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实习报告
![智能小车毕业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9dbe71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e8.png)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智能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智能小车作为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智能小车的原理和应用,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选择了智能小车作为毕业实习的课题。
二、实习目的1. 掌握智能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2. 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 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在实习过程中,我首先对智能小车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学习。
通过查阅资料、阅读相关书籍,了解了智能小车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单片机原理:学习了51单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编程方法;(2)传感器原理:学习了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常用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3)电机驱动原理:学习了直流电机、步进电机等电机的驱动原理和控制方法;(4)通信原理:学习了串口通信、无线通信等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
2. 实验与实践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进行了以下实验和实践:(1)搭建智能小车电路:根据设计要求,我选择了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等作为主要硬件。
通过焊接、连接等操作,搭建了智能小车的电路;(2)编程与调试:利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智能小车的各项功能。
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循迹、超声波传感器避障、电机驱动控制等;(3)测试与优化:对智能小车进行测试,观察其运行效果。
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程序和电路进行优化,提高智能小车的性能。
3. 团队协作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智能小车的研发。
我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四、实习收获1. 提高了实践能力: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智能小车的搭建、编程和调试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2. 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在团队协作中,我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3. 增强了创新意识:在解决技术难题的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尝试,培养了创新意识;4. 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通过这次实习,我对智能小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毕业设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0f2f585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b.png)
智能小车活动报告活动简介本次智能小车活动是由XX学校电子科技协会举办的,旨在通过实践项目深入理解智能控制原理和编程思想。
活动中,参与者将组队完成一辆智能小车的设计、搭建和编程,并进行实地测试和展示。
活动时间和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6月10日至6月15日活动地点:XX学校电子实验室活动内容1.第一天:介绍智能小车项目的背景和目标,讲解小车的零部件和连接方式。
参与者分组并进行认识和分工。
2.第二天:小车组装和调试。
参与者按照给定的零部件和组装图,完成小车的搭建。
在搭建过程中,了解小车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工作原理。
3.第三天:小车电路连接和传感器添加。
参与者将电路板连接到小车主体,并添加红外线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以实现小车的避障功能。
4.第四天:小车编程。
参与者学习Arduino编程,使用C语言编写小车的控制程序,并完成小车基本功能的编程。
5.第五天:小车功能优化。
参与者通过更改程序和添加新的功能,进一步优化小车的性能,例如增加循迹功能、遥控功能等。
6.第六天:小车测试和展示。
参与者将完成的小车进行测试,检验各个功能的实际效果,并进行展示和交流。
活动成果通过本次智能小车活动,参与者不仅学习了智能控制原理和编程思想,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通过亲自参与到项目中,深入理解了电子电路的连接和传感器的使用,掌握了Arduino编程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同时,活动还提高了参与者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我们看到了参与者们的努力和成长。
他们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通过相互协作克服了许多技术难题。
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激发了参与者对电子科技的兴趣,也为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参考。
展望未来希望未来能继续举办类似的智能小车活动,为更多学生提供机会,以实践的方式学习和探索。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学生对电子科技的热情,还可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科技人才。
智能小车报告简版
![智能小车报告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6046f9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f.png)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报告1. 引言智能小车是一个基于和自动导航技术的电动小车,可以根据预设的指令和条件自主完成各种任务。
本报告将对智能小车的主要功能和技术进行介绍,并探讨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局限性。
2. 智能小车的主要功能2.1 自主导航智能小车配备了一系列传感器和导航系统,可实现自主导航功能。
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惯性测量单元等传感器,智能小车可以感知周围环境,并根据地图和路径规划算法进行自主导航。
用户可以通过预设的目的地或者指令,让智能小车自动找到最优路径,并完成导航任务。
2.2 避障与路径规划智能小车的导航系统能够根据实时感知到的障碍物和地图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并实时调整路径。
当智能小车遇到障碍物时,它会自动调整行进方向,避开障碍物,并寻找新的路径继续前进。
路径规划算法会综合考虑行进距离、时间、能耗等因素,以达到最优的导航效果。
2.3 智能交互智能小车配备了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技术,可以与用户进行智能交互。
