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合集下载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炎疾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71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中每年大约有40万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对于制定预防和控制策略至关重要。

一、感染途径丙型肝炎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输血、注射药物使用、共用注射器、母婴传播等途径。

此外,性传播和与感染者共享个人卫生用品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因此,一些特定人群,如吸毒者、输血受过多次、接受器官移植或血液透析的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等更容易感染。

二、地区差异丙型肝炎的流行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

根据数据显示,亚洲、北非和中东地区的感染率较高,而北美和欧洲地区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地区的卫生条件、医疗设施和感染防控措施有关。

三、潜伏期和病程丙型肝炎的潜伏期通常为2至26周,平均为6至7周。

大多数感染者在初次感染后会出现急性肝炎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等。

然而,约70-85%的感染者无明显症状,这使得丙型肝炎的流行范围更加广泛。

四、慢性感染和并发症约75-85%的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感染,其中一部分患者可能在数十年后出现肝硬化和肝癌等严重并发症。

丙型肝炎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研究,长期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患肝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群的20倍以上。

五、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的关键是加强宣教,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这包括:1. 定期进行丙型肝炎病毒的筛查,及时发现感染者并提供适当的治疗;2. 推广安全注射和输血操作,杜绝血液传播的可能;3. 提倡安全性行为,减少性传播的风险;4. 加强卫生教育,普及个人卫生知识,避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5. 为高风险人群提供疫苗接种服务,如吸毒者、医务人员等。

六、疫苗和药物研究目前,已经研制出丙型肝炎疫苗,但其覆盖范围有限。

研究人员正在努力开发更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以减少丙型肝炎的感染和并发症。

131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学调查

131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学调查

131例丙型肝炎患者流行学调查[摘要]目的:了解本市及周边农村地区丙型肝炎患者感染情况。

方法: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丙肝病毒抗体。

结论:用不洁器具拔牙出血,血液通过治牙工具也是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丙型肝炎;流行学1 对象和方法收集2006~2009本地门诊及住院患者肝功检测结果资料,人员涉及本市内及各个乡镇,人员具有广泛代表性,从性别、患者情况、随访、有关因素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分析。

其中男性感染者75人,女性56人,年龄最小39岁,最大85岁,年龄平均为(61±10)岁,其中感染者多为中年以上人口。

男性感染者占总感染总数57%,女性占43%。

2 检测方法2.1 每位患者(空腹)采血3.0~5.0ml,除做肝功能检验外,剩余血做丙肝病毒抗体检测。

2.2 试剂:北京科卫临床诊断试剂有限公司(酶联免疫法)诊断试剂盒。

2.3 具体操作:严格按试剂说明书规范操作。

①加样,设空白一孔、阴性、阳性各两孔,样品、阴、阳性对照血清均为10ul,37℃水浴30min。

②洗板,洗板时应先弃去孔内液体,用洗涤液注满各孔时静置10~20s,甩掉洗涤液后拍干,孔内不可遗留杂质。

③加酶结合物100ul。

37℃水浴20min再洗板5次,拍干。

④加显色剂后置37℃10min,加终止液后用酶标仪比色测定。

3 结果3.1 基本情况:131例患者抗-HCV强阳性,ALT异常并伴随AST异常者122人,异常ALT在66~156u/L之间。

3.2 调查:详细询问每位感染患者,包括自然情况如年龄,性别,居住地等,并请患者认真回忆,询问有无外伤、手术史,及有无输血史,单采血浆史等,结果如下:有过治牙史者86人,输血史者1人,不洁注射史10人,其它不明原因者34人,除有一人经输血疗法外,其余人员均无外伤、手术、非法献血史。

从自然及患病情况看,绝大多数为农村人口。

4 讨论目前世界公认丙型肝炎主要经血传播,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而我市治牙患者感染丙肝不在少数,感染者达到65%多,主要原因是患者多处北部山区,缺医少药,多数患者认识能力欠缺,贪图便宜,听信部分游医,这些游医走街串户为广大患者治牙,他们所用拔牙用具,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甚至不消毒,拔牙后出血感染是本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严重的情况是,他们给患者拔牙后,所用器具甚至不消毒,用水一冲,就给其它患者使用,其消毒观念根本没有。

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丙类传染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流行性感冒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一般情况姓名:,若为14岁以下儿童,家长姓名:。

