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流程(非常全-非常详细)

合集下载

结构设计流程 新手

结构设计流程 新手

①梁宽加宽,抗剪有利,符合“强剪弱弯”的原则。

②350宽的梁,用四肢箍可以使箍筋直径减小。

③主梁加宽,有利于次梁钢筋的锚固。

7、对于柱的大小,应该尽量做到按轴压比控制,轴压比相差不宜大于0.2,当建筑有要求时,应和建筑协商好该问题。

8、对于高层建筑,顶层板考虑到刚度突变很大,宜加厚到150mm,应充分分析计算结果,判断结构类型。

9、梁配筋时,应充分考虑梁的锚固长度,特别是次梁,应尽量满足图集要求。

10、板配筋时,应注意Ⅰ级、Ⅱ①应根据现场勘探情况利用软件对地基进行验算;
②应根据地基及设计情况不同选用适当的地基刚度系数; ③根据上部结构及场地情况,选取适当的基础形式和计算方法;④。

非常全的桥梁结构cad施工设计图纸

非常全的桥梁结构cad施工设计图纸
123313x8 预制顶模8x8支承中心线551:2513x8 预制顶模顶板后浇部分553123中板边板1:25顶板后浇部分8x881055支承中心线1:25半立面(中板)中板半平面1:25线心承支中D8cm锚栓孔D8cm锚栓孔梁中108心线注:..1.本图尺寸单位均以厘米计`1:25边板半平面.2预制顶模顶面要求粗糙,使其与顶板后浇部分结合良好,共同受力`16m跨正交板一般构造图D8cm锚栓孔板Xref a3tk12101591592315971623231591271613931919121251550/21550/21596/21596/28010180575LL149+L101225252557580101191912131219191215313910116712159578023238/21550/21595220152123313x8 预制顶模8x8支承中心线551:2513x8 预制顶模顶板后浇部分553123中板边板1:25顶板后浇部分8x881055支承中心线1:25半立面(中板)中板半平面1:25线心承支中D10cm锚栓孔D10cm锚栓孔梁中108心线注:..1.本图尺寸单位均以厘米计`1:25边板半平面.2预制顶模顶面要求粗糙,使其与顶板后浇部分结合良好,共同受力`D10cm锚栓孔板

简述建筑的结构设计流程

简述建筑的结构设计流程

建筑结构的设计流程如下:
确定结构荷载。

包括静态荷载、动态荷载、附加荷载等。

建立结构模型。

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结构模型。

分析和计算。

基于荷载和结构模型,进行结构的分析和计算,得到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受力状态等结果。

确定结构方案。

根据结构分析和计算结果,为下一步设计确定合适的结构方案。

细化结构细节。

包括钢筋混凝土构造细部设计、钢结构节点设计、推算构造尺寸等。

制定施工图。

制定包括各个构件尺寸、钢筋配筋、连接方式等的结构施工图。

结构施工。

依据设计图纸进行实现,对结构进行构建。

工程项目基本建设流程(非常全)

工程项目基本建设流程(非常全)

工程项目基本建设流程(非常全)一、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工程一般包括三个时期、八个阶段的工作。

三个时期是指:投资决策时期、建设时期、交付使用期(运维时期)八个阶段是指:1)项目建议书阶段2)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3)设计文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4)建设准备阶段5)建设实施阶段6)试运阶段7)竣工验收阶段8)后评价阶段(运维)二、项目分类工程项目按投资来源性质又分为政府投资类项目(公益性项目)、社会资本投资类项目(也称为企业投资类项目);1)政府投资类项目一般多属于一般公益性项目,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公路、铁路、轨道、市政、水利、市民广场与公园等),公共建筑项目等(如政府机关办公楼、医院、公立学校等);2)社会投资类项目一般多属于商用项目,如商业住宅地产开发等。

