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名校考研真题【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统考2007年研]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的考查。
根据教育心理学发展历史的资料分析,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和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统考2007年研]A.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B.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D.获得同一感,克服混乱感,体验忠诚的实现【考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答案】C【解析】本题是对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的考查。
埃里克森是美国现代著名的精神分析理论家。
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早期就结束了。
他提出了著名的心里社会性发展的八个阶段理论,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新题发展的矛盾与危机。
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个阶段所面临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根据埃里克森的观点,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幼儿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现目的的实现。
小学儿童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圣才出品】
第23章教学设计1.什么是教学设计?其基本方法是什么?教学系统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1)教学设计的涵义教学设计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方法的选择、安排与确定。
即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什么(课程内容)和怎么教(教学组织、教学模式、教学媒体等)进行选择、安排与规划。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向教学技术转化的关键。
①教学设计是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在对有关教育教学、学生学习、能力与品德的本性以及学习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
这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也是衡量某种教学设计效能的尺度。
教学理论作为改进教学工作的原理或原则,只有通过周密而详细的设计,才能转化为方法或技术。
②教学理论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必须与学校实际和教学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出来,而这两者的有机结合正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实现的。
因此,为了改进教学,除了认真研究教学理论外,同时也必须加强教学设计工作,使教学理论转化为教学技术。
(2)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科学的教学设计必须以系统论观点作为其指导思想,必须采用现代系统论所创导的系统方法。
系统论方法是应用系统原理,综合研究事物的性质及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
在应用系统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进行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
①活动分析由于作为教学目标的能力与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活动的内在调节机制,因而必须通过活动的分析才能确定教学的目标系统。
通过活动分析来确定教学目标系统时,应选择确定各学科领域的典型活动;区分各典型活动的层次或水平;确定目标系统的组成要素及其层次与序列。
②任务分析目的与任务是指具有相属关系的两个层次的不同目标项目。
上层的目标项目称为“目的”,其下属的目标称为“任务”。
目的与任务之间的关系是总目标与次目标的关系,是上层或上位目标与下层或下位目标的关系。
任务分析目的是确定教学活动中的作业内容。
通过任务分析以确定教学作业时,必须确切规定并明确表述教学任务所含的各种目标因素;任务配置必要的教学作业,则教学任务不仅要有确切的规定,同时要有明确的表述;注意区分不同的任务系列;注意区分同一任务系列的不同要素。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章节题库(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圣才出品】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答案】D
二、简答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 答: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 ①教育心理学从无发展到有,而且目前已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 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和 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所有的理论及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 基础。 ③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轰动一时的一些 重大教育改革运动,也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发起的。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 渐克服;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 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方法,如认知理论、构造观点、累积学说、内化学说、信息加 工模式等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 性研究相结合。所有这些,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首先提出“教育的心理学化”主张的学者是( )。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詹姆斯 D.赫尔巴特 【答案】A 【解析】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 19 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也是一 百多年来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教育改革家。在西方教育史上,也可以说是在世界教育史上,裴 斯泰洛齐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学化”口号的教育家。
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 【答案】B
4 / 14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二编 学习理论 【圣才出品】
第二编学习理论第4章早期的学习观点1.请简要谈谈学习理论与人性观的关系。
答:学习是影响和决定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学习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学习理论。
但是,早期的学习观点长期附属于哲学,缺乏自身的独立性,因此这些理论往往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辩色彩,还缺乏足够的科学实验依据。
人们对学习的看法常常与其对人性的理解直接相关。
①人性观,通常包括人性的善恶和人性的获得两个方面。
在人性的善恶问题上,有人主张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好的、善良的;有人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坏的、邪恶的;也有人主张中性论,认为人的本性既不善也不恶。
