件+硬件(+网络)两种定义:定义1:Amdahl于1964年在推出IBM360系列计算机时提出: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定义2: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软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硬件界面的确定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模型第6级专用应用语言机器特定应用用户(使用特定应用语言)(经应用程序翻译成高级语言)第5级通用高级语言机器高级语言程序员(使用通用高级语言)(经编译程序翻译成汇编语言)第4级汇编语言机器汇编语言程序员(使用汇编语言)(经汇编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操作系统原语)第3级操作系统语言机器操作系统用户(使用操作系统原语)(经原语解释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第2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传统机器程序员(使用二进制机器语言)(由微程序解释成微指令序列)第1级微指令语言机器微指令程序员(使用微指令语言)(由硬件译码器解释成控制信号序列)第0级硬联逻辑硬件设计员第0级由硬件实现,第1级由微程序实现,第2级至第6级由软件实现,由软件实现的机器称为:虚拟机从学科领域来划分:第0和第1级属于计算机组织与结构,第3至第5级是系统软件,第6级是应用软件。
它们之间仍有交叉。
第0级要求一定的数字逻辑基础;第2级涉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内容;第3级与计算机系统结构密切相关。
在特殊的计算机系统中,有些级别可能不存在。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确定数据通路的宽度•确定各种操作对功能部件的共享程度•确定专用的功能部件•确定功能部件的并行度•设计缓冲和排队策略•设计控制机构•确定采用何种可靠性技术计算机实现:是指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处理机、主存储器等部件的物理结构•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专用器件的设计•器件、模块、插件、底版的划分与连接•信号传输技术•电源、冷却及装配技术,相关制造工艺及技术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界面;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8dd6ffb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70.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令)控制计算机硬件的层次,汇编语言机器级则是用(助记符)来控制计算机硬件的层次。
22、缓存技术是为了(解决处理器与主存速度不匹配的问题)而引入的。
23、DMA访问是指(直接内存访问)技术,可以减少CPU的负担,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4、在多处理机系统中,(任务)级并行性是指多个任务同时执行,(数据)级并行性是指一个任务中的多个数据同时执行。
25、计算机系统中的(指令流水线)技术可以提高CPU 的运行效率,将多个指令的执行过程重叠起来,从而减少CPU的空闲时间。
26、计算机系统中的(虚拟存储器)技术可以将主存和辅存结合起来,使得程序能够访问比主存更大的地址空间,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
27、计算机系统中的(分布式系统)是指将多个计算机连接起来,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性能。
28、计算机系统中的(并行计算)技术可以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同时在多个处理器上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速度和效率。
29、计算机系统中的(云计算)是指将计算资源和服务通过网络提供给用户,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
4096字节之间)当程序需要访问某一页时。
操作系统会将该页从磁盘上读入主存,然后再进行访问。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存储器的利用率,但也会增加访问时间和开销。
并行性是指在同一时间段内完成多项任务的能力。
它可以分为最低耦合、松散耦合和紧密耦合三种类型,取决于物理连接的紧密度和交叉作用能力的强弱。
开发并行性的途径有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资源共享。
并行性的开发需要综合考虑硬件、软件、语言、算法和性能评价等因素。
资源重复是指通过重复设置硬件资源来提高可靠性或性能。
最典型的例子是双工系统。
资源重复不仅可以提高可靠性,而且可以进一步用多计算机或机群系统来提高系统的速度性能。
并行处理技术的研究需要综合考虑硬件、软件、语言、算法和性能评价等因素。
沿时间重叠技术途径发展的异构型多处理机系统的典型结构代表是流水线处理机。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a97f598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f.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总结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存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2.布尔代数和逻辑运算:布尔代数是一种逻辑运算的数学体系,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逻辑运算的。
布尔代数的基本运算有与、或、非、与非等。
逻辑电路是基于这些布尔运算的组合与设计电路,并且逻辑门是构成逻辑电路的基本元件,包括与门、或门和非门等。
3. 数据表示和编码方式:计算机内部使用二进制表示和存储数据。
十进制数可以转换为二进制数,通过位于和非显示十进制数。
计算机采用不同的编码方式来表示字符和数据,例如ASCII码、Unicode等。
4.计算机中的算术运算: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等。
算术运算是通过逻辑运算和位操作实现的,例如加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
5.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和访问数据的设备。
存储器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等。
存储器的访问速度和容量呈反比,存储器层次结构的设计目标是在速度和容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6.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通过输入输出设备与外部世界交互,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中断机制和设备控制器实现与CPU的数据交换。
7.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执行指令并控制计算机的运行和运算。
中央处理器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控制器负责解释和执行指令,运算器负责算术和逻辑运算。
8.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按照程序顺序依次执行指令,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解码、执行和访存。
指令集架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交互的接口。
9.总线和IO结构: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IO结构包括存储器映射IO和端口映射IO两种方式。
