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治疗指南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治疗指南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治疗 指南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3-11-21
目录
•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01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泌尿外科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涉及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
泌尿外科疾病可分为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 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几大类。
泌尿外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01
高发疾病
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前列 腺增生等是泌尿外科领域的高 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02
年龄和性别分布
部分泌尿外科疾病具有明显的 年龄和性别特征,如前列腺增
生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生风险。
THANKS
对于存在泌尿外科疾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 低疾病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裤,减少感染机 会。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引发感染。
泌尿外科疾病的康复管理
遵循医嘱
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 期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泌尿系统负担。
02
控制饮水量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控制饮水 量,避免过多饮水加重肾脏负 担。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
路结石的形成。
03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泌尿 系统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疾病 风险。患者应定时起身活动,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综述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综述

吉西他滨膀胱灌注预防膀胱癌复发的综述马建斌;刘伟;郭鹏;贺大林【摘要】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易复发是膀胱肿瘤治疗的一大难点.近年来吉西他滨用于膀胱灌注来预防膀胱癌复发引起了极大关注.吉西他滨与卡介苗、丝裂霉素等相比,有显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且吉西他滨联合卡介苗、丝裂霉素等灌注膀胱癌比单药灌注效果更好;而吉西他滨膀胱灌注联合放疗可用于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本文对吉西他滨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做了的一定的阐述,期望对吉西他滨在今后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价值.【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21)007【总页数】5页(P562-566)【关键词】膀胱癌;复发;灌注;吉西他滨【作者】马建斌;刘伟;郭鹏;贺大林【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陕西西安7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14DOI:10.3969/j.issn.1009-8291.2016.07.019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

2012年全球范围内男性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的第7位,女性患者位居第17位[2]。

而在欧美国家,男性患者的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肺癌和结肠癌。

美国每年有超过60 000例膀胱癌新发病例,约13 000人死于膀胱癌[3]。

近几十年来,由于烟草的滥用、工厂的致癌物质以及人口总体老龄化等因素的潜在影响,膀胱癌的总体发病率在逐年攀升。

膀胱癌(bladder cancer,BC)分为非肌层浸润性(non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NMIBC)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MIBC)两种[4]。

芪金合剂联合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芪金合剂联合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芪金合剂联合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作者:狄奇谢晓谢海平蒋斌蒋伟平贺潇刘起立蔡蔚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芪金合剂联合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将8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或肾结石需行硕通镜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每组40例,单纯手术组术后仅对症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单纯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芪金合剂治疗。

观察两组术后残石排出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术后尿常规中红细胞及白细胞计数。

结果综合治疗组术后1月结石清除率较单纯手术组高(P〔关键词〕芪金合剂;硕通镜;碎石术;上尿路结石;石淋〔中图分类号〕R277.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doi:10.3969/j.issn.1674-070X.2021.07.024〔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Qijin Mixture combined with Shuo Tong ureter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Methods 80 cases of upper ureteral calculi or renal calculi who needed Shuo Tong ureteroscopy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and simple operation group, with 40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simple operation group only received symptomatic treatment after operation, while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Qijin Mixture on the basis of simple operation group. The postoperative residual stone dischar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ain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red blood cel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in urine routine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The stone clearance rat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operation group (P<0.05);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VAS pain score of the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simple operation group (P<0.05); one month after operation, the total number of urine red blood cells and white blood cells in the urine routine examination in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simple operation group (P<0.05). Conclusion The use of Qijin Mixture after Shuo Tong ureteroscopy can shorten hospitalization time, promote residual stone discharge, reduce pain,hematuria and other adverse reactions. The curative effect is significant and there is no obvious side effect,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in-depth study.〔Keywords〕 Qijin Mixture; Shuo Tong ureteroscopy; lithotripsy;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 urolithiasis泌尿系結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我国总发病率为1%~5%,长江以南地区发病率高达5%~15%,且本病复发率较高,10年内复发率可达到50%[1-2]。

CUA2014 BPH指南变更内容

CUA2014 BPH指南变更内容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治疗指南内容变化(CUA 2014版vs. 2011版)(说明:绿色字体为删除或被调整的内容;红色字体为新增或调整过的内容。

以下内容仅是个人参照2011及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做出的总结,仅供各位同道在翻看2014新版指南时对有变化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如有错误及不当之处,请各位不吝赐教。