性别(1)男(2)女口年龄(岁):职业(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食品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及待业(17)其他:(18)不详口口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学及以上(7)不详口现住址:户口地:工作(学习)单位:联系人:联系电话:2.发病情况发病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发病地点:初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确诊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诊断医院:住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出院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转归情况(1)死亡(2)痊愈(3)其他口3.临床资料发热持续天口口最高体温℃口口.口有无如下症状3.3.1发热(1)有(2)无口3.3.2畏寒(1)有(2)无口3.3.3乏力(1)有(2)无口3.3.4咳嗽(1)有(2)无口3.3.5头痛(1)有(2)无口3.3.6腹背酸痛(1)有(2)无口3.3.7四肢酸痛(1)有(2)无口3.3.8咽痛(1)有(2)无口3.3.9鼻塞(1)有(2)无口3.3.10流鼻涕(1)有(2)无口打喷嚏(1)有(2)无口3.3.12恶心(1)有(2)无口3.3.13呕吐(1)有(2)无口3.3.14腹泻(1)有(2)无口如有腹泻,每日大便次口口有无下列并发症3.4.1肺炎(1)有(2)无口3.4.2哮喘(1)有(2)无口3.4.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有(2)无口3.4.4流产(1)有(2)无口3. 4.5死胎(1)有(2)无口4. 疫苗接种情况有无接种(1)有(2)无口最后一次接种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5.流行病学调查病前7日内接触流感样病人(1)有(2)无口接触方式(1)家庭内(2)办公室(3)公共场所(4)同教室(5)其他口病前7日内禽、畜接触史(1)有(2)无口5.2.1接触地点:5.2.2接触动物名称:5.2.3 接触方式(1)屠宰(2)饲养(3)玩要(4)经营销售(5)其他口5.2.4动物健康状况(1)健康(2)患病(3)病死口住宅情况(1)居民楼(2)独立房屋(3)集体宿舍口5.3.1人均居住面积: m2 口口口.口5.3.2开窗情况(1)经常(2)偶尔(3)不开口6. 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腮腺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基本情况病人姓名:病人性别(1)男(2)女口出生日期:年月日发病日期:年月日家长姓名:病例户口类型(1)本县(区)(2)本省(市/自治区)(3)外省口病例户口所在地:省县现家庭住址:省县乡村病例就诊医院(1)省级(2)市级(3)县级(4)乡级(5)村级(6)未就诊口病例报告单位:病例报告日期:年月日2.临床症状和体征发热(1)体温℃(2)无(3)不清楚口腮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其他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1)有(2)无(3)不清楚口含酸性食物胀痛加剧(1)有(2)无(3)不清楚口脑膜刺激征(1)有(2)无(3)不清楚口睾丸胀痛(1)有,为单侧(2)有,为双侧(3)无(4)不清楚口3.实验室资料病人血标本采集(1)是(2)否口采集日期:年月日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1)阳性(2)阴性口4.流行病学资料(调查生病前7天内情况)当地有无同样病例发生(1)有(2)无口发病前2-3周与同样病例有无接触(1)有(2)无口如有接触,接触方式(1)同住(2)陪护(3)同校(4)同班级(5)其他口家庭内有无同样的病人(1)有(2)无(3)不详口如家庭内有同样的病人,填写下表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发病情况是否接种过腮腺炎疫苗(1)是(2)否(3)不知道是否接种过口如果接种过,最后一次接种时间:年月日接种依据(1)接种卡(2)接种证(3)询问口发病前3周或病后去过何地(1)学校(2)幼儿园(3)串门(4)公共场所(5)其他:口病人隔离(1)是(2)否口如隔离,隔离地点(1)医院(2)在家(3)其他:口隔离开始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隔离结束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患者密切接触者的人数:人根据密切接触者的情况,填写下表姓名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医学观察结果5.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风疹流行病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例调查情况报告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调查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病例姓名:联系人姓名:性别(1)男(2)女口发病地址:居住地址:是否流动人口(1)是(2)否(3)不详口如果是,来自哪个省:口口口口口口出生日期:年月日(或年龄岁或月龄)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出疹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发热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咳嗽(1)有(2)无(3)不详口卡他症状(1)有(2)无(3)不详口眼结膜炎(1)有(2)无(3)不详口淋巴结肿大(1)有(注明部位:耳后,枕后,颈部)(2)无(3)未检查口是否死亡(1)是(2)否(3)不详口是否接种过风疹疫苗(1)是(2)否(3)不详口如果接种过,则:1.17.1免疫史来源(1)接种证(2)接种卡(3)家长回忆(4)其他口1.17.2接种剂次(1)1剂(2)2剂(3)2剂以上(4)不详口1.17.3最后一剂接种时间: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与确诊的风疹病人在14-21天接触史(1)有(2)无(3)不详口是否暴发(1)是(2)否(3)不详口验是室否检采标本(1)是(填写实验室检测部分)(2)否(转到分类部分口采集血清标本(1)是(2)否口实验室级别(1)省级(2)地市级口收到标本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标本状况(1)合格(2)不合格(3)不详口实验室结果:风疹IgM (1)阳性(2)阴性(3)待定口实验室结果:麻疹IgM (1)阳性(2)阴性(3)待定口实验室报告结果日期:年月日口口口口口口口口3.分类病例分类结果(1)确诊(2)排除(3)待定(4)不详口如果是确诊病例,依据(1)实室确诊(2)临床确诊(3)临床诊断口如果是排除病例,依据(l)风疹(2)其他(3)不详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 一般情况姓名:性别(1)男(2)女口年龄(岁)(1)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员及保姆(6)餐饮服务业(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干部职员(13)离退人员(14)家务及待业(15)其他(16)不详口口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学校):联系电话:家庭人数:患病人数:2.发病情况发病日期:年月日就诊日期:年月日就诊单位:诊断(1)临床诊断(2)病原学诊断口病程:(天)3.临床资料病人有无下列症状(“1”表示有“0”表示无)眼刺瘅口眼睑沉重口畏光流泪口灼热口视物不清口肿胀口黏液分泌物口脓性分泌物口眼结膜充血口发热(℃)口口. 口四肢酸痛口乏力口4. 流行因素调查(调查病前2天内情况)接触红眼病人(1)是(2)否口与患者关系:家庭内毛巾(1)分开(2)不分开口家庭内脸盆(1)分开(2)不分开口游泳(1)有(2)无口乘坐公交车(1)有(2)无口次数:,主要乘坐几路车:乘坐出租车(1)有(2)无口次数:发病期间在家隔离(1)是(2)否口回家是否洗手(1)是(2)否口是否打电话(1)是(2)否口使用电话(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是否使用电脑(1)是(2)否口使用电脑(1)公用(2)私用(3)两种均有口公共场所乘坐电梯(1)是(2)否口大约次数:饭店就餐(1)是(2)否口次数:舞厅或街头跳舞(1)是(2)否口次数:去过网吧(1)是(2)否口次数:打保龄球(1)是(2)否口:次数去其他公共场所(1)是(2)否口次数:主要有哪些场所:5.调查小结: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麻风病个案线素调查表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1.病人姓名:2.性别(1)男(2)女口3.家庭住址:4.出生年月:年月5.迁入年月:年月6.民族:7.职业(1)农民(2)工人(3)学生(4)学龄前儿童(5)技术人员(6)家务人员(7)个体人员(8)商务(9)其他口 8.线索(1)皮肤红斑不知痛(2)手足烫碰伤不知痛(3)面部红肿、脱眉(4)口眼歪斜(5)足底无痛性溃疡、长期不愈(6)手指弯曲或手掌扁平、无知觉(7)四肢剧烈的神经痛(8)长期诊断不明的皮肤病(9)原有麻风病人的家庭或村庄(10)治愈后复发口口9.流动人员(1)否(2)是口10.诊断日期:年月11.发病日期:年月12.传染源(1)家内(2)家外(3)不明口13.诊断单位(1)麻防专业单位(2)基层医疗单位(3)皮肤科(4)其他科口14.皮损(1)无皮损(2)1块皮损(3)2-4块皮损(4)≥5块皮损(5)不详口15.神经损害(1)无损害(2)1-2条损害(3)≥3条以上(4)不详口16.畸残(1)无(2)I级(3)∏级口17.查菌(1)阴性(2)Bl 口18.分型(1)I (2)TT (3)BT (4)BB (5)BL (6)LL (7)不详口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填表说明1. 细菌密度指数(Bl)计算法:Bl二各部位(涂膜)细菌密度“ +”数之和/查菌部位(涂膜)数。