在人性的获得问题上,有人主张内发论(理性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对环境事物认识后的主动选择;有人主张外烁论(经验主义者),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受环境条件支配而被动形成的;也有人主张互动论,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样,就出现了性善内发论、性恶内发论、中性内发论、中性外烁论、中性互动论等五种典型的人性观。
②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以上五种典型的人性观分别与学习心理学历史上的自然展开说和人本学习论、官能训练说、理念回忆说和认知学习论、统觉形成说和联结学习论、联结一认知学习论和建构学习论相对应。
2.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官能训练说和自然展开说之间有何异同?答: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官能训练说和自然展开说是早期的学习理论,三者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尤其差异:(1)相同之处①这三个学习理论都是早期的学习理论,其理论基础都与人性观有关;②对学习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哲学思想。
(2)不同之处①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基础不同学习的理念回忆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
官能心理学是由沃尔夫在莱布尼茨的心灵单子论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
自然展开说是法国哲学家卢梭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要适应自然”的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
②对学习的实质理解不同学习的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理念回忆的过程。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习题
真题
心理学
典型
内容
第章
习题
教材
教育 复习
心理学
教育
笔记
教育
题
社会规范
习题
学习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22.2复习笔记 22.2课后习题详解 2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3章教学设 计
第24章教学成 效的测量与评 价
第23章教学设计
23.1复习笔记 23.2课后习题详解 2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24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
24.1复习笔记 24.2课后习题详解 24.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1章学习动机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11.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2章学习的迁移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12.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来自第13章知识及其掌握 概述
第14章知识的领会
第15章知识的巩固 第16章知识的应用
第13章知识及其掌握概述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13.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9章心智技能及 其形成
第17章技能及其形成概述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17.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8章操作技能及其形成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18.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第19章心智技能及其形成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19.3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知识及其掌握概述)【圣才出品】
第13章知识及其掌握概述1.什么是知识?知识有哪些类型?知识在头脑中是如何表征的?答:(1)知识的含义知识是指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知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客观性。
但知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因此,也具有主观性。
(2)知识的类型①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
感性知识是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
理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②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可分为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
具体知识是指具体而有形的、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
该类知识往往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加以表示。
抽象知识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
这类知识往往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或原理。
③根据知识的不同表述形式,可分为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又称为描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一般可以用口头或书面言语进行清楚明白的陈述。
程序性知识也称操作性知识,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说明做什么和怎么做,它是一种实践性知识,主要用于实际操作。
④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把知识分为三个大的类别:具体的知识、处理具体事物的方式方法的知识以及学科领域中普遍原理和抽象概念的知识。
具体的知识指具体的、独立的信息,主要指具体指称物的符号。
方式方法知识是有关组织、研究、判断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的知识。
普遍原理知识指把各种现象和观念组织起来的主要体系和模式的知识。
该类知识处于高度抽象和非常复杂的水平上。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即知识在头脑中的组织结构,其形式有概念、命题、表象和图式等。
①概念代表事物的基本属性和基本特征,是一种简单的表征形式。
特征本身又是由更基本的成分组成的,如知觉特征、功能特征、关系特征等。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学习与个体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这是由于语言的使用及其思维的参与而导致的;
第三,心理结构的形成是以符号或词等为中介的,具有间接性;
第四,心理活动的个性化,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c.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之间的区别
第一,它们是不同的发展路线的产物,低级心理机能是种系发展的路线,高级心理机能
发展的唯一条件,教育是万能的。 b.斯金纳继承了华生的环境决定论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乃至复杂的人格都可以通过外
在的强化或惩罚手段来加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 ③评价 外烁论把心理发展看作是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其根本错误
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3)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论 ①主要内容 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是文化历史发展的路线;
