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冲刺复习--荆轲
《荆轲刺秦王》复习含挖空训练、文化常识及作文素材
今义:鼻涕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
(
二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 古 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
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 今义:年长之人
今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异 将军岂有意乎 今义含有“故意”之意
义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偏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乃复请之曰:“日以(通“已”,已经)尽矣,荆卿岂(难道)无意哉?丹请先遣 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 测之强秦,仆(我)所以(……的原因)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 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
)以送之。至易水上,
既( )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
轲既取图奉之,发(打开)图,图穷(完,尽)而匕首见(显露,显现)。 因(于是)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 (拉,伸。指身子向上起)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握住,持)其室。 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
)秦王,秦王还(
)柱而走。群臣惊愕,卒
(
)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
)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
垂泪涕泣。又前(
)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
)车而
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厚遗( )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 )振( )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
拒大王,愿举( )国为内臣,比( )诸侯之列,给( )贡职如郡县,
顷之( )未发,太子迟(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
《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6)《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6)文章来自:《荆轲刺秦王》复习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不畏强暴,勇敢坚忍的精神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本文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讲法【课文分析】《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捍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
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叙述,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1.本文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基础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本文故事——荆轲刺秦王。
(板书课题)简介荆卿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
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
荆轲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荆轲刺秦王复习
函封之
前为谢曰
樊於期乃前曰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左右既前
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前。
发尽上指冠 群臣怪之
名词作状语,向上。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 名词作状语,象簸箕一样。
箕踞以骂曰
判断下列句子是何种文言句式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秦王购之金千斤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5、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6、见燕使者咸阳宫 7、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8、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⒁樊於期偏袒扼腕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 而进
⒂诸郎中执兵
古义:宫廷的侍卫 今义:中医医生
词类活用
皆白衣冠以送之。
形容词作动词。穿着
白色的衣服,戴着白
色的帽子。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之为迟。
使使以闻大王。
使动用法,使大王闻。
进兵北略地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方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8、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 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 使于前。”
答案:荆轲回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 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 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宽恕 他些,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关键词:重点实词:顾、谢、假借、毕)
囊提轲。
⑥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
古义:品德高尚之人, 此指樊将军。 遇,古义:对待。 深,古义:刻毒, 古义:在这时 古义:不回头。
⑦秦之遇将军,可谓深 矣 ⑧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 利匕首 ⑨终已不顾