丙型肝炎2010.12.3

丙型肝炎2010.12.3


有助于判定治疗的难易程度及制定病毒治疗的个 性化方案;

监测和量化HCV在体内的复制和变异
丙型肝炎流行情况
HCV 感染:“现状”
全球性流行 慢性化的危险性
—— 3% (170 亿人口)
—— 75%–85%

疾病早期肝纤维化的发生率——
肝硬化的危险性
——
在感染后20年内达 10% 在感染后30年内达20%
母婴传播 抗体
预防
目前无疫苗
目前无疫苗
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表明我国抗-HCV的阳性率3.2%,全国可能约3000万 人感染。迄今没有再进行全国范围的HCV血清学调查。 75%-80%HCV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确诊 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结果。
HCV实验室检测方法 筛查试验 抗-HCV筛查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RT 化学发光免疫法(CIA) 确证试验 重组免疫印迹法(RIBA) RNA检测
传播途径

经血传播:经血液传播是HCV传播的主要途径; 性接触传播:男性同性恋感染率高于或等于异性 恋;

母婴传播:孕妇携带HCV可能感染其新生儿,但概 率小于6%,合并HIV感染时危险增至20%。
已知与HCV感染有关的暴露



静脉注射吸毒 输血、移植, 而供体为感染者 职业暴露于血液 - 多为针头刺伤 医源性 (不安全注射) 母亲为丙肝感染者的婴儿 性伴为感染者 - 多个性伴
人群易感性

人对HCV普遍易感。 各年龄组丙肝感染率均很低,故人群易感性无 明显年龄差别。 感染主要集中在高危人群中,如吸毒者、血友 病病人、血液透析病人、多次接受输血或使用 血液制品者、同性或异性性混乱者及其他经各 种途径经常暴露于污染的血或体液的人员中。

辽源地区近5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辽源地区近5年丙型肝炎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参 考 文献
1 李 建 仁 . 制 手 术 室 感 染 的 体 会 [ ] 山 东 控 J. 医 药 ,0 24 (5 : 1 2 0 ,2 3 ) 8 . 2 任 辉 . 代 手 术 室 感 染 的 控 制 与 管 理 进 展 现 [] 局 解 手 术 学 杂 志 ,0 5,4( :2 J. 20 1 2) 18—
建立健全 各项规 章 制度 。依据 医 院 感染管理及清洁 、 毒 、 消 隔离 的要 求 , 合 结
医 院 的 实 际 情 况 , 立 键 全保 洁 员 工 作 制 建 度 、 作 职 责 、 作 流 程 及 安 全 防 护 制 度 工 工
等, 使她们在 工作 中有 理论 指导 、 行 动 有
意, 再加上 职业 的特殊性 , 每天都 要接 触 处 理 一 些 医 疗 废 弃 物 , 触 污 物 时 经 接 常不戴 手套或 不摘去 手套 即接触 洁净 物 品。加 上不知道怎样保护 自己, 很容 易被 丢弃的锐器刺伤造成疾病的传播 , 加 自 增
身 感染 机 会 。 缺 乏 有 效 的 管 理 措 施 : 院保 洁 工 作 医
传染病 。输血 和血制 品引 起传播 是该 病
的主要途 径 。我 国 由于缺 少系 统 的流行 病学调查 资料 , 以确切 发患者数还不清 所 楚 , 是输 血后 丙肝 的 比例 占 6% ~ 但 0 8 % 。而急性散发 性肝炎病人 中, 0 丙肝 约 1% ~ 4 。另外 , 2 2% 因为单采血浆 后输 血 球发 生血液污 染而 引起 丙肝暴 发 流行 的 报告亦 比较 多 。母 婴垂 直传播 亦 是一 个
丙 肝 在 不 同人 群 中均 有 发 病 , 病数 居 前 发 的职业分别 是 : 民(0 农 4 0例 ) 家 务 及 待 、 业 (5 3 1例 ) 离 退 休 人 员 ( 5 、 2 2例 ) 工 人 、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

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肝脏疾病,全球范围内都存在一定的流行病学特点和风险因素。

本文将探讨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以加深对该疾病的理解和预防控制。

一、流行病学调查1.1 流行病学特点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约有7000万人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是高流行地区,其中埃及是世界上丙型肝炎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1.2 传播途径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包括注射毒品、输血、器官移植、医疗操作、共用注射器等。

此外,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也是常见途径。

近年来,注射毒品成为丙型肝炎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1.3 高危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注射毒品者、输血受过污染者、接受过器官移植手术者、医务人员、性伴有丙型肝炎感染者、妊娠期妇女等。

此外,长期接触血液制品的人群,如血友病患者,也存在感染风险。

二、风险评估2.1 个体风险评估个体风险评估是针对特定人群进行的,主要通过了解其暴露史、感染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来评估感染丙型肝炎的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如注射毒品者和医务人员,应加强相关宣教和防护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2.2 群体风险评估群体风险评估是对特定人群或特定地区进行的,通过调查病例分布、流行病学调查和相关数据分析来评估感染丙型肝炎的整体风险。

