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和管理北京市的流动人口,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推进城市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本办法适用于在北京市范围内流动的人口,包括但不限于农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学生等。
第二条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保障流动人口享有基本的生活、工作、教育、医疗等权益。
第二章流动人口登记管理第三条凡是打算在北京市居住超过一个月的流动人口,应当按照规定进行登记。
第四条流动人口的登记应提供真实、准确的个人信息和相关证明文件,包括但不限于身份证、户口本等。
第五条登记信息应由居住地社区或单位进行收集、储存和管理,个人信息保密,并建立相应的信息安全措施。
第三章流动人口社保保障第六条在北京市就业的流动人口应按照国家和地方政策参加社会保险。
具体参保范围、缴费标准和待遇享受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第七条流动人口应享受与当地常住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教育等。
第八条北京市应加强流动人口社保信息共享与协调,提高流动人口社保保障水平。
第四章流动人口安居条件改善第九条北京市应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改善,提高流动人口的居住条件。
第十条北京市应加强对流动人口居住房屋的管理,防止违规出租和居住,确保流动人口的住房安全。
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总结通过《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我们可以看到北京市对流动人口管理的重视程度。
从流动人口的登记管理、社会保障、安居条件改善等多个层面,都为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明确的保障和规定。
同时,该办法也强调对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以确保管理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我们相信,在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下,流动人口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将会不断改善,为城市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的数量日益增多。
流动人口为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挑战。
为了加强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管理,维护社会秩序,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显得尤为重要。
一、管理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因户籍、身份等因素对其进行歧视或差别对待,确保每一位流动人口在北京市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服务与管理并重原则既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也要注重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服务,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增强其对北京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动态管理原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时掌握流动人口的信息变化,实现对流动人口的动态跟踪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问题。
二、管理机构与职责1、设立专门的流动人口管理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指导、监督各区县和相关部门的工作。
2、明确各区县政府的职责各区县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和服务活动。
3、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卫生计生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
三、流动人口登记与信息管理1、流动人口登记制度流动人口到达北京市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居住地所在的社区或公安机关进行登记,如实提供个人信息和居住情况。
2、信息采集与更新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及时采集流动人口的信息,并定期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信息共享与安全建立流动人口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
同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保护流动人口的个人隐私。
四、居住管理1、房屋租赁管理加强对出租房屋的管理,规范房屋租赁市场。
房东出租房屋时,应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并对承租人的信息进行登记。
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下的流动人口就业结构研究
作 者 简 介 :沈琴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院长 ,教授 ,经济 学博士;张艳 华,中国劳动 关系学院讲 师.管理学博
士 ( 政 编 码 1 04. 邮 0 0 8 )
中 图分类 号 : 1 . 文献 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7 — 39 (00 4 o 0 一o 32 6 2 6 5 2 1 )0 一 0 9 4
*
基 金 项 目 :本 文 为北 京 市 哲 学 社 会科 学 “ 一 五” 规 划 项 目 ( 9 G 6 ) “ 京 市 就 业 形 势 与 就 业结 构 的 前 瞻 性研 究” 的 阶 段 性 研 十 0 23 北 -
究 成 果 。 课 题 组其 他 成 员 李洪 坚 博 士 ,张 原 博 士 , 崔玉 雪 博 士 参 与 了讨 论 。
9
20 0 3年 下 降 了 8个 和 1 5个 百 分 点 。从 事 批 发 零 售 业 和住 .