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指令控制智能小车的行为,例如让它前进、停止或者返回起点。
智能小车会根据语音指令解析用户的意图,并相应地执行动作。
同时,智能小车也会通过语音合成技术将执行结果反馈给用户,提供友好的交互体验。
3. 智能小车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3.1 潜力智能小车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首先,在物流行业中,智能小车可以代替人工完成货物搬运、仓库管理等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并减少人力成本。
此外,在旅游和服务行业中,智能小车可以充当导游、服务员等角色,为游客提供便利和娱乐体验。
此外,智能小车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巡检等领域,为人们提供全方位、高效的服务。
3.2 局限性虽然智能小车技术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目前的智能小车技术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尚未完全成熟。
其次,智能小车在复杂环境中的导航和避障能力仍有待提高。
在一些复杂的场景中,例如人流密集的地方或者复杂交通情况下,智能小车可能会出现导航错误或者无法及时避开障碍物的问题。
智能小车控制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控制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c2e4843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6.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和搭建一个智能小车系统,学习并掌握智能小车的基本控制原理、硬件选型、编程方法以及调试技巧。
通过实验,加深对单片机、传感器、电机驱动等模块的理解,并提升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智能小车控制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单片机控制单元:作为系统的核心,负责接收传感器信息、处理数据、控制电机运动等。
2. 传感器模块: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
3. 电机驱动模块:将单片机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电机驱动信号,控制电机运动。
4. 电源模块: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
实验中,我们选用STM32微控制器作为控制单元,使用红外传感器作为障碍物检测传感器,电机驱动模块采用L298N芯片,电机选用直流电机。
三、实验器材1. STM32F103C8T6最小系统板2. 红外传感器3. L298N电机驱动模块4. 直流电机5. 电源模块6. 连接线、电阻、电容等7. 编程器、调试器四、实验步骤1. 硬件搭建:- 将红外传感器连接到STM32的GPIO引脚上。
- 将L298N电机驱动模块连接到STM32的PWM引脚上。
- 将直流电机连接到L298N的电机输出端。
- 连接电源模块,为系统供电。
2. 编程:- 使用Keil MDK软件编写STM32控制程序。
- 编写红外传感器读取程序,检测障碍物。
- 编写电机驱动程序,控制电机运动。
- 编写主程序,实现小车避障、巡线等功能。
3. 调试:- 使用调试器下载程序到STM32。
- 观察程序运行情况,检查传感器数据、电机运动等。
- 调整参数,优化程序性能。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避障功能:实验中,红外传感器能够准确检测到障碍物,系统根据检测到的障碍物距离和方向,控制小车进行避障。
2. 巡线功能:实验中,小车能够沿着设定的轨迹进行巡线,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黑线时,小车保持匀速前进;检测到白线时,小车进行减速或停止。
3. 控制性能:实验中,小车在避障和巡线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控制性能,能够稳定地行驶。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心得(3篇)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心得(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6fbd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8.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技术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应用,智能小车实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平台。
在本次智能小车实验中,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感受到了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以下是我对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设计、搭建和调试智能小车,让学生掌握以下知识:1. 传感器原理及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2. 单片机编程及接口技术;3. 电机驱动及控制;4. PID控制算法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
三、实验过程1. 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我们首先对智能小车的功能进行了详细规划,包括自动避障、巡线、遥控等功能。
然后,根据功能需求,选择了合适的传感器、单片机、电机驱动器等硬件设备。
2. 搭建阶段在搭建阶段,我们按照设计图纸,将各个模块连接起来。
在连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电路板布局不合理、连接线过多等。
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我们逐步解决了这些问题。
3. 编程阶段编程阶段是本次实验的核心环节。
我们采用C语言对单片机进行编程,实现了小车的基本功能。
在编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挑战,如传感器数据处理、电机控制算法等。
通过查阅资料、反复调试,我们最终完成了编程任务。
4. 调试阶段调试阶段是检验实验成果的关键环节。
在调试过程中,我们对小车的各项功能进行了测试,包括避障、巡线、遥控等。
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避障效果不稳定、巡线精度不高、遥控距离有限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再次查阅资料、调整程序,逐步优化了小车的性能。
四、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了自己的动手能力。
2. 团队合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挥了团队合作精神。
在遇到问题时,我们互相帮助、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终完成了实验任务。
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3271d6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f8.png)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报告1、简介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自主导航、感知环境和执行任务的。
本报告将对智能小车的设计、功能及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2、设计原理2.1 传感器系统智能小车通过搭载各种传感器来感知环境,包括距离传感器、摄像头、陀螺仪等。
距离传感器用于测量与障碍物的距离,摄像头用于捕捉环境图像,陀螺仪用于测量车辆的姿态。