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基本流程都差不多,各有取舍与重点。

中小型工程建设项目可以视具体情况可简化程序。

三、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1、公路项目1)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交规划发【2010】178号)》执行;咨信资质:甲级、乙级对应项目等级:大型、中型、小型2)设计阶段根据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交公路发[2007]358号)》执行;3)概预算根据交通部2018年发布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附条文说明] JTG3830-2018》执行;2、市政公用工程按住建部2013年发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执行;除部标外,各省市还颁布有地方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与审查要点等地方标准,需同步考虑。

流程如下四、投资决策(项目建议书、科研)阶段对于一些各方面相对单一、技术工艺要求不高、中小型规模项目,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可以合并,一步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就是通常说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代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建议书(韩评估立项)1.编制目的为确定拟建项目是否有必要建设、是否具备建设的条件、是否需作进一步的研究论证工作提供依据。

史上最全的、最细致的标书制作全流程!(一)

史上最全的、最细致的标书制作全流程!(一)

史上最全的、最细致的标书制作全流程!(一)引言概述:标书制作是商业竞标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竞标成功的几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标书制作的全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文档编写、设计排版、审校修改以及最终交付等关键步骤。

通过本文,读者能够掌握史上最全的、最细致的标书制作全流程。

一、准备工作1. 审视招标文件:详细阅读招标文件,了解项目需求、要求及评审标准。

2. 组织团队:确定标书制作团队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

3. 制定时间计划:根据招标截止日期,制定整个标书制作流程的时间计划。

4. 收集资料:收集项目所需的资料,包括企业介绍、项目经验、技术方案等。

二、文档编写1. 写作结构规划:根据标书要求,规划标书的整体结构,明确概述、引言、目录等章节的内容。

2. 编写企业介绍:撰写企业的发展历程、核心竞争力、专业团队等相关介绍内容。

3. 项目经验总结:总结过去类似项目的经验,包括成功案例、技术解决方案等。

4. 技术方案设计:详细阐述解决方案的技术细节,包括技术架构、实施方法等。

5. 补充材料准备:准备其他附件材料,如证书、合作伙伴介绍等。

三、设计排版1. 设计样式确定:根据企业形象和标书要求,确定标书的设计风格、色彩搭配等。

2. 页面布局设计:设计各个章节的页面布局,注意排版的整齐、易读性。

3. 图表插入:插入相关的图表、表格等辅助展示材料,提升可读性。

4. 字体选择:选择合适的字体,并注意字体大小、行间距等排版细节。

5. 页面编号和目录制作:对每个页面进行编号,并制作好整体目录,方便阅读和查找。

四、审校修改1. 语法及拼写检查:仔细审查文档中的语法错误和拼写错误,确保准确性。

2. 格式一致性检查:检查文档中的字体、段落、标点等格式是否一致,保持统一性。

3. 逻辑结构修正:检查文档的逻辑结构,优化文档的条理和流畅度。

4. 表达方式优化:对语句表达进行优化,使文档更加清晰、简明扼要。

5. 图表优化和修正:检查图表的准确性和美观度,进行必要的修正和优化。

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

结构设计的一般步骤哎呀,说起结构设计,这事儿可不简单,就像做一道复杂的菜,得一步步来,不能急。

咱们今天就聊聊这事儿,就像俩朋友聊天一样,轻松点。

首先,咱们得有个概念,结构设计,说白了就是给建筑物或者桥梁啥的,设计个结实的骨架。

