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咳嗽先分型
咳嗽中医
刘××,女性,52岁,于1999年9月13日来诊。主诉咳嗽 一个月。患者一个月前因外感出现咳嗽,先后在多家医院 诊治,曾先后用抗生素、镇咳剂及口服激素治疗,效不显, 咳嗽反而加重,来诊时见:咳嗽,咽痒则咳,连声作呛, 咳甚则面红、憋气,两胁胀痛,痰少,痰色白质粘不易咯 出,伴咽痛、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小数。 请写出诊断、辨证分析、立法、方药。
咳声粗亢浑浊嘶哑 外感风寒
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 连声重浊,痰出咳减者
或风热
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
肺燥阴虚
时有单声咳嗽,咳声轻微短促者 夜卧咳嗽加剧,持续不 已,少气或伴气喘者
久咳致喘 的虚寒证
阴虚或气虚
病势缓而病程长者
咳而声低气怯者
痰湿或痰热 虚
3.辨寒热虚实
寒证:
多有“冷、淡、清、稀、青、白、迟”的特点;
↑
久咳
逐渐加重
外感咳嗽─────→内伤咳嗽─────→咳喘并作─────→肺胀
反复
伤脾及肾
累及于心
预防与调摄
1.预防重点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 腠理御寒抗病能力,遇有感冒及时诊治。
2.若常自汗者,必要时可予玉屏风散服用。
案例分析
诊断:咳嗽 辨证分型: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化痰 方药:清金化痰汤去知母、陈皮或千金苇茎汤
痰 阻 气 逆
嗽
----肃降无权
(正虚)
病因病机
2.内邪干肺
饮食劳倦伤脾----脾失健运----湿聚为痰
痰
阻 气
情志刺激----肝郁化火----灼津为痰
逆
(邪实)
内 伤
阴虚火旺灼津为痰
咳
中医内科咳嗽的分型及方剂
中医内科咳嗽的分型及方剂
中医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外感咳嗽治疗以宣肺散邪为主,内伤咳嗽以祛邪止咳、补虚为主。
1.外伤咳嗽证主要有
(1)风寒袭肺证:患者出现咳嗽、咽痒、咳白痰,伴有流清涕、恶寒(怕冷)发热、头痛、无汗等症状时,可选用三拗汤合止嗽散进行治疗。
(2)风热犯肺(风热邪气侵犯肺脏)证:患者出现咽喉肿痛、咯痰不爽、痰黄质黏稠的症状,伴有流黄涕、口渴、头痛身楚等症状,可选用桑菊饮甲减治疗。
(3)风燥伤肺证:患者出现咽喉发痒、鼻唇干燥、痰中带血等症状时,可选用桑杏汤进行对症治疗。
2.内伤咳嗽证
(1)痰湿蕴肺证:患者出现反复咳嗽、脘痞腹胀、大便溏薄等症状时,可选用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
(2)痰热郁肺证:患者出现咳痰黄稠、口干欲饮等症状时,可选用清金化痰汤加减治疗。
(3)肺阴亏耗证:患者出现干咳气短、口干咽燥、声音嘶哑等肺阴虚的症状时,可选用沙参麦冬汤治疗。
中医内科学—咳嗽
咳嗽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咳嗽进行诊断。
鉴别诊断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以确定病因,为治疗提供依据。
咳嗽的治疗方法与药物
01
02
03
04
对症治疗
针对咳嗽症状,采取止咳、化 痰、平喘等对症治疗措施。
对因治疗
针对咳嗽的病因,采取相应的 治疗措施,如抗感染、抗过敏
等。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 开具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非药物治疗
如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非药 物治疗方法,也可以用于辅助
治疗咳嗽。
THANK YOU
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等综合分析,判断咳嗽的类型及病因,制定相应 的治疗方案。
02
中医对咳嗽的认识
咳嗽的病因病机
外感咳嗽
多因外感风寒、风热或风燥之邪,邪 气侵袭肺系,肺失宣肃所致。
内伤咳嗽
咳嗽的病理机制
咳嗽主要与肺脏有关,但亦与脾、肾 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外感咳嗽多因 邪气侵袭,内伤咳嗽则多因脏腑功能 失调,影响肺气宣肃所致。
避免滥用药物
不要自行滥用止咳药或抗生素等药物,以免 延误病情或产生副作用。
加强健康教育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咳嗽的认识和预 防意识。
05
咳嗽的现代医学认识
咳嗽的病理生理机制
咳嗽反射
咳嗽是一种复杂的反射性动作,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内的异物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病因多样
咳嗽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过敏、呼吸道刺激等,这些因素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引发咳嗽。
分类