10.中断和异常处理:计算机中断是指暂停当前程序的执行,转而执行其他程序或处理异常情况。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内容总结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内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edda6c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2.png)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基本概念硬件:是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部件实体,一般讲硬件还应包括将各种硬件设备有机组织起来的体系结构;软件:程序代码+ 数据 + 文档;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使计算机硬件能完成运算和控制功能的有关计算机指令和数据定义的组合,即机器可执行的程序及有关数据;二是机器不可执行的,与软件开发、过程管理、运行、维护、使用和培训等有关的文档资料; 固件:将软件写入只读存储器ROM中,称为固化;只读存储器及其写入的软件称为固件;固件是介于硬件和软件之间的一种形态,从物理形态上看是硬件,而从运行机制上看是软件;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现代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软件有机结合的十分复杂的整体;在了解、分析、设计计算机系统时,人们往往采用分层分级的方法,即将一个复杂的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层次,即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最常见的是从计算机编程语言的角度划分的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虚拟计算机:是指通过配置软件扩充物理机硬件/固件实现功能以后所形成的一台计算机,而物理机并不具备这种功能;虚拟机概念是计算机分析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它将提供给用户的功能抽象出来,使用户摆脱具体物理机细节的束缚;2、计算机的性能指标;1 吞吐量:表征一台计算机在某一时间间隔内能够处理的信息量,用bps度量;2 响应时间:表征从输入有效到系统产生响应之间的时间度量,用时间单位来度量;3 利用率: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系统被实际使用的时间所在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4 处理机字长:常称机器字长,指处理机运算中一次能够完成二进制运算的位数,如32位机、64位机;5 总线宽度:一般指CPU从运算器与存储器之间进行互连的内部总线一次操作可传输的二进制位数;6 存储器容量:存储器中所有存储单元通常是字节的总数目,通常用KB、MB、GB、TB来表示;7 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内从存储器读出的二进制数信息量,一般用B/s字节/秒表示;8 主频/时钟周期:CPU的工作节拍受主时钟控制,按照规定在某个时间段做什么从什么时候开始、多长时间完成,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信号;主频主时钟的频率度量单位是MHZ、GHZ;时钟周期主频的倒数度量单位是微秒、纳秒;9 CPU执行时间:表示CPU执行一段程序所占用的CPU时间,可用下式计算CPU时间=CPU时钟周期数 X CPU时钟周期长;10 CPI: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平均时钟周期数,可用下式计算 CPI=执行某段程序所需的CPU时钟周期数/该程序包含的指令条数;11 MIPS:平均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定点指令数,用下式计算MIPS=指令条数 /程序执行时间× 10612 FLOPS:平均每秒执行浮点操作的次数,用来衡量机器浮点操作的性能,用下式计算FLOPS=程序中的浮点操作次数/程序执行时间秒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概念性结构,各个部分的作用;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运算器、控制器、内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一般还要包括它们之间的连接结构总线结构;2将运算器、控制器、若干的寄存器集成在一个硅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CPU;3由于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与CPU、内存的处理速度差异,所以输入、输出设备通过适配器与总线、CPU、内存连接;4概念性结构如下图所示;译码翻译、产生控制信号控制取操作数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控制执行运算控制保存结果形成下条指令地址顺序、转移6运算器的作用:由算术逻辑运算部件ALU、寄存器、数据通路组成;实现数据的加工和处理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移位运算、关系比较运算、位运算;7存储器的作用:存储程序和数据,记忆部件;8适配器的作用:在主机与I/O设备之间起数据缓冲、地址识别、信号转换等;9总线的作用: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送通路,用来连接多个部件并为之提供信息传输交换服务;注:后续章节还会逐步扩充4、指令流、数据流计算机如何区分指令和数据指令流:在取指周期中从内存中读出的信息流称为指令流,它通过总线、CPU内部数据通路流向控制器;数据流:在执行周期中从内存中读出的信息流称为数据流,它通过总线、CPU内部数据通路流向运算器;从时间上来说,取指令事件发生在取指周期取指令阶段,取数据事件发生在执行周期执行指令阶段;从空间处理部件上来说,指令一定送给控制器,数据一定送给运算器;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技术特点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概念结构;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数据和指令;采用存储程序控制方式指令驱动;第二章运算方法和运算器1、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的求法及表示范围; 1首先应明确机器字长;2原码、补码、反码、移码的求法;3表示范围;2、补码加减法运算,加法运算溢出检测;1补码加法运算规则2补码减法运算规则3变形补码表示法00 表示正数11 表示负数4变形补码运算:规则同补码加减法运算规则,双符号位数值化、参加运算;5加法运算溢出检测1单符号位法2双符号位法参见例题、习题3、并行加法器的进位方法及逻辑表达式1直接从全加器的进位公式推导;C2=G1+P1C1C3=G2+P2C2C4=G3+P3C33并行进位:所有进位可以同时产生,实际上只依赖于数位本身、来自最低位的进位C0;C1=G0+P0C0C2=G1+P1G0+P1P0C0C3=G2+P1G1+P2P1G0+P2P1P0C0C4=G3+P3G2+P3P2G1+P3P2P1G0+P3P2P1P0C0其中:G0=A0B0 P0=A0+B0G1=A1B1 P1=A1+B1G2=A2B2 P2=A2+B2G3=A3B3 P3=A3+B3Gi:进位产生函数,表示两个数位都为1Pi:进位传递函数,表示某位上的两个数位有一个为1,如果来自低位的进位为1,则肯定会产生进位;4、浮点加减法运算方法;●比较阶码大小、对阶●尾数加减法运算●规格化处理●尾数舍入处理●溢出判断参见例题、习题5、流水线原理、时钟周期确定、时间公式、加速比、时空图1把一个任务分割为一系列的子任务,使各子任务在流水线中时间重叠、并行执行;过程段Si之间重叠执行;2时钟周期的确定所有Si中执行时间最大者,参见例;3时间公式理想K+n-1T4加速比●Ck = TL / Tk = n·k/k+n-1●当任务数很大时,采用一个任务的完成时间相比,参见例; 5流水线时空图第三章存储系统1、基本概念存储容量:指一个存储器中可以容纳的存储单元总数;典型的存储单元存放一个字节,因此通常用字节数来表示,KB、MB、GB、TB; 