⑩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 人员。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全梳理
高考文言文基础知识复习《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全梳理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
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共33卷,共497篇。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约12万字。
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战国策》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
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而当时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都与谋士献策、智士论辩有关,因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
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二)指出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燕王拜送于庭 5.秦王还柱而走 6.卒起不意 7.日以尽矣 8.图穷而匕首见(三)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3.持千金之资币物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6.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7.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8.北蛮夷之鄙人 9.图穷而匕首见 10.秦王还柱而走 11.诸郎中执兵 12.左右既前(四)指出加点字词类活用类型 1.进兵北略地 2.秦兵旦暮渡易水 3.丹不忍以己之私 4.樊龄期乃前曰 5.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6.其人居远未来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皆白衣冠以送之 9.发尽上冠 10.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11.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12.(秦王)乃朝服 13.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 14.群臣怪之 15.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16.非有诏不得上 17.箕踞以骂曰 18.乃欲以生劫之(五)一词多义: 1、实词兵①不得持尺兵②不及召下兵③秦兵旦暮渡易水穷①图穷而匕首见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陈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②恐惧不敢自陈私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②乃遂私见樊於期还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②秦王还柱而走③计日以还——《黄生借书说》④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周亚夫军细柳营》振①诚振怖大王之威②振长策而御宇内——《过秦论》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④迁我如振落叶⑤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过秦论》奉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②轲既取图奉之顾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④顾恋慈母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亲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廉颇蔺相如列传》图①乃骇而图之②图穷匕首见③不图子自归被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③被明月兮佩宝璐——《离骚》请①乃请荆卿曰②请辞决矣③乃置酒请之④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信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②听其言而信其行——《论语》③言必信,行必果——《论语》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⑤信可乐也⑥低眉信手续续弹——《琵琶行》⑦欲信大义于天下⑧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遇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④斯固百世之遇也辞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②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④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遗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③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石钟山记》④使人遗赵王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引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廉颇蔺相如列传》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⑤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赤壁之战》⑥李凭箜篌引——《李凭箜篌引》卒①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②卒成帝业——《出师表》③卒起不意就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②轲自知事不就 