根据咳嗽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分 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燥热咳 嗽、痰湿咳嗽等不同类型。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咽炎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咽炎,属中医喉痹范畴,是⼀种常见的喉科疾病,咽部疼痛为其主要症状,但本病常常累及⽓管,因此,咳嗽也是其主要临床表现,采⽤中医辨证分型调治,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风热:症见咽部红、肿、痛,吞咽不利,咳嗽,痰黄稠,伴有发热,恶寒,⾆红,苔薄黄,脉浮数。
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肿胀的淋巴滤泡中央出现黄⽩⾊点状渗出物。
治则:疏风清热,利咽⽌咳。
处⽅:桑叶、菊花、⾦银花各15克,枇杷叶、⽜蒡⼦各12克,板蓝根、猫⽖草各3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百部、桔梗各10克,⽢草5克。
2.风寒:症见咽喉微痛,吞咽不畅,咳嗽痰⽩,并见恶寒头痛,⾆淡红,苔薄⽩,脉浮紧。
咽后壁淋巴滤泡肿胀微红。
治则:疏风散寒,利咽⽌咳。
处⽅:防风、荆芥、百部、桔梗各10克,僵蚕、紫苏叶、薄荷、⽢草、细⾟各6克,⽣姜3⽚。
3.痰湿:患者体型多肥胖或长期嗜⾷肥⽢厚味⾷物,常⾃觉咽部吞咽不利,如有痰状,咳嗽痰⽩粘稠,⾆淡红、⾆体胖,苔⽩厚腻,脉滑。
咽后壁滤泡增⽣,黏膜肥厚。
治则:化湿祛痰,利咽⽌咳。
处⽅:半夏、桔梗、百部、昆布、海藻各10克,黄芩、浙贝母各20克,陈⽪、⽢草各6克,牡蛎、猫⽖草、茯苓各30克,丹参20克。
4.肝郁:患者平素情志容易激动,易怒,常觉咽中不适,如有异物,咳嗽痰难咯出。
⽤⼒咳时甚⾄可引起呕吐,⾆边暗红,苔薄⽩,脉弦。
咽部黏膜层慢性充⾎,后壁滤泡增⽣,粘液腺肥⼤,分泌亢进。
治则:疏肝理⽓,利咽⽌咳。
处⽅:柴胡、⽢草、薄荷各6克,⽩芍、浙贝母、丹参各20克,枳壳、郁⾦、⽊蝴蝶、⽠蒌、昆布、海藻、桔梗各12克,⽞参、牡蛎各30克。
5.阴虚:患者年龄偏⼤,常⾃觉咽中不适、微痛⼲痒并有灼热感,常因咽痒⽽引起咳嗽,易受**引起恶⼼、⼲呕,多在⼊夜加重,⾆红苔少,脉细数。
检查时咽部敏感,易引起恶⼼,咽后壁黏膜⼲燥或萎缩。
治则:患者病程较长,治以滋阴降⽕,利咽⽌咳。
处⽅:⽣地黄、⽞参、丹参各20克,麦冬、桔梗各10克,知母、桑⽩⽪、地⾻⽪、⽜膝、⽠蒌各12克,薄荷、⽢草各6克,牡蛎30克。
咳嗽病的病因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咳嗽》证候特征风寒犯肺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风热犯肺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燥邪伤肺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痰湿蕴肺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痰热郁肺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肝火犯肺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肺阴亏耗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
”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外邪袭肺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
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
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
病机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
咳嗽的中医诊疗要点详解定义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冲击气道,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释义有声无痰→咳,有痰无声→嗽,有痰有声→咳嗽咳嗽的病名首见于《内经》流行与发病本病发病率高,据统计慢性咳嗽的发病率为3%~5%,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15%,尤为寒冷地区发病率更高。
历史沿革1.病因病机《内经》对咳嗽的病因、症状、症候分类、病理转归、治疗都有详细论述:(1)《素问咳论》指出咳嗽是“皮毛先受邪气”:“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皆能致咳。
(2)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
2.分类《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五脏咳、风咳、寒咳、胆咳、厥阴咳。
