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的发展和设计理念
浅谈对建筑设计的认识
浅谈对建筑设计的认识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建筑业变得日益强盛起来,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本文就建筑设计方面谈谈我在建筑设计实践过程中的认识。
关键词: 建筑创作;城市规划;建筑模型TU984建筑设计(Architectural Design )是指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设计者按照建设任务,把施工过程和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或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前作好通盘的设想,拟定好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用图纸和文件表达出来。
作为备料、施工组织工作和各工种在制作、建造工作中互相协作的共同依据。
便于整个工程得以在预定的投资限额范围内,按照周密考虑的预定方案,统一步调,顺利进行,并使建成的建筑物充分满足使用者和社会所期望的各种要求。
在古代,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
在欧洲,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在中国,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
他们根据建筑物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中国建筑文化。
在现代,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分开,各自成为专门学科。
这在西方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在中国则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建筑设计的科学范畴广义的建筑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建筑上利用各种科学技术的成果越来越广泛深入,设计工作常涉及建筑学、结构学以及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电气、燃气、消防、防火、自动化控制管理、建筑声学、建筑光学、建筑热工学、工程估算,园林绿化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各种科学技术人员的密切协作。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建筑设计逐渐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强调的是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等多方面因素,以创造可持续、节能、环保和舒适的建筑空间。
本文将探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以及其优势和发展趋势。
1、能源利用方面。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优先考虑的是节能减排。
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改善建筑物的通风和采光系统、加强隔热性能以及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方式,来减少能源的消耗。
此外,还可以利用节水技术减少水的消耗。
2、材料应用方面。
绿色建筑设计在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其环境影响和可持续性。
可选用经济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新型复合材料,来达到减少建筑废弃物、减少消耗能源和减少排放的目的。
3、生态环境方面。
绿色建筑设计旨在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
因此,在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如何保护周边的自然环境,并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
例如,可以通过建筑绿化、设置雨水收集系统、减少对土壤的破坏等方式来营造生态友好型的建筑环境。
4、室内环境方面。
绿色建筑设计还要从居民的使用和健康角度出发,创造一个宜居、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要注意选择适宜的材料、通风采光系统和调温系统,并防止室内空气污染和声污染。
1、资源节约。
绿色建筑设计可以大大减少建筑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环境保护。
绿色建筑设计优先考虑环保因素,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周边生态环境。
3、节能减排。
绿色建筑设计通过节能减排的方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排放,为社会和环境带来实际效益。
4、生态良好。
绿色建筑设计强调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
在绿色建筑设计流程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智能化,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并减少能源消耗。
2、可再生能源利用。
随着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的发展,绿色建筑设计将会更多地采用这些技术,以实现零碳排放。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绿色建筑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绿色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对环境负责、对未来负责的设计理念。
它旨在通过合理的设计、材料的选择、能源的利用等方面,实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空间。
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建筑的选址、规划,到建筑材料的选择、能源系统的设计,再到室内环境的质量控制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考虑和设计。
首先,建筑的选址和规划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起点。
在选址时,需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因素。
比如,选择在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地方建设建筑,可以减少对人工照明和通风设备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同时,合理规划建筑的布局和朝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提高室内的舒适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比如,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水系,使建筑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而不是与之对立。
建筑材料的选择也是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关键环节。