2、虚词岂①将军岂有意乎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③岂可得哉以①何以言之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③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⑤日以尽矣⑥皆白衣冠以送之⑦以次进⑧以故荆轲逐秦王乃①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④乃今得闻教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之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②秦王购之金千斤③为之奈何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⑤顷之未发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六)指出句式特征⑴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⑵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⑶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⑷常痛于骨髓⑸燕王拜送于庭⑹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⑺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⑻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⑼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⑽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⑾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七)、固定句式积累(1)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2)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有……用来)(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没有……用来)荆轲刺秦王(一)文学常识《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
高三语文高考复习课件:《荆轲刺秦王》(共50张PPT)
解释下列红色字体的词
微太子言 今行而无信
(假如没有)
(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因为) 今闻购将军之首 今太子迟之
(悬赏) (认为慢)
终已不顾 (回头)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赠送) 愿举国为内臣 (全)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自引而起 (伸、挣)
疑
难
词
句
①秦王必说见臣: 说,同“悦”。说见:高兴地接见。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 伤长者之意:
穷:走投无路,犹如“追穷寇”之“穷”。古代 缺少衣物钱财一般叫贫,不得志、无出路叫穷。 困,困窘。樊将军“父母宗族,皆为戮没”,“秦王 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可见“穷困”。私:自己的 (事情)。意:情意。 全句意为。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来投奔我,我不 忍心因为自己的事情而伤害了长者的心意。
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 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 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 武阳所持图!”
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 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 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 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 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 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 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 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 拔。
解读题目:荆轲
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 一。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 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 结交名人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 就是朋友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 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 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 荆轲。田光为了激励荆轲,便自杀了。荆轲 接受了任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 为上卿,精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 的情况。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
荆轲刺秦王知识点归纳一、背景知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
当时,秦国势力强大,已先后灭掉了韩、赵等国,燕国危在旦夕。
燕太子丹为了挽救燕国,决定派荆轲前往秦国刺杀秦王嬴政。
二、人物介绍1、荆轲荆轲是战国末期卫国朝歌(今河南鹤壁淇县)人,喜好读书击剑,为人慷慨侠义。
他游历到燕国后,与高渐离等结交,深受燕太子丹的信任。
2、燕太子丹燕太子丹曾在秦国作人质,逃回燕国后,他一直致力于抵抗秦国的侵略。
为了实现刺杀秦王的计划,他精心策划,并全力支持荆轲。
3、秦王嬴政嬴政是秦国的君主,他具有雄才大略,致力于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王朝。
三、故事情节1、密谋策划燕太子丹找到荆轲,向他表明了刺杀秦王的想法。
荆轲起初有所犹豫,但在太子丹的一再恳求下,最终答应了。
太子丹为荆轲准备了锋利的匕首,还找来秦舞阳作为助手。
2、易水送别荆轲出发前,太子丹和众宾客在易水边为他送行。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场面悲壮。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句歌词充分表达了荆轲此去的决心和义无反顾。
3、秦廷行刺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地图匣,进入秦宫。
秦舞阳在殿上脸色突变,引起了秦王的怀疑。
荆轲机智地解释,缓解了局面。
当荆轲向秦王展示地图时,图穷匕见,荆轲拿起匕首刺向秦王。
但秦王在群臣的提醒下,绕柱躲避,最终荆轲未能成功刺杀秦王,反被侍卫所杀。
四、重点字词1、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返回。
2、古今异义(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处境困窘;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
3、一词多义(1)发①发尽上指冠发,头发。
②顷之未发发,出发。
③发图发,打开。
(2)兵①不得持尺兵兵,兵器。
