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适用于护理学专业)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Fundamental Nursing总学时:160讲授学时:80 实训学时:80学分:7.5先修课程:护理学导论、生理学、病理学、人体解剖学适用专业:护理学专业(涉日护理方向)开课单位:护理学院一、课程简介护理学基础护理学科的基础,是护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其教学内容包括环境、病人入院和出院的护理、舒适与安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病人的清洁卫生、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冷、热疗法、饮食与营养、排泄、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和护理、临终护理、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

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教学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绪论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基础护理学》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及教学要求。

教学要求:理解:(1)护理学的发展(2)护理学的任务、范畴、工作方式(3)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4)意义及教学要求授课方式:讲授第二章:环境(4学时)教学目标:通过“环境”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环境的含义和分类,环境与健康、环境与护理的相互关系以及病人单位的构成教学要求及所需设备。

明确医院环境的特点、分类以及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

教学要求:识记:(1)环境的分类(2)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3)良好的医院环境应具备的特点及其分类(4)医院环境调控的有关要素理解:(1)环境的含义。

(2)为满足患者的需要医院环境的调控应用:(1)论述环境、健康与护理的关系(2)评价医院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授课方式:讲授、讨论第三章:患者入院和出院的护理(2学时)教学目标:通过“患者入院和出院护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担架运送患者的方法;明确患者入院和出院的程序及方式以及住院患者的分级护理内容。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前言《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阐述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性应用课程,是护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学基础的内涵也在不断扩展。

