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原则 方法 技巧讲解

合集下载

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原则

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原则

夫文言文,古人之遗言,言辞简奥,意蕴深远。

然自秦汉以来,语音变迁,文风迥异,后人读之,往往感到晦涩难懂。

故翻译文言文,须讲究方法,遵循原则,方能传神达意。

今吾将文言文翻译之六原则,阐述如下:一、忠实原意,尊重原文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即为忠实原意。

译者应悉心揣摩原文之意,力求还原作者之旨,不得随意增删,更不可曲解其义。

尊重原文,方能使读者领略古人之风采,体会其精神。

二、字词准确,语境适宜文言文中,字词丰富,用法多样。

翻译时,应准确把握字词含义,结合上下文语境,使之恰当运用。

如遇生僻字词,应注解其意,以便读者理解。

同时,注意避免因语境差异导致的误解。

三、简洁明了,避免冗余文言文表达简练,翻译时亦应遵循此原则。

力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原文之意。

避免冗余,以免影响读者阅读体验。

如遇复杂句式,可适当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四、注重韵律,保持风格文言文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风格,翻译时应尽量保留。

如原文为韵文,可保留其韵律;如原文为散文,则应保持其平仄、对仗等修辞手法。

使译文既有古风,又不失现代感。

五、广征博引,丰富内涵翻译文言文,不仅要注重字词的翻译,还要关注其内涵。

可借助古今文献、成语典故、诗词歌赋等,丰富译文内涵,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领略到更多文化底蕴。

六、注重文采,提高可读性文言文翻译,既要忠实原意,又要注重文采。

译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提高译文可读性。

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领略古人之智慧,又能感受到现代汉语之美。

总之,文言文翻译方法六原则,即:忠实原意、字词准确、简洁明了、注重韵律、广征博引、注重文采。

译者应遵循此原则,用心翻译,方能将文言文之美,传承于后世。

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翻译方法和技巧如下: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

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

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

(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

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三、古文翻译口诀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吾余为我,尔汝为你。

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文言文讲解翻译句子技巧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言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即按原文的字面意思翻译,力求准确无误。

意译,则根据原文的意思,进行适当的变通,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例如:原文:子路问曰:“闻斯行诸?”直译:子路问孔子说:“听到这件事就去做吗?”意译:子路问孔子:“听说这件事就立刻去做吗?”二、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翻译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句子结构,分析词性、词义。

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义,则指词在句子中的具体意义。

例如:原文:吾友张生,聪明睿智,好学不倦。

分析:吾(代词)、友(名词)、张生(名词)、聪明(形容词)、睿智(形容词)、好学(动词)、不倦(形容词)。

翻译:我的朋友张生,聪明智慧,勤奋好学。

三、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翻译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现象。

古今异义,指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义上的差异;通假字,指在古代文献中,某些字因书写、传抄等原因而通用的字;词类活用,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中,根据需要而改变词性的现象。

例如:原文: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分析:学(动词)、而(连词)、时(名词)、习(动词)、之(代词)、不亦(副词)、说(动词)。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按时温习,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吗?”四、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翻译文言文,要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注意修辞手法。

古代文化背景,包括天文、地理、历史、风俗等;修辞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

例如:原文: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分析:青青(形容词)、子(代词)、衿(名词)、悠悠(形容词)、我心(名词)。

翻译:青青的衣领,使我心情悠长。

五、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翻译文言文,要注重整体理解,局部调整。

在翻译过程中,先理解整个句子,再对局部进行调整,使翻译更加流畅、自然。

例如: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分析:夫(发语词)、君子(名词)、之行(名词)、静(形容词)、修身(动词)、俭(形容词)、养德(动词)。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形式,它既有古典的特点,也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但是,由于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与文言文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翻译文言文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种古老的语言。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忠实原文。

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具有华丽的修辞和古老的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风格和特点,以保持原文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2.通顺易读。

虽然文言文具有优美的文学特点,但是现代人的思维逻辑和语言表达方式与当时的人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尽量让译文通俗易懂、顺畅流畅,并符合现代人的表达方式。