②不及召下兵兵,士兵。
4、词类活用(1)进兵北略地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荆轲素材高考佳作
Hale Waihona Puke 秦 (山东2002年高考优秀作文“心灵的选择”)
•
太子的身影已在远方消逝成一个小白点,易水的澎湃涛声还依稀可辨,毫无暖意的寒风吹着车上的旗
子,车辕因为车子的起伏而吱吱作响,我看了一眼舞阳,他也在望着易水的方向。高渐离的筑声又在心头
响起,我的豪气复在胸间奔涌。
•
• 如果我的膝沾着秦国的土,则我是在对着浑厚下跪:如果我的背挡着楚国的歌,则我是在为着激昂停留: 我的呼吸有齐鲁风的节奏,我的胸怀有吴越水的温;我从风萧萧的燕国离别,走向苍茫茫的秦国的险途,
乎”,干脆不委婉;于是有了“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坦荡不留痕。然而,你凭着一名剑客一往无前
的气势,挟一把匕首闯入秦宫,只为守住那份承诺。
•
你也是一位忠臣。虽然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远大理想,却有着“生死何须顾,
情义一肩挑”的强大信念。秦军破赵,兵至燕国边境,你知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国家兴亡,匹夫有
文书,我并未想到,这竹简会改变我的行动。回来后我两天两夜未睡,思考着竹简上的文字,那些张扬着
野心却也满是雄心的文字。我的心被撕扯着:百姓的苦痛是因为战争,假若秦统一天下可还会有战争?秦
的国力乃诸侯之最强,六国自是无与争锋,杀了秦王于天下苍生何益?太子的个人恩怨与天下生灵的命运
哪一个更重要?我是太子的人,应该如何选择?两天煎熬后,我的心一痛,终于有了选择。
•
你作别了白衣冠的太子丹,踏上了无归期的秦国路,丢开生死,守住承诺,壮哉,荆轲!
•
•
你是一名剑客。剑道曾经是你毕生的追求,游侠天下曾经是你唯一的夙愿。一袭青衫,三尺长剑,涉
过了吴越的水,翻过了齐鲁的山。烈烈长风,你倚剑而行;皑皑白雪,你把酒而歌。剑客的生活是简单的,
荆轲刺秦王复习课PPT课件
①让 ②命令,派遣 ③使者 ④使命
①返回 ②通“环”、绕
8
顾: (顾计不知所出耳)
(终已不顾/荆轲顾笑武阳)
①只是,不过 ②回头看
提: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 (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①携带 ②投掷
2021
9
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 2、日以尽矣 3、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4、图穷而匕首见 5、卒起不意 6、卒惶急不知所为 7、秦王还柱而走
“说”通“悦”高兴 “以”通“已”已经 “决”通“诀” “见”通“现”现出 “卒”通“猝”突然 “卒”通“猝” “还”通“环”环绕
2021
10
通假字
8、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燕王诚振怖 11、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反”通“返”返回 “陵”通“凌”凌辱 “振”通“震”惧怕 “奉”通“捧”
2021
11
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向北
2、秦兵旦暮渡易水:
早晚
3、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用匣子
4、发尽上指冠:
向上
5、箕踞以骂曰:
像箕一样
2021
12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
走上前
2、又前而为歌曰:
走上前
3、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走上前
4、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5、士皆垂泪涕泣: 6、乃朝服:
轲自知事不就
(成功)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举起)
自引而起
(挣扎)
2021
3
一词多义
兵
(进兵北略地) (不及召下兵) (不得持尺兵)
①军队 ②士兵 ③兵器、武器
高考人物素材荆轲
高考人物素材:荆轲2017高考人物素材:荆轲1、荆柯不明智,他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
他在卫、在榆次、在邯郸之时,人们对他的期待很低,卫元君不用他,盖聂“怒而目之”,鲁勾践“怒而比之”,这些人都看不起他,而他自己却认为自己不是平凡之人,整日与高渐离饮于市,歌于市,旁若无人。
2、后来太子丹看中,担负起刺秦的重任。
结果,秦王没死,自己这方先死了田光、樊於期,最后自己死了不算,还加速了燕的灭亡。
3、太子丹开始说他能刺秦时,荆柯还说“恐不足任便”,没想到,经不住太子的“固请”,荆柯竟不顾此“国之大事”而接了这个活,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4、他荆柯就被别人的期待弄昏了头。
结果,在他死后,鲁勾践笑话他说:“惜哉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囊者吾叱之,彼以为我非人也。
”5、感情,似乎是一种十分缥缈的东西,但它却时时刻刻都存在着,时时刻刻都围绕着我们。
亲情、友情、爱情而我们正是有了感情,生活才更加精彩,我们正是有感情,才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人。
6、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
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
7、那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
8、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他在出发前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英勇地捍卫国家的利益和个人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
9、人在做事时总会受到感情影响。
感情是促进人正确认知事物的催化剂,正是有了感情,人对事物的`认知欲更强,更能加深对事物的认知。
10、易水河边那位高唱着“风萧萧今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柯,正是因为对燕国的感情,使他认知了为国牺牲的意义和人的价值。
11、在抗击“非典”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多少可爱的白衣天使付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其中一个就是邓练贤。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荆轲刺秦王》全解及作文素材提炼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荆轲刺秦王》全解及作文素材提炼《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高考作文素材荆轲篇
高考作文素材例文(荆柯)战国末期卫人,先世为齐人,喜好读书击剑。
卫人称之为“庆卿”,后游历到燕国,被当地称为“荆卿”(或荆叔)。
后来,由燕国智勇深沉的“节侠”田光推荐给太子丹,拜为上卿。
后刺杀秦王不中,被杀。
人物事略结识高渐离荆柯到燕国之后,跟那里一屠狗者和一位善于击筑的高渐离很投合。
荆柯喜欢喝酒,每天都跟屠狗的人和高渐离在燕国街市上喝酒,喝到兴头上之后,高渐离击筑,荆柯随着筑曲在街市上唱歌,以此相乐。
过后又相对哭泣,旁若无人。