《景岳全书》首次把咳嗽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论述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病理过程。
3.论治(1)《景岳全书》强调辨证当以阴阳虚实为纲,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内伤咳嗽宜“甘平养阴”为主的治则。
(2)赵献可《医贯》对咳嗽的治疗提出“治之之法不在于肺,而在于脾,不在于脾,而反归于肾”。
(3)王纶《名医杂著·论咳嗽证治》:“治法须分新久虚实,新病风寒则散之,火热则清之,湿热则泻之;久病便属虚、属郁,气虚则补气,血虚则补血,兼郁则开郁,滋之、润之、敛之,则治虚治法也。
”(4)虞抟《医学正传》:“欲治咳嗽者,当以治痰为先。
治痰者,当以顺气为主,是以南星、半夏顺其痰,而喘咳自愈;枳壳、橘红利其气,而痰饮自降”。
(5)俞昌《医门法律》论述了燥的病机及其伤肺为病而致咳嗽的论治,创立温润、凉润治咳之法。
(6)《临证指南医案》:风——辛平解之;寒——辛温散之;暑——微辛微凉,苦降甘淡;湿——理肺治胃;火(温热)——甘寒范围中医——咳嗽既是具有独立性的证候,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
本病咳嗽—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病症西医——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
咳嗽分为热咳与寒咳
咳嗽分为热咳与寒咳
台北市中医师公会名誉理事长陈旺全医师表示,感冒咳嗽分为热咳与寒咳,可藉由观察痰的颜色分辨,若痰黄稠量多属热咳,这时吃罗汉果、八仙果这类食物可改善,也建议以柿子80克,加入500cc水煎成200cc,每日早晚各喝100cc;或以桑叶25克加入500cc水煎成300cc并去渣,每日早午晚各100cc。
痰色白则属於寒咳,这类患者在感冒初期服用八仙果、罗汉果、喉糖等凉性食物,易把气机阻滞住,让感冒难好。
此外,陈旺全医师提醒,一般人都知道感冒不能吃橘子,但要注意同属寒性的香蕉也是禁忌食物。
建议寒咳者可用核桃10克加上少许冰糖,以果汁机搅拌,每天早上服用100cc。
陈旺全医师说,向上述「一味中药」的应用,是中医利用简便的单一用药,改善复杂的疾病,例如淋雨后喝姜母茶可去风寒、喝蜂蜜可帮助解便,单味药方可避免复方的加乘作用或拮抗作用,适用於简单病症的改善或调养。
但服用前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的体质!一般体质分寒性、热性、实性、虚性,初步判断可喝少许麻油或含一片人参,若感觉口乾舌燥可能属火气大体质;感觉舒服可能是寒性;若稍微劳动或熬夜就心悸、倍觉疲劳,大多属虚性。
陈旺全医师强调,中药与食物性质作用在不同人体,会有不同反应与治疗效果,若自己无法判断可求助医师,千万别随意听别人「呷好逗相报」,人没补到,反补到副作用!。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小儿咳嗽中医辩证分型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一、概念: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
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
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
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
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
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
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
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咳嗽的中医辩证诊治
咳嗽的中医辩证诊治咳嗽是肺系常见证候之一。
不论外感、内伤均可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而至咳嗽的发生。
古代医家将咳嗽分为三类:无痰有声称为咳,无声有痰称为嗽,有痰有声称为咳嗽。
在临床上咳与嗽很难截然分开,故统称为咳嗽。
近代医家对本症的辩证论治大多从内寒、内热、燥热、肝火犯肺、湿痰等几个方面。
咳嗽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系。
肺为清肃之脏,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
肺气受邪或皮毛闭塞,或气逆失畅,均可导致肺气不宣,失于清肃而发为咳嗽。
论其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
病变性质,主要为寒热,或表寒、或里寒、或虚寒、或表热、或里热、或虚热,均可使肺脏功能失调而至嗽。
所谓水即为湿,火即燥,燥火热三者同类,各从其类,仅有程度之不同。
痰含义较广,就咳吐痰而言,乃系肺脏在病理状态下所产生的分泌物。
所谓“肺为贮痰之器”,非指肺之生理功能,而是肺的病理反应。
痰热痰湿与肺热肺寒关系密切。
而肝火多因情绪而发,故对肝火犯肺之咳嗽,要嘱患者注意情绪。
按系统分类,咳嗽属杂症,又为温病常见之症,另哮喘、痰饮、肺痨、肺痛等病也多伴有咳嗽,但不属咳嗽范畴。