这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

2.3 风险因素控制针对丙型肝炎的风险因素,可以采取一系列控制措施。

例如,加强医疗操作的感染控制,确保安全注射和手术操作,避免血液制品的交叉感染。

此外,推广安全性行为,如避免共用注射器、使用安全套等,也是减少感染风险的重要措施。

结语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风险评估是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重要基础。

通过了解流行病学特点和风险因素,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预防策略和控制措施,减少感染风险。

个体和群体风险评估的结合,有助于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预防意识,共同促进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丙肝病例调查问卷模板

丙肝病例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解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防治现状以及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我们特开展此次问卷调查。

您的参与对我们非常重要,请您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填写。

本问卷所有信息仅用于科学研究,我们将严格保密。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性别:(1)男(2)女2. 年龄:()岁3. 职业:()请填写具体职业4. 居住地:()请填写具体居住地5. 文化程度:(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及以上二、丙肝相关知识6. 您是否了解丙型肝炎?(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不太了解(4)完全不了解7. 您认为以下哪些途径可能会传播丙型肝炎?()请勾选所有适用选项(1)输血、使用血制品(2)共用注射器、针具(3)母婴传播(4)性传播(5)其他途径8. 您是否知道丙型肝炎可以通过以下哪些方式进行预防?()请勾选所有适用选项(1)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针具(2)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用品(3)洁身自好,预防性传播(4)接种丙型肝炎疫苗(5)其他预防措施9. 您是否知道丙型肝炎患者可以通过规范抗病毒治疗得到治愈?(1)非常清楚(2)比较清楚(3)不太清楚(4)完全不清楚三、丙肝感染情况10. 您是否曾经被诊断为丙型肝炎患者?(1)是(2)否11. 如果您曾经被诊断为丙型肝炎患者,以下哪些情况与您的感染有关?()请勾选所有适用选项(1)输血、使用血制品(2)共用注射器、针具(3)母婴传播(4)性传播(5)其他途径12. 您目前是否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是(2)否13. 如果您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以下哪些治疗方式?()请勾选所有适用选项(1)干扰素治疗(2)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3)其他治疗方式四、对丙肝防治工作的建议14. 您认为我国在丙肝防治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请勾选所有适用选项(1)公众对丙肝的认识不足(2)防治资源分配不均(3)防治政策宣传力度不够(4)医疗机构对丙肝的诊疗水平有待提高(5)其他问题15. 您对丙肝防治工作有哪些建议?()请填写具体建议感谢您的参与!祝您身体健康![问卷填写说明]1. 请在相应选项前打“√”。

丙肝领域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丙肝领域现状调查问卷模板

尊敬的参与者:您好!为了解我国丙肝领域的现状,提高公众对丙肝的认识,促进丙肝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特开展本次调查。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30岁(3)31-45岁(4)46-60岁(5)60岁以上3. 您的居住地:(1)城市(2)农村4. 您的最高学历:(1)小学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专(4)大专(5)本科及以上二、丙肝认知5. 您是否听说过丙型肝炎(丙肝)?(1)是(2)否6. 您认为丙肝的传播途径有哪些?(多选)(1)血液传播(2)性传播(3)母婴传播(4)生活接触(5)其他7. 您对丙肝的危害了解多少?(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8.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丙肝?(多选)(1)接种疫苗(2)使用一次性注射器(3)避免与丙肝患者共用个人用品(4)定期进行体检(5)其他三、丙肝防治9. 您是否知道丙肝可以治愈?(1)是(2)否10.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丙肝的治疗效果?(多选)(1)早期发现和诊断(2)规范抗病毒治疗(3)患者的依从性(4)医疗资源的配置(5)其他11. 您是否了解我国丙肝防治政策?(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12.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丙肝患者的治疗率?(多选)(1)加强健康教育(2)提高医疗保障水平(3)完善医疗资源配置(4)提高丙肝检测覆盖率(5)其他四、丙肝患者关爱13. 您是否了解我国对丙肝患者的关爱政策?(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了解(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14. 您认为以下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提高丙肝患者的生存质量?(多选)(1)提供心理支持(2)加强社会关爱(3)提高医疗技术水平(4)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其他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调查!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丙肝领域的现状,为我国丙肝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丙型肝炎病例报告表

丙型肝炎病例报告表
体检
出生时母亲为HCV感染者
其它(请注明:)
以上均无
诊断与治疗史(可多选)
实验室检测
阳性
阴性
未检测
此前从未诊断为丙肝
丙肝抗体
(抗-HCV)检测
此前曾诊断为丙肝
此前进行过干扰素等抗病毒治疗
丙肝核酸
(HCV-RNA)检测
本次诊断结果
生化学检查
确诊丙肝病例--急性
谷草转氨酶
(AST)
结果:IU/L
确诊丙肝病例--慢性
丙型肝炎病例报告表
基本信息_________________医院_________________科室
登记号(门诊号/住院号):
性别:男女
出生年月:年月日
现住地:本县区本市本省外省
6个月内流行病学史(可多选)
实验室检测原因(可多选)
接受过血液或血液制品
有急性丙肝症状(如乏力、腹胀、尿黄等)
接受过其他人体组织或细胞成分
正常值上限:IU/L确诊丙肝病例--肝硬化 Nhomakorabea谷丙转氨酶
(ALT)
结果:IU/L
临床诊断丙肝病例
正常值上限:IU/L
其他(请注明:)
血小板(PLT)
109/L
本次治疗情况(可多选)
首诊医生(签字)
未治疗
干扰素+利巴韦林治疗
首诊日期
年月日
小分子药物治疗(DAA)
其它治疗(请注明:)
转氨酶升高
接受过器官移植
就诊者主动要求检测
血液透析
血液透析病人筛查
不安全注射
输血前筛查
手术
孕妇产前筛查
口腔诊疗
手术或住院病人筛查
腔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针灸等