输方 面 就业 的 人 员 也保 持 了较 高 的水 平 。 与北 京不 同 ,上 海 市 流 动 人 口所 从 事 的 职 业 中 , 以生 产 、运 输 设 备 操 作 人 员 所 占 比 重 最 大 , 2 0 年 达 到 06
北 京 市 作 为 全 国 的经 济 发 达 城 市 ,产业 结构 逐 步 优 化 , 第 三产 业 已经 成 为 了 经 济 增 长 的 强 劲 动 力 ,吸 引 了 大 量 外
来 流动 人 口 ,而 且 பைடு நூலகம் 来 越 多 的 流 动 人 口转 变 为 市 内 常 住 人
说 ,居 住 半 年 以上 的外 来 人 口 占 到 了 北 京 常 住 人 口 的 四 分
一
、
流 动 人 口 的 行 业 、 职 业 变 迁
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
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社区何为——对北京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的流动人口逐渐增多,并形成了流动人口聚居区。
这些聚居区在城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城市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以北京市为例,探讨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特点以及所带来的影响。
一、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特点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口的城市之一。
在这座大城市中,流动人口聚居区数量众多,这些聚居区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 人口密集:流动人口聚居区往往是由于工作、生活或其他原因而使流动人口集中聚居的地区,因此人口密度较高。
这增加了城市的人口压力,也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经济活力:流动人口聚居区通常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经济生态系统。
在这些地区,会出现各种小型企业、商店、餐饮店等,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3. 文化多样性:流动人口聚居区通常是由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背景的人组成的。
这些人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语言和习俗,使得这些聚居区成为了文化多元的地方。
这也为城市带来了文化交流和创新的机会。
4. 社会问题:与流动人口聚居区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
由于缺乏稳定的住房和就业机会,一些流动人口聚居区可能存在犯罪、社会秩序混乱以及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不足等问题。
二、流动人口聚居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流动人口聚居区对城市发展具有广泛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力供给:流动人口聚居区在城市劳动力供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在一些行业,如建筑、服务业等,流动人口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2. 经济增长: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发展也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聚居区内部的小型企业和商店的兴起,不仅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也为城市带来了消费和税收增长。
3. 社会融合:在流动人口聚居区中,来自不同地区和社会背景的人们生活在一起,需要相互融入和解决问题。
北京市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研究
北京市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研究北京市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也是中国流动人口最为集中的城市之一。
北京市流动人口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关系。
本文旨在探讨北京市流动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一、北京市流动人口现状截至2019年底,北京市总人口为215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634万人,非常住人口522万人,占总人口的24.2%,其中近100万人是持证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全国各地,以年轻人为主,其中不乏高学历人才。
流动人口集聚在北京市中心城区和周边的城市副中心、科技园区等地。
二、北京市流动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1. 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流动人口的到来,缓解了北京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
随着北京市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流动人口在满足劳动力需求的同时,也可以获取更高的收入和职业机会。
2. 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扩大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北京市消费市场也得到了进一步促进。
流动人口对房地产、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消费需求提升,推动了消费升级和消费结构优化。
3. 推动了创新创业的发展大量有创造力的流动人口涌入北京市,也加速了北京市科技产业的发展。
流动人口的到来,为北京市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带来了新的活力。
同时,这些有才华和智慧的人才也为北京市的创新创业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1. 房价和租赁成本北京市的房地产市场是全国最火爆的之一,因此,流动人口在北京市的住房成本一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与之相关的,还有租赁成本,尤其是在中心城区。
如果北京市的住房成本和租赁成本过高,将会导致一些持证流动人口难以承受,并影响他们的福利。
2. 营商环境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区,需要有好的营商环境,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这需要政府制定支持企业发展和促进商务的政策和措施。
同时,营商环境也包括安全和健康的相关法规,以维护流动人口的权益。
3. 社交环境大部分流动人口是因为工作、学习等原因来到北京市的。
由于新环境和生活方式的调适,很多人会遇到孤独和缺乏社交的问题。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员个人总结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员个人总结一、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作为北京市的流动人口管理员,我有幸参与了许多与流动人口管理相关的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结合自身经历,对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旨在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1. 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
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
据统计,截至目前,北京市的流动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000万,占到了北京市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
这一庞大的数量给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
2. 流动人口管理的难点随着流动人口数量的增加,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也面临着诸多问题。
其中,居住证、就业、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是最为突出的难点。
许多流动人口在来京后,面临着居住证办理、就业机会获取、子女入学等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我在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的经验1. 客观理解和尊重流动人口在与流动人口接触时,我始终坚持客观理解和尊重每一位流动人口。
无论他们来自哪里,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来。
我们应该充分理解他们的追求和需求,努力为他们提供便利和帮助。
2. 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在流动人口管理中,我发现许多问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
我们在工作中加强了宣传和教育工作。
向流动人口普及法律法规、政策规定,让他们知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对于减少矛盾、化解纠纷有着重要作用。
3. 改善服务方式,提高效率在工作中,我们不断改进服务方式,如推行线上办理居住证、就业登记和医疗保障等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流动人口的生活。
也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压力,实现了双赢。
四、流动人口管理的展望与建议1. 建立人性化服务体系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上,更应该关注服务的人性化。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一、引言流动人口管理是北京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流动的增加,流动人口管理成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环节。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并为他们提供合理的服务,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二、背景介绍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际大都市,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的增加。