优先选择环保、可再生、可回收的材料,能够减少建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使用木材、竹子等天然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还能给人带来自然、温馨的感觉。
同时,选择具有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能耗。
另外,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材料,如甲醛、苯等,以保障室内环境的健康和安全。
能源系统的设计是绿色建筑实现节能减排的核心。
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是绿色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
通过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和热能,满足建筑的部分能源需求。
利用风力发电设备,在有风的地区为建筑提供电力。
地热能则可以通过地源热泵系统,为建筑供暖和制冷。
此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采用高效的照明设备、节能电器等,能够在不增加能源供应的情况下,满足建筑的使用需求。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2 承重结构体系将以框架结构为主 . 2
以前大量 已有 的住宅均 以砖 混结构 为主 , 这种 建筑
境和情趣 来满足 人们 的审美要 求 , 象简 洁 , 型亲 切 , 形 造
如 总 经 济舒适 , 能多样 , 功 材料 自然 , 毒无 害和可 再生性 以 结构 体系 有 很多 的缺 点 , 抗震 性 能差 , 高度 受 到施 无 工 限制 , 机械 化程度难 以提 高 , 业量 大 , 工质量 难 以 作 施 及 细部 设计要达 到细致 入微才 会受到 人们 的欢迎 。 保证。 住宅采用 框架 结构之 后有利 于新型 墙体材料 的推
建筑设计与装饰
广东建材 21 年第5 00 期
浅谈住宅建筑设计 的发展方 向
苏 文婷
( 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 限公司)来自 摘 要 :走科学发展的住宅建筑设计道路, 研究生态环境状况, 解决好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充分利用
自然 能源 , 建 筑 更 贴近 自然 , 能 源利 用 和 景 观 创造 都 达 到 新 的 高度 。 使 使
关键词 :住宅建筑设计; 发展方向
1 前言
2 l世纪 的住 宅建筑 设计是 回归大 自然 , 回归乡土 。
2 世 纪 是信息 时代 , 应该是 生态文 明时代 。人类 1 更 运 用高 新科 技 , 索 生存 、 产和 生活 环 境 的可 持续 发 探 生
按照 国际社会 所承认 的原则 进行设 计 。 () 1 走科 学发展 的住宅建 筑设计 道 路 , 具体 来 说就是 展 的模式 , ( 对 涉 及 的地 方性 , 域 性理 解 , 1 ) 地 重视 地 方场 所 的 建筑 设计时 首先研究 生态环 境状况 , 虑解 决好 与周边 考 文化 脉络 。 用技 术 的公众意识 , 运 结合 建筑功 能要求 , 采 环境 的协 调 , 决好 自然 能源 的利 用 , 解 自然 材料 的合理 用简 单合适 的技术 。 利用 , 采光照 明设计 , 内部空 间物理 性 能调节设 计 , 建筑 (树立 建筑材 料蕴含 能量 和循环 使用 的意识 , 2 ) 在最 装饰 , 内设 计 中尽 可 能的 多利用 自然元 素 , 造 出 自 室 创 大范 围 内使 用可再 生 的地 方性 建筑材 料 , 免使 用高温 避 然质 朴 的生活 工 作环 境 , 建筑 应 尽量 减 少能 耗 , 发 资 开 能量 , 破坏环 境 , 生废物 以及 带有放射 性 的建筑 材料 , 产 源 和 材料 再生 利用 , 绿 色 建材 ” 念装 修 房屋 , 按“ 概 改变 征求 重新利用 旧的建筑材 料和构 件 。 人们 现存 的世 俗 审美 观判 断 标准 , 搞病 态 空 间 , 不 不搞 ( 针对 当地 的气 候条件 , 量应用 可再 生能源 。完 3 ) 尽 过渡 装饰 , 少视觉 污 染 , 少人 力 , 力浪 费 , 减 减 物 使建 筑 善建 筑空 问使 用 的灵活性 , 以便 减少 建筑体 量 。将建筑 更贴近 自然 , 能源利用 和景 观创造 都达到新 的高度 。 使 所需 的资源 降至最 少 ,减 少建筑 过程 中对环 境损 害 , 避 (做 好面 向未来 的设计 , 2 ) 住宅 建筑 设计应 具有物 质 免环境 的破坏 , 资源 的浪 费 以及建 材 的浪费 。 功能和精 神功 能的两 面性 , 计在满 足物 质功 能 的基 础 设 上更重 要的是满 足精 神功能 的要求 ,要 创造 出风格 , 意
浅谈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建 筑 工程 III
浅谈未来建筑设 计 的发展 方 向
郑 欣 欣
( 淮北市建筑勘 察设计研究院 , 安徽 淮北 2 50 ) 3 0 0
摘 要: 生态建筑体现 可持 续发展原则, 强调 建筑与人文、 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 建筑业由传统高消耗 型发展模 式转向高效 生态型发展模 是 式的必由之路 , 当今世界 建筑可持续发展希望更多地 与大 自然接触 , 但住 宅建筑仅有绿 色 还不能说起 具有生态性 , 宅的 生态型是以绿色为基础涵盖生态环保 , 住 可持 续发展等 多种理念。
关 键词 : 态性 ; 能 性 ; 筑 设 计 ; 境 保 护 生 智 建 环
续 ,进 而成为 一个 整体 ,使 得建 筑生 命周期 购买需求取舍的售楼方式 , , 据此 住户的室内布 ( f cc ) 1 —y e 构成设计工作 中一 个十分重要 的因 置就可以各尽其能 , i e l 各取所需 , 设计布置一个温 素。 住宅建筑中时空 的延续性 , 就是要求在住宅 馨而有个性 的家 ,如此 自 然提高了居住建筑的 创作中 , 在遵循 自然因素的前提下 , 从传统居住 使用效率 ,使住宅建筑 易于改造而拥有更 长的 形态中汲养分 , 提取要素 , 当代住宅科技特 使用 寿命 。 结合 境 的可持续发展 的模式 ,按照国际社会所 承认 点和居住需求 ,创建的再现建筑地域空间文化 5 住宅的生态型。 - 3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 的原则进行设计 。 特点 , 以寻求住宅建筑的个 性表达 。 这种延续形 都渴望 回归 自然 , 希望更多地与大 自然接触 , 但 1 . 1对涉及 的地方性 , 域性理解 , 地 重视地 式的传统居 民范式中的要素运用现代建筑语言 住宅建 筑仅 有绿色还不能说其具有 生态型 , 住 方场所 的文化脉络。 创新 的再现 , 其再现可以是局部或全部 , 有形 的 宅 的生 态型是 以绿色为基础涵盖 生态环保 , 可 1 . 2运用技术的公众意识 , 结合建筑功 能 或无形 的, 均可兼而有之 , 目的就在于给传统居 持续发展等多种理念 。生态的建筑设计应该具 要求 , 采用简单合适的技术。 住形式一个延续和生存 的空 间 , 并使之与时代 有 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树立建筑材料蕴含 能量和循环使用 的 同步与传统居住 文明相辅相成 。 . 3 尊重设 计地段 内的土地, 环境, 植被 的 及 意识 ,在最大范围内使 用可再生 的地方性建筑 5 住宅建筑时空的全 面性 特点, 因地制宜。 材料 , 避免使用高 温能量 , 破坏环境 , 产生废物 “ 以人 为本” 的住宅建筑 , 时空的延续 性使 b . 整体, 全面的考虑设计区域内部 与外部环 以及带有放射性的建筑材料 ,征求重新利用 旧 其 具有 了某种低于建 筑空间文化的特质 ,实现 境关系 。 的建筑材料和构件。 了抵御建筑空间文化创新 的再现 ,丰富了当前 c . 强调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不可分割。 1 针对当地 的气候 条件 ,采用别动式能 颇 为雷 同的居住模式 。然而 ,仅有时空的延续 . 4 d - 设计过程 的多学科综合性 。 源策略 , 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 性, 并不能符合现代人 的要求 。为此 , 还必须考 人类生存 离不开洁净的空气、充 足的阳光 1 完善建筑空间使用 的灵活性 ,以便减 虑其时空 的全面性。