本文对咳嗽为主证者辩证,宜分清外感与内伤,治疗以调理脏腑功能为主,如养肺、健脾、补肾、清肝泻火等。
外感咳嗽、肺寒咳嗽表寒证,治宜疏风散寒,宣理肺气,多选用杏苏散加减,常用药物:紫苏、杏仁、前胡、枳壳、桔梗、陈皮等;肺热咳嗽表熟证,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方用桑菊饮加减,主要药物为桑叶、菊花、薄荷、连翘、桔梗、杏仁、甘草等:温燥咳嗽,治宜清肺润燥,疏风清热。
取方桑杏饮加减,主要药物为:栀子、淡豆鼓、杏仁、合沙参、桑皮等;凉燥咳嗽治宜疏风散寒、润肺止咳,方宜止咳散,主要药物为:百部、桔梗、紫苑、陈皮、荆芥等。
内伤咳嗽:痰湿犯肺者,治宜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代表方用二陈汤,主要药物:陈皮、半夏、苍术、茯苓、紫苑、厚朴等;痰热者,治宜清热宣肺,豁痰止咳,方取清金化痰汤加减,主要药物为:黄芪、栀子、陈皮、桑皮、知母、瓜蒌仁、麦冬、贝母等;肝火犯肺者,治宜清肺泻肝,方用黛蛤散合泻白散,主要药物为:青黛、蛤皮、桑白皮、地骨皮等;阴虚者,治宜养阴清肺、止咳平喘,方用二冬二母汤,主要药物为麦冬、天冬、知母、贝母等;气虚者,治宜补益肺气,化痰宁喘,方用清肺汤,主要药物为:黄芪、人参、熟地、紫苑(加)等。
咳嗽中医辩证之川贝的应用
川贝川贝母,苦、甘,微寒。
归肺、心经。
本品甘润辛散,苦微寒清泄,入肺、心经,为清泄润肺之品。
善清肺化痰、润肺止咳,为肺热燥咳及虚劳咳嗽之要药;能开郁散结,治痰热或火郁胸闷、疮肿瘰疬。
反乌头,不宜与附子、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同用。
一、咳嗽的分类并不是所有的咳嗽病因都来源于肺,中医认为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比如着凉、环境因素、疫疠时邪等都属于外感,饮食、情志、其他脏器的疾患等都属于内伤咳嗽。
咳嗽主要分以下几种证型:1.风寒袭肺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
2.风热犯肺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音哑,喉燥咽痛、咳痰不爽、痰粘稠色黄。
3.燥邪伤肺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咳甚胸痛或痰黏不易咳出。
4.风盛挛急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少痰,咽痒,痒即咳嗽或呛咳阵作,气急,遇外界寒热变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多见于夜卧晨起。
5.痰湿蕴肺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黏腻或稠厚或稀薄,在清晨咳痰加重,因痰而咳,痰出咳缓。
6.痰热郁肺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痰质黏厚或稠黄,咳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咳时引起胸痛,面赤。
7.胃气上逆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
8.肝火犯肺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
9.肺阴亏虚证,这类咳嗽主要表现为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见血,或声音逐渐嘶哑。
二、哪些咳嗽可以使用川贝?川贝因其“形如聚贝子,故名贝母”,是止咳化痰的一味良药,其性寒味微苦,能够清肺化痰、润肺止咳,可用于肺虚、久咳、虚劳咳嗽、燥热咳嗽、干咳少痰、咯痰带血、肺痈等。
对于风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咳比较适合。
由于川贝属寒性,因此对风寒咳嗽效果不佳,有时还会加重咳嗽的症状。
咳嗽中医辨证治疗
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
痰中夹血配生地、白茅根清热止血。
若痰多难咯者加贝母、瓜蒌润肺化痰;
咽痛明显者加玄参、马勃清润咽喉。
若系凉燥犯肺,此证为燥证与风寒并见,常兼风寒袭表之证,表 现干咳少痰或无痰,咽干鼻燥,兼有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舌苔 薄白而干等症,用药当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治法为疏 风散寒,润肺止咳,方用杏苏散加减。可以酌加紫菀、款冬、百 部等以温润止咳;
咳嗽日久,祛邪止咳,扶正补虚,标本兼顾。
• 分证论治 •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主症: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
色白。
兼次症: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 恶寒,发热,无汗。
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二方均能宣肺止咳化痰。
前方用麻黄、杏仁、甘草,重在宣肺散寒,适用于初起 风寒闭肺。
(二)鉴别 为什么要鉴别?为用什么来鉴别?
