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

合集下载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必修考试总学时:86适用对象: 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一、课程性质和地位基础护理学是高等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

从概念、程序、和实践的角度出发介绍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通过对知识、技术程序和经验积累、以及人文关怀理念的整合,注重教学的整体优化,重点培养学生关怀和照顾病人的综合能力,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基础护理工作作为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基础,贯穿于满足患者对健康需求的始终,为临床专科护理奠定基础。

二、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和手段基础护理学分为Ⅰ、Ⅱ两部分,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结业考试。

课程采用目标教学、直观教学(参观、示范、练习)、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综合教学方法进行。

强调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评判性思维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训练和培养,为学生的护理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技能训练一无菌技术1、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无菌包、无菌盘、无菌容器、无菌溶液、无菌手套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无菌容器的使用法,无菌包的使用法,无菌盘的准备,取用无菌溶液法,戴无菌手套法。

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操作原则,建立并强化无菌观念,具有认真、严谨、科学的态度;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术,程序正确,动作规范、美观,操作中无污染。

讨论:临床工作中无菌操作。

思考题:下列情况是否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为什么?(1)使用已灭菌3周的导尿包(2)潮湿的无菌包,晾干后使用(3)铺无菌盘,将上层无菌巾扇形折叠,开口边向内(4)用棉签蘸取无菌瓶内溶液擦拭伤口(5)取无菌镊时,镊尖触碰容器内口(6)用已戴手套的手碰另一手套外面技能训练二手卫生2、洗手技术3、卫生手消毒4、外科手消毒。

掌握洗手的概念、洗手与消毒手的方法。

《基础护理学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

《基础护理学 》实验课程教学大纲2

《基础护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C0411003s课程名称:基础护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和年级:临床医学(全科医生方向)二年级开课学期:秋季学期总学时:48学时(理论:18学时,实习:30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平行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人体寄生虫学后续课程: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之一,是临床各科护理的基础。

其包括的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既是护理学生学习临床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求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习本课程对护理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推荐教材:《基础护理学》ISBN978-7-117-16074-2.李小寒主编..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参考书目:1.《新编护理学基础》ISBN978-7-117-07473-5.姜安丽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2.《基础护理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ISBN978-7-117-08052-1.李小寒主编.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出版二、课程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念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实验内容实验一:无菌技术【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形成并增强无菌观念。

要求:1.护生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态度认真、严肃。

2.手法正确,操作熟练。

3.无菌观念强,能正确区分无菌区和非无菌区。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总学时:160讲授学时:80 实训学时:80学分:7.5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理解:(1)护理学的发展(2)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3)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4)意义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环境(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以及病人单位的构成教学要求及所需设备。

明确医院环境的特点、分类以及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

教学要求:识记:(1)环境的分类(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4)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理解:(1)环境的含义。

(2)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环境的调控应用:(1)论述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2)评价医院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担架运送患者的方法;明确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以及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内容。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大纲(Fundamental Nursing)学时数:152其中:实验学时78课外学时0学分数:9.5课程类别:专业课程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执笔者:陈希萍副教授审核人:保颖怡副教授系主任;詹海涛教授副院长编写日期:2013年9月一、课程简介《基础护理学》的教学,不仅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注重培养学生实际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绪论,环境,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预防与控制医院内感染,患者的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患者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疼痛患者的护理、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记录等。

《基础护理学》是护理学本科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课程,它是在学习《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基础上,为护理学专业的学生提供满足临床护理工作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基础护理学》是一门以护理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护理人员必修的专业课程。

适用于护理学专业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通过护理学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护理实践中,牢固树立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思想和决心。

用娴熟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结合护理理论知识,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满足病人的生理需求,提高生活质量。

也将为今后学习各专科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主要教授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学的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本教材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以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为基本框架,介绍了护理专业基本操作技术的有关内容,以构筑学生的现代护理理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打造娴熟的职业能力,以适应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临床各科常用的一般生活护理技术、与诊疗相关的护理技术、危重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病情观察、临终病人护理以及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基础护理学》是护理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是康复保健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护理患者所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满足患者清洁、舒适、休息活动、营养排泄等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用药知识与技能:常用抢救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护理事业的情感,掌握评估和满足患者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情景式模拟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满足服务对象整体护理的需要,为后期临床各专科护理的学习和临床护理实践打下重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对病人的生活护理、饮食护理、各种注射术、病情观察、抢救技术等,使学生能结合患者生理、心理特点和治疗康复的要求,实施整体护理,以满足患者的心身需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运用护理程序的思想和工作方法指导护理实践,能熟练掌握各项护理技能操作,具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能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和团结协助精神,在整体护理观的指导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护理实践技能及护理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护理对象服务。

三、教学内容结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基础模块(不含*号部分)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号部分是为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的教学要求而设立的内容,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基础模块总的教学时数为130~144学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一)本大纲对教学要求的层次表述1. 对知识的教学要求分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指对知识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