流动人口涉及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等多个方面,需要更加细致和有效的管理措施。
三、主要内容1. 流动人口登记管理《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提出,流动人口应进行登记管理。
流动人口包括外来务工人员、务工经商人员以及其他非户籍人口。
他们在进入北京市后,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登记,并获取居住证等相关证件。
2. 就业服务保障为了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对就业服务保障作出规定。
一方面,鼓励企事业单位对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提高流动人口的就业技能。
3. 教育资源平等分配为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国家和地方要加大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投入。
建立完善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和就近入学制度,确保每个流动人口子女都能享受到与本地居民同等的教育机会。
4. 医疗保障措施流动人口在卫生健康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规定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力度。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为流动人口提供医疗服务,建立流动人口医疗补助和保险制度,确保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基本医疗保障。
5. 住房保障政策住房是流动人口关注的重点问题,《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明确了住房保障政策。
通过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推进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建设等措施,提高流动人口的住房保障水平。
四、法律责任和监督机制《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强调,对于违反管理办法的行为,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部门应建立流动人口管理监督机制,确保管理办法的有效实施。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现状分析北京市是中国的首都,也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劳动力流动和产业结构对于北京市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北京市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结构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现状1.人口规模与增长趋势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179.34万人,其中非户籍人口占比较大,达到了911.87万人。
这表明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庞大,而且在持续增长。
年轻人口占比较高,为北京市的劳动力提供了充足的来源。
2.劳动力职业分布北京市的劳动力主要职业分布在服务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服务业是北京市的经济支柱,涵盖了金融、房地产、交通等多个领域,吸引了大量的劳动力。
而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也是北京市的重要产业,为劳动力提供了不少就业机会。
3.人才引进与流失北京市自身的吸引力和发展空间,对外地的劳动力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很多人慕名而来,进入北京市就业。
由于高房价、高物价等原因,也有一部分劳动力选择离开北京市,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发展地点。
这种双向的劳动力流动,对于北京市的人才储备和经济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4. 人口老龄化问题北京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力市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尤其是在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竞争激烈,对于老年劳动力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这也需要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注,通过政策和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二、产业结构分析1.服务业占比高北京市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为主,其占GDP比重较高。
金融、文化创意、科技研发等高端服务业是北京市的优势产业,对于北京市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也在迅速壮大。
2.制造业持续发展北京市的制造业虽然并不是主导产业,但在整个产业结构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是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的制造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北京市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
3.农业占比较低由于北京市城市化程度较高,农业产业的占比较低。
《2024年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流动人口居住与就业变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摘要: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在北京的生活实际,从居住、就业角度探讨其对幸福感的影响。
基于北京市最新的社会调研数据,本文首先梳理了流动人口的特点,其次对流动人口居住与就业变动的趋势进行详尽分析,并探讨其对幸福感的深层次影响,最终为促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和谐稳定生活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引言近年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重要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这些流动人口不仅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其居住与就业的变动也对其幸福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以北京为例,对流动人口的居住与就业变动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其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幸福感。
二、流动人口特点及居住与就业变动趋势1. 流动人口特点北京的流动人口主要由外来务工人员、学生、退休人员等组成,他们因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选择在北京居住。
这些人群具有多样性、流动性强和稳定性差等特点。
2. 居住与就业变动趋势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北京的流动人口在居住与就业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变动趋势。
居住方面,从郊区到市区、从城中村到正规小区的迁移趋势明显;就业方面,由传统的体力劳动逐渐向技术性工作和高知识产业转变。
三、居住与就业变动对幸福感的影响1. 居住变动对幸福感的影响居住环境的改善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空间和便利的生活配套设施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然而,由于高房价等因素的影响,许多流动人口居住条件仍较差,这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就业变动对幸福感的影响随着工作性质和行业的变化,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工作稳定性以及职业发展前景都会发生变化。
工作稳定性和职业发展的良好前景是影响流动人口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而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高技能和高知识水平的工作机会增多,这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感。
四、实证分析基于北京市的社会调研数据,本文对流动人口的居住与就业变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
制度歧视与结构排斥:北京市青年流动人口职业流动变动研究
少 儿期 向成 人期 的过 渡 。 因此 , 本 文将“ 青 年” 界
定为 1 6~ 2 9岁 。
年) 、 2 O世纪 9 0年代 ( 即1 9 9 0~1 9 9 9年 ) 的 同龄 人
第1 2卷
第 3期
2 0 1 3年 9月
南京 工业 大学 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制 度歧 视 与 结构 排 斥 : 北 京 市 青年 流 动 人 口职 业 流 动 变 动研 究
杨 菊华
( 中国人 民大学 人 口与发展 研 究 中心 , 北京 1 0 0 8 7 2 )
摘 要: 职 业 是 个体 经济地 位 的关键 指 标 , 也 是 群 体 社 会 分 层 的 重要 标 志 。作 为 中 国的政 治、 文化 、
2 0 1 1 E B / O L 2 0 1 3 0 6 2 9 h t t p b 2 0 1 1 一t j n j / i n d e x . h t m.
南京 工业 大学学 报 ( 社 会科 学版 )
后, 流入 北 京市 的外 来 人 口数量 减 少 , 流 动 人 口呈
不得 不关 心 这 样 一 个 问 题 : 大量 的 流 动 人 口在 北
京干 什么 呢 ?
