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土的定义与性质:土是由完整坚固岩石经风化、剥蚀、搬运、沉积而形成的。
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土粒间的连接关系:接触连接、胶结连接、结合水连接、冰连接。
土的结构分类:絮凝结构(粘性土)、蜂窝结构(粉土)、单粒结构(无粘性土)。
土的构造分类:层状构造、分散构造、结核状构造、裂隙构造。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土的天然密度ρ。
土的含水量ω。
土的相对密实度d。
土的压缩性:e<0.6的土是密实的,土的压缩性小;e>1.0的土是疏松的,压缩性高。
颗粒分析试验:筛分法: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75mm的土粒。
沉降分析法:用于分析粒径小于0.75mm的土粒。
土的毛细现象与冻胀:土的毛细现象: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冻胀影响因素:土、水、温度。
土的强度与塑性:土的强度理论:用于描述土在受力时的强度特性。
塑性指数:液限与塑限之差值,用于衡量粘性土的可塑性大小。
Ip>17为粘土。
Ip 越大,土颗粒愈细,比表面积愈大,黏粒或亲水矿物愈高,可塑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愈大。
土的分类与命名:根据土的颗粒级配、塑性指数等指标,土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砂土、粘土、粉土等。
土的工程性质与应用:土的工程性质包括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土的强度、土的变形等。
土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地基基础设计、挡土墙设计、土工建筑物设计等。
以上是土力学的一些主要知识点,但土力学作为一门学科,其内容非常丰富和复杂。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知识,建议参考相关的教材、研究论文和工程实践案例进行深入学习。
土木知识点总结

土木知识点总结一、土壤力学1.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是由颗粒和孔隙流体组成的多相体系,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质。
土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孔隙结构、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存在、孔隙水的渗流、固体颗粒之间的接触、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重力和剪切应力、孔隙压力等。
2. 土体的物理性质土体的物理性质包括土壤的颗粒分布、土壤的孔隙结构、孔隙水和孔隙气体的特性。
3. 土体的力学性质土体的力学性质主要包括固体颗粒之间的所受力,土体受力的形式主要包括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重力和剪切应力等。
4. 土体的流变性质土体是一种非线性流体,其流变性质主要包括黏性、塑性、流变学等,土的流变性质与土的含水量、孔隙率、固机比等有关。
5. 土体的压缩性和固结性土体在受力作用下会发生变形和压缩,不同的土体具有不同的压缩性和固结性。
6. 土体的稳定性土体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土体的坍塌、下滑、坡体稳定、基础沉降等问题。
7. 土体力学参数的测定土壤力学参数的测定是土壤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包括土体的强度、压缩性、固结性、流变性等参数的测定方法。
8. 土体力学的应用土壤力学在地基工程、道路工程、基础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对于土体的合理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基工程1. 地基基础设计原则地基工程是土木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地基基础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原则。
2. 地基基础的类型地基基础的类型主要包括浅基础、深基础、特殊基础等,不同类型的地基基础适用于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建筑物要求。
3. 地基土的勘察地基土的勘查是地基工程的前提工作,主要包括地基土的地层分布、地基土的物理性质、地基土的力学性质等。