在完成 了人性空间与 自然 和浓郁的绿丛。但 随着工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却 . 5 少建筑体量。将建设所需的资源降至最少 。 空间的合理结合之后 , 需将适合现代化社会发 造成环境的污染 与 自 然生态的恶化 。在建造住 1 减少建筑过程 中对环境 损害 ,避免环 展 的人类 自身生活方式 的一些必要因素考虑到 宅时往往 忽略了原有地形 ,有意无意地破坏了 . 6 境 的破坏 , 资源的浪费以及建材 的浪费 。 其 中 , 包括住宅建筑 的舒适 性 , 主要 适应性 , 生 地形地貌 , 对基 地的地物诸如树丛 、 植被 、 水面 2 重结构体 系将要 以框架结构为主 态性 , 信息性 , 文化性 , 智能型等等 。 等也未加爱惜 , 致使水 土流失 , 绿地减少 , 同时 众所周 知 目前 大量 已有的住 宅均 以砖 混 51 宅建筑 的舒适性 。 .住 住宅建筑 的本质就 也缺乏对空气 污染 、 噪声污染 、 水质 污染 、 辐射 结构为主 , 这种建筑结构体系有很多的缺点如 是为人服务 , 首先就要讲舒适性 , 也就是 说住宅 污染、 垃圾污染的重视 , 最终使环境遭受严重污 抗震性能差 , 总高度受 到施工 限制 , 机械化程度 建筑要寻求一种在符合购买面积 ,户型的基 础 染 , 影响居住生存价值。 未来建筑设计要注重生 难以提高 , 作业量大 , 施工质量难 以保证。住宅 上 , 使得各 功能空 间有合理有效的安排 , 其 态环境 , 护和利用原有的地形 、 各得 保 地貌与地 物 , 采用框架结 构之后有利于新型墙体材料的推广 所 ,分区明确 ,并使各功能的空间有 诗意的尺 以及有效防止环境污染 , 使居住者能尽情享受 应用 , 高了住宅 的抗震性能 , 提 并可以为住户 提 度 , 比例 , 方便家 具的布置和人 的活动 , 同时要 自然, 达到人与 自然和谐共生的 目的。 供 自由分割 的空问 , 丰富住宅的立面造型 , 用 保证各功能空间 的相对私密性。为满足室 内环 使 当今 是一个注重生态, , 环保 追求人 与 自然 面积系数也可提高 自重 , 比砖混结构的轻 , 单位 境质量 , 各功 能空 间要采光充足 , 风 良好 , 通 使 科学整体协调发展 的社会 。 世界大型建 筑的 面积造价与砖混结构持平 , 由此可见 , 架结 构 用率高 , 框 并体现一定的艺术 性和超前性 。 对于外 主流是生态建筑和智能建筑 ,我国 目前正在建 是住宅在承重结构体系上 的一大发展 。 部空问的环境 ,居民交往的空间创建也是居住 造和将要建造 的大型综合建筑使用期限至少在 3 住宅的寿命将要 大大的延 长,超耐久性 舒适性 的重要体现 , 应力求把原有 的生活纳入 5 O年以上 , 无论 是在建筑艺 术上 , 是在设备 还 住宅将要大量出现 进来 , 作为居 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 规划 上 , 都应有超前意识。 随着生态意识的普及和可 目前 , 住宅 的使 用寿命 按其 设计方案来说 要结构 明朗, 形象纲举 目张 , 群体设计要多种 围 持 续发展 的深入 人心 , 国目前的经济实力 , 以我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
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是当前建筑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不仅关乎环境保护,还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管理原则与理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浅谈绿色建筑设计管理原则与理念展开讨论。
一、环境保护是首要原则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环境保护是首要原则。
绿色建筑应当在建筑设计、材料选择、施工过程等各个方面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建筑设计中采用可再生能源,选择环保材料,采取节能减排措施等,都是环境保护的重要举措。
管理者在设计中要时刻牢记环境保护原则,不断优化建筑设计方案,力求达到最佳的环保效果。
二、节能减排是基本理念节能减排是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基本理念。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设备的配置等方面,都应当以节能减排为出发点,力求达到最大程度的节能和减排。
而在建筑使用阶段,管理者还应当制定合理的节能管理方案,监督建筑的运行状况,确保建筑的节能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只有在节能减排的理念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绿色建筑设计管理的目标。
三、健康与舒适是核心追求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更加注重建筑内部环境的健康与舒适。
管理者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要时刻牢记这一点,从室内空气质量、采光条件、温度湿度等方面全面考虑,力求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只有使建筑内部环境得到最好的优化,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四、可持续发展是长远目标绿色建筑设计管理要以可持续发展为长远目标。
管理者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等各个阶段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建筑的可持续性,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建筑的使用寿命和生命周期得到最大程度的延长。
只有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下,绿色建筑才能真正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主流方向。
五、多方合作是关键手段在绿色建筑设计管理中,多方合作是关键手段。
绿色建筑设计管理涉及到的领域较为广泛,需要建筑设计师、材料供应商、施工方、监理单位等多方合作。
浅谈建筑设计的方法及发展趋势
浅谈建筑设计的方法及发展趋势摘要: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建筑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种要求不仅停在基本的生活居住需求,还包括对审美、环保的要求等。
本文主要阐述了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分析了建筑设计的方法,并论述了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设计;方法;发展趋势引言对于所有的建筑来讲,设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是由于它对着建筑的使用特征有着决定作用。
在现代的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对建筑基础的功效进行完全的展示,还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和环保性,这样就能够满足人们对建筑使用、外观的需求,保证建筑的质量。
1、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1.1、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从最开始的规划到设计再到后来的施工、维护改造以及最后的拆除、回收利用,就形成了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因为要对建筑材料特别注重,所以建筑生命全周期还应延伸到原材料的开采、运输及加工时,或者在建筑废弃、拆毁后垃圾的处理、降解的全过程之中,对建筑全寿命周期特别注意,就要在规划设计时尽量将环境因素考虑在内,且保障施工进行时尽可能不影响环境,在建筑使用过程中,给使用者提供舒适健康、低能耗以及安全的空间,又在进行拆除时,将其对环境的影响尽可能减少。