这事儿得从需求开始,就像你做菜前得知道今天要招待多少人,喜欢吃啥口味一样。

所以,第一步,就是需求分析。

你得跟客户聊聊,了解他们想要啥样的结构,有啥特殊要求,比如得抗几级地震啊,能承受多大风力啊,这些信息都得搞清楚。

接下来,就是概念设计了。

这一步,你得把客户的需求转化成具体的设计概念。

比如,客户想要个能抗八级地震的大楼,你就得想想,用啥材料,啥形状,才能达到这个要求。

这时候,你得像个艺术家一样,发挥你的想象力,但同时也得是个科学家,确保你的想法是可行的。

然后,就是详细设计了。

这一步,你得把你的概念细化,变成具体的图纸和计算。

这就像你做菜时,把食材切成合适的大小,调料按比例调配一样。

你得计算出每根梁、每根柱子的尺寸,确保它们能承受预期的荷载。

这时候,你得用到各种计算软件,比如SAP2000、ETABS之类的,还得参考一大堆规范和标准。

接下来,就是施工图设计了。

这一步,你得把你的详细设计转化成施工人员能看懂的图纸。

这就像你把菜谱写下来,让厨师照着做一样。

你得确保图纸上的信息清晰、准确,施工人员一看就知道怎么干。

最后,就是施工配合了。

这一步,你得跟施工队保持沟通,确保他们按照你的设计来施工。

这就像你做菜时,得时不时去厨房看看,确保厨师没把糖当成盐放一样。

你得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最终的建筑跟你的设计一样。

你看,结构设计就是这么个过程,从需求分析到施工配合,每一步都得细心,不能马虎。

这事儿虽然复杂,但也挺有意思的,就像做菜一样,看着自己的设计一点点变成现实,那种成就感,别提多爽了。

咱们今天就聊到这儿,下次有机会再聊聊别的。

结构设计流程结构设计流程图

结构设计流程结构设计流程图

结构设计流程为了设计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果特制订本流程。

1.设计人应仔细查看建筑条件图(工期紧急时以方案图代替,待建筑条件图正式提出后进行复核和修改)及委托书、地质资料等各种设计条件。

2.建模之前设计人应与结构工程负责人(复核人)及专业负责人商量结构布置方案,同意后方可输入模型;简单的工程,或设计人有把握的工程,可直接输入。

不把握的技术问题及时与负责人沟通。

在输入过程中要不断与其他专业沟通,索要新的条件图,不断的修改完善结构模型。

3.输入模型的荷载应有记录,可采用院统一技术措施----荷载统计CAD版,手写计算书也应转成JPG或PDF电子版存入工程目录中。

手写的计算书原稿交项目经理存档。

(荷载输入是结构设计的先决条件,荷载输入错误直接导致错误的结果,严重的会出现安全事故)4.模型建完,各项指标满足后,交结构工程负责人(复核人)及专业负责人确认后方可出图。

已经确认好的模型如有修改必须告知结构工程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

5.工程负责人及专业负责人根据模型复核、审核内容进行模型确认。

6.按照《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年版)及院里技术规章制度进行施工图设计。

(重点关注不均匀地基、悬挑构件、大跨度构件、受力复杂部位等)7.设计图纸应逐条检查是否符合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该工程的规定、规范、规程,尤其是要特别注重强制性条文。

设计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包括与甲方的互动,与其他专业的互动,与项目经理的互动),通过动态的设计,将外部的信息融入到结构设计中。

8.图纸完成后交复核人,复核人应根据复核内容逐条检查是否违反,并复核其他图纸问题,填写校审单,作为评定绩效的依据。

9.修改复核人提出的问题,把修改后电子版图交给复核人,经复核人认可后,设计人把图纸交室审人,室审人应根据室审内容及强制性条文逐条检查是否违反,以及其他图纸问题,并写校审单,作为评定绩效的依据。

并把室审校审单复印一份给复核人。

10.修改室审人提出的问题,把修改后电子版图交给室审人,室审人必须对照校审单逐张图纸查看,检查无误后,设计人方可输出到绘图仪中打印,打印样式要复合院里技术规章制度。

结构专业各阶段设计流程及关键活动

结构专业各阶段设计流程及关键活动

结构专业各阶段设计流程及关键活动一、方案设计阶段1.参与的人员:根据项目等级由主管该项目的院结构总师或所结构总师、项目结构专业负责人、结构主要设计人员、结构审校人员、设总、项目经理2.关键活动:根据建筑方案的功能要求,根据经验分析比较,集思广益基本确定结构体系的方案,确定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抗震等级,找出结构设计中的难点和关键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

