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研究中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
浅析地质勘察取样与试验分析研究一、地质勘察取样方法钻探取样法:钻探取样法是一种直接获取地下岩石样品的方法,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通过钻机在地下钻孔,将岩心或岩屑样品取出进行分析研究。
钻探取样法适用于各种地质条件和岩性类型的地层,但设备成本较高,施工周期较长。
采样器取样法:采样器取样法是一种常用的地面地质勘察取样方法,主要包括地表钻孔采样、地表铲掘采样、地表挖掘采样等。
采样器取样法适用于地表覆盖较薄的地区,如平原、丘陵等地层。
但由于地表覆盖的变化较大,采样器取样法的代表性和准确性受到一定限制。
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主要用于地下水资源调查和开发过程中的样品采集。
主要包括井中取样、水位监测点取样、排水沟取样等。
水文地质调查取样法适用于地下水丰富的地区,但由于地下水流动的特点,样品采集难度较大。
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主要用于土壤、植被、岩石等环境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
主要包括土壤钻探采样、土壤剖面采样、植物取样、岩石破碎取样等。
环境地质调查取样法适用于各类环境地质要素的调查和分析,但样品采集方法多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主要用于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质条件评价和预测。
主要包括现场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观察等。
工程地质勘察取样法适用于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时效性。
地质勘察取样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地质条件、岩性类型、样品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以保证地质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地质勘察取样方法和技术不断涌现,为地质勘探工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性。
1. 钻探取样钻探取样是地质勘察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目的是从地下获取岩石样品,以便进行实验室分析和研究。
钻探取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钻孔取心、钻孔抽样、钻孔岩芯采样等。
这些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地质条件、钻探设备的性能以及所要研究的地质问题。
在钻探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取样点的位置。
地质勘查样品的采集方法
二○一九年十二月
• 样品采集是地质矿产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在地质矿产工作中样品 繁多、要求不一,但还是有总的原则可寻,总的原则可以简称“五性”。
• 1、目的性:即采样的目的要明确。在采样前必须明确工作中需要解决 什么问题?采何种样品才能够解决问题?
• 2、代表性:即样品要典型。要在大致摸清地质体变化情况之后,再确 定采样范围、位置以及样品的数量、重量。否则会造成结论不真实的后 果。
• (一)同位素地质年龄样品采集送样要求 • (1)目的明确:不同类型岩石和矿物是不同地质作用的产物,有着不
同的地质历史,必须根据拟解决的地质问题,有目的采样。采样地段必 须避开后期侵入体、混合岩化、断层或其它动力变质作用、热液蚀变带 以及近代风化、淋滤等作用的干扰。 • (2)正确选择测年方法:每一种测年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各有自己局 限性,不同类型样品对不同方法的适应性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客观地 质条件选择合适样品的合适测年方法。 研究一个复杂地质体的同位素 年龄时,应注意使用多种不同测年方法,要采集适合多种测年方法的岩 石或矿物样品。
• 3、系统性:即样品应配套。只有在一个点上采集多种必需的样品,才 能充分获得地质体演化的信息;只有在各个点上采集相同的样品,才能 充分获得地质体间对比的信息。否则造成成果的残缺不全。
• 4、严格性:即应把好质量关。在采样、加工、鉴定、分析、整理、成 图各个环节上都要严格把住质量关,否则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 采样及制样要求:在代表性的剖面中在每层系统采集,样品一 般与标本配套采集,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 2.4×2.4cm厚度0.03mm。 对有特殊要求的薄片在标本上划出切 片位置。必要时送样要附采样地质图或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
地质学中的常见研究方法与技术
地质学中的常见研究方法与技术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性质、演化和地质过程的学科。
为了解地质现象、解决地质问题以及推动地质学的发展,地质学家们采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中常见的研究方法与技术,并讨论它们的原理、应用和局限性。
1. 露天采样露天采样是地质学中常见的野外调查方法之一。
在野外地质调查中,地质学家常常需要采集地表或地下的岩石、土壤和沉积物样品。
露天采样通过现场取样,可以获得研究对象的实际物质,进行后续实验室分析和测试。
采样方法包括手工取样、钻孔取样和化探取样等。
2. 地震勘探地震勘探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
地震勘探利用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特性,来探测地下的岩层结构和地质构造。