职业是个体经济地位 的关键指标之一 , 也 是 群体 社会 分 层 的 最 核 心 要 素 ; 是 否 就 职 于较 高 声 望 的行业 对 于个人 及 家 庭 当 下 和未 来 的发 展 均 至 关重 要 。在 国 际移 民 和 国 内流 动人 口研 究 中 , 职
经济中心 , 北京有着比任何其他城市都 多的高端职 业, 故 而一直都是青年流动人 口寻求职 业发展的重要 场域。通过使用多次普查和 小普查数据 , 比较 、 分析 了近三十年北京 市青年流动人 口职 业地位的纵向 变
调查:北京市很多流动人口已成事实上的北京人
调查显⽰-北京市流动⼈⼝正在发⽣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流动使绝⼤多数⼈实现了职业⾝份的“⾮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近年来,我国⼈⼝流动空前活跃,成为当前⼀个突出的社会现象。
北京市作为⾸都和快速发展的特⼤城市,吸引了⼤量的流动⼈⼝,是全国流动⼈⼝的三⼤聚集区之⼀。
最新的北京市1%。
⼈⼝抽样调查资料显⽰,2005年底,北京市流动⼈⼝总量达到3573万⼈,⽐2000年增加1012万⼈,平均每年增加202万⼈,年均增长69%(北京市统计局,2006)。
如此庞⼤规模的流动⼈⼝给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的影响,也对城市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及时了解北京市流动⼈⼝的最新特点和发展变动趋势,同时为相关部门制定流动⼈⼝管理与服务政策提供借鉴和参考,中国⼈民⼤学⼈⼝与发展研究中⼼于2006年9~10⽉组织了“北京市1‰流动⼈⼝调查”。
本⽂主要利⽤这次最新的调查数据,分析在京流动⼈⼝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探讨在京流动⼈⼝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临的困境和问题。
流动⼈⼝性别⽐不断降低此次调查得到的北京市流动⼈⼝性别⽐为123,流动⼈⼝中男性多于⼥性。
从时期对⽐上看,最近10年来,流动⼈⼝性别⽐有明显下降的趋势。
1994年,流动⼈⼝性别⽐为173;1997年,流动⼈⼝性别⽐⾼达195。
2000年全国⼈⼝普查时,北京市流动⼈⼝性别⽐降⾄128。
2006年,流动⼈⼝性别⽐进⼀步下降到123。
北京市流动⼈⼝性别结构变动的这⼀历史过程表明,越来越多的⼥性已经加⼊到流动⼈⼝队伍中来。
15岁以上流动⼈⼝中,有配偶者占3/4;流动⼈⼝中未婚⼈⼝⽐例不断降低;夫妻⼆⼈同时在京流动者⽐例很⾼本次调查显⽰,在15岁以上流动⼈⼝中,未婚者占22.4%,有配偶者占75.4%,未婚同居、离婚者和丧偶者分别占15%、0.3%和0.4%。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京、宁、深三市为例
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京、宁、深三市为例我国城市化背景下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以京、宁、深三市为例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问题成为了一个关键的社会议题。
流动人口的大规模涌入城市,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因此,研究流动人口的聚居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合理规划城市和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了我国的三个典型城市——北京、南京和深圳为例,通过分析这三个城市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探索城市化背景下流动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
一、北京市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一线城市,流动人口数量庞大,聚居形态复杂多样。
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几种聚居形态:1. 传统聚居区域:在北京市郊区和城市副中心周边,许多人流量大的工业区域和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聚集的流动人口。
这些人口多以农民工和服务业从业人员为主,住房条件相对较差,与城市中心的发展存在着较大差距。
2. 农民工新村:随着北京城市规划的调整,一些老旧的工业区得到了改造,建设了新的农民工新村。
这些新村相对于传统的聚居区域来说,住房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配套设施不完善,社区管理不到位等。
3. 高端住宅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北京市的高端住宅区也逐渐成为一些流动人口的聚居地。
这些人口多是来自其他地区的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员,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背景和经济实力,对住房条件要求较高,这对于高端住宅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南京市的流动人口聚居形态研究南京作为江苏省的省会城市以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流动人口的聚居形态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1. 大学城周边:南京市拥有多所高等院校,大学城周边的街道和社区成为了大量留学生和外来学生的聚集地。
这些人口通常租住在附近的出租屋或者学生公寓,他们之间的交流促进了社区的形成,同时也给周边商业带来了商机。
2. 经济开发区:随着南京经济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一些来自内地和外地的流动人口涌入经济开发区。
中国流动人口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流动人口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当谈到中国人或中国市场时,流动人口一词几乎不可避免地会浮现在脑海中。
流动人口是指在国内城市之间以及城市之内流动的人,他们通常是为了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更好的生活条件或是为了避免自然灾害而离开他们的家乡。
流动人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但也带来了若干问题。
那么,如何解决中国流动人口的问题,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首先,流动人口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居住条件。
在城市的中心区,高质量的住房成本显然非常高,而流动人口由于找不到更好的住房条件,往往只能选择在城市的边缘地区建筑简陋的房屋。
这样的居住条件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日常生活,而且也容易导致疾病的传播。
因此,政府应该设法增加可负担的住房数量,以帮助流动人口们获得更好的生活条件。