1.2、适应自然条件,保护自然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构思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建筑场地四周的地形、地貌、植物以及水源情况等自然条件最大限度的利用,使得周围建筑景观和当地历史文化相继承。
(2)要注意尽可能考虑本地气候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特别是在进行建筑的选址、朝向、布局、建筑形态这几个方面。
(3)要注意将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以及四周环境三者相协调(4)尽最大限度将有害气体、固体垃圾以及废弃物的排放减少,进一步减少对四周环境的破坏,最终使得其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大大减小。
1.3、创建健康、舒适的环境(1)在进行建筑环境建设时,要将建筑使用者的需求充分考虑,并使得最终的建筑环境和谐、优美。
(2)注重节约能源,不能为了自身利益,牺牲人们的生活质量、资源。
浅谈建筑设计的艺术理念
在现代建 筑的形 态造 型 以及 室内空 问结 构 家具 摆 设上 .抽象艺术 的应 用极 为常见 。抽 象艺术若作 为一 种 文化来 讲 其表现形式 一般是通过现 实事物中某一 个被 夸大化 了的细节 或者 功能等所设计 和表现出来 的一 种 新事物 。直白来说 .就 是将现实生活 中所存在的一个 具 体事物 的某一处细 节.或者某一方面 的功能进行夸 大 . 然 后设 计和发展 出一种 常人不 易理解 的新生事物 。比如 在 建筑工程的室 内设计 中 .房 间家具的设计和摆设 便可 以利用抽象设计 来对某个细节进 行夸大 .从而设计 出更 为简洁大方 .具 有丰富内涵 的建筑 家具 .令使用 者爱不 释手 。风格派 的建筑设计需要设计 者具有较高 的提 炼技 术 才可在复杂 的设计上表达 出简约的风格 。在现 实生 活 中 .风格派 的建筑设计有 着极 为独特的造型和 风格 . 般来说 .风格派建筑设计主要有着 以下几个特点 【 1 )一个醒 目的色彩 . 风格派的艺术设计需要利用突 出醒 目的色彩去吸引和抓住观者的眼球 引起其的重视。 ( 2 )简练的造 型 .简练一直是风格派所坚持的一种 设 计理念 .因为风格派艺术设 计讲究数学精神 .因此其 在造型上会尤其注意平面空间内点,线、面的结合。
2 艺 术 在 现 代 建 筑 设 计 中 的 应 用 2 l 0没 者 蚋 蚺 . 矗 】 炙 感 融 八 到 建 筑设 计 卜
现代建筑 设计是技 术与艺术 的结合 .那么设计者 要 在建筑 技术的允许范 围内 .进行创作 .将设计理念和 创 作 灵感融 入到建筑 设计之中 +如将 民俗风情和地方 特色 的元素利 用在建筑物 的外形 中。 2 2 j 』 成 术 } 代 筑 i 殳 I r 』 j , 用 构成 艺术来源于 抽象的几何 形体和符 号信息 ,它具 有 简洁的艺术特 性 在建筑设计 中的运用十分广泛 。比 如 点 、线 面 、体等 构成 元素 ,是 建筑设 计 的基本 形 态 。建 筑 设 计 的点 线 、面 、体 .不 仅 支 撑 着 建筑 的 整 体 结构 .进行空间的分隔利用 . 丰 富人们的视觉效果 形成 视觉; 中 击和视觉震撼 .而且将构成艺术的美感发挥 的淋漓 尽致 。另外 色彩视觉心理也在建筑形态 中加以利用 .尽 情 表现 出设计者 的创 意.满足人们 的审美需求 。
浅谈建筑的发展与设计
的形 式 , 给 人 的 第 一 感 觉 影 响 着 人 们 对 该 建 筑 的 总 体 评 它
价 。
浪 漫性 的 表 现 是 离 不 开 现 实 性 基 础 的 , 学 的 发 展 给 科 建筑 的表现带来 了更 广 阔 的空 间 , 时 , 地 的人 文基 础 , 同 当 动 , 括 技 术 法 规 、 准 的 制 定 , 国法 规 、 准 的 解 释 与 认 包 标 本 标
外 但 使 用 和 纪 念 等 作 用 , 要 在 艺 术 性 上 尽 量 达 到 美 , 这 个 美 的 建 筑 , 形 也 像 是 一 双 正 在 祈 祷 的 一 双 手 , 是 它 的 风 格 又 而 又具有 民族性和传统 性 。 和 朗杳 教 堂 有 很 大 的 区 别 。 首 先 是 橙 色 的 运 用 , 人 以 活 给 力 , 相 交 的 角 度 比朗 杳 教 堂 要 尖 锐 一 些 , 人 以 积 极 向 上 其 给
3 跨越 技 术壁垒 的对 策思 考
措施 :
要 冲 破 技 术 壁 垒 的 限 制 , 从 以 下 几 个 方 面 采 取 相 应 可 以及 对 有 关 国家 技 术 法 规 的 评 论 等 。我 国 作 为 发 展 中 国 需 家 , 应和其他发展 中 国家一 起 , 还 积极 参与 国 际标 准 化 的制
1 建筑 的浪漫 性
好 这 里 提 到 “ 漫 ” 主 要 用 来 指 建 筑 的 外 在 表 现 形 式 和 的 感 觉 , 象 是 有 种 直 接 聆 听 上 帝 教 诲 的 感 觉 。 同 样 是 教 浪 , 同 但 其 整 体 的 艺 术 性 。无 论 是 什 么 样 的 建 筑 , 其 主 题 , 来 表 堂 , 样 可 以 找 到 祈 祷 的 手 的 象 征 的 意 义 , 是 两 种 在 颜 色 有 用 使 现 这 个 主题 的 手 段 和 方 法 , 是 其 浪 漫 性 , 可 以 写 意 , 就 它 可 和 外 形 的 运 用 上 的 差 异 , 这 两 个 教 堂 给 人 的 感 觉 大 有 不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
浅谈岭南古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设计1. 引言1.1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岭南古建筑具有独特的韵味和魅力,展现出一种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的气息。
这些建筑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吸引着无数人驻足观赏。
其建筑形式多样,包括庙宇、园林、宅院等,每一处都透露着浓厚的岭南风情。
在这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于其精细的雕刻和瑰丽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充满着匠心和艺术感。
从屋檐上的飞檐翘角到门窗的木雕图案,都展现出匠人们的智慧和技艺。
这些建筑不仅令人赏心悦目,更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岭南古建筑的独特魅力还在于其与自然的融合,建筑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周围环境的景观,呈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
屋内的庭院、假山、水池等元素与建筑相得益彰,构成了一幅幽静雅致的画面。
岭南古建筑之所以具有独特魅力,不仅在于其精致的工艺和优美的设计,更在于其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这些建筑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历史遗产的宝贵财富。
【内容结束】。
1.2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在当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融合。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边缘化,岭南古建筑也面临着流失和破坏的危机。
正是在这种碰撞的过程中,人们开始更加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传统文化元素正逐渐被融入到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
岭南古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一种文化表达和价值观的传递。
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带来了许多思考和探讨。