本课程为适应医学模式的新变化,介绍了以人的需要为主干,提供身体的保护与身体的支持、安全及治疗性环境、以及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和理论基础、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抢救和护理记录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能全面、系统地领会和掌握护理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护理对象的护理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能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适应现代护理的需要。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熟悉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2.了解《护理学基础教程》的教学目的及内容3.熟悉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4.熟悉《护理学基础教程》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1.《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2.护理学基础在临床护理中的意义3.《护理学基础》的教学目的和范畴4.学习《护理学基础教程》的方法及要求第二章医院[目的要求]1.了解医院的组织结构2.熟悉医院的任务3.熟悉门诊、急诊的特点4.熟悉门诊部、急诊科〔室〕的设置和布局5.掌握门诊和急诊的护理工作6.掌握铺床法7.了解病区的护理工作[教学内容]1.医院的组织结构和任务2.门诊部3.急诊科4.病区5.患者床单位的准备第三章患者入院及出院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患者入院护理程序2.掌握一般患者及急诊危重患者入病室的初步护理工作3.掌握分级护理适用对象及护理内容4.熟悉患者出院的护理[教学内容]1.入院护理2.出院护理第四章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有关生命体征的医学术语2.了解体温的形成、产热与散热、体温调节3.熟悉患者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评估4.掌握体温过高与过低的护理措施5.掌握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测量及记录方法6.了解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的生理变化[教学内容]1.体温的评估与护理2.脉搏的评估与护理3.呼吸的评估与护理4.血压的评估与护理第五章满足舒适的需要[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常用卧位的适用范围及实施2.了解满足患者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3.掌握口腔护理漱口液的选择4.掌握特殊口腔护理的方法及注意事项5.熟悉床上洗头操作方法和头虱、虮的灭除法6.熟悉卧床患者床上擦浴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掌握卧有患者更换床单操作方法8.熟悉晨晚间护理的内容9.掌握压疮发生的原因及好发部位10.掌握压疮的临床分期和各期的主要护理措施11.掌握疼痛的定义和特性12.了解疼痛发生的机制、原因13.熟悉疼痛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方法14.掌握促进疼痛解除的方法15.掌握休息和睡眠的概念,促进休息和睡眠的护理措施16.了解休息的形式和意义17.熟悉休息的条件、睡眠的分期和各期的特点、睡眠周期的特点、睡眠失调的形式[教学内容]1.舒适的概述2.环境与舒适3.卧位与舒适4.清洁与舒适5.压疮的预防与护理6.疼痛护理7.休息与睡眠第六章满足活动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活动的重要性、影响活动的因素2.熟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3.熟悉患者活动的评估内容4.熟悉协助患者活动的方法5.掌握人体力学的概念、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运用6.掌握全范围关节活动[教学内容]1.活动的基本知识2.患者活动的评估3.协助患者活动第七章提供生理的保护与身体的支持[目的要求]1.熟悉活动辅助器的使用方法2.熟悉搬运辅助器的使用方法3.熟悉制动辅助器的使用4.了解预防关节挛缩、血栓性静脉炎的辅助器的使用5.熟悉预防压疮的保护性器材6.掌握约束带的使用[教学内容]1.活动辅助器2.搬运辅助器3.制动辅助器4.预防关节挛缩的定位辅助器5.预防压疮的保护性器材6.预防血栓性静脉炎的弹性袜7.保护具第八章满足生物安全的需要[目的要求]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概念、类型2.熟悉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及管理3.掌握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4.掌握物理、化学消毒灭菌的适用对象、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5.掌握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浓度及使用注意事项6.掌握无菌技术的概念、原则、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7.掌握隔离的概念,传染病区区域的划分8.掌握隔离原则、隔离的种类[教学内容]1.医院内感染2.清洁、消毒、灭菌3.无菌技术4.隔离技术第九章满足营养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人体对热能的需要2.掌握医院各类饮食的使用范围、饮食原则及用法3.掌握胆囊试验饮食、忌碘饮食、大便隐血试验饮食要求及方法4.熟悉患者的饮食护理5.掌握鼻饲法的目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6.掌握要素饮食的目的、适应证、方法、并发症及注意事项7.熟悉胃肠外营养的护理[教学内容]1.营养的基本要求2.患者的饮食护理3.特殊饮食护理第十章冷热疗法的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冷热疗法的作用2.了解冷热疗法的效应及影响因素3.掌握冷热疗法的禁忌和常用方法[教学内容]1.冷热疗法的基本知识2.常用冷疗法3.常用热疗方法第十一章药物疗法[目的要求]1.了解药物种类和领取的方法2.熟悉药物保管原则3.掌握给药的原则及常用的给药方法4.熟悉药物过敏反应的原因5.熟悉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6.掌握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措施7.掌握各种皮试液的浓度、配制方法及试验结果的判断方法8.掌握TAT脱敏疗法9.了解其他给药方法[教学内容]1.给药基础知识2.口服给药法3.注射给药法4.雾化吸入法5.其他给药法6.药物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第十二章满足液体平衡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液体平衡的基本知识2.熟悉静脉输液的基本知识3.熟悉颈外静脉输液法、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法4.掌握输液微粒的定义及其对人体的危害5.熟悉血型的种类及分型依据、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血液制品种类6.掌握静脉输液术7.掌握输液故障的排除、输液反应及护理8.掌握常用输血法、输血反应及防治[教学内容]1.液体平衡的基本知识2.静脉输液3.静脉输血第十三章满足排尿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与排尿有关的解剖及生理2.熟悉影响正常排尿的因素以及尿液的评估3.掌握多尿、少尿、无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尿失禁的概念及原因4.掌握排尿异常的护理5.掌握导尿术、留置导尿术、膀胱冲洗术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排尿的基本知识2.排尿异常的护理3.与排尿有关的护理技术第十四章满足肠道排泄的需要[目的要求]1.了解与排便有关的解剖及生理2.熟悉影响正常排便的因素以及对排便活动的评估3.掌握便秘、粪便嵌顿、腹泻、排便失禁、肠胀气的概念及原因4.掌握异常排便的护理5.掌握各种灌肠法和肛管排气的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教学内容]1.排便的基本知识2.排便异常的护理3.与排便有关的护理技术第十五章标本的采集[目的要求]1.了解标本采集的目的意义2.掌握标本采集的原则3.掌握正确收集和送检各种标本的方法[教学内容]1.标本采集的意义及原则2.常用标本的采集方法第十六章病情观察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目的要求]1.熟悉病情观察的方法、内容2.了解抢救工作的基本知识3.熟悉吸痰术的方法和注意事项4.熟悉缺氧的种类及常用给氧方法5.掌握鼻塞给氧法、用氧注意事项及氧疗监护内容6.掌握洗胃术、CPR的A、B、C步骤7.掌握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和一般护理[教学内容]1.病情观察的基本知识2.抢救工作的基本知识3.常用抢救技术4.危重患者的护理第十七章临终护理[目的要求]1.掌握临终的有关概念和对丧亲者的健康教育2.熟悉现代死亡的标准,死亡的分期3.掌握临终患者的身心变化及其护理4.掌握对临终患者家属的照护5.熟悉尸体护理的操作方法[教学内容]1.临终护理的基本知识2.临终患者和家属的护理3.死亡后的护理第十八章护理文件记录[目的要求]1.了解护理文件的意义及书写要求2.掌握各种护理记录单的填写方法3.熟悉护理病历的记录内容及书写要求4.熟悉病案排列的顺序[教学内容]1.概述2.各种护理文件的书写方法3.护理病历4.护理文件的保管使用说明1.本大纲提供护理专业本科生使用。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Fundamentals of Nursing )2012年9月护理学基础研究室山东大学护理学院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中/英文):护理学基础/ Fundamentals of Nursing2.课程号:25100617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4.学分:6.55.理论学时:726.实践学时:647.授课对象:护理学专业8.使用教材:李小寒尚少梅主编,基础护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二、课程目标与要求(一)课程目标护理学基础是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求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是护理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及主要课程之一,是所有护理学专业学生学临床护理课程和日后从事临床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科程的学习,学生能够:1.阐述基础护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联系实际,应用于病情观察、病人健康指导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2.规范地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