存取时间:读操作时间指一次读操作命令发出到该操作完成、数据读出到数据总线上所经历的时间;通常写操作时间等于读操作时间,故称为存取时间;存取周期:也称读写周期,指连续启动两次读/写操作所需间隔的最小时间;通常存储周期略大于存取时间,因为数据读出到总线上,还需要经过数据总线、CPU内部数据通路传递给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带宽:单位时间里存储器可以存取的信息量,通常用位/秒、字节/秒表示;2、存储器的分级结构;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但是在一个存储器中要求同时兼顾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是困难的;为了解决这方面的矛盾,目前在计算机系统中通常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即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CPU能直接访问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和内存;外存信息必须调入内存后才能为CPU进行处理;1高速缓冲存储器:高速小容量半导体存储器,强调快速存取指令和数据;2主存储器:介于cache与外存储器之间,用来存放计算机运行期间的大量程序和数据;要求选取适当的存储容量和存取周期,使它能容纳系统的核心软件和较多的用户程序;3外存储器:大容量辅助存储器,强调大的存储容量,以满足计算机的大容量存储要求,用来存放系统程序、应用程序、数据文件、数据库等;3、主存储器的逻辑设计;第一步:根据设计容量、提供的芯片容量构建地址空间分布图类似搭积木,可能需要字、位扩展;第二步:用二进制写出连续的地址空间范围;第三步:写出各片组的片选逻辑表达式;第四步:按三总线分析CPU和选用存储器芯片的数据线、地址线、控制线,以便设计CPU与存储器的连接;第五步:设计CPU与存储器连接的逻辑结构图;参见例题、习题4、顺序存储器和交叉存储器的定量分析;顺序存储器:mT交叉存储器:可以使用流水线存取,T+m-1τ参见例题、习题5、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的基本原理,cache命中率相关计算Cache的基本原理:cache是一种高速缓冲存储器,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速度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技术;主存和cache均按照约定长度划分为若干块;主存中一个数据块调入到cache中,则将数据块地址块编号存放到相联存储器CAM中,将数据块内容存放在cache中;当CPU访问主存时,同时输出物理地址给主存、相联存储器CAM,控制逻辑判断所访问的块是否在cache中:若在,则命中,CPU直接访问cache;若不在,则未命中,CPU直接访问主存,并将该单元所在数据块交换到cache中;基于程序和数据的局部性访问原理,通过cache和主存之间的动态数据块交换,尽量争取CPU访存操作在cache命中,从而总体提高访存速度;cache命中率相关计算:命中率主存/cache系统平均访问时间访问效率参加例题、习题;第四章指令系统1、基本概念指令系统:一台计算机中所有机器指令的集合,称为这台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表征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重要因素,其格式与功能直接影响机器的硬件结构、软件、适用范围等;寻址方式:告诉计算机如何获取指令和运算所需要的操作数;即如何提供将要执行的指令所在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如何提供运算所需要的操作数所在存储单元的物理地址、或者操作数所在内部寄存器的编号;CISC:指令条数多、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寻址方式种类繁多、功能复杂多样、翻译执行效率低、很多指令难得用到;CISC使计算机的研制周期长,难以保证正确性,不易调试、维护,大量使用频率很低的复杂指令浪费了系统硬件资源;RISC:选取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些简单指令,指令条数少,复杂功能通过宏指令实现;指令长度、格式、结构形式、寻址方式种类少,翻译执行效率高;只有取数/存数指令访问存储器,其余指令的操作均在CPU内部寄存器之间进行; RISC可缩短计算机的研制周期、易于保证正确性、调试、维护,系统硬件资源使用效率高;2、指令格式及寻址方式辨析参见例题、习题第五章中央处理器1、基本概念指令周期:取出一条指令并执行这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微指令周期:从控制存储器中读出一条微指令的时间加上执行该条微指令的时间;微命令:控制部件通过控制线向执行部件发送的各种控制信号/操作命令;微操作:执行部件接收微命令以后所完成的操作,微操作是执行部件中最基本的、不可再分解的操作;微指令:一组实现一定操作功能的微命令的组合形式,称为微指令;由操作控制和顺序控制两大部分组成;指令流水线:指指令执行步骤的并行;将指令流的处理过程划分为取指令、指令译码、执行、写结果等几个并行处理的过程段;2、CPU的功能;1指令控制控制程序的执行顺序;由于程序是一个指令序列,这些指令的相互顺序不能任意颠倒,必须严格按照程序规定的顺序进行;2操作控制控制器产生取指令、执行指令的所需要的全部操作控制信号,并依序送往相应的部件,从而控制这些部件按指令的要求完成规定的动作;3时间控制对各种操作实施时间上的定时;在计算机中,各种指令的操作信号和整个执行过程均受到时间的严格定时和事件先后顺序控制应在规定的时间点开始,在规定的时间内结束 ,以保证计算机有条不紊地自动工作;4数据加工完成指令规定的运算操作;3、根据给定的模型机和数据通路结构,画出指令周期流程1根据模型机和数据通路结构,分析指令周期流程;2指令周期流程实际上是一个指令流、数据流在数据通路上的流动过程;参见例题、习题;4、微程序控制器的原理及组成框图;1基本原理设计阶段:首先,根据CPU的数据通路结构、指令操作定义等,画出每条指令的指令周期流程图具体到每个时钟周期、微操作、微命令;然后,根据微指令格式、指令周期流程图编写每条指令的微程序;最后,把整个指令系统的微程序其中取指令的微程序段是公用的固化到控制存储器中;运行阶段:首先,逐条执行取指令公用微程序段,控制取指令操作;然后,根据指令的操作码字段,经过变换,找到该指令所对应的特定微程序段,从控制存储器中逐条取出微指令,根据微操作控制字段,直接或经过译码产生微命令控制信号,控制相关部件完成指定的微操作;一条微指令执行以后,根据微地址字段取下一条微指令2构成框图控制存储器ROM:存放全部指令系统的微程序;微地址寄存器uPC:具有自动增量功能,给出顺序执行的下条微指令地址;微命令寄存器uIR:存放由控制存储器读出的一条微指令;地址转移逻辑:①根据指令寄存器IR的操作码,定位到该指令对应的微程序段,uPC 初值;②如果判断条件P/状态条件=FALSE,则 uPC=uPC +1,顺序执行;③如果判断条件P/状态条件=TRUE,则uPC=根据策略形成新的微指令地址,程序转移;5、流水线中资源相关、数据相关、控制相关问题;资源相关:是指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时钟周期内争用同一个功能部件所发生的冲突;数据相关:在一个程序中,如果必须等前一条指令执行完毕以后,才能执行后一条指令,那么这两条指令就是数据相关的;控制相关:控制相关冲突是由转移类指令引起的;当执行转移类指令时,可能为顺序取下条指令;也可能转移到新的目标地址取指令;如果流水线顺序取指令,而程序却需要转移时,进入流水线的指令并不是将要执行的指令,或者转移的目标指令可能还没有进入流水线,从而使流水线发生断流;第六章总线系统1、基本概念;总线:总线是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信息传送线,用来连接多个部件并为之提供信息交换通路;总线仲裁:当总线上的多个主设备主方同时竞争使用总线时,必须通过总线仲裁部件,以某种方式和策略选择其中一个主设备主方,接管总线的控制权,传送信息;总线同步定时:在同步定时协议中,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由公共的统一的总线同步时钟信号来确定,所以总线中包含时钟信号线;每个事件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点开始,并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结束;每个事件的持续时间、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是确定的; 总线异步定时:在异步定时协议中,后一事件出现在总线上的时刻取决于前一事件什么时候结束,即建立在应答式或互锁机制基础上;在这种系统中,不需要统一的公共同步时钟信号; 一个事件持续的时间、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是不确定的;2、总线接口的功能1控制接口依据CPU的指令信息控制外围设备的动作,如启动、关闭设备等;2缓冲在为部设备和计算机系统其它部件之间用作为一个缓冲器,以补偿各种设备在速度上的差异 ;3状态接口监视外部设备的工作状态并保存状态信息,状态信息包括“准备就绪”、“忙”、“错误”等,供CPU询问外部设备时进行分析之用;4转换可以完成任何要求的数据转换,以确保数据能在为部设备和CPU之间正确地传送,如数据格式转换、并-串转换等;5整理可以完成一些特别的功能,如在批量数据传输时自动修改字计数器、当前内存地址寄存器;6程序中断每当外围设备向CPU请求某种动作时,接口即发送中断请求信号给CPU,申请中断;3、多总线结构辨析HOST总线:宿主总线,连接多CPU、cache、主存、北桥;64位数据线、32位数据线、同步定时总线;PCI总线:与处理器无关的高速外围总线,连接高速的PCI设备,32/64位数据线、32位地址线、同步定时、集中仲裁、猝发传送;LAGACY总线:遗留总线,可以是ISA、EISA、MCA等传统总线,连接中、低速设备,保护用户以前的投资;桥的分类:HOST桥北桥、PCI/LAGACY桥南桥、PCI/PCI桥;桥的作用:1连接两条总线,使彼此相互通信;2总线转换部件,可以把一条总线上的地址空间映射到另一条总线的地址空间上,从而使系统中任意一个总线上的主设备都能看到同样的一份地址表;3信号缓冲、电平转换、控制逻辑转换等;第八章输入输出系统1、基本概念;DMA周期挪用:也称周期窃取,当CPU响应DMA请求、初始化DMA 控制器之后,I/O设备去做准备,DMA控制器并不立即获得总线控制权,CPU继续获得总线控制权;I/O设备每准备好发送/接收一个数据后,由DMA控制器向CPU申请获得一个总线周期的控制权,传输一个字数据,然后释放总线控制权交给CPU,I/O设备继续准备;在整个DMA数据传送过程中,CPU和DMA控制器交替控制总线,可以充分发挥CPU和内存的效率,是DMA广泛采用的方式;通道:通道是一个特殊功能的处理器基于微处理器CPU、单片机实现的,它有自己的指令和程序通道指令、通道程序专门负责数据输入/输出的传输控制,而CPU将“传输控制”的功能下放给通道后只负责“数据处理”功能;CPU和通道分时使用系统总线和存储器,实现了CPU内部运算与I/O设备的并行工作;外围处理机方式PPU:PPU基本上是独立于主机工作的,它有自己的指令系统,完成算术/逻辑运算,读/写主存储器,与外设交换信息等;PPU的结构更接近一台计算机、或者就是一台通用计算机,一般称为前置机;在一些大型高效率的计算机系统中,可以设置多台PPU,分别承担I/O控制、通信、维护诊断等任务;2、多级中断处理过程;1中断请求获取CPU在一条指令执行完毕后,即转入公操作,查询是否有中断请求;2决定是否响应中断请求优先级排队:中断优先级排队电路决定是否响应该级中断请求;寻找中断源:中断响应,沿着指定优先级的菊花链,寻找中断源,并获取中断向量;3中断周期断点地址进入堆栈;状态寄存器进入堆栈;关中断,即修改中断屏蔽寄存器IM本级及以下的中断请求不予响应,开放本级以上的中断请求;形成中断服务子程序入口地址,改变PC;4中断处理:保护现场;中断处理设备服务;恢复现场;开中断,即修改中断屏蔽寄存器IM;中断返回,即状态寄存器、断点地址从堆栈中出栈,断点地址送PC;3、Pentium采用向量中断法,中断源、中断向量表、中断服务子程序入口地址的形成过程;指令给出:如软件中断指令INT n 中的n即为中断向量号;接口提供:可屏蔽中断是CPU接收外部中断控制器由数据总线送来的中断向量号;非屏蔽中断的向量号是固定的;CPU自动指定:识别错误、故障现象、中断产生条件自动在CPU内部形成;3将256个中断源的中断服务子程序入口地址集中保存在00000H-003FFH的1K区域中,称为中断向量表IVT;1获取中断向量号N;2根据N,查中断向量表IVT;34N+1,4N→IP、4N+3,4N+2→CS;4中断服务子程序入口地址为:24CS+IP;4、DMA基本操作过程;1外围设备发出DMA请求;2CPU在指令执行公操作期间,查询是否有DMA请求,决定是否响应设备的DMA请求;若响应请求,把CPU工作改成DMA操作方式,CPU初始化DMA控制器内存起始地址、字个数, DMA控制器从CPU接管总线控制权;3DMA控制器负责执行一个个数据传送操作;修改内存地址指针、计数;数据块传送结束时以中断方式向CPU报告;4CPU响应DMA传送结束的中断请求,善后处理,收回总线控制权,一次DMA传送操作结束;5、通道的功能;1CPU执行I/O指令,通道接收来自CPU输出的地址信息、控制信息,按指令要求与指定的外围设备进行通信;2从内存选取属于指定设备的通道程序,逐条执行通道指令,向设备控制器发送各种命令;3组织外围设备与CPU、内存之间进行数据传送,并根据需要提供数据缓存的空间,以及提供数据存入内存的地址和传送的数据量;4从外围设备得到设备的状态信息,形成并保存通道本身的状态信息,根据要求将这些状态信息传送给CPU;5将外围设备的中断请求和通道本身的中断请求,按次序及时报告CPU;第十一章并行体系结构1、基本概念并行性:并行性是指计算机系统具有可以同时进行运算或者操作的特性,它包括同时性与并发性两种含义;同时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并发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发生如分时交替执行、重叠执行等;VLIW处理机:由编译程序在编译时找出指令间潜在的并行性,进行适当调度安排,把多个能并行执行的操作组合在一起,成为一条具有多个操作段的超长指令;由这条超长指令去控制VLIW处理机中多个互相独立工作的功能部件,每个操作段控制一个功能部件,相当于同时执行多条指令;超线程处理机:多个线程同时运行,并通过适当的管理调度策略,建立来自多线程的、已优化的尽量避免无关问题的多指令流;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流水处理机可以同时处理来自多指令流的指令、可有效解决相关问题,称为同时多线程结构,即超线程技术; 向量处理机:采用流水线技术实现向量处理,向量的分量源源不断地进入流水线,各个分量的处理时间重叠,整体上提高向量的处理速度;每个时钟周期向流水线发射一组分量,流水线满载以后,每个时钟周期输出一组分量的运算结果;机群系统:机群系统是由一组完整的计算机指离开机群系统仍能独立运行自己任务,一般称为节点通过高性能的网络或局域网互连而成的系统;它作为一个统一的计算资源一起工作,并能产生一台计算机的印象;2、SMP的特点1有两个及以上功能相似、或相同的处理机;2这些处理机共享同一主存和I/O设施,以总线或者其它内部连接机制互连在一起;这样,存储器存取时间对每个处理机都是大致相同的;3所有处理机对I/O设备的访问,或通过同一通道,或通过提供到同一设备路径的不同通道;4所有处理机能完成同样的功能;5系统被一个集中式操作系统OS控制;OS提供各处理机及其程序之间的作业级、任务级和数据元素级的交互;OS跨越所有处理机来调度进程和线程、以及处理机间的同步,使得多个处理机的存在对用户是透明的,感觉就是一个处理机;。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要点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cbbe8c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9d.png)
计算机系统构造复习要点计算机系统构造是研究软件、硬件和固件的功能分配,确定软件和硬件的分界面,即哪些功能用硬件实现,哪些功能用软件实现。
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也称计算机组织,是在明确计算机系统构造分配给硬件的功能及概念性构造之后,研究硬件系统各组成局部的内部构造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语言级指令的功能及特性。
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构造的逻辑实现,包括机器级内部数据流和控制流的组成及其逻辑设计等。
计算机实现〔Computer Implementation〕: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目前,计算机实现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1〕处理机、主存等部件的物理构造〔2〕器件的集成度和速度〔3〕器件、模块、插件、底板的划分及连接〔4〕专用器件的设计、微组装技术〔5〕信号传输、电源、冷却及整机装配技术以及有关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等系列机指根本指令系统一样、根本体系构造一样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系列机的概念就是指先设计好一种系统构造,而后就按这种系统构造设计它的系统软件,按器件状况和硬件技术研究这种构造的各种实现方法。
并按照速度、价格等不同要求,分别提供不同速度、不同配置的各档机器。
系列机必须保证用户看到的机器属性一致。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主要特点如下:〔1〕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2〕采用存储程序原理。
〔3〕存储器是按地址访问的、线性编址的空间。
〔4〕控制流由指令流产生。
〔5〕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6〕数据以二进制编码表示,采用二进制运算。