丙肝病例调查表

丙肝病例调查表

附表3. 丙肝病例个案资料核查登记表
编号□□□
省市县核查单位:编码:
一、基本信息
A.流行病学史
本次就诊原因:□丙肝;□肝硬化;□肝癌;□其他肝炎;□其他________
病历/门诊记录里是否有以下感染丙肝的危险因素:□是□否(跳转到B)
是否有丙肝相关疾病的临床表现:□是□否(跳转到C)
4.
是否有丙肝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是□否(跳转到D)
3.
是否做丙肝相关疾病的组织病理检查:□是□否(跳转到E)
2.
是否做丙肝相关疾病的影像学检查:□是□否(跳转到三)
若是,请选择做过哪些影像学检查?□B超□CT□MRI
若做过以上检查,结果是否正常?□是(跳转到三)□否
3.
综合以上A-E,可判定该病例的实际诊断分类属于:
□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肝功异常);
□临床诊断病例(血清抗-HCV阳性+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肝功异常);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血清HCV-RNA阳性);
□无法分类病例(除以上三种病例外,其他病例均判定为无法分类病例)。

综合以上A-E,可判定该病例实际急慢性分类属于(慢性包含肝硬化):
□急性丙肝病例(血清HCV-RNA阳性+急性临床表现/组织病理);
□慢性丙肝病例(血清HCV-RNA阳性+慢性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影像学检查);
□急慢性未分类丙肝病例(血清HCV-RNA阳性、但未区分急慢性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影像学检查);
时间:年月日记录人(签名):。

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和疫情调查

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和疫情调查

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和疫情调查引言:丙型肝炎是一种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慢性肝炎,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本文将通过对丙型肝炎的病例分析和疫情调查,探讨该疾病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

一、病例分析1. 病例背景:病例A,男性,45岁,从事医疗行业,曾接触过大量血液制品。

近期出现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

2. 临床表现: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类型。

急性期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慢性期则可能出现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

3.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测是诊断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包括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Anti-HCV)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HCV RNA)。

病例A的血清检测结果显示Anti-HCV阳性,HCV RNA检测为阳性。

二、疫情调查1. 传播途径: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通过血液直接接触,如输血、血液制品的使用、注射毒品等。

此外,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也是丙型肝炎的重要传播途径。

2. 高危人群:医务人员、血液透析患者、注射毒品者、多次输血史患者等是丙型肝炎的高危人群。

病例A作为从事医疗行业的人员,接触大量血液制品,属于高危人群。

3. 防控措施:(1)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规范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2)加强血液供应安全管理,确保输血和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3)推广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减少毒品注射行为的传播风险。

(4)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

(5)开展丙型肝炎疫苗研发和接种工作,预防感染的发生。

结论: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病例分析和疫情调查对于了解该疾病的特点、传播途径以及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防控措施和宣传教育,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的传播,保障公众的健康。

丙肝病例追踪表、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表、抗病毒治疗随访表

丙肝病例追踪表、抗病毒治疗基本情况表、抗病毒治疗随访表

附录A(规范性)丙肝病例追踪表追踪状态*:□正常□查无此人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阴性(未治疗)口阴性(已治愈)口未检采血日期:—年月日基因型检测结果:□1b□其他(□la□2a□2b□3a□3b□3c□4□5□6□其他(请注明))□未检采血日期:年月日急性病例:6个月之内的流行病学史*(可多选):口接受过血液或血液制品口接受过其他人体组织或细胞成分口接受过器官移机口血液透析□非一次性针具注射/输液口手术口口腔诊疗口腔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针灸等□有偿供血□共用针具注射毒品□街边店美容、纹身、修脚等有创操作口职业暴露口与HCV感染者无保护的性接触口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中有HCv感染者□出生时母亲为HCV感染者□以上均无临床表现*(可多选):口轻度肝脾肿大□低热口黄疸口关节瘩痛口以上均无实验室检查*(可多选):口血清ALT升高口血清AST升高口胆红素升高□以上均无□未查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D:口肝脾轻度肿大□慢性丙肝特征口丙肝肝硬化特征口肝脾正常口未查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口急性丙肝特征口慢性丙肝特征口丙肝肝硬化特征口正常口未查5岁以下儿童病例:流行病学史*(可多选):□出生时母亲为HCV感染者口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中有HCV感染者口接受过血液或血液制品口接受过其他人体组织或细胞成分口接受过器官移植口血液透析口非一次性针具注射/输液口手术口口腔诊疗口腔镜、内镜、穿刺、导管、插管、针灸等□街边店美容、纹身、修脚等有创操作口以上均无丙肝病例追踪情况填表说明追踪状态:指病例目前的状态。

“查无此人”指首次追踪时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核实被追踪人提供的姓名、有效证件号、现地址和联系电话均为虚假信息,无法联系到被追踪人的情况。

核酸检测结果:病例核酸检测结果,可为本机构检测结果,也可以为其他机构检测结果。

如果核酸结果是阴性,则需要区分是否服用过抗病毒治疗药物已治愈,或者未经抗病毒治疗自愈。

基因型检测结果:基因型检测结果分Ib型和非Ib型,如果是非Ib型,需要标出具体的型别,如果没有具体型别,则勾选其他。

病毒性肝炎病例个案调查访视表(未分型)

病毒性肝炎病例个案调查访视表(未分型)