4. 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地基承载力是地基基础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地基承载力的计算主要包括沉降计算、基础反力计算、地基地层应力计算等。
5. 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主要包括地基基础的选择、地基基础的设计、地基基础的施工等,对于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其工程分类1.土: 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后在不同条件下形成的自然历史的产物。
物理风化原生矿物(量变)无粘性土风化作用化学风化次生矿物(质变)粘性土生物风化有机质2.土具有三大特点:碎散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
3.三相体系:固相(固体颗粒)、液相(土中水)、气相(气体)三部分组成。
4.固相:土的固体颗粒,构成土的骨架,其大小形状、矿物成分及组成情况是决定土物理性质的重要因素。
(1)土的矿物成分:土的固体颗粒物质分为无机矿物颗粒和有机质。
颗粒矿物成分有两大类: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岩浆在冷凝过程中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作用的新的矿物,如黏土矿物。
粘土矿物的主要类型:蒙脱石、伊利石、高岭石(吸水能力逐渐变小)(2)土的粒组: 粒度:土粒的大小。
粒组: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
(3)土的颗粒级配:土中所含各颗粒的相对含量,以及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
①△颗粒级配表示方法:曲线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的土的粒径。
曲线平缓则表示粒径大小相差很大,颗粒不均匀,级配良好;反之,则颗粒均匀,级配不良。
②反映土颗粒级配的不均匀程度的指标:不均匀系数Cu和曲率系数Cc,用来定量说明天然土颗粒的组成情况。
公式:不均匀系数Cu= d60/d10曲率系数Cc=(d30)²/(d60×d10)d6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60%的粒径,称限定粒径;d1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10%的粒径,称有效粒径;d30 ——小于某粒径的土粒质量占土总质量30%的粒径,称中值粒径。
级配是否良好的判断:a.级配连续的土:Cu>5,级配良好;Cu<5级配不良。
b.级配不连续的土,级配曲线呈台阶状,同时满Cu>5和Cc=1~3两个条件时,才为级配良好;反之则级配不良。
土力学重点知识

1.相对密度D r 的表达式是 D r =(e max -e)/(e max -e min ) ,D r 等于 1 时砂土处于最紧密-2砂土-大于 2mm 粒径-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 0.075mm 粒径-超过全重50%的土。
3自重应力自 室外地面 起算,随着深度呈 增加的趋势 。
4、a 1-2表示压力范围p 1= 100kpa ,p 2= 200kpa 时-压缩系数,-a 1-2来评价土的压缩性高低。
5土完全侧限条件下土样压缩稳定后的孔隙比,受压前后的 土粒体积 、 截面面积 。
6.粘性土的极限平衡条件是 σ1=σ3tg 2(45.+φ/2)+2ctg(45.+φ/2 ) 剪切破坏面与大主应力面的夹角为 45。
+φ/2 。
7.确定地基承载力的方法有 理论公式法、 载荷试验法 和经验法等几种。
8.抗剪强度的指标为 内聚力 和 内摩擦角 。
9.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应按__冲切___破坏确定,条形基础应按___剪切_____破坏确定。
10.桩静载荷试验时,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宜少于 总桩数的 1﹪,并不应小于 3根。
1.土的粒径越不均匀,颗粒级配曲线越 平缓 ,不均匀系数越 大 。
2.抽取地下水位,地下水位下降,有效自重应力 增加 ,而造成 地面沉陷 的严重后果。
3.抗剪强度曲线与摩尔应力圆在A 点相切,表明A 点所代表的平面的剪应力τ 等于 土的抗剪强度τf ,即该点处于 极限平衡 状态。
4.附加应力自 基础底面 起算,随着深度呈 减小的趋势 。
5.塑性指数Ip 的表达式是 wl -wp 。
粘性土的Ip 越大,说明土中 粘粒 含量越高。
6.土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总沉降量三部分组成固结沉降、瞬时 沉降和 次固结 沉降。
7.地基的破坏形式有 整体剪切破坏、 局部剪切破坏 、 冲剪破坏 等几种。
10.桩按承载性能分类,可分为 摩擦型桩 和 端承型桩 两类。
1.粘粒在最优含水量时,压实密度最大,同一种土的压实能量越大,最优含水量越大。
土力学复习知识点

地基承载力:f= Pu/KK≥2.