第二,两种机能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是融合在一起的,但在人类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
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是其本质标志。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
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③评价
社会文化历史观点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强调心理发展的社
3 / 26
圣才电子书
特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b.高级心理机能
文化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以符号、语言等间接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
来的特征。高级心理功能具有一系列的根本不同于低级心理功能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四个方
面:
第一,心理活动的主动、随意性,即心理活动是主体按照预定的目的而自觉产生的;
会文化历史的制约性,对摒弃庸俗的进化论和机械的环境决定论有积极的意义。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称为近代资产阶级科学教育学奠基人的是()。
A.夸美纽斯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答案】D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问题的提出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B.教育问题的转换表明教育学研究传统和范式的变革C.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通过对教育现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D.教育学研究要有“问题意识”,防止“虚假问题”的出现,不断地深化问题【答案】A3.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特征表现在()。
A.重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B.逐步形成一个多样、开放的大系统C.在教学上,表现出革命性、灵活性、和个性化D.教育民主化和教育主体性【答案】D4.强调成熟机制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的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威尔逊D.格塞尔【答案】D5.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的作用不包括()。
A.定向作用B.决定作用C.评价作用D.调节作用【答案】B6.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六三三”制起始于()。
A.1922年的壬戌学制B.1951年的新中国学制C.1958年的学制改革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答案】A7.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微观背景是()。
A.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B.素质教育的实施C.知识经济的出现D.政治的民主化【答案】B8.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A.信号图式法B.探究—发现法C.暗示教学法D.五段教学法【答案】C9.教育性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中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中C.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中D.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中【答案】C10.教师职业在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表现为教师的政治身份获得、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参与度、政治影响力等。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圣才出品】
第8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8.1复习笔记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自然人性论(一)人本心理观1.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首要任务在于了解人,揭示人性的本质,而要揭示人性,必须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用整体分析法对人作出完备的描述。
2.对主要观点的理解(1)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即反对将人神化或兽化。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主张还人以本来面目,研究活生生的、具体的、丰富的个人;认为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环境适当,他们就会努力去实现积极的社会目标。
因此,他们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主张心理学应研究对个人和社会的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促进人格的发展。
(2)整体分析法即与抽象思辨和还原分析法相对立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学研究应以整体分析和经验描述来代替元素分析和实验说明,认为必须把人当做一个理智与情感的整体来研究,必须用整体分析法来研究人,才能产生更有效的结果。
(二)自然人性论(1)人本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2)自然的人性不同于动物的自然属性。
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具有不同于动物本能的似本能需要。
似本能的需要就是人性,它们是善良的或中性的。
恶不是人性固有的,它是由人的基本需要受挫引起的,或是由不良的文化环境造成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性善论者,对人性是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的。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心理基础(一)人格发展的动力1.主要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成熟的驱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反对行为主义的外铄论,而坚持人格发展的内发论,以自我实现的似本能需要来解释人格发展的动力。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学习与个体发展)【圣才出品】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学习与个体发展)【圣才出品】第10章学习与个体发展1.简要评述有关心理发展实质的几种代表性理论。
答:个体的发展一般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关于心理发展的实质有以下四种代表性的理论:①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K.Biihler)等为代表。
②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
它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典型代表是以华生为主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③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心理发展受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
该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提出,后经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④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论:该观点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U.Piaget)为代表。
皮亚杰的建构论对心理发展的论述比内发论和外铄论更为丰富生动,而且更为深刻真实。