结构专业负责人编制项目结构方案说明,与其他专业进行沟通协调。

希望结构工程师能在建筑方案创作阶段介入,以便使建筑师的设想和业主的要求能够合理实现。

⑴设计输入:①设计任务书(业主对项目的意图和要求)、设计基础资料(地质初勘报告、业主提供的设计原始资料、参考资料等)②建筑方案成果(主要的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③设备专业方案对结构专业的要求⑵设计接口:①建筑专业给各专业提资②各专业之间互提方案资料③结构提供其他专业结构方案资料并根据其他专业要求进行改进⑶设计验证和评审:结构方案由项目结构专业的审定人、审核人负责⑷设计改进:结构专业负责人根据审定人和审核人的意见修改结构方案说明⑸设计输出:(标准格式化文件)结构方案说明(标)、结构方案选择分析(标,用于有一定难度的工程)、结构方案简图(根据需要)⑹设计归档:结构方案说明、图纸3.关键节点:建筑提资、各专业之间互提资料和协作改进、设计验证和评审二、扩初设计阶段1.参与的人员:根据项目等级由主管该项目的院结构总师或所结构总师、项目结构专业负责人、结构设计人员、结构审校人员、设总、项目经理2.关键活动:结构专业负责人根据项目进度要求、工作量,制定计划安排人员。

根据建筑和设备专业扩初阶段的提资深度对结构方案进行深化,确定结构使用期间承受的各种荷载、确定结构计算的基本参数和计算程序。

建立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电算来比较、验证结构方案的可行性,各项总体指标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并确定主要结构构件尺寸、结构材料等级、结构设计的关键部位。

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上)【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

对于刚接触结构设计的人员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竖向布置、平面布置、估算截面、构件选取、基础选型一、竖向布置的原则1.《高规》P22 4.4 条2.《高规》P41 5.3.7 规定: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移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的 2 倍。

2.1楼层侧向刚度比可以按《高规》P151 附录 EJI 计算。

2.2老规范的公式更简单,便于估算: r= Gi+1Ai+1/GiAi×(hi/hi+1)A=A W+0.12A CAw全部剪力墙在计算方向上的有效截面面积(不包括翼缘面积)有夹角时取投影面积。

Ac全部柱的截面面积2.3如有转换层2.3.1转换层的设计原则尽量降低转换层的层位,尤其是抗震设计,宜避免高位转换,三层以下为宜,一般不超过六层。

上部墙和下部柱尽可能形成对应关系,中心筒上下贯通,并加强落地剪力墙。

保证转换大梁的刚度和平面外的稳定性。

强化下部,弱化上部,保证下部大空间有适当的刚度,强度,延性和抗震能力。

转换层上下主体结构的刚度及变形特征应尽量接近,层间位移角包罗线不应有明显的突变。

2.3.2转换大梁的设置当短肢墙和柱子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时,相应短肢墙下的转换梁实际仅承受了位于下部柱以外的短肢墙引起的内力,大部分内力直接传给了柱子,所以转换梁的截面,内力远小于框支剪力墙结构中转换梁,仅两端突出框架柱以外的短肢墙引起的剪力较大,可以采取在转换层两端加腋的办法。