3.热爱护理事业,具有刻苦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二)课程的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的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两个环节。

讲授要求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临床护理工作密切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素质以及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树立整体护理的观念。

实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内容结构与学时安排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丁与理论学时实验学时1绪论12医院环境23病人入院和出院护理3患者单位84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6无困技术、隔离技术85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6生命体征测量/氧气8吸入6患者的缶适与女全67患者的清洁卫生6活洁卫生48休息与活动39冷热疗法3冷热疗法410饮食与营养3胃插管术及应用411排泄护理6导尿术、灌肠术812给药护理9药物疗法、药物过敏8试验13静脉输液与输血9静脉输液与输血术814病情观察及危重患者的抢救和3急救技术4护理15临终护理316医疗和护理文件记录3四、教学模块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熟悉:护理的概念及含义、熟悉护士素质的含义及其基本内容。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

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

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主持教师、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

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提供文字、录像和网络课程。

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大纲.doc

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大纲.doc

山东中西医结合大学临沂校区《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程负责人:袁洁课时:180学时适用专业:护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护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及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了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护士护理病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在“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指导下,应用护理理论、护理知识、护理技能及沟通交流技巧等,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和治疗的需要。

护理是助人的专业,护理人员通过运用知识与技能帮助患病的人或健康的人恢复或保持健康,这是全世界护理工作者的共同理念。

本课程的知识框架和理论是建立在新的护理观的基础上,即:对人、环境、健康与护理概念的认识,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护理和人、环境、健康、护理四者的基本关系,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熟练完成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掌握一般急救技术,正确记录各种护理表格。

通过讲授、演示、录像、练习、自学、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建立整体观念。

培养科学的护理思维方法,理解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总时数为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0学时,实验教学为100学时。

1、考核方法由平时考核、期末笔试、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分的60%(其中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

内容及形式以贴近护理资格考试为主。

3、平时考核占总分10%(包括平时作业、单元考查、课堂讨论)。

4、技能考核占总分的30%。

1《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44学时)

1《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144学时)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护理学基础1》课程名称:护理学基础课程编号:N2070063英文名称: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48 实训学时:48学分:6适用对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等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护理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Nursing)是护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一门研究帮助护理对象满足生理、心理和治疗需要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科。

护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是所有护理学生学习临床护理课程和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为满足个体、社区和社会基本需要所必须具有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将护理学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运用于护理实践,满足人群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是护理学基础的基本任务。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护理学基础的教学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并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教学采用实物、示教、角色扮演和技能操作训练等方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灵活、熟练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针对患者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及文化等各层面的健康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对策,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需要,使其尽可能恢复到健康的最佳状态。

并能进一步提高道德修养和素质。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要求】1.掌握课程的基本任务。