1.肺痈 两者均为肺部疾病,但肺痈以咳嗽、胸痛、发热、 咳吐大量腥臭脓血痰为特征,病机为热壅血瘀,蕴毒化 脓而成痈,并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成痈期、 溃脓期、恢复期。
2.肺痨 肺痨的主症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身体逐 渐消瘦等,是由于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痨虫侵肺所致, 本病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损疾患。病因为感染“痨 虫”,但发病与否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
若恶寒甚,无汗,可配荆芥、防风以散寒解表。
4.痰湿蕴肺
主症: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 稠厚或稀薄,每于晨问咳痰尤甚,因痰 而嗽,痰 出则咳缓。
兼次症:胸闷,脘痞,呕恶,纳差,腹胀, 大便时溏。
舌象:舌苔白腻。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
中医治疗咳嗽辩证法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痰湿、痰热、阴虚燥热五个证型,治疗时根据各证型表现不同,选用成药也有区别。
一、风寒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稀,气急咽痒,伴有头痛、鼻塞、流清涕、怕冷、稍有发热、无汗、肢体酸痛等。
一般选购:1、通宣理肺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20毫升。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患者禁止服用。
2、解肌宁嗽丸:口服,每日两次,1岁每次服半丸;两岁以上每次服1丸。
适用小风寒咳嗽。
忌吃生冷油腻食物。
二、风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气粗,或咳声嘎哑,痰粘稠或黄稠,咯痰不爽,常伴发热、口干、咽喉疼痛等。
一般选用:1、川贝止咳露: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毫升。
服药时,忌食生冷油腻食物。
糖尿病患者禁用。
2、川贝清肺糖浆:口服,每日3次,成人每次15-30毫升。
不是感冒引起的咳嗽、大便溏泄患者及婴儿最好不用。
寒咳、胃寒呕吐、糖尿病患者禁服。
三、痰湿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或稠厚或稀薄,早晨咳嗽咯痰尤甚,喉间常呼噜呼噜作响,胸闷吐清水,不想吃东西等。
一般选用:1、橘红片: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6片。
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寒咳、虚咳不宜服。
2、苏子降气丸:口服,成人每日1-2次,每次6克。
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肥腻食物;避免风寒;热咳、虚咳、干咳无痰患者禁用。
四、痰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咳声连连,痰少质粘,难以咯出,发热咽干口渴,胸闷胁痛气喘等。
一般选用:1、二母宁嗽丸:口服,成人每日两次,每次1丸。
风寒咳嗽、痰量多而持续咯痰的患着不宜服;忌辛辣食物。
2、止嗽定喘口服液:口服,每日2-3次,成人每次10毫升。
患高血压、心脏病及糖尿病患者慎用本品。
五、阴虚燥热咳嗽:患者表现为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丝,不易咯出,咽干或疼痛等。
一般选用:1、养阴清肺膏:口服,成人每日2-3次,每次10-20毫升。
忌辛辣油腻食物;咳嗽痰多患者不宜服用;孕妇、糖尿病患者禁服。
咳嗽-中医辨证
咳嗽-中医诊断辨证
咳嗽是因邪客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不清所致,以咳嗽、咯痰为主要症状的病症。
多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
1、诊断依据
1.1 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
1.2 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
1.3 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
1.4 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1.5 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
1.6 肺部X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2、证候分类
2.1 风寒袭肺:咳嗽声重,咯痰稀薄色白,恶寒,或有发热,无汗。
舌苔薄白,脉浮紧。
2.2 风热犯肺:咳嗽气粗,咯痰粘白或黄,咽痛或咳声嘶哑,或有发热,微恶风寒,口微渴。
舌尖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
2.3 燥邪伤肺:干咳少痰,咯痰不爽,鼻咽干燥,口干。
舌尖红,苔薄黄少津,脉细数。
2.4 痰热壅肺:咳嗽气粗,痰多稠黄,烦热口干。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5 肝火犯肺:咳呛气逆阵作,咳时胸胁引痛,甚则咯血,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2.6 痰湿蕴肺:咳声重浊,痰多色白,晨起为甚,胸闷脘痞,纳少。
舌苔白腻,脉滑。
2.7 肺阴亏虚:咳久痰少,咯吐不爽,痰粘或夹血丝,咽干口燥,手足心热。
舌红,少苔,脉细数。
2.8 肺气亏虚:病久咳声低微,咳而伴喘,咯痰清稀色白,食少,气短胸闷,神倦乏力,自汗畏寒。