冯·诺依曼构造两个最重要特征:➢指令驱动计算机内部的信息流动➢计算机应用主要面向数值计算和数据处理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分为4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四种定量分析技术的概念,及其相关计算:运用Amdahl定量的计算,CPI的计算大概率事件优先原则:对于大概率事件〔最常见的事件〕,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资源使用权,以获得全局的最优结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aa61befb90d6c85ed3ac693.png)
计算机体系结构知识点汇总(总20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经典定义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指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
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2.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1.虚拟机:应用语言机器->高级语言机器->汇编语言机器->操作系统机器2.物理机:传统机器语言机器->微程序机器3.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把这种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但从某种角度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4.编译:先用转换程序把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转换为低一级机器上等效的程序5.解释:对于高一级机器上的程序中的每一条语句或指令,都转去执行低一级机器上的一段等效程序。
6.常见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分类法有两种:Flynn分类法、冯氏分类法(按系统并行度)进行分类。
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4类: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IS指令流,DS数据流,CS(控制流),CU(控制部件),PU(处理部件),MM,SM(表示存储器)7.计算机设计的定量原理:1.大概率事件优先原理(分配更多资源,达到更高性能)2.Amdahl定理:加速比:(Fe为可改进比例(可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总的执行时间),Se为部件加速比(改进前/改进后)3.程序的局部性原理:时间局部性:程序即将使用的信息很可能是目前使用的信息。
空间局部性:即将用到的信息可能与目前用到的信息在空间上相邻或相近。
4.CPU性能公式:1.时钟周期时间2.CPI:CPI = 执行程序所需的时钟周期数/IC3.IC(程序所执行的指令条数)8.并行性:计算机系统在同一时刻或者同一时间间隔内进行多种运算或操作。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知识点与答案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考试知识点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9be4f2b84ae45c3a358c2c.png)
体系结构复习重点、doc1、冯、诺依蔓计算机得特点答:冯·若依曼计算机得主要特点如下:存储程序方式。
指令与数据都就是以字得方式存放在同一个存储器中,没有区别,由机器状态来确定从存储器读出得字就是指令或数据。
指令串行执行,并由控制器集中加以控制、单元定长得一维线性空间得存储器使用低级机器语言,数据以二进制形式表示。
单处理机结构,以运算器作为中心。
其实,她最大得特点就就是简单易操作。
2、 T(C)=<K*K',D*D',W*W'>所描述得三个层次(8页)答:3个层次为控制器、算术逻辑部件、基本逻辑部件3、计算机系统结构得分类(5页)4、计算机系统中得数据表示(38页)5、指令系统设计得原则答:指令系统得设计原则就是,应特别注意如何支持编译系统能高效、简易地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代码。
首先就是正交性:又称分离原则或互不相干原则。
即指令中各个有不同含义得字段之间,在编码时应互相独立、互不相关。
规整性:对相似得操作数做出相同得规定。
可扩充性:要保留一定余量得操作码空间,为以后得扩展所用。
对称性:为了使编译能更加方便,通常希望操作具有对称性。
6、流水操作中得相关答:流水操作过程中会出现一下得3个相关:资源或结构相关、数据相关、与控制相关。
资源相关就是指当有多条指令进入流水线后在同一机器周期内争用同一功能部件所发生得冲突。
数据相关:这就是由于流水线中得各条指令得重叠操作使得原来对操作数得访问顺序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了数据相关得冲突。
控制相关主要就是转移指令引起得,比起数据相关来,她会使流水线丧失更多得性能。
7、向量机中对向量得各种运算可以采用得加工方式(149页)答:向量机中对向量得各种运算可以采用不同得加工方式,但比较有效得加工方式应就是尽量避免出现数据相关与尽量减少对向量功能得转换。
一种普通加工方式称为横向加工,它就是按向量顺序计算得。
另外一种加工方式称为垂直加工,即它就是先纵向加工所有B与C向量中元素对得相加操作。
计算机系统结构概要归纳
![计算机系统结构概要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753d70b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c.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结构基本概念1.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主要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的确定,即哪些功能由软件完成、哪些功能由硬件完成。
·软件与硬件实现的特点:硬件实现:速度快、成本高;灵活性差、占用内存少。
软件实现:速度低、复制费用低;灵活性好、占用内存多。
·计算机组成的任务是在计算机系统结构确定分配给硬件子系统的功能及其概念结构之后,研究各组成部分的内部构造和相互联系,以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
·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界面;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①Flynn 分类法:指令流: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
数据流:由指令调用的数据序列,包括输入数据和中间结果。
多倍性:在系统最受限制的元件上同时处于同一执行阶段的指令或数据的最大可能个数。
按照数据流和指令流的组织方式分为:SISD 、SIMD 、MISD 、MIMD 。
②冯氏分类法:用最大并行度分类,最大并行度: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最大的二进制位数。
分为:1、字串位串WSBS ;2、字并位串WPBS ;3、字串位并WSBP ;4、字并位并WPBP 。
③Handler 分类法:根据并行度和流水线分类,把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分成三个层次:1、程序控制部件(PCU )的个数k ;2、算术逻辑部件(ALU )或处理部件PE 的个数d ;3、每个算术逻辑部件包含基本逻辑线路(ELC )的套数w 。
