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削裂纹

合集下载

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

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

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对策林柏春魏国芳【摘要】对球墨铸铁中频淬火凸轮轴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认为磨削工艺不当,产生了过高的磨削热,使凸轮浅表层组织回火过度,硬度大幅下降,从而产生极大的拉应力是磨削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

采取对策后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凸轮轴磨削热回火过度残余应力磨削裂纹Cause of Grinding Cracks on Medium FrequencyInduction Hardened Cam Shaft and CountermeasureLin Baichum,Wei Guofang (Changzhou Diesel Co.,Ltd.,Changzhou213002)【Abstract】The cause of the grinding crack on medium frequency induction hardened cam shaft made of spheroidal cast iron was analyzed.It was found that the grinding process was unsuitable,thus too much grinding heat was produced and near surface zone of the cam shaft was overtempered,which resulted in very high residual tensile stress and drop in hardness in this zone.Those a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grindi gcracks.Proper countermeasures were adopted and quite satisfying effects were obtained.Key words:cam shaft,grinding heat,overtempering,residual stress,grinding cracks1 前言我厂S195柴油机凸轮轴材料为QT600-3(稀土-镁球墨铸铁),热处理技术要求:正火后珠光体量≥75%,碳化物+磷共晶总量<5%,凸轮表面中频淬火后硬度达到45~50HRC,淬硬层深度1.5~4.5mm,淬硬层表面组织3~6级。

磨床磨削裂纹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磨床磨削裂纹原因的分析与对策

磨床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分析与对策分析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与磨削前各加工过程所产生的缺陷,如材料表层中存在网状碳化物、非金属夹杂、组织疏松、成分偏析、晶界上的淬火变形等有关;裂纹通常与烧伤同时出现。

当工件表层的残余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磨削裂纹。

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和减小磨削裂纹的方法如下:1、正确选用砂轮,例如可采用颗粒较粗、较软、组织较疏松的砂轮;保证修整后砂轮的锋利。

2、保证磨削时的冷却条件,设法使冷却液能有效地渗透到工件的磨削区中。

3、合理选择磨削用量,例如提高工件的转速,采用较小的径向进给量等。

磨削时如果磨削工艺参数选择或操作不当,工件表面温度达到150~200度时表面因马氏体分解,体积缩小,而中心马氏体不收缩,使表层承受拉应力而开裂,产生的裂纹会与磨削方向垂直,裂纹相互平行。

当磨削温度在200度以上时,表面由于产生索氏体或托氏体,这时表层发生体积收缩,而中心则不收缩,使表层拉应力超过脆断抗力而出现龟裂现象。

4、工件表面渗层碳浓度过高,会使工件表面产生过多的残余奥氏体.从而容易导致产生烧伤和裂纹。

因此,表面碳浓度增加,则降低了磨削性能,一般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75%-0.95%范围以内。

5、碳化物分布应均匀,粒度平均直径不大于0.001m;碳化物形态应为球状、粉状或细点状沿网分布,不允许有网状或角状碳化物。

6、热处理时.表面或环境保护不当会产生表面氧化,这样在工件上就会产生一层薄的脱碳层,这层软的脱碳层会引起砂轮过载或过热,从而造成表面回火,工件磨削时容易出现裂纹。

7、如果冷却不充分,磨削时零件表面温度有时可能高达820~840度或更高,则由于磨削形成的热量足以使表面薄层重新奥氏体化,并再次淬火而形成淬火马氏体,表面形成二次淬火的金相组织。

此外,磨削形成的热量使零件表面温度升高极快,这种组织应力和热应力导致磨削表面出现磨削裂纹。

8、使用金刚滚轮修整砂轮的内滚道磨床加工的零件有裂纹,还与配置的金刚滚转速、转向、金刚石的粒度、磨损情况、修砂轮时电主轴的转速、修砂轮时与滚轮磨合停留的时间等因素有关。

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磨削裂纹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技术讲座二磨削裂纹产生机理与防止措施1 磨削裂纹的特征磨削裂纹形状特别,仅发生在磨削面上,与淬火裂纹在宏观上观察明显不同,且磨削裂纹深度较浅。

较轻的磨削裂纹垂直于或接近垂直于磨削方向呈平行分布,称之为第Ⅰ类裂纹。

较严重的裂纹呈龟甲状,称之为第Ⅱ类裂纹,习惯上叫做龟裂。

其深度大致为0.03-0.20mm。

用酸浸蚀后裂纹更加明显易见。

2 磨削裂纹的产生机理磨削裂纹的产生皆由内部应力诱发所致,磨削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磨削热引起的。

工件磨削时磨削接触区温度高达400℃,磨削接触点的温度更是高达800℃以上。

磨削热导致工件表面产生热应力和组织相变而引起体积变化的相变应力。

渗碳淬火钢的表面组织是高碳马氏体和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处于膨胀状态(未经回火处理尤为严重);磨削热尤其是砂轮和工件接触区的高热会迅速使接触区表面温度升高,当表面温度升高到100℃~200℃左右离开接触区被冷却液迅速冷却时,必然将产生收缩,这是第一次收缩。

这种收缩仅发生在表面,由于其基体马氏体仍处于膨胀状态,从而使表面层承受拉应力而产生微裂纹,这就是第Ⅰ类裂纹。

随着磨削加工的继续当表面温度升至300℃~400℃时,表面层发生相引起变体积缩小,导致表面再次产生收缩,从而产生第Ⅱ类裂纹。

由于马氏体的膨胀收缩是随着钢中含碳量的增加而增大,故渗碳淬火钢(高碳工具钢)表面产生磨削裂纹尤为严重和常见。

渗碳淬火工件表面的残余奥氏体,在磨削时受磨削热的影响即发生分解,逐渐转变为马氏体,这种新生的马氏体集中于表面,引起零件局部体积膨胀,加大了零件表面应力,导致磨削应力集中,继续磨削则容易加速磨削裂纹的产生;此外,新生的马氏体脆性较大,继续磨削也容易加速磨削裂纹的产生。