因时间所限,个人总结指南的进度较慢,希望有兴趣的同道能共同总结,互相交流。

邮箱superzichen@。

)一、概述●调整:BPH“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以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和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改为“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和以下尿路症状为主的临床症状”(page245)。

●调整:BPH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中,“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改为“LUTS的临床症状”(page246)。

●新增:LUTS的临床症状中,储尿期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排尿后症状包括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page246)。

●调整:删除OAB、夜尿的定义,新增引起LUTS的原因、LUTS与BPH关系的内容(page246)。

二、BPH诊治指南的制定方法(未总结)三、BPH的临床进展性●新增:BPH的临床进展性定义为:“指随着病程的延长,BPH患者的主观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性加重的趋势”(page249)。

●调整:BPH的临床进展内容中,“复发性尿路感染”调整为“反复尿路感染”(page249)。

●调整:BPH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中,“结石产生”调整为“膀胱结石”(page249)。

●删除:BPH手术治疗几率上升中,BPH临床进展性的标志删除“手术治疗风险的加大”(page249)。

●新增:BPH临床进展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增加“目前支持BPH具有临床进展性最为有力的研究是Olmsted County、ALTESS、PLESS及MTOPS研究。

某医院药 讯——药学信息简报

某医院药  讯——药学信息简报

药讯药剂科主办2014年第1期2014年9月医药信息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 (1)FDA批准首款吸入式胰岛素Afrezza上市 (2)不良反应静脉应用胺碘酮致急性严重肝损伤一例 (3)婴儿静脉输注头孢曲松钠相关结石2例 (5)合理用药预防血栓,华法林与阿司匹林的区别 (8)孕妇抗过敏药的选用 (10)中西药联合应用的注意事项 (11)抗菌药物从皮试误区浅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规范化应用 (13)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选 (15)新药介绍 (17)欧盟不推荐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药物的联合使用欧洲药品管理局(EMA )的药物警戒风险评估委员会(PRAC )评估了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 )、控制身体血压和体液的激素系统的不同类别药物联合使用的风险。

这些药物(称为作用于RAS 的药物)包括三大类:ARB 类药物(含活性物质阿齐沙坦、坎地沙坦、依普罗沙坦、厄贝沙坦、氯沙坦、奥美沙坦、替米沙坦或缬沙坦)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后会引起血管扩张,有助于减少肾脏对水的再吸收,从而降低血压;ACE 抑制剂(贝那普利、卡托普利、西拉普利、地拉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咪达普利、赖诺普利、莫昔普利、培哚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螺普利、群多普利或佐芬普利)和直接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阻断参与体内产生血管紧张素II 的特定酶的作用(ACE 抑制剂阻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而肾素抑制剂阻断被称为肾素的酶)。

RAS 参与维持身体的水盐(电解质)平衡,从而控制血压。

作用于RAS 的药物用于治疗高血压(血压高)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一种心脏疾病,患者的心脏不能泵出足够的血液供全身使用),而有些也用于治疗某些肾脏疾病,以降低尿中蛋白质丢失。

为了达到更好的控制效果,可联合用药,但由于与单独使用一种药物相比,作用于RAS 的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会增加高钾血症(血钾水平高)、低血压和肾功恶化的风险,而且可能不会获得预期获益,因此,出于这种考虑,EMA对此类药物的联合使用进行了评估。

55 肾挫伤

55 肾挫伤

肾挫伤临床路径(县级医院2014年版)一、肾挫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肾挫伤(ICD-10:S37.002)行保守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1.病史:外伤史。

2.临床表现:血尿、疼痛、肿块、休克、多脏器损伤3.体格检查:体温、脉搏、心肺查体、腰部伤口或瘀斑、肾区疼痛、腰部触及不规则增大肿块、腹肌及腰肌强直。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测。

5.辅助检查:(1)B超:闭合性肾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2)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无CT的单位可行此项检查;(3)CT:增强扫描是肾损伤影像学检查的“金标准”;(4)MRI:不作为常规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前提下下列情况可行保守治疗:1.I级和II级肾损伤推荐行保守治疗;2.III级肾损伤倾向于保守治疗;3.IV级和V级肾损伤少数可行保守治疗;4.开放性肾损伤当穿刺点位于腋后线到腋前线之间时,88%肾损伤可通过保守治愈;5.损伤伴尿外渗和或肾脏失活碎片可行保守治疗,但并发症发生率和后期手术率都比较高。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S37.002肾挫伤疾病编码。