3.不失本意。

文言文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达原文的意思和内容。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始终关注原文的含义和内涵,并尽力使译文与原文相符合,保留原文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4.符合读者需要。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读者理解原文,因此翻译应该符合读者的需要。

因此,在翻译时,应该考虑读者的背景、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实际上,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普通文本的翻译方法很相似。

在翻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理解原文的含义和内涵。

文言文常常使用metaphor, allusion, parallelism 和a host of other modes of communication that can make it difficult for non-native speakers to understand.因此,在翻译之前,我们需要对原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以理解原文的真正含义和内涵。

2.逐词翻译。

建议在翻译文言文时逐词逐句进行翻译。

这一方法可以帮助保持与原词的接触,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原文。

这样做的唯一问题是,可能会导致译文不够通顺。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指汉语中的古代文学语言。

对于学习文言文的人来说,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翻译原则1. 信、达原则文言文翻译需要遵循信、达原则。

即在保证译文准确、通顺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原文意思和风格的完整性和质感。

翻译时要充分考虑原文语境、背景和文化背景,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恰当性。

2. 知行合一原则文言文的翻译需要遵循知行合一的原则。

即翻译者需要在深入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表达,使译文准确、流畅、通顺、文雅。

译文应该符合古文的语言风格和表达习惯,达到表意和表达方式上的最佳组合。

3. 立意平衡原则文言文翻译还需要遵循立意平衡原则。

即翻译作品的意象、主题、节奏等方面应与原作达到相对的平衡,使译作在传达原作思想的同时,保持语言的美感和准确性。

二、翻译方法1. 理解文意,准确表达首先,翻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意思和背景,理解原文的语法特点、语义、修辞等方面。

根据原文的情境、主题和语言表达习惯等,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词汇,准确表达原文的含义和情感。

2. 辩证处理对于一些翻译困难的句子,翻译者需要辩证处理,根据上下文、文化背景、修辞手法和语法结构等,进行合理的翻译。

如“夫”、“则”、“乃”等助词的处理,需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合理理解原文的意思。

3. 考虑文化背景文言文作为古代语言,涉及到许多文化和历史背景。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需要考虑文化背景,考虑到原文所在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尽可能还原原文的文化内涵。

4. 重点突出在文言文翻译中,有些文言句子比较复杂,其中的重点可能没有在句首或者句中体现。

这时候,翻译者需要将重点突出,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原文的含义。

5. 注意修辞手法文言文作为一种文学语言,修辞手法在其表达中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在翻译文言文作品时,要注意原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反语等,合情合理地运用对应的语言修辞手法来表达。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文言文翻译技巧六字诀对、换、留、删、补、调。

1.“对”,即对译。

文言文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把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现代汉语双音词。

例:①“学而时习之”(《论语》)中的“学”可对译为“学习”,“习”可对译为“温习”;②“一狼径去”(《狼》)中“径去”可对译为“径直离去。

”当然,有的文言文单音词在现代汉语中有多个双音词,对译时要注意根据语境选择使用。

2.“换”,即替换。

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有些单音词不能对译成以该词为语素的双音词时,就要换上一个确切的词来翻译。

例:“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岳阳楼记》)中的“薄”,译为“迫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幼时记趣》)中的“明”,译为“眼力”。

另一种情况就是要把通假字换成本字。

文言文中,有时要用同音字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这叫做古字通假。

通假,就是通用、借用的意思。

在翻译时,先要换成本字,再作解释。

例:《核舟记》中“诎右臂支船”一句中的“诎”同“屈”,“屈”是本字,意思是弯曲;“左手倚一衡木”中“衡”同“横”,“横”是本字。

3.“留”,即保留。

有的文言文词语不用翻译。

古今词义相同的词语,如“山、水、牛、羊”等,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名、书名、器物名、度量衡单位等,都可以保留在译文中。

4.“删”,即删除不译。

指的是有些文言文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可以删去不译。

例:“夫战,勇气也”(《曹剃论战》)中的“夫”是句首发语词,只起引发议论的作用;“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中的“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也可删去不译;另外,如“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中的“云”是句末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不用翻译。

5.“补”,即补充。

一种情况是在文言文中数词往往直接放在动词或名词前,不用量词,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把量词补充进去。

例:“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应译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根抚尺罢了”。