通过布设地震仪器并记录地震波传播的反射、折射和散射等信息,地震学家可以构建地下地层的三维模型,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岩石性质。
3. 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是研究地球化学特征和地球物质组成的重要方法。
通过采集地球样品,并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地球化学家可以获得地球内部和地表物质的元素组成、同位素比例、成分分布等信息。
地球化学分析可应用于研究矿床成因、环境污染和地质工程等领域。
4.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通过获取地球上所有物体的电磁辐射信息,来研究地质现象和地球表面特征的方法。
地质学家通过使用航空或卫星遥感设备,获取地表的影像、高程数据和热红外图像等,进行地质勘探和地貌分析。
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矿产资源勘查和环境变化监测等领域。
5. 岩石学研究岩石学研究是地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岩石的成分、结构、纹理和演化等方面。
常见的岩石学研究方法包括薄片观察、显微镜分析、X射线衍射等。
通过岩石学研究,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地壳和地幔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揭示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变化过程。
6. 地形测量地形测量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特征和地势变化的方法。
地质学家使用现代测量仪器(例如全站仪、GPS和雷达)来测量地表的形状、高程数据和地貌特征。
各类样品的作用与采样要求
各类样品用途与采样要求(转)来源:隋清霖的日志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 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为适。
8 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样品采集的原理和方法
样品采集的原理和方法样品采集是指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收集原料样品或代表性样本以及外来物质的过程。
样品采集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要求有所不同,下面以地质样品和生物样品为例进行介绍。
1. 地质样品采集:地质样品采集的原理是通过收集地质物质的样品,了解地球的组成、性质和变化。
采集地质样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露天采集:对于露天地质样品,可以直接在地表或者露天矿坑、露天矿石中进行采集,如用铲子、锤子和钻石等工具进行破碎和采集。
- 取样钻探:对于地下地质样品,可以利用水泥或金属钻头进行钻探,获取样品。
常用的取样钻探方法有手动钻探、旋转钻探和绳索钻探等。
- 抽样:对于岩石、土壤等地质样品,可以利用工具如小铲子、铁锨等进行抽样获取样品。
2. 生物样品采集:生物样品采集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体的样品采集。
生物样品采集的原理是收集生物样品以研究其形态、生理、分子等特征。
采集生物样品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采摘:对于植物样品,可以直接将植物的叶子、花、果实等部分采摘下来,进行后续的研究。
- 标本采集:对于植物和动物样品,可以进行采集制作标本,将整个植物或者动物固定在标本纸上,保留其形态特征。
- 组织采集:对于植物和动物样品,可以采集其组织样品,如动物的皮肤、肌肉、器官等组织,植物的茎、根、叶等组织。
- 拭子采集:对于微生物样品,可以使用棉签、刷子等工具进行拭子采集,将微生物从表面采集下来。
除了以上的方法,样品采集还需要注意一些基本原则:- 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应该能够代表整体的特征,避免局部现象的影响。
- 采集时机:根据研究对象的特性和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采集,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
- 采集环境:采集样品时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污染或干扰,保证样品的纯净性和完整性。
- 采集工具: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采集,确保样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
关于样品外采的规范篇一:各类样品采集与测试要求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是开展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技术支撑之一。
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将应采集的各类样品、及其测试要求、采样要求、各类登记表格说明如下。
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H 1 各类测试样品H 1.1 薄片及标本鉴定要求: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H 1.2 光片鉴定要求: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H 1.3 岩组分析1)鉴定要求: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400∠3002)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H 1.4 人工重砂鉴定要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Hg岩石。
H 1.5 粒度分析鉴定要求: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H 1.6 大化石鉴定要求: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2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