另一方面,在磨床上磨削工件时,对工件既是压力,又是拉力,助长了磨削裂纹的形成。

如果在磨削时冷却不充分,则由于磨削而产生的热量,足以使磨削表面薄层重新奥氏体化(727℃以上),随后再次淬火转变为淬火马氏体。

磨削裂纹的典型特征

磨削裂纹的典型特征

磨削裂纹的典型特征磨削裂纹是指在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产生的细小裂纹。

这些裂纹通常呈弧形或曲线状,沿着磨削方向延伸。

磨削裂纹是一种常见的表面缺陷,可能会对工件的性能和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磨削裂纹的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磨削裂纹通常呈现出明显的形状和方向。

由于磨削过程中的应力集中和热效应,裂纹往往沿着磨削方向延伸。

这种裂纹形状和方向的一致性是磨削裂纹的典型特征,也是识别和分析磨削裂纹的重要依据。

磨削裂纹的尺寸通常很小。

由于磨削过程的高速旋转和摩擦作用,磨削裂纹往往只存在于工件表面的一层薄膜内,其深度通常在几个微米到几十个微米之间。

因此,磨削裂纹的尺寸较小,需要通过显微镜等设备才能观察到。

磨削裂纹通常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虽然磨削裂纹是在磨削过程中产生的随机缺陷,但由于磨削过程的特性,裂纹往往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磨削裂纹可能集中分布在磨削轮的切削边缘附近,或者在工件表面的凹凸不平处产生。

这种规律性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磨削裂纹的形成机制。

磨削裂纹通常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尽管磨削裂纹的尺寸较小,但由于其存在于工件表面,易受外界环境和力学载荷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扩展和发展。

这些裂纹扩展可能导致工件的强度和耐久性下降,甚至引发工件的断裂和失效。

因此,磨削裂纹的存在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和修复。

磨削裂纹具有明显的形状和方向、小尺寸、一定的规律性和一定的危害性等典型特征。

对于工程师和磨削加工人员来说,了解和掌握这些特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识别和分析磨削裂纹,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通过合理选择磨削参数、优化磨削工艺和采用适当的工艺控制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磨削裂纹的发生率,提高工件的质量和性能。

陶瓷材料磨削裂纹成因分析

陶瓷材料磨削裂纹成因分析

万方数据第5期周志雄等:陶瓷材料磨削裂纹成因分析一109一区时,作用其上的载荷也逐渐减少,在这个显微塑变及其产生的残余应力的作用下,沿径向裂纹的横向出现横向裂纹,并延伸至材料表面形成裂纹区的断裂从基本剥落【2]。

2.3疲劳裂纹的扩展动力对于弹塑性陶瓷材料而言,疲劳裂纹的扩展不是一个连续过程,而是一个钝化启裂与稳定扩展交替进行的过程。

疲劳裂纹的扩展,实际上是裂尖局部区域即断裂过程区内材料的不断分离。

因此,它首先必须满足切断裂尖原子或分子结合的条件,另外,裂纹的稳定扩展除受裂尖前缘局部条件控制外,还受裂尖前端耗散区能流的全局状态控制。

随着裂纹的扩展,一些输入能量转变成储存在弹性卸载区内的残余应力能;一些因发热和材料的再组织而被耗散;其余则转变为材料的表面能。

2.4磨削热裂纹的扩展动力由于陶瓷的散热能力差,即使磨削时使用冷却液进行冷却;磨削区的显微塑变和摩擦会在磨削表面引起很高的磨削温度。

由此在表面产生的热压应力为毋,,且有毋,=竺{掣。

当这p部分热影响区的表面冷却,不可恢复的表面塑性变形将产生残余拉应力∞r,以rm盯sr如果达到材料的断裂极限,磨削表面就产生热裂纹。

该微裂纹与磨痕方向没有确定的取向关系。

裂纹的主要形式有:表面尺寸较小,向次表面延伸较深的压痕效应;表面尺寸较大的细长网状热裂纹;沿晶粒扩展的晶界间隙裂纹;不连续显微塑变裂纹。

3实验结果及分析王西彬等在常用磨削用量条件下得到以下SEM观测结果【4】:3.12Y—PSz的磨削热裂纹(如图2)部分稳定相变增韧z曲:陶瓷2Y—PSZ的晶粒细小,含有较高的亚稳态四方相t’(c+£’含量达45%),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在实验陶瓷中断裂韧性‰值较大,强度盯s较高,磨削表面平整光滑,为典型的显微塑变磨削特征。

没有发现明显的径向裂纹和不连续显微塑变裂纹。

当磨削速度提高到30m/s时。

磨削温度升高,在光整的磨痕周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裂纹,是一种典型的磨削热裂纹。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原因分析及其工艺改进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原因分析及其工艺改进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原因分析及其工艺改进1 引言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在航空航天业、模具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机床制造业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高速切削领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在高速切削领域,由于对刀具安全性、可靠性、耐用度的高标准要求,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内在和表面的质量要求也更加严格。

而随着硬质合金棒材尤其是超细硬质合金材质内在质量的不断提高,整体硬质合金刀具表面的质量情况越来越受到重视。

众所周知,硬质合金刀具的使用寿命除了与其耐磨性有关外,也常常表现在崩刃、断刃、断裂等非正常失效方面,磨削后刀具的磨削裂纹等表面缺陷则是造成这种非正常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表面缺陷包括经磨削加工后暴露于表面的硬质合金棒料内部粉末冶金制造缺陷(如分层、裂纹、未压好、孔洞等)以及磨削过程中由于不合理磨削在磨削表面造成的磨削裂纹缺陷,而磨削裂纹则更为常见。

这些磨削裂纹,采用肉眼、放大镜、浸油吹砂、体视显微镜和工具显微镜等常规检测手段往往容易造成漏检,漏检的刀具在使用时尤其是在高速切削场合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整体硬质合金刀具产品磨削裂纹缺陷的危害很大。

因此对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有效防止磨削裂纹的工艺改进措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原因分析1.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的磨削加工特点硬质合金材料由于硬度高,脆性大,导热系数小,给刀具的刃磨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磨削余量很大的整体硬质合金刀具。