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如何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进行创新设计,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思考和解决。
通过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碰撞,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浅谈室内设计风格演变发展与创新
浅谈室内设计风格演变发展与创新摘要:室内风格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因此本文通过对于不同时代的发展阶段,室内设计风格的不同做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且针对这些变化对于未来的室内设计创新提出了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室内设计;风格演变;发展与创新1.我国室内设计的风格演变艺术是社会的反应,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到社会意识形态和人文环境的影响。
比如在我国目前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和身心压力,这就要求居住空间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空间体验和心理调节。
基于这样的背景,近年来简约清新的室内装修设计风格颇为流行。
总的来说,在我国当代室内设计领域设计风格的演变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
1.1传统室内设计风格所谓传统,就是历史文化的积淀传承刻在一个民族骨子里的东西。
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很多文化符号和艺术理念早已经在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打下了烙印。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流行文化的大量引入,当下中国的年轻人基本是在西方文化的体系里成长的,而逐渐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要知道中国的传统东方美学源远流长且有极高的思想深度和极强的生命力,近年来兴起的如火如荼的新中式住宅就是基于传统东方美学的现代演绎。
就建筑艺术而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就在于木构建筑。
我国木构建筑的斗拱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在加上我国古代传统工匠精湛的木作技艺,我国的传统木建筑可谓美妙绝伦,各种木雕装饰、屏风、雀替、藻井都是传统文化的完美结晶。
在室内设计中运用传统建筑装饰可以唤起我们灵魂深处的历史记忆,使得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
当然所谓传统也是相对而言的,对于我国而言传统设计风格是木作建筑,而对于西方而言就是发轫于古希腊以及古罗马的古典主义,以及后来的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每一个时代的设计风格都是传统中来而又带有当时的时代烙印和明显的地域特色。
浅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浅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如设计理念、结构材料、建筑构造、施工工艺、能源利用等等,下面就分别进行浅谈。
一、设计理念1. 确定设计目标:由于民用建筑工程的性质不同,其使用需求和功能也各异,所以在设计中必须明确设计目标。
这有助于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更好地考虑和把握建筑的需求类型,从而确定设计方案。
2. 可持续发展:民用建筑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这包括节约能源、减少废弃物、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建筑的适应性和可扩展性等方面。
此外,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气候环境特点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如冬季保温、夏季遮阳等,以优化建筑的性能和舒适性。
3. 安全设计:在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安全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包括人员和物质的安全。
因此,在设计中应考虑防火措施、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等因素,以确保人员的安全。
二、结构材料1. 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在设计中,应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以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
例如,在地震区域,应选择具有一定抗震性能的材料,如钢、混凝土等,以保证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
2. 优化结构材料使用:建筑物的结构体系是分层次来考虑的。
可以通过优化材料的使用,例如减小跨度、加强节点等来提高结构体系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适当减少和优化结构体系中材料的使用量和使用成本。
三、建筑构造1. 适应设计要求:在进行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考虑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功能需求,采用合适的结构体系和施工工艺,以提高建筑的使用性能和舒适性。
2. 简化建筑构造:在进行建筑构造设计时,应避免过度复杂的设计,以方便施工且降低后期维护的难度。
四、施工工艺1. 施工工艺的选择:科学、合理地选择施工工艺,可以提高施工速度,并降低建筑成本。
同时还可以避免对建筑物结构的影响,均衡系统,提高建筑质量。
2. 施工中的质量和安全:在进行施工工艺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发展趋势浅谈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摘要目的:“有瓦遮头”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居住需要,而是想着怎样才能设计出更全面的、更宜居的、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
基于这个目的,本文为大家阐述一下关于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方法:本文首先将外国业界和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分析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摩天建筑的特点,最后探索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业内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很多建筑设计师们本来会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去设想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
有的是纯粹从未来主义这个角度设想的,有的学者则是从美学美感的角度去设想,有的则是从本身的生态学和科技的发展去设想,或许他们的想法都是行得通的。