文言文翻译五个原则

文言文翻译五个原则

翻译,自古以来便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作为我国古代书面语言的代表,其翻译工作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确保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列举五个翻译原则,供大家参考。

一、忠实原文原则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文的意思,尊重作者的原意,力求将原文的内涵、情感、风格等完整地传达给读者。

所谓“信”,即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删。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简洁明了原则文言文语言精炼,富有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简洁性,同时使译文通俗易懂。

避免使用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词汇,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所谓“达”,即表达通顺,使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三、尊重语境原则文言文翻译不仅要关注字面意思,还要考虑语境因素。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原文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等,使译文在语境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只有这样,才能使译文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体现文采原则文言文具有独特的文采和韵味。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努力挖掘原文的文采,使译文在语言表达上具有相应的美感。

可以运用修辞手法、调整句子结构等手段,使译文在文采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五、注重读者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接受能力,使译文易于理解。

避免使用过于生僻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遵循以上五个原则,有助于提高翻译质量,使译文更具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

以下是具体实施方法:1. 精读原文,理解作者意图。

2. 分析原文结构,找出关键词汇和句子。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文背景。

4. 根据原则,逐句翻译,力求忠实、简洁、明了。

5. 修改润色,使译文在文采上与原文相得益彰。

6. 请他人审阅,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通过以上五个原则和实施方法,相信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文言文翻译工作,为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原则: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要求译文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 原文词语要逐个落实;原文遣词造句的 特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也要和原文 一致。 例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译文:有朋友从远方来访,不也快乐吗?
• 意译:忠于原意、灵活处理原文的词语、句子结 构。原文中如果含有借代、借喻等修辞格,翻 • 译时应注意采用意译方式。 1.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 句中的“乌纱”用了借代修辞,其本体是“官 吏”,翻译时应意译为“官吏”而不能直译为“乌 纱帽” 译文:官吏的专横,衙役的粗俗太过分了! 2.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 “采薪之忧”是疾病的婉词。 • 译文: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 复命。
③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 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 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 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换 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例1.是知也(通假字--要替换)
这就是聪明智慧呀 例2.可以为师矣(古今异义--要替换) (就)可以凭借此事做老师了 或(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例3.贫者语于富者曰(词类活用--要 替换-名词用做动词,告诉) 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⑥调――调整。
•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翻译应进 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主要调倒装句 • 例1、子何恃而往(宾语“何”前置,应为子恃何 而往) • 例2.何有于我哉 (宾语“何有”前置,应是“于 我有何哉”) • 例3、徐喷以烟(介宾短语后置,应是“以烟徐喷” • (我)把烟慢慢地喷过去
④删――删略。
•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 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 用虚词,便可删略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理解和翻译文言文并非易事。

要准确地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掌握相应的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信”即忠实原文,准确无误。

这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要求。

翻译时要尽可能保持原文的意思,不随意增减内容,不歪曲原意。

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就应直译为“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不能随意添加或删减词语。

2、达“达”指译文要通顺明白,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要对原文的语法结构、词汇用法进行调整,使译文流畅自然。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如果直译为“我每天三次省察我自身”,就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应译为“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3、雅“雅”要求译文有文采,尽量生动、优美。

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在忠实、通顺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翻译时不仅要准确传达其意思,还应尽量展现其优美的意境。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词语,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器物名等专有名词。

例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庆历四年”“滕子京”“巴陵郡”都可以保留不译。

2、删删除原文中无需翻译的虚词,如发语词、音节助词等。

比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是发语词,无实义,翻译时可删去。

3、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译文意思完整。

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士气”,使句子更通顺。

4、换将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中的“尝”译为“曾经”,“思”译为“思考”。

5、调调整原文的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比如,“何陋之有”,应调整为“有何陋”,再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原则

夫文言文,古之遗言也,载道之文,寓意深远。

欲究其义,非翻译不可。

然翻译之道,非一日之功,须遵循一定的方法与原则,方能准确传达原文之意。

以下便是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原则:一、尊重原文,忠实传达翻译文言文,首要原则即为尊重原文,忠实传达。