2.掌握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3.熟悉课程的地位、学习内容和目的。

【教学内容】1.课程的地位和基本任务2.课程的学习内容及学习目的3.课程的学习方法及要求第二章医院及医疗环境【教学要求】1.掌握医院物理环境与社会环境的调控要素及方法。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引言: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护理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安全、有效地开展护理工作。

本教学大纲是《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指导文件,通过系统地介绍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进行教学和学习。

概述:《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分为五个大点,分别是:人体结构与功能、生命过程与异常、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护理沟通与教育、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

每个大点下分5-9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以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护理学基础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人体结构与功能1. 细胞结构与功能a. 细胞的组成与特点b. 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 细胞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 组织结构与功能a. 上皮组织的特点与功能b.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c. 肌肉组织的结构与功能d. 神经组织的结构与功能3. 器官系统的结构与功能a. 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b. 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c.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d. 泌尿系统的结构与功能e. 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二、生命过程与异常1. 生命的定义与特点2. 正常生理过程a. 呼吸过程与生理性呼吸形式b. 循环过程与心血管功能c. 消化过程与消化功能d. 泌尿过程与排泄功能3. 生理改变与生活适应a. 正常老化过程和常见老年疾病b. 妊娠与分娩的生理变化c. 儿童生长发育及常见问题三、基础护理理论与实践1. 基础护理概述a. 基础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b. 基础护理的技术要求和流程c. 基础护理的基本原则和核心价值观2. 常见护理技术与操作规范a. 体温测量与记录b. 血压测量与监测c. 心电图技术与解读d. 注射技术与注意事项3. 基础护理中的病情观察与评估a. 体征观察与监测b. 病情评估工具的使用与应用c. 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四、护理沟通与教育1. 护理沟通的定义与重要性2. 良好的沟通技巧与方法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非暴力沟通方法c. 情感沟通与支持3. 护理教育的原理与方法a. 预教与课堂教学b. 实践指导与技能训练c. 患者健康教育与促进五、护理研究与实践基础1. 护理研究的重要性与目的2. 护理研究方法与设计a. 定量研究方法与设计b. 定性研究方法与设计c. 混合研究方法与设计3. 护理实践的质量评价与提升a.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与方法b. 护理质量提升策略与实施c. 护理实践中的安全与风险管理总结:《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的设置涵盖了护理学基础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护理学专业(专科)《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专业(专科)《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是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

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学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

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

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册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电大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基础护理学(fundamentals of nursing)课程号(代码):502478040,502479040,502066010,502067010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200学时学分:10学分三、课程教学目的认知教学目标:掌握护理学基础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包括环境、患者生活护理、治疗需要的满足、疼痛管理、病情观察和危重病人的抢救及健康教育等。

技能教学目标:掌握护理学基础各项操作技能,包括入院、出院护理、生命体征的评估和护理、冷热疗法、鼻饲法、导尿术、灌肠法、静脉输液和输血、心肺复苏、医疗文件的记录等。