但皮亚杰在心理实质问题上怀疑和反对反映论观点,不依据能动的反映论观点,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概念也将失去其应有的科学心理学意义。
2.怎样依据学习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来促进心理发展?答: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 第1章 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圣才出品】
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一、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
[2007年全国统考]A.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B.1886年霍普金斯的《教育心理学》C.1899年詹姆斯的《对教师的谈话》D.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答案】D【解析】A项,1877年卡普杰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但是其内容只是对与教育实践有关的心理学知识的总结,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BC两项,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早期代表作,但它们同样只是介绍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上的应用。
D项,1903年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首次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从而标志着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学科的建立。
2.赫尔巴特提出教学形式阶段理论,认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经历的四个阶段是()。
[2009年全国统考]A.注意、期待、要求、行动B.明了、联合、系统、方法C.注意、期待、相关、集中D.明了、联合、提示、巩固【答案】B【解析】在对儿童学习活动心理学认识的基础上,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阶段理论。
他指出,任何教学活动都必须是井然有序的,都经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
3.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
A.陶行知B.蔡元培C.潘菽D.廖世承【答案】D【解析】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一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等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4.20世纪20年代,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的影响是()。
A.实验教育学B.教育社会学C.心理测量学D.程序教学【答案】C【解析】20世纪20年代,西方教育心理学汲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
教育心理学主要受到心理测量学的影响。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考研真题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考研真题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目录第一部分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201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第二部分课后习题第一编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第2章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第3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编学习理论第4章早期的学习观点第5章学习的联结理论第6章学习的认知理论第7章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第8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9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编学习心理第10章学习的含义、机制与类型第11章学习与个体发展第12章学习动机第13章学习的迁移第四编知识的学习第14章知识及其掌握概述第15章知识的领会第16章知识的巩固第17章知识的应用第五编技能的学习第18章技能及其形成概述第19章操作技能及其形成第20章心智技能及其形成第六编社会规范的学习第21章社会规范及其学习概述第22章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与条件第23章社会规范的背离及其纠正第七编教学设计与成效评估第24章教学设计第25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编教育心理学的科学学问题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第2章教育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第3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编学习理论第4章早期的学习观点第5章学习的联结理论第6章学习的认知理论第7章学习的联结—认知理论第8章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9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三编学习心理第10章学习的含义、机制与类型第11章学习与个体发展第12章学习动机第13章学习的迁移第四编知识的学习第14章知识及其掌握概述第15章知识的领会第16章知识的巩固第17章知识的应用第五编技能的学习第18章技能及其形成概述第19章操作技能及其形成第20章心智技能及其形成第六编社会规范的学习第21章社会规范及其学习概述第22章社会规范的接受过程与条件第23章社会规范的背离及其纠正第七编教学设计与成效评估第24章教学设计第25章教学成效的测量与评价第四部分模拟试题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答案(二)•试看部分内容名校考研真题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l~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早期的学习观点【圣才出品】
第4章早期的学习观点4.1复习笔记一、学习的理念回忆说学习的理念回忆说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苏格拉底思想的基础上系统提出的。
(一)理念柏拉图认为理念即人生来就有、永恒不变、四海皆准的知识。
他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
只有理念才是惟一真实可靠的东西,灵魂来自于理念世界。
人生时理念世界的灵魂进入人体而支配身体活动,人死后灵魂又离开人体回到理念世界,所以灵魂是永生不死、轮回转世的。
(二)灵魂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可分成三部分,即理性、意气和情欲。
1.理性(1)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与理念的认识有关。
理性通过回忆来认识理念。
他认为,理念之所以能为理性所认识,是因为人的心灵中本来就存在着理念。
(2)人生来就有的理念只是作为一种潜在的形式存在着,要使潜藏于心中的理念为理性所认识,还要通过感觉经验的激发,才能把心中固有的理念回忆起来,即通过教育、启发和学习的过程,学习不过是对理念的回忆。
2.非理性:意气和情欲意气表现为激情、愤怒,指向赢得荣誉和胜利,是一种高尚的冲动。
情欲则是灵魂的低劣部分,它所追求的是肉体的快乐。
柏拉图认为,灵魂受到肉体及尘世的干扰,就会忘却从理念世界带来的理念,从而阻碍人对理念世界的认识。
因此,人要想认识理念、获得普遍性的知识,就必须不断地通过教育、锻炼和学习去排除情欲的困惑,使人心得到“纯化”。
只有这样,才能使人洞察真理,接近精神世界。
(三)“产婆术”柏拉图认为,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使个体更好地回忆起理念的最有效的方法。
这一方法的含义是:(1)教师没有知识,不传授知识;甚至相反,教师就是要运用启发性的方法去引出学生自己固有的知识。
(2)知识是天赋的,学习只能靠学生自己,教师只能承担帮助者的角色。
(2)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法特别强调学生对古典名著的积极主动的学习,认为理念回忆的最好训练材料是古典名著,因为古典名著中记载了人类文明的永恒真理。