病毒性肝炎病例个案调查访视表(分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未分型)病例编码□□□□□□□□□□□1.一般情况:1.1姓名:1.2身份证号码: □□□□□□□□□□□□□□□□□□1.3性别:⑴男⑵女□; 1.4年龄(岁):□□1.5职业:□□⑴幼托儿童⑵散居儿童⑶学生⑷教师⑸医务人员⑹餐饮业⑺商业服务⑻工人⑼民工⑽农民⑾牧民⑿渔(船)民⒀干部职员⒁保育保姆⒂离退人员⒃家务待业⒄其他1.6现居住地: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1.7联系电话 1.8家长或监护人姓名:1.9工作或学习单位:1.10户口所在地:省市县(区)乡(街道)村(社区)1.11发病时间:年月日□□□□□□□□1.12发病地点:省市县(区)1.13初诊时间:年月日□□□□□□□□1.14初诊单位: 1.15初诊病名:1.16确诊时间:年月日□□□□□□□□1.17确诊单位: 1.18确诊型别:1.19入院时间:年月日□□□□□□□□1.20所住医院:1.21出院时间:年月日□□□□□□□□1.22出院时病原携带情况:不明、无、有(如有,注明病原血清学阳性指标)2.临床表现:2.1主要症状2.1.1 食欲减退⑴有⑵无□ 2.1.2 恶心⑴有⑵无□2.1.3 厌油腹胀⑴有⑵无□ 2.1.4 溏便⑴有⑵无□2.1.5 乏力⑴有⑵无□ 2.1.6 茶尿⑴有⑵无□2.1.7 肝区疼痛⑴有⑵无□ 2.1.8 发热⑴有⑵无□2.1.8.1如发热则最高体温:℃ 2.1.9其他:2.2主要体征2.2.1 肝肿大⑴有⑵无□ 2.2.2 脾肿大⑴有⑵无□2.2.3 巩膜黄染⑴有⑵无□ 2.2.4 蜘蛛痣⑴有⑵无□2.2.5 肝掌⑴有⑵无□2.3实验室检查2.3.1 ALT U/L 2.3.2 AST U/L2.3.3 总胆红素 umol/L 2.3.4 抗HAV-IgM ⑴+⑵-□2.3.5HBsAg ⑴+⑵-□ 2.3.6 抗HBs ⑴+⑵-□2.3.7HBeAg⑴+⑵-□ 2.3.8 抗HBe ⑴+⑵-□2.3.9 抗HBc-IgM ⑴+⑵-□ 2.3.10抗HCV-IgM ⑴+⑵-□2.3.11抗HDV-IgM ⑴+⑵-□ 2.3.12抗HEV-IgM ⑴+⑵-□2.3.13 其他:3.免疫史:3.1接种甲肝疫苗:⑴有⑵无□3.1.1 如有,则接种时间年月日□□□□□□□□3.2接种乙肝疫苗:⑴有⑵无□3.2.1第一针接种时间年月日□□□□□□□□3.2.2第二针接种时间年月日□□□□□□□□3.2.3第三针接种时间年月日□□□□□□□□4.临床分型:□□(以下为备选内容)A急性:A1急性黄疸型、A2急性无黄疸型;B慢性:B1慢性迁延型、B2慢性活动型;C重型:C1急性重型、C2亚急性重型;D淤胆型肝炎5.流行病学调查:5.1既往肝炎史⑴有⑵无□如有,则5.1.1发病时间年月日□□□□□□□□5.1.2肝炎型别:5.2近2个月内喝生水史⑴有⑵无□5.3近2个月可疑饮食史⑴有⑵无□如有,则5.3.1进食时间年月日□□□□□□□□5.3.2食物名称:5.4近半年来有下列哪些情况□A 输血B 外科手术C 口腔手术D 注射E 针刺F 公用剃刀G 其他有体液接触的情况 H 无上述情况5.5饮用水源:A自来水、B泉水、C深井水、D浅井水、E江水、F河水、G塘水、H天落水□5.6洗漱用水(备选项同5.5)□5.7病前2至6月内与确诊肝炎病人接触史⑴有⑵无□如有,则5.7.1 病人姓名 5.7.2 肝炎型别 5.7.3 与病人关系5.7.4 该病人发病日期年月日□□□□□□□□5.7.5 接触方式:A 同吃 B 同住 C 同生活 D同工作 E同学习 F 同玩 G 陪护□6.疫点处理:6.1.1接报告(卡)日期年月日□□□□□□□□6.1.2报告单位:; 6.1.3报告人:6.2初访日期年月日□□□□□□□□6.3消毒日期年月日□□□□□□□□6.4消毒场所 6.5消毒药物及浓度6.6所用消毒药物数量6.7第二次访视日期年月日□□□□□□□□6.8有无续发病人⑴有⑵无□;6.9消毒隔离情况6.10第三次访视日期年月日□□□□□□□□6.11病人转归:A 痊愈 B 未愈 C 死亡□6.12 ALT恢复正常日期年月日□□□□□□□□6.13结案日期年月日□□□□□□□□6.14可能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推测调查访视单位:访视者签名:。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流行及治疗现状调查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流行及治疗现状调查

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流行及治疗现状调查目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的病情特点以及传染途径进行调查研究。

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丙型病毒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年龄构成,感染途径资料等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48.6岁;因输血及血制品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者94例,占研究对象的78.33%。

结论:根据患者的年龄、感染途径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正确有效预防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

标签: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表现医院内感染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20例,慢性肝炎患者84例,肝硬化31例,原发性肝癌5例。

患者的血清HCV-RNA为阳性,血清抗HCV呈阳性,确诊为丙型病毒性肝炎时间6个月以上,2例患者曾接受α-INF治疗,由于反应大、疗效差、无法耐受等原因而停止治疗,时间超过3个月。

1.2临床表现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急性发作,谷丙转氨酶约为500U/L,抗HCV呈阳性,出现恶心、呕吐、乏力、腹胀等症状,未出现肝脾肿大、黄疸等症状。

2例出现纳差、乏力等轻度症状。

1.3方法检测抗-HCV试剂为北京金豪制药有限公司的试剂盒,严格按照说明以酶联免疫法进行监测。

RNA及HCV的定量以杭州艾康生物制药公司的丙型肝炎病毒核算定量测定试剂盒,以瑞士罗氏公司的PCR仪进行检测。

1.4统计学处理对所得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的的方式描述,对计量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的方式进行描述。