2.无手术指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3)心电图;(4)B超、CT。

2.如有复合伤,还需进行相关专科检查。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留置导尿指南中预防CAUTl的解读

留置导尿指南中预防CAUTl的解读

导尿管植入7天后
8.52%
*P<0.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临床研究结论
临床研究结果说明JUC能够有效降低CAUTI的 发生率,降低院内感染率
Meta分析文章[31]
[31] 蓝儒竹, 叶章群, 李路等. 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防治留置导尿管性伴随尿路感染效果的Meta分析.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13,1 (34):50-52.
[结论]:在本研究中,JUC在医院环境中预防CAUTI的有效性在体外和临床 研究中均得到证实。
体外试验方法
JUC组 对照组 (蒸馏水)
大肠杆菌培养液培养
7天后
激光共聚焦显
微镜观察预防细 菌生物膜形成的 效果
体外试验结果
使用JUC7天后,能有效阻止导尿管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对照组:无菌导尿管喷洒蒸馏水后放入 大肠杆菌培养液培养7天,形成较厚的 细菌生物膜。
• Surgical site S--- 外科手术部位
• Skin and soft tissue SST--- 皮肤和
40%
软组织
• Respiratory tract (other) R2---呼吸 道(其他)
院内感染部位的分布图
(1996年,法国情况调查)
• Bacteracemia B---细菌 • ENT/Eye E/E—耳鼻喉/眼 • Catheter site C---导管部位 • Other site –其他部位
留置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 诊断、预防和管理
编写主任委员: 何玮 谢双怡 使用的操作技术之一[3],如何做好导尿 管的有效护理,预防导尿引起的尿路感染是现今导尿护理管理的重点。
• 为了规范导尿管的置入和护理,为各级护士培训提供专业指导或参考, 提高护士业务能力,更好的为留置导尿患者服务,减少并发症,提高 生活质量,编写了本指南。

56=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临床路径

56=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临床路径

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临床路径一、输尿管结石(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尿管结石(ICD-10:N20.100)行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ICD-9-CM-3:56.001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1.病史。

2.体格检查。

3.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1.适合行经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

2.能够耐受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N20.100输尿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术前所必须检查的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2.电解质、肝肾功能、血型、凝血功能;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片、心电图。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天。

1.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或全麻。

2.手术方式:经尿道输尿管镜超声碎石取石术。

3.术中用药:麻醉用药,必要时用抗菌药物。

4.输血:必要时。

(九)术后住院恢复≤2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KUB;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

2.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十)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

2.D-J管位置正常。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术中、术后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

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

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

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摘要:目的: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后尿源性脓毒血症的防治方法及效果。

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医院行泌尿道结石腔内手术的17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对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尿脓毒血症者53例(30.11%)。

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尿亚硝酸盐和尿培养阳性,留置支架期间行辅助放化疗、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脱管困难以及留置支架时间与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输尿管支架时间(OR=2.306,95%CI为1.036~5.133)、严重贫血(OR=2.663,95%CI为1.082~6.556)、低蛋白血症(OR=2.616,95%CI为1.181~5.793)、尿亚硝酸盐阳性(OR=4.656,95%CI为1.968~11.013)、留置支架期间放化疗(OR=2.419,95%CI为1.087~5.385)及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OR=3.097,95%CI为1.399~6.855)为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应严格评估留置支架指征,尽量减少支架留置时间;取出支架前严格评估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有症状尿路感染,提高无症状菌尿的筛查意识,围手术期采取抗菌药物分层防治策略。

关键词:泌尿道结石;尿源性脓毒血症;防治方法引言泌尿道结石会经历从结晶到结石、从小结石到大结石的发展过程,早期的小结石可通过口服用药或改变饮食习惯实现溶石、排石。

临床建议小结石结晶也应加强重视,若没有接受及时治疗会逐渐进展形成大结石,增加治疗难度,保守治疗无效,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碎石治疗。

常见的泌尿道结石治疗方法包括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钬激光碎石术等。

通常对于较小结石可选择体外冲击波碎石,这一方法碎石成功率高、损伤小;而对于较大结石则需要选择钬激光碎石,前者在碎石后需要自行排出碎石,后者碎石率更有保证,碎石也更容易排出体外。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

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诊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概述】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是引起老年男性排尿障碍最为常见的一种良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组织学上的前列腺间质和腺体成分的增生、解剖学上的前列腺增大、尿动力学上的膀胱出口梗阻,在临床上以下尿路症状为主要表现。