1.2计算机系统设计技术·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原理:①、加快经常性时间的处理速度;②、Amdahl 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加速比=(采用改进措施后的性能)/(没有采用改进措施性能)=(没有采用改进措施前执行某任务的时间)/(采用改进措施后某任务执行时间)。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五篇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9826e68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2e.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五篇第一篇:计算机系统结构期末知识点总结(DOC)单元1 1.系统结构:由程序员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及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2.层次结构:第0级和第1级具体实现机器指定功能的中央控制部分;第二级是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第三级是操作系统机器;第四级是汇编语言机器;第五级是高级语言机器;第六级是应用语言机器;电子线路--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应用语言级 4.Amdahl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用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5.9.CPU时间:一个程序所花的CPU时间(CPU的执行时间,不包括I/O等待时间)。
CPU时间=CPU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长度=CPU时钟周期数/频率 CPU时间=(CPI×IC(指令条数))/ 频率时钟周期:由于计算机的时钟速度是固定的,它的运行周期称为时钟周期。
10.CPI(Cycle Per instruction):每条指令执行时所花费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IC:每个时钟周期平均执行的指令条数CPI = CPU时钟周期数 / IC 则 CPU时间=(CPI×IC)/ 频率11.Te:一个标准测速程序的全部执行时间Ti:其中所有第i种指令的累计时间13.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数):衡量机器性能的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真正的执行程序的时间,可以用MIPS来作为衡量程序执行时间的一个指标。
优点:直观、方便。
主要缺点:(1)不同指令的执行速度差别很大(2)指令使用频度差别很大(3)有相当多的非功能性指令单元2 2.数据表示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可以被指令系统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类型。
例如:定点、逻辑、浮点、十进制、字符、字符串、堆栈和向量等3.数据表示原则:1)缩短程序的运行时间。
2)减少CPU与主存储器之间的通信量。
计组期末知识总结
![计组期末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d075514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5.png)
计组期末知识总结一、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I/O)等,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下:1. 中央处理器(CPU):负责执行指令。
2.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3. 输入输出设备(I/O):用于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4. 数据总线:用于不同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5. 控制器:控制计算机系统的运行。
6. 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资源。
二、计算机的运行原理计算机的运行原理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取指令、译码、执行、访存、写回。
1. 取指令:从内存中读取下一条指令。
2. 译码:将指令转换为对应的操作。
3. 执行:执行指令的操作。
4. 访存:从内存中读取或写入数据。
5. 写回:将结果写入寄存器或内存。
三、计算机数据的表示1. 二进制表示: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以二进制形式表示,0表示关,1表示开。
2. 数字表示:可以使用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不同的进制表示数字。
3. 字符表示:字符可以使用ASCII码、Unicode等标准来表示。
四、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体系结构,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存储程序:将指令和数据存储在同一个内存中。
2. 顺序执行:按照指令的顺序依次执行。
3. 存储器层次结构:根据访问速度和成本的不同,将存储器划分为多层次。
4. I/O设备独立性:I/O设备可以独立于主存和CPU工作。
5. 指令与数据有别:指令和数据在内存中以不同的方式存储。
6. 输入输出方式:输入输出设备采用通道方式进行数据传输。
五、指令的执行指令的执行过程包括:取指令、译码、执行、访存、写回等步骤。
具体步骤如下:1. 取指令:从内存中读取指令。
2. 译码:将指令转换为对应的操作。
3. 执行:执行指令的操作。
4. 访存:从内存中读取或写入数据。
5. 写回:将结果写入寄存器或内存。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b9bc7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53.png)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点总结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组织关系,它决定了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它是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计算机的各个方面,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以及各种通信和控制设备。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中的指令。
它由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组成,控制单元负责指令的解码和执行,算术逻辑单元负责执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取决于其时钟频率、指令集和缓存结构等因素。
2.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和数据。
计算机系统通常包括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介质,其速度较快但容量较小;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容量较大但速度较慢。
存储器的组织和访问方式对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有重要影响。
3.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信息交换。
常见的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和扫描仪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和音频设备等。
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性能对计算机系统的使用体验和功能扩展能力有重要影响。
4.总线和通信:总线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组件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通道。
它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等,用于传输指令、数据和控制信号。
通信是计算机系统中各个计算机之间进行数据交换的方式,常见的通信方式包括以太网、无线网络和蓝牙等。
5.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它提供了文件管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友好的接口和良好的使用体验。