硬度高就要求有较大的磨削压力,导热系数低又不允许产生过大的磨削热量,脆性大导致产生磨削裂纹的倾向大。

因此,对硬质合金刀具刃磨,既要求砂轮有较好的自砺性,又要有合理的刃磨工艺,还要有良好的冷却,使之有较好的散热条件,减少磨削裂纹的产生。

一般在刃磨硬质合金刀具时,温度高于600℃,刀具表面层就会产生氧化变色,造成程度不同的磨削烧伤,严重时就容易使硬质合金刀具产生裂纹。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及措施

淬火工件磨削加工过程中,磨削部位容易产生浅、细长、肉眼几乎无法辨别的磨削裂纹,常见的磨削裂纹有三种形状:龟裂或网状裂纹、直线状和弧状。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是:
1、热处理
热处理过程中,淬火温度高,产生过热组织;回火不充分,存在较大的内应力和较多的残余奥氏体;渗碳件渗碳层中的网状碳化物析出严重等,造成工件在后续磨削过程中产生磨削裂纹。
3、如果已产生磨削裂纹,如果未超过加工余量,可进行多次低温回火,去除磨削应力,再按正确的磨削加工方法加工,磨去裂纹深度进行挽救。
2)正确选择砂轮结构和硬度级别,以获得自由磨削效应。
3)陶瓷和金属作粘结剂的砂轮,适用于磨削热较高的场合;树脂粘结砂轮,适用磨削热较小的场合。脆性较大的粘结剂,磨粒容易脱落,有利于使砂轮保持锐利状态。
4)SiC磨料磨削钢和铁基耐热合金时,产生强烈的化学磨损,刚玉类磨料磨削钢时无此反应。相反,刚玉类磨料磨削玻璃、硅酸盐类陶瓷涂层时,会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SiC磨料无此反应。
2、冷却
磨削过程中,工件表面瞬间温度高达820℃,冷却不充分时,磨削产生的热量会使磨削表面薄层重新奥氏体化,随后在自身基体的激冷作用下,再次淬火为马氏体,表面层产生附加的组织应力,磨削是交替重复过程,累计的拉应力超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表面抗拉强度时,会产生龟裂或网状裂纹。
3、磨削过程中进刀量过大
磨削进刀量太大,温度剧烈升高,表层达到约300℃左右,则发生第二次收缩,产生第二种磨削裂纹;与磨削方向基本垂直的、有规则排列条状裂纹。如果局部严重磨削烧伤出现,则产生弧形裂纹。
4、磨料选择
砂轮磨料种类有刚玉、碳化硅、金刚石、氮化硼等,当选择的与工件不匹配时,会产生裂纹。
磨削裂纹的控制措施是:

浅析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产生及其工艺改进措施

浅析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削裂纹的产生及其工艺改进措施

引 言
高效率 高精度硬质合 金刀具是一种 以高性能硬质合金材料
1 . 3 砂轮原 因
整体硬质合金刀具磨刃过程 中, 砂轮 的线速 度和径 向进给量
砂轮硬度越高 、 粒度越细 、 磨损得越厉害 , 都使磨削温度升 为基础的精密刀具 ,是钨材 料产业链 中技术 含量和 附加价值最 越 大, 高得很快, 则越容 易使硬质合金 刀具产生磨削裂纹及磨 削烧伤 。 高的产品之一, 也 是 支 持 先 进 加 工 制造 技术 发 展 的关 键 工 具 。因 砂轮修整 不合格 , 工作表 面产生较大 的跳 动 , 或者在 进行 为硬 质 合 金 刀 具 有 比较 大 的脆 性 , 容易发生裂纹现象 , 所 以 必 须 此 外 , 刃磨时振动过于猛烈 ,那么硬质合金 刀具就很容易产生崩刃等 在刀刃磨削的过程 中注意控 制温度 ,并且选 择合适的砂轮 以及
金磨削表面 的瞬 时温度会 达到很高 ,在温度 的快速增长 下将 导 要求相对较高的加工场合很难进行运用 。使用晶须增韧补强技
致热变形 的产 生。此 外, 又 因为硬 质合金 的抗弯 强度 比较低 , 有 术可 以对这个 问题进行有效 的解 决。在硬质合金刀具材料 中加 很大的刚性模量 , 在正常温度 下根 本没有塑性 , 无法通过 自身的 入晶须能对裂纹扩展 的能量进行 吸收,吸收能量的大小决定于 塑 性 变 形 来 消 除热 应 力 , 因而 在 磨 削 热 的 作 用 下 , 将 使 得 硬 质 合 晶须与基体的结合状 态 。晶须增韧补强技术 能全 面提高整体硬 金刀具的磨削表面产 生局 部热应力值高 于硬 质合金 自身 的强度 质合金刀具材料的硬度、 韧性等综合性能。 极限, 从 而 导 致 裂 纹 的产 生 。 2 . 1 . 1 晶须 的 选 用及 添加 方 式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过度受热:在高速旋转过程中,砂轮的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砂轮就会过热,导致内部的结构发生改变,从而产生裂纹。

2. 砂轮质量问题:如果砂轮的质量不过关,材料不均匀或者存在内部缺陷,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

3. 使用过度:砂轮的寿命是有限的,如果过度使用或者使用强度过大,砂轮就会承受过大的力量,从而导致裂纹的出现。

4. 不当使用:如果使用砂轮时,施加的力量不均匀或者施力方向不正,就容易导致砂轮承受不均匀的力量,从而引发裂纹。

5. 砂轮装配不当:如果砂轮安装时未正确安装或者固定牢固,就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晃动或者偏移,从而导致砂轮产生裂纹。

6. 砂轮敲击:如果砂轮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硬物的敲击或者撞击,就容易引发裂纹的产生。

以上是一些可能导致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使用砂轮时应注意避免以上情况的发生,确保砂轮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磨削烧伤、磨削裂纹及控制措施

磨削烧伤、磨削裂纹及控制措施

磨削烧伤、磨削裂纹及控制措施1、磨削烧伤磨削工件时,当工件表面层温度达到或超过金属材料的相变温度时,表层金属材料的金相组织将发生变化,表层显微硬度也相应变化,并伴随有残余应力产生,甚至消失微裂纹,同时消失彩色氧化膜,这种现象称磨削烧伤。