舌淡嫩,苔白,脉弱。
咳嗽的中医分型与治疗
咳嗽的中医分型与治疗胃气上逆证证候:阵发性呛咳、气急,咳甚时呕吐酸苦水,平卧或饱食后症状加重,平素上腹部不适,常伴嗳腐吞酸、嘈杂或灼痛,舌红,苔白腻,脉弦弱。
病机:胃气上逆,痰浊壅中,肺胃失和,气道受累。
治法:降浊化痰,和胃止咳。
方药: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处方:旋覆花9克r包煎1,赭石9克,法半夏6 克,党参15克,干姜5 克,黄芩9克,黄连3 克,枇杷叶9克。
加减:若呃逆、泛酸较重者加吴茱萸15克(煅),瓦楞子15克以降逆制酸;痰多者加浙贝母10克,紫菀10克以化痰止咳。
肝火犯肺证证候: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红目赤,咳引胸痛,可随情绪波动增减,烦热咽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痰如絮条,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病机:肝失条达,郁结化火,上逆侮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肺泻热,化痰止咳。
方药:黄芩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处方:桑白皮12 克,地骨皮12克,黄芩9 克,青黛6克,海蛤壳15 克(先煎)。
加减:火热较盛,咳嗽频作,痰黄者,可加栀子9克,牡丹皮9 克,浙贝母9克,枇杷叶6克以增清热止咳化痰之力;胸闷气逆,加枳壳9克,旋覆花9克(包煎) 以利肺降逆;胸痛配郁金9克,丝瓜络9克以理气和络;痰黏难咯,酌加海浮石9克(先煎),浙贝母9克,竹茹9克,瓜蒌9克以清热化痰降气;火郁伤津,咽燥口干,咳嗽日久不减,酌加北沙参9克,麦冬9克,天花粉15克,诃子9克以养阴生津敛肺。
肺阴亏虚证证候: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见血,或声音逐渐嘶哑,午后潮热,颧红,手足心热,夜寐盗汗,口干咽燥,起病缓慢,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病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滋润,肃降无权。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处方:北沙参9克,麦冬9 克,天花粉9克,玉竹9 克,桑叶9克,知母9克,川J贝粉2克(冲服)。
加减:咳而气促,加五味子6克,诃子9克以敛肺气;痰中带血,加牡丹皮9克,白茅根15克,仙鹤草15克,藕节9克以清热止血;潮热,酌加功劳叶9克,银柴胡9克,青蒿9克(后下),鳖甲9克 (先煎),胡黄连9克以清虚热;盗汗,加乌梅9克,牡蛎15克(先煎),浮小麦15克以收敛止涩;咯吐黄痰,加海蛤粉12克 (冲服),黄芩9克以清热化痰;手足心热,梦遗,加黄柏9克,女贞子9克,墨旱莲9克,五味子6克以滋肾敛肺;兼气虚者,可用生脉饮加减。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
咳嗽中医辨证论治(1)风寒袭肺:症状:咳嗽声大,痰稀白,伴有头痛、鼻塞、鼻清、恶寒、发热、无汗、关节酸痛,咳嗽时咽部痒或胸痛,舌苔薄白,脉浮或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主方:杏苏散。
(2)风热犯肺:症状:咳嗽痰浓而黄,咳痰不爽,口干咽痛,伴发热,头痛,鼻黄,多汗,舌苔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化痰。
主方:桑菊饮。
(3)燥热伤肺:症状:咳嗽痰少或干咳无痰,痰难粘,咳嗽胸痛,口鼻咽干,或痰中带血。
初期可伴有微寒、体热、鼻塞、头痛,舌红、苔薄黄、脉数。
治法:疏散外邪,润肺止咳。
主方:桑杏汤。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4)痰湿蕴肺:症状:咳嗽痰多,痰白色粘稠,易咳出,胸闷,有时恶心;或无精打采,舌苔白腻,脉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主方:二陈汤。
(5)痰热壅肺:症状:咳嗽、气短、痰黄黏,或面红、口渴口渴、喘息鼻音激越、便秘、舌红、津液黄少、脉滑。
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6)肺气虚损:症状:气短,咳嗽音低,咯痰稀,自汗畏寒,面色晦暗,易感外感,舌淡,脉弱。
治法:补益肺气,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7)肺阴亏耗:症状:干咳无痰,痰少而粘,痰中带血,咽部痒,声音嘶哑,手脚发热,或午后潮热,口干颊红,舌红津液少,脉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主方:百合固金汤。
想了解更多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精髓,欢迎关注医教网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专栏!下面是2020护士资格证考试的政策动态、必备信息和备考技巧!。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
咳嗽的辨证分型证治1.外感咳嗽(1)风寒咳嗽证候咳嗽频作、声重,咽痒,痰白清稀,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风寒束肺,肺气失宣,则咳嗽频作,咽痒声重,痰白清稀;风寒外束,腠理闭塞,则见恶寒无汗,发热头痛。
寒伤皮毛,外束肌腠,故全身酸痛。
风寒阻于肺络,津液凝聚为痰,故痰白清稀。
本证以起病急,咳嗽声重浊,咽痒,痰白清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金沸草散加减。
(2)风热咳嗽证候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伴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证候分析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故咳嗽不爽,鼻流浊涕。