6.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是指多个处理器同时进行计算,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处理能力。
分布式系统是指多台计算机通过网络相互连接,共同完成计算任务。
并行计算和分布式系统在科学计算、大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7.虚拟化和云计算:虚拟化是指将一个物理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资源,使多个用户可以共享物理资源。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复习资料
![计算机体系结构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872b829cfc789eb172dc870.png)
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可以按语言的功能划分为多级层次结构,每一层以不同的语言为特征。
第一级---微程序机器级。
第二级—机器语言。
第三级—操作系统虚拟机。
第四级—汇编语言虚拟机。
第五级—高级语言虚拟机。
第六级—应用语言虚拟机2.体系结构——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即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
3.透明性——在计算机技术中,对本来存在的事物或属性,从某一角度来看又好像不存在的概念称为透明性。
4.系列机——在一个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的体系结构,但具有不同的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机器。
5.软件兼容——同一个软件可以不加修改地运行于体系结构相同的各档机器上,而且它们所获得的结果一样,差别只在于运行的时间不同。
6.兼容机——不同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
7.计算机组成——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逻辑实现。
8.计算机实现——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9.存储程序计算机(冯·诺依曼结构)——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同一存储器中。
指令在存储器中按其执行顺序存储,由指令计数器指明每条指令所在的单元地址。
10.并行性——在同一时刻或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工作。
11.响应时间——从事件开始到结束之间的时间,也称执行时间。
12.测试程序——用于测试计算机性能的程序,可分为四类:真实程序、核心程序、小测试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13.测试程序组件——选择一个各个方面有代表性的测试程序,组成一个通用的测试程序集合。
这个通用的测试程序集合称为测试程序组件。
14.大概率事件优先——此原则是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原则。
对于大概率事件(最常见的事件),赋予它优先的处理权和资源使用权,以获得全局的最优结果。
15.系统加速比——系统改进前与改进后总执行时间之比。
16.Amdahl定律——加快某部件执行速度所获得的系统性能加速比,受限于该部件在系统中的所占的重要性。
期末复习1.《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知识总结
![期末复习1.《计算机系统结构》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3163d9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60b3876.png)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结构》重要知识点第一章概论一、基本概念1.冯.诺依曼体制?存储程序方式?冯•诺依曼体制包含三个要点:(1)采用二进制代码表示信息,以便计算机识别;(2)采用存储程序工作方式,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地对信息进行处理;(3)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部件组成计算机硬件系统。
存储程序工作方式:事先编制程序,事先存储程序,自动、连续地执行程序。
2.控制流?数据流?控制流:控制计算机工作的信息,即指令或命令。
数据流:计算机加工处理的对象,即数值和非数值数据。
传统的诺依曼机采用控制流(指令流)驱动方式:按指令序列依次读取指令,根据指令所包含的控制信息对数据进行处理,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始终由指令流驱动计算机工作。
数据流驱动方式是对传统诺依曼机工作方式的根本改变:只要数据准备好,有关指令就可并行执行,如数据流计算机。
3.模拟信号?数字信号?数字信号有哪两种?模拟信号:在时间上连续变化的电信号,用信号的某些参数模拟信息。
数字信号:在时间上或空间上断续变化的电信号,依靠彼此离散的多位信号的组合表示信息。
数字信号有两种:脉冲信号和电平信号。
脉冲信号:在时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脉冲的有无表示不同的状态。
电平信号:在空间上离散的电信号,利用信号电平的高低表示不同的状态。
4.总线及其组成?一组能为多个部件分时共享的公共的信息传送线路。
总线由一组传送线与相应控制逻辑构成(包括CPU内设置控制逻辑、总线控制器)。
按照传输的信息类型可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5.接口的概念?主机与外设之间的连接逻辑,控制外设的I/O操作。
6.基本字长?一般指参加一次定点运算的操作数的位数。
7.CPU主频?时钟频率?外部频率或基频,也叫系统时钟频率。
CPU主频=外频×倍频系数;CPU主频是指CPU内核的工作频率,即CPU的时钟频率,计算机的操作在时钟信号的控制下分步执行,每个时钟信号周期完成一步操作,时钟频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CPU速度的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11.系统结构:由程序员设计者所看到的一个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及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
2.层次结构:第0级和第1级具体实现机器指定功能的中央控制部分;第二级是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第三级是操作系统机器;第四级是汇编语言机器;第五级是高级语言机器;第六级是应用语言机器;电子线路--微程序机器级--传统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应用语言级4.Amdahl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用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5.、9.CPU时间:一个程序所花的CPU时间(CPU的执行时间,不包括I/O等待时间)。
CPU时间=CPU时钟周期数*时钟周期长度=CPU时钟周期数/频率CPU时间=(CPI×IC(指令条数))/ 频率时钟周期:由于计算机的时钟速度是固定的,它的运行周期称为时钟周期。
10.CPI(Cycle Per instruction):每条指令执行时所花费的平均时钟周期数。
]IC:每个时钟周期平均执行的指令条数CPI = CPU时钟周期数 / IC 则 CPU时间=(CPI×IC)/ 频率11.Te:一个标准测速程序的全部执行时间 Ti:其中所有第i种指令的累计时间13.MIPS(每秒百万条指令数 ):衡量机器性能的唯一可靠的标准就是真正的执行程序的时间,可以用MIPS 来作为衡量程序执行时间的一个指标。
优点:直观、方便。
主要缺点: (1) 不同指令的执行速度差别很大(2) 指令使用频度差别很大(3)有相当多的非功能性指令单元2|2.数据表示是指计算机硬件能够直接识别,可以被指令系统直接调用的那些数据类型。
例如:定点、逻辑、浮点、十进制、字符、字符串、堆栈和向量等3.数据表示原则:1)缩短程序的运行时间。
2)减少CPU 与主存储器之间的通信量。