熟悉:在了解的基础上加深认识,知道得更加清楚。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前言《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学基础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本课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新变化,介绍了以人的需要为主干,提供身体的保护与身体的支持、安全及治疗性环境、以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抢救和护理记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护理对象的护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2.了解《护理学基础教程》的教学目的及内容3.熟悉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4.熟悉《护理学基础教程》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2.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3.《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和范畴4.学习《护理学基础教程》的方法及要求第二章医院[目的要求]1.了解医院的组织结构2.熟悉医院的任务3.熟悉门诊、急诊的特点4.熟悉门诊部、急诊科〔室〕的设置和布局5.掌握门诊和急诊的护理工作6.掌握铺床法7.了解病区的护理工作[教学内容]1.医院的组织结构和任务2.门诊部3.急诊科4.病区5.患者床单位的准备第三章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患者入院护理程序2.掌握一般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入病室的初步护理工作3.掌握分级护理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4.熟悉患者出院的护理[教学内容]1.入院护理2.出院护理第四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有关生命体征的医学术语2.了解体温的形成、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3.熟悉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评估4.掌握体温过高与过低的护理措施5.掌握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测量及记录方法6.了解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生理变化[教学内容]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3.呼吸的评估与护理4.血压的评估与护理第五章满足舒适的需要[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实施2.了解满足患者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3.掌握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4.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熟悉床上洗头操作方法和头虱、虮的灭除法6.熟悉卧床患者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掌握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操作方法8.熟悉晨晚间护理的内容9.掌握压疮发生的原因及好发部位10.掌握压疮的临床分期和各期的主要护理措施11.掌握疼痛的定义和特性12.了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原因13.熟悉疼痛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14.掌握促进疼痛解除的方法15.掌握休息和睡眠的概念,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16.了解休息的形式和意义17.熟悉休息的条件、睡眠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睡眠周期的特点、睡眠失调的形式[教学内容]1.舒适的概述2.环境与舒适3.卧位与舒适4.清洁与舒适5.压疮的预防与护理6.疼痛护理7.休息与睡眠第六章满足活动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活动的重要性、影响活动的因素2.熟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3.熟悉患者活动的评估内容4.熟悉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5.掌握人体力学的概念、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6.掌握全范围关节活动[教学内容]1.活动的基本知识2.患者活动的评估3.协助患者活动第七章提供生理的保护与身体的支持[目的要求]1.熟悉活动辅助器的使用方法2.熟悉搬运辅助器的使用方法3.熟悉制动辅助器的使用4.了解预防关节挛缩、血栓性静脉炎的辅助器的使用5.熟悉预防压疮的保护性器材6.掌握约束带的使用[教学内容]1.活动辅助器2.搬运辅助器3.制动辅助器4.预防关节挛缩的定位辅助器5.预防压疮的保护性器材6.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弹性袜7.保护具第八章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类型2.熟悉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管理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4.掌握物理、化学消毒灭菌的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浓度及使用注意事项6.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掌握隔离的概念,传染病区区域的划分8.掌握隔离原则、隔离的种类[教学内容]1.医院内感染2.清洁、消毒、灭菌3.无菌技术4.隔离技术第九章满足营养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对热能的需要2.掌握医院各类饮食的使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3.掌握胆囊试验饮食、忌碘饮食、大便隐血试验饮食要求及方法4.熟悉患者的饮食护理5.掌握鼻饲法的目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6.掌握要素饮食的目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7.熟悉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教学内容]1.营养的基本要求2.患者的饮食护理3.特殊饮食护理第十章冷热疗法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冷热疗法的作用2.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及影响因素3.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和常用方法[教学内容]1.冷热疗法的基本知识2.常用冷疗法3.常用热疗方法第十一章药物疗法[目的要求]1.了解药物种类和领取的方法2.熟悉药物保管原则3.掌握给药的原则及常用的给药方法4.熟悉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5.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6.掌握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7.掌握各种皮试液的浓度、配制方法及试验结果的判断方法8.掌握TAT脱敏疗法9.了解其他给药方法[教学内容]1.给药基础知识2.口服给药法3.注射给药法4.雾化吸入法5.其他给药法6.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第十二章满足液体平衡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平衡的基本知识2.熟悉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3.熟悉颈外静脉输液法、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4.掌握输液微粒的定义及其对人体的危害5.熟悉血型的种类及分型依据、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制品种类6.掌握静脉输液术7.掌握输液故障的排除、输液反应及护理8.掌握常用输血法、输血反应及防治[教学内容]1.液体平衡的基本知识2.静脉输液3.静脉输血第十三章满足排尿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与排尿有关的解剖及生理2.熟悉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以及尿液的评估3.掌握多尿、少尿、无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尿失禁的概念及原因4.掌握排尿异常的护理5.掌握导尿术、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排尿的基本知识2.排尿异常的护理3.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第十四章满足肠道排泄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与排便有关的解剖及生理2.熟悉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以及对排便活动的评估3.掌握便秘、粪便嵌顿、腹泻、排便失禁、肠胀气的概念及原因4.掌握异常排便的护理5.掌握各种灌肠法和肛管排气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排便的基本知识2.排便异常的护理3.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第十五章标本的采集[目的要求]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意义2.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3.掌握正确收集和送检各种标本的方法[教学内容]1.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2.常用标本的采集方法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病情观察的方法、内容2.了解抢救工作的基本知识3.熟悉吸痰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熟悉缺氧的种类及常用给氧方法5.掌握鼻塞给氧法、用氧注意事项及氧疗监护内容6.掌握洗胃术、CPR的A、B、C步骤7.掌握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教学内容]1.病情观察的基本知识2.抢救工作的基本知识3.常用抢救技术4.危重患者的护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临终的有关概念和对丧亲者的健康教育2.熟悉现代死亡的标准,死亡的分期3.掌握临终患者的身心变化及其护理4.掌握对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5.熟悉尸体护理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临终护理的基本知识2.临终患者和家属的护理3.死亡后的护理第十八章护理文件记录[目的要求]1.了解护理文件的意义及书写要求2.掌握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3.熟悉护理病历的记录内容及书写要求4.熟悉病案排列的顺序[教学内容]1.概述2.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方法3.护理病历4.护理文件的保管使用说明1.本大纲提供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护理专业教学大纲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二〇一二年九月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一、实训目的、性质和任务按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力培养为目标,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临床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在实训教学实施过程中,实行三级训练三级考核分层次过关制度,三个层次各有侧重。