2.2 控制系统智能小车的控制系统由主控板和电机驱动器组成。
主控板接收传感器的输入并做出相应的决策,然后通过电机驱动器控制车辆的行动。
3、功能特点3.1 自主导航智能小车能够根据传感器提供的环境信息进行路径规划,并自主避开障碍物。
它可以通过避障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来实现智能导航。
3.2 视觉识别智能小车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不同的物体,并根据识别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
例如,当识别到红绿灯时,智能小车能够根据信号灯的颜色做出停止或行驶的决策。
3.3 远程控制智能小车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外部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用户可以通过方式应用程序或遥控器来控制车辆的行动。
4、应用领域4.1 物流仓储智能小车可以在仓库内自动化地运输货物,提高物流效率。
4.2 智能家居智能小车可以成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送餐、打扫卫生等服务。
4.3 环境监测智能小车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进行环境监测,例如监测空气质量、温度等。
5、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智能小车的设计图纸、控制系统电路图、以及相关的测试数据和实验结果。
6、法律名词及注释6.1是指具有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能力的设备。
6.2 无人驾驶无人驾驶是指车辆能够在没有人类操控的情况下自动驾驶。
6.3 传感器传感器是指能够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设备,包括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等。
6.4 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种领域的技术,通过模型的训练和优化来使机器能够自动学习和改进。
智能小车项目报告
![智能小车项目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8e70be1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1.png)
智能小车项目报告
智能小车是一种使用微处理器控制的机器人机器,它可以根据环境中
的物理变化和信息自动行驶。
它具有很强的智能,能够根据不同环境变化
自动进行定向行驶,这大大提升了它的实用价值。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智能
小车的构造及其功能等内容。
智能小车通常由微处理器、传感器、输入/输出装置和电机、轮子组成。
微处理器控制着整个系统的运行,传感器收集外部信息和向微处理器
反馈信息。
输入/输出装置和电机、轮子控制机器行动。
智能小车的功能是利用传感器收集外部环境信息,将信息转换为信号
传输给微处理器,经过微处理器的数据处理后,根据设定的参数调整电机
的转速,从而控制机器行动。
在不同的环境变化中,智能小车能够根据外
部环境条件自动定向行驶,并可以自主调整路线,避开障碍物。
智能小车的应用非常广泛。
它可以应用在自动研究、巡逻及跟踪检测、虚拟导游等领域。
它也可以用来做安全护卫或护卫。
它还可以用来进行工
业自动化,控制工业设备的运行,从而提升工业生产率。
总体而言,智能小车的开发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
各种技术和装备的制作和控制。
智能小车实习报告
![智能小车实习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dccf4d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6.png)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技术逐渐渗透到各个领域,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农业、军事、医疗卫生和宇宙探测等领域的重要应用之一,受到了广泛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智能小车的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智能小车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学习智能小车的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智能小车的构造和性能。
2. 了解智能小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智能小车基础知识学习实习初期,我们学习了智能小车的定义、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智能小车主要由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电源和通信模块等组成。
传感器负责收集环境信息,控制器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决策,执行器执行控制器的决策,电源为整个系统提供能量,通信模块实现与其他设备或系统的数据交换。
2. 智能小车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我们学习了传感器选型、电路设计、电机驱动和电源设计等。
传感器选型主要包括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电路设计包括单片机电路、驱动电路和电源电路等;电机驱动主要采用L298N驱动模块;电源设计主要考虑电池容量、电压和电流等。
3. 智能小车软件设计软件设计是智能小车实现功能的关键环节。
我们学习了单片机编程语言C语言,掌握了中断、定时器、串口通信等编程技巧。
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我们实现了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循迹和避障等功能。
4. 智能小车系统集成与调试在系统集成与调试阶段,我们将硬件和软件相结合,完成了小车各个模块的连接和调试。
通过不断调整参数,使小车能够稳定运行,实现了预期的功能。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成功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AT89C52单片机的智能小车。
该小车具备以下功能:1. 循迹功能:小车能够自动跟随黑线前进,实现自动循迹。
2. 避障功能:小车能够检测到前方障碍物,自动避开障碍物。
3. 远程控制功能:通过蓝牙模块,可以实现手机远程控制小车的前进、后退、左转、右转等功能。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0c7575d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1.png)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智能小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熟悉智能小车的组装方法,并能通过编程控制小车的运动。
实验器材:硬件:arduino开发板、直流电机、电池盒、轮胎、线材软件:Arduino IDE实验过程:1. 将直流电机连接到arduino开发板上,其中电机的正极连接至arduino开发板的13号引脚,负极连接至地(GND)引脚。
2. 将arduino开发板连接到电脑上,并在Arduino IDE中编写程序。
通过arduino开发板的13号引脚,控制电机的正反转,实现小车的前进和后退。
3. 将arduino开发板和直流电机连接至电池盒,通过电池盒为智能小车供电。
4. 完成以上步骤后,进行小车的组装工作。
将直流电机安装在小车轮胎上,确保轮胎能够自由旋转,并将轮胎连接至arduino开发板。
5. 验证智能小车的运动情况。
在Arduino IDE中,编写程序,通过13号引脚实现小车的前进和后退运动。
6. 对小车进行优化。
例如,增加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测量距离实时控制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实验结果:经过以上步骤,我们成功搭建了智能小车,并通过编程控制其运动。
小车能够前进和后退。