地质样品采集方法的使用方法地质样品采集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它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地球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的重要线索。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需要掌握一系列的采集方法,以确保样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质样品采集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一、岩石样品采集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演化的重要信息。
岩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以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来采集岩石样品。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岩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岩石表面,判断其坚硬程度。
根据岩石的硬度,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过度破碎。
二、土壤样品采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质材料,它包含了丰富的矿物质和有机质。
土壤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土壤的成分和特性,以了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土壤钻机或土壤钻杆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土壤类型上,然后使用土壤钻机或钻杆将土壤连续地取样。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纯净性,避免与周围环境杂质混合。
三、沉积物样品采集沉积物是地球表面最常见的地质材料之一,它们记录着地球表面环境的演化过程。
沉积物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以了解地质过程和环境演化。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取样器进行采集。
首先,选择采样点位于哪种沉积物类型上,然后将取样器插入沉积物中,旋转取样器以获取连续的样品。
在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样品的连贯性,避免断层和混合。
四、矿石样品采集矿石是地球内部的宝贵资源,它们记录着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和成矿过程。
矿石样品采集的目的是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和矿床特征,以了解地质资源的分布和形成机制。
在野外工作中,地质学家通常使用锤子和凿子进行采集。
首先,确定采样点位于哪种矿石类型上,然后用锤子轻敲矿石表面,判断其硬度和质地。
根据矿石的特征,选择适当的凿子进行采集。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
地质矿产采样要求及方法一、地质调查及研究采样1岩石标本采样1.1采样目的1.1.1 观察研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成份及其共生组合,研究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的名称,对比地层和岩石。
1.1.2 配合其他样品的采样及分析。
1.2 采样原则和要求1.2.1 所采集的样品应有充分的代表性。
采集标本时要尽量采集新鲜的岩石,并做好野外地质观察描述工作。
1.2.2 以能反映实际情况和满足切制薄片及手标本观察的需要为原则,一般为3×6×9cm。
1.2.3 采集到岩矿标本应在原始记录上注明采样位置和编号,对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然后用麻纸包好,统一保管。
(以下标本样品同)2岩石薄片样1.2主要用途2.1.1测定造岩矿物的种类及含量,对岩石进行定名、分类。
2.1.2测定透明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光性等特征,研究矿物的形成环境,并为岩石对比提供信息。
2.1.3鉴定岩石的结构(包括粒度)、构造特点,研究岩石的成因及形成史。
2.1.4定矿物包裹体,了解岩石的形成条件。
2.1.5鉴定岩石的后期蚀变、交代及矿化,为找矿提供资料。
2.1.6定化石的种属、特征,研究地层的时代及古生态环境。
2.1.7行岩组分析,研究岩体、岩层的构造。
2.1.8鉴定岩石的微裂缝及孔隙度,为找油气提供资料。
2.2采样、制样要求2.2.1样品大小一般5×5×5cm,粗粒岩石含量测量样品要加大至10×10×5cm。
2.2.2作岩组分析及区域构造研究的样品要定向,在样品的层理、片理、线理及节理面上标注产状。
2.2.3松散样品应用棉花及小硬盒包装保护,磨片前用稀释的环氧树脂浸泡固结。
2.2.4化石薄片样应在标本上圈出化石的位置及切片的位置。
2.2.5所采样品一般要用白漆在薄片标本的左上角涂一小长方形,待干后写上编号,与此同时要填写标签,然后用麻纸包好,并进行登记。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土壤样品采集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土壤样品采集规范要求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土壤样品采集是确保准确了解地下土壤情况的重要环节。
土壤样品的采集需要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以确保采集的样品能够准确地代表实际土壤情况。
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工程中土壤样品采集的规范要求。