二、学习的官能训练说学习的官能训练说是在理念回忆说的基础上,随着官能心理学的发展而形成的。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第2版)(课后习题 第3章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圣才出品】
第3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如何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对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作用?答:(1)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含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及思维认识的最高层次的概括及科学总结。
它揭示了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唯物本质及其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它倡导一切科学研究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主义是一切科学研究、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的最高指导思想及方法论基础。
(2)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教育心理学的指导作用①教育心理学以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为研究对象,学生的学习问题根本上是要解决由不知到知、不会到会、不遵从到遵从这样一系列心理变化问题。
学生学习的规律属于心理变化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的能动反映论观点揭示了主观与客观、心理与客观现实及活动等的辩证关系,为人们科学地认识学习的心理规律提供了门径。
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观点,就易于认识各种学习的本性及其规律。
②教育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中的一门二级学科,它与其他心理学科与教育学科之间的关系,只有依据唯物辩证法所确立的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才能明确其间的联系与区别,正确解决本学科的独立性及其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对象问题上的心理教育学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仅仅是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上的应用。
这种观点从方法论角度,仅仅只看到教育心理学问题与其他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其间的区别。
这违背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③在教育心理学发展过程中,有关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借鉴与发现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离开了唯物辩证法,也难以妥善解决。
总之,教育心理学的科学研究要想取得成果,首先应遵循辩证唯物主义所倡导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认识路线。
2.举例说明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如何有效地应用调查法。
答:调查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对所要研究的对象的状况进行实际了解,搜集有关资料的一种方法。
调查既可以是直接的,如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测量、访谈等,也可以是间接的,如作品分析、经验总结等。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4-17章)【圣才出品】
第14章知识及其掌握概述14.1复习笔记一、知识及其表征(一)知识的含义1.含义一般而言,知识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使用:(1)人类知识,该类知识经常以书籍、计算机或其他载体来储存,构成人类所具有的信息总和。
(2)个体知识,是某个体的头脑中所具有的信息总和。
无论是人类知识还是个体知识,其实质都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是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在人脑中的能动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2.对含义的理解(1)从知识的产生基础来看它是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人脑的反映活动产生的。
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反映活动的主体与作为反映对象的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因此,知识来源于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客观性。
(2)从知识的表现形式来它是主客观相统一的产物,是一种主观表征。
知识虽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客观性,但知识并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因此它又具有主观性。
(二)知识的类型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知识将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也包含其中,泛指人们所获得的经验。
狭义的知识仅指个体获得的各种主观表征,不包括技能和策略等调控经验。
就狭义知识的分类具体有以下几种。
1.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反映深度,可以分为:(1)感性知识,是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2)理性知识,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
a.概念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各属性之间的本质联系;b.命题是指规则、原理、原则,它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内在规律。
2.具体知识与抽象知识根据知识的不同抽象程度,可以分为:(1)具体知识,是指具体而有形的、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得的信息。
该类知识往往可以用具体的事物加以表示,如有关日期、地点等方面的知识。
(2)抽象知识,是指不能通过直接观察,只能通过定义来获取的知识。
这类知识通常是从许多具体事例中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概念或原理,如有关道德、人性等的知识。
冯忠良《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详解(第10章 学习与个体发展)【圣才出品】
第10章学习与个体发展1.简要评述有关心理发展实质的几种代表性理论。
答:个体的发展一般是指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关于心理发展的实质有以下四种代表性的理论:①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发论: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的心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自然因素预先决定的,心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自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目的或方向而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发展节律,而不能改变节律。
内发论观点又称自然成熟论、预成论、生物遗传决定论等。
以美国心理学家霍尔(G.S.Hall)和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K.Biihler)等为代表。
②个体心理发展的外铄论:又称心理发展的环境决定论、外塑论或经验论等。
它与内发论相反,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与形式。