即:单个项目操作训练及考核、实习上岗前操作综合强化训练及考核、毕业前进行面向护理岗位群的专项护理技能训练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

二、实训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训练,在护理技术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独立完成常用基础护理操作技术。

2.应用所学的知识评估并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3.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节力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清洁制度。

4.养成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体贴、爱护病人,体现人文关怀。

5.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有慎独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沟通能力。

6.具有较强的职业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

7.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熟练运用各种护理技能。

8.应由实训室、模拟病房到医院临床和社区服务的转变;由模拟人到临床实施护理措施的转变。

9.在第3和4学期分别安排一周时间到附属医院见习。

三、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180 实训计划学时:90实训项目:31项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一览表实训一铺床技术(备用床、暂空床)一、实训目的和要求1、通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备用床、暂空床铺法。

2、操作过程中运用力学原理,节力省时。

3、养成整理床单元和保持病房整洁的习惯。

4、通过操作考核。

二、实训内容(项目)铺床技术三、实训用物准备1、床、床垫、床褥、大单、被套、棉胎或毛毯、枕芯、枕套床旁桌、椅或登、治疗车。

2、暂空床必要时备橡胶单和中单。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2024

引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本教学大纲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通过系统地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概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异常、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沟通与教育、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

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人体结构与功能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的组成与特点b.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 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结构与功能a.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功能b.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c.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d.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e.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命过程与异常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正常生理过程a. 呼吸过程与生理性呼吸形式b. 循环过程与心血管功能c. 消化过程与消化功能d. 泌尿过程与排泄功能3. 生理改变与生活适应a. 正常老化过程和常见老年疾病b. 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c. 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问题三、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1. 基础护理概述a. 基础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b. 基础护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c. 基础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 常见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a. 体温测量与记录b. 血压测量与监测c. 心电图技术与解读d. 注射技术与注意事项3. 基础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a. 体征观察与监测b. 病情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应用c.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四、护理沟通与教育1. 护理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2.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方法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非暴力沟通方法c. 情感沟通与支持3. 护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a. 预教与课堂教学b. 实践指导与技能训练c. 患者健康教育与促进五、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1.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与目的2. 护理研究方法与设计a. 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b. 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c. 混合研究方法与设计3. 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与提升a.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b.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c. 护理实践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总结:《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设置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案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案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案
教学内容(章、节):实验八:无菌技术教具:
无菌持物钳、各种无菌容器、无菌包、无菌溶液、无菌手套等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

2.掌握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无菌包的用法。

3.掌握取用无菌溶液的方法及穿脱无菌手套的方法。

4.了解铺无菌盘的目的。

5.掌握铺无菌盘的操作步骤。

6.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教学难点与重点:
难点:综合操作。

重点:无菌技术原则、六种操作方法。

教学主要内容时间教学方法
1.无菌技术的原则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3.各种无菌容器的使用4.无菌包的使用
5.如何铺无菌盘
6.取用无菌溶液的方法7.戴、脱无菌手套法示教
操作练习总结
课后作业
1.牢记无菌技术的原则。

2.书写实验报告。

备注
示教时间:50min/组练习时间:40min/组
对本次实验作出总结,指出共性问题。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四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四版《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基础教研室2006年7月课程描述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学生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包括两部分:护理学基础1(护理导论部分)和护理学基础2(基础护理学部分)。

护理学基础1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引导学生明确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及学科的框架、了解护理学发展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内容包括:护理学的发展及展望、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护理程序、健康教育、文化护理、护理伦理、护理法律以及护士与美。

总学时为72学时,其中理论64学时,实习8学时。

将采用讲授、小组讨论、角色表演及临床见习等教学方法,旨在使护生在接触护理专业的早期就能明确护理专业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她将来即将履行的专业角色和功能,同时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本部分课程为全面提高护生的基本专业素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知识基础。