因为他们毕竟是现有的建筑去思考,我们还发现近些年世界上最前卫的超高建筑物分析推论,我们得出了它们都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绿色环保、且智能化水平相当高,最重要的是它还在人与大自然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最终实现人类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当我们以一种科学的角度去观察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会发现其实未来的建筑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期待。
关键词:未来住宅;可持续发展;高智能化论文类型:研究报告目录摘要I目录II1绪论11.1背景及意义:11.2研究目的及目标:11.3关键词及定义:11.4研究对象21.5研究方法21.5.1外国业界的研究成果21.5.2国内的研究成果21.6研究步骤32研究结果42.1西方建筑42.1.1迪拜纳赫勒港湾大楼42.1.2芝加哥旋转塔42.2中国建筑52.2.1平安国际金融中心52.2.2望京Soho52.2.3上海中心大厦53讨论63.1超高层建筑的可行性63.2智能建筑势在必行63.3探索新型建筑材料74结论与展望84.1.1结论84.1.2展望8致谢10参考文献11声明..................................................................................... ....................................................121绪论1.1背景及意义: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几乎每天都能遇得到衣食住行这四样事情。
浅谈建筑中抗震设计理念的发展
一
摘 要 : 口数 量的迅 速 增长 , 得人 们 的生 活空 间逐 渐 缩 小, 不得 已, 们 的生 活和 工作 空间开 始向 高层发展 。近 年来 , 人 使 迫 人 随着 高层建 筑数 目 的增 多及 各种 自然 灾害的加 剧 , 尤其是 地 震的 高频率发 生 , A] 使A f 不得 不对 建筑 的抗 震作 用加 以重视 。本文 就建筑 中的抗震设 计加 以分析 , 并进 步提 出 了建筑 结构 中抗震设 计 新 的发 展 方 向 以提 高建 筑物 的抗 震性 能。
buli g ,a d f rh rprp s ste n w dr cino es cd sg fb id n t curst mp o e te s imi ef r n eo ul ig . i n s n u te o o e h e ie to ft s imi e i o u lig sr t e o i r v h es cp roma c fb idn s d he n u
Ab ta t s r c :Th a d p puain go h ma e e peS lvn p c ar w.Be fre e rpi o lt r wt k sp o l iig s a e n ro o o c d,p o பைடு நூலகம் ' iig a r ig s a e b gn o h v e ir e p es l n nd wo kn p c e is t a e a s no v
浅谈当今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浅谈当今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摘要:房地产行业经过最近十几年的繁荣发展,整个行业在新的政策下,进入了新常态的发展格局。
市场日益回归理性,随着人们对居住质量和小区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开发商也在不断提高对项目质量、品质和创新的追求,如何创造出更具竞争力和差异化的特色产品,吸引新的年轻化的客户群体,成为新的挑战。
目前房地产市场上比较流行的关于项目的特色推广,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绿色住宅、健康住宅、智能住宅、适老化住宅、多元化。
关键字:绿色;健康;智能;适老化;多元一、绿色住宅绿色建筑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除了满足居住属性外,绿色建筑主要具有以下优点:1、节能。
节约能源和资源,对环境相对传统住宅更加友好,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2、减排。
相对于传统建筑,具有更低的低碳排放,减少浪费;3、应用海绵城市理念,充分利用水资源,满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除了建筑材料之外,住宅的规划布局、建筑设计、营建方式都区别于传统住宅。
二、健康住宅健康住宅不等同于绿色住宅,绿色住宅是向外的,考虑的是建筑和外部环境的和谐共生,健康住宅是向内的,考量的是人与空间的和谐相处。
健康在后疫情时代,已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目前在市场上掀起一波健康住宅的热潮。
国内地产企业对健康住宅的开发比较重视,国内市场也流行着多种健康住宅标准,而这些标准的内容大体上是一致的。
从通风、日照、空气质量、空间布局、隐私保护等因素出发,从身体和精神两个维度关注人的健康。
三、智能住宅关于智能住宅的理念,其基本等同于智能家居,也是目前物联网的应用。
智能住宅可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住宅的综合布线所形成的智能房屋系统,集成管理水、电、网络等多种系统;第二方面是人们所体验的照明、空调、电视等家用电器。
由于信息化、数字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应用,导致智能住宅的内容发生了部分变化。
一个是自动化,智能住宅需要及时感知到环境的改变和居住者生活状态的改变,实现人与智能化的高效互动和感知。
浅谈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
浅谈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的理念摘要:现代社会的建筑除了对质量的要求外,更加关心人性化的设计,使人能够有一种舒适的感觉。
文章简单介绍了建筑设计以人为本理念,以及当今我国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关键词:以人为本住宅设计建筑设计Abstract: the modern society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to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the design is more concerned about humanity, so that people can have a feeling of comfor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oriented, and the existed problems in architectural design nowadays in our country, puts forward the application in the modern architectural design people-oriented idea.Keywords: people-oriented residential building design“以人为本”源于西方哲学思想,尤其是自笛卡尔的主客二分法提出以来,把自然放在了人的对立面,认为自然界中一切都要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
古希腊先哲普罗塔格拉斯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一切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培根也认为“人应当是世界的中心,整个世界万物都在协调一致地为人效劳”。
正是这种“以人为本”的生存逻辑,最终造就了发达的西方工业文明以及不断被纵容的消费文化。