典型代表是以华生为主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其根本错误在于否认心理反映的能动性,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③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文化历史:该观点认为,人类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心理发展受人类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
该观点由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首先提出,后经列昂节夫和鲁利亚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了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又称“维列鲁”学派。
④个体心理发展的建构论:该观点认为个体心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心理结构,从而产生心理的量变和质变而实现的。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U.Piaget)为代表。
皮亚杰的建构论对心理发展的论述比内发论和外铄论更为丰富生动,而且更为深刻真实。
但皮亚杰在心理实质问题上怀疑和反对反映论观点,不依据能动的反映论观点,其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概念也将失去其应有的科学心理学意义。
2.怎样依据学习与心理发展的辩证关系来促进心理发展?答:学习与个体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相互制约,相互促进。
表现在心理发展制约学习,学习促进心理发展。
①学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依存性学习是心理结构的构建过程,是通过同化和顺应作用,将主体新获得的经验和原有经验结构相整合而实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1.请阐述教育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答:教育心理学作为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要求,是通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而逐渐演变产生的。
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有其政治、经济、教育与心理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
(1)政治与经济背景①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和民族运动的蓬勃发展,腐朽的封建制度迅速崩溃,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繁荣发展。
②19世纪的后半期,英国已被称为“世界工场”,占据了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
北美殖民地人民就掀起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并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
法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废除了农奴制的改革,美国废除了奴隶制度,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我国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从独立的封建国家开始转变为半殖民半封建国家,直到1949年解放。
③19世纪的60年代末,欧美各大国都先后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各项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完全统治。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也大体完成,生产和交换具有了更广阔的国际性质。
至此,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一个世界体系。
(2)教育背景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迫切要求普及文化教育,为它提供具有文化科学知识、能掌握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与科学管理机器大生产的统治人才和大量的熟练工人。
于是,在19世纪的后半期,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的教育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破除封建等级教育以利资本主义发展的改革。
一些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先后实行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制度。
②随着教育事业在社会生活中的蓬勃发展,作为按一定社会中一定阶级的要求而传递人类文化和文明的教育过程本身,也愈来愈受人注目。
当时,一些教育家从他们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到,为了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向着他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必须研究和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习活动和规律,以改善教育过程的组织,提高教育工作的效力。
他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学知识对教育工作者十分必要。
如著名的瑞士教育家裴斯塔洛齐,曾主张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本性,并提出“教学要心理化”,这在客观上推动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3)心理科学的发展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同当时心理科学的发展是直接相连的。
心理科学的发展,为教育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2.美国和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答:(1)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个派别的发展,即联结派、认知派、联结—认知派以及人本主义学派,每个派别都有各自发展特点:①联结派桑代克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E.L.Thorndike,1874-1949),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从而奠定了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使教育心理学正式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中分生出来。
同时,在教育心理学领域中确立了联结主义的观点,联结派坚持对教育心理学问题作客观研究,对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规律、学习的动机与学习的迁移等等问题。
但是联结派忽视对学习的内在过程与内部条件的探讨,使许多现象难以用他们的联结理论去解释。
②认知派认知派提出了一种“完形说”而与桑代克的“联结说”相对抗。
完形说认为,学习通过有目的的、主动的了解及“顿悟”,从而建立起一种“完形”而实现的。
认知派否认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是直接而机械的,认为行为是以意识为中介,受意识支配的;认为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于依靠主观的组织作用形成“完形”或“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盲目的;主张对学习问题应注重对内部过程与内在条件的研究。
肯定意识及主观的能动作用。
但是在意识及主观能动作用的实质的问题上,拒绝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因而具有浓厚的唯心主义色彩;缺乏有效的客观研究方法。
③联结—认知派联结-认知派(认知-联结派)是认知派和联结派对抗的产物。
这一派的成员一般是接受了认知观点而从联结派中分化出来的。
其代表人物主要有托尔曼与加涅。
该学派认为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系并不是直接的、机械的,而是存在着被称为“有机体的内部状态”的中介环节。
以S-0-R这一公式代替联结派的S-R这个公式。
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在学习问题的研究上,强调不仅要注意外部反应与外在条件,同时要注意内部的过程与内在的条件。