2、磨削裂纹一般状况下磨削表面多呈残余拉应力,磨削淬火钢、渗碳钢及硬质合金工件时,经常在垂直于磨削的方向上产生微小龟裂,严峻时进展成龟壳状微裂纹,有的裂纹不在工件外表面,而是在表面层下用肉眼根本无法发觉。

裂纹的方向常与磨削方向垂直或呈网状,并且与烧伤同时消失。

其危害是降低零件的疲惫强度,甚至消失早期低应力断裂。

3、磨削烧伤、磨削裂纹的掌握措施(1)正确选择砂轮为避开产生烧伤,应选择较软的砂轮。

选择具有肯定弹性的结合剂(如橡胶结合剂,树脂结合剂),也有助于避开烧伤现象的产生。

(2)合理选择磨削用量从减轻烧伤而同时又尽可能地保持较高的生产率考虑,在选择磨削用量时,应选用较大的工件速度vw和较小的磨削深度ap 。

(3)改善冷却条件① 采纳高压大流量法此法不但可以增加冷却作用,而且也增加了对砂轮的冲洗作用,使砂轮不易堵塞。

② 安装带空气挡板的喷嘴此法可以减轻高速回转砂轮表面处的高压附着气流作用,使磨削液能顺当喷注到磨削区。

③ 采纳磨削液雾化法或内冷却法采纳特地装置将磨削液雾化,使其带走大量磨削热,增加冷却效果;也可采纳内冷却砂轮,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经过严格过滤的磨削液由锥形套1经空心主轴法兰套2引入砂轮的中心腔3内,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磨削液经由砂轮内部有径向小孔的薄壁套4的孔隙甩出,直接浇注到磨削区。

图内冷却砂轮结构1-锥形盖2-主轴法兰套3-砂轮中心腔4-薄壁套。

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止措施

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止措施

唐削裂纹产生的原因
磨削裂纹的产生原因是复杂的。
磨 削加工工艺 及加 工方法不 当、
材料不佳、热处理工艺不合理和其 他一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导致裂纹的 产生。 然而 , 磨削热是产生磨削裂纹 的最基本原因。 在磨削过程中, 磨削 能量绝大部分转化成热量并传人被 磨削工件的表面。 如果冷却不当, 磨
磨床本身对加工的影响也很大, 精度低、加工性能不稳定、 液压导轨浮 油紊乱,出现运动爬行,使进给量不均匀等,导致磨裂。 不恰当的热处理规范和热处理后的组织缺陷也会直接导致磨削裂纹的产
生。 如钢件淬火后 回火不及时或 回火不充分时 , 一方面使淬火马 氏体 内和 晶
发现原材料组织中有不均匀的碳化
物存在时 , 一定要经过细化处理 , 这
对避免产生磨削裂纹有良好的效果。
界上的淬火裂纹进一步扩大, 促使磨裂产生; 另一方面热处理应力没有消除 或大部分没有消除, 在此情况下脆性较大的淬火组织在磨削应力和热处理应 力的双重作用下, 就更容易产生裂纹。又如, 淬火钢件中的残余奥氏体较多 时, 将增大产生磨削裂纹的倾向性, 这是因为体积较小的残余奥氏体在磨削 时很容易诱发转变成体积增大了的马氏体组织 , 由此产生的组织应力可能导 致磨削层产生裂纹。 金属材料的原始组织缺陷也是产生磨削裂纹的重要原因,t C1 钢中  ̄G r l l 5 若有不均匀的碳化物存在时, 工件在磨削过程中往往在碳化物聚集处产生裂 纹。如果钢中有明显的带状碳化物存在时,则会在带状碳化物处产生裂纹, 且沿带状偏析扩展。这是因为碳化物脆性大, 热膨胀系数比金属基体小, 在 磨削热的作用下,它必然阻碍金属基体膨胀; 冷却时,它又阻碍金属基体收
冷 却过程一样 ,必然产生热 应力和 组织 应 力。当应 力大干材料 的断裂

磨削裂纹的产生

磨削裂纹的产生

磨削裂纹的产生:磨削时,当工件磨削表面的热应力大于工件材料的强度时,就会产生龟裂,即磨削裂纹。

它在工件表面成不规则的网状,其深度约为0.5mm。

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时受热而产生的热应力,部分也由于磨削热度使磨削表面产生残余应力而致裂。

