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岩类的相互转化
三大岩石转换

三大岩石转换12法学2班戴雪莹 12250701207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主要特征与类型及互相转化一(岩浆岩岩浆岩是由炽热的岩浆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作用的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将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
喷出岩石岩浆直接溢出地表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
它主要特征是有气孔构造或流流纹构造。
侵入岩是岩浆从深部发源地上升但没有到达地表就冷凝形成的岩石,常见的有花岗岩、橄榄岩。
它主要特征是岩石坚硬,结构紧密。
岩浆岩除了可以按形成方式分为火山岩和侵入岩两大类型外,还可以进一步按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产状分类。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是石英、长石和黑云母,颜色较浅,以灰白色和肉红色最为常见,具有等粒状结构和块状构造。
按次要矿物成分的不同,可分为黑云母花岗岩、角闪石花岗岩等。
很多金属矿产,如钨、锡、铅、锌、汞、金等,稀土元素及放射性元素与花岗岩类有密切关系。
花岗岩既美观抗压强度又高,是优质建筑材料。
橄榄岩主要矿物成分为橄榄石及辉石,深绿色或绿黑色,比重大,粒状结构。
是铂及铬矿的唯一母岩,镍、金刚石、石棉、菱铁矿、滑石等也同这类岩石有关。
玄武岩是一种分布最广的喷出岩。
矿物成分以斜长石、辉石为主,黑色或灰黑色,玄武岩具有气孔构造和杏仁状构造,斑状结构。
根据次要矿物成分,可分为橄榄玄武岩、角闪玄武岩等。
铜、钴、冰洲石等有用矿产常产于玄武岩气孔中,玄武岩本身可用作优良耐磨耐酸的铸石原料。
安山岩是喷出岩之一,分布很广,仅次于玄武岩。
安山岩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角闪石和少量的辉石等。
新鲜时呈灰黑、灰绿或棕色,具斑状结构。
与安山岩有关的矿产主要是铜,其次是金、铅、锌等。
流纹岩是一种与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喷出岩。
一般色浅,多为浅红、灰白或灰红色,具斑状结构,流纹构造。
流纹岩性质坚硬致密,可作建筑材料。
二(沉积岩沉积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经过水流或冰川的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三大岩石的特征与转化过程

三大岩石的特征与转化过程岩石是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矿物或岩屑组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岩石是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位。
岩石类型复杂多样,按岩石形成的自然作用类型,可将它们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岩浆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
岩浆是在地壳深处或上地幔天然形成的、富含挥发组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浆流体,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岩浆矿床的母体。
岩浆的发生、运移、聚集、变化及冷凝成岩的全部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岩浆成分是相似的,但是由于形成环境不同,造成它们的结构和构造有明显的差别。
深成岩位于地下深处,岩浆冷凝速度慢,岩石多为全晶质、矿物结晶颗粒也比较大,常常形成大的斑晶;浅成岩靠近地表,常具细粒结构和斑状结构;而喷出岩由于冷凝速度快,矿物来不及结晶,常形成隐晶质和玻璃质的岩石。
沉积岩:是地面即成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搬运、沉积固结等沉积而成,其主要特征是:①层理构造显著;②沉积岩中常含古代生物遗迹,经石化作用即成化石;③有的具有干裂、孔隙、结核等。
常见的沉积岩有:直径大于3毫米的砾和磨圆的卵石及被其它物质胶结而形成的砾岩,由2毫米到0.05毫米直径的砂粒胶结而成的砂岩,由颗粒细小的粘土矿物组成的页岩,由方解石为其主要成分,硬度不大的石灰岩等。
变质岩简单地说就是地下岩石经历高温或高压之后,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形成的新岩石就叫变质岩。
地壳中已经形成的岩石因受温度、压力及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其原岩组分、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等发生转化即形成多种不同类型的变质岩,这种转变基本是在固态下完成的,这种变化我们就称之为变质作用。
变质岩就是由变质作用所形成。
它的主要特征有:1.变质岩是重结晶的岩石。
重结晶作用使岩石由细粒变成粗粒,由非晶质岩变成结晶岩。
因此,变质岩中不含有玻璃质和有机质等。
2变质岩通常有片理构造。
变质过程中,矿物在垂直压力的方向拉长、变形、重结晶,使矿物产生定向排列,总称片理构造。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4页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
化过程4页
1.岩浆岩:是由岩浆在地下结晶或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
岩浆是来自上地幔软流圈及地壳局部地段的一种成分复杂的高温熔融状物质。
岩浆作用可以分为侵入和喷出活动2种。
岩浆侵入活动:岩浆沿着岩石圈破裂带上升而侵入到地壳中;根据岩浆冷凝的位置和条件的差异,在地壳深处冷凝结晶而成的称“深成岩”,在接近地表处冷凝结晶成的称“浅成岩”,深成岩和浅成岩统称为“侵入岩”。
花岗岩属于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火山活动或喷出活动:岩浆喷出地面;由此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或火山岩。
其中玄武岩属于典型的喷出岩。
玄武岩一般比较疏松,多孔。
2.沉积岩:裸露于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产生的碎屑物质
经过漫长的岁月,沉积、固结成岩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的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其他2类岩石的最主要特点。
最典型的是页岩,其次为砂岩和石灰岩。
3.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由于经受构造运动、岩浆活动或地壳内的热流变化等内动力的影响,所造成的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使其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称为变质作用,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为变质岩。
其中最典型的是大理岩,大理岩就是
由石灰岩变质形成的。
描述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