影响极限荷载的因素①地基的破坏形式:整体滑动、局部剪切、冲切剪切②地基土的指标:土的内摩擦角、粘聚力c、重度③基础设计的尺寸:基础宽度b、埋深d④载荷作用方向:倾斜、竖向⑤载荷作用时间:短暂、长期
基础建筑物最底下的一部分,由砖石、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建造,将上部结构荷载扩散并传递给地基。
地基受建筑物荷载的那一部分地层。
土粒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有机质。
土的粒径分组粘粒、粉粒、砂粒、圆砾、乱石、漂石。
第二章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土的压缩性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
蠕变粘性土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变形随时间而缓慢持续的现象。
灵敏度St粘性土的原状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与原土结构完全破坏的重塑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的比值。
地基土(岩)的工程分类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岩石颗粒间牢固联结、呈整体或具有节理裂隙的岩体。
碎石类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50%的土。(角砾、圆砾、碎石、卵石、块石、漂石)
砂类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不超过50%,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50%的土。(粉砂、细砂、中砂、粗砂、砾砂)
欠固结土土层目前还未完全固结,实际固结压力小于土层自重压力第三章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
土的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其数值等于剪切破坏时滑动面上的剪应力。
破坏准则土体破坏时的应力组合关系。
极限平衡状态当土体中任一点在某方向的平面上的剪应力达到土的抗剪强度的状态。
5、极限平衡条件:
①粘性土:1=3tan2(45°+/2)+2ctan(45°+/2);3=1tan2(45°-/2)-2ctan(45°-/2)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不均匀系数:反映土颗粒粒径分布均匀性的系数定义为限制粒径d60与有效粒径d10之比塑限: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
液限:指粘性土从流塑状态过度到可塑状态时的界限含水量。
基底压力:建筑物荷载由基础传递给地基,基础底面传递给地基表面的压力。
基底附加应力:由于建筑物产生的基底压力与基础底面处原来的自重应力之差称为附加应力,也就是在原有的自重应力的基础上新增的应力。
渗透固结:饱和土在受到外荷载作用时,孔隙水从空隙中排除,同时土体中的孔隙水压减小,有效应力增大,土体发生压缩变形,这一时间过程称为渗透固结。
固结:饱和黏质土在压力作用下,孔隙水逐渐排出,土体积逐渐减小的过程。
固结度:指地基在外荷载作用下,经历时间t产生的沉降量St与基础的最终沉降量S的比值。
库伦定律:在一般的荷载范围内,土的抗剪强度与法向应力之间呈直线关系,即τf=c+tanφ式中c,φ分别为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粒径级配:各粒组的质量占土粒总质量的百分数。
静止土压力:当挡土结构物在土压力作用下无任何移动或转动,墙后土体由于墙背的侧限作用而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墙背所受的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主动土压力:若挡土墙受墙后填土作用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称为主动土压力。
被动土压力: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后移动或转动,达到一定位移时,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此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土的颗粒级配:土中各粒组相对含量百分数。
土体抗剪强度: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液性指数:是粘性土的天然含水量和塑限的差值与塑性指数之比,用符号IL表示。
基础埋深:指从室外设计地坪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
角点法:角点法的实质是利用角点下的应力计算公式和应力叠加原理推求地基中任意点的附加应力的方法压缩系数:表示土的压缩性大小的主要指标,压缩系数大,表明在某压力变化范围内孔隙比减少得越多,压缩性就越高。
土的极限状态:土体中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的临界状态称之为土的极限平衡状态。
第五章土力学基本知识

第五章-土力学基本知识第五章地基基础第一节土力学基本知识1.土是固体颗粒、水和蔼体三部分组成的。
2.粘性土的界限含水量(1)粘性土的状态粘性土的稠度状态因含水量的不同,可表现为固态,塑态与流态三种状态。
(2)界限含水量粘性土从一种状态变到另一种状态的含水量分界点称为界限含水量。