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内涵1、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思想以建造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设计目标,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智能化的高品质现代商业住宅区。
浅谈建筑设计的理念创新
建筑 功能 是一 个非 常复 杂 的概 念 。它 包 含着 设计 必须考 虑 的所有 因素 ,不 仅是 实 用的 .技术 的,经济 的 因素 ,而且 也包 含心 理的 。感情 的 .美学 的和精神 的因素 , 它 形成 一个 不 断变 化 的有 机的整 体 ,功 能 的 内部 构成和 复杂 程序 ,以及通 过感 性 , 环境 的多样性. 整体性 , 是影响设计 整体 艺术 感 觉和 精神对 它作 出的实 际解释 . 是随 时 形象 与现代新 美学建筑观念 的重要因素。同 代 和地 区 的不 同而变 化 的,它 可 以说是建 时,也 能反 映建筑设计艺术 的特点 。 筑 中起 决定 性作 用 的因索 ,是 社会 生活方 3 _ 3现代建筑 的智 能发展趋 向 式 的最 持久 的反 映 ,建筑 的功 能随着 社会 现代建筑 的智 能化就 是将智 能型计 算机. 生 产力 的不 断发 展和 人类 物质 文化 生产水 智能保安. 多媒体现代 通信. 环 境监控等技 术 平 的不 断提 高而 曰益 复杂 。 因而人 们对 建 与建筑 艺术相融合。此外,通过 自动化监控 筑 功 能创新 的要 求也越 来 越高 ,这在 客观 设备 ,还 可将 信息资源及对 使用 者的信息服 上 促 进 了建 筑 的 发展 和 新 建 筑 类 型 的产 务情 况与建筑 优化组合,让建筑 使用者的投 生 .建 筑功 能创 新足 指人 们在 设计 和使用 资物有所值,既符合信息社会的需要 ,又能 建筑 的过程 中。为 了使 建筑满 足人 们 的各 种 需要 .而 应用 新途 径和 新方 法 的活动及 其结果 。 以下 为建筑创新 设计概 念图 。 2 - 3建筑技术创新 建筑技术创新是人们在建造和使用建筑 的过程中所应用 的新手段和新方法 的活动及 拥有舒适. 灵活. 高效. 便利. 安全的建筑空 间。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工作环境及居 住环境 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智能建筑 的设 计充分体现 了这一发展趋势 。在建筑 中,人 们能够获得现代化 的办公条件与通讯手段 , 其中温度. 照度. 湿度等可 以自动调节, 并通过
从中国建筑的现状浅谈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一
、
引 言
中国——五千年的文 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 史, 灿烂的文化。我 国多种 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 文资源孕育 出了多种多样 的建筑 ,而建筑也成为 了我们 国家多彩文化 中重要的一笔。遥望古人悠 远的脚步 , 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令人惊叹的 建筑奇迹 ; 回首过去 的几 十年 , 中国的一代建筑 新 师作出了他们 自己的贡献 ;可看看 中国建筑 的现 状, 我们不禁感慨 : 新世纪的中国建筑人应该建出 什么样的建筑 , 才能传承中国建筑 的文明, 再创 中 国建筑的辉煌? 改革开 放 以来 , 国加 快 了经 济建 设 的步伐 。 我 特别是 2 世纪 9 年代以后 ,全 国各地都在大兴 O 0 土木。建筑设计蓝图很快便在大地得以实现, 这种 建设速度快得惊人。在这场建筑的变革浪潮 中, 建 筑设计行业在飞速成长、 壮大 ; 当然 , 国外的各种 设计思潮也汹涌而来。结果, 中国的建筑市场成了 某些外 国建筑师的试验场 , 许多造型新奇 、 怪异的 建筑在大城市中出现 。表面看起来它们光鲜亮丽 , 其实这些怪异 的庞然大物在大量地 消耗着 国家 的 资金和能源 , 而且这股风潮有愈演愈烈之势。作为 个建筑设计人 , 对此感到深深的忧虑 ; 笔者在彷 徨中追问: 中国建筑的现状怎么会这样? 看看当今中国新建 的城 市大型建筑和标志性 建筑, 有多少是我们中国人 自己设计的?绝大多数 都是外国建筑师的“ 创意灵感” 。他们把在 自己国 家不能实现的建筑在中国大地建造 出来 ,但他们
努力创作中国现代建筑 ,让中国现代建筑 以其 自 己独有的魅力展现于世界。因此, 建筑设计创作不 能再天马行空 , 必须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最终 目的 , 而回到创作最初 的出发点 :建筑是为了人类的活 动而设计建造的。也就是说 , 我们的建筑创作设计 应该是理性的, 中国建筑的发展也应该是理性的。
浅谈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现状以及发展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一、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现状目前,开始发展职业教育。
增加职业教育,促进教学条件的优化性,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能够满足当前的人才教育战略,也能推进我国各个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在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下,我国的人力资源具备较大发展优势,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具备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基于我党的教育方针和相关政策,根据一定的教育规律,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促进科教兴国理念的形成,保证能满足当前的人才发展需求。
所以,加大投入为其引入教学设备以及实训基地,促进设备的更新性,为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趋势。
在高校教学中,对基础设施进行建设与改造,是当前科研、产业发展中的主要部分,尤其在高考体制后,我国高校得以更多重视。
在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条件下,高校基础设施也不断增加。
在近几年社会发展中,高校建筑工程得以改进和推进,并为各个项目投入大量资金,促进整个学校的积极发展和构建,并在整体上也为高校办学营造一个新的发展环境。
但是,对高校的基础设施进行构建、改造需要更多资金,对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都需要引起重视。
二、高校教学楼的建筑设计发展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对高校校园建筑进行规划以及设计工作中,需要在期间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保证其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也能符合未来的建设要求,以保证高校的建设设计工作能够有效完成。
该发展形式是各个生态平衡发展以及思想维持的主要发展动力。
在早期,美国设计了流水别墅,并强调人与自然在建筑物整体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该理念说明在任何的场所内,存在的建材、使用者都需要充分融合,促进其生态建筑以及思想的完善性,并保证其成为现代建筑中主要时尚。
国内外的一些建筑学者还认为,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最为主要的发展生态建筑,该形式的展现不仅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一种认识,与人们的思想认识、思想道德都存在较大联系。
所以,设计工作人员在对建筑物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要单纯的对其设计,还需要将人们的生活发展与自然相互联系起来,并将其作为其中的主要发展方式,引导人们认识自己,并对自身进行定位,以促进环境的良好体现。