它与工件材料性质(如化学成分,脆性,热处理组织)等有关。

一般来说,工件材料含碳量越高,脆性越大,就容易产生磨削裂纹。

简单介绍在生产中消除齿轮轴端面磨削炸纹的方法:1、调砂轮头架半度,使砂轮侧面与工件表面有半度夹角,利于散热。

2、把砂轮侧面修成凹形,使砂轮外圆最宽,减小接触面,也利于散热。

3、减小磨削断面的磨量,缩短加工时间。

4、操作时,手腕用力要柔,使砂轮缓慢接触工件表面,减小瞬间产生的较大磨削热。

5、合理选用冷却液,并充分浇注到磨削面上。

6、磨削完成时,注意光刀,这样即保尺寸,又不易出裂纹。

也应注意,天气冷暖,温度高低,热胀冷缩对裂纹产生也有着重大影响。

磨床安全操作规程:1、工作时要穿工作服,女工要戴安全帽,不能戴手套,夏天不得穿凉鞋进入车间。

2、应根据工件材料,硬度及磨削要求,合理选择砂轮。

一般60粒度。

新砂轮要用木锤轻敲检查有否裂纹,有裂纹的砂轮严禁使用。

3、安装砂轮时,在砂轮与法兰盘之间要垫衬纸,砂轮安装后要做两次静平衡。

(可说原因)4、砂轮最高工作速度应符合所用机床的使用要求。

高速磨床特别要注意校核,以防发生砂轮破裂事故。

5、开机前应检查磨床的机械、液压和电气等传动系统是否正常。

砂轮、卡盘、挡铁、砂轮罩壳等是否坚固,防护装置是否齐全。

启动砂轮时,人不应正对砂轮站立。

6、砂轮应经过2~5分钟空运装试验,确定正常时才能使用。

7、干磨的磨床在修整砂轮时要带口罩并开启吸尘器。

8、修整砂轮时,金刚笔轴线向下倾斜5°~10°,也就是笔尖要低于砂轮中心1~2mm。

以防金刚石振动面扎入砂轮。

9、不得在加工中测量。

测量工件尺寸时,要将砂轮退离工件。

10、磨削带有花键‘键槽等间断工件时,背吃刀量不得过大。

轴承磨削烧伤与裂纹鉴别、原因分析及预防

轴承磨削烧伤与裂纹鉴别、原因分析及预防

轴承零件磨削烧伤和裂纹的鉴别、原因分析及预防一.概述轴承套圈在磨加工中,由于磨粒对工件的切削、刻划和摩擦作用,使金属表面产生塑性变形,由工件内部金属分子间相对位移产生内摩擦而发热;砂轮切削时,相对于工件的速度很高,与工件表面产生剧烈的外摩擦而发热,又因为每颗磨料的切削都是瞬间的,其热量生成也在瞬间,又不能及时传散,所以在磨削区域的瞬时温度较高,一般可达到500~1200℃,如果散热措施不好,很容易造成工件表面的烧伤,在工件的表层(一般有几十微米几百微米)出现变质层,破坏了工件表面的组织,甚至出现肉眼可见的严重的烧伤。

酸洗后烧伤呈黑色,这种烧伤产生的温度在回火温度以上到临界点Ac1之间,大约在200℃~740℃之间。

低于轴承钢的回火温度不会产生烧伤。

二次淬火烧伤又称“白烧伤”,冷酸洗后烧伤呈亮白色,这种烧伤产生的温度范围在钢的临界点Ac1以上。

磨削烧伤在金属表层会产生很大应力,因而在烧伤处有时会出现裂纹,这种裂纹成为磨削裂纹。

通常情况下,磨削裂纹非常细小,肉眼观察无法发现,必须采用专用仪器才能将其区分。

磨削烧伤对轴承寿命影响非常大,有数据表明,有烧伤的轴承工作寿命仅为几小时到几十小时,仅为设计寿命的10%左右。

所以鉴别烧伤和裂纹,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避免磨削烧伤和裂纹就显得尤为重要。

1、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的几种鉴别方法1.1冷酸洗法鉴别磨削烧伤滚子磨削烧伤用冷酸洗法鉴别,见图1和图2。

由图1a)可见,滚子经冷酸洗后,外径有暗黑色宽带,这些宽带是由于工件在磨削时产生的高温回火烧伤,马氏体组织发生分解,析出碳化物,使金属表面不耐腐蚀。

图1b)是回火烧伤的金相图。

图2为滚子端面在磨削时产生的二次淬火烧伤(箭头所指的白亮区)。

这种烧伤温度已经超过钢的临界点Ac1,大约在800℃以上。

原来的马氏体组织被重新加热转变成奥氏体,随后快冷被淬火。

在白亮区边缘被黑色带包围,这层黑色区属于高温回火烧伤区。

a)滚子磨削高温回火烧伤b)套圈磨削高温烧伤组织图图1高温回火烧伤1.2用显组织和显微硬度鉴别磨削烧伤用显微组织鉴别磨削二次淬火烧伤见图3,。

磨削裂纹产生和解决方法

磨削裂纹产生和解决方法

磨削裂纹产生和解决方法平面磨削产生的磨削裂纹(黑色碎点),并不是蓦地裂天形成的,而是零星地显现于工件表面。

虽说磨削裂纹,但新手还是难以辨别的。

用特别药品处理的磨削液裂纹并不深,一般深度只有0.05~0.25mm。

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工件有表层内应力超过了断裂的极限,即工件由于以前加工磨削或热处理而在表层残留有机械应力和热应力。

由于磨削时磨掉了这刚刚好能保持平衡的应力,导致其残余应力超过了工件的强度,由些便产生了磨削裂纹。

在全部原因中,“由磨削产生裂纹”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最大的问题就是磨削热产生的应力。

由于磨削热,工件表面的局部温度快速上升,这个会进行回火或者其他热处理。

由于内部结构的变化和表面的收缩,而在拉应力的作用下产生了裂纹。

1、砂轮的进给量和残余应力之间关系的例子。

①拉应力随着砂轮的进给气力的加添会渐渐变大,渐渐接近工件材料的抗拉强度。

一旦超过工件材料的抗拉强度时便会产生裂纹。

②压应力不会变化太大,由于刻度和试验条件的不同所以无法进行比较,但是几乎不变的是背吃刀量为0.05mm的时候,残留的拉应力最大,即使切得再深残留拉应力也不会大太大了。

一般认为这是磨粒落的原因。

2、通过更改砂轮的进给量,测量磨削后残余应力的一个例子。

①砂轮的进给量越大,残余应力存在的深度越深。

②表面的残余应力作为拉应力在作用磨削方向的同时,还可以以压力的形式作用于磨削方向的垂直方向,而且向内部越深,应力便会急剧削减。

③作用于沿磨削方向和垂直方向时,先变成压应力而后蓦地变成与磨削方向一致的拉应力。

当达到最大值时渐渐削减,最后成为微小的压应力。

砂轮的硬度和残留拉就力的关系,硬度在G、H、I、J之间,硬度越高,残留的残余应力也就越大。

砂轮的速度(圆周速度)对残余应力的影响。

转速(圆周速度)一旦超过去1500m/min,残余应力就会急剧加大。

此外,由于工件的材料不同也有易发生磨削裂纹和不易发生磨削裂纹的差别。

钛合金的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

钛合金的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

钛合金的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钛合金的磨削烧伤是指在磨削过程中,钛合金材料表面出现的局部熔融、汽化或化学反应等现象。

这些烧伤不仅影响工件表面的完整性,还会降低其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磨削烧伤的主要原因是磨削参数选择不当,如磨削速度过快、磨削力过大等。