流动状态与可塑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液限WL,可塑状态与半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塑限WP,半固体状态与固体状态间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缩限Ws 。
(3)塑性指数:可塑性的大小用土处在塑性状态的含水量变化范围来衡量,从液限到塑限含水量的变化范围愈大,土的可塑性愈好。
这个范围称为塑性指数Ip。
粘性土的分类第 1 页/共9 页(4)液性指数液性指数是表示天然含水量与界限含水量相对关系的指标,其表达式为:可塑状态的土的液性指数在0到1之间,液性指数越大,表示土越软,液性指数大于1的土处于流动状态,小于0的土则处于固体状态或半固体状态。
粘性土的状态可按照液性指数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和流塑。
3.地基变形特征(1)因为建造物等的荷载作用在土中产生的附加于原有应力之上的应力,称附加应力。
基底附加压力,是作用在基础底面处因为建造修造后压力的改变量,是引起地基变形、基础沉降的主要因素。
(2)地基承受荷载后,土粒互相挤紧,因而引起地基土的压缩变形,这种性质叫土的压缩。
地基内由增强应力引起的应力-应变随时光变化的全过程(包括总算变形)叫地基固结。
(3)地基变形特征分为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①沉降量:指基础中央的沉降量。
②沉降差:指相邻单独基础沉降量的差值。
③倾斜:指单独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和距离的比值。
④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墙6~10m之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4.土的抗剪强度(1)测定土的抗剪强度指标的实验主意主要有室内剪切实验和现场剪切实验两大类。
室内剪切实验常用的主意有直接剪切实验、三轴剪切实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实验等;现场剪切实验常用的主意有十字板剪切实验。
土木干货知识点总结

土木干货知识点总结一、土力学知识点1. 土的工程分类土的工程分类主要有三种:建筑用土、公路用土、水利用土。
其中建设用土包括填筑土、路基土等;公路用土主要包括路基、路面等;水利用土主要包括堤坝、水坝等。
2. 土的力学性质土的力学性质是指土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各种性质。
包括土的强度、变形、渗透和承载等。
3. 土的物理性质土的物理性质是指土体的密度、孔隙度等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对于土的工程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4. 土的压缩性土的压缩性是指土体在受到外界压力时,体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这对于土体的承载能力和压力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5. 土的剪切性土的剪切性是指土体在受到外界剪切力作用时的变形性质。
这对于土体的抗剪强度和土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结构工程知识点1. 结构设计原理结构设计原理是指在工程结构设计中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
包括强度、稳定性、刚度等原则。
2. 结构材料的选择结构材料的选择是指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
主要包括混凝土、钢材等。
3. 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结构设计的计算方法包括强度设计法、极限状态设计法等。
4. 结构施工技术结构施工技术包括模板支撑、钢筋工程、混凝土浇筑等。
5. 结构质量验收标准结构工程的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强度、变形、尺寸等。
三、水利工程知识点1. 水流力学水流力学是指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性质和规律。
包括水流的速度、压力、流量等。
2. 水利工程设计原则水利工程设计原则包括可靠性、经济性、安全性等。
3. 水利工程结构设计水利工程结构设计主要包括水闸、泵站、堤坝等结构。
4.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包括挖土、倒土、浇筑等。
5. 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管理包括工程验收、定期检查、保养等。
四、道路工程知识点1. 道路设计原则道路设计原则包括安全性、舒适度、经济性等。
2. 道路结构设计道路结构设计主要包括路面、路基等结构。
3. 道路材料选择道路材料选择包括沥青、碎石等。
4. 道路施工技术道路施工技术包括路基施工、路面施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力学知识点总结1、土力学是利用力学一般原理,研究土的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质及土体在荷载、水、温度等外界因素作用下工程性状的应用科学。
2、任何建筑都建造在一定的地层上。
通常把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成为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3、基础是将结构承受的各种作用传递到地基上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应埋入地下一定深度,进入较好的地基。