以抵抗其剪力。

2.3.3转换层刚度突变的处理1)规范要求上下刚度比不大于 2,方法见(2)2)当不满足时的处理方法a.加大落地墙的厚度b.可以和建筑配合,在转换层设置一些单层的剪力墙c.可能的话,减少上部墙的数量,长度,厚度。

d.可能的话,减少转换层下层层高尽量压缩,转换层上层层高尽量酌情给予提高。

e.转换层及以下各层提高砼等级。

f.企望通过加大柱子截面的办法来实现调整上下的刚度的效果不明显。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非常全面)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非常全面)
将若干个脱氧核苷酸依次穿起来,组成2条多核苷酸长链。注意, 2条链的单核苷酸数目必须_相__等___,碱基之间能够__互__补__配__对____。
3、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型 按照__碱__基___互__补__配__对___的原则,将两条多核苷酸长链互相连接起 来,注意两条链的方向_相__反____。

五、DNA结构的有关计算 1、不涉及某一条单链时:
DNA中有:A=_T_、 ⇒ ① A+G=__T_+__C___=_5__0_%
(4)然后他们,重新构建了一个将__磷__酸__-_脱__氧___核__糖__骨架安排 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_内__部___的双链螺旋。在这个模型中 是_相___同___碱基进行配对的,即A与A,T与T配对。由于违背化学 定律,又被抛弃了。
(5)查哥夫: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 (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 的量。 启示:A与_T___配对,G与__C___配对。 结果: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 _形__状__和___直__径__,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 _稳__定__的___直__径____,能够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 同时也能解释DNA的__复__制___。当他们把制作的模型 与拍摄的X射线衍射照片比较时,发现两者完全相符。
(6)最终结果:
左一:威尔金斯 左三:克里克 左五:沃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三人共同获得了诺贝尔 生理学和医学奖.
思考:沃森和克里克为什么会成功呢?
①对DNA的结构非常感兴趣,并且有一定的相关知识。 ②他们善于吸收他人的经验并为我所用。 ③因为热爱,所以不怕困难,失败了再战。 ④把自己的想法用物理模型表达出来。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全图)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全图)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全图)标题: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 (全图)引言概述: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企业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建立清晰的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本文将详细介绍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的全貌,包括流程图的构建、主要内容和作用。

一、流程图构建1.1 确定流程图的范围和目标:首先要明确产品质量控制的范围,确定流程图的目标是为了监控产品生产的哪些环节。

1.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产品质量控制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包括生产流程、质量标准、检测方法等。

1.3 制定流程图的结构:根据收集到的信息,确定流程图的结构,包括主要流程、子流程和关键节点。

二、流程图内容2.1 原材料采购:流程图中应包括原材料采购的过程,包括供应商选择、验收标准和入库流程。

2.2 生产加工:描述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包括生产线的布局、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点。

2.3 产品检验:详细说明产品的检验流程,包括抽样检验、全检和不合格品处理等环节。

三、流程图作用3.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可以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3.2 保证产品质量: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3.3 追溯问题原因:当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通过流程图可以追溯问题的原因,及时进行改进和调整,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四、流程图更新与改进4.1 定期审查流程图:企业应定期审查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4.2 收集反馈意见:收集生产过程中员工和客户的反馈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对流程图进行调整和改进。

4.3 持续改进: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应不断优化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五、总结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建立清晰的流程图,可以帮助企业全面掌握产品生产的每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结构设计一般流程

结构设计一般流程

結構設計一般流程D一,開模條件確認(開模檢討)A.確認開模穴數(需由客戶提供)。

B.確認成品材料與縮水率(需由客戶提供)。

C.分析成品主要外觀與其作用(功用)後,決定PL相關位置。

D.檢視成品有無倒勾和非分型面方向之靠破孔,進而分析是否需要製作滑塊、斜銷或者是其他特殊機構。

E.確認進澆方式、進澆點數量及其進澆位置與進澆點大小。

F.確認模仁、滑塊與模架(座)鋼材。

二,組立圖繪製:1.建立新檔:A.開一新圖檔,檔名為003.dwg。

B.插入最新成品圖,選擇基準點(建議以3Dprt的Coordinate systems為基準點)C.以基準點為原點,於成品上加上縮水率2.排例成品位置:A.成品排列:>1.單穴時:a.成品排列時,以排在模仁中心為主(三板模/兩板模/熱澆道),如因進澆點位置在側邊(兩板模冷澆道)時,則是以成品偏心(以偏地側為優先考慮),配合模架偏心為主要設計,但在偏移量太大時,建議將此模具結構改為三板模或熱澆道等結構。