【临床表现】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早期由于代偿,症状不典型,随着下尿路梗阻加重,症状逐渐明显,临床症状包括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以及排尿后症状。

由于病程进展缓慢,难以确定起病时间。

1.储尿期症状该期的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

(1)尿频、夜尿增多尿频为早期症状,夜尿次数增加,但每次尿量不多。

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后,发生慢性尿潴留,膀胱的有效容量因而减少,排尿间隔时间更为缩短。

若伴有膀胱结石或感染,则尿频愈加明显,且伴有尿痛。

(2)尿急、尿失禁下尿路梗阻时,50%~80%的患者有尿急或急迫性尿失禁。

2.排尿期症状该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

随着腺体增大,机械性梗阻加重,排尿困难加重,下尿路梗阻的程度与腺体大小不成正比。

由于尿道阻力增加,患者排尿起始延缓,排尿时间延长,射程不远,尿线细而无力。

小便分叉,有排尿不尽感觉。

如梗阻进一步加重,患者必须增加腹压以帮助排尿。

呼吸使腹压增减,出现尿流中断及淋漓。

3.排尿后症状该期症状包括排尿不尽,尿后滴沥等。

尿不尽、残余尿增多:残余尿是膀胱逼尿肌失代偿的结果。

当残余尿量很大,膀胱过度膨胀且压力很高,高于尿道阻力,尿便自行从尿道溢出,称充溢性尿失禁。

有的患者平时残余尿不多,但在受凉、饮酒、憋尿,服用药物或有其他原因引起交感神经兴奋时,可突然发生急性尿潴留。

患者尿潴留的症状可时好时坏。

部分患者可以是急性尿潴留为首发症状。

4.其他症状(1)血尿前列腺黏膜上毛细血管充血及小血管扩张并受到增大腺体的牵拉或与膀胱摩擦,当膀胱收缩时可以引起镜下或肉眼血尿,是老年男性常见的血尿原因之一。

膀胱镜检查、金属导尿管导尿、急性尿潴留导尿时膀胱突然减压,均易引起严重血尿。

肾结石诊疗指南

肾结石诊疗指南

肾结石【概述】肾结石是晶体物质(如钙、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在肾脏的异常聚积所致,为泌尿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多发生于青壮年,左右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90%含有钙,其中草酸钙结石最常见。

40%~75%的肾结石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腰痛。

结石较大,移动度很小,表现为腰部酸胀不适,或在身体活动增加时有隐痛或钝痛。

较小结石引发的绞痛,常骤然发生腰腹部刀割样剧烈疼痛,呈阵发性。

泌尿系统任何部位均可发生结石但常始发于肾,肾结石形成时多位于肾盂或肾盏,可排入输尿管和膀胱,输尿管结石几乎全部来自肾脏。

【临床表现】肾结石的症状取决于结石的大小、形状、所在部位和有无感染、梗阻等并发症。

肾结石的患者大多没有症状,除非肾结石从肾脏掉落到输尿管造成输尿管的尿液阻塞。

常见的症状有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腹胀、血尿等。

如果合并尿路感染,也可能出现畏寒发热等现象。

急性肾绞痛常使患者疼痛难忍。

1.无症状表面光滑的小结石,能随尿液排出而不引起明显症状,固定在肾盂、下肾盏内又无感染的结石也可以无任何症状。

即使较大的鹿角结石,若未引起肾盏、肾盂梗阻或感染,也可长期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肾区不适或酸胀感。

2.疼痛(1)胀痛或钝痛:主要是由于较大结石在肾盂或肾盏内压迫、摩擦或引起积水所致。

(2)绞痛:由较小结石在肾盂或输尿管内移动,刺激输尿管引起痉挛所致。

疼痛常突然发作,始于背、腰或肋腹部,沿输尿管向下腹部、大腿内侧、外阴部放射,可伴有排尿困难、恶心呕吐、大汗淋漓等。

3.血尿血尿常伴随疼痛出现。

有时候患者无疼痛感,只有血尿或者血量极微,肉眼看不出来。

体检时大多包含尿液检查,并且用显微镜检查尿液离心后的沉渣,如果看到红细胞数目过多就表示有血尿,有时正是肾结石的早期征兆。

4.排石史在疼痛和血尿发作时,可有沙粒或小结石随尿排出。

结石通过尿道时有尿流堵塞及尿道内刺痛感,结石排出后尿流立即恢复通畅,患者顿感轻松舒适。

5.感染症状合并感染时可出现脓尿,急性发作时可有畏寒、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时间:2014-02-12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