护理学基础2的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来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基础护理是满足人的需求的一系列护理活动,它不仅包括满足病人生理上需求,如清洁、休息、活动、饮食、排泄等,还包括满足病人心理社会上的需求,如安全、爱、尊重等。

同时,通过教学活动及护理实践中与病人的交往,帮助学生认识作为一名合格护士的自身价值。

护理学基础2的总学时为128学时,其中理论授课68学时,实习授课60学时。

课程采用讲授、自学、讨论、实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及笔试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目录【护理学基础1】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展望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护理学及其知识体系第三节护理展望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人第二节健康第三节环境第四节护理第三章护理人员在卫生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和功能第一节护理工作的范围第二节护理服务方式第三节专业护士的角色功能第四章护理程序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护理评估第三节护理诊断第四节护理计划第五节实施第六节评价第七节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和决策能力第五章健康教育第一节健康教育概述第二节健康相关行为第三节健康教育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第六章文化护理第一节文化概述第二节文化与护理第七章护理伦理第一节道德与伦理第二节职业道德与生命伦理学第三节护理道德与护理伦理学第八章护理法律第一节法律的概念第二节护理立法第三节护理工作中的法律问题第九章护士与美第一节美学基础第二节护理美学基础第三节护理美感第四节临床护理工作中的美学第五节护理人员的形象建设第六节护理人员的审美修养第七节护理审美评价【护理学基础2】第一章环境第一节环境与健康第二节医疗环境第三节提供舒适-安全的环境第二章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第一节病人入院的护理第二节病人出院的护理第三节运送病人法第三章舒适与安全第一节满足病人舒适的需要第二节疼痛病人的护理第三节满足病人安全的需要第四章预防与控制交叉感染第一节医院感染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第三节洗手与手的消毒第四节无菌技术第五节隔离技术第五章病人的清洁卫生第一节口腔护理第二节头发的护理第三节皮肤的护理第四节压疮的预防及护理第五节会阴部护理第六节晨晚间护理第六章休息与活动第一节休息第二节睡眠第三节活动第七章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第一节体温的评估与护理第二节脉搏的评估与护理第三节血压的评估与护理第四节呼吸的评估与护理第八章冷、热疗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冷疗法的应用第三节热疗法的应用第九章饮食与营养第一节人体营养的需要第二节医院饮食第三节饮食护理第四节特殊饮食护理第十章排泄第一节排尿护理第二节排便护理第十一章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口服给药法第三节吸入给药法第四节常用注射给药法第五节药物过敏试验与过敏反应的处理第六节局部给药第十二章静脉输液与输血第一节静脉输液第二节输血第十三章标本采集第一节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第二节各种标本的采集第十四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第一节病情观察第二节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第十五章临终护理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临终病人和家属的护理第三节死亡后护理第十六章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第一节医疗和护理文件的记录和管理第二节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护理学基础1》教学大纲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及展望【教学目标】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一.识记:1.说出最主要的世界护理学专业组织和主要刊物的名称2.说出最主要的中国护理专业学术组织和主要刊物的名称3.描述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二.理解:1.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护理学的概念2.明确护理学在护理教育、临床实践、护理管理和护理科研四大领域中的发展趋势三.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世界护理学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一)古代护理(二)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三)专业组织及刊物:1.国际护士会2.主要刊物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一)中国古代护理的产生及发展(二)中国近代护理(三)中国现代护理1.护理教育2.护理管理3.临床护理4.国内外学术交流(四)中国护理学术组织及刊物1.中华护理学会2.主要刊物第二节护理学及其知识体系一.护理学的定义二.护理学的知识体系(一)基础知识(二)护理专业知识(三)第三节护理展望一.护理教育(一)教育体系(二)护理课程设置二.护理实践(一)服务场所(二)服务对象(三)服务范围三.护理管理(一)管理的科学化(二)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三)标准化管理(四)护理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五)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四.护理科研(一)研究的内容(二)研究的重点(三)研究的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参考资料】1.《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一.识记:1.列出护理中人的范围2.描述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3.说出影响成长与发展的主要因素4.列出自我概念的组成部分5.列出影响健康的因素6.描述护理的内涵二.理解:1.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解释下列术语:人、健康、环境、护理、整体护理、自我概念、成长、发展、治疗性环境2.正确解释人的整体3.解释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的五个层次4.讨论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对护理的指导意义5.领会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的基本框架6.解释健康-疾病连续统一体模式7.解释整体护理的涵义8.讨论整体护理的意义9.正确地给环境归类10.区分护理模式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三.应用:1.根据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确定病人未满足的需要(即护理问题)【教学内容】第一节人一.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一)整体的概念(二)人的统一整体(三)护理中人的范围:人、家庭、社区、社会(四)人是开放系统(人是开放性整体)二.人的基本需要(一)基本需要的定义(二)基本需要的类型(三)基本需要的特点(四)影响需要满足的因素(五)有关基本需要的理论: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理论、韩德森的病人需要模式三.人的成长与发展(一)成长与发展的定义(二)成长与发展的内容(三)成长与发展的基本原则(四)影响成长与发展的因素(五)成长与发展理论: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学说、艾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学说、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六)成长与发展的过程四.人的自我概念(一)自我概念的定义(二)自我概念的组成(三)良好的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四)第二节健康一.健康的概念(一)健康的定义(二)健康的模式(三)影响健康的因素二.疾病的概念(一)疾病的定义(二)生病、疾病状态和疾病(三)现代疾病观的特点和要求(四)疾病对人的影响三.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第三节环境一.环境的定义二.环境的分类(一)内环境(二)外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社会环境、治疗性环境三.环境、人、健康的关系第四节护理一.护理的概念(一)护理的定义(二)护理概念的内容(三)护理的基本内涵:照顾、人道、帮助性关系二.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一)护理模式的发展阶段:以疾病为中心的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阶段、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阶段(二)整体护理的含义和意义三.护理与健康的关系【教学时数】6学时【参考资料】1.《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第三章护理人员在健康保健体系中的角色功能【教学目标】本章的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一.识记:1.列出专业的特征2.说出护理专业的特征3.描述专业护士的特征三.理解:1.正确区分护理的功能2.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解释下列术语:个案护理、功能制护理、小组护理、责任制护理、综合护理3.比较个案护理、功能职护理、小组护理、责任制护理和综合护理的哟优缺点4.明确专业护是的角色三.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护理工作的范围一.根据护理功能来划分(一)独立性功能(二)合作性功能(三)依赖性功能二.根据工作的专业性质来划分(一)专业性工作(二)半专业性工作(三)非专业性工作三.根据工作场所不同来划分(一)医院护理(二)社区护理(三)护理教育(四)护理科研(五)护理管理第二节护理服务方式一.个案护理(一)个案护理的定义(二)个案护理的评价二.功能制护理(一)功能制护理的定义(二)功能制护理的评价三.小组护理(一)小组护理的定义(二)小组护理的评价四.责任制护理(一)责任制护理的定义(二)责任制护理的评价五.综合护理(一)综合护理的定义(二)综合护理的评价第三节专业护士的角色功能一.专业的特征及护理专业(一)专业的特征(二)护理专业二.专业护士的特征三.专业护士的角色(一)护理者(二)决策者(三)计划者(四)沟通者(五)管理者和协调者(六)促进康复者(七)教育者和咨询者(八)代言人和保护者(九)研究者和著作者(十)权威者【教学时数】4学时【参考资料】1.《护理学导论》,潘孟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护理学导论》,李小妹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护理程序入门---现代护理新概念》,邹恂主编,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第四章护理程序【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能够:一.识记1.正确复述护理程序的各个步骤及各步骤之间的关系。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全套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全套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全套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英文名称:Fundamental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160其中实验学时:80总学分:7.5其中实验学分:2.5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实验项目数:23 必做项目数:23选作项目数:0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0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和应用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术满足病人的需求,让病人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不仅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而且要求理解每一操作步骤的理论基础和原理,分析、研究病人的基本需求,学习评估和满足病人各种基本需要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护理模拟病房及设备、模拟护理人多个、铺床用物、轮椅、平车、单价保护具、无菌技术基本操作用物、隔离衣、日常生活护理用品、血压计、吸氧用物、吸痰用物、鼻饲法用物、导尿及灌肠用物、各种注射用物、输血及输液用物、一般急救用物以及教学有关光盘等。