所谓“忠实”,即要求翻译者不随意增删原文内容,不曲解原意。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文的句式、用词和语气,力求还原古文之韵味。

二、理解文意,把握语境翻译文言文,需先理解文意,把握语境。

文意即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观点;语境即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只有准确把握文意和语境,才能将文言文翻译得生动、准确。

三、注重词义,把握词性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现象较为普遍。

翻译时,应注重词义,把握词性。

对于一词多义的情况,要结合上下文语境,确定其确切含义;对于词性活用,要遵循词性活用的规律,准确翻译。

四、注意修辞,体现韵味文言文在修辞方面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翻译时,应注重修辞,体现韵味。

如比喻、夸张、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在翻译中要力求还原,使译文具有古文之美。

五、遵循语法,调整语序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法、语序上存在差异。

翻译时,应遵循白话文的语法规则,调整语序,使译文通顺、易懂。

同时,要注意文言文中省略主语、宾语等现象,在翻译时适当补充。

六、博采众长,灵活运用翻译文言文,要博采众长,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方法。

如直译、意译、注释、增译等。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使译文既忠实原文,又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七、校对润色,精益求精翻译完成后,要反复校对,润色文字。

一方面,检查译文是否忠实原文,有无误解、误译之处;另一方面,对译文进行润色,使语言更加精炼、生动。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

遵循以上方法与原则,方能准确、生动地翻译文言文,让古文之美得以传承。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以使译文通顺。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文言最佳译文是既直且顺,其次顺而不直,再次直而不顺,最次不顺不直。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留、换、直、删、补、调一、留就是保留原文,无须翻译。

诸如人名、物名、地名、官名、帝号、国号、年号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汇。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君”(《岳阳楼记》)。

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又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中“心旷神怡”在现代汉语中被作为成语仍广泛使用着,无须译成成语的解释“心胸开朗,精神畅快”。

山东豪杰逆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二、换第一种情况:替换掉古今异义的词。

有的古汉语词汇,现在虽然还在使用,但是意义已经完全不同,为了避免误解,翻译时要替换。

如“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译为: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发达,(村落间)鸡狗鸣叫的声音处处可以听到。

又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和现代汉语的“卑鄙”不同,今指语言行为恶劣。

感激,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和现代汉语的“感激”不同,今指深刻的感谢。

所以译为“先帝不介意我身份低微,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访看我,征询我对时局大事的意见,因此我深为感激,从而答应为先帝驱遣效力”。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第二种情况:词类活用要译出来,尤其是使动和意动。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技巧翻译要符合下面三字原则:1、信。

要忠实于原文意思。

2、达。

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3、雅。

要尽量做到美一些,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

高考对文言文语句翻译的要求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和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因此,在翻译时要注意以下几点:㈠、找准和译准句中的关键词。

所谓关键词,就是指那些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标志句式的词语,即考试中的“给分点”。

1、落实实词①确定词性②确定词义A、语法结构分析法如: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

(《后汉书•严光转》)“乃令以物色反之”是一个祈使句,承前省去主语“帝”,“令”后省略兼语“人”。

翻译难点是“物色”。

如果“物色”理解为现代汉语中的“寻求”含义的话,它用在介词“以”之后就说不通——介词之后只能跟宾语。

由此可见,“物色”应是个名词。

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上下文“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和“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分析,光武帝可能在让人凭着长相寻找严光,所以“物色”作“形体相貌”讲最合适。

B、句式结构分析法古汉语十分讲究对称,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相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思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这就为我们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

如:“追亡逐北”中,“追”和“逐”同为动词,动词后只能跟名词作宾语,因而,“亡”和“北”为名词,译为败北、溃败的军队。

“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贾宜《过秦论》),是个“正对”对偶句,根据对偶句特点可知,处于同一位置的“固”与“地”词性相同(名词),意思也接近,据此推知,“固”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作“坚固的地方”讲。

C、成语联想法现代汉语的成语,绝大部分来源于古诗文,故而有很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得到了保留;在解释文言实词时,我们可以联系成语来推断其意义。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写作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文言文的翻译是一个重要的工作,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并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一、翻译原则1.忠实原则文言文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语言,因此,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文的风格和特点。