此外,政府也应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确保边缘地区有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很方便地到达城市中心地区,以降低居住在边缘地区的流动人口的生活成本和时间成本。
其次,流动人口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
因为他们多数时候需要打零工,必须时刻准备迁移。
这个情况导致他们可能无法享受到像城市土著孩子那样的教育资助,并且他们经常要照顾家人,因此他们很难学习新的技能。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设立更多教育资源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市政当局可以与大学、医院等机构合作,提供优惠或奖学金,以便流动人口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和职业发展。
此外,政府还可以提供在线教育资源,让流动人口能够随时随地学习。
再次,流动人口面临的第三大问题是医疗。
由于他们的居住环境和职业,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常常严重下降。
但是,由于城市边缘地区医疗资源相对稀缺,这些人很少会寻求医疗帮助,即使他们明知道自己需要就医。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政府需要加强医疗资源的建设。
例如,可以通过卫生院建设、移动医疗车等方式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
此外,政府还需要提供免费的预防保健服务,以帮助流动人口参与和理解其健康状况。
最后,尽管流动人口面临的问题有很多,但中国社会必须意识到的一件事情是:即使一些人出于自愿或是其他原因选择了离开自己的家园,也需要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和待遇。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流动人口为北京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给城市管理带来了诸多挑战。
为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保障其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流动人口的定义及范围本办法所称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在北京市居住的人员。
但不包括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等事由短期在北京市停留的人员。
二、流动人口的登记与管理1、流动人口应当自到达北京市之日起 3 个工作日内,持本人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明,向居住地的公安机关或者社区(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申报居住登记。
2、用人单位、房屋出租人、物业服务企业等应当协助流动人口申报居住登记。
3、公安机关或者社区(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应当对流动人口申报的居住登记信息进行核实、登记,并为流动人口办理居住登记凭证。
4、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凭证是流动人口在北京市居住的合法证明,流动人口在办理就业、就学、社会保障等事务时,应当出示居住登记凭证。
三、流动人口的权益保障1、流动人口在北京市享有与本市居民同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培训、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2、用人单位应当依法与流动人口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保障其合法的劳动权益。
3、流动人口的子女在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应当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入学手续,享受与本市居民子女同等的教育待遇。
4、北京市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保障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四、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措施1、北京市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机制,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所需的经费。
2、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流动人口的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职业技能水平。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随着城市的发展,流动人口逐渐增多,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服务流动人口,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并制定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本办法将有效解决流动人口在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加便利的生活环境。
一、居住证登记制度根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流动人口在北京市居住满30日以上的,需要申请居住证并在有关部门进行登记。
居住证的办理将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便利,拥有居住证的人员可以在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方面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
二、教育保障流动人口的子女在北京市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义务教育权利。
根据《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市级财政将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的权利,并根据学生人数和需求,增加教学资源和师资队伍。
同时,相关部门还会加大对孤儿、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关爱和援助力度。