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序实验项实验内容学实实每号目名称时验验组分类要人配型求数1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有6实必2人床单更换法训做2运送病轮椅;平车;担架2实必2人法训做3卧位与各种卧位;变换卧位法;保护2实必2安全患者安全措施训做4无菌技无菌持物钳使用;无菌容器的6实必2术基本使用;无菌包的使用;铺无菌训做操作盘;取用无菌溶液;戴、脱无菌手套5隔离技术帽子、口罩的使用;避污纸的使用;穿、脱隔离衣2实训必做26口腔护理特殊病人的口腔护理2实训必做27皮肤护理床上擦浴、预防压疮2实训必做28晨晚间护理晨间护理、晚间护理2实训必做29生命体征测量法体温测量;脉搏测量;呼吸测量;血压测量法2实训必做210氧气疗法鼻塞法;鼻导管法;面罩法;氧气头罩法;氧气枕法4实训必做511吸痰法电动吸引器;中心吸引器2实训必做212冷、热疗法冷疗法、热疗法2实训必做213管饲饮食鼻饲法4实训必做214导尿术女、男导尿术;留置导尿8实训必做215灌肠法保留灌肠;各种不保留灌肠2实训必做216常用注药物抽吸法;皮内注射法;皮12实必2射法下注射法;肌肉注射法;静脉注射法训做17药物过敏试验青霉素等过敏试验法2实训必做218静脉输液法开放式、密闭式输液;静脉留置6实训必做219静脉输血法间接、直接输血法2实训必做220标本采集法痰、尿、血、便等标本采集法2实训必做221洗胃法各种胃管洗胃法2实训必做522临终护理尸体料理2实训必做523医疗与护理文件体温单绘制;医嘱单的处理;护病记录单、病室交班报告等书写4实训必做2四、考核方式考核成绩评定按照实训手册评分标准百分制,实验课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o五、教材及参考书(1)教材:李小寒.基础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主要参考书:殷磊.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姜安丽.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实训大纲