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树立人文关爱意识,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技巧,形成一定的临床批判式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计划表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1.使用教材李小寒,尚少梅. 基础护理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辅助教材李小萍.医院基本护理操作技术系列教学片.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李小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指导.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殷磊、李小萍.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CAI课件(上、下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殷磊. 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六、主要参考资料1.白继荣.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蔡东联.实用营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葛可佑.中国营养科学全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葛洪义.法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黄丁全.医事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6.姜安丽. 护理学基础.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李继平.护士礼仪及行为规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李瑞祥.实用人体解剖彩色图谱.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殷磊、李小萍.护理学基础—技术操作(上、下集)CAI课件.北京:人民卫生音像出版社,2003.10.张代富.现代心脏病诊断与治疗.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张宝珠刘鑫.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2.仲来福.卫生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陈蕾,李伟长,临终关怀与安乐死曙光.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4.14.陈慰峰.医学免疫学.第四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5.段功香,李恩华.护理学基础——基本知识和技能(英文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6.黄勋.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姜安丽.Fundamentals of Nursing.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吕淑琴,尚少梅.护理学基础.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5.19.孟宪武优逝-全人全程全家临终方案.抗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20.潘纯媚等.最新护理技术.台北:汇华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21.唐维新,郑必先等.实用临床护理“三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22.王建荣,张稚君.基本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与图解.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吴东梓.运用循征医学指导患者安全用药.海军医学杂志,2005,26(2):178.24.吴欣娟.医院临床护理质量安全评审指南.第2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25.薛素兰,伍晓莹.护士在临床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护理研究,2005,19(4):718.26.姚泰.生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7.张晓辛.护理学导论、常用护理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相关法律法规:(1)消毒技术规范,2009.12.(2)中华人民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2003.5.(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2003.11.(5)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7.(6)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6.(7)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8)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法,2004.5.(9)消毒管理办法,2002.3.29.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监测检验检疫总局相关法律规范:(1)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12.(2)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GB19082-2003.30.钟秀玲,郭荑.医院感染管理与预防控制指南.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31.Lynn P. Taylor’s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A Nursing Process Approach(3rd ed). Philadelphia:Wolters Kluwer|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2011.32.Perry A G, Potter P A, Clinical Nursing Skills & Techniques (7th ed).St. Louis, Missouri:Mosby Elsevier, 2010.33.Potter P A, Perry A G,Fundamentals of Nursing(7th ed). St. Louis, Missouri:Mosby Elsevier,2009.34.Mosby's Nursing Video Skills: Basic Intermediate Advanced Skills. St. Louis, Missouri:MosbyElsevier, 2009.35.Peery, Peterson, Potter. Basic Skills and Procedures. Fifth Edition. New York: Mosby.2003.36.Kozier B, Erb G, Berman AJ. Fundamentals of Nursing: Concepts , Process and Practice(6thed).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2000.37.Sue C .Delaune,Patricia K .Ladner Fundamentals of Nursing:Standards and Practice(2ndedition). NY : Delmar Learning, 2002.38.Taylor C , Liuis C , Lemone P. Fundamentals of Nursing(3rd ed). Philadelphia:Lippincott-Raren Publishers,2000.39.Taylor C , Liuis C , Lemone P. Fundamentals of Nursing:The Art and Science and NursingCare(5th ed). Philadelphia: Lippincott Williams &Wilkins, 2005.40.White L. Fundamentals of Nursing:Caring for Whole Person. NY: Delmer Learning ,2001.41.White L. Basic Nursing: Foundations of Skills & Concepts. NY: Delmer Learning,2002.七、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各部分比例、考核方式等)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的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三部分组成。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护理学基础》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学专业(专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6学分,108学时。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是一门重要的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程,是国家开放大学护理专业的统设必修课。

本课程为致力于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现代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员能运用科学的临床决策方法进行患者管理。

课程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以介绍护理学专业概况、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护患沟通等内容为主,强调以护理程序作为进行临床决策和护理实践的思维方法。

第二部分以介绍满足患者需要的护理学基础知识及技术内容为主。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护理学基础》是衔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专科护理课程的重要课程。

其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达到:1.描述护理学基本概念、常用护理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2.正确理解护患关系,运用沟通技巧进行有效护患沟通。

3.阐述满足患者需要的基本护理知识。

4.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建议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较好的组织与指导下进行的,不是没有要求的自由学习。

特别是对教学环节的实施和学习过程的指导,需要中央电大课程主持教师、教学点的责任教师、辅导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

同时也要求学习者与各级教师积极互动,才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各地教学点,应根据自己教学点辅导教师和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具体安排本教学点的课程实施。

要使学习者了解护理学课程的学习资源和教学组织要求,对学习者上网学习、参加集中辅导、参加小组讨论、参加见习、完成形成性作业册应有具体的要求、组织和检查措施;帮助学习者制定学习计划;对外聘辅导教师的资格应把关,特别是对每年新聘任的辅导教师应使其了解电大的教学模式和辅导要求。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1)(2)理体系,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3)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护理和人、环境、健康、护理四者的基本关系,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满足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要,熟练完成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掌握一般急救技术,正确记录各种护理表格。

通过讲授、演示、录像、练习、自学、讨论、角色扮演等使学生建立整体观念。

培养科学的护理思维方法,理解掌握护理程序的步骤,培养评判性思维能力。

掌握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总时数为18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80学时,实验教学为100学时。

1、考核方法由平时考核、期末笔试、技能考核三部分组成。

2、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占总分的60%(其中掌握内容占70%,熟悉内容占20%,了解内容占10%)。