联结—认知派虽然力图吸收认知派的某些观点以摆脱联结派所固有的局限性,因而他们的理论似乎比较全面。
但是,他们未能从方法论上纠正联结派与认知派所固有的问题。
④人本主义学派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从自然人性论出发,主张人或人格的自我实现说,认为人或人格的成长源于个体的自我实现趋向。
在学习问题上,认为自发学习是最持久深入的学习,大量的经验是通过做学得的。
在教学法方面,罗杰斯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也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法,或开放性教学。
他们的内发论观点,虽在反对外塑论、机械论的教育观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他们对学习、教学与教师作用的许多观点,却是很片面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2)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十月革命之前与之后以及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间、20世纪50年代末到苏联解体间的这四个阶段。
其主要特点分别如下:①十月革命前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发生发展俄罗斯教育心理学起源于俄国的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
拉祖尔斯是俄罗斯实验心理学的一位伟大代表。
十月革命以前的俄罗斯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教育心理学的特殊性以及教育条件下的特殊研究。
②十月革命后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十月革命后到本世纪的30年代末为止,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主要是在理论观点的探索方面。
维果斯基是苏联早期的著名心理学家,对于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他强调必须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分支来研究,从文化发展论与内化论出发,从理论上探讨了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的实质,首次提出了教学条件下科学概念掌握的特殊性问题,并且提出了教育与发展的区别与联系,指出了教育引导发展的条件,为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布隆斯基强调儿童个性的统一性以及探索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的途径。
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认为心理不仅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在活动中形成。
这为后来前苏联教育心理学强调必须结合实际教学活动进行研究的方向确立了理论依据。
③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间的发展该时期,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显著特点是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的研究,广泛采用自然实验法,综合性研究占有主导地位。
坚持这种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有波戈亚夫林斯基、梅钦斯卡娅、舍瓦列夫、列维托夫与包若维奇等。
这一时期的研究重点与主要研究成果是在学科心理以及知识的掌握问题方面。
但是在这一时期内,理论思想并不活跃。
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问题的探索有所忽视。
对于国外的尤其是西方的(美国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也存在着简单而粗暴的全盘否定的不良倾向。
④20世纪50年代末到苏联解体间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该时期理论思想比前活跃,重视理论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加强了同学校教育工作的联系;对于西方尤其是美国教育心理学的态度方面,发生了由排斥到亲近的变化。
总之,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在能力与品德实质问题上,反对唯心主义的或庸俗进化论的先验论方面,在强调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方面,在心智技能的实质及其形成等方面,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由于在教育与心理发展理论方面受文化历史发展论的影响,把教育混同于心理发展,片面强调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忽视了教育心理与发展心理的区分,长期使教育心理依附于发展心理,阻碍了教育心理学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3.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还存在哪些问题?答:教育心理学发展至今,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问题。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成就①教育心理学从无发展到有,而且目前已成为心理科学中一个较发达的分支。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显著,在本学科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创立了许多学习理论,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的心理学观点,而且积累了大量的研究资料,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作品和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所有的理论及其所依据的研究资料都为本学科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③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20世纪50年代以来,轰动一时的一些重大教育改革运动,也都是由教育心理学家发起的。
在理论思想方面,外因论和机械论被逐渐克服;实验采用心理模拟法;理论研究与实际研究相结合;在传统理论及课题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课题与方法,如认知理论、构造观点、累积学说、内化学说、信息加工模式等等;微观研究与宏观研究相结合;分析性研究与综合性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所有这些,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①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不明确,意见分歧大。
传统观点认为,教育心理学是应用于教育实际的心理学,其对象是教育实际中的心理现象。
但另一观点却认为不应把教育心理学简单地当作缺乏独立性的应用学科。
他们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具有特殊的研究对象、内容结构及方法的独立性学科。
②传统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庞杂,体系零乱。
许多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实际内容是教师所需知道的各种心理学知识的汇编。
教育心理学至今体系庞杂零乱,主要原因在于其对象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研究对象不明确,当然不可能有明确的内容体系。
③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不明。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与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学、教育法等教育学科的关系不明确。
(4)研究方法有待改进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不够成熟的学科,积累的资料也还不够。
研究所依据的事实,并不都来自于实验,因而其结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会受到影响。
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要重视方法,但又不局限于某种固定的方法。