在进行测试时,我们发现小车的运动速度较慢,且操作不够灵活。
因此,我们对小车进行了优化,增加了超声波传感器,通过测量距离来控制小车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优化后的小车表现更好,运动更加灵活。
在遇到障碍物时,小车能够及时停下或改变方向,避免碰撞。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基本的电路连接方法,熟悉了智能小车的组装方法,并能通过编程控制小车的运动。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到了硬件的组装和接线方法,还通过编程实现了小车的运动控制。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优化,我们不仅提高了对电路和编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培养了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很大的帮助。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4b59cc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b.png)
智能小汽车实验报告1. 引言智能小汽车是一种结合了先进的无线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的交通工具。
它可以自主感知环境、规划路径和执行动作,使得交通更加安全和高效。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智能小汽车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以及学习相关的技术知识。
2. 实验目标本实验的主要目标有以下几点:1. 了解智能小汽车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2. 掌握智能小汽车的控制方法和调试技巧;3. 熟悉智能小汽车的环境感知和路径规划算法。
3. 实验步骤3.1 硬件连接首先,我们需要连接智能小汽车所需的硬件设备。
将智能小汽车的控制单元与传感器、执行器等设备进行适当的连接。
确保连接正确无误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3.2 软件配置在开始编写控制程序之前,我们需要对智能小汽车的软件环境进行配置。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
安装必要的驱动程序和支持库,并进行相应的设置。
3.3 控制程序编写编写智能小汽车的控制程序。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平台。
利用所学知识,实现智能小汽车的基本功能,如前进、后退、转弯等。
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其他功能,如自动避障、跟踪等。
3.4 调试和测试在编写完控制程序后,我们需要对智能小汽车进行调试和测试。
利用模拟环境或者实际场景,测试智能小汽车的各项功能和性能。
检查控制程序是否存在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3.5 总结和分析在完成调试和测试后,我们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
记录智能小汽车在各种情况下的行为和性能表现,并进行相应的评估。
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期结果的差异,找出问题的原因和改进的方向。
4.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主要结果:1. 智能小汽车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包括障碍物、道路状况等;2. 智能小汽车能够根据感知结果进行路径规划,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动作;3. 智能小汽车的控制程序能够良好地运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工作条件;4. 智能小汽车在某些特定情况下表现出较佳的性能,如避开障碍物、精确转弯等。
智能小车设计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设计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0d61a7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89.png)
智能小车设计实验报告简介智能小车是一种集机械、电子、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设备。
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通过处理器进行运算、通过电机实现运动,具有自动避障、巡线、遥控等功能。
本实验旨在设计一种智能小车,并测试其在避障和巡线任务中的性能。
设计方案硬件1. 底盘:使用一块稳定且坚固的底板作为小车的基础结构,确保小车运动时的稳定性。
2. 电机:选用两个直流电机,用于驱动小车前进和转向,通过电机控制模块与处理器进行通信。
3. 传感器:-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探测前方障碍物距离,实现智能避障功能。
- 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上的黑白线,实现巡线功能。
4. 处理器:采用Arduino开发板作为处理器,接收传感器数据,根据算法控制电机的运动。
5. 电源:选择一个稳定且容量适当的电池供电。
软件1. 避障算法:- 获取超声波传感器数据。
- 判断是否存在前方障碍物。
- 若存在障碍物,根据距离远近调整电机转速和方向。
- 否则,前进。
- 循环执行以上步骤。
2. 巡线算法:- 获取红外线传感器数据。
- 判断当前传感器是否在黑线上。
- 若在黑线上,调整电机转速和方向。
- 否则,旋转寻找黑线。
- 循环执行以上步骤。
实验过程避障功能测试1. 搭建实验场地,放置障碍物。
2. 小车启动后,执行避障算法,前进并实时检测前方障碍物。
3. 当检测到障碍物时,小车自动调整转速和方向,避免碰撞。
4. 实时记录小车克服障碍物的时间和距离。
巡线功能测试1. 在地面上绘制黑白线条,构建巡线场地。
2. 小车启动后,执行巡线算法,沿着黑线行驶。
3. 当检测到离线时,小车调整转速和方向,重新寻找黑线。
4. 实时记录小车完成巡线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和路径。
实验结果与分析避障功能在实验中,小车能够成功避开放置的障碍物,且响应迅速,避免了碰撞。
通过记录的时间和距离可以评估小车的避障性能,进而对算法进行优化。
巡线功能在巡线任务中,小车能够识别黑线,并且根据需要进行转向。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总结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b272fb2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49.png)
智能小车实训报告总结
在智能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小车成为了人们研究和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
通过对智能小车进行实训,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技术应用,还能够提升自己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团队对智能小车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我们对智能小车的硬件部分进行了设计和组装。
通过选购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并将它们精密地连接在一起,我们成功地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小车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选择合适的元件,还学会了如何正确地搭建和连接它们,确保整个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我们对智能小车的软件部分进行了编程和调试。
通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编程语言和算法,我们成功地为智能小车设计了各种功能和任务。