工件材料表面存在杂质、锈蚀或氧化层等也会导致烧伤。

为了预防钛合金的磨削烧伤,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磨削参数:根据钛合金的特性和加工要求,合理选择磨削速度、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等参数,以降低磨削热和磨削力。

加强工件前处理:去除工件表面杂质、锈蚀或氧化层,确保表面清洁度。

使用合适的磨料:选用具有高硬度、高热稳定性和优良磨削性能的磨料,以保证磨削效果和工件表面质量。

冷却液使用:采用有效的冷却液,降低磨削温度和减轻工件热损伤。

钛合金的磨削裂纹是指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微观裂纹。

这些裂纹通常在材料表层以下扩展,对其疲劳强度和耐腐蚀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磨削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磨削应力超过材料承受能力,导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或产生残余应力。

工件材料硬度不均、存在内应力或刀具材质不合适等因素也可能导致磨削裂纹。

为了预防钛合金的磨削裂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用合适的刀具材质:针对钛合金的特性,选用具有高硬度、高热稳定性和优良耐磨性的刀具材质,以减少刀具磨损和避免工件表面粗糙。

降低磨削应力:优化磨削参数,采用低磨削速度、小进给量和浅磨削深度等措施,减少磨削应力和工件热损伤。

工件装夹优化:确保工件装夹牢固、稳定,以减少加工过程中的振动和变形。

冷却液使用:采用有效的冷却液,降低磨削温度和减轻工件热损伤,避免因局部高温而产生的微观结构变化和残余应力。

去应力处理:通过适当的热处理或振动消除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提高工件的抗裂性能。

在实际案例中,钛合金的磨削烧伤和磨削裂纹可能同时存在。

例如,某航空制造企业采用数控磨床加工钛合金叶片时,就曾遇到这两种问题。

通过分析症状、表现及诊断方法,工程师们发现磨削烧伤主要原因是磨削参数选择不当,而磨削裂纹主要是因为刀具材质不合适。

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止措施

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止措施

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止措施轴承零件作为机械设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而磨削裂纹作为轴承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常见的缺陷,不仅会降低轴承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还会对设备的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轴承零件磨削裂纹对于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轴承零件磨削裂纹的成因轴承零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缺陷、加工工艺的不当、使用条件的恶劣等原因,容易出现磨削裂纹。

其中,主要的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材料缺陷:轴承零件的材料中可能存在着一些内部缺陷,如气孔、夹杂、夹砂等,这些缺陷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会被放大和扩展,形成磨削裂纹。

2.加工工艺不当:在轴承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如果切削工具的选择、切削参数的设置、切削液的使用等方面不当,会导致轴承零件表面出现过度磨削或者热损伤,从而形成磨削裂纹。

3.使用条件恶劣:轴承零件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受到过大的载荷、振动、冲击等外力作用,会导致其表面出现微小的裂纹,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这些裂纹会逐渐扩展和加深,最终形成磨削裂纹。

二、磨削裂纹对轴承零件的影响轴承零件中的磨削裂纹会直接影响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降低承载能力:磨削裂纹会导致轴承零件的强度和韧性降低,从而使其在受到载荷时容易发生断裂或疲劳破坏,降低其承载能力。

2.影响使用寿命:磨削裂纹会使轴承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增加,从而导致摩擦系数增大,摩擦热增加,最终使轴承零件的使用寿命缩短。

3.安全风险增加:磨削裂纹会在轴承零件受到过载、振动等作用时进一步扩展和加深,最终导致轴承零件的断裂,从而对设备的安全性产生潜在威胁。

三、轴承零件磨削裂纹防止措施为了有效地防止轴承零件的磨削裂纹,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合理选择材料:在选择轴承零件材料时,要选择质量好、无内部缺陷的材料,以减少磨削裂纹的产生。

2.优化加工工艺:在轴承零件的加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工件材料和零件结构合理选择切削工具和切削参数,同时要加强切削液的使用,以减少磨削裂纹的产生。

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

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摘要:采掘设备中所用齿轮为重载齿轮,为了提高齿轮承载力和耐磨性,通常轮齿采取渗碳淬火的热处理方式,再经过成型磨齿加工而成。

长期以来,在齿轮加工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磨削裂纹。

本文对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及措施进行分析。

关键词:齿轮磨削;裂纹;影响因素;措施1齿轮磨削裂纹的形态特征磨削裂纹特有的征状是裂纹与磨削道痕相垂直,一般情况下磨削裂纹细、密、浅。

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深层渗碳的齿轮),在成型磨齿机上磨齿时,其磨削裂纹有会呈现出粗、深、长的特点,出现的磨削裂纹可能与磨削道痕平行分布。

在产生磨削裂纹的齿面必定伴随磨削烧伤,对产生磨削裂纹的齿面经4%硝酸酒精浸蚀后,由于回火烧伤而呈深黑色,此处硬度明显降低。

更严重的经浸蚀后在齿面黑色区域中间有白色区域,白色区域为磨削过程中产生再硬化(二次硬化),此处硬度很高。

2磨削裂纹的形成对于渗碳淬火硬齿面齿轮,产生磨削裂纹的主要原因是热应力和组织应力在齿面表层上瞬时剧烈变化,造成表面组织内应力不平衡。

(1)磨齿裂纹形成的内因是齿轮的渗碳淬火质量。

齿轮在渗碳淬火过程中,在渗碳层中易形成网状和过多游离碳化物。

这些物质硬度极高,磨削过程中磨削区的温度剧增,容易出现局部过热导致表面回火,使齿轮内部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2)磨齿裂纹形成的外因成型磨齿产生的热应力。

磨削过程会产生的大量热量,部分被冷却液带走,部分被传入齿轮齿面的浅表层内,并使浅表层温度快速升高。

超过原始回火温度,即会导致回火烧伤。

在磨削工况发生较严重异常时(比如变形较大或磨削进给量大等),齿面温度甚至达到相变温度,经冷却液冷激而导致二次淬火,形成严重的淬火烧伤,严重时会形成磨削裂纹。

3产生齿轮磨削裂纹的影响因素3.1首次磨齿切削量成型磨齿一般采用双面磨削,加工前由于留有磨量且热处理过程会有变形,由于机床对中时所测磨削余量不准确,造成首次切削量比较大,导致磨齿过程齿面热急增,引起齿面表层回火或二次淬火。