风热之邪客肺,腠理开泄,见有发热、恶风,头痛,微汗出。
风热之邪灼津伤液炼液为痰,故痰黄粘稠,不易咳出。
本证以咳嗽不爽,痰黄粘稠为特征。
治法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加减。
2.内伤咳嗽(1)痰热咳嗽证候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甚则喉间痰鸣,发热口渴。
烦躁不宁,尿少色黄,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指纹紫。
证候分析:肝热心火素蕴,炼液成痰,逆乘于肺,或外感之邪化火入里,灼津生痰,故见咳嗽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咳出,甚则喉间痰鸣。
气火上升,肺气不宣,心火亢盛,故发热口渴,烦躁不宁。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气不降则大便干结。
本证以咯痰多,色黄粘稠,难以咯出为辨证要点。
治疗清肺化痰止咳。
方药清金化痰汤加减。
(2)痰湿咳嗽证候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喉间痰声漉漉,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证候分析痰湿从脾生,上渍于肺,痰阻肺络,故见咳嗽重浊,痰多壅盛,色白而稀。
痰阻气道,则喉间痰声辘辘。
痰湿内停,气失宣展,则胸闷,神乏困倦。
湿浊困脾,脾失运化,故纳呆。
本证以痰多壅盛,色白而稀为辨证要点。
治法燥湿化痰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二陈汤加减。
(3)气虚咳嗽证候咳而无力,痰白清稀,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语声低微,自汗畏寒,舌淡嫩,边有齿痕,脉细无力。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
咳嗽中医辨证和治疗咳嗽是指外感或内伤等多种病因所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的病证。
咳,指有声无痰;嗽,指有痰无声。
临床上一般为痰声并见,故合称咳嗽。
【范围】西医学中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表现以咳嗽为主症时,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咳嗽为肺系疾患的主要症状之一。
究其成因不外外感、内伤二途。
其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一、病因’1·六淫外邪侵袭肺系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从口鼻皮毛而入,侵袭犯肺,是引起外感咳嗽的主要病因,但由于四时主气之不同,故人体感受的病邪亦有区别。
因风为六气之首,外邪致病多以风为先导,故外感咳嗽有风寒、风热、风燥等不同的证候,其中尤以风寒为多。
2.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肺脏自病或它脏有病及肺,均可引起内伤咳嗽。
(1)肺脏自病多由于肺脏的其它疾病迁延日久,耗损肺气,灼伤肺阴,而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
(2)它脏有病及肺多因饮食不节,嗜酒过度,过食辛辣肥甘,酿生痰热;或过度劳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痰湿内生,上渍于肺;或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日久化火,气火上逆犯肺;或房劳过度,损伤肾阴则虚火上炎,损伤肾阳则阳虚内寒,皆可导致内伤咳嗽。
二、病机1.发病外邪侵袭犯肺,发病较急;内伤致咳,发病多较缓慢。
2.病位病变主脏在肺,并与肝、脾、肾密切有关。
(1)肺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
由于肺体清虚,不耐寒热,故称娇脏,内外之邪侵袭后易于为病,病则宣肃失司,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为咳嗽。
(2)肝脾肾肝主疏泄,“肝脉布两胁上注于肺”,若肝郁化火,木火偏旺,或金不制木,木反侮金,则气火上逆犯肺而咳;脾主运化,脾为肺之母,“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若脾运不健,痰浊内生,上渍犯肺,则肺失清肃,上逆为咳;“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
肺主呼气,肾主纳气,若久咳肺虚,金不生水,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逆为咳为喘。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
咳嗽中医护理方案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中医认为咳嗽多与人体肺脏功能失调有关,可以采用一些中医护理方案来改善咳嗽的症状。
下面是一个关于咳嗽中医护理方案的示例,供参考。
第一步:辨证施治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脏失调引起的,所以首先需要辨证施治,确定咳嗽的类型。
常见的咳嗽类型有寒咳、热咳、痰咳等。
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1.寒咳:咳嗽声低,声音湿润,咳出的痰白而稀,身体有寒冷感。
可以采用祛寒的中药治疗,如炮姜、罗汉果等,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热咳:咳嗽声高,声音干燥,咳出的痰黄而稠。
可以采用清热的中药治疗,如梨、黄芩等,避免辛辣食物的摄入,注意多喝水以保持体液平衡。
3.痰咳:咳嗽声响亮,声音湿润,咳出的痰量较大。