2结果2.1年龄分布120例患者中,其中男71例,女59例;年龄为31-72岁,平均年龄为48.6岁。

详细资料见下表:表1120例患者的年龄构成2.2 感染途径构成120例患者中因输血及血制品感染丙型病毒性肝炎者94例,占研究对象的78.33%。

详细感染途径分布见表2。

表2120例患者感染途径分布2.3合并感染率120例丙型病毒性肝炎中,合并乙肝者8例,感染率为6.67%,合并有艾滋病者1例,感染率为0.93%。

甲肝、丙肝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甲肝、丙肝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病毒性肝炎(甲肝、丙肝、其他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报告地区: 如 皋 市 镇 一、基本情况:1.患者姓名:2.性别: ①男 ②女 □ 3.出生日期:_____年____月____日4.职业:①农民 ②工人 ③学生 ④散居儿童⑤干部职员 ⑥其他______ □5.现住地址:市 县 乡(街道) 村(号) 6.户籍地址:省 市 县(区) 乡(街道) 7.工作学习单位:二、发病情况1.发病地址:市 县(区) 乡(街道) 村(号) 2.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3.初诊日期: 年 月 日 4.确诊日期: 年 月 日 5.报告日期: 年 月 日 6.确诊医院:①未就诊 ②村级或私人诊所③乡级医院 ④县级/以上医院 ⑤其他 □医院名称: 三、临床资料:1.症状体征:(1有,0无,9不祥)发热□ 开始时间 年 月 日 持续天数____ 最高____℃ 乏力□ 纳差□ 恶心、厌油□ 呕吐□ 腹胀□ 尿黄□ 肝区痛□ 肝区触痛或叩痛□ 巩膜黄疸□ 皮肤黄疸□ 皮肤瘙痒□ 灰白便□ 肝脏肿大□ 脾肿大□ 腹水□意识障碍□ 扑翼震颤□2.诊断依据:①疑似病例 ②确诊病例 □ 3.临床类型: □ ①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②急性黄疸型肝炎 ③急性淤胆型肝炎 ④急性重型肝炎 ⑤亚急性重型肝炎 ⑥其他______ 4.转归:①痊愈 ②好转 ③未愈 ④死亡 □死亡日期: 年 月 日死亡原因:__________ 四、实验室资料:1.肝功能检查(本次就诊首次检测结果) (ALT ): (AST ):_ 2.血清学检查(1阳性;0阴性 ;8未测;9不祥。

如有3.病原学检测(丙肝必须填写)HBV-DNA □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HCV-RNA □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HDV-RNA □ 检测日期: 年 月 日 五、流行病学资料:(1有,0无,9不祥) 1.危险性因素(1有,0无,9不祥) 1.1 饮用水 水源性质: □ ①自来水 ②地表水 ③井水 ④其他_______ 水源是否污染□ 饮用水是否消毒□ 喝生水史□ 用生水漱口、刷牙史□ 用生水洗瓜果、食具 □ 1.2 食物近两个月至15天里外出就餐史 □ 次数___,最近一次日期: 年 月 日 近两个月至15天里聚餐史 □ 次数____,最近一次日期: 年 月 日 近两个月至15天里不洁或可疑饮食史 □ 食物名称______食用日期: 年 月 日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①经常 ②一般 ③不经常 □ 1.4 近期是否接触过急性肝炎病人 □患者姓名:________关系:①家人②亲戚③朋友④其他____ □住址:市县(区)乡(街)村(号)发病日期: __ 年月日临床诊断:①甲型②乙型③丙型④丁型⑤戊型⑥未分型⑨不祥□诊断医院:①村级或私人诊所②乡级医院③县级/以上医院④其他_______ □接触日期: __ 年月日接触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方式:同吃□同住□同工作、学习□其他:________1.5 受输血史□受血次数:______次累计受血量:_____毫升受血起止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_年____月____日医疗单位:①省级②市级③县级④乡级□1.6 发病前半年是否患过其它疾病□如患过其它疾病,记录病名________________ 是否住院□是否手术□住院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出院时间:_____年____月____日医疗单位:①省级②市级③县级④乡级□住院科室:(1)内科 (2)外科 (3)妇产科(4)小儿科 (5)传染科 (6)其它□2.预防接种(1有,0无,9不祥)丙种球蛋白接种□剂量:______ 接种日期:_____年___月___日六、调查小结:被调查人与患者关系:_________________ 调查单位:_____________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丙肝个案调查表(医院法定传染病个案调查表)

丙肝个案调查表(医院法定传染病个案调查表)