内容及形式以贴近护理资格考试为主。

3、平时考核占总分10%(包括平时作业、单元考查、课堂讨论)。

4、技能考核占总分的30%。

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护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范畴。

(2)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南丁格尔对近代护理的贡献、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3)掌握护理工作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护理学的形成。

难点:保健的摸式。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电教【教学内容】(1)护理的概述:护理学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范畴,护理工作方式,护理专业。

(2)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的形成、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我国护理学的发展、21世纪工作展望。

(3)护士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卫生保健工作开展的方针,初级卫生保健、保健的概念和摸式、护士在卫生保健中的作用。

【考核目标】(1)能了解护理学的性质和任务、范畴。

(2)能了解护理学的形成、南丁格尔与近代护理及我国护理学的发展。

(3)能掌握护理工作方式。

【考核方式】提问、练习题测试。

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本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研究护理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的学科,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包括了护理病员所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各专科护理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了解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人、环境、健康、护理四者的基本关系,能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评估患者并患者的基本生理需求和心理社会需求,熟练完成基础护理的基本操作,掌握一般急救技术,正确记录各种护理表格。

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使学生热爱护理专业,具有刻苦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1、教学内容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1)护理学的形成(2)现代护理学的发展(3)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第二节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1)护理学的任务(2)护理学的范畴(3)护理学的工作方式第三节护士的基本素质(1)护士素质的含义(2)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2、重点、难点重点: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

难点:现代护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

3、教学基本要求第一节护理学的发展(1)掌握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的三个阶段。

(2)熟悉我国护理学的发展概况。

(3)了解护理学的形成第二节护理学的任务、范畴与工作方式(1)掌握护理学的任务(2)熟悉护理学的工作方式(3)了解护理学的范畴第三节护士的基本素质(1)了解护士素质的含义(2)熟悉护士素质的基本内容第二章护理学的基本概念1、教学内容第一节关于人的概念(1)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2)人有基本需要(3)人的成长与发展第二节关于健康的概念(1)健康的概念(2)疾病的概念(3)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第三节关于环境的概念(1)人的内环境(2)人的外环境(3)健康与环境的关系第四节关于护理的概念(1)护理的概念(2)护理的内涵(3)护理与健康的关系2、重点、难点重点:人、健康、环境、护理四个概念。

难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护理与健康的关系。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护理学基础(1)》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按章编写)
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是描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应具有的能力,可以用认知、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判断等描述预期成果达到的程度。

注:“考核方式”主要有:作业、案例分析、实验/实习/调研/设计报告、平时表现、考试等。

六、教材及参考资料
[1]《基础护理学》(教材)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第6版;
[2]《基础护理学》李小寒、尚少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第5版;
[3]《护理学基础》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2版。

审核人(专业负责人/教学院长):
制定时间:年月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护理学基础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护理学专业必修课。

本课内容特为从事护理专业的学员提供专业理论课及相关理论知识以及执行专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及技能、运用护理程序科学化管理病人,以满足整体化护理的需要的知识。

二、课程基本内容护理学基础包括两大部分:第1~6章主要介绍护理学作为一门专业的发展趋势,护理实践中常用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护理学独特的理论与模式,并重点描述作为护理实践框架结构的护理程序。

第7~20章为基础护理内容,包括帮助满足病人生理和心理需要,维持病人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获得健康状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三、课程目标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后,将能够:1、描述护理作为一个专业的发展趋势。

2、运用所学理论、概念和技巧评估各年龄阶段个体的各层次需要。

3、在护理实践中有效地应用护理程序。

4、解释各项护理基本技能的原理。

5、按规程独立完成常用的技术操作。

6、运用所学知识为病人及其家庭提供维持身心健康所需要的基本护理活动。

本课程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规范的护理技术操作技能。

为使学生明确教学的具体要求,本课程以行为目标的形式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使教学要求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目标以外的内容不做考核要求。

四、课程衔接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

前期课为医学基础课(包括人体解剖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等)及人文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后期课为护理学专业课。

五、媒体的选择与配合本课程的主媒体是护理学基础教材及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辅助媒体是18学时电视课,网上教学辅导;考试辅导资料等。