可以采用化痰的中药治疗,如半夏、枇杷叶等,同时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
第二步:药膳调理中医认为通过正确的饮食调理可以改善肺脏功能,从而缓解咳嗽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膳调理方法。
1.梨炖雪梨膏:将新鲜梨洗净去皮切小块,加入适量的冰糖炖煮,煮至梨熟烂,用勺子将梨捣碎成浆状,再加入冰糖调匀。
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对于痰咳效果较好。
2.百合炖蜜枣:将百合洗净,蜜枣去核,一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改小火炖煮20分钟,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匀即可。
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对于燥咳效果较好。
3.薏米煮鸭蛋:将薏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后改小火煮30分钟,再加入去壳的鸭蛋煮熟即可。
每天早晚各食一次,对于寒咳效果较好。
第三步:运动保健运动对于改善肺脏功能、增强免疫力都有益处,适当的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排汗,从而排出体内的湿气。
以下是一些适宜的运动方式。
1.慢跑:慢跑可以锻炼肺活量,提高肺功能,适合咳嗽病人进行。
2.太极拳:太极拳的动作缓慢柔和,可以调节呼吸,舒缓肌肉。
适合咳嗽病人进行。
3.呼吸操:可以通过呼吸操加强肺功能,增强呼吸能力。
适合咳嗽病人进行。
第四步:保护环境中医认为外界环境对于肺脏健康也有影响,尤其是雾霾天气和烟雾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咳嗽先分型
风寒咳嗽是最常见的外感咳嗽,由风寒感冒引起,患者有咳嗽、鼻塞、流清涕、头痛、怕冷及发烧,苔薄白,脉浮治疗可采用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根据病情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治疗。
外感热病,即类流感也是常见的外感咳嗽,病人咳黄痰、发高烧、咽痛口干,苔黄脉,往往伴有便秘。
治疗上应宣肺清热、止咳化痰。
因“肺与肠相表里”,可通过泻大肠热来清肺中之邪,可用对症的小承气汤及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治疗。
如果咳嗽迁延不愈,痰黄不易咳出,高烧不退,提示可能转肺炎,则应泄肺清热化痰。
此外,阴虚咳嗽也很常见,患者多因久咳不愈,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却持久不止,并伴有低热、盗汗、苔薄黄、脉细数等阴虚症状。
治疗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味麦冬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咳嗽还较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原有慢阻肺的患者,可见久咳久喘、咳嗽有痰、且痰白而黏,胸闷,没食欲,神情困倦,此为痰湿咳嗽。
因老年人多半气虚,所以治疗应为扶正祛邪、理气化痰,兼以健脾利湿、清肺止咳。
由于老人消化功能减弱,还要注意兼顾脾胃。
小儿咳嗽以脾虚常见,表现为咳嗽、发烧、鼻流清涕、食欲不振等,应在宣肺清热的同时予以健脾和胃。
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咳嗽的临床分型(1)
咳嗽临床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以咳嗽,气急,咽痒,咳痰稀白,伴风寒表证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以咳剧气粗,咽干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伴风热表证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代表方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以干咳喉痒,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初起或伴表证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代表方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以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晨起或食后咳剧,痰多,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便溏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以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热腥味,面赤口干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证:以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口干,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量少质粘,随情绪波动增减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肝郁化火,上逆侮肺。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4)肺阴亏耗证:以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或潮热颧红,手足心热为辨证要点。
病机概要为:肺阴亏虚,虚热内灼,肺失润降。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