在保持忠实的基础上,翻译应该注重传达原文的意义和内涵,而不是简单地逐字逐句地翻译。

2.准确原则翻译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尤其是在涉及专业术语或特定领域的文言文时。

翻译需要关注细节,并确保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准确无误,以使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

3.通顺原则文言文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注意语序和词语之间的关系。

翻译应该力求通顺,使读者能够流畅地理解文言文的原意。

4.文化原则文言文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文化和思想,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到文化差异。

译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以便准确地传达原文中的文化内涵。

二、翻译方法1.意译法在面对一些难以直译的词语或句子时,可以采用意译法。

意译是指在保持原意的前提下,根据上下文和读者的理解能力,将原文译为更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

2.注释法对于一些复杂或生僻的句子,可以通过注释的方式来帮助读者理解。

注释可以在文中适当地加入解释或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意义。

3.比喻法在翻译中,可以利用现代汉语中的比喻手法来诠释文言文的意思。

通过使用类比、隐喻等手法,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4.拆分法对于一些复杂的句子或长句,可以采用拆分法来进行翻译。

将长句拆分为几个简单的句子,有助于读者理解和消化文言文的意义。

5.参考法在翻译时,可以参考其他已有的文言文翻译作品或相关研究成果。

借鉴前人的经验和方法,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质量。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项艰巨而有挑战性的任务。

在进行文言文翻译时,应遵循忠实原则、准确原则、通顺原则和文化原则,采用意译法、注释法、比喻法、拆分法和参考法等多种方法,以保证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

文言文翻译方法及解题技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智慧。

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文言文翻译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不仅考查我们对文言文词汇、语法的理解,还检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及解题技巧。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信“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词句,准确无误地把原文翻译出来。

这要求我们不能随意增减内容,更不能曲解原文的意思。

2、达“达”指的是译文要通顺流畅,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要避免生硬、晦涩的翻译,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3、雅“雅”则是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尽量使译文生动、优美,富有文采。

不过,在考试中,我们重点追求的还是“信”和“达”。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保留原文中的一些专有名词、人名、地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等,不需要翻译。

比如“沛公军霸上”中的“沛公”“霸上”就可以直接保留。

2、删删除原文中那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虚词,比如句首发语词、句中停顿词、句末语气词等。

例如“夫战,勇气也”中的“夫”,“之乎者也”等。

3、换把古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

比如“吾日三省吾身”中的“吾”换成“我”,“日”换成“每天”,“省”换成“反省”。

4、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

比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要将其调整为正常的语序。

例如“何陋之有”应翻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这就是宾语前置的调整。

5、补补充原文中省略的成分,使句子完整通顺。

比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应翻译为“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衰落,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这里补充了省略的主语“士兵们的勇气”。

三、文言文翻译的解题技巧1、积累常见实词和虚词的含义这是翻译文言文的基础。

我们要多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如“走”“去”“使”“假”等;还有常见的文言虚词,如“而”“以”“于”“之”等。

可以通过背诵文言文课文、做相关练习来加强积累。

文言文翻译五原则

文言文翻译五原则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其辞简奥,其意深奥,非吾辈后世所能尽解。

然欲通古人之意,必先翻译之。

翻译文言文,非易事也,需遵循五原则,方能得其中味。

一、忠实原文翻译文言文,首当其冲者,即为忠实原文。

所谓忠实原文,即翻译者需尽力保持原文之意,不增不减,不偏不倚。

文言文之语言,往往含蓄委婉,一字一句,皆蕴含深意。

翻译时,须细心揣摩,力求将原文之精华,完整地呈现于今人面前。

如《左传》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翻译时,当忠实地传达出孔子对四位弟子之关爱,以及孔子谦逊自抑之情。

二、文白对照文言文翻译,需文白对照,使读者易于理解。

所谓文白对照,即将文言文与白话文对照翻译,使读者在阅读文言文的同时,能了解其白话文之意。

如《庄子·逍遥游》中有云:“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翻译时,可对照白话文:“朝菌不知道阴晴圆缺,蟪蛄不知道春夏秋冬。

”如此,读者便能轻松理解原文之意。

三、注解生僻字词文言文中,生僻字词众多,翻译时需注解。

注解生僻字词,有助于读者理解原文。

如《诗经》中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句,雎鸠,一种水鸟,读者若不知其意,便难以理解全句。