3)这种数据表示的通用性和利用率4.零地址空间个数:三个零地址空间,两个零地址空间,一个零地址空间,隐含编址方式。
并行存储器的编址技术:高位交叉编址,低位交叉编址。
7.高位交叉编址:扩大存储器容量。
低位交叉编址:提高存储器速度。
者一个存储器操作数。
对于存储器操作数来说,由寻址方式确定的存储器地址为有效地址。
9.多种寻址方式:显着地减少程序的指令条数,可能增加计算机的实现复杂度和指令的CPI 。
10.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主存寻址方式(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变址寻址),堆栈寻址方式。
、11.指令格式的设计:确定指令字的编码方式,包括操作码字段和地址码字段的编码和表示方式。
指令格式的优化:如何用最短的位数来表示指令的操作信息和地址信息。
12.操作码的三种编码方法:固定长度、Huffman 编码、扩展编码操作码优化的程度可以用信息熵来衡量。
i ni i p p H 21log •-=∑=表示用二进制编码表示n 个码点时,理论上的最短平均编码长度 。
信息冗余量为:R=1-(H/平均码长)13.码长表示法:哈弗曼树、2-4等长扩展编码,1-2-3-5(3-4)扩展编码、2-8扩展编码法、3-7扩展编码法:长码的前缀不能是短码的操作码-14.码点表示法:15/15/15,8/64/512,计算扩展码点:1.若(16-x):(2的6次方-1)x=1:9 x=2,则扩展码点为2则双地址的范围为:0000-1101(14条)单地址为:1110 *** **0 ,1111 *** **0 126条零地址为:1110 111 111 *** *** ,1111 111 111 *** *** 128条2.单地址范围:2的6次方-1=63 1111 000 000 --1111 111 110双地址范围:2的(6-2)次方-1=15 0000-1110/零地址范围:1111 1111 1100 0000----1111 1111 1111 111115.单地址指令范围为:2的n 次方-1 (留一个扩展码点)双地址:2的n-2次方-1 零地址:2的n次方缩短地址码长度的方法:用一个短地址码表示一个大地址空间用间址寻址方式、变址寻址方式、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缩短地址码长度17.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系统增强指令功能,把越来越多的功能交由硬件来实现,且指令的数量也是越来越多。
18.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系统…减少CPI是RISC思想的精华: P=I· CPI ·TP是执行这个程序所使用的总的时间;I是这个程序所需执行的总的指令条数;尽可能地把指令系统简化,不仅指令的条数少,而且指令的功能也比较简单。
RISC的设计是力争一个最小化的指令集,每条指令只执行一个基本的计算,复杂的运算由基本指令构成的子程序来完成。
为了达到最高速度,RISC设计限定指令为固定长度,并使得能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指令。
19.设计RISC机器遵循的原则:1)采用简单而又统一的指令格式,并减少寻址方式;指令字长都为32位或64位。
2)指令的执行在单个机器周期内完成;(采用流水线机制)。
3)只有load和store指令才能访问存储器,其它指令的操作都是在寄存器之间进行;4)大多数指令都采用硬连逻辑来实现;5)强调优化编译器的作用,为高级语言程序生成优化的代码;6)充分利用流水技术来提高性能单元三2.存储器的主要性能:速度、容量、价格!3.Cache存储系统:由Cache和主存储器构成。
主要目的:提高存储器速度4.虚拟存储系统:由主存储器和硬盘构成。
主要目的:扩大存储器容量5.虚拟存储系统:磁盘的地址空间而并不能被一般的指令访问,而主存储器的地址空间对于使用者来说又太小。
所以虚拟存储器系统为使用者另外设计一个虚拟地址空间,比主存储器的实际空间大很多,采用与主存储器同样的随机访问方式。
6.命中率定义:CPU访问存储系统时,在M1中找到所需信息的概率。
H=N1/(N1+N2)其中:N1是对M1存储器的访问次数,N2是对M2存储器的访问次数整个存储系统的访问时间可以采用M1和M2的访问周期T1、T2及命中率H来表示H=H*T1+(1-H)*T2访问效率e=T1/T=T1/[(H乘T1)+(1-H)T2]=1/[H+(1-H)T2/T1]=f(H,T2/T1)提高存储系统速度的两条途径:一是提高命中率H;二是两个存储器的速度不要相差太大。
:并行访问存储器的冲突:取指冲突,读操作数冲突,写操作数冲突,读写冲突。
7.三种虚拟存储器:段式虚拟存储器、页式虚拟存储器、段页式虚拟存储器。
虚拟存储器的工作原理:1)多用户虚拟地址。
2)主存地址。
3)程序执行时要根据虚拟地址找到主存地址。
4)虚拟地址和主存地址之间的关系由地址映像体现出,而在程序执行时通过地址变换将用户程序中的虚拟地址变成主存的实地址虚拟存储器的页面替换算法:随机算法,先进先出算法,最久没有使用算法,最优替换算法cache替换算法:随机法,先进先出法FIFO,最近最少使用法LRU(堆栈法)8.影响命中率的因素:(1)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页地址流况;(2)所采用的页面替换算法;(3)页面大小;(4)主存储器的容量(5)所采用的页面调度算法。
9.(1)Cache命中率随着他的容量的增大而提高;(2)(组相连映射)当cache的容量一定时,命中率随着cache块的增大而提高。
(3)在组相连映射中命中率随着组数的增加而减小10.两种cache更新算法:写直达法和写回法。
Cache预取算法:按需预取,恒预取,不命中预取。
11.Cache的地址映象与变换:)1.全相联映象:主存中的任一块可以被放置到Cache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特点:空间利用率最高,冲突概率最低,实现最复杂。
2.直接映象:主存中的每一块只能被放置到Cache中唯一的一个位置。
特点:空间利用率最低,冲突概率最高,实现最简单。
3.组相联映象:主存中的每一块可以被放置到Cache中唯一的一个组中的任何一个位置。
组相联是直接映象和全相联的一种折衷。
第四章: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的特点:异步性、实时性、与设备无关性`基本输出输出方式:程序控制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方式)程序控制特点:优点:灵活性很好。
可以很容易地改变各台外围设备的优先级缺点:实现处理机与外围设备并行工作困难。
中断方式特点:(1)CPU与外围设备能够并行工作。
(2)能够处理异常事件。
(3)数据的输入和输出都要经过CPU。
(4)用于连接低速外围设备。
DMA方式特点:(1)外围设备的访问请求直接发往主存储器,数据的传送过程不需要CPU的干预。
(2)全部用硬件实现,不需要做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等工作。
(3)DMA控制器复杂,需要设置数据寄存器、设备状态控制寄存器、主存地址寄存器、设备地址寄存器和数据交换个数计数器及控制逻辑等。
(4)在DMA方式开始和结束时,需要处理机进行管理。
DMA操作过程包括三个阶段:DMA请求、DMA响应和数据传送、传送结束DMA方式的特点:(1)外围设备的访问请求直接发往主存储器,数据的传送过程不需要CPU 的干预。
(2)全部用硬件实现,不需要做保存现场和恢复现场等工作。
(3)DMA控制器复杂,需要设置数据寄存器、设备状态控制寄存器、主存地址寄存器、设备地址寄存器和数据交换个数计数器及控制逻辑等。
(4)在DMA方式开始和结束时,需要处理机进行管理。
[中断屏蔽:设置中断屏蔽有三个用处:(1)在中断优先级由硬件确定了的情况下,改变中断源的中断服务顺序。
(2)决定设备是否采用中断方式工作。
(3)在多处理机系统中,把外围设备的服务工作分配到不同的处理机中。
中断屏蔽的实现方法:1)每级中断源设置一个中断屏蔽位。
2)改变处理机优先级中断屏蔽以后,中断源的优先级不会发生改变,动态的改变服务的顺序,响应的顺序由硬件决定,无法改变。
两种方法的不同:(1)两者使用的概念不同。
前者使用中断屏蔽;后者使用中断优先级(2)需要屏蔽码的位数不同。
前者所需要的屏蔽位数比较多; n:log2(n+1)(3)可屏蔽的中断源数量和种类不同。
前者可以任意屏蔽掉一个或几个中断源,后者只能屏蔽掉比某一个优先级低的中断源通道的种类:字节多路通道(为多台低速或中速的外设服务,打印机)、选择通道(为多台高速外围设备服务)、数组多路通道(适用于高速设备;磁盘等设备);字节多路通道能够正常的工作,即不丢失数据,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2):增加通道的最大流量;(2):动态改变设备的优先级;(3):增加缓冲存储器;第五章:标量处理机流水线技术:把一个重复的过程分解为若干个子过程,每个子过程由专门的功能部件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