我们实现了小车的自动导航、避障、遵循线路等功能,并通过不断地调试和优化,使得小车能够更加智能地行驶和执行任务。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问题和挑战,但通过团队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
我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还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合作,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这不仅提升了我们的实践能力,还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智能小车实训,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智能科技的应用和发展,还提升了自己在工程领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这些经验和技能将会对我们产生积极的影响,使我们能够更加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希望我们能够继续努力,不断学习和进步,为智能科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ce269c4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6.png)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报告1-概述本报告介绍了我们设计和开发的智能小车项目。
该智能小车具备自主导航、避障、路径规划、追踪等功能,旨在满足各种环境下的移动需求。
2-设计原理2-1 车体设计●车体采用轻量化材料制作,以提高机动性和能效。
●车体结构设计合理,以容纳各种传感器和执行器。
2-2 传感器●智能小车配备多种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和摄像头等。
●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距离和检测避障。
●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地面状况和车辆周围环境。
●摄像头用于图像识别和路径规划。
2-3 控制系统●小车的控制系统由嵌入式单片机和电机驱动器组成。
●单片机采集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
●电机驱动器控制车辆的移动方向和速度。
3-功能实现3-1 自主导航●小车通过激光雷达和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的数据,进行地图构建和定位。
●基于地图和定位信息,小车计算最优路径,实现自主导航。
3-2 避障●超声波传感器和红外线传感器用于检测障碍物。
●小车通过避障算法,实时调整行进方向,避免与障碍物碰撞。
3-3 路径规划●通过预先获取的地图信息,小车能够规划最短路径或者最优路径。
●路径规划算法考虑了交通状况和避障需求。
3-4 追踪功能●小车搭载了图像识别功能,可以追踪特定物体。
●追踪功能可应用于自动寻找目标、物体跟踪等应用场景。
4-系统性能测试4-1 自主导航性能●在模拟环境下,测试小车的自主导航性能。
●测试评估小车定位的准确性和导航的稳定性。
4-2 避障性能●在避障测试中,测试小车在不同场景下的避障能力。
●测试评估避障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4-3 路径规划性能●在各种道路场景下,测试路径规划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测试评估路径规划算法的效率和鲁棒性。
4-4 追踪功能性能●在特定目标跟踪测试中,测试小车的追踪功能。
●测试评估追踪算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5-附件本报告附带以下附件:●设计草图和车体照片。
●控制系统示意图和电路图。
●车辆性能测试数据和实验视频。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352c2a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90.png)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1. 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成为了研究的焦点之一。
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的应用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实验旨在探索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并通过实践掌握相关技术。
2. 设计与搭建2.1 电路设计根据实验要求,我们使用了Arduino开发板作为智能小车的控制中心。
通过连接电机驱动模块和超声波传感器,实现了对小车的控制与感知。
电路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稳定性与可靠性,保证了智能小车的正常运行。
2.2 程序设计为了实现智能小车的自主导航功能,我们编写了相应的程序。
程序通过读取超声波传感器的测量数据,并结合事先设定的目标,实现了小车的精准避障与循迹。
通过巧妙的算法设计,我们成功地实现了智能小车的自主导航。
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避障能力在实验中,我们设置了不同的障碍物来测试智能小车的避障能力。
经过多次尝试与优化,智能小车成功地避开了各类障碍物,展现了出色的避障能力。
这一结果验证了我们算法设计的合理性,同时也为智能小车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保证。
3.2 循迹性能为了测试智能小车的循迹性能,我们在实验中布置了黑白交替的赛道。
通过对小车上的循迹传感器进行调试与测试,我们成功地实现了小车的自主循迹。
无论是直线还是弯道,智能小车始终保持在指定的轨迹上,展示出了出色的循迹性能。
4. 应用前景与展望智能小车作为人工智能的一个典型应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智能小车有望在物流、仓储和无人配送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智能小车还能够应用在环境监测、安防巡检等方面,为人们提供更加便利与安全的服务。
然而,目前智能小车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在复杂环境下的导航和避障问题仍然存在挑战性。
此外,智能小车对高精度的地图与感知数据的依赖性也限制了其在某些场景下的应用。
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和技术创新仍然是必要的。
总结通过本次智能小车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智能小车的设计与实现原理,掌握了相关的电路和程序设计技术。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bc081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52.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智能小车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会使用传感器和微控制器进行智能控制。
4. 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智能小车是一种集传感器、微控制器、执行器于一体的自动化小车。
它通过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微控制器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处理,然后控制执行器进行相应的动作,从而实现自动行驶、避障、巡线等功能。
三、实验器材1. 智能小车平台2. 编码器电机驱动模块3. 8路灰度传感器4. MPU6050六轴传感器5. OLED显示屏6. 电池7. 连接线8. 实验台四、实验步骤1. 搭建智能小车平台,将各个模块连接到主控板上。
2. 连接电池,给小车供电。
3. 编写程序,实现以下功能:(1)无指示线直行:通过MPU6050六轴传感器获取小车姿态的偏航角,结合编码器脉冲值,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小车直线行驶。