翻译时,可注解:“雎鸠,一种水鸟,常在水边栖息。

”如此,读者便能领悟全句之美。

四、注重语境翻译文言文,需注重语境。

语境,即文章所处的环境、背景。

翻译时,须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

如《史记·项羽本纪》中有云:“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翻译时,需考虑项羽英雄末路之境遇,译为:“力能拔山,气盖天下,时运不利,马也不肯跑了。

”如此,方能凸显原文之意。

五、遵循语法规则文言文与白话文在语法上存在差异,翻译时需遵循语法规则。

如文言文中的主谓宾结构,与白话文中的主谓宾结构不同。

翻译时,需根据白话文语法规则,调整句子结构。

如《论语》中有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时,可调整为:“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如此,译文才符合白话文语法。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准确达意,必须遵循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可以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该作补充,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通顺。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明白通顺,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加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多余、累赘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殊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位置,更好地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有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冲突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添加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好坏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顺序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得心应手一、录“录”,就是把文言文句子中不必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必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必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 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与技巧

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调 文言文倒装句应依据现代正常语序进行调整。

对句中省略成分,须据上下文文意,适当补充,使 语意完整。
减 句中无实在意义的虚词,可舍去不译。

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比喻 字,应慎重挑选。
义,通假
套 固定结构,有其固定的意思;判断句,被动句有其
固定的翻译格式,可以照套。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的翻译,是指把用文言写 成的文章,译成现代汉语。文言 文的翻译,是训练和提高古文阅 读能力、检查和考核古汉语水平 的重要手段。
文言文的翻译有两种: 直译和意译
1.直译,是按照原文的词语和句式逐一对译, 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和句式。努力使原 文中的每个词都能在译文中得到反映。
如:原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 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 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 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 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 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 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 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 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 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 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 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业:
按照我们这节课所学的方 法预习《愚公移山》。
译句:于是带领子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 直译要求这样字字有着落。
2、意译,是根据原文的意思去进行灵活的翻译, 如:原句: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 译句:树林茂密成荫 ,到处是鸟的鸣叫声, 这是游人离开后鸟儿们欢乐的情景。
我们初中生学习文言文,要学会直译。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我们在语文上接触到了文言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与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首先要忠实于原文。

2、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3、文字优美,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二、文言文翻译的方法:1、【留】专用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处所、职称(职务)、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2、【补】在翻译时,补出原文省略的成分(所省的介词、宾语、主语、谓语、量词等)。

3、【删】删去不译的词(发语词、音节助词、无实意的虚词)4、【换】翻译时将古代词换成现代汉语词(岁、吾、汝、抢……)将单音节词换成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去、安、语、病、加、且……)5、【准】译准古今异义词,译准文言文特殊句式。

译准实词、蓄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

6、【调】调整句子的语序,如谓语前臵、定语后臵、宾语牵制、介词结构后臵等。

7、【选】选用恰当现代汉语的词意译原文的词。

文言文中一词多意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已成文言文翻译的难点。

例:“三顾臣于草庐中”的“顾”是一个多义词,它的义项共有八条:①回头看;②看;③探问;④拜访;⑤顾惜、顾念;⑥考虑;⑦但、只是、⑧反而、却。

例句中只能用义项④。

8、【意译】文言中比喻、借代、引申等义,直译会不明确,只能意译。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直译:黄头发和小孩子垂下来的头发,都自得其乐。

意译:老人和小孩,都自得其乐。

9、【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1)“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不亦……乎”不也是……吗?岂不是……吗?例句:览物之情,得无..说乎.?..异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乎.?学而时习之,不亦(2)无以……无从……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用来……的例句:河曲智叟亡以..致书以观。

..应。

家贫,无从(3)有所……相当现代汉语:有……的人(事、物)例句:A、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

B、故有所览辄省记。

(4)无所……相当于现代汉语“没有……的人(事、物)”例句:①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3) 意。

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例如: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b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c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d 振长策而御宇内。

(二)针对虚词(4) 删。

删去不译的词,例如:a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b 五人者,盖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c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d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三)针对实词和虚词(5) 换。