遂与高渐离成为知己。
田光识才荆柯到了燕后,与田光相识,田光知他并非一个平庸的人,非常欣赏他。
恰逢燕太子丹在秦国当人质后逃回燕国,寻求报复秦王的人。
鞠武推荐田光,田光推荐了荆卿。
可是太子丹对田光并不信任,田光认为长者办事,应该不让人怀疑;一个人办事却让人怀疑,就算不上是有节操的侠义之人了,于是自杀。
相遇燕丹燕太子丹为了刺杀秦王,委托荆轲以大任,并且恳请荆轲不要谦让推辞,于是把荆卿尊为上卿,请他住上等宾馆。
太子每天都上门问候,准备最丰盛的酒席,隔不多久就献上珍异物品,车骑之类,荆柯有感于太子丹的诚意,于是与之相谋。
谋计樊於期樊於期本为秦将,因事得罪于秦王而出逃到燕。
只有得到樊将军的首级和燕国督亢的地图去奉献给秦王,秦王才会乐于接见荆轲,这样才有刺杀秦王的机会。
荆轲知道太子于心不忍,便背着太子私下去见樊於期,用道理说服了他,樊於期自刎而死。
易水萧萧太子以及知道荆轲要去刺杀秦王这件事的宾客,部一身素装来送别荆轲。
至易水之上。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分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填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己不顾。
谋计于蒙嘉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说:“燕王确实被大王的威严震慑得心惊胆战,不敢出动军队抗拒大王的将士,情愿全国上下做秦国的臣子,谨此砍下樊於期的首级并献上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装匣密封。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荆轲》鲁人版
高三英语第一轮复习:《荆轲》鲁人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荆轲》1. 熟读文本,把握文意。
2. 了解荆轲的性格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3. 鉴赏精彩的场面、细节描写。
4. 把握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5. 进一步梳理积累文言知识,掌握重点实词“深、解、救、教、敢、还、资、振、图、诏、被、兵、阵、私”的意义和用法,以及“乃、为、而、以、及、于、之、其、故、且、因”等虚词的用法。
6. 了解各种特殊句式的形式和特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1. 常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2. 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与赏评3. 对荆轲性格的把握4. 精彩的场面描写5. 具有特色的人物形象塑造1. 较难翻译的语句2. 对荆轲行为的历史思考一. 《刺客列传》主旨这是一篇类传,依次记载了春秋战国时代曹沫、专诸、豫让、聂政和荆轲等五位著名刺客的事迹。
关于此传的传旨,在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中,只谈到“曹子匕首,鲁获其田,齐明其信;豫让不为二心”,专诸、聂政、荆轲之事不及一语。
显然,这不是此传的全部传旨。
细味全传,尽管这五人的具体事迹并不相同,其行刺或行劫的具体缘由也因人而异,但是有一点则是共同的,这就是他们都有一种扶弱拯危、不畏强暴、为达到行刺或行劫的目的而置生死于度外的刚烈精神。
而这种精神的实质则是“士为知己者死”。
所以太史公在本传的赞语中说:“此其义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岂妄也哉!”这也就是太史公对本传传旨的一种集中概括了。
太史公是站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立脚点,带着他特有的身世之感和爱憎,来热烈赞歌他所一再称赏的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刚烈精神的。
二. 荆轲刺秦王背景简介:荆轲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
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
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
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荆轲》练习(一)+【KS5U+高考】
《荆轲刺秦王》巩固练习(一)班级姓名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2、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诚.能得樊将军首,5、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6、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7、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8、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二、一词多义以:1、丹不忍以.己之私2、樊将军以.穷困归丹3、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4、使工以.药淬之5、使使以.闻大王6、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7、而乃以.手共搏之8、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9、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就:1、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顾:1、顾.计不知所出耳2、顾.笑秦武阳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顾.野有麦场5、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谒:1、臣愿得谒.之过:1、过故人庄三、词类活用1、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3、使.使以闻.大王4、群臣怪.之四、指出各句的文言句式,并翻译全句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为之奈何?4、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5、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6、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7、乃为装遣荆轲。
8、人不敢与忤视。
9、欲与俱10、而为留待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高中语文复习课件-荆轲刺秦王
3、复述文章故事情节。
正音
王翦(jiǎn) 虏赵王(lǔ) 谒见(yè) 樊於期(wū) 戮没(lù mò) 骨髓(suǐ) 揕其胸(zhèn)偏袒扼腕(tǎn è wàn)拊心(fǔ) 刎(wěn) 盛(chéng) 淬(cuì)濡缕(rú) 变徵(zhǐ) 厚遗(wèi)图穷而匕见(bǐ xiàn) 惶急(huáng)还柱而走(huán) 卒起不意(cù) 夏无且(jū)被八创(bèi chuāng) 箕踞(jī ju) 目眩(xuàn)
思考: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 一行动?
