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案例1: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案例2:两幅条形图蕴涵的信息
.
28
五、数据分析观念
研究性学习的缘起:父子争论,看电视是否影响视力?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教师需指出:“样本”问
1.你平均每天看多长时间的电视?题
半小时以下 半小时~1小时 1小时以上
2.你的视力怎样?
5.2~5.1 5.0~4.9 4.8~4.7 4.7以下
案例2:如图,“ ”与“ ”,哪个面积 大?
R 2r
S R 2 2r24 r2
.
27
五、数据分析观念
数据分析观念包括: 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 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 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 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 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 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 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
注意学习习惯 .
34
七、推理能力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 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 使用的思维方式。
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 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 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 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 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
.
16
二、符号意识
怎样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呢? 例如:运算符号
.
17
二、符号意识
怎样让学生亲近符号,接受、理解符号呢? 例如:运算符号 又如:关系符号
“再也没有比平行而又等长的短线段更确切的相等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

2023年小学数学新教学大纲一、总体目标2023年小学数学学大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想象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二、年级目标1. 一年级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100的数的读写,了解十进制的基本原理。

能够理解并运用加法、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技能,理解长度、重量、容量、时间、货币等基本量的概念。

2. 二年级二年级的学生应该掌握100-1000的数的读写,能运用加法、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图形和空间的基本概念。

3. 三年级三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四则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了解面积和体积的基本概念,能描述和比较简单的几何图形。

4. 四年级四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角和角的度量,了解平行、垂直、对称和旋转等基本几何概念。

5. 五年级五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运用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解决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了解比例和比的概念,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表示和解读。

6. 六年级六年级的学生应能熟练掌握数的本质和运算法则,了解代数的基本概念,能解决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方法本大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引的教学方式。

推崇实践、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策略,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和自主研究能力。

四、评价方式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和结果性表现为评价依据,注重评价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内容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范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知识技能1、体验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了解负数,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探索一些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了解一些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体验图形的简单运动,了解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掌握测量、识图和画图的基本方法。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

最新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完整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环节一份完整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设计理念、教具学具、教学过程等几个环节。

如果在教学过程之中再加上设计意图的话,就更完美了。

我们在上课之后,有时还需要在教学设计的后面添加教学反思。

确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而教学内容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则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基本依据。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9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一、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2. 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

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

●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

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育部2021年制订)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全部)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

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

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小学数学2023年新版教学标准的主要目标和要求。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以促进小学生数学学科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主动研究数学的动力。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包括数与数的关系、数的读写、加减乘除等。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思维,包括图形的认知、几何关系的理解等。

5. 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能力,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示和分析的基本技巧。

教学内容1. 数和代数- 数的认知与运算- 数的读写与表达- 数的比较与排序- 算术运算与应用- 代数初步2. 几何与空间- 图形的认知与分类- 图形的性质与关系- 数与图形的应用- 空间与形体的认知3. 数据与统计-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呈现与分析- 数据的应用与推理教学方法1. 创设情境,培养数学思维:通过丰富的实际问题与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2. 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研究兴趣: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工具,如教具、电子资源等,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积极性。

3. 合作研究,促进交流与合作:通过小组合作研究、互助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在数学研究中的交流与合作。

4. 实践与应用,提升数学能力:鼓励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他们的数学能力。

教学评价1. 综合评价:综合考虑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成绩等方面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

2. 能力评价:针对数学思维、数学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几何与空间想象力、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能力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评价。

3. 进程评价:对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参与程度、思维发展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进程进行评价。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资料

2022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资料

2022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一、主要变化(一)关于课程方案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

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

在保持义务教育阶段九年9522总课时数不变的基础上,调整优化课程设置。

将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整合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一体化设计。

改革艺术课程设置,一至七年级以音乐、美术为主线,融入舞蹈、戏剧、影视等内容,八至九年级分项选择开设。

将劳动、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年级提前至一年级。

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

增加课程标准编制与教材编写基本要求;对培训、教科研提出具体要求;健全实施机制,强化监测与督导要求。

(二)关于课程标准一是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

各课程标准基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

二是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要求,遴选重要观念、主题内容和基础知识,设计课程内容,增强内容与育人目标的联系,优化内容组织形式。

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

三是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各课程标准根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结合课程内容,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为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考试评价等提供依据。

四是增强了指导性。

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做到好用、管用。

五是加强了学段衔接。

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完整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人教版)

全日制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与计算机的结合,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拓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作出恰当的选择与判断,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一、基本理念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学段目标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总目标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2、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阐述:知识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第一学段( 1-3 年级)知识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理解常见的量;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在具体情境中能进行简单的估算、2、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掌握初步的测量、识图和画图的技能3、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了解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数学思考1、在运用数及适当的度量单位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以及对运算结果进行估计的过程中,发展数感;在从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想象图形的运动和位置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2、能对调查过程中获得的简单数据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3、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4、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数学思考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解决问题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