>2.兩穴時:a.成品形狀為圓形或矩形(長、寬比,差異較小)時,則是以天地側旋轉複製排列為佳。

b.成品形狀為長條狀時,則是以左右側旋轉複製方式,併排排列為佳。

>3.四穴時:a.在沒有滑塊情形下,以旋轉複製方式,矩形排列為佳。

b.有滑塊時,則是以單排(天地側方向)排列為主,滑塊作動則以左右側為優先考慮。

>4.多穴時:a.不論有沒有滑塊,以雙排直形(天地側方向),或梅花形(環形)排列為佳。

b.成品為多面滑塊時,建議更改為三板模結構(視狀況而定)。

B.成品間距(兩穴含兩穴以上時):>1.成品與成品之間的距離,以介在8.0~20.0mm為主,視其成品大小而定。

>2.如有流道穿過兩成品中間,則其成品間距=(6.0~12.0) <視單一成品大小而定> +(流道∮徑)。

C.組立圖視圖擺設方式:>1.基本上需含公模側、母模側、下側與側視四個視圖,其中下側與側視兩視圖的表示,最少需包含一個為成品剖視<斷面>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结构 (混凝土结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结构 (混凝土结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 (混凝土结构)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中,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结构的质量决定了建筑物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使用寿命。

而在结构设计中,混凝土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施工性能。

下面,我将从混凝土结构的优势、设计方案、主要施工工艺以及品质控制等方面,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一、混凝土结构的优势1、承载能力强:混凝土结构具有很好的抗压、抗拉强度,且弹性模量小,受力灵敏,能够承受及适应种类繁多的内应力和外力作用。

2、安全性高:混凝土韧性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开裂破碎,达到结构的延性和变形能力,大大提高了建筑物的安全性。

3、施工性能好:混凝土施工比较简单,适用范围广,形成周期特别短,可以更好地满足建筑工程的紧迫性需求。

4、使用寿命长:混凝土结构因其抗老化、耐久性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修缮次数和费用,延长了使用寿命。

二、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案1、基础设计:混凝土结构基础设计是混凝土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必须对地基形式、水平地面面积、地基承载力等进行充分探查和研究,适当调整建筑物的位置和结构形式,才能保证建筑物基础的稳健性和牢固性。

2、框架结构设计: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最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通常包括整体框架层和分框架层两种框架结构形式。

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和施工条件,制定具体的框架设计方案,确保框架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3、板式结构设计:混凝土板式结构是整个建筑物中面积较大、平面较薄的结构形式,通常包括单向板、双向板和肋板等形式。

设计时,需要考虑板式结构的承载能力、刚度、锚固、隔声、防水等方面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以及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衔接和协调性。

三、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施工工艺1、模板工艺:混凝土结构的模板工艺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常用的模板材料有乳胶木、钢骨架、水泥板等。

模板应根据设计方案细致安排,设置好配筋和安装注意事项,以确保构件的尺寸和位置要求达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构设计各阶段内容及深度规定总则规定:1.民用建筑工程一般应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对于技术要求简单的民用建筑工程,经有关主管部门同意,并且合同中有不作初步设计的约定,可在方案设计审批后直接进入施工图设计。

2.各阶段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按以下原则进行:(1)方案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初步设计文件的需要。

(注:对于投标方案,设计文件深度应满足标书要求。

)(2)初步设计文件,应满足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的需要。

(3)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满足设备材料采购、非标准设备制作和施工的需要。

对于将项目分别发包给几个设计单位或实施设计分包的情况,设计文件相互关联处的深度应当满足各承包或分包单位设计的需要。

3.在设计中应因地制宜正确选用国家、行业和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并在设计文件的图纸目录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注明被应用图集的名称。