1. 采样定位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前,需要明确采样点的位置。
采样点的位置应经过充分的预判和调查,以便能够代表整个勘察区域的土壤情况。
采样点的选择应遵循随机抽样的原则,避免出现采样点集中在某一特定区域的情况。
2. 采样工具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时,必须使用干净的采样工具,以避免样品被污染或受到其他物质的干扰。
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壤钻取器、土壤铲子等。
这些工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消毒或清洁处理。
3. 采样深度采样的深度是决定土壤样品采集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采样深度应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勘察目的来确定。
例如,在土壤力学性质的研究中,通常需要采集不同深度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
4. 采样数量为了能够准确地了解土壤情况,采样数量应足够。
根据经验,采样数量应保证代表性和可靠性。
一般而言,对于较小的勘察区域,采样数量可根据统计学原理进行确定;而对于较大的勘察区域,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采样数量。
5. 采样间隔采样点之间的间隔距离也是决定土壤采样质量的重要因素。
采样间隔的选择应根据勘察区域的大小和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来决定。
一般而言,对于较小的勘察区域,采样点之间的间隔可以适当缩小,以充分了解局部地区的土壤情况。
6. 采样过程注意事项在进行土壤样品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采样点周围不应有任何明显污染的物质,如垃圾、建筑材料等;- 采样时需保持仪器和工具的清洁,并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 采样时要注意避免样品的混杂和划痕,以免影响后续的研究和分析。
7. 采样后的处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分装。
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样品的干扰和污染。
采样后的土壤样品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
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地质矿产部1980年颁布实施)第一章总则一、资料综合整理是对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所取得的各项原始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综合研究工作。
通过这一工作,编制出必要的综合图表,提出各种研究成果,以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并据以编制地质报告和科研报告。
二、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普查勘探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综合整理研究,才能把野外和实验室所获得的丰富感性认识,上升成为理性认识,逐步提高对区域及矿区地质矿产情况和成矿规律的认识,才有可能按客观地质规律办事,合理部署各项地质工作,及时提交合乎质量要求的地质报告,达到以较少的工作量取得较大的地质成果,多快好省地完成地质任务的目的。
三、资料综合整理是地质队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它贯穿于整个普查勘探工作的始终。
在整个地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边调查施工、边整理资料、边综合研究,及时提交地质成果。
按资料整理的程序、工作性质和时间要求可分为:当日资料整理,阶段性资料整理,年度资料整理,野外验收前资料整理以及报告编制时的资料整理。
后者是在各项原始料齐备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整理、分析研究。
编制出各种图件、表格和文字报告。
以上各个环节是互相联系而又各有侧重。
经常性的资料综合整理整个资料整理研究工作的基础,必须切实认真的抓好,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及时指导地质普查勘探工作。
四、资料综合整理要注意点(矿区或矿点)与面(区域)的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要不断提高工作区的地质矿产研究程度,为工作部署和指导普查勘探工作提供较可靠的地质依据。
为此,大队与分队(工区)的资料整理研究工作应各有侧重。
分队是从事经常性综合整理工作的基本单位,要根据地质工作的任务,合理安排综合整理研究内容或课题,有计划、有重点地研究区域或矿区(床)的基本地质特征,矿产分布和赋存条件及成矿规律,矿石质量,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普查勘探方法和储量计算等方面的问题。
有条件时也可对地质矿产理论问题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地质勘查野外采样方法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18.以下哪些方法可以用来提高岩芯采样的质量?()
A.使用专业钻探设备
B.对岩芯进行立即封装
C.避免岩芯的机械损伤
D.在采样现场进行岩芯分析
19.在野外采样质量控制中,以下哪些做法是正确的?()
A.定期校验采样工具
B.对采样人员进行培训
C.严格执行采样计划
D.丢弃不符合要求的样品
()
2.描述在野外采样过程中,如何进行样品的质量控制,以确保采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0分)
()
3.请阐述在野外采样中,采样记录的重要性,并列举应包含在采样记录中的关键信息。(10分)
()
4.分析在地质勘查野外采样中,可能出现的样品污染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10分)