舍生取义 反抗强暴 大义凛然 视死如归 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是值得称道的。
荆轲刺秦王,是反抗强暴的正义行动。秦统一六国, 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这是个人或少数人的愿望改变 不了的,所以只能以悲剧告终。就与历史发展过程 中的消极因素作斗争来讲,这场斗争具有合理性; 就整个历史进程来讲,它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壮风 士萧 一萧 去兮 兮易 不水 复寒 还
荆轲
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祖先 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庆坷,到了燕国 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 勇士。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 之一。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 国处士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太 子丹的重托,便向太子丹推荐了荆轲。田光为 了激励荆轲和保密,便自杀了。荆轲接受了任 务,太子丹高兴万分,马上封荆轲为上卿,精 心奉侍……以后,就是课文记叙的情况。
思考:④荆轲与太子丹为刺秦王做了哪 些准备工作?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求取信物
详
准备匕首 配备副手
略
⑤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他慷慨献身?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购将军之 首,金千斤,邑万家” ——激起樊於期对秦不共戴天之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荆轲
有谁知道中国战国时期四大刺客
答案:传统意义上的四大刺客一般指:专诸、聂政、要离、荆轲
那么今天我们就要讲讲四大刺客其中一个了
今天我们的主人公是中国战国末年著名刺客:荆轲
我们都知道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但是荆轲年轻时候胆小如鼠,别人瞪一眼就屁滚尿流,为什么后来胆子那么大,敢去刺杀秦王。
而秦舞阳正好相反,年轻时候燕国第一勇士,是别人不敢看他,为何刺杀秦王的时候秦舞阳反而吓得瑟瑟发抖。
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回答为什么荆轲能刺秦王而秦舞阳却在朝堂犯怂:因为荆轲就没打算活着离开,而秦舞阳却不愿意死到这里。
不过既然今天的主题是“为何荆轲能从被人瞪一眼就跑到后来咸阳行刺这么巨大的转变,而秦舞阳却从一个打架狂人变成脓包刺客”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多花一些笔墨。
一来荆轲是我喜欢的人物,而来我们的分享要大于半个小时,我就啰嗦几句。
一家之言,各位姑妄听之。
不是考据癖,手边也没有太多资料参阅,就随便凭借记忆随便说说大意吧,不准确的地方欢迎指正。
荆轲的事儿主要体现在《史记》的《始皇本纪》和《荆轲列传》里。
当然,始皇本纪的男猪脚是始皇帝,荆轲只是个配角,到了列传里才现出绝世风骨。
关于秦舞阳所聊不多,一言蔽之:这货就是个勇于私斗、怯于公战的主儿,俗称窝里横,要搁商鞅变法时代的秦国,死于秦法八百回了。
事实上我们大家都见过这种人,平时牛逼哄哄我就是天下第一,真遇到事儿了比谁怂的都快。
我也怂,但好在我不吹牛逼,属于一直怂的那种,哈哈。
扯远了,聊回荆轲。
列传里,惜字如金的太史公居然花了两百余字描写荆轲的生平,要知道这在史记里非常罕见。
多少死亡万千的大战,寥寥数语甚至区区数字就带过了,但对荆轲则确实厚爱有加。
不少人认为荆轲其实是“士为知己者死”,作为燕丹的死士为了燕国救亡图存儿死的。
我不这么认为。
本质上,荆轲死于义,而非忠;死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非执一匕而赌天下。
为何这么说?
首先,荆轲这个人非常潇洒。
史记说时人呼之为卿,先在卫,卫人呼之为
庆卿;后在燕,燕人呼之为荆卿。
战国时代,能获得卿这个民间称谓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寻常书生,多半呼为子;王室贵胄,则呼之为公子。