丙肝个案调查表(根据2004年XX省CDC出版《流行病学调查表备览》)国标码□□□□□□ 病例编码□□□□1.患者惰况1.1患者姓名:1.2户主姓名:1.3家庭住址:1.4患者性别(1)男(2)女□1.5患者年龄(岁):□□1.6与户主关系(1)户主(2)夫妻(3)父子(4)父女(5)母子(6)母女(7)兄弟姐妹(8)其他□1.7患者职业(1)干部(2)工人(3)农民(4)学生(5)教师(6)个体户(7)医护(8)献血员(9)其他□1.8患者文化程度(1)文盲(2)小学(3)中学或中专(4)大专(5)大学及以上□1.9婚姻状况(1)己婚(2)未婚(3)丧偶□结婚时间年月1.10乙肝疫苗接种史(1)有(2)无(3)不清楚□1.11乙肝疫苗接种时间第一针年月第二针年月第三针年月1.12初次发病时间年月日1.13首次就诊时间年月日1.14本次就诊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级□1.15诊断依据1.15.1症状体征(1)有(2)无□1.15.2肝功能(1)正常(2)异常(3)未做□1.15.3病毒感染标志(1)HBsAg阳性(2)HBeAg阳性(3)抗-HBc阳性(4)HCV-RNA阳性(5)抗-HCV IgM阳性(6)HDAg阳性(7)HDV-RNA阳性(8)抗-HDV IgM 阳性(9)未检测□1.16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乙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1.17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丙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l.18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丁肝病毒携带者(1)是(2)不是(3)不清楚□以下项目仅调查既往无乙肝、丙肝、丁肝病史的初次发病的病人2.有关因素调查2.1接受医疔服务情况(发病前1个月至半年内)2.1.1住院(1)有(2)无□2.1.1.1住院时间年月日2.1.1.2出院时间年月日2.1.1.3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2.1.1.4住院科室(1)内科(2)外科(3)妇产科(4)小儿科(5)传染科(6)其他□2.1.2手术(1)有(2)无□2.1.2.1何种手术:2.1.2.2手术时间: 年月2.1.2.3手术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2.1.3受血史(1)有(2)无□2.1.3.1受血次数次2.1.3.2累计受血量: ml2.1.3.3受血起止时间: 年月日至年月日2.1.3.4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2.1.4献血史(1)有(2)无□2.1.4.1献血次数: 次2.1.4.2献血单位:2.1.4.3献血类型(1)献全血(2)献血浆(3)两者均献□2.1.5静脉输液(1)有(2)无□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2.1.6针灸治疗(1)有(2)无□2.1.6.1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2.1.7肌肉、静脉注射(1)有(2)无□2.1.7.1一次性注射器(1)是(2)否(3)不清楚□2.1.7.2一人一针一管(1)是(2)否(3)不清楚□2.1.7.3医疗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2.1.8预防接种(1)有(2)无□2.1.8.1一次性注射器(1)是(2)否(3)不清楚□2.1.8.2一人一针一管(1)是(2)否(3)不清楚□2.1.8.3接种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2.1.9拔牙(1)有(2)无□2.1.9.1拔牙次数: 次2.1.9.2拔牙时间: 年月日2.1.9.3拔牙单位(1)省级(2)地(市)级(3)县(区)级(4)乡(镇)级(5)村(个体)□2.2家庭接触情况2.2.1家庭内乙肝病人或HBV携带者(1)有(2)无(3)不清楚□与患者关系(1)父子(2)母子(3)夫妻(4)兄弟姐妹(5)其他□2.2.2共用牙刷(l)有(2)无□2.2.3共用刷牙杯(1)有(2)无□2.2.4共用剃刀(1)有(2)无□2.2.5家庭成员中痔疮患者(1)有(2)无□2.2.6月经血污染物品(1)有(2)无□2 3其他2.3.1理发时刮面(1)有(2)无□2.3.2文眉(1)有(2)无□2. 3.3文身(1)有(2)无□调查者单位:调查者: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丙肝

丙肝

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一、患者情况l、姓名:户主姓名:家庭住址:2、性别:(1)男 (2)女□3、出生日期:年月日□□/□□/□□4、与户主关系:(1)户主 (2)父子(女) (3) 母子(女) (4)兄弟姐妹 (5)其他□5、首次就诊日期年月日□□/□□/□□6、本次就诊单位:(1)省级 (2)地级 (3)县级 (4)乡级(5)村级□7、诊断依据:症状体征:(0)无 (1)有□肝功能:(0)正常 (1)异常 IU/L (3)未做□丙肝病毒感染标志:(1)HCR RNA 阳性(2)抗-HCV 阳性□或□8、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丙肝病毒携带者 (0)是 (1)不是 (2)不详□以下项目仅调查既往无丙肝病史、初次发病的丙肝病人。

二、有关因素调查(一)接受医疗服务情况 (发病前2个月内)1.发病前2月内是否接触过丙肝患者 (0)无 (1)有□2、手术 (0)无 (1)有□何种手术:手术时间:年月日□□/□□/□□手术单位:(1)省级 (2)地(区)级 (3)县级 (4)乡级□3、受血史 (0)无 (1)有□受血次数:次□□累计受血量:毫升受血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医疗单位: (1)省级 (2)地(区)级 (3)县级 (4)乡级□4、献血史:(0)无 (1)有□献血次数:次□献血单位:献血类型:(1)献全血 (2)献血浆 (3)两者均献□6、有无注射史(1)有(2)无(3)不详□(二)家庭接触情况家庭内丙肝病人或丙肝病毒携带者:(0)无 (1)有 (2)不详□与患者关系 (1)父子(女) (2)母子(女) (3)兄弟姐妹 (4)其它□共用牙刷: (0)无 (1)有□共用刷牙杯: (0)无 (1)有□调查者调查日期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型肝炎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调查单位编号□□□□□□□□□□□□
一、患者情况
l、姓名:户主姓名:
家庭住址:
2、性别:(1)男(2)女□
3、出生日期:年月日□□/□□/□□
4、与户主关系:(1)户主(2)父子(女)(3) 母子(女)(4)兄弟姐妹(5)其他□
5、首次就诊日期年月日□□/□□/□□
6、本次就诊单位:(1)省级(2)地级(3)县级(4)乡级(5)村级□
7、诊断依据:症状体征:(0)无(1)有□
肝功能:(0)正常(1)异常IU/L (3)未做□丙肝病毒感染标志:(1)HCR RNA 阳性
(2)抗-HCV 阳性□或□
11、本次发病前是否是丙肝病毒携带者(0)是(1)不是(2)不详□以下项目仅调查既往无丙肝病史、初次发病的丙肝病人。

二、有关因素调查
(一)接受医疗服务情况(发病前2个月内)
1.发病前2月内是否接触过丙肝患者(0)无(1)有□
2、手术(0)无(1)有□
何种手术:
手术时间:年月日□□/□□/□□手术单位:(1)省级(2)地(区)级(3)县级(4)乡级□
3、受血史(0)无(1)有□
受血次数:次□□累计受血量:毫升
受血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医疗单位:(1)省级(2)地(区)级(3)县级(4)乡级□
4、献血史:(0)无(1)有□
献血次数:次□献血单位:
献血类型:(1)献全血(2)献血浆(3)两者均献□
6、有无注射史(1)有(2)无(3)不详□(二)家庭接触情况
家庭内丙肝病人或丙肝病毒携带者:(0)无(1)有(2)不详□与患者关系(1)父子(女)(2)母子(女)(3)兄弟姐妹(4)其它□共用牙刷:(0)无(1)有□
共用刷牙杯:(0)无(1)有□
调查者
调查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