()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2.质量控制包括采样工具的校准、采样过程的标准化、样品的标识和记录、重复采样和样品检验等。这些措施可减少误差和污染,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3.采样记录是采样过程的官方记录,应包括采样地点、时间、采样方法、样品描述、采样人员和天气条件等信息,对于样品的追踪和结果分析至关重要。
4.样品污染原因可能包括采样工具交叉使用、环境因素、样品处理不当等。预防措施包括使用无菌工具、避免环境干扰、及时封装样品和严格遵循采样标准操作程序。
8.采样人员的专业培训是提高野外采样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9.岩石样品采集时,使用铁锤敲击岩石是获取样品的最佳方式。()
10.野外采样质量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采样成本。()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10分,共40分)
1.请简述地质勘查野外采样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方法,并说明各种采样方法的适用场景。(10分)
地质调查野外原始记录格式及采样要求
野簿的记录格式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是专门用来记录野外地质现象的观测结果。
这些观测结果是十分珍贵的第一性资料,是同学们每天辛勤劳作的汗水结晶。
因此,要分外爱惜野外记录簿,注意保存,不要随意丢失,也不要随意撕页。
野簿记录的格式虽然没有统一的规范,但是应该简明扼要,实事求是,条理清楚,方便自己和他人阅读。
一般要求用铅笔记录野簿,而不是用钢笔或圆珠笔。
这是考虑到野外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造成野簿受潮或被水浸泡,铅笔的字迹或线条不容易散开,从而便于及时补救。
翻开野外记录本,右页是划线页,记录文字描述的内容;左页是方格网页,记录的则是图件,也可带少量说明文字(图6-7-1)。
每次出队前要求事先在划线页上用铅笔画两条竖线,分别距划线末端约1-1.5厘米。
这样,划线页被划分成左侧、中间(主体)和右侧三部分,每部分都记录着各自不同的内容。
野簿的记录是随着野外地质观测路线的开展,记录下路线上每个观察点上的观测内容。
每条路线的开始都要求单独另起一页记录,在该页上面写清楚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和工作地点。
每个观察点要填写和描述的内容包括点号、点位和点性三方面。
点号:所有的观察点都要连续编号,采用“TS”或“No.”等为前缀的阿拉伯数字,如“TS05”或“No. 23”。
点位:每个观察点位置可以根据地质图或附近标志明显的地貌或人工参照物来确定,象山峰、垭口、沟口、小路分岔、路标、桥梁等等都可以用来做参照物。
例如,图6-7-1的TS02号点的位置是“羊山东沟沟口水库西岸公路拐弯处”。
每个观察点的位置和编号都需要在地质图上表示出来。
点性:观察点的布置一般选择重要的地质界线,如地层单元内部或彼此之间的接触界线、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线、侵入体内部的岩相分界、断层等等,也可以是构造如褶皱转折端和节理统计处、化石、矿化点等等。
观察点上,要尽可能地详细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内容包括地质现象的组成、岩石学特征、地质时代、形状和规模等多方面。
金属非金属矿产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1
地质普查勘探采样规定及方法1 / 69第一章岩矿、标本、孢粉鉴定采 (6)样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采样 (6)一、各类岩矿鉴定标本采样 (6)3、各类标本的采集 (7)⑴采集标准标本 (7)⑵采集岩石标本 (7)2 / 69⑶采取矿石研究标本 (8)4.采集标本的规格 (9)5.样品的登记、包装和送样要求 (10)二、孢粉鉴定采样 (11)三、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采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化学分析采样 . (16)8.钻孔中液体矿采样 (24)20.腐植酸类肥料用煤的取样分析 (31)24.单矿物采样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33)26.精矿采样时应注意下列几点 (35)第三章砂矿采样(略) (36)第四章矿石加工技术试验采样(略) (37)第五章岩矿石物理力学性能 (37)一、水晶采样的目的 (45)二、水晶采样方法和要求 (46)三、采晶 (49)四、水晶选矿与加工,略。
(52)五、水晶的分级,略。
(52)3 / 69六、水晶的实验鉴定,略。
(52)七、水晶样品的保管与处理。
(52)一、云母矿的采样方法 (53)二、云母样品的种类、加工和质量要求 (55)(一)生料云母(或称掌子面云母) (56)(二)工业原料云母(或称初选云母) (56)(三)厚片云母 (59)(四)薄片云母(或称净化云母) (64)三、云母样品加质量检查 (65)(一)检查标准 (66)(二)检查方法 (67)四、技术性能试验样品 (68)4 / 695 / 69第一章岩矿、标本、孢粉鉴定采样和同位素地质年龄测定采样一、各类岩矿鉴定标本采样1、采样目的⑴采集岩矿鉴定样品是研究岩石和矿石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及其共生组合,研究岩石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或矿物的名称,为研究矿床提供资料。
⑵配合物相分析,确定矿石氧化程度,划分矿类型,进行分带。
6 / 69⑶配合加工技术试验,提供矿石加工和矿产综合利用方面的资料。
小体重样采样方法
在有条件时,可用手持切割 机先将样槽切割出一个标准样块, 再配合手工刻取,质量好、效率高。 采样结束后,应在样槽底部标注样 号,如果连续采样,还应在样槽两 端标画界线。
3.4
岩心取样
采样工将岩心固定于支架上,然后用手提 切割机沿岩心长轴方向1/2或1/4切分岩心。 当岩心矿化不均匀或矿化具方向性时,应 使切开面尽量垂直于矿化集中面。 无法切分的小岩块1/2或1/4破碎取样; 岩屑、岩粉全部取出岩心箱秤重,然后拌 和均匀,再称出1/2或1/4作样品,余下的放 入岩心箱内。
3.5.3 小体重测定方法
A
一是传统的蜡封法测量小体 重,将小体重样品封蜡后放入水中, 根据排出的水量测定其比重值; B 二是塑封法测量小体重,即以 极薄、极轻的塑料袋来代替石蜡密 封样品后排水测定。