护理专业护理学基础实训大纲

《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它包括有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实践性强的应用性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与知识,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掌握护理实践操作技能,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之具备初步护理工作的职业能力,为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适用专业及层次适用于护理、英语护理、助产专业中专层次学生。

三、实训目标通过实验,培养护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实践操作练习要求学生掌握临床所必须的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并通过操作考核,为临床实习作好准备。

1.培养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有严谨、勤奋的工作作风。

2.培养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

3.确立以护理对象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培养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四、实训内容及学时分配实验一参观医院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通过参观医院,熟悉医院的组织结构、布局等,对门诊部、住院部的护理工作有初步的认识.2、培养护士生懂得关心患者痛苦,有同情心、工作责任心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实验内容(项目)参观医院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五、说明实验二铺床法(备用床、暂空床、麻醉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练掌握铺备用床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3、熟练掌握铺麻醉床的用物准备、操作方法。

4、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动作轻稳,符合节力。

二、实验内容(项目)(一)铺备用床:移桌椅、翻床垫、扫床→铺大单(斜角法)→套被套(卷筒式、“S"形式)→套枕套→放回桌椅(二)铺暂空床(三)铺麻醉床三、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床、床单、被套、毛毯或棉胎、枕套、枕心、床扫、床扫套。

四、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1、每生独立进行该操作考核,老师现场给予评分。

2、完成实验报告并进行成绩评定。

五、说明实验三轮椅、平车运送技术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熟悉轮椅、平车运送病人的技术。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护理学本科)

《护理学基础》理论教学大纲(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Ⅰ前言《护理学基础》是本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护理学基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课程,对转换学生专业角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学科理论建设的历史发展、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3部分。

根据培养目标和要求,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操作、演示、幻灯等多元化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全书共23章,其中第1-7章为原护理学导论的内容,主要介绍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相关概念、护理理论和工作方法等;第8-23章为原护理学基础的内容,主要介绍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独立完成常见护理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为其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3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在教学方法上,按照学生的学习规律,采用讲授、讨论、示范、录象、练习、角色扮演、实验、见习等不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技能、交流技巧,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

因此,本大纲对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教师在保证大概哪个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有的内容让学生自学。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258学时,其中理论110学时、实验108学时、见习40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殷磊,3版,2005年。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护理学的任务、工作范畴和工作方式,对护理学的发展有整体了解。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护理学发展史(二)掌握护理学的任务、工作范畴和工作方式(三)熟悉护士的基本素质(四)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趋势三教学内容(一)国内外护理发展历史及发展状况(二)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三)护士的基本素质(四)学习护理学的意义第二章护理学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掌握护理专业的四个基本概念及其内涵二教学要求(一)掌握护理专业的四个基本概念(人、环境、健康、护理)及内涵(二)熟悉护理概念及其演变(三)了解学习护理概念的意义三教学内容(一)人1 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 人的基本需要3 人的成长与发展4 人的自我概念(二)健康1 健康的概念2 疾病的概念3 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三)环境1 人的内外环境2 人、健康与疾病的关系(四)护理1 护理概念2 护理概念的演变过程3 护士在维持和促进健康中的角色4 专业和护理专业5 学习护理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意义第三章护理学理论及相关理论一教学目的掌握基本需要层次论和护理理论的概念及主要内容,学会运用相关理论解决临床护理问题。

实验大纲(护理学基础)第二学期——附: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大纲(护理学基础)第二学期——附:实验报告格式

课程实验大纲课程编号:40103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执笔人:阳爱云实验指导书: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考核评分标准1.学时与学分总学时: 64 总学分: 4 其中实验学时:8 实验学分: 0.52.本实验课的任务、性质和目的护理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安排实践教学是护理学基础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形式。

根据网络专升本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要求,本科学生应在专科基础上,了解每项护理基本技能操作的原理和要求,掌握大专未要求或难度较高的护理技能操作,以提高护理学基本技能的操作能力和水平。

本教学大纲规定护理学基础的实习总时数为 16 学时。

根据教学计划、教学时数和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应达到如下目的。

(1) 熟悉患者常用卧位的要求与原理,掌握更换卧位的方法。

(2) 熟悉人体力学在护理操作中的运用,掌握在各种铺床法、各种卧的安置、搬运患者的方法、帮助患者翻身、变换卧位中的力学原理。

(3) 熟悉保证患者舒适和促进患者康复的护理操作如特殊口腔指导、全范围关节活动练习、床上擦浴、床上洗头的基本操作及保留灌肠、呼吸机的使用、吸痰雾化等操作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

(4) 熟悉输液泵、静脉留置针、微量注射泵的操作原理与方法。

(5) 熟练掌握无菌操作技术、穿脱隔离衣、洗手和手的消毒技术、各种注射法、各种血标本的采集、静脉输液与输血、氧气吸入法、大量不保留灌肠术、青霉素过敏试验法、徒手心肺复苏等操作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3.基本原理护理操作中应用的基本原理有人体力学原理、系统原理。