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什么
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什么
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物的外观和结构,更是关
于人类生活环境的塑造和改善。
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环境可持续性,追求创新和美学。
首先,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以人为本。
建筑物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
人们生活、工作和交流的场所。
因此,建筑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需求和习惯,为他们创造舒适、安全、便利的生活环境。
这需要建筑设计师具备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空间布局和功能性的敏锐洞察力。
其次,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注重环境可持续性。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建筑设计师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对环境的影响,并尽可能减少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这包括节能减排、利用可再生能源、减少建筑废弃物等方面。
建筑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融入环保理念,为人类未来的生活环境做出贡献。
最后,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追求创新和美学。
建筑设计是艺术与工程的结合,建筑设计师需要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建筑的美学和创新性。
他们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理念,为人们带来全新的建筑体验。
建筑设计师的创新精神和对美的追求,将为城市注入更多活力和魅力。
总之,建筑设计专业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注重环境可持续性,追求创新和美学。
建筑设计师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人们的需求和习惯,同时关注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断追求创新和美学,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建筑的发展和设计理念
建筑是人们用土、石、木、钢、玻璃、芦苇、塑料、冰块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构筑物。
建筑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筑的目的是获得建筑所形成的“空间”。
对于这个“空间”考虑的因素日益完善,逐渐趋于智能、绿色、节能、环保等。
标签建筑;材料;空间;智能;绿色;节能;环保
1 建筑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二十余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2 古代建筑
2.1 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
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
木构架结构很类似今天的框架结构,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构架的结构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缩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内可减少由地震对这种构架所引起的危害。
“墙倒屋不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结构的特点。
2.2 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3 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庑殿项也好,歇山顶也好,都是大屋顶,显得稳重协调。
2.4 运用彩绘和雕饰。
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
油漆颜料中含有铜,不仅可以防潮、防风化剥蚀,而且还可以防虫蚁。
3 现代建筑
一批青年建筑师提出了比较系统及激进用于建筑创作改革的主张,因而大大的推动了建筑改革。
对于这些年青建筑师所提出的观点,当时有过许多不同的名称,诸如功能主义、客观主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以及国际式建筑等等。
但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则有更多人称之为现代主义或现代派,现在则称之为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中逐渐更加强调建筑三要素(艺术、技术、空间)中技术的成分,
要求设计和各学科的紧密配合。
现代建筑设计采用的是新的建筑材料,以较现代化的材质,突显与旧建筑不同隐喻或意象。
3.1 智能建筑:今后的建筑科技将围绕保护环境,省资源,降低能耗而展开。
建筑智能技术的发展要为生态、节能、太阳能等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实现生态建筑与智能建筑相结合。
建筑智能技术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3.2 绿色、节能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也称为生态建筑。
绿色、节能建筑的设计将向环保型材料和绿色设计两方面发展。
3.3 环保型建材,要求所采用的建筑材料具有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同时也得兼顾其他方面的特性,如艺术效果的特性,同时要求节约资源。
艺术表现注重于建筑造型的面和体的表现,可以说现代建筑是根据技术、材料与艺术相结合的精神产生。
现代建筑的形式与技术包含应同工业化时代条件相互的配合应用,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
4 结束语
建筑本身就是一个供人们居住、工作、娱乐、社交等活动的环境,因此不仅内部各组成部分要考虑配合与协调,而且要特别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建筑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建筑师在设计上新的里程碑----使用新材料、新工法制造出许多经典的设计作品,也让建筑界在艺术风格上及建筑设计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进步。
新的材料及强调功能性、理性为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促进建筑技术的革新,也决定了建筑形式的完美呈现。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史.建筑工业出版社
[2]董海丽.建筑艺术在古建筑中的应用[J]. 2003
[3]李东华高技术生态建筑[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卫红展望未来的建筑[J] 山西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