3.5.4 大体重样
目的: 由于一个矿区内,矿石的风化、破碎、
松散程度不全相同,而小体重由于体 积小,有时相对就一个矿区而言,其 代表性不够,因此,需要采取一定量 的大体重样来校正小体重值。
3.5.4 大体重样的化学样及标本
每一次从样坑中取出的矿石在秤重后 采取1%-2%的矿样组合成该大体重样 的化学分析样,以便获得该大体重样的 矿石品位。 同时采集1-2件鉴定标本以便确定矿石 类型。
样品及标本的编号同大体重样编号。
3.6 组合分析样
目的 了解矿体中具有综合回收利用
价值的有益或影响矿石质量、选冶性 能的有害组分含量。 组合方法 组合分析样一般用化学分析 副样组合而成,组合方案由矿区地质 人员确定,并填写组合样登记表送原 基本分析单位进行。
1.4 常用的采样方法
1.4.1 拣块法 在岩矿体露头或岩心上敲取 一定规格的块体作为样品。 1.4.2 刻槽法 大致沿岩矿体厚度方向按 一定规格刻取其碎块、粉末作为样品。常 用规格有5×2、7×3、10×3、10×5cm,样 槽规格、样品长度视矿种、矿化均匀程度、 地质情况不同而异。
地质勘探样品分析检验流程研究
地质勘探样品分析检验流程研究地质勘探样品分析检验是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对采集的岩石、土壤、水等样品进行科学的分析检验,可以获取有关地质构造、地质成因、矿产资源储量等重要信息,为后续矿产勘查、资源开发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对地质勘探样品分析检验流程进行详细研究,分为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分析检验和结果解读等四个步骤。
一、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地质勘探样品分析检验的第一步,而其重要性在于影响后续的样品制备和分析检验的质量。
样品的采集要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将采样工具和容器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样品的污染。
采样点的选择要根据勘探目标和设计方案,在地形和地质条件较为代表性的点进行采集。
对于不同类型的野外样品,如岩石、土壤、水等,采用相应的采样器具,例如岩石锤、钻孔设备、土样器等,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二、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将采集的样品经过一系列处理步骤,使其符合分析检验的要求。
首先是样品的切割和研磨,对于固体样品如岩石,需要将其切割成合适的大小,并进行研磨,去除表面的污物和氧化物。
然后是样品的粉碎和筛分,将样品进行细碎或者粗碎,并经过筛孔的筛分,得到满足后续分析要求的颗粒大小。
对于水样等液体样品,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保鲜和过滤等处理。
三、样品分析检验样品分析检验是对制备好的样品进行分析测试,以获取有关样品组成和特性的信息。
根据勘探目标和问题而定,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分析检测,如元素分析、矿物鉴定、物理性质测试、气体检测等。
在进行样品分析检验前,需要根据具体的检测要求选择合适的分析仪器和方法,并进行仪器的校准和质量控制。
分析检验结果应及时记录和归档,以供后续阶段使用。
四、结果解读结果解读是样品分析检验流程中的最后一步,对于所得到的数据和结果进行科学分析和解读,以进一步得出与地质勘探目标相关的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和不同的勘探背景,需要运用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如地球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草图图解等。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要求区域环境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包括项目设计执行情况检查和项目质量检查二项内容。
一、设计执行情况的检查验收要求主要检查验收野外调查、观察点与物探、钻探、动态监测、采样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及是否达到设计目的。
1.环境地质观察点及记录卡片:检查每100km2点数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观测点、线布设是否合理,能否控制和查明环境地质条件并达到设计规定的任务要求。
2.物探:检查设计规定工作量的完成情况,方法选择的合理性和先进性;解释结果的准确性,是否达到设计规定的任务要求。
3.钻探:检查验收设计规定工作量的完成情况,孔位布设是否合理;是否按设计规定查明环境了地质条件或问题。
4.动态监测:检查验收设计规定工作量的完成情况,点位布设是否合理,观测方法是否先进;是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是否基本控制监测对象的动态变化规律(项目工作周期内)。
5.采样:检查验收各类样品采集数量是否满足设计规定要求,检测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测试方法是否先进;是否达到设计规定要求,是否为研究分析、评价环境地质条件或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参数。
二、项目质量检查验收要求主要检查观察点记录卡片(分实地与室内检查)、野外手图与实际材料图、主要工程(物探、钻探、动态监测、采样)是否达到设计规定的质量要求。
1.区域环境地质观察点及记录卡片重点检查观察路线的布置是否以查明环境地质条件为原则。
是否根据地质环境的复杂程度、遥感解译程度以及重点区与一般区,布置不同密度的观察路线。
路线布置是否以穿越法为主,追索法为次,路线通过的环境地质界线是否有观察点控制。
对观察点的检查要求记录格式统一,点的性质、点位准确并与手图一致;记录内容要丰富,环境地质现象应观察仔细、描述准确,依据充分可靠;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特征、形成原因、危害及发展趋势分析等记录详细;有相应的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或照片;测量数据准确;记录字迹要工整、清晰,各种注记及计量单位应符合规范,着墨及时。