(2)有指示线弯道行驶:通过8路灰度传感器获取小车在指示线上的实时运动方位,输出模拟量,结合编码器脉冲值,采用PID控制算法实现小车沿指示线行驶。
(3)OLED显示屏显示小车状态信息。
(4)红色LED及蜂鸣器声光提示单元,用于提示小车行驶状态。
4. 编译程序,烧录到主控板上。
5. 对小车进行测试,观察各项功能是否正常。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无指示线直行:小车在无指示线的情况下,能够根据MPU6050六轴传感器获取的姿态信息,实现直线行驶。
通过调整PID参数,可以优化小车行驶的稳定性和精度。
2. 有指示线弯道行驶:小车在有指示线的情况下,能够根据8路灰度传感器获取的实时运动方位,实现沿指示线行驶。
通过调整PID参数,可以优化小车转弯的幅度和精度。
3. OLED显示屏显示小车状态信息:通过OLED显示屏,可以实时查看小车的行驶状态,如速度、位置等。
4. 红色LED及蜂鸣器声光提示单元:在行驶过程中,红色LED和蜂鸣器能够提示小车行驶状态,提高安全性。
智能小车报告
![智能小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eed2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7a.png)
智能小车报告智能小车正成为科技领域的一大热门话题,其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这些小车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和交通管理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和创新。
本篇报告将重点介绍智能小车的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
一、技术原理智能小车的核心技术是无人驾驶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
无人驾驶技术使得小车能够自主地感知环境、决策行动并控制自身,实现真正的自动驾驶。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为智能小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使得其能够更加智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
在无人驾驶方面,智能小车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高精度地图等传感器来感知周围环境,实时获取道路、车辆和行人等信息。
通过深度学习算法,小车能够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识别,进而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指令。
由于这些感知和决策过程都是自动化的,因此小车能够在各种交通场景下做出快速、准确的响应。
二、应用领域智能小车的应用领域广泛,除了自动驾驶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外,它还可以在其他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为智能小车的几个应用领域:1. 物流和运输:智能小车可以用于货物运输和配送,可以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自动驾驶到目的地,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在仓储物流方面,小车还可以完成自动化存储和搬运任务。
2. 城市交通管理: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智能小车可以与城市交通系统智能相连,通过实时的信息交换和数据分析,实现交通拥堵的减轻和道路资源的更好利用。
3. 特殊行业:在一些特殊行业中,比如矿山和港口等地,智能小车可以完成危险或者重复性高的工作任务,减少人力投入并提高工作效率。
三、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智能小车将迎来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技术突破。
以下为智能小车未来发展的几个趋势:1. 数据共享和协同:智能小车将与其他车辆和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数据共享和协同,以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和安全性。
2. 多模态交通:智能小车将不再仅限于路面交通,还可以在水上、空中甚至地下等多种交通环境中应用,实现整个交通系统的无缝连接。
智能小车报告分析
![智能小车报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332a99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4.png)
智能小车报告分析
一、报告概述
本报告旨在分析有关智能小车的发展情况,智能小车是当今科技发展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改善公共安全和交通流量管
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报告介绍
智能小车可以有效提高交通效率,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机器学习算法,
它可以自动规划最优路径,并能够准确地检测障碍物,从而避免发生事故。
此外,它还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设计出更高质量的交通设施,从而实现智能
交通管理系统的实施。
智能小车的出现,将为普通消费者的出行带来更安全、更高效、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也将为公共交通系统提供更大的帮助。
三、技术发展
智能小车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涉及广泛的领域,其中最重要的是航迹控
制和车辆检测技术。
首先,航迹控制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实时的动力控
制和导航。
其次,车辆检测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检测车辆的运行状态,以
便实现自动避障、自动控制和自动安全系统技术的实施。
此外,还有其他
技术领域,如智能感知技术,可以帮助智能小车在有限的空间中检测周围
环境。
四、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进步,智能小车领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智能小车项目报告
![智能小车项目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2cde0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64.png)
智能小车项目报告
小车智能项目报告
本报告是关于“智能小车项目”的研究报告。
这是一个伟大的可行性研究项目,其目的是研究智能小车的可行性,并研究可能的设计方案和发展路径。
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的小车技术进行研究,了解小车技术的发展和发展路径,并分析其利弊。
其次,对现有的小车技术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现有技术,确定可能的设计方案和发展路径,并建立小车的原型。
经过分析,可以确定智能小车的可行性。
首先,该项目需要一台可以实现自主运动的小车。
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控制器、电机等组件,实现小车的自主运动功能。
其次,自主运动的小车需要通过道路识别、物体识别、避障等功能,实现自主移动,不会发生事故。
同时,还可以通过安装GPS模块和网络传输模块,实现远程监控功能,方便远程操控小车。
最后,根据现有的技术,对小车设计和安装的细节进行研究,具体实现自主运动的小车。
智能小车设计的完整性需要经过多次实验和验证,最终确定可行性。
经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小车的可行性非常高,可以把已有的技术结合起来,实现小车的自主运动功能,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编程智能小车实验报告