重复利用其他工程的图纸时,应详细了解原图利用的条件和内容,并作必要的核算和修改,以满足新设计项目的需要。

4.当设计合同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另有要求时,设计文件编制深度应同时满足本规定和设计合同的要求。

5.本规定对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具有通用性。

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执行本规定时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

结构设计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有计划地分时段、分批次进行。

各阶段都有相同内容,但设计深度不同,应该逐步加深。

通过各个阶段各专业互提资料,有序实现各阶段各专业的设计内容。

通过加强结构设计过程的执行,减少错、漏、碰、缺,保证设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一、方案设计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要做到:确定建筑结构安全等级,设计使用年限和建筑抗震设防类别等;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多方案比较确定结构选型。

结构设计人员应深入了解工程项目的规模、使用性质、设计标准和投资造价等情况,在建筑专业初步方案的基础上,根据是否抗震设防和结构设计人员自身拥有的结构设计概念、经验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

任何工程项目的结构方案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安全、使用、施工周期和造价,结构设计在方案阶段应该重视。

方案设计文件是用于设计投标的必要内容,至关重要,方案设计不仅仅是建筑专业图纸和说明,各专业应融合其中,尤其是较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有明确的结构方案,经得起方案设计评比中责问和评议。

方案设计文件同时也用于办理工程建设的报批有关手续中。

方案设计阶段一般结构专业没有图纸,结构体系、柱网和墙体布置在建筑专业有关图纸中表达,而结构设计方案要有说明。

结构方案设计的说明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要简要、通俗地说明本工程结构体系的选择合理性和先进性。

要做好设计方案介绍的准备。

在工程方案设计评比时,不采用招投标方式,也需要给投资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的全面介绍;不仅仅建筑专业(当然是主要的专业),其他有关专业也需要作介绍。

对于某些工程如大跨度体育馆建筑、机场候机楼、影剧院及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方案介绍是重要内容。

(一)方案准备工作1.现场踏勘:①围绕地形、地貌及新老建筑的关系,是否有影响新建工程基础施工的障碍物。

②了解各专业有关条件,如水、暖、电的入口方向、位置、地下管线走向及现状。

③了解当地建材情况,如钢材等级、最高混凝土使用等级、商品混凝土情况、填充砌体材料。

④了解当地相关法规及设计标准。

⑤当地的地基处理能力及方法。

⑥当地施工技术水平。

2.根据初期地质报告,了解工程建设场地有无不良地质情况(如液化、湿陷、断裂带、软弱土、软硬不均、滑坡等),标准冻深、是否冻胀,地下水情况(特别注意地下水有无腐蚀性),场地类别。

无地质报告时,参照相邻建筑的地质报告。

3.当地工程特殊做法、甲方特殊要求。

4.积极熟悉工程可能用到的结构形式及相关规范规定、技术措施。

(二)结构专业接收各专业提供资料结构专业首先接收建筑专业提供的设计依据、简要设计说明,设计人员对建筑概况及设计范围等进行确认,提出调整意见并反馈给建筑专业。

如果工程较大、较复杂,结构专业根据工程需要接收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提供资料。

强调:向建筑专业提供资料中,如需确定剪力墙的位置,结构专业需用PKPM程序建模试算。

此时,要求建筑专业提供大概的楼面做法,隔墙的厚度及位置。

jUqrv(三)结构专业提供资料方案设计阶段结构专业首先接收建筑专业资料,之后与其它各专业相互配合,研究结构的可行性并确定结构方案,对各专业提供的资料予以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在接收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资料的同时,向各专业反馈资料。

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人员要做到:确定结构设计原则、对方案设计阶段确定的结构体系的确认,并提出基本构件的控制尺寸;设计文件应尽量考虑周到、为施工图设计打下一个好基础,提供能为编制概算所需的结构简图及附加的文字说明。