样品采集方法与运用
主要金属矿产常用采样规格参考表
矿 种 采样 方法 铁矿 锰矿 铬矿 铜铅锌 钼矿 硫化镍 刻槽 刻槽 刻槽 刻槽 刻槽 刻槽 采样断面规格 宽×深(cm) 5×2-10×3 5×2-10×5 5×2-10×5 5×3-10×3 5×3-10×3 5×3-10×3 0.3- 2 0.3-2 0.3-2 1-2 1-2 1-2 内化矿床采样断面不小于20 ×。 化矿床不小于20 ×。 风化矿床不小于20 × 。 脉浸染大型铜矿床, 采样长度可以适当放长。 脉浸染大型矿床, 采样长度可以适当放长。 采样长度(m) 备 注
(三)岩矿薄片、光片采集
1、采样目的 研究岩石和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共生组合;研 究岩石中矿物的变质、蚀变现象;确定岩石、矿物名称;测定 矿物的部分光学参数、物理性质。薄片适于在普通光学显微镜 下研究样品中的透明矿物的光学性质和光性参数。光片适于在 光学显微镜下研究样品中的透明矿物、不透明矿物及其相互关 系。往往也用于配合其他样品的分析测试。
一般有色金属矿石自然类型的划分标准表
矿石自然
类型 氧化矿 混合矿 硫化矿
硫化物中金属含量, 氧化物中金属含量/总金
总金属含量(%) <70 70-90 >90 属含量(%) >30 10-30 <10
(5)内外检样品
内外检样品主要是检查基本分析样的偶然误差 及系统误差,对物相分析样品也要做检查。 (1)内部检查样品:由送样单位及时分期、分批 从基本分析副样中抽取,重新编码后送原实验室。 样品数量为基本分析样的10%和组合样的3-5%。 样品数量较少时内检不得少于30件,组合样内检 不得少于10件。 (2)外部检查样品:由送样单位及时分期、分批 从基本分析正样中抽取,重新编码后送到原分析 实验室指定的实验室进行检查分析。样品数量为 基本分析样的5%。样品数量较少时外检不得少于 30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类样品的采集与测试登记表各专业调查采集样品种类、数量、分析项目及分析方法等的选择,根据研究内容、调查面积等内容具体确定。
一般情况下某些特种样品,均需配套采取薄片,标本、光谱样品视具体情况确定。
1、薄片及标本确定岩石的矿物或碎屑颗粒的种类、结构、构造、矿物共生组合,对岩石定名分类;测定岩石的沉积、变质变形等显微结构构造特征;鉴定岩石后期交代及矿化;测定矿物的晶形、粒度、构造、蚀变、光性、物理性质等特征等。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一般采手标本大小(3×6×9cm)即可,磨片大小2.4×2.4cm厚度0.03mm。
2 光片测定不透明矿物的种类及含量,矿物共生组合。
采样及制样要求: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光片一般2×3cm,厚0.5cm,表面抛光。
3 岩组分析对矿物颗粒向量进行测量统计,研究应力大小和方向。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在构造面上标注产状,如(节理),磨片厚度0.04mm。
4 人工重砂副矿物特征,有用矿物的赋存状态,挑选单矿物作其它测试用。
采样要求:一般在同一露头用拣块法采10—20Kg岩石。
5 粒度分析沉积岩粒度概率统计分析。
采样要求: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
6 大化石化石定名、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样品大小依化石大小而定,尽量采集化石整体;对疏松化石,先作固结处理,再采集;对大脊椎动物化石,应打成1×1m2的格子,对格子编号、照相,按格子整块采集。
化石在野外要进行初步整理。
7 微体化石微体化石种属、特征描述(附照片及素描)、统计微体化石的出现率组合及演化、确定时代及对古环境作出判断。
采样要求:一般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5—10m,取掉表面风化物,样品重量一般不少于1Kg,以1.5—2Kg 为适。
8X—射线衍射分析样一般样品挑几粒—十几粒晶体(X—射线单晶,采用粒径为0.1—2.0mm左右的单晶体),一般需矿物重量十几克,粘土矿物鉴定采粘土100g以上,同一地质体需采三个以上样品测定。
测试要求:1)X—射线粉晶矿物定名,测定结构简单的矿物晶体晶包参数及格子类型,区别同质多象变体及长石有序度;(2)X—射线单晶测定晶胞参数(a、b、c、α、β、γ)、空间群、原子坐标参数(表征晶胞中原子种类、数目和相对位置),分子晶体中分子立方体构型、键长、键角、电荷分布、分子间的距离、离子晶体的配位、构型、离子大小、晶体结构的有序、无序等。
9 电子衍射法样测定矿物晶体结构及参数,确定矿物种类。
采样:采手标本大小的块状样品。
10 红外光谱分析样鉴别矿物种类(尤其是胶体矿物和火山玻璃等均质体)、确定矿物中水的存在形式、区分类质同像和某些同质多像矿物、区分矿物多形结构、阴离子基团配位对称性、原子的有序—无序分布、阳离子配位数、确定沉积岩成熟度和相指标、含油岩层中干酪根的特征和演化,测定海绿石膨胀层含量。
采样要求:挑所需单矿物2克左右,液体1ml,气体200ml 。
11 激光拉曼光谱法测定矿物及有机物成分、结构;鉴定矿物显微气液包裹体中子矿物种类及气体、液体的成分;同位素含量及其比值。
采样要求:固体和粉末样品要多于1g,液体和气体多于1ml。
12 穆斯堡尔谱法鉴定铁、锡矿物种类;确定矿物中铁、锡氧化态(如Fe3、Fe2含量及比值)、电子组太(如低自旋、高自旋),配位对、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确定铁、锡离子有序—无序及类质同相置换,含铁、锡矿物的同质多相变体;生油岩成熟度;在不同温压下矿物相转变过程。
采样:200mg破碎的岩石和矿物13 核磁共振波谱法矿物中水的类型,矿物结构的有序—无序,矿物中扩散、相变、结构缺陷,晶体中电荷分布,化学键的确定,定性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定量测定混合有机物中各组分的量比。
采样:固体80—160g,液体1—2lml14 热分析样有差热分析和重热分析,二者常同时进行。
测试要求:鉴别粘土矿物、铁、铝、氢氧化物等含水矿物以及碳酸盐矿物、胶体矿物、非晶质的种属,鉴定类质同像系列矿物的种属(碳酸盐岩、绿泥石、蛇纹石等),确定矿物的风化、蚀变程度,测定矿物中CO2、有机碳等的含量及水的赋存状态,定量测定矿物的反应热,作样品的热分析曲线。
采样要求:单矿物或岩石均可,样重5g 。
15 矿物包裹体分析样测温,包裹体成分分析。
采样要求:1、测温:均一法,样品采手标本大小,制薄片(粘片用加拿大树脂);用于爆破法的样品,需是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5—1mm。