4.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1) 实验方式认真阅读每一项护理操作的操作程序、操作原理,观看视频,领会操作要领与方法要求。

利用实验室进行模拟训练,以熟悉操作要领和方法,熟悉操作过程。

临床护理实践。

(2) 基本要求①实验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注重护患沟通与交流,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整体护量。

②在护理操作中要遵循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重视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重视对患者自护能力的培养。

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训教学大纲大纲制定(修订)时间:2007年7月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课程总学时:216实训计划学时:82开课单位:护理学系一、大纲编写依据遵循“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前提,结合护理学基础的性质,XXX学生的身心特点,编写了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常用护理技能操作流程和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使实践教学有章可循,技能练习程序化、技能考核规范化。

二、实训课程地位及相关课程的XXX护理学基础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学习各专科护理的基础,包括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必须掌握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贯穿于病人对健康需求的始终。

它既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护理的“桥梁课”,又是护理专业基础课,在同类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三、实训目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课程实训的目的及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护理对象的护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四、实训基本要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操作训练,在护理技术方面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程独立完成常用的各项基本技术操作。

2.所学的知识评估并满足病人的基本需要。

3.行各项操作时,始终如一地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节力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消毒隔离制度。

4.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养成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队合作精神,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6.养成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养成正确的护理行为意识。

7.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术运用于病情观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及各项护理操作中。

8.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能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熟练运用各种护理技能。

9.应由实训室、模拟病房到医院临床和社区服务的转变;由模拟人到临床实施护理措施的转变。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两篇)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提纲(两篇)

引言概述:护理学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它为学生提供了护理学的基础知识、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探讨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的大纲和提纲,并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每个大点中的关键内容。

正文内容:1.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目标1.1培养学生对护理学的基本理解1.2培养学生的综合护理能力1.3培养学生的研究和批判性思维能力1.4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1.5提高学生对医学伦理和法律的认识2.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2.1护理学基础理论2.1.1护理学的定义与发展2.1.2护理模型和理论框架2.1.3护理过程和护理计划2.1.4护理研究方法2.2人体结构与功能2.2.1人体解剖学2.2.2生理学基础知识2.2.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2.3社会和行为科学2.3.1心理学和心理健康2.3.2社会学和文化多样性2.3.3人类发展与行为2.4护理技术与实践2.4.1护理技术的基本原则2.4.2常见护理操作与技巧2.4.3危重护理和急救措施2.5医学伦理与法律2.5.1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2.5.2护理伦理与法律法规2.5.3护理伦理决策的伦理分析3.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方法3.1理论授课3.1.1讲解护理学的基本理论3.1.2展示和解析实际案例3.1.3探讨与学生的互动和讨论3.2实践教学3.2.1实践技能演示3.2.2实际操练和模拟训练3.2.3病例分析和问题解决3.3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3.3.1分组讨论案例和病例3.3.2小组合作完成相关任务3.3.3撰写和演讲小组作业4.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评价4.1课堂表现评价4.1.1平时出勤和主动参与4.1.2课堂讨论和互动表现4.1.3个人展示和演示技能4.2实践能力评价4.2.1模拟实验和实战练习4.2.2护理技能操作和实践能力4.2.3病例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4.3学术作业和考试评价4.3.1个人学术作业和项目4.3.2考试和期末论文分析4.3.3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评价5.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发展趋势5.1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5.2实践训练创新和临床实习5.3护理教育的国际化与国际交流5.4护理学基础教材和教学资源的更新5.5教学法和评价体系的改进与优化总结: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提纲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基石,通过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为他们成为优秀的护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大纲
(供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使用)
Ⅰ前言
本大纲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护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与练习巩固理论知识;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得到比较全面的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操作技能训练;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树立无菌观念、保护病人隐私及安全的观念、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56学时。

四教材:《护理学基础》,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李小寒,4版,2006年;《护理操作常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护理部编写。

Ⅱ正文
实验一铺床法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各种铺床法的方法,并了解节力原理。

二教学要求
(一)掌握铺床的基本技巧和省力原理;
(二)了解不同铺床法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
(一)铺麻醉床、暂空床、备用床的目的;
(二)铺麻醉床、暂空床、备用床的方法;
(三)铺麻醉床、暂空床、备用床的注意事项;
(四)铺麻醉床的床旁用物准备。

实验二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
一教学目的
学习卧床病人更换床单的方法,并掌握一些操作技巧。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操作技巧,能运用相关节力知识;
2.熟悉操作步骤。

三教学内容
1.学习操作技巧;
2.更换床单位的顺序;
3.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三无菌技术
一教学目的
学习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建立无菌观念。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
2.掌握无菌技术的操作注意事项;
3.建立无菌观念。