描述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
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1.转化关系:三大岩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沉积岩和岩浆
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沉积岩可以直接转化成岩浆岩,前提是地下的岩浆活动;变质岩也可以直接转化成岩浆岩,不过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最后,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岩石,都能够在高温高压的情况下变成变质岩。
2.地壳运动关系: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实际上就是地壳运
动的结果。
地壳运动使得地表物质不断地发生运动和变形,从而使得不同岩石之间相互转化。
例如,地壳上升运动可以使地下岩浆通过火山活动或侵入作用上升到地表,与原有岩石一起形成新的岩石;同时,地壳下降运动可以使地表岩石被侵蚀和搬运,最终沉积下来形成新的沉积岩。
3.组成元素关系:三大岩石的组成元素都是一样的,都是
硅、铝、铁、镁等元素。
只是不同的岩石中这些元素的含量不同。
以上是三大岩石的相互关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简述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

简述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演化关系。
岩石是地球表面可见的固态物质,由固体粒子组成,共分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它们形成和演化的关系可以概括为“长期向前”的过程。
火成岩是由深部熔岩抬升到地表冷却而成,在火成过程中,深部熔岩中所含有的元素和物质会经历岩浆物质的混染、析出、结晶和形变等复杂的演化,最终成为火成岩。
沉积岩是指通过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它们的形成有多种形式,如沉积物的碎屑、细粒或颗粒组成的层状物质,以及火成岩熔融而成的流体态物质,深部岩浆抬升到地表而成的沉积、溶融和成核。
沉积作用不仅仅依赖地质环境条件,而且本身也会产生演化,比如沉积物的变质作用,这些沉积物在被化学作用、温度和压力,以及地球内部的活动作用下发生变化而进行变质,最终组成沉积岩类。
最后是变质岩,变质岩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变质作用主要是外源性的,比如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和低温作用,以及沉积水和流体流体,沉积在高温、高压和化学反应的作用下发生变质而成变质岩,变质岩对早期的岩浆以及沉积物发生了重要的转化,形成现有的岩石构造。
总的来说,三大类岩石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深部熔岩抬升到地表形成火成岩,再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深部的岩浆此起彼伏和外部构造活动或低温作用的变质作用,促进岩石的变质,最终形成变质岩。
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演化是地球表层转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之前存在着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关系,彼此相循环,共同进行演化,它们的演化将不断提供新的地质资料,深入地球史,使其成为地质学里重要的学科和科学领域。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知识点总结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造成地表高低不平。
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
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
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V 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
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
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
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地球的三大岩类