金属零件裂纹类型及预防措施

金属零件裂纹类型及预防措施

金属零件常见裂纹类型和预防措施南京科润技术中心王学平裂纹是钢铁零件最为忌讳的破坏性缺陷。

在零件加工生产过程中,必然会经历锻造、铸造或轧制、热处理、机械加工、磨削等一系列的工艺过程,常因材料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各类裂纹的产生,往往在零件加工制作完成后才得以发现,将直接造成零件报废,影响产品的正常安装使用,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避免各类裂纹缺陷的发生,,我们针对原材料,热处理,机械加工等工序可能会出现的裂纹特征、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对裂纹进行预防与控制。

(一)原材料裂纹原材料裂纹是工件表面和内部因冶金因素或上道工序不当而存在的裂纹缺陷,常发生于原材料的供货状态。

原材料缺陷如缩孔,疏松,白点,夹杂物、偏析等在锻造时,都有可能形成裂纹,致使工件报废。

1、特征原材料裂纹一般深度较深,裂痕清晰,呈直线或弯曲线条。

1.1 宏观特征:非金属夹杂物引起的裂纹呈锯齿形,且裂纹两侧和尾部有夹杂物分布,裂纹有粗变细,尾端呈圆凸状。

折叠裂纹,锻造热裂纹、铸造热裂纹主要为沿晶扩展,其形状粗细不均,曲折而不规则,常伴有树晶枝;裂纹表面呈氧化色或深褐色,无金属光泽,铸造钢件裂纹表面近似黑色,而铝合金则呈暗灰色。

铸造,锻造冷裂纹往往为穿晶扩展,外形呈宽度均匀细长的直线或折线状,两端有尖角,端口表面清洁,有金属光泽或 轻度氧化色,裂纹走向平滑。

1.2 折叠、锻造、铸造裂纹微观特征:裂纹两侧的显微组织与基体明显不同,有脱碳和氧化现象存在,如图1所示45钢转轴锻件热裂纹形貌为典型的原材料裂纹特征形态。

2、预防措施:⑴材料的化学成分应严格复合标准。

对有害元素S、P、O、N等容易形成夹杂物的元素及 Sn、Sb等微量元素应加以控制。

⑵ 严格控制冶炼浇铸过程。

这是提高材料纯净度,消除冶金缺陷,防止裂纹产生的重要环节。

⑶ 选择正确的铸造、锻造工艺。

铸造零件时,合理设置浇冒口的位置和尺寸,使铸件壁厚不均匀的部位均匀过度,采用合理的圆角尺寸,控制好金属模具的工作温度,开箱时间,冷却速度,以及合适的抽芯开模,确保铸件各部分的冷却速度尽量均匀一致,实现内外同时凝固,有效地减少裂纹倾向。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砂轮是一种常用的磨削工具,广泛应用于机械加工、金属加工等领域。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有时会发现砂轮磨削时出现裂纹的情况,这不仅会降低砂轮的使用寿命,还会对工件的加工质量造成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

砂轮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导致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一个重要原因。

砂轮一般由磨料、结合剂和孔道三部分组成。

磨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砂轮的磨削效果和寿命。

如果磨料中存在杂质或颗粒分布不均匀,就容易导致砂轮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裂纹。

此外,结合剂的选择和配比也会对砂轮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结合剂过硬或过软都会导致砂轮裂纹的发生。

因此,在选择砂轮时,应选择质量可靠的产品,确保砂轮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使用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也是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一个重要原因。

操作人员在使用砂轮时,如果施加过大的压力或过快的磨削速度,就容易导致砂轮过热,从而引发砂轮裂纹。

此外,如果操作人员使用过程中频繁地改变砂轮的切削方向,也会增加砂轮裂纹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砂轮时,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稳定性和规范性。

砂轮的使用环境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砂轮在高温、潮湿或腐蚀性环境下使用,都容易导致砂轮表面产生裂纹。

高温会使得砂轮结合剂变得脆性,失去原有的强度和韧性,从而容易出现裂纹。

潮湿环境会使砂轮的磨料松动,从而增加砂轮裂纹的风险。

腐蚀性环境中的化学物质会侵蚀砂轮表面,导致砂轮强度降低,容易发生裂纹。

因此,在使用砂轮时,要注意避免将砂轮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选择合适的使用条件。

砂轮的维护保养也是避免砂轮裂纹的重要措施。

砂轮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磨削时产生的热量和金属屑的堆积,会使砂轮表面堆积灰尘和金属屑,影响砂轮的正常使用。

如果不及时清理砂轮表面的污物,就会增加砂轮在使用过程中产生裂纹的风险。

此外,砂轮的存放也需要注意,在存放过程中,要避免砂轮受到外力的挤压或碰撞,以免造成裂纹。

砂轮磨削出现裂纹的原因主要包括砂轮材料质量问题、操作不当、使用环境和维护保养等多个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工件转速可以防止烧伤.
烧伤的主要几个原因及解决方法:
1.砂轮太硬选择稍软的砂轮
2.背吃刀量大减少背吃刀量,增加光磨时间
3.切削液不充足切削液要充分
4.粗磨烧伤过深进给量要小,切削液要充分
5.磁力不足,工件停转调整磁力
6.工件转速过低调整工件转速
7.砂轮主轴振摆大检修主轴
8.金刚石不锐利反转金刚石,以锐利尖角修整,或换金刚石
9.砂轮修整不好重新修整,稍放慢修整速度
10.定时支承磨损情况,如果磨损过大,会产生支承烧伤.
11,检查工件和砂轮电机扭矩选用是否足够,不足工件会产生短暂停留,会产生竖条烧伤.
另外提醒一点:
工件转速过高和过低都会产生烧伤,只有在合理范围内才是效果最佳的.
磨削烧伤机理:
当磨削表面产生高温时,如果散热措施不好,很容易在工件表面(从几十um到几百um)发生二次淬火及高温回火。