三、就业支持鼓励流动人口参与市场经济并提供相应的就业支持是《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关政府部门将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就业培训力度,提供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等服务,促进流动人口实现就业和创业的机会。
四、社会保障为了更好地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明确了流动人口享受社会保险和基本公共服务的权利。
流动人口可以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险制度,并享受相关的医疗、养老等服务。
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接,确保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五、创新管理方式除了以上措施,《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还提出了创新管理方式的要求。
通过推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完善的管理平台,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将更好地实现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进程,更好地解决流动人口的问题,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这是一项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好服务、营造更好生活环境的重要法规,将为实现流动人口和本地居民共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2024年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流动人口居住-就业变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流动人口在城市的居住与就业问题成为了重要的社会议题。
作为我国首都的北京,其流动人口数量庞大,他们在此地寻找工作机会,进行居住与就业的调整。
这种流动和变动对流动人口自身的幸福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这一问题,并以北京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背景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这些流动人口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因工作、学习或其他原因来到北京,其居住和就业的变动对他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深度访谈以及数据分析等方式,收集流动人口在居住和就业变动方面的数据,分析其对他们幸福感的影响。
四、流动人口的居住与就业变动1. 居住变动:随着工作地点的变化,流动人口的居住地也发生变动。
他们可能从城市的一端搬到另一端,也可能从农村搬到城市。
这种居住的变动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如交通、子女教育、生活环境等问题。
2. 就业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流动人口的就业岗位和行业也发生变动。
他们可能因工作需要而频繁更换工作地点或行业,这种就业的变动也给他们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五、居住与就业变动对流动人口幸福感的影响1. 积极影响:流动人口的居住与就业变动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岗位,他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实现自我价值。
同时,新的居住地也可能带来更好的生活环境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 负面影响:然而,居住与就业的频繁变动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压力和困扰。
如居住环境的不稳定、工作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等,都可能对他们的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
六、以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通过对北京的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发现:1. 居住与就业的变动对流动人口的幸福感有显著影响。
频繁的变动会导致他们感到不安和焦虑,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
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是为了规范和管理流动人口的登记、居住、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事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而设立的法规。
以下是对该管理办法的详细解读和分析。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北京市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涌入。
这些流动人口主要以农民工、务工人员、务农人员以及外来人员等为主,他们旨在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环境。
然而,大量流动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住房紧张、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个体随意流动等。
因此,制定和实施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具有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1. 登记管理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流动人口在到达北京市后必须按照规定进行登记。
登记过程需要提供真实的身份信息和相关证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登记手续。
登记信息将作为流动人口享受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的基础。
2. 居住管理流动人口在北京市的居住将依照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
对于长期居住的流动人口,他们可以租赁房屋或者居住在工作单位提供的集体宿舍。
同时,相关部门将加强住房租赁市场的监管,规范租赁行为,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
3. 就业管理流动人口在北京市寻找就业机会的过程中,必须遵守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的规定。