OldeF此阶段结构设计人员需用PKPM进行建模试算。

试算结果应做到结构主要(一)结构专业接收各专业提供资料第一时段:初步设计阶段结构专业首先接收建筑专业提供的方案审批意见、修改和补充内容。

第二时段: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应有设计依据,简要设计说明,设计说明书及设计图纸。

续表2.2 结构专业接收建筑专业提供资料(第二时段)结构专业与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的配合,主要是接收三专业提供的净高、开洞、设备尺寸和重量等资料。

续表2.3 结构专业接收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提供资料(第二时段)(二)结构专业提供资料(第二时段)结构专业在接收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资料同时,研究资料并进行结构初步设计工作,向各专业提出修改和估算的结构构件基本尺寸,新技术的应用等资料。

表2.4 结构专业提供资料(第二时段)强调:初步设计阶段完成后,墙、柱、楼梯间的平面位置,不宜再作调整。

三、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应完成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计算书应一式两份,一份单位内部存档)。

w17oK(一)各专业互提资料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分三个时段互提资料,做为各专业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的依据。

第一时段结构专业接收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后,通过各专业的配合,对提供的资料进行复核和确认,及时提出调整补充意见反馈给建筑专业。

第二时段结构专业接收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后开始分批(次)反提资料,反提资料可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

第三时段结构专业接收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后反提资料,与各专业间细微修改、调整及配合,按设计进度同期进行。

第一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首先接收建筑专业提供的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审批意见,修改补充内容等。

第二时段:建筑专业提供的资料有设计依据及根据各专业反馈意见修改过的设计图纸。

第二时段:结构专业在接到建筑专业资料后,进行结构的施工图设计,并把细化后的本专业资料反提给其它各专业。

第二时段:结构专业在提出资料给各专业的同时,要与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就设备位置,重量及需要开洞大小,位置等进行交流,并接收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提出的资料。

续表3.3 结构专业接收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提供资料(第二时段)第三时段:结构专业接收建筑专业资料,有楼电梯大样、墙身节点等。

第三时段:在接到建筑专业的资料后,结构专业再分别向建筑、给排水、暖通、电气专业提出结构的第二次修改的开洞和基本构件尺寸,如无修改可不反提资料。

施工图制图顺序:首先,绘制墙、柱配筋施工图,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配筋及部分构件尺寸;再梁、板配筋施工图,并根据计算结果调整配筋及部分构件尺寸。

然后,根据基础计算结果,绘制基础施工图。

最后,绘制楼梯配筋图、节点配筋图。

h2Bsm。

以上工作完成后,整理打印结构计算书。

(二)施工图自检、审核、校对将整理好的全部施工图打印成白纸图交给结构审核人进行审核。

同时,设计人员进行自检。

根据审核意见修改施工图。

修改完成后,打印施工图,请校对人按照审核意见及个人意见进行校对,设计人员应旁站修改。

NHKsM。

及时、准确、认真地答复施工图审查中心的审查意见。

(三)结构施工图设计内容的具体要求1.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2.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子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

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

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1)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2)设计±0.000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3)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4)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5)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kZOl0。

(6)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7)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情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冻深度,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rFaCb。

(8)采用的设计荷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9)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构件的锚具种类、预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CLAXx。

(10)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滲的要求的建(构)筑物的混凝土,说明抗滲等级,需作试漏的提出具体要求,在施工期间存有上浮可能时,应提出抗浮措施;03HxK(11)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指出检验的方法和要求;(12)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

3.基础平面图(1)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

(2)标明结构承重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

(3)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

(5)说明中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6)桩基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说明桩的类型和桩顶标高、入土深度、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成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桩基的检测要求(若先做试桩时,应单独先绘制试桩定位平面图),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

(7)当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时,应绘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和深度,置换桩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构造详图;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有关参数和检测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