地球的三大岩类包括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这三者成因有差异,结构互相区别,但又有紧密联系,相互转化。
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后失去了大量挥发成分的岩浆冷凝物(岩浆是地壳或上地幔深处形成的含有挥发物质的高温、高压、炽热而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可把其主要造岩矿物分为铁镁矿物和硅铝矿物。
根据形成环境的不同,分为喷出岩、侵入岩和脉岩;根据SiO2含量和碱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岩类、基性岩类、中性岩类、酸性岩类、碱性岩类。
变质岩是在内动力作用下,三大岩石在高温、高压及化学性流体的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构造发生改变,重新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交代作用。
根据原岩的不同,分为正变质岩(原岩为岩浆岩)和副变质岩(原岩为沉积岩)。
根据作用类型和成因的不同,分为动力变质岩、区域变质岩、混合岩类。
沉积岩指在地表或者水下条件下,在机械的、化学的或有机的因素的作用下,经过搬运作用、沉积作用、以及沉积后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岩石,它是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结果。
沉积岩来自大陆,其物质成分与构成大陆地壳主体的中酸性岩浆岩及变质岩密切相关。
分为机械成因和化学成因两大类。
主要分为碎屑岩、粘土岩、碳酸盐岩。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但这些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而有所改变。
岩浆岩和沉积岩形成以后,受内外各种因素的作用可能就会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华、剥蚀以及一系列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当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形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三大岩石的转化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由岩浆开始,喷出的叫喷出型岩浆岩,也叫玄武岩,未喷出的在地下缓慢凝固形成花岗岩.地表物质经过流水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又形成沉积物,沉积物经过N年形成沉积岩,也叫石灰岩,地壳的运动使石灰岩运动,到地表经过水的溶解形成喀斯特地貌(石林,溶洞),向下形成变质岩,到地表叫大理石,或被融化形成岩浆.花岗岩和喷出型岩浆岩也可以到地下形成变质岩.1.概念:岩石是岩石圈(地壳)中体积较大的固态矿物集合体,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
2.分类: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
岩浆岩:岩浆冷凝而成,可分为二种,一是侵入岩,如花岗石,坚固、美观;一是喷出岩,有气孔,如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作用而形成。
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由于岩石存在的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产生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而形成。
如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
1.地质循环:是指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的大规模物质循环。
2.地质循环能量来源:推动地质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
3.地质循环产生的影响:在地质循环过程中,有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地诞生,在另一些地方岩石圈则逐渐消亡。
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以及地壳物质形态的持续转化。
组成地壳的物质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伴随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变质岩),在地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形成的岩石(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被高温熔化,又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岩浆岩的特征和类型:岩浆岩是在地壳或地幔中由岩浆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含有大量矿物质和晶体:岩浆岩中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晶体,如石英、长石、黑云母等。
它们呈现出明显的结晶状,有时也会包含一些气泡或长石中的腔体。
2.多样的成分和结构:岩浆岩的成分和结构具有多样性。
基于岩浆的成分和结构,它们可以分为酸性、中性和碱性岩浆岩。
3.多种变质或沉积后的产物:岩浆岩经历了地壳构造运动和地质变化,通过变质和沉积等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岩石。
例如,在变质作用下形成了夕卡岩或角闪岩,在沉积作用下形成了火山碎屑岩或火山玄武岩。
岩浆岩的类型较为多样,根据其成分和结构特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花岗岩:花岗岩是一种酸性岩浆岩,主要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均匀的颗粒结构和块状的颗粒分布。
2.辉石-闪长岩:辉石-闪长岩主要由辉石和闪长石等矿物组成,是一种中性岩浆岩。
它的颗粒粗糙,具有典型的火山质地。
3.玄武岩:玄武岩是一种碱性岩浆岩,主要由斜长石和辉石等矿物组成。
它具有致密的结构和玄武质地,常呈暗绿色或黑色。
二、沉积岩的特征和类型:沉积岩是由风化和侵蚀作用将岩石颗粒或有机物沉积于水或陆地表面形成的。
它们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1.显著的层理结构:沉积岩沉积过程中形成了特征鲜明的层理结构。
这些层由不同大小和组成的颗粒沉积而成,如砂岩、泥岩和粉砂岩等。
2.典型沉积构造:沉积岩中常见的构造有波痕、交错层和斜交层等。
这些构造形成于水流、波浪或风的作用下,反映了沉积过程中的物理条件和沉积体系。
3.特定化石和化石组合:沉积岩中通常会保存有特定的化石和化石组合。
这些化石是生物遗骸或痕迹的化石,可以提供沉积岩形成时的环境信息。
沉积岩的类型非常丰富,根据颗粒大小和成分组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 砂岩:砂岩是由颗粒直径在0.063-2mm的石英和岩屑等构成的沉积岩。
三大岩类的性质及其转化工程地质学