![编程智能小车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efebb3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4.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小车的基本组成和原理。
2. 掌握编程智能小车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原理智能小车是一种能够通过编程实现自主移动、避障、寻找目标等功能的微型车辆。
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控制模块:负责整个系统的运行,如Arduino、Raspberry Pi等。
2. 传感器模块:用于检测周围环境,如红外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
3. 驱动模块:负责控制小车前进、后退、转向等动作,如电机驱动器。
4. 电源模块:为整个系统提供电源。
本实验采用Arduino作为控制模块,通过编写程序实现小车的智能控制。
三、实验器材1. Arduino UNO控制板2. L298N电机驱动器3. 2个直流电机4. 2个车轮5. 1个红外传感器6. 1个超声波传感器7. 连接线若干8. 移动平台(如小车底盘)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搭建硬件电路:将电机驱动器、传感器、车轮等模块按照电路图连接到Arduino控制板上。
(2)编写程序:使用Arduino IDE编写控制小车运动的程序。
2. 编写程序(1)初始化传感器:设置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引脚,并初始化它们。
(2)编写主循环:在主循环中,读取传感器的数据,根据数据控制小车的运动。
(3)编写避障程序:当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小车需要减速或停止,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测量障碍物距离。
(4)编写寻找目标程序:当小车遇到目标时,根据目标位置调整小车方向,实现跟踪。
3. 调试与优化(1)调试程序:将编写好的程序上传到Arduino控制板,观察小车运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程序。
(2)优化程序:根据实验需求,对程序进行优化,提高小车运行效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编程实现的小车能够完成以下功能:(1)自主移动:小车能够按照设定的路径前进、后退、转向。
(2)避障:当遇到障碍物时,小车能够减速或停止,避免碰撞。
(3)寻找目标:当遇到目标时,小车能够根据目标位置调整方向,实现跟踪。
智能小车移动实验报告
![智能小车移动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e5a214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0d.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智能小车的组成原理和基本结构;2. 掌握智能小车移动的基本方法;3. 掌握编程语言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4. 通过实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实验器材1. 智能小车套件;2. 编程器;3. 编程软件;4. 电源;5. 电脑。
三、实验原理智能小车是一种集成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模块的自动化设备。
它通过传感器收集环境信息,由控制器进行运算,通过执行器实现移动。
本实验以循迹小车为例,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实现小车沿指定轨迹移动。
四、实验步骤1. 组装智能小车:根据说明书,将各个模块按照要求连接起来,包括电机、红外传感器、电池等。
2. 编程:使用编程软件编写控制程序,实现小车循迹移动。
具体步骤如下:(1)设置初始参数:设置小车的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
(2)编写循迹程序:通过红外传感器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当光线发生变化时,控制小车转向,使其始终保持在指定轨迹上。
(3)测试与调试:将程序下载到智能小车中,观察小车是否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
如存在偏差,对程序进行调试,直至达到预期效果。
3. 运行实验:将小车放置在指定轨迹上,启动电源,观察小车是否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小车在测试过程中能够按照预期进行循迹移动,表现出良好的循迹性能。
2. 分析:(1)红外传感器在循迹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检测地面反射光线,实现小车转向。
(2)编程过程中,对小车速度、转向角度等参数的设置对循迹性能有较大影响。
合理设置参数,可以提高小车的循迹精度。
(3)实验过程中,发现小车在遇到较大干扰时,循迹性能会有所下降。
这说明在循迹过程中,需要提高小车的抗干扰能力。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了解了智能小车的组成原理和基本结构,掌握了智能小车移动的基本方法。
2. 熟悉了编程语言在智能小车中的应用,提高了编程能力。
3. 通过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 蓝牙智能小车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测控1301小组成员:何凯旋学号:1123 10 152016年 4月目录摘要 (1)第一章蓝牙智能小车简介 (2)第二章蓝牙智能小车机械结构 (3)第三章蓝牙智能小车电路 (5)3.1系统原理框图 (5)3.2 电机驱动模块 (5)3.3 信号检测模块 (6)3.3 主控电路模块 (6)第四章蓝牙智能小车软件结构 (8)4.1 主程序程序图 (9)4.2循迹流程图 (10)4.3 红外避障流程图 (12)4.4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 (15)第五章心得体会 (17)致谢 (17)摘要智能车辆作为现代社会的新产物,以及在智能车辆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产品已成为自动化物流运输、柔性生产组织等系统的关键设备,智能小车的研究和开发正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
这次创新课程,我们小组主要对蓝牙智能小车进行设计,利用了循迹传感器实现了循迹功能,利用红外传感器实现了避障功能,并将循迹和避障功能结合起来,完成了小车循迹跑一周并避障。
关键词:蓝牙智能小车循迹传感器红外传感器循迹避障功能第一章蓝牙智能小车简介机器人可以分为三部分——传感器部分、控制器部分、执行器部分。
控制器部分:接收传感器部分传递过来的信号,并根据事前写入的决策系统(软件程序),来决定机器人对外部信号的反应,将控制信号发给执行器部分。
好比人的大脑。
执行器部分:驱动机器人做出各种行为,包括发出各种信号(点亮发光二极管、发出声音)的部分,并且可以根据控制器部分的信号调整自己的状态。
对机器人小车来说,最基本的就是轮子。
这部分就好比人的四肢一样。
传感器部分:机器人用来读取各种外部信号的传感器,以及控制机器人行动的各种开关。
好比人的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
无线部分:用蓝牙从机的TTL接口接收信号反馈给单片机,还可以通过电脑的无线局域网网卡来控制路由器的TTL 串口来控制单片机的状态。
由于蓝牙模块容易得到且接口方便,电压可以用+5V 控制,携带方便,便于在小车上安装。
电机驱动:电机驱动需要大电流,较高的电压,考虑到单片机的负载能力,用L298N驱动模块来驱动电机,单片机输出逻辑信号控制L298N模块输出正反向电压,由此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第二章蓝牙智能小车机械结构智能小车的机械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电源系统、电机驱动、主板系统和系统板系统。
下图具体介绍了小车各部分结构。
轮胎舵机稳定电源车灯控制接口红外发射器电源显示灯寻迹传感器四个红外接收传感器下载成功显示灯单片机蜂鸣器充电状态显示灯以下是主要部件的主要功能和用途:一、循迹传感器:一般用来识别黑白线,小车沿着这条黑白线行走,就需要循迹传感器原理:循迹传感器通常采用红外的方式,红外管发射出来的红外光通过地面(白色)反射回来,在接收管理收到信号,一旦碰到黑线,那么红外光都被吸收,接收管没有接收到信号,从而得知传感器是否压线:从而调整小车运行方向。