三教学内容
1.铺无菌盘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打开无菌包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取无菌溶液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4.戴无菌手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夹取无菌物品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四生命体征的测量
一教学目的
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测量,并熟悉正常值,能判断异常情况。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各种生命体征的测量;;
2.掌握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内容
1.学习各种生命体征的测量;
2.脉搏短绌的测量方法。

实验五吸氧、吸痰
一教学目的
学习吸氧、吸痰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并学习相关了理论知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吸氧、吸痰的操作方法;
2.熟悉氧气筒和吸痰器的使用;
3.准确准备用物;
4.熟悉根据不同病情调节氧流量的知识。

三教学内容
1.学习吸氧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习吸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3.学习氧气筒和吸痰器的使用。

实验六晨间护理
一教学目的
主要学习晨间护理包含的内容及操作方法,着重强调口腔护理,让学生掌握其操作方法。

二教学要求
i.掌握口腔护理的操作顺序和注意事项;
2.掌握为昏迷病人进行口腔时的注意事项;
3.能熟记晨间护理的顺序;
3.操作过程中保护病人安全与隐私;
4.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口腔护理溶液。

三教学内容
1.晨间护理;
2.强调口腔护理;
3.整理病人床单位。

实验七穿脱隔离衣
一教学目的
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学会穿脱隔离衣,并建立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正确穿脱隔离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建立自身保护和保护病人的意识;
3.六步洗手法的顺序。

三教学内容
1.穿隔离衣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脱隔离衣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洗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实验八鼻饲法
一教学目的
掌握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并了解鼻饲的目的。

二教学要求
1.掌握正确操作鼻饲法;
2.掌握正确运用3种方法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
3.掌握正确选择鼻饲液的温度和量;
4.操作过程中能有效与病人沟通,并能有效观察病人的反应;
5.应该强调正确准备用物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鼻饲法的操作方法;
2.用物的准备;
3.鼻饲液的选择;
4.3种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的方法;
5.与病人的有效沟通及操作过程中对病人反应的观察;
6.对昏迷病人插胃管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实验九导尿术
一教学目的
主要让学生掌握导尿的方法、注意事项,并学习理论知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导尿术的操作步骤;
2.掌握导尿术的消毒步骤及注意事项;
3.建立无菌观念;
4.熟练用物准备;
三教学内容
1.用物准备;
2.导尿术的操作步骤;
3.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无菌区域的建立;
4.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和保护病人的隐私。

实验十灌肠术
一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掌握灌肠术的操作方法、液体的选择及适应症和禁忌症。

二教学要求
1.掌握灌肠的操作过程;
2.掌握不同灌肠液的选择;
3.掌握灌肠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4.熟悉用物准备。

三教学内容
1.灌肠的操作方法;
2.学习灌肠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3.学习不同灌肠液的选择;
4.学习操作过程中的观察事项;
5.用物准备。

实验十一肌内注射法
一教学目的
主要学习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并熟悉相关解剖知识和理论知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和注意事项;
2.掌握进针的方法;
3.了解肌内注射部位的解剖结构;
4.建立无菌观念。

三教学内容
1.肌内注射的注意事项;
2.肌内注射的方法;
3.肌内注射部位的定位方法;
4.介绍肌内注射的解剖结构。

实验十二皮内注射法
一教学目的
学习皮试的操作方法、皮试液的配制、过敏试验的观察及过敏发生的处理,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
2.掌握青霉素过敏的表现及处理方法;
3.掌握皮试结果的观察事项。

三教学内容
1.青霉素皮试液的配制;
2.青霉素过敏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3.皮试进针的方法;
5.皮试结果的观察指标。

实验十三静脉输液
一教学目的
学习静脉输液的操作方法、操作原则及熟悉相关知识。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2.掌握静脉输液的操作原则:无菌原则、三查七对;
3.掌握血管的选择;
4.建立无菌观念;
5.熟悉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6.准备物品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
1.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2.静脉输液的操作原则:无菌原则、三查七对;
3.血管的选择指标;
4.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
5.熟悉用物准备。

实验十四心肺复苏(自主设计性实验)
一教学目的
学习院外急救的方法和理论知识介绍。

二教学要求
1.掌握心肺复苏的按压方法及定位方法;
2.掌握按压的比例;
3.掌握3种开放气道的方法;
4.掌握有效开放气道的指针;
5.建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
1.心肺复苏的按压方法及定位方法;
2.1人操作及2人操作的按压比;
3.3种开放气道的方法;
4.有效开放气道的指针。

Ⅲ教学组织与方法
一实施机构:护理系基础护理学教研室。

二组织内容:教案审核、集体备课、教学方法研究、教学手段应用。

三教学方法:
1. 实验教学:集中讲解和操作过程示教,15人为1组分组练习,每组先由一个同学回示
教,带教老师再次讲解,学生独立操作,最后学生和老师分别作总结。

每次实验
所有学生均书写实验报告,教师批改实验报告并反馈情况。

2. 教学地点:在护理系基础护理学实验室,实验师资由基础护理学教研室委派。

3. 辅导形式:课堂巡视和指导、讨论、提问和总结相结合。

四考核办法:实验报告成绩占10%,实验操作成绩占10%。

Ⅳ教学时数分配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