我揣摩,只有那种有威望有钱有能耐、又不怎么欺压百姓鱼肉乡里,甚至还能为百姓出头的人,老百姓才肯称一个无官无爵的人为卿。
单看这一点,荆轲比聂政和盖聂高明,大概与鲁仲连相当。
列传里也说了,他好读书,击剑,曾游说卫元君,但不被重用。
这一点上,说明荆轲是有抱负的,承袭战国士子谋国的光荣传统,与苏秦、张仪同一路数。
一个有志谋国的人,如何不晓得六国腐朽羸弱如强弩之末,如何不晓得寄希望于执一匕刺秦王而改天下有多大把握呢?但他还是去了。
第二,荆轲这个人很懂得控制自己和控制局势。
一个人能有多大成就,一
部分取决能多大程度上控制自己。
与盖聂比剑,盖聂使出眼神大杀器,荆轲直接走了,盖聂以为人家犯怂吓跑了。
与鲁句践比赛(不知道是赛马还是驾车),鲁仲连较真了直嚷嚷逼叨逼叨,荆轲走了,鲁句践也很是得意。
就荆轲离开这件事,我估计荆轲一方面心里固然有“对方枉为名士,不过尔尔”的失望,另一方面,也有英雄相惜不欲结仇的意思,换言之,神兵不互博,不争虚名,只求不殄天物而已。
惟其如此,后来(事实上其说的话看,应该是盖聂,不知道太史公前后哪里搞错了)才能深深的后悔自己不识人,这一点,荆轲与后来的韩信可有一比。
在燕丹请他来做刺秦的事时,他同意了,但就是不动地方,被燕丹几次催促。
他在干什么?贪恋美色不想送死?非也,真不敢去了他就不会答应,他是在等合适的时机,等着看燕丹这个卑鄙小人是否信任自己,而不是拿对田光那套对付自己,也在等着看燕丹愿意为燕国牺牲多少。
其实樊於期的命运早就注定了,但燕丹这个伪君子不愿意自己说罢了,但荆轲立刻明白燕丹的意思。
所以他去找樊於期说了。
没有督亢地图和樊於期人头,根本没机会进秦国朝堂,这一点荆轲非常清楚。
就连助手,都要等自己最信任的,人没到就一直不出发(我不知道他在等谁,高渐离么,但高渐离一直在燕国啊)。
最后被燕丹逼的急了才无奈带着秦舞阳这个菜包子上路。
这种对局面的掌控和自己的掌控的能力,很罕见。
第三,荆轲很会包装和营销自己。
虽在山野之中,但很注重庙堂里的人脉
培养。
列传里说的明白,虽然和一帮人恋着喝酒唱歌,但“其为人深沉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
”
什么意思?我看起来也和你们一样翘课泡马子打游戏,但我窝在被窝里用手电看书,还与学校的老师校长关系很好。
我就这么铞!
战国士子,包装一直是强项,个个不遑多让。
但能把个人推销和行为艺术结合到如荆轲这般完美的,实在不多见。
四公子碍于身份,不可能出没市井与屠狗者戏;读书人家境窘迫,不可能结实豪侠。
唯有荆轲兄,不仅找盖聂这样的人拜山头,还和高渐离和市井粗人(屠狗辈)当街做歌,哭的比好声音都来劲儿。
你说说,这样的家伙,怎么会没有人推荐到燕丹那里让他转椅子?就连最后的出发,他都要搞得很有仪式性,白衣黑水,离子长歌。
一半是鼓舞士气、表明决心,另一方面,也是一种个性表现。
这种包装自我的能力,放到现在绝对秒杀一票公知大V。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荆轲有家国天下的抱负,又有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判断,为什么他还要去秦国做不可能的事儿?
这就得回到我前面说的,荆轲死于义。
田光是他的老朋友,他自己也知道这事儿机会很小,荆轲根本不愿意去。
但作为土生土长的燕国人,田光很爱燕国,于是为了促成此事,他故意牺牲了自己来让荆轲没有退路。
燕丹深知这一点,所以大加利用。
某种意义上说,田光也中了燕丹的套:逼死好友田光,让荆轲无退路也是燕丹的计谋。
田光死了,樊於期也死了,荆轲就不能不去。
哪怕他的助手没到,他怒斥燕丹不相信人,也要去。
至于燕丹的豪宅美食美女,只是无关紧要的点缀罢了。
每个人都有优点和弱点,荆轲的优点如上文所说,弱点也如上文所说,重义,因而被燕丹这种政客利用。
一个抱着必死决心的人,怎么会在朝堂上怕一群手无寸铁的大臣呢?只有喝酒时热血上头老子不活了干他的酒醒后哎呀我呀我说啥了我的房贷还没还完老婆孩子还要我养呢我得活着啊的秦舞阳,才会犯怂。
但荆轲正因为重义,太想着活捉秦王了(当然,你也可以认为这是酸葡萄心),事实上,那个时候,与其说是一种为自己失败的开脱,不如说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因为田光死荆轲答应燕丹的那一刻,他就没打算再活着回来,失败了还需要借口吗?
荡开一句,荆轲刺秦的过程,太史公又是洋洋洒洒两百余字,写的宛如自己身在朝堂亲眼所见一般。
可以说,荆轲列传是太史公写的最出色和传神的人物传记之一,其对后世的影响也蔚为流长,唐人小说、宋人话本、明清小说、民国武侠里都有荆轲的影子。
而我觉得受其影响最大的无疑是那个叫古龙的男子,本着荆轲的样子,他写出了李寻欢。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