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4.无症状菌尿(ASB)的治疗推荐筛查和治疗孕妇或准备接受可能导致尿道黏膜出血的侵入性操作的ASB患者。

不推荐对绝经前非妊娠妇女、老年人、留置导尿管、肾造瘘管或输尿管导管、脊髓损伤等患者的ASB进行治疗。

5.复发性单纯性尿路感染的治疗①再感染:可考虑用低剂量长疗程抑菌疗法作预防性治疗。

在每晚睡前或性交排尿后,口服以下药物之一:如SMZ-TMP半片或一片、TMP 50mg、呋喃妥因50mg(为防止肾功能损害,在长期使用以上药物时应适当增加液体摄入量)或左氧氟沙星100mg等,此外,亦可采用每7-10天口服一次磷霉素氨丁三醇方法。

对已绝经女性,可加用雌激素以减少复发。

本疗法通常使用半年,如停药后仍反复再发,则再给予此疗法l~2年或更长。

②复发: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用最大允许剂量治疗6周,如不奏效,可考虑延长疗程或改用注射用药。

6.男性急性单纯性泌尿道感染通常只需接受7天治疗方案。

但合并前列腺感染,其他发热性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反复感染,或怀疑存在复杂尿素导致感染的成年患者,推荐使用喹诺酮类药物2周,并排除其他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复杂性尿路感染定义和分级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伴有增加获得感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疾病,例如泌尿生殖道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

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有2条标准:尿培养阳性以及表15-1所列1条或l条以上的因素。

按照伴随疾病将其分为两类:1.尿路感染并发的因素能通过治疗而得以去除的患者,如结石的去除,留置导管的拔除。

2.尿路感染并发的因素在治疗是不能或者不能完全去除的患者,如永久性留置导管,治疗后结石残留或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表现复杂性尿路感染可伴或不伴有临床症状(如尿急、尿频、尿痛、排尿困难、腰背部疼痛、肋脊角压痛、耻骨上疼痛和发热)。

除了泌尿系疾病之外,复杂性尿路感染常伴随其他疾病,如糖尿病(10%)和肾功能衰竭。

复杂牲尿路感染的后遗症较多,最严重和致命的情况一是尿脓毒症,二是肾功能衰竭。

诊断1.病史采集(推荐)复杂性UTI的病史采集包括:①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下尿路刺激症状,及腰痛和(或)下腹部痛等;②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③伴随疾病本身引起的症状:如尿路结石、糖尿病引起的症状;④先前的治疗史,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史。

2.体格检查(推荐)3.辅助检查(1)尿常规(推荐);(2)尿培养(推荐);(3)血液检查(可选):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若怀疑伴有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潜在性疾病,必须进行相关的血液学检查。

当患者现脓毒血症先兆症状时,还需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影像学检查(可选)治疗1.抗菌药物治疗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菌药物。

对于有症状复杂尿路感染的经验性治疗需要了解可能的病原菌谱和当地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还要对基础泌尿系统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对肾功能的评估)。

抗菌药物的经验性治疗需根据临床反应和尿培养结果随时进行修正(表15-2)。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密切相关。

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治疗时间通常为7天,有上尿路症状或脓毒症患者通常为14天。

根据临床情况,疗程有时需延长至2l天。

对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或尿路支架管的患者,应尽量缩短治疗时间,以避免细菌耐药。

对于复杂性UTI患者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尿路感染复发。

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推荐应用主要经肾脏排泄的氟喹诺酮类,也可选择B-内一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2代或3a代头孢菌素、或者氨基糖苷类,磷霉索氨丁i醇对复杂性尿路感染的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表皮球菌等均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用于尿路感染的经验治疗。

如果初始治疗失败,微生物学检查结果尚未报告,或者作为临床严重惑染的初始治疗,则须改用亦能有效针对假单胞菌的抗菌药物,如氟喹诺酮(如果未被用二初始治疗)酰氨基青霉素)(哌拉西林)加B一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3b代头孢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最后联用氨基糖苷类。

2.治疗后的随访复杂性尿路感染含有耐药细菌的可能性较大是本病的另一个特点。

如果泌尿系解剖功能异常或潜在性疾病不能得到纠正,则尿路感染必然复发。

为此,必须在治疗结束的前、后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导管相关尿路感染的诊断1.症状和体征超过90%的院内导尿管相关感染菌尿是无症状的,有症状的感染中常见的症状是发热。