4、地基和基础设计必须满足的三个基本条件:①作用与地基上的荷载效应不得超过地基容许承载力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②基础沉降不得超过地基变形容许值;③挡土墙、边坡以及地基基础保证具有足够防止失稳破坏的安全储备。
5、地基和基础是建筑物的根本,统称为基础工程。
6、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坏境中生成的沉积物。
7、土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颗粒)、液相(水)、气相(气体)。
8、土的矿物成分: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9、黏土矿物是一种复合的铝—硅酸盐晶体。
可分为:蒙脱石、伊利石和高岭石。
10、土力的大小称为粒度。
工程上常把大小、性质相近的土粒合并为一组,称为粒组。
划分粒组的分界尺寸称为界限粒径。
土粒粒组分为巨粒、粗粒和细粒。
11、土中所含各粒组的相对含量,以土粒总重的百分数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
级配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小于某土粒的累计质量百分比,横坐标则是用对数值表示土的粒径。
12、颗粒分析实验:筛分法和沉降分析法。
13、土中水按存在形态分为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
固态水又称矿物内部结晶水或内部结合水。
液态水分为结合水和自由水。
自由水分为重力水和毛细水。
14、重力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土颗粒电分子引力范围以外的水,因为在本身重力作用下运动,故称为重力水。
15、毛细水是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的作用、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透水层中自由水。
土的毛细现象是指土中水在表面张力作用下,沿着细的孔隙向上及向其他方向移动的现象。
16、影响冻胀的因素:土的因素、水的因素、温度的因素。
17、土的结构是指土颗粒或集合体的大小和形状、表面特征、排列形式及他们之间的连接特征,而构造是指土层的层理、裂隙和大孔隙等宏观特征,亦称宏观结构。
18、结构的类型: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凝结构。
19、土的物理性质直接反应土的松密、软硬等物理状态,也间接反映土的工程性质。
而土的松密和软硬程度主要取决于土的三相各自在数量上所占的比例。
20、黏土就是指具有可塑性状态性质的土,他们在外力作用下,可塑成任何性状而不产生裂缝,当外力去掉后,仍可保持原性状不变。
土的这种性质叫做可塑性。
21、黏土从一种状态转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量称为界限含水量。
土由可塑状态变化到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液限(锥式液限仪)。
土由半固态变化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量称为塑限。
土由半固态状态不断蒸发水分,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土的界限含水量称为缩限。
22、液限与塑限之差值定义为塑性指数。
Ip。
表征土的天然含水量与分解含水量之间相对关系的指标是液性指数。
23、根据灵敏度可将饱和粘性土分为低灵敏、中等灵敏、高灵敏。
24、粘性土结构遭到破坏,强度降低,但随时间发展土体强度恢复的胶体化学性质称为土的触变性。
25、影响土渗透性的主要因素:颗粒大小、级配、密度以及土中封闭气泡。
其他因素:土的矿物成分、结合水膜厚度、土的结构构造、土中气体。
26、土的压实性是指土体在压实能量的作用下,土颗粒克服粒间阻力,产生位移,使土中孔隙减小,土体密度增大的这种特性。
27、在一定的压实功能下使土最容易压实,并能达到最大密实度的含水量称为土的最优含水量。
28、影响击实效果的因素:含水量、击实功、土的性质。
29、土体液化是指饱和状态砂土或粉土在一定强度的动荷载作用下表现出类似液体性质而完全丧失承载力的现象。
30、砂土液化造成灾害:喷砂冒水、震陷、滑坡、上浮。
31、影响土液化的主要因素:土的密度、土的初始应力状态、往复应力强度和往复次数。
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把土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粘性土、人工填土。
33、岩石根据坚硬程度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34、碎石土:漂石、块石、卵石、碎石、圆砾、角砾。
密实度:松散、稍密、中密、密实。
35、砂土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
36、黏性土是指塑限指数Ip大于10的土。
Ip>17为黏土,10<Ip≤17为粉质黏土。
黏性土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37人工填土: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
38、附加应力是指由于外荷载的作用,在土中产生的应力增量。
39、在基础底面与地基之间产生的接触压力称为基底压力。
40、土在压力作用下体积缩小的特性称为土的压缩性。
土体在外力作用下,压缩随时间增长的过程称为土的固结。
41、压缩系数是评价地基土压缩性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压缩模量Es与压缩系数a成反比,Es越大,a就越小,土的压缩性越低。