三大岩石的形成时间没有先后顺序,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太阳能是岩石发生演变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它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包含在岩石内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右图表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与三大类岩石演变的相互关系。
其中构造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可使地下深处的侵入岩和变质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坏,也可使地表岩石发生强烈拗陷而产生变质,同时,构造运动对岩浆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响。
有一张图片你可以看看摘录的,希望能说明问题:煤炭的形成原因:煤炭的形成原因为古代植物的残骸层层交叠,经过长时间受到细菌的生物作用,以及地壳变动、环境高温、高压等因素,使这些物质经煤化作用转变成煤炭。
在煤化的过程中,亦会产生甲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有些逸散至大气中,部份则被封闭在地壳中,形成储气层,这也是采煤工作危险的主因之一。
化石的形成原因:动植物体内若干坚硬构造(如生物的硬壳或骨胳)为矿物所取代而成。
土壤的形成原因:土壤的形成受自然因素(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和人为的耕种等的影响,经过不同的成土过程(如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聚积过程,粘化过程,脱钙和积钙过程,盐化和脱盐过积,碱化和脱碱过程,灰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熟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土壤发育层次(如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和剖面形态特征(如土壤颜色、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松紧度和孔隙状况、土壤湿度、新生体和侵入体),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如黑土、白土、黄土、红壤、绵土、塿土、粘土、砂土等)。
三大岩类形成条件及其相互关系

同生阶段 指沉积物刚沉积到水底,与水体的底 层水之间所发生的反应和变化过程。 成岩阶段 指原沉积物上面被新的沉积物覆盖之 后,他所遭受的物理化学的变化,并使松散沉积物 固结成岩的过程。 后生阶段 是指沉积物固结成岩后,至变质作用 或风化作用之前所发生的过程,称为后生阶段。 退后生阶段 是指埋藏较深的岩层被抬升到潜水面 以下的近地表处,在常温常压下,在渗透水和浅部 地下水的影响下变化时期。
化学风化作用 是指地表和接近地表的岩石因与水溶液、气体 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在原地不仅改变其物理状态,而 且也可改变其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分解,并可形成 新矿物的作用。 主要方式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 解作用、碳酸盐化作用以及离子的带出作用和生物 的化学分解作用。
水解作用的实质是水的电离产物(H+及OH-) 进入矿物晶格,分别取代阳离子和阴离子, 从而使矿物解体形成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
二、成岩作用类型
◦ 压实和压溶作用 ◦ 胶结作用 ◦ 交代作用 ◦ 重结晶作用和矿物的多形转变作用 ◦ 溶解作用
胶结作用
1).概念:松散的沉积碎屑颗粒,通过粒间空隙水的粘结而紧密地连生在一起,变为坚 硬的岩石,这种作用成为胶结作用。 2).胶结作用的物质成为胶结物。 3).常见的胶结物:碳酸盐质、硅质、铁质、有机质和粘土矿物等,大多是由溶解于水 的物质沉淀而成。 4).强度取决于胶结物的成分和含量。
生物的机械风化作用主要发生在生物的生命
活动过程中。生长在岩石裂隙中的植物,随
着根系不断地长大,对裂隙壁产生挤压,使
岩石裂隙扩大,从而引起岩石破坏,这种作
用称根劈作用 。
风化作用是一切外力作用的开端,也是
三大岩石及其转化过程

描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⑴.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与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就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还有块状构造与斑状构造。
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①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就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与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就是橄榄岩类,喷出岩就是苦橄岩类。
②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就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与杏仁状构造。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就是橄榄石、角闪石与黑云母。
基性岩与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就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就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③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就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l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O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三大岩石的形成

三大岩石的形成时间没有先后顺序,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生变化。
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
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
太阳能是岩石发生演变过程的能量来源之一,它控制着外动力地质作用的进行;包含在岩石内部的放射性能量是地球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此外,地球重力能和地球旋转能在各种地质作用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右图表示了各种地质作用与三大类岩石演变的相互关系。
其中构造运动是地球内力作用重要的表现形式,它可使地下深处的侵入岩和变质岩上升到地表遭受破坏,也可使地表岩石发生强烈拗陷而产生变质,同时,构造运动对岩浆的形成和上升也有重要影响。
三大岩石及其转化过程

⑴.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比如喷出岩是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如果这些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岩石学家称之为流纹构造、绳状构造。
如果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称之为枕状构造。
可见,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
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
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1、①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
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
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②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 AI2O3可达15% CaC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
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 3 左右。
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
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
这类岩石的侵入岩是辉长岩,分布较少;而喷出岩- 玄武岩,却有大面积分布。
③中性岩类:化学成分特征是SiO2为53-65%,铁、镁、钙比基性岩低,AI2O3 16-17%,比基性岩略高,而Na2O+K2可达5%比基性岩明显增多。
中性岩类岩石颜色较浅,多呈浅灰色,比重比基性岩要小。
主要矿物为角闪石与长石,兼有少量石英、辉石、黑云母等。
代表性岩石为闪长石、安山岩、正长岩与粗面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