他们应该选择合法的就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获得合理的工资和福利待遇。
同时,相关部门将加强对用人单位的监管,防止非法用工和侵犯流动人口权益的行为。
4. 社会保障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北京市将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流动人口可以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他们的子女可以享受相应的教育机会。
北京市将加大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三、监督与惩处北京市将建立健全流动人口管理的监督和惩处机制。
对于不按规定进行登记、居住和就业的流动人口,将依法予以处罚,并视情况限制其在北京市的居住和就业权益。
对于涉及非法用工、侵害流动人口权益的用人单位,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并进行相应的处罚。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传统城乡隔绝体制的松动,为农村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提供了政策前提;区域和城乡发展差距的扩大,成为引发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直接原因2;而农村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乡镇企业吸纳富余劳动力能力的下降,使得进城打工成为农村劳动力不得不作出的选择,但是城市社会对“进城农民”并未接纳并作制度上的认定。
严格限制迁移的户籍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歧视外来人的就业政策、保障体制和社会服务供给制度,将农民工排除在正规的就业和社会保障系统之外,他们只能在收入低、工作环境差、待遇差、福利低劣的“次属劳动力”市场上就业。
而以户籍制度为代表的城市社会屏蔽制度使得农民工不能像市民一样得到应有的待遇,买房、子女入学、社区服务等受到诸多限制,他们同时还受到城市居民的排斥和歧视,这些因素都阻碍了农民在城市中居住及向市民身份转变。
本章从外来人口的管理出发,探讨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收容法》取消后暂住证制度面临的困境办证率的下降将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导致管理范围的收缩我们的调研发现,一些地方的流动人口办证率已经开始明显下降。
一些流动人口也觉得不办暂住证不会像以前那样受到被遣送的潜在威胁。
那些目前仍然办理暂住证的流动人口也仅仅出于担心或不了解信息;由于法律的变动会有一个延时的效应,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内,暂住证的办理率将会有比较明显的下降。
这必然导致流动人口的信息缺失和管理范围的收缩,暂住证的原有管理职能失去效力。
强制力的丧失加大了管理(尤其是治安管理)的难度调研中发现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流动人口中一些从事非法活动的人员认识到执法力度的弱化而无所顾忌。
对于这些违法活动,执法人员也普遍感到有些束手无策。
管理主体缺位和管理体制混乱所谓“管理主体缺位”和“管理体制混乱”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多头管理相互脱节,缺乏协调流动人口管理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几乎与城市所有的职能部门发生了联系。
在城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很多部门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中。
北京人口结构柔性转型的三大途径
】N E
腋
栏 目责编 : 何佳艳 hj@bi e . v n e y j vsg . n toc
北京市 外来 流动 人 口众 多与职 、熟练1人缺少 长期并存 。解决 问题 的根本 监
途径 跫形成对流动人 口长效的职崆改造机翩
匕 京人 口结棱柔性转 的三大途径
口 武 晓鹏 / 文
务 业 的用 工 行为 ,使 之在 更 加有 序
的基 础上运 行 ; 过提供 柔性服务 , 通 以便 捷 的 民生 服 务 引导 、推 动 、协 同 人 口结 构 转 型 升 级 , 以提 高 城 市 居 民 生 活 质 量 为 目标 ,持 续 完 善 均 等 化 的 教 育 、医 疗 、就 业 、保 障 、社 区管 理
职业 改造 与 产业 引导相结合
北 京 市外 来 流动 人 口众 多与 职
动 力 、流 动 人 口为 主 的 4 M 店 、 小企 和 人 口结 构 在 动 态 调 整 中 实 现 优 化 。 ,
业 ,而着 力 发展 高 端产 业 ,汇 聚 高 端 从 具 体 路 径 上 ,可 以从 以下 三 个 方 面 业 熟 练 工 人 缺 少 长 期 并 存 。解 决 问题 人 才 。这 一 提 议 让 笔 者 想 起 波特 教 授 予 以考 虑 。 在叙 述 竞 争优 势 问题 时 ,就 产 业 分 类 曾 经有 过 “ 阳春 白雪 ”和 “ 里 巴人 ” 下
伤 害。唯有采用基于 系统创新 的新 思 结 合 。通 过 增 强 刚性 管 理 ,加 大 对 低 成有效联动 ,往往需要 专业的服务 体
维 , 从 社 会 管 理 、 产 业 引 导 、 领 域 端 服 务 业 的 执 法 力 度 , 规 范 传 统 服 系 来 予 以支 撑 。 由于 北 京 市 会展 经 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93 —
北京社会科学 2007 年第 4 期
人口会带来北京人口的激增 。 因经济增长和奥运 会举办带来的巨大就业机会 , 强烈地吸引着京外 流动人口的目光 , 因此 , 北京将持续成为人口流 迁的重要聚集地 。
(2)六成流动人口进京务工经商由他人介绍 调查数据显示了被访流动人口来京时的人际 关系和渠道状况 。61.2 %的流动人口是由他人介 绍而来到北京的 ;没人介绍 , 自己来的比例也不 小 , 占到 35.4 %;而用工单位 上门招工 以及当 地集体组 织 来 的 比 例 非 常 低 , 两者 合 计 仅 为 3.4 %。因此 , 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调节功能 , 拓 展农村地区非农就业渠道 , 将有利于流动人口的 有序流动和规范管理 。 在 1531 个由 他人介 绍来京的 流动人 口中 , 有 1384 人是由外地人介绍来 京的 , 占 90.49 %, 而由北京市本地人介绍而来的比例则不大 。 由外 地人介绍而来的流动人口 , 其介绍人群分布非常 广泛 , 家人 、 亲戚 、 老乡以 及朋友 的比例 都很 大 , 亲戚推荐达到 44.58 %;由北京人介绍而来 的流动人口 , 介绍人主要是流动人口的亲戚 , 推 介群体比较单一 。由此可见 , 流动人口的空间流 动方向与流动人口的社会关系网络存在很强的依 存关系 。 2.来京时间和留京意愿分析 (1)平均来京时间近六年 , 半数流动人口在 京居留五年以上 统计结果表明 , 流动人口在京居留时间的增 长极为迅速 , 流动人口呈现出长期居住的内在趋 势 。 此次调查显示 , 流动人口在京平均居留时间 为 70.6 个月 , 而 1997 年仅为 19.2 个月 , 两者相 差甚远 。 从来京时间的结构分布来看 , 在京居留半年 以下 、 半年至一年 、 一年至两年 、 两年至三年 、 三年至四年 、 四年至五年和五年及以上流动人口 的比 例 分 别 为 8.6 %、 4.8 %、 10.5 %、 8.8 %、 9.1 %、 7.1 %以及 51.1 %。可见 , 九成以上的流 动人口在京居留半年以上 , 五成在京居留五年以 上 。而 1997 年在京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比 例仅 为 63.6 %。不 足十年的时 间 , 流动 人口居 留时间变化之大 , 始料未及 。 (2)在京居留时间越长 , 留京意愿越明显 调查数据显示 , 在京居留时间与留京意愿之