二、单片机或者微处理器:主要承担将软件部分所编好的程序加载到小车中,使小车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做出相应的变化。
三、舵机:它由外壳、电路板、无核心马达、齿轮与位置检测器所构成。
其工作原理是由接收机发出讯号给舵机,经由电路板上的 IC判断转动方向,再驱动无核心马达开始转动透过减速齿轮将动力传至摆臂,同时由位置检测器送回讯号,判断是否已经到达定位。
位置检测器其实就是可变电阻,当舵机转动时电阻值也会随之改变,藉由检测电阻值便可知转动的角度。
四、红外传感器: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的反射性质。
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没有障碍物,发射出去的红外线,因为传播距离越远而逐渐减弱,最后消失。
而如果有障碍物,红外线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到达传感器接收头。
传感器检测到这一信号就可以确认正前方有障碍物,并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输入内部的算法,协调小车两轮工作,从而完成躲避障碍物动作第三章蓝牙智能小车电路3.1系统原理框图小车是以STC12C5A60S2为主控制器。
开始由电脑或者手机发送蓝牙无线信号来启动并复位小车,由超声波传感器或红外光电传感器进行障碍检测,通过单片机控制小车行驶、显示、避障和调速。
智能车使用4WD驱动,以提高整车运动的平稳性;在智能车进驶过程中,采用双极式H型PWM脉宽调制技术实现快速、平稳地的调速;通过红外光电传感器实现自动避障,自动循迹等功能;最后通过蓝牙无线传输功能将智能车的行驶信息实时地传送给上位机,以实现实时监控功能。
当然也可通过蓝牙无线遥控来控制小车的行驶状态。
这就是本设计的总体设计思路。
3.2 电机驱动模块电机驱动一般采用桥式驱动,芯片内部集成了H桥式驱动电路,课通过单片机给与电路PWM信号来控制小车速度,起停等。
其驱动原理如图3-1所示。
图3-1 电机驱动原理图3.3 信号检测模块小车循迹原理是小车在有黑线的路面上行驶,由于黑线和白色地面对光线的反射系数不同,可根据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弱来判断黑线。
红外探测法,即利用红外线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向地面发射红外光,当红外遇到白色地面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如果遇到黑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则小车上的接收管接收不到信号,再通过比较强来采集高低电平,从而实现信号的检测。
避障的原理亦是如此。
信号检测原理如图3-2所示。
图3-2 信号检测原理图3.4 主控电路模块本模块主要是对采集信号进行分析,同时给出PWM波控制电机速度,起停,以及检测到障碍报警等作用。
其电路图如3-3所示。
图3-3 主控电路图第四章蓝牙智能小车软件结构在这次设计中,我们所用到的是LAD软件编程和串口助手。
LAD软件编程是一小众化的编程软件,利用它可以很好的对小车进行编程,该软件是一个简单有效的软件编程。
它里面包含条件选择模块,功能模块还有控制模块。
条件选择模块中包含单重选择、双重选择、循环、条件循环等,功能模块中包含定义变量、变量赋值、变量运算、调用模块、执行模块、程序注释、模拟信号采集及延时等,控制模块中包含很多:有速度控制、转向控制、数字输入/输出、串口发送/接收、红外发射及超声波模块等。
就是通过这些模块,让我们控制小车的循迹、避障、转向等,通过模块的调用和程序注释,使程序可读性更强,更方便理解和运用。
串口助手是一个可以根据小车的运动状态得到的串口数据的工具,这在控制小车的过程中帮了很大的忙。
开始使用传感器时,不知道传感器能否检测到信号,也不知道传感器的返回值,就可以利用串口助手来帮助我们看到串口的返回值,并且可以调试程序,发现程序的问题,直至成功利用传感器。
在本次智能小车设计中,我们让小车实现了循迹、避障等功能,其思路如以下流程图所示:4.1 主程序程序图主程序说明:主程序将寻迹和避障程序结合,在寻迹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了黑线上有障碍的情况,则进入避障程序,绕过障碍物。
4.2循迹流程图否是a1……a8>k 开始打开循迹开关检测返回值a1……a8检测到黑线 转向角度,控制速度结束寻迹程序:寻迹程序说明:首先打开寻迹传感器开关,然后将8个传感器的返回数值进行条件比较,当a1,a2,a3,a4,a5,a6,a7,a8大于给定的阈值的时候,则判断检测到了黑线,如果不满足大于阈值的条件的情况下,则为检测到了白色区域。
由于黑色寻迹线的区域的宽度为一厘米左右,那么就至少会有一个传感器,最多两个传感器检测到黑线,则判断每个传感器,最后再重新判断中间两个传感器的状态,然后得出最后的寻迹过程。
4.3 红外避障流程图开始打开红外开关接受返回值a否A=0?是转向和速度控制延时结束避障程序:避障程序说明:首先打开红外传感器开关,然后设定传感器返回数值,然后对传感器的数值进行判断,如果检测到前方出现障碍物,则返回数值为0,如果没有检测到障碍物,则返回数值为1。
由于我们的车检测到的距离比较短,因此我们设置了倒车的部分,以确保不会撞到障碍物,然后前进一段距离,通过障碍物。
4.4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在小车的前期制作过程中,我们首先研究了传感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在网上查找资料,并且向老师提问等多个方面,了解寻迹传感器的工作方式及其软件实现。
但是蓝牙的下载方式相对比较麻烦,每次下载都会出现一定的问题,后来经过多次试验和实践总结出了蓝牙下载方式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蓝牙适配器未连接:可能是蓝牙与电脑未连接,首先检查蓝牙是否接在电脑端口,如果已连接,则可以换电脑的其他端口尝试,因为可能会由于电脑的端口坏掉,最后就是检查是否安装了蓝牙驱动,驱动一般为自动安装;2、蓝牙小车无法连接:这个问题可能有多个原因(1)、小车电源未打开,这时要取消下载,打开小车的开关,待小车进入工作模式的情况下继续下载;(2)、小车的蓝牙接收端出现故障:这种可能性比较小,如果经过多次尝试,仍然不可以,则考虑使用有线下载方式或更换车模;(3)、可能是由于小车未进入工作时就进行了下载,这样是无法下载进入小车的程序的,推测单片机在初始化,无法进行下载工作。
(4)、检查串口助手等是否处于开启状态,其他端口处于占用状态,因为蓝牙的下载端口是单通道的,不能并用;(5)、有时候可以通过多次重新下载来最后实现下载。
程序下载成功后,就是进行传感器的调试和软件调试了:在调试过程中,寻迹传感器需要进行测量返回数值的检测,并且对返回数值进行分析。
这一步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检测到寻迹传感器的白色的区域数值约为48左右,黑色线约为200左右,因此我们设定当检测到的变量大于阈值160的时候便检测到了黑色区域,但是在实际的车辆测试过程中,却发现小车在某些特殊的弯道会发生误判,并且冲出赛道,在不断的调试中找到了问题所在,原来地板之间的缝隙,返回数值也比较高,并且在160左右,然后我们加高了阈值,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接下来就是对避障的功能调试了,本小车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避障功能的实现,红外传感器的原理是,当检测到前方一定距离有障碍的时候,返回数值0,没有障碍的时候,则返回数值1。
于是,我们首先测试了红外传感器是否可以使用,在软件中,我们设置了红外传感器的开关为常开,并且对返回数值进行串口发送,并且接收到返回数值。
然后我们对红外传感器进行了一定的配置,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小车会发生撞击障碍物的情况,这是因为我们检测到的障碍物距离车的距离太小,于是我们调节了车的速度,并且设置了倒车的过程,最终完成了避障功能,并且与小车的寻迹功能相结合。
在与其他组别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红外检测需要使用脉冲的形式完成,并且开关的延时时间加长,会发现红外检测的距离也会变远。
第五章心得体会致谢在学习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以及侮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终生学习的楷模,老师们的高深精湛的造诣与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