本课程6学分,课内学时108,实习课20学时,课程实施和媒体的相互配合及学习建议详见课程设计方案。

六、教学方法多种媒体教学,学生以自学为主,结合学习指导教材、音像教材及辅导课、小组活动、网上学习及实习进行学习。

本课程的主教材为郑修霞主编的《护理学基础》(第二版);辅导教材为郑修霞主编《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建议课外主要参考书目1.邹恂. 现代护理新概念与相关理论. 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邹恂. 现代护理诊断手册. 第3版.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3.殷磊. 护理学基础.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第二部分大纲本文第一章护理学概论(5学时)教学内容一、护理学发展简史(一)古代护理(二)近代护理(三)现代护理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一)护理与护理学(二)护理学的基本概念(三)护理概念的转变三、护理专业与护士角色功能(一)护理的专业特征(二)护士的专业角色(三)护理功能(四)临床护理服务方式四、护理学基础的学习内容、目的与方法(一)学习内容(二)学习目的与方法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描述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

2、列出专业护士的主要角色功能。

3、描述各种临床护理服务方式。

4、举例说明护理学四个基本概念在护理实践中的意义。

5、讨论影响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的因素。

第二章护理实践中的相关理论与概念(7学时)教学内容一、一般系统理论(一)理论概述(二)一般系统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一)理论概述(二)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三、成长与发展的理论(一)理论概述(二)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及其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四、应激与适应的概念和理论(一)理论概述(二)应激与适应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陈述一般系统论对人的认识。

2、按照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列出个体的各种需求。

3、陈述成长与发展的概念及规律。

4、列举爱瑞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八个发展阶段。

5、举例说明应激原、应激、适应和应对概念。

6、简述塞尔耶应激学说的中应激反应的三个阶段。

7、举例说明一般系统理论、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成长与发展理论以及应激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三章护患关系与沟通(3学时)教学内容一、护患关系(一)护患关系的性质(二)护患关系的分期(三)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目的与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二、沟通的概念与技巧(一)沟通的概念(二)沟通的形式(三)有效的沟通及沟通技巧(四)治疗性沟通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描述护患关系的性质与分期2.复述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意义以及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

3.陈述沟通的概念。

4.举例说明影响沟通的因素。

5.陈述治疗性沟通的特点。

6.描述治疗性沟通中常用的沟通技巧。

7.在护理实践中应用沟通技巧。

第四章护理理论与模式(5学时)教学内容一、Orem的自理理论(一)Orem的自理理论中的四个基本概念(二)Orem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三)Orem自理理论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二、Roy适应模式(一)Roy适应模式中的四个基本概念(二)Roy适应模式的主要观点(三)Roy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能够:1. 复述Orem和Roy对人、环境、健康、护理四个基本概念的定义。

2. 复述Orem自理理论中自理、自理力量、治疗性自理需求的概念3.叙述Orem自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4.叙述Roy适应模式的主要观点。

5.举例说明自理理论和适应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第五章护理程序(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护理程序的概念(二)护理程序的发展间史(三)护理程序的特性二、评估(一)资料的收集(二)资料的组织(三)资料的记录三、护理诊断(一)概述(二)护理诊断的发展历史(三)护理诊断的组成部分(四)护理诊断的分类方法(五)护理诊断的陈述方式(六)合作性问题-潜在并发症四、计划(一)排列优先顺序(二)制定目标(三)制定护理措施(四)护理计划成文五、实施(一)实施前的准备(二)实施(三)实施后记录六、评价(一)收集资料(二)比较资料与目标并作出判断(三)修定护理计划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复述护理程序的概念及步骤。

2.叙述评估的内容与方法。

3.复述护理诊断的概念及组成部分。

4.解释护理诊断的分型方法。

5.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诊断。

6.复述合作性问题的概念。

7.按正确格式书写合作性问题。

8.描述合作性问题与护理诊断的区别。

9.复述护理诊断的排序原则10.按正确格式书写护理目标。

11.列举书写护理目标时的注意事项。

12.描述护理措施的类型及制定时的注意事项。

13.为具体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第六章病人的心理社会反应(7学时)教学内容一、病人对疾病的反应(一)病人对疾病的心理反应(二)病人对疾病的行为反应(三)病人对疾病的心理适应过程(四)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相关因素二、病人的心理社会评估(一)心理社会评估的目的和特点(二)心理社会评估的方法(三)心理社会评估的内容三、焦虑(一)焦虑的性质(二)焦虑的原因(三)焦虑的诊断依据及分级(四)焦虑病人的护理四、疼痛(一)概述(二)疼痛的发生机理(三)病人对疼痛的反应(四)疼痛病人的评估(五)疼痛病人的护理措施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够:1.描述病人对疾病的心理、行为反应及心理适应过程。