DO I :10.13262/j .bjsshkxy .bjshkx .2007.04.002
北京市流动人口 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尹德挺
(北京市委党校 社会学 教研部 , 北京 100044)
[ 摘 要] 本文利用 2006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 庭户调 查数据 进行综 合分析 , 结 果发现 , 流 动人口 空 间流动和职业流动速度趋缓 , 居所和职业的稳定性在提 高 。 政府部门 可以根据这 一规律 , 通过 产业调整 和 布局引导人口流动 , 重构人口的空间分布 。
本次调查共获得 2532 份流动人口被访对象 个人问卷资料及其在京家庭成员 3248 人的基本 信息资料 ;同时获得 21 街乡 、 83 居村社区背景 资料 104 份 。覆盖范围包括 :中心城区 、 城乡结 合部 、 远郊 区 、 平 房区 、 楼 房区 、 机 关宿 舍大 院 、 物业小区 、 地下室 、 拆迁区 、 加工工业区 、 蔬菜大棚生产区 、 流动人口一条街 、 流动人口大 院等 。
— 94 —
间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 。 打算留京的流动人口 , 其平均来京时间为 80 余个月 , 而不打算留京的 流动人口 , 其平均来京时间仅为 58.64 个月 , 看 情况定的平均时间为 66.9 个月 。 居留时间与留 京意愿之间的相关关系 , 即使是在控制了年龄的 条件下依然存在 。大量具有明显迁移倾向的流动 人口长期居留北京 , 将会对北京城市人口规模产 生巨大影响 , 由此引发的社会 、 经济问题需要引 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
二 、 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分析
1.来京路径和渠道分析 (1)近八成在京流动人口离乡后直入京城 , 城际间流动频次不高 追溯性调查数据反映了被访者离乡后在不同 城市之间流动的城市数量状况 。总的来说 , 流动 人口城际流动的城市数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 平 均城市数为 1.39 个 ;75.5 %的流动 人口自离乡 后只到过一个城市 , 即离乡以后直接进入北京 , 而没有通过其他城市辗转入京 ;15.5 %的人共到 过两个城市 , 而曾经去过 3 个及以上城市的流动 人口比例 不足 10 %。 由此可见 , 流 动人口主要 以寻求就业机会和增加个人收入为目的进行城市 选择 , 人口流动的目的性在逐步增强 。 随着北京 2008 年奥运会的日益 临近 , 传统的 服务行业和 建筑业将对劳动力产生巨大需求 , 这一部分流动
一 、 数据来源及被访者特征分析
1.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 来源于北京市 人口研究所 组织的 “2006 年北京市流动人口家庭户 调查” 。 调查对 象为 “流动人口 家庭户” , 界定为非 北京户籍 ,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 , 居住一处共同生活 (含单 身居住独自生活 , 不含流动人口集体户);问卷 “被访对象” 必须从事某一种职业 , 有劳动收入 。 此次调查采用的是多阶段随机抽样的调查方
[ 收稿日期] 2007-01-31 [ 作者简介] 尹德挺 (1978-), 男 , 湖南沅岭人 , 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 , 北京大学人口学博士 . [ 基金项目]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 (05BJDSH037)
— 92 —
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空间流动和职业流动
法 。第一阶段以 2005 年底流动人口集中聚居的 96 个派出所为抽样框 , 随机等距抽取其从属的 21 个街道 、 乡镇 ;第二阶段在 21 个样本街乡随 机等距抽取 83 个居村社区样本 ;第三阶段分别 在 83 个样本社区抽取随机起点户 , 同时在每个 社区登记 40 户 , 记录其家庭人口数 、 有工作有 收入的劳动人口数以及门牌号 , 其中第 31 至 40 户为备份样本户 ;第四阶段在样本户中抽取被访 者 , 如果样本户中有 2 个以上家庭成员有劳动收 入 , 则由访 问员用问卷中 的 kish 二 维随机表抽 选一位作为被访者 。 前三阶段抽样 , 尽量使被调 查对象覆盖北京市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的区域 、 不 同的居住条件 、 不同的就业领域 ;第四阶段抽样 主要避免被访对象出现职业层次 、 收入水平偏离 的情况 。
总之 , 目前的流动人口研究通常将空间流动 和职业流动二者割裂开来分别研究 。其实 , 二者 是一个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 将两种流动行为结 合起来研究将有助于全面反映流动人口社会流动 的真实特点 。 另一方面 , 以往的研究大多使用横 截面的宏观数据 , 而不是以追溯性微观调查资料 来测量流动人口社会流动的方向和速度问题 , 这 样的数据结构很难清晰地看到流动人口个体的变 动差异 , 掩盖了流动人口在和职 业流动相结合的研究模式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现 实性 。
口群体 , 将会给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 机 , 同时也会为城市管理带来巨大挑战 。
(2)八成被访者为农业户口 , 半数为初中学历 调查数据表明 , 流动人口主要由农村流出 。 79.7 %的被访者为农业户口 ;51.6 %的流动人口 为初中学历 , 大专以上学历者仅占到全部被访者 的 7.3 %, 此项比例与户籍人口相比明显偏低 。 (3)已婚者为主体人群 , “举家迁移” 势头 凸显 调查统计显示 , 流动人口已婚比例达到 77 %, 其中 , 88 %的已婚被 访者在原籍无配偶 , 58 %的已婚被访者在原籍无子女 。如果以 “ 被访 者核心家庭成员 (配偶 、 子女)均在京” 为 “举 家迁移” 标准 , 那么在调查的 2532 户被访家庭 中 , 举家 迁移比 例为 41.2 %。 可 见 , 举 家迁移 已经成为北京外来人口流动的新特征 。 在调查的 2532 户流动 人口户中 , 共涉及家 庭户成 员 5780 人 , 平均 户规 模为 2.28 人 。 与 2005 年 北京户籍人口相 比 , 家庭规模 略小 。 流 动人口在京家庭的户规模以 2 人户的比例最大 , 达到 52 %, 3 人户和 1 人户次之 , 分别为 27 %和 25.9 %。与户籍人口相比 , 流动人口 1 人户和 2 人户的比例明显偏高 。纯外来家庭户小型化有利 于外来人口的流动和转移 , 但增加城市管理和服 务的难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