42、地基最终沉降流量是指基土在建筑荷载作用下,不断产生压缩,直至压缩稳定时地表面的沉降量。
43,分层法假设:a、地基土是均质、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线性体;b、地基土在外荷载作用下,只产生竖向变形,侧向不发生膨胀变形;c、采用基底中心点下的附加应力计算地基变形量。
44、分层法步骤:①分层;②计算基底压力及基底附加压力;③计算各分层面上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并绘制分布曲线;④确定沉降计算深度;⑤计算各分层土的平均自重应力和平均附加应力;⑥按公式计算每一分层土的变形量△Si;⑦计算地基最终沉降量。
45、地基最终沉降量=瞬时沉降+固结沉降+次固结沉降。
46、根据超固结比(OCR)可把天然土层分为:超固结状态、正常固结状态、欠固结状态。
47、土的抗剪强度是指土体抵抗剪切破坏的极限能力。
48、当土体中某点任一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土的抗剪强度时,将该点即濒于破坏的临界状态称为极限平衡状态。
49、剪切试验实验室常用仪器:直接剪切试验、三轴压缩仪、无侧限抗压仪、单剪仪。
现场试验字板剪切仪。
50、直剪仪优点:操作简便,并符合某些特定条件。
缺点:a、剪切过程中试样内的剪应变和剪应力分布不均匀;b、剪切面认为地限制在上下盒的接触面上;c、剪切过程中试样面积逐渐减小,且垂直荷载发生偏心,但计算抗剪强度时却按照受剪面积不变和剪切应力均匀计算;d、不能控制排水条件,不能两侧试样中的空隙水压力;f、主应力无法确定。
51、黏性土在不固结和排水条件下的三种标准试验:固结不排水剪、不固结不排水剪、固结排水剪。
52、挡土墙的结构形式:重力式、悬臂式、扶壁式。
53挡土墙的土压力是指挡土墙后填土因自重或外荷载作用对墙背产生的侧向压力。
54、主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向离开土体方向偏移至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55、被动土压力:当挡土墙在外力作用下,向土体方向偏移至墙后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56、静止土压力:当挡土墙静止不动,墙后土体处于弹性平衡状态时,作用在墙背上的土压力。
57、朗金土压力理论是通过研究弹性半空间体内的应力状态,根据土体的极限平衡条件而得出的土压力计算方法。
58、库伦土压力理论是根据墙后土体处于极限平衡状态并形成一滑动楔体时,从楔体的静止平衡条件得出的土压力计算理论。
基本假设:墙后填土是理想的散粒体、滑动破裂面为通过墙踵的平面。
59、挡土墙的设计包括:墙形选择、稳定性验算、地基承载力验算、墙身材料强度验算以及一些设计中的构造要求和措施。
60、重力式挡土墙根据墙背倾斜方向:仰斜、直立、俯斜。
(衡重)61、地基破坏形式:整体剪切破坏、局部剪切破坏、冲剪破坏。
62、地基承载力:地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63、影响土坡稳定的因素:土坡作用力发生变化、土体抗剪强度降低、水压力的作用。
64、基础是连接上部结构和地基之间的过渡结构,起承上启下作用。
地基:天然地基、人工地基。
基础:浅基础、深基础。
65、天然地基上浅基础设计的内容和一般步骤:a、掌握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勘测资料;b、在研究地基勘测资料的基础上,结合上部结构的类型,荷载和性质、大小和分布,建筑布置和使用要求及拟建基础对原有建筑设备和坏境的影响,并了解当地建筑经验、施工条件、材料供应、保护坏境、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等其他有关情况,综合考虑选择基础类型和平面布置方案;c、选择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置深度;d、确定地基承载力e、按地基承载力确定基础底面尺寸;f、进行必要的地基稳定性和变形验算;g、进行基础的结构设计;f、绘绘制基础施工图。
66、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这一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可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67、地基基础设计和计算满足三项基本原则:a、有足够的安全度;b、控制地基的变形c、基础的材料、形式、尺寸和构造应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要求,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要求,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68、直接支承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
69、地基承载力按三种设计原则:安全系数设计原则、容许承载力设计原则、概率极限设计原则。
70、地基变形特征:沉降量、沉降差、倾斜、局部倾斜。
71、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72、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73、地基基础设计丙级建筑物的情况:a、地基承载力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b、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c、软弱地基上相邻建筑存在偏心荷载时;d、相邻建筑过近,可能发生倾斜式;e、地基土内有厚度较大或薄厚不均匀的填土,其自重固结尚未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