如果磨削工件表面层的瞬间温度超过钢种的AC1点,在冷却液的作用下二次淬火马氏体,而在表层下由于温度梯度大,时间短,只能形成高温回火组织,这就使在表层和次表层之间常山拉应力,而表层为一层薄而脆的二次淬火马氏体,当承受不了时,将产生裂纹。

预防磨削烧伤的措施
1.尽量减少磨削时产生的热量。

2.尽量加速热量的散发。

以上摘自邢镇寰吴宗彦主编的《轴承零件磨削和超精加工技术》。

砂轮工件转速比,最好是在60:1
可以尝试使用大气孔或者小气孔的砂轮。

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分析调整:
1.磨削回跳时是否可能撞砂轮;
2.磨削进给速度,一般粗磨1.0-1.5MM/MIN.,精磨0.3-0.6mm/min.,光摩0.1mm/min;
3.工件转速,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快一些,以利于散热;
4.砂轮转速,适当调慢;
5.冷却液的浓度;
6.冷却液的喷溅流量及喷溅部位。

1)损伤的原因
(1)热处理的影响
a)残余奥氏体磨削时残余奥氏体由于砂轮磨削时产生的热和压力而转变,同时可能伴随出现表面回火和磨削裂纹。

残余奥氏体量应控制在30%以内。

b)渗层碳浓度渗层碳浓度过高,在渗层组织中容易形成网状碳化物或过多的游离碳化物。

由于这种物质极硬,在磨削过程中可能出现局部过热倾向和发生表面回火。

渗层碳浓度过高,会使轮齿表面产生过多的残余奥氏体.从而导致烧伤和裂纹。

因此,表面碳浓度增加,则降低了磨削性能,一般表面碳浓度应控制在0.75%-0.95%范围以内。

c)碳化物分布及形态碳化物分布应均匀,粒度平均直径不大于lμm;碳化物形态应为球状、粉状或细点状沿网分布,不允许有网状或角状碳化物。

d)脱碳热处理时.表面或环境保护不当会产生表面氧化,这样在齿面上就会产生一层薄的脱碳层,这层软的脱碳层会引起砂轮过载或过热,从而造成表面回火。

e)回火在保证硬度的前提下,回火温度尽可能高一些,回火时间尽可能长一些。

这样可以提高渗碳淬硬表面的塑性,而且使残余应力得以平衡或降低.改善表面应力的分布状况。

这样可以降低出现磨齿裂纹的机率,从而提高磨齿效率。

f)变形应尽可能减少热处理变形.这样可以减小磨齿余量。

若热处理变形过大,如果磨齿操作不是在齿圈径向圆跳动最大处开始磨削,则每次磨削在这些点上去除的磨削余量将是不正常的,从而导致烧伤及裂纹。

(2)磨削条件的影响磨齿时砂轮的切削速度很高,砂轮与轮齿的接触面积又很小,产生的热量可能在接触区域形成很高的温度,从而导致磨齿损伤。

a)磨齿余量磨齿余量过大会产生过多的磨削热,从而导致磨齿损伤。

应尽可能减小磨齿余量,为此必须:
①减少热处理变形。

②淬火后按齿田精确找正,然后加工定位基准,以便齿面余量分布均匀。

③磨前采用硬质合金滚刀半精滚齿,去除热处理变形,
b)切削规范磨齿时产生的热量大致与砂轮单位时间内切除的金属量成正比,因此为了避免磨齿损伤,必要时适当减少切深,降低展成进给量或纵向进给量。

c)砂轮
①砂轮的选择渗碳钢硬度高,砂粒易磨钝,为了避免砂粒磨钝而产生大量磨削热,砂轮硬度宜选软些,以便磨钝的砂粒及时脱落,保持砂轮的自锐性。

宜选择组织较软的砂轮。

组织较软的砂轮气孔多,其中可以容纳切屑.避免砂轮堵塞,又可将冷却液或空气带入磨削区域,从而使磨削区域温度降低。

在保证齿面粗糙度要求的前提下,宜选择较粗粒度的砂轮,以达到较高的去除量比率。

②砂轮的平衡及修整砂轮必须精细地平衡,以便砂轮工作时处于良好的平衡状态。

砂轮必须及时修整以保持其锋利。

影响砂轮修整频次的因素很多.包括被磨材料的纯度和类型、冷却液的净度等。

修整砂轮的金刚石支座必须牢固。

若金刚石表面上有0.5-0.6m m的磨损量,标志金刚石已磨钝了,应及时更换。

③严格控制砂轮传动系统及砂轮心轴的间隙。

砂轮传动带松紧调整合适。

d)冷却液磨削上艺中,冷却的控制是一个重要因素。

①冷却必须有效充分,冷却液必须喷到磨削区域;流量一般为40~45L/min,以实现充分冷却;压力一般为0.8~1.2N/mm2,以冲去粘在砂轮上的切屑;
②保持冷却液的纯净,妥善地过滤,以清除冷却液的切屑、磨粒等脏物;冷却液的容器要足够大,以免掺入过多的气体或泡沫,
③防止冷却液的温度急剧升高或降低,一般控制冷却系统的容积和工作间的室温,就足以
控制冷却液的温度,然而在特殊储况下应当使用散热器
2)磨齿损伤的检查
(1)可采用硝酸腐蚀法检查烧伤。

(2)磨齿后必须检查是否产生裂纹。

可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检查:
a)磁粉探伤,
b)荧光渗透探伤,
c)着色渗透探伤。

3)磨齿损伤对承载能力的影响
齿面的烧伤和裂纹,在轮齿承受脉冲负荷时将影响其疲劳强度和使用寿命,甚至造成齿轮早期失效。

烧伤将导致齿面过早地磨损。

沿齿长方向的裂纹会导致齿根疲劳断齿,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沿齿高方向的裂纹会导致单方向断裂。

这种裂纹是最常见的。

当裂纹深度较浅时.可采用硬质合金滚刀将裂纹去除,再重新磨齿。

当沿齿高方向和沿团长方向的裂纹同时出现时,可能形成网状裂纹,它会导致齿面剥落.这当然是绝对不允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