2.陈述影响病人心理社会反应的有关因素。

3.描述焦虑的定义、性质、诊断依据及分级。

4.描述疼痛的定义及护理诊断标准。

5.举例说明疼痛病人的生理、心理反应。

6.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疼痛的评估方法。

7.在护理实践中为焦虑病人和疼痛病人制定护理计划。

8.在护理实践中对病人进行心理社会评估。

第七章医院环境(5学时)教学内容一、医院环境(一)医院的物理环境(二)医院的社会文化环境二、病人床单位的准备(一)备用床(二)暂空床(三)麻醉床(四)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三、出入院病人的护理(一)病人入院时的护理(二)病人出院时的护理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 描述环境的组成及含义。

2.复述医院环境中适宜的物理环境标准及调节法。

3.举例说明住院期间社会文化环境对病人身心健康的影响。

4.描述帮助病人适应医院社会文化环境的方法。

5.描述出入院病人护理的主要内容。

6.按操作规程准备床单位。

第八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7学时)教学内容一、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一)医院感染的概念(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二、清洁、消毒、灭菌(一)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二)消毒、灭菌的种类和方法(三)各种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方法(四)洗手与手消毒三、无菌技术(一)无菌技术的概念(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三)常用无菌技术的操作方法四、隔离(一)隔离的目的(二)隔离制度(三)隔离种类(四)其他隔离种类(五)隔离技术的操作方法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1、描述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原则。

2、复述清洁、消毒、灭菌的概念。

3、描述消毒、灭菌的种类、方法及注意事项。

4、列举各类物品的清洁、消毒、灭菌的方法及保养原则。

5、复述常用化学消毒剂的名称、浓度、作用机理及注意事项。

6、描述无菌技术操作的原则。

7、按无菌技术的原则进行各项无菌操作。

8.描述隔离的概念、意义、目的及隔离种类。

第九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5学时)教学内容一、概述(一)常用力学原理(二)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三)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能造成的问题二、协助病人保持各种体位(一)仰卧位(二)侧卧位(三)半坐卧位(四)端坐位(五)俯卧位(六)头低脚高位(七)头高脚低位(八)膝胸卧位(九)截石位三、移动和搬运病人(一)移动和搬运病人的常用方法(二)移动和搬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1.举例说明力学原理在护理实践中的作用2.正确运用力学原理站立、行走、下蹲、起立、持物、拾物3.描述常用体位的种类和适用范围4.按力学原理正确协助病人采取和保持各种体位5.按力学原理正确移动及搬运病人6.描述移动及搬运病人的注意事项第十章病人舒适的需要(3学时)教学内容一、舒适(一)舒适的概念(二)影响舒适的因素(三)促进病人舒适的护理二、休息与睡眠(一)休息(二)睡眠三、活动(一)活动的意义和种类(二)影响病人活动的因素(三)活动受限对病人的影响(四)病人活动状况的评估(五)促进病人活动的护理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将能:1.复述舒适、休息、全范围关节运动的概念2.列举影响舒适的因素及应对措施3.陈述睡眠的周期4.识别影响休息与睡眠的因素5.列举促进休息与睡眠的方法6.描述活动对机体的意义7.识别活动受限的原因8.能按病人具体情况选择活动的方法第十一章病人清洁卫生的需要(5学时)教学内容一、皮肤、头发的护理(一)皮肤的解剖(二)皮肤的生理功能(三)皮肤的评估(四)皮肤附属器的评估(五)皮肤护理的方法与原则(六)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二、口腔的护理(一)口腔卫生的评估(二)口腔护理的方法目标完成本内容学习后,学生应能:1.描述满足病人清洁卫生需要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