2、成分分析:测定对象主要为石英、长石、绿柱石等硅酸盐矿物或部分氧化物,单矿物纯度高于98%,粒度0.2—0.5mm,送样重量10—30g 。
16 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对矿物微区(微米级)进行元素常量分析(不能区分变价元素价态)和形貌、结构分析。
采样制样要求:采集薄片样,用环氧树脂粘接,不盖玻璃片,载片小于28mm×50mm;也可采单矿物颗粒。
17 离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矿物微区同位素比值测定,元素含量测定(ppm 级)。
采样制样:同电子探针相仿。
18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样分析要求:确定矿物晶体形态,矿物种类,扫描分析矿物微区表面形态(如石英、锆石)及微观结构;鉴定微体古生物种属。
采样制样:采薄片样,减薄至1000埃左右;粒度小于1微米的颗粒样品,取数毫克可直接测试。
19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样矿物表面微区形貌、显微结构和微晶形态等;通过稳定矿物表面特征(石英、锆石等),分析颗粒的成因和水动力条件;古生物(特别是微古生物)的微细形态和结构的确定;分析岩石成分、结构及石油储油层显微构造。
采样制样:基本与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样相同,试样大小取决于仪器型号,一般不超过100×30 ×50mm。
20 激光显微光谱法测定矿物中杂质元素种类;定量测定矿物次要成分,杂质痕量元素含量;确定微细矿物名称;岩石重砂中副矿物含量的快速统计。
采样:固体样品制成光薄片后测试,液态和粉末样需作处理后才能测定。
21 岩石化学全分析样主要有硅酸盐岩石全分析,分析项目一般为14项、有时还要加上S、Cl、F、烧失量。
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22 岩石化学多项分析样根据需要分析部分项目,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要求:拣块取新鲜岩石2Kg23 单矿物化学成分全分析分析项目根据不同矿物理论化学式来确定,分析结果百分数总和99.30—100.70% 。
也可用电子探针等仪器测定。
挑选单矿物10—100g;用电子探针分析,采集薄片样即可。
24 岩石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项目根据样品的用途而定,精度要求要比元素在该岩类中的丰度值高一个数量级,分析误差不得超过20%。
采样:新鲜岩石,拣块,500g左右。
25 岩石稀土元素定量分析分析稀土元素15种,分析要求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
采样:新鲜岩石1—2Hg,拣块法。
26 单矿物微量元素定量分析分析要求:分析项目依样品的用途而定。
采样:挑选单矿物2g 。
27 K—Ar年龄样有体积法和稀释法,测定新生代—古生代未受后期热扰动的成岩年龄,热事件年龄。
采样要求:测定对象常为云母类、角闪石、辉石、斜长石、海绿石、伊利石、霞石、火山玻璃,以及含钾的沉积岩、变质岩、火成岩全岩。
选单矿物重一般2—50g,全岩样500—1000g 。
28 40Ar—39Ar年龄样样品要在反应堆中经快中子照射,测定氩的同位素比值,经多阶段加热,测定岩浆岩的结晶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沉积岩的沉积年龄和后期热事件年龄、变质作用的年龄、硫化物年龄;提供多阶段加热的氩同位素分析数据、年龄值及年龄坪谱图。
采样:测定对象及样品重量同H—Ar年龄样。
29 U—Pb年龄样分析要求提供每个矿物颗粒的U、Pb同位素比值及年龄值,多个矿物的一致曲线及年龄。
采样:取新鲜岩石分离、挑选单矿物,主要测定对象为锆石、独居石、磷灰石、晶质铀矿,对锆石含量高的花岗岩取3—5Hg,对火山岩取10—15Hg,对中基性、超基性岩取20—25Hg,一般挑单矿物重量0.5—2g,纯度>98%,每种单矿物按物理性质不同分别测定。
30 铀系法40×104a以内的湖泊沉积物、海洋沉积物、锰结核、盐类、碳酸盐岩(珊瑚、钟乳石、钙结核、贝壳、骨头)、年轻火山岩、自然水的形成年龄。
采样:样重一般为10—100g,水样10—20lml,碳酸盐岩和火山岩取新鲜岩石。
31 Rb—Sr年龄样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
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
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中、酸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和矿物等时线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2 Sm—Nd年龄样测定中生代以前的岩石形成年龄、变质年龄及物质来源信息。
要求提供同位素测试数据、等时线图、等时线斜率、截距、相关系数、等时线年龄及误差范围。
采样:测定对象主要为超基性、基性岩;全岩等时线样一般采6—10块样,每块1Hg左右,要保证样品的同源、同期、同一封闭体系;全岩—单矿物等时线样采一块即可,单矿物测定对象同H—Ar法;样品要新鲜。
33 14C年龄样200—5×104a含碳物质的年龄。
采样:采集对象及重量,木头、木炭、树根、古植物种子等采25—30g;泥炭、珊瑚、贝壳、淤泥200—1000g;土壤500—2000g;动物骨骼1000—1500g;水500—1000g;样不需破碎,剔除非测定杂质;样品装入塑料袋(不直接装入布袋);水样应在野外进行处理后,将沉凝物,装入玻璃或塑料瓶中送化验室,通常100升左右的水才能分离出足够数量的沉积物供测定。
34 古地磁测定岩石的天然剩余磁场,求得样品的平均磁偏角、磁倾角、磁极位置等参数的对比,根据样品的磁极对地层进行划分对比、研究板块的迁移。
采样要求:1、间距,垂直走向逐层采集,采样间距一般为1—5m;2、数量,应满足统计的要求,侵入岩在中心取样,不得少于10块;3、规格,野外采样12×12×12cm大小手标本,并表明层面或构造面的倾向和倾角,对于松散沉积物可采用器具取得定向标本,误差不得超过10,室内制成4×4×4cm,每块手标本截取四个以上的样;4、采样对象为含磁性较高的沉积物和岩浆岩;5、采集方法,可在新鲜岩石采集手标本或用手提式钻机采取;6、送样时附剖面图,写明采样位置及经纬度。
35 热释光(TL)测定受热受光样品,如古陶瓷、断层泥和黄土、沙丘等(测石英、长石),测年范围1000a—1Ma ;采样:深度,30—40cm,采样避光进行,不透光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