2.菌尿和脓尿不推荐单纯根据菌尿和脓尿的情况对可能发生的有症状感染进行预测。

导管相关感染的治疗1.无症状菌尿的治疗大多数的无症状菌尿不推荐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以下情况下推荐根据具体情况应用适当抗菌药物:(1) 为处理由特别有毒力的微生物造成的院内感染,而作为控制性治疗方案的一部分;(2) 具有出现严重并发感染风险的患者(如粒细胞减少症、免疫抑制等);(3) 泌尿系手术的患者;(4) 患者由引起高菌血症发生率的菌株感染,例如粘质沙雷氏菌;2.有症状感染的治疗(1) 关于导管的处理:推荐在取尿样培养前及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前更换留置时间超过7天的导管。

导管的移除推荐作为治疗的一部分。

如有必要继续应用导管引流,可更换新导管或采用其他方式,如阴茎套引流、耻骨上引流等。

(2) 关于抗菌药物的应用:初始选择可采用经验用药通常可给予广谱抗菌药物。

当得到尿培养的结果后,应当根据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进行调整。

在用药后48-72小时应对治疗情况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症状很快消失,通常治疗5-7天是足够的;症状较重的患者通常治疗需要10-14天。

偶尔尿培养可显示念珠菌感染,通常是没有症状并不治而愈。

如果有证据显示是由该菌引起的复杂感染,全身抗真菌治疗可能是其适应证。

不推荐长期无根据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1.推荐采用封闭引流系统。

2.严格执行导管引流的适应证和拔除指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插管和不适当的长期留管。

3.如果因病情原因导尿管不能移除,除定期更换导管外,推荐耻骨上引流(男性)和间歇导尿。

4.导管材质的选择含银合金导尿管可减少无症状菌尿的发生,但仅限于一周以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考虑使用。

长期留管最好选择硅酮胶材质的导管。

5.导管相关的管理留置导管应在无菌的环境下进行;操作中使用足够的润剂和尽可能小号的导管;应常规使用封闭引流;推荐对留管的患者给予充分的液体来确保足够的尿流。

更换导管的时间不应长于生产商推荐的时限。

如出现有症状感染、导管破损、导管结壳或引流不畅等情况均更换;在使用高剂量广谱非肠道给药的抗菌药物的情况下导管应经常更换;当患者发热,不能排除来源于泌尿道的有症状感染时,应更换导管并进行尿培养等相关检查。

6.不推荐对导尿管、尿道或集尿袋应用抗菌药物。

7.对于长期留管的患者不推荐进行膀胱冲洗。

8.留置尿管10年及以上者应行膀胱癌筛查。

尿脓毒血症定义尿脓毒血症即由于尿路感染引起的脓毒血症。

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 即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流行病学约5%的脓毒血症为尿源性,死亡率可高达1/5。

尿脓毒血症主要致病菌是革兰阴性菌,真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比率逐渐上升。

临床表现包括尿路感染、伴随的其他潜在疾病和感染性休克三方面。

诊断当尿路感染出现临床感染症状并且伴有全身炎症反应征象(SIRS)即可诊断为尿脓毒血症。

临床感染各个阶段的诊断标准见表15-3。

尿脓毒血症的治疗推荐泌尿外科医生和重症监护专家以及感染性疾病专家合作来管理病人。

治疗包含以下4个基本策略:1.复苏、支持治疗(稳定血压和维持呼吸通畅)(推荐)(1)扩容的标准:中心静脉压达到8~12mmHg,尿量0.5ml/(kg-h)以上,以及65mmHg≤平均血压≤90mmHg。

(2)如果平均血压不能到达65~90mmHg,应该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3)氧输送达到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

(4)如果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不能达到≥700-/0,应该输红细胞使红细胞压积≥30%。

2.抗茵药物治疗(脓毒血症诱发低血压1小时内)(推荐)一旦怀疑尿脓毒血症,在留取标本后,应立即进行静脉途径经验性的抗菌药物治疗。

如患者是社区感染,大肠埃希菌和其他肠杆菌科可能是主要的病原体,可以有针对性的选择抗菌药物。

对于院内尿路感染引起的继发性尿脓毒症患者(尤其是泌尿外科介入操作以后或长期留置导尿管者),如果治疗没有或者只有部分反应,应使用抗假单胞菌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碳青霉烯类,可能覆盖包括多重耐药细菌在内的大部分细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