在翻译时应把文言词换成现代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例如:a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c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6) 选。

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常见,因此选用恰当的词义进行翻译。

例如:ⅰ谢:①拒绝②感谢③凋谢④告诉⑤道歉⑥告别a、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b、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d、哙拜谢,起,立而饮之()e、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f、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之主人矣()ⅱ何①表反问语气②形容词词尾③表揣测语气④表比较⑤表疑问语气⑥介词a 儿寒乎?欲食乎?()b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c 日食饮得无衰乎()d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e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四)针对文言句式(7) 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主要是省略句式、内容缺省、例如:a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 幸陛下哀怜,与奴俱行,妾即死无恨!c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8) 调。

在翻译时,有些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

(主要针对倒装句式: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例如:a 古之人不余欺也。

b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也?c 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9) 固。

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例如:a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b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 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实践小训练:把下面的文言翻译成现代汉语:(一)昔者弥子瑕见爱於卫君。

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至刖。

既而弥子之母病,人闻,往夜告之,弥子矫驾君车而出。

君闻之而贤之曰:“孝哉,为母之故而犯刖罪!”与君游果园,弥子食桃而甘,不尽而奉君。

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念我!”(二)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①焉。

"他日,董祁②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

"献子执而纺③于庭之槐。

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三)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二.高中文言文句式总结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句式判定的方法与技巧。

教学时数:贯穿于文言文教学的全过程。

目录一、判断句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F、借助于“则”“皆”“乃”“非” “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二、被动句(一)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A、靠“于”引进主动者。

B、在动词前加“见”,表被动。

C、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D、用“为……所”或“为所”连用结构,表被动。

E、用“被”表被动。

(二)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

三、省略句A主语省略B谓语省略C宾语省略D定语省略E介词省略F定语中心语省略四、倒装句A主谓倒装。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五、固定句式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字。

因此文言文判断句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常见的有如下几种形式。

A、其基本形式是“……者……也”。

B、“……也”。

C、“……者,……”。

D、“……者也”。

E、用“为”作判断词表示判断F、借助于“则”“皆”“乃”“非” “悉”、“本”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G、无标志词,而谓语对其主语有断定性。

H、少数用“是”作判断句的句子。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句式在一句之中有时还错杂使用,不过还是判断句。

A、“……者……也”。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译:今天去了而不回来(好好复命)的是无用的人!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荆轲刺秦王》)译: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强迫你你同我们订下誓约来回报太子。

3、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译: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父。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译: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5、亚父者,范增也。

(《鸿门宴》)译: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译:将来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

7、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游褒禅山记》)译: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

8、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游褒禅山记》)译: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大概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9、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10、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

11、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译: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楚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B、“……也”。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当作东部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2、邻之厚,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3、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这是寡人的过错。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译: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5、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译:我们还是回去吧。

6、此天子气也。

(《鸿门宴》)译:这是天子的云气。

7、秦地可尽王也。

(《鸿门宴》)译:就可以占领秦的全境称王了。

8、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鸿门宴》)译:如今人家有了大功,却去进攻他,这是不合道义的。

9、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鸿门宴》)译:此刻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目的是针对沛公。

10、窃为大王不取也。

(《鸿门宴》)译:鄙意以为大王不应该这么做。

1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集序》)译: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

12、所谓前洞也。

(《游褒禅山记》)译:这就叫前洞。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译: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14、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译: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

15、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游褒禅山记》)译:有了志向,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

16、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译:但到了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东西来帮助,也不能到达。

17、此余之所得也。

(《游褒禅山记》)译: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1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游褒禅山记》)译: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19、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刺秦王》)译:这正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捶胸顿足的事啊。

20、毋从俱死也。

(《鸿门宴》)译:不要跟跟着他们一块送死。

21、固一世之雄也。

(《赤壁赋》)译:本来是一世的英雄。

22、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赤壁赋》)译:这是造物者无穷无尽的宝藏。

C、“……者,……”。

1、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荆轲刺秦王》)译:我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与他一块去。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荆轲刺秦王》)译: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戴上白色的帽